教育機會均等與公平
南華教社所研究生 洪海雄
均等(Equality)與公平(Equity)兩個詞不論在英文拼字上或中文的字義上,都極容易讓人誤解為同義詞,事實上「均等」與「公平」不但字在字義上有極大的不同解釋,用於教育領域方面,教育機會均等與教育機會公平更是不同的兩個概念。
Wilson認為「均等」具有「博愛」、「自由」與「民主」之意涵;Toner與Secada兩位學者則認為「公平」具有公正與正義的意思。很顯然「均等」的概念比較集中於符合大多數人期望或意志的焦點上,也就是說在「公平」的立論下,進一步考量到事物間本身的差異所產生的不平等,進而消弭這種不平等,這便是均等的意涵。
教育機會均等在我國的教育改革中是時常被論及的話題,依據楊振昇先生的說法,教育機會均等概念的演變,包括三個階段:(一)重視就學機會的平等與保障(二)強調適性教育(三)實施補償教育(compensatory
education)。這也就是說教育機會均等是提供每個人同量的教育,且這種教育是共同性、強迫性的,另外也必須讓每個人享有符合其能力發展的教育,且在教育成效未能有效彰顯時必須施以補救,以達成「均等」的原則。
在目前我國的強迫義務教育學制下,就學機會平等的保障已經達到相當的水準,所以現今政府或民間所應關切的教育機會均等部分已非量的增加而應重視質的提昇,因此如何在一連串的變革中完成一套符合社會上大多數受教者利益的制度,藉此來開發每個人最大的學習潛能,這才是現今階段談論教育機會均等所應關切的焦點。
黑毛娃娃腳下的沉重負荷
紀佳嫻
日前,筆者無意間在某電視台看到關於黑毛娃娃的專訪,不噤欷噓現今的特殊教育是否完善。
黑毛娃娃是一種出生即全身佈滿黑色痣的皮膚病症,受訪的蕙瑛是全台此病症的首例,全身上下幾乎沒有完整皮膚,映入眼簾的是佈滿令人害怕的黑色皮膚,除此之外,蕙瑛亦是中度智能障礙者及癲癇患者。
這則黑毛娃娃的新聞在二十年前即被報導過,之後的二十年間則不再聽聞有關她的任何消息。在這則專訪中提及了二十年間因為蕙瑛的特殊病症加上家庭經濟的無力負擔,她曾被馬戲團租用作為展覽;也因為她所患的病症是世界上鮮有的病例,曾被院方央求簽約作實驗治療;更因為古怪的外貌在學校被同學拿東西丟,被同學推倒在地,蕙瑛曾在鬱卒之餘憤而拿起刀子將身上佈滿黑痣的肉割去;異常的外表使她難得走出戶外,以避免人們的指指點點,對於一般人習以為常的步伐,對她而言卻是沈重的負荷。
筆者所要說的是黑毛娃娃只是眾多障礙者的一隅,有許多家庭就如蕙瑛一般承受著外人異樣的眼光、經濟上無力負擔的治療、教育上受人欺負的「特殊」待遇。看看近年來我們口口聲聲的說「生命教育」的重要,大象林旺的死讓生命教育的議題甚囂塵上,可是別忘了,身為人的我們是不是應從人的個體開始尊重起,我們不應該只是給予特殊兒童特殊教育,我們也應該教導正常孩童如何正確地看待特殊孩童;另外,九年一貫的教改精神既然是在教育的鬆綁,將教育的主權回歸到學生身上,我們不願再看到第二個或更多個像蕙瑛一樣的特殊生害怕的逃離學校、憎恨著學校,那麼如何拿捏特殊生的適性教育又兼顧學習的品質則有待努力;最後,雖然政府及一些民間機構都有協從特殊孩童教育及經濟的配套措施,然而,對於中下階層的家庭而言,他們哪裡曉得從何又如何得到適切的教育或經濟協助管道呢?
這是一個多元的社會亦是一個尊重個體生命的社會,異於常人的個體不能再被冠以怪力亂神莫須有的罪名,而是需要靠大家的力量讓他們走出這個多彩的世界。我們看到了一些成功的例子,像是為顏面損傷者所創的陽光基金會,又如喜憨兒烘焙屋……這些都是靠大眾的力量讓角落一隅的少數人重新站起來的好例子。這些障礙者與我們有著相同燦爛的笑容,有著大好的生命時光,只不過他們需要更多的愛與包容去揮灑其美好的人生!
如筆者一開始所提我們需要一個為特殊生設立的完整教育制度—不足的制度需要人的監督才能完備,然而,完善的制度下更需要不吝給的人性的愛!
八年教改,黃粱一夢?
陳玉玟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是眾所週知的一句話。然而,教改不過歷經八年,卻儼然一副失敗者的下場,眾人紛紛走避,急忙撇清關係,更甚者,又大膽提出「二次教改」或「十二年一貫」的新說,欲轉移眾人焦點。政策是否錯誤尚未來的及定論,但那些已經當了八年白老鼠的國家幼苗怎麼辦?他們學習的精華時段已經孤注一擲了哪!
