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波柏的進化認識論 | 2.孔恩的科學革命 | 3.kuhn的《科學革命的結構》 |
4.拉卡托斯的科學研究綱領 | 5.費耶本德的科學無政府主義 | 6.勞登的研究傳統 |
勞登的研究傳統
勞登對科學問題區分為「經驗問題」和「概念問題」兩類。一般來說,凡是自然界令人感到怪異,需要我們做出解釋的事情,就構成經驗問題。而包含經驗問題在內的一切問題,都是經由某些確定的探討脈絡而產生,並受此脈絡的界定。因此,某事物是否能被視之為經驗問題,部份是要看我們所持有的理論為何。經驗問題又可分為三種類型:(1)未解決的問題(2)已解決的問題(3)異例。也就是說,已解決的問題是被當成為支持某一項理論,異例問題是構成了反對某一項理論的證據,而未解決的問題則是為未來的理論探索指出各種的路線。因此,科學進步的特性之一,即是將未解決的和異例的經驗性問題轉化成已解決的經驗性問題。 勞登將概念問題分為內在與外在兩類。內在概念問題是指理論有某種內在邏輯不一致性的出現,自我矛盾的產生。在這種情形下,需透過概念的釐清才能造成科學進步。外在概念性問題是指,一個理論在邏輯上與另一被合理接受的理論不一致時。而這種問題的來源可能有三個:(1)科學內的困難---指同一領域中的兩項科學理論所主張的命題彼此對立,處在緊張之中(2)規範性的困難---某一科學理論與科學社群共同接受的方法論理論處於衝突狀態(3)世界觀的困難---某一科學理論與流行世界觀中的任何一個結構因素互相衝突。 整體而言,個別理論的適當性或效力,是指它們解決了多少重要的經驗性問題,以及製造了多少重要的異例和概念性問題。一個研究傳統的可接受性端視其最近的理論,其問題解決的效力。研究傳統中的理論可繼續探究和進步。接受、拒絕或是否繼續探究是科學家面對理論和研究傳統的主要認知態勢,但其與真、假的判斷與關。所有的研究和理論,均可在比較其效力和進步性的脈絡中來評價。 勞登認為,理論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教特殊的學說,科學家可以用它做出實驗的預測,並解釋自然現象,也可以用特殊實驗來進行檢驗。另一種是已經通過檢驗並具有普遍性的一組學說或假說,它所涉及的不只是單一理論,而是理論的整個系譜。這一系列理論則是研究傳統。 研究傳統式歷史的產物,其特徵為:(1)每一個研究傳統都包含有許多特殊的理論,不管如何出現,它們都可以用來說明並構成此一傳統(2)每個研究傳統都有某種形上學規定和方法論規定,因而與其他的研究傳統有所區別(3)每個研究傳統都是經由長期的發展,因此可能包含許多不同的表述方法,內容也常互相矛盾。不過研究傳統卻能夠為發展特殊理論提供一套指導方針以及恰當的研究方法。 勞登以他研究傳統理論為基礎,指出孔恩「科學革命」理論的一些弱點,簡述如下:(1)在同一研究領域內,幾個研究傳統可以同時並存,各傳統間的差異與矛盾是可以調和的,而不是要創造出一個嶄新的研究傳統。(2)孔恩的理論看不到概念問題在科學爭論和理論評價中的作用。(3)任何典範或研究傳統的概念基礎之爭,都是一種連續的歷史過程。再任何一個研究領域裡,都是兩個或以上的研究傳統在互相競爭。(4)科學發展是有連續性的,研究傳統間是可通約的。然而,勞登與孔恩一樣認為,科學的進步是非積累性的,後繼理論不會把前驅理論整個保留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