八年,對教育大業而言,是何其短暫!不過是剛萌芽的種子,怎能就此斷定其優劣而決定去留;然而,八年,對學習個體而言,是何其漫長!已然佔了學習歷程的大半,怎能說改就改而隨意棄之。八年,足以讓我們看清許多問題,但緬懷過去或放眼新議對教育真的有所助益嗎?這還是個未知的口號罷了,但是數以萬計的學生是不是只能怪自己生不逢時呢?
改革是需要莫大勇氣,也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少有一項建設在規劃之初或執行之中就已經盡善盡美,毫不修正就能夠達成目標,更何況是教育事業。課程「統」不起來,當從師資培育的養成教育開始;學生成績「亮」不起來,可自課程設計或教學方式修正起來;民間編定教科書錯誤連連,應就整個教科書編審制度著手改革……。然而,回復舊制就可以解決困惑幾十年的「分科導致的時間浪費」、「國編本導致的霸權意識」或者「聯考導致的填鴨教學」?若是如此,那麼八年來我們又何必轟轟烈烈走這一遭。眼下的「九年一貫」已經怨聲載道了,倘若放眼「二次教改」或「十二年一貫」這樣的大格局,我們真能掌握多少?
教改是匯聚了多少學者的心思與國外取經的精華而成,施行效果雖不如預期,但也不致如此輕易的就全盤推翻,「本土化」、「基層化」或可修補一二,我們需要的不是緬懷過去,也不是遙不可及的一改再改,畢竟一蹴可躋猶如神話,朝令夕改才是成功的宿敵。
由雇主的角度看兩性工作平等法的施行
許家祥
從1987年6月爆發國父紀念館、高雄市立文化中心共約五十多名的女性員工,因與館方切結約定,凡是女性員工年滿三十歲,或是結婚、懷孕就自動離職,而被迫離職,類似的「單身條款」在當年非常普遍。而1990年開始,婦女新知基金會即致力於「兩性工作平等法」立法推動及國會遊說工作,催生了十一年的「兩性工作平等法」,終於在2001年12月21日在立法院三讀通過,由總統明令公告於2002年3月8日起實施,使得兩性工作平權的觀念藉由立法予以保障。
當大家探討台灣女性在職場中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同工不同酬、性騷擾、單身條款、禁孕條款、育嬰假問題等,但兩性工作平等法施行一年來,情況是否真會有所改善呢?若是站在企業雇主的角度,情況可能會有些不同。
首先檢視目前社會現況,男女平等的口號不是一天兩天而已,企業雖然要顧及其經營理念與形象,不該對男女員工有不同待遇,然而就實際工作場合中可以發現,大多數人仍受刻板印象的影響,認為男性主管比較具有領導的權威,或是對於部屬的說服力,加上傳統大男人主義作祟,一般仍有部分男性員工不習慣由女性主管領導,在企業外部偏重男性的情形下,雇主在升遷的考量應該還是會偏袒男性的。
而兩性工作平等法的施行,雖然是追求兩性平等在工作上的平等,但很明顯是對於女性工作進行一種保護作用,身為一個雇主,面對林林總總的條款,為了避免誤觸法令且減少配合女性員工各種應有的福利影響公司日常運作,在因應之道中可能就想出了一個辦法 - 減少雇用女性員工。立法的美意,是否又會產生另一層顧慮呢?
看「九年一貫課程調整及補強配套策略」之反思
林季謙
教育部於92年1月3日針對九年一貫課程提出調整措施和配套策略,並提出「課程與教學深耕計畫」與「規劃國小英語教學向下延伸至三年級政策」兩項新興計畫。但其中諸多措施已出現與當初的教改原意矛盾的情形,特別是配套措施的部分。以下針對其內容詳述如下:
一、補救國一英語、數學程度落差 (一)英語銜接補救策略:1.採用能力分組之教學模式 2.公布基本字彙一千字3.成立英語推行委員會4.加強英聽學習訓練5.規劃英語能力評鑑指標6.提供英語教學銜接手冊。 (二)數學銜接補救策略:1.加強國一學生計算能力的熟練2.明確化數學領域綱要應達到之表現水準3.調整數學段考之命題數量和考試時間4.規劃數學能力評鑑指標5.進行國際TIMMS數學能力測試。二、活化教師進修多元管道(一)設計「基礎性及進階性」研習課程,兼顧理論及實務。(二)提供教師再學習機會─自願性、主動性,多樣性進修內容。三、強化教科書審查、選用及出版品質。四、修正課程統整及協同教學之實施原則。五、強化鄉土語言教學及教材審查管理。
總的而言,補救措施中有諸多做法是於教改時所被揚棄的:如英語補救策略中的能力分組教學模式,如此的補救策略是否又會陷入能力分班的死胡同,是該審慎處理的。而公佈基本字彙1000字其實也看出升學考試在台灣的教育體制中所佔的地位,使教育部也得已公佈基本字彙這樣的方式來確立教學方向;另外,過去期待國家放鬆教科書的管制,以市場競爭方式來提昇教科書的品質,曾幾何時,又開始希望國家介入教科書的經營。因此,我們不禁要問:何以走了8年多教改後,過去所欲推翻政策,又出現在新制度中呢?
從以上的觀點,可知我們總是持著演化論的想法來看待教育改革,認為改革是勢在必行、改革之後學童會更快樂、競爭力會提昇等等……..。但事實上,似乎不是如此;因此,當教育部在鼓吹「二次教改」的同時,二次教改真的可以更好嗎?
升格與合併,換湯不換藥
陳琮仁
教育部幾年前就開始在談的「大學技職化,技職大學化」的政策,意謂著將具有地緣性的技職學校與一般大學加以合併,以及技職院校的自我升格,以因應台灣WTO的加入與全球化趨勢之下的「教育市場化」的機制。
政府大力推行此種技職與一般大學合併的院校,一方面顯示了對於教育市場競爭化的危機意識感,也充分推動整個技職體系面對國際趨勢而轉型。現今我們可看到的情形是:一方面已有多所技術學院改制為科技大學,亦有許多大學附設了二技學院。另外還有一些,例如嘉義技術學院與師範學院則合併成為嘉義大學,以及台灣師大與台灣科技大學合併之議,也屬此類。就筆者的親身訪談而言,不管是升格或合併,我們可以看到的還是換湯不換藥的情形。實質上,技職院校的升格造成量的成長而非質的成長,最後充其量所升格的只是名聲與文憑;這種情形我們可在教育部所公佈的資料看到,當政府放寬升格的限制門檻,所造成的情形是熱門科系依舊、冷門學校奚落,以及滿街的大學生四處遊蕩,終究也抵不過失業人潮的噓唏。
筆者曾接觸過嘉義大學的行政人員與學生,問到合併後的實際情形,皆是異口同聲的說:「合併歸合併,每個學校還是獨立運作」。再以每個學校的行政運作情形觀之,不僅是在業務運作、行政管理與經費分配,都還是處於各自分配的情形。最後,技職體系與大學體系終究是有所差別,如果硬要合併,對雙方院校的師生與行政人員的心理建設,必要花費一段長時間的重塑過程。
面對國家競爭力下降的危機,政府懷著同舟共濟的心情,促成大學與技職院校的交流與合作,這樣的努力情懷是眾所皆知的。合併未嘗不是件好事,如果藉著合併能夠讓兩所學校建立「真正」的共識,懷抱著「共同」的理想,實質的一起在教育學術上能有所貢獻,那真是國家人民的福祉;但最怕的事莫過於「掛著合併之名而未行合併之實」,在公開的場合握手言歡,私底下卻各行其政,那合併的政策不就是多此一舉嗎?
您要讓您的孩子,去讀國小附幼嗎?
劉嘉樺
近年來,在國內許多的國小裡,皆成立所謂的國小附設幼稚園,很多家長也是趨之若鶩、送小孩進去就讀,原因可能是因為可以省錢,一學期的費用林林總總加起來不到兩萬元,相較於一般的幼稚園、或是托兒所,收費真的是便宜很多,但是卻相對地擁有一些問題,筆者試著去探討,問題如下:
所謂的國小附幼,大都位於國小的舊有校區裡,很多設施原本是針對國小的學生而設計,像是廁所、遊樂設施,和課桌椅等等,因為成立附幼很多舊有的設施,皆須加以重買、或是改裝,以因應幼稚園小朋友的需求,其中最為困擾的問題是,國小部上下課的鐘聲和校內廣播的問題,因為幼稚園教授的課程、大都具有彈性,較不需要使用鐘聲來區隔課程內容,也因為兩者教學課程的性質有所差異,所以在很多時候,在國小部下課的時候,很多國小學生都會出來至戶外場地遊玩,遊玩時所發出的聲響很大,很容易干擾到幼稚園小朋友的課程與學習,但這卻是現行國小附幼很難改進的問題,很多幼稚園老師,都說他們習慣了阿!在剛開始不習慣、久而久之就不會有感覺啦!其實鐘聲的影響還不大,等等之類的話,但真的是這樣嗎?很多問題與弊病,都是自小地方開始擴展開來的阿!原本在意的一些事情,會因為想辦法故意去忽視,時間一久自然就不會在意啦!但這樣真的就是解決之道嗎?許多問題值得我們去深思。
國小附幼的老師,所受到的侷限和挑戰有很多很多,就像是需要因應市面上幼教市場外籍英語教師充斥的問題,必須提升自我的教學競爭力來加以因應,還有像是教不教幼兒認字和教不教注音符號、是要等到國小的時候再去學呢?還是要先教呢?等等問題,國小附幼老師們教學的方向和授課內容,需承受到家長多方面的壓力,在教學上有很多地方都想要突破,但卻也難逃傳統的教學模式、遭受到更多的侷限,但為何國小附幼,仍會是許多家長在選擇園所時和新進老師求職時的最愛呢?它有一些問題存在,為何還是有許多人想擠進去這個窄門呢?我們該如何改進國小附幼,所存在的許多問題呢?
以上為筆者提出關於國小附幼的些許問題,可能僅是問題的冰山一角,但希望大家可以仔細去想一想,我們要如何提升現行幼稚園的環境,讓我們的孩子都能有更好的求學環境呢?我們一味地想讓教育好、還要更好,但卻忽略了紮根的工作,若沒有一個穩固的地基,該怎麼有高聳的大樓呢?希望可以藉此喚醒大家對幼稚園教育的重視,讓我國能有更好和更健全的幼教環境。
我看「高中地理奧林匹亞競賽」一事
謝亞恆
高中地理奧林匹亞競賽昨天(2003.03.09)進行第二屆的決賽,咖啡店、麥當勞、電影院的空間設計、捷運都成為參賽研究的主題,最後則由研究「連鎖咖啡店分布機制」的延平中學隊奪冠,而他們將有機會代表我國參加明年國際地理賽的競賽。
教育部長黃榮村也指出,過去的奧林匹亞競賽只限於數學、物理、化學、資訊、生物五個領域,我國代表隊一向表現搶眼,但是對於奧林匹亞競賽未列入社會人文領域唯獨美中不足。因此,這也造就了「在臺灣只有理工科學人才,社會組學生即使表現再怎麼優異,也不被讚揚。」從這一事例中,我們回首臺灣教育來時路,不得不發現我們的教育多著重在自然科學領域;舉凡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都被列為重要科目;而美勞、家政、音樂、體育等科目則被視為可有可無的科目。
長期以來,臺灣學生處於智育掛帥的大環境中,每個人都盡可能的在成績上表現亮麗搶眼,以取得師長關愛的眼神,將來進入一流學府深造。這也就是為什麼屢次參加國際競賽,我國也都能締造佳績,但是學生們卻缺少了一顆社會人文關懷的心,不關心人文藝術活動;忽略山川叢林之美;冷漠看待社區發展人際關係網絡----等等。人的智識提高了,但情誼卻也淡薄了許多。
學生們在選填社會人文科系時,往往不被家長所認同與支持,認為將來會沒出路無法在社會上與人一爭高下,於是常常忽略了孩子心中的感受與興趣所在,抹煞了孩子純真的心靈,也因此缺乏鼓勵與激蕩,不知不覺中埋沒了很多社會科學人才!
明顯的,藉由「高中地理奧林匹亞競賽」一事中,我們仍可看出其實在臺灣依舊有許許多多的學者、專家、老師、民間人士以及學生等,對於臺灣這一小片土地賦予大量的關懷與情感,投入心血與時間致力於民俗技藝、地方戲曲傳承、社區總體營造、環境資源保護等等一系列的人文關懷活動;而在學校中老師不能僅重視功課應多培養學生關心周遭人事物的能力,引領他們走進人群、觀察社會動向、接近大自然;做家長的更應秉持著「放諸四海而皆準」、「行行出狀元」、「條條道路通羅馬」的心態,不應限制住孩子的智能發展,讓孩子有多一點想像與揮灑的空間,給予正面的鼓勵與支持,相信將來無論是在任何領域的國際競賽中,臺灣一定能夠大放異彩的!
一綱多版,使學生過勞? 許雅雯
根據一份報紙報導指出,在台北市目前的七年級,也就是原國一學生,一班約有三分之二在補習班上課。另外補習班業者也表示,下學期進入補習班的學生比上學期約增加兩至三成的學生數,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根據觀察可能是因為學校教科書的版本在上下學期時不一致所造成的,再進一步歸咎之下,此乃一綱多版的後遺症之一。
以一綱多版帶來的情況而論,即潛藏許多問題,且自教科書開放以來,就不斷被爭議與討論的。例如,版本間銜接問題、教師不熟悉新教材、一校中各班進度不同、補習情況不減反增等,都是教育單位以及從事教育者必須關注的問題。
其中,筆者較關切補習不減反增的問題。在現行一綱多版的情況下,補習班甚至開出不同版本的課程,以因應不同家長和學生的需求,使得補習業更甚以往。由此可知,家長仍未擺脫考試領導教學的迷思,以為讓學童每個版本都學會了,才能面對未來的學測考試。然而,家長卻未考慮到學生面對這麼多版本的學習時,是否會產生排擠的效應?或是不知所從的焦慮?我們常聽到教育當局在回應大眾對於學測考試方向的問題時,總強調要讓學生學習主要的觀念,培養其應變能力以面對其他問題。但我們看到在真實情況中,學童往往會因為某一科中的一些用語有所差異,即將之認知為不同的概念,在學生的眼中也就是不同的課程,以致學習上產生困難。這樣的情況,老師與家長體認到了嗎?
回憶以往筆者唸書時代,一天的唸書時間並未比現今學童少,但是綜觀身處在教育改革潮流下的這一代學童,所遭受的課業壓力似乎比以往還要大,甚至有人覺得已導致學童過勞的情況發生。因為他們面對的是一個轉折點,一切都在改變,是渾混未明的,不似以往當學生的只要專心的顧好教科書,加上課餘的參考書即可全力面對聯考。然而,在聯考制度消失後,新的學測又讓人摸不著頭緒的狀況下,加上家長、老師及學生若仍然採用考試領導教學的心態去面對這一波改革時,學生的壓力來源也將變得更複雜。
當然,理性去面對並了解教育改革所推行的許多政策,或是九年一貫的推動,我們可發現其背後其實是充滿了教育理念的,可是實施於實務面上,卻有太多問題衍生出來,加上各方意見分歧,才使得我們所看到的教育現況是如此紛亂與無序。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不只是當學生的壓力大,老師、家長的也跟著緊張與無力。或許,在教育改革之前,每個人的觀念與態度必須先改革一番,這樣才能使教改順利推動有望,學生的學習才更有可能是快樂的。
高中地理奧林匹亞競賽
周相伶
「在台灣,只有理工科天才。社會組學生表現再怎麼好,沒有人把你看成天才,因為缺乏鼓勵,不知不覺埋沒很多社會科學的天才。」這是高中地理奧林匹亞競賽得獎者一致的感想。
因為科技走向的關係,我們的教育在理工科的領域大量的投注金錢來增設儀器和設備,相對的,對於人文科學及社會科學方面,所投注的’關愛’,似乎就沒有那樣的充足,無怪乎許多人文學院的學生,都感嘆學院的設備數十年如一日。
但對於參賽地理奧林匹亞的學生有這樣的想法,筆者有著不同的認知,一般人似乎對於理工科學方面認為是較專業,甚至在學術領域上被認為是較為艱澀而難理解的,所以許多中學生在面臨選組時,成績較為優秀的學生都會考慮自然組,相對的就認為社會組的學生只要會背書的都能讀得好,自然組及社會組的學生,無形中就形成了這樣一個自以為的差距。這是一個單方面的妄自菲薄,自然組與社會組之後研究的領域不同,各自有博大精深的一面。特別是現在正在進行的多元入學方案,正是希望可以藉由這樣的入學管道,讓有特殊領域才能的人才,能接收適性而且符合興趣的更深一層教育。
雖然現在的多元入學方式仍受到多方的批評,其中也存在許多問題仍待解決,「讓各領域的天才不至於被埋沒」這樣的美意,希望可以透過教改的實施而得到執行。
回到原點看…建構想說什麼?
洪莉云
上至教育部,下至民間聲浪,每個人都在談建構,其實這也不是什麼壞事,代表我們全國上下都有足以討論教育大事的基本能力。問題是我們談的真的是建構嗎?還是說像電視上的還原真相,把18÷2搞成九個算式,最後好生辛苦生出一個只要懂九九乘法就能知道的答案?這就是建構的真面目嗎?
我想應該不是這麼回事,事實上建構是一種談知識概念的論點,學童的知識從哪裡來?建構(construct)原本的意思比較像蓋房子,說「學童會主動建構他們的知識」。這裡的主動建構,不是說學童都要跑到圖書館狂k書才叫做主動建構。簡單的說,就算是最傳統的講述教學法也可以算是一種建構。道理就像我們教學生應用問題(雞排一塊三十五元,買三塊要多少錢?),我們教給他的乘法(35x3=105)是說明雞排單價乘三塊,配合乘法算出答案,並不是學生最後學到的乘法(只看到題目上有35跟3,用乘法乘出來),他用自己的方法去解釋老師教給他的乘法,然後用在另外一道題目上練習,這才是學生真正學習的方式。我們所教育的是一個會思考的「人」。所以建構想說的是,讓我們多聽孩子怎麼說,讓他告訴我們他是怎麼算出來的,了解孩子懂到哪個程度,老師在用輔導的方式,像蓋房子一樣幫孩子從已經懂的地方再搭建上去,這樣子才不會老師跟學生都把數學當成無聊的數字遊戲。
有了對建構的新認知,我們下次再去談、去看建構式數學,看看這樣子的理念所帶出來的教學法,會不會真的像毒蛇猛獸一樣毒害我們的下一代。
「建構式數學」真的失敗嗎?
薛鴻輝
「建構式數學」在施行了六年後,在標榜「重思考、輕計算」的情形下,使得國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普遍降低,甚至影響至未來的學習,因而目前只要提及「建構式數學」無不為人所唾棄,但「建構式數學」難道真無可取之處嗎?
當初主導教科書編定的學者採用了建構式教學法,希望能藉由建構式的教學方法能培養出學生思考能力,藉由多種途徑的解題方式破除標準答案的迷思,而如此的一套教學方式亦是從國外取經回來,只是在在移植的過程中,卻忽略了是否應全盤接受,而或是做適合我們教育環境的適度改變。在過去我們的教育學習成長環境,不管是任何學科無不要求要有標準答案,造成學生們在學習時有思慮受限、僵化的現象,甚至在某些才藝性學科上還發生令人啼笑皆非的怪情形,而這樣的一套要求標準答案的教學方法,當初也是被眾人所批判,而在「建構式數學」施行後卻能改善此種情形,只是凡事太過與不及皆非適宜之道。
筆者個人認為,「建構式數學」確有其優點所在,只是它應是眾多教學方法中的其中一種,而非全部都是運用建構式教學法,如過去我們所背誦的九九乘法表,雖然是記憶性的數學,但它對學生的計算能力卻有著無庸置疑的幫助。所以個人認為,目前一味的否定「建構式數學」絕對不是正確的,唯有將傳統的數學教學方法與建構式教學法相結合,才是對我們的學生是最有幫助的。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秉持著「建構式數學」的精神,而針對實際的教學環境中做適宜的、彈性的方法運用,讓學生不致陷入標準答案的迷思,也能夠運用九九乘法快速的算出答案,而不用再繼續慢慢的累加,我想,這應是最合宜的中庸之道。
特殊景點
需有特殊的防救措施 洪緹芸
阿里山觀光小火車翻車事件,造成嚴重傷亡,令人遺憾不已。雖然此次嚴重意外初步鑑定肇因為人為疏失,但設備老舊、經費不足、管理人員不足、環境險峻、救援困難亦是造成傷亡更大的間接原因。
阿里山森林位於高海拔地區,日出、雲海、晚霞、神木、櫻花...風景非常幽美,加上阿里山鐵道為世界級高山鐵道,沿路可以觀賞熱、暖、溫三帶植物,吸引非常多觀光客,其觀光價值是受到肯定的,為國寶級文化遺產,因此阿里山鐵道是不能輕易廢棄的。
南韓地鐵重大慘案,我們並沒有引以為鑑,全面性加強安全維護及災害防救工作,才導致如此重大災害。今後,阿里山小火車何去何從?最重要的關鍵在於安全考量,阿里山要浴火重生,必須了解阿里山的特殊地形,應該有特殊的災害防救策略,重新評估規劃、充足經費及維修管理人員,加強救災設備及演練,才能保住世界文化遺產地位。
台灣是一個得天獨厚的寶島,觀光價值是受到肯定的,特殊觀光景點需要有特殊災害防救措施,請記取此次教訓,唯有讓阿里山鐵道成為最安全的鐵道,才能成為世界級的觀光景點。
教改以來……
洪小媚
從去年928教師大遊行以來,教改議題聲浪一直不斷,教育單位卻沒有一個明確可行的完整架構,令教師及家長無所適從,整日背負著忐忑不安的心,真希望我們的政府能儘快擬出一個具體可行的方案。
期待學生考試少一點,減少紙筆測驗,實施動態性評量;書包輕一點,教室為每個孩子設置書櫃,施行書包減重計劃;選擇多一點,多元智慧受重視,多元入學方案貫徹實施;睡眠多一點,減少孩子的課業,增加休閒生活。實行九年一貫政策,多了一大堆的動態性評量,家長忙著替孩子安排課後時間,滿滿的課程安排,英語、電腦、作文、美勞、鋼琴課,填滿了孩子的課餘時間,深怕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如此的壓力造成孩子的逃避與退縮,青少年偏差行為問題日益嚴重,殊不知教改的原意何處尋?多元智慧肯定後,期盼孩子只要鑽研多元評量的其中一項目,舉凡自學方案、推甄、……等等的多元入學方案,父母的希望全寄託於孩子身上,這樣的溺愛與無怨無悔,造成現在年輕世代「單身寄生貴族」之問題的日益嚴重。父母給孩子受最好的教育,提供金錢讓孩子過著既舒適又安逸的生活,長久下來,孩子未來的發展該如何去規劃?又該如何去面對?這樣對國家經濟造成重大負擔,而相對的,國家競爭力衰退,未來的生活將面臨重大的考驗,這關係著整個國家的未來發展,教改所造成的影響著實令人訝異!也期待教師們心中的訴求與家長的熱切期盼,都能在這股教改熱潮的實際行動中獲得更好的改革建議,而非「二次教改」、或是「三次教改」……。
知識管理下的學校變革
林俊榮
管理大師Peter
Drucker在其<後資本主義社會>一書中,一再強調未來的社會是一種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將取代傳統生產因素----勞力、土地、資本而成為最重要的資源,而知識經濟的中心意涵則是----知識的創新。
大抵而言,知識管理的流程或生命週期歷經:知識的創造、知識的累積、知識的傳播、知識的應用等四個層面。依據亞瑟安德森顧問公司所提出的知識管理公式,KM=(P+K)s
【KM代表知識管理,P代表人員,K代表知識,+代表資訊科技,s代表分享】,由此可見,知識的累積必須透過科技將組織內人員與資訊科技充分加以結合,並且在一分享的情境之下以求達到倍數成長之效果。
藉由知識管理的理論,吾人反思在教育上之應有之作為,教育人員更應經由「協同教學」、建立互助分享之專業社群、成立各學習領域課程小組增進組織內成員之互動,並善用資訊科技激發組織成員之智慧,予以系統性管理,以求達成組織目標與共同願景。此外更可藉由網際網路與e-mail
之便,提供不同學習領域與專長之優秀教師一個互相對話與交換心得之園地,碰撞出燦爛的思想火花、創新知識達成知識管理之目標。
學校本身即是一個典型之知識管理的場域,在面對嚴峻的世界競爭趨勢,若能有效組織成一專業社群、團體思考與學習並發展成為一學習型組織,鼓勵成員研究、創新並且彼此分享經驗與新知,同時結合資訊科技以掌握世界脈動,便足以培養優秀之現代化國民,提昇國家競爭力。
帶著走的能力-批判性思考的教學省思
楊媛媛
九年一貫課程已經上路,在九年一貫課程中,最強調培養學生帶著走的能力,何謂帶著走的能力?筆者認為所謂帶著走的能力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能揭露錯誤、批判詭辯、解決疑難,並建立一套論斷與推理的形式的技巧,並將其應用在生活當中。要培養這些能力,有賴提昇及訓練學生批判性的思考。批判性的思考為何很重要?曾經閱讀有關美國教改的文章,大部分的美國人都認為學校教育很失敗,原因是學校教育無法跟上時代和科技的轉變,及解決日益嚴重的各種社會問題。所以美國人覺得要改進學校教育就需要教育改革。筆者認為所謂無法跟上時代,除了日新月異的科技,再來就是學校的課程內容與教師的教學方法,通常無法訓練出具批判性思考的學生。就舉近日最引人注目的國際新聞,美伊戰爭的一觸即發,身為中小學老師,教學若要跟得上時代和社會的轉變,筆者認為時事是最好訓練學生思考的題材之一。以目前的美伊問題為例,大部分的報章雜誌皆有詳述的報導,而不同言論立場的刊物報導內容又會有差異,讓學生藉由收集不同言論立場的資料,分析及探討,找出事件背後真正的導因。很多老師一定會抱怨,書都教不完了,哪來的時間討論時事。以筆者實際的操作經驗,其實一次上課只要花個5分鐘,就足夠長時間的訓練學生關心時事,及引發其批判性的思考。當然老師的角色是最重要的,拋出不同面向的問題給學生思考,訓練學生用不同的角度觀察事件,並學習接受及包容別人不同的看法。筆者認為一個有批判性思考的老師,才能教育出帶著能力走的學生,而我相信擁有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學生,將來不論是對自己或社會一定會有所助益。
女性地位提升 男性全面受挫
黃玟萃
根據法國最新的兩性關係調查,結果發現,法國女性在家庭及社會的地位已經顯著提升,男性卻是全面受挫。這個調查是將20-55歲的男性分成
”願意學習或接受女性價值觀的未婚男性”、 “以妥協避免衝突的已婚成年男性”、
“厭惡女性的失婚男性”、 “認命型的已婚中年男性”等四類。其調查結果顯示,當前法國男性,不分年齡成就,都覺得自己深受威脅,被社會忽略,甚至遺棄。我們先姑且不論法國的這份調查是否比較偏向女性主義的觀點,但我們反觀台灣社會,不論是從七○年代呂秀蓮的推出的「新女性運動」(台灣最早提出具有女性意識的兩性平等理念的運動),還是八○年代政府成立的「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再再顯示了社會上已經開始重視女性的權益,甚至是大力宣揚女性的價值,這不僅衝擊到男性原先的社經優勢,也有許多男性開始懷疑自己在社會上、家庭裡的身分和價值。在看完這份調查之後,吾人也應該思考,女性在現今的地位是否還是30年前西蒙波娃筆下附屬於男人的「第二性」?
台灣有個阿里山
葉思甫
『一、二、三到台灣,台灣有個阿里山』這是個家喻戶曉的諺言,同時也是外國朋友到台灣必去的觀光景點之一。但卻在228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裡,發生了駭人聽聞的小火車翻覆事件,有好幾截車箱翻覆到山下,當場喪失了17條寶貴的生命,就在這悲劇發生時大家等待救難隊來急救時天外又飛來一筆意外,救難直升機為了多乘載幾位患者而導致直升機重心不穩不能平衡而墜落,使直升機上的患者再次造成嚴重傷害,其中還有許多是攜家帶眷,導致許多幸福美滿的家庭破碎。所幸,在救難隊尚未到達現場時,有一位持有CPR執照的善心人事,當場發揮人溺已溺的精神,在救難隊尚未到達之前就己先前往搶救,值得大家讚賞。
阿里山小火車疑似煞車失靈導致的翻車事件,透露出國內旅遊設施平時保養維護的缺失,以及有關限制超載規定等旅遊安全的貫徹不力,針對此事件希望政府有關單位應更加強全省觀光設施的安全檢查機制,同時呼籲遊客,應有安全保險的觀念。目前全台風景遊憩區老舊機器設施比比皆是,政府實在應該制定一套安全檢查機制,並確實落實保養檢修,該淘汰的即應淘汰,譬如存在全台超齡的景區吊橋,不應只掛出警示告示排即表示責任已了,而不嚴格控管遊客數量和定期維護。尤其像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目前已是賞櫻熱季,遊客動輒六、七十萬人次湧入,為全年高峰期的時候,更應事先做好車輛維修、飯店消防和衛生環境的檢測,如此也才能給予國內外遊客信心,並有助於來年「觀光客倍增計畫」的推動。國內自由行遊客常會忽視投保旅遊平安險的重要性,這次還好林務局有代旅客投保,否則受傷遊客的醫療將成個人和其家庭的一項負擔,因此,民眾出門旅遊首重安全,遊客如果不將旅遊專業項目,交給業者代為處理,也應為了個人身家財產安全,自行投保,以免發生意外有傷殘情事時,家庭經濟陷入困境。
阿里山日出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賣點,擁有九十多年歷史的小火車是許多人的回憶,昨日的翻車意外,奪走十多條人命,其他百餘位倖存者遭遇如此巨大的驚嚇,亦是終身難忘。無論是什麼原因導致小火車出軌,這次翻車事件對阿里山的觀光事業已造成重大的打擊。自從實施週休二日以來,國人對休閒旅遊的需求越來越高,國內觀光事業發展空間越來越大,遺憾的是,國內許多風景名勝的旅遊品質卻未能相對提升,包括最根本的旅館住宿、道路交通、停車位、號誌標識等,都無法滿足遊客的最基本需求。在如此貧瘠的觀光設施下,連本地人都經常敗興而返,如何能夠吸引國際觀光客到此一遊?放眼國際,歐洲的瑞士以觀光業聞名全球,儘管物價貴得嚇人,每年仍吸引大批國際觀光客,相較之下,台灣如果無法大幅提升各種觀光設施的品質,儘管物價再怎麼便宜,也無法吸引那些肯花大筆銀子的國際人士來台消費。要拚觀光,中央與地方都應加把勁,否則口號喊得再響亮也沒有用。
建構數學的迷思
吳柳蓓
我每天做工累的要死,學校老師還要我們這些做家長到學校學那個什麼…建構數學,笑死人了,我大字沒識幾個,現在還要我去學數學,真的是頭穀壞去,現在的政府不知道是不是透逗啊!
以上是一則真實的言論,某天聽到鄰居楊媽媽怒不可遏、氣急敗壞的向街坊鄰居批評政府的教改政策時,圍繞在她身邊的人也都同感憤慨,紛紛加入舌槍脣戰中,彷彿全數的教育部官員都該為教改失敗負起完全責任。
教改,教改,是不是要把舊的汰渙成新的才叫改革?嘉義市某國小上學期開始就要求家長到學校與小朋友一起學習建構式數學,如此一來小朋友若有疑問也可馬上求教爸爸或是媽媽,大體上說來這是學校的美意,但是深入探究後發現,現今有許多家長根本湊不出時間,加上景氣持續低靡,家長投入職場也相對的多,因此這個政策在施行上確實有他的困難點。許多家長也反應,學生先備知識有多寡之分,學習程度也參差不齊,建構式數學不全適用每一位學生,有的學生舉一反三、有的後知後覺,如果全面實施建構式教學,一定會造成學習上的差距,讓部份學生漸漸失去學習動機。
台中市某國小陳教師針對以上問題提出她的看法,她說為了解決這方面的困擾,她採用「半套政策」,所謂半套政策就是針對課程單元性質而採行適切的教法,舉例來說,背九九乘法表,她會先要求學生將二的倍數寫出來(包括演算過程),若是小朋友均能無誤的計算出來,那麼她就要求小朋友將二倍數以後的演算過程省略,以減少書寫的時間;或者視學生的學習情況,彈性調整教學方式。總之,她希望找出最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的學習成效趨於一致,不致產生學習鴻溝。
如同上述陳教師說的,政策不變,但施實方法卻有很多,建構式數學的推行是要讓小朋友了解整個計算過程,培養學生按步就班的精神,但政策的施實總是與理想有所差距,因此,許多教師在教學方法上應如何取捨,考驗著每一位持鞭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