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論文(教授發表論文限以發表於有審稿制度之專業期刊上)
|
|
發表刊物名稱
|
頁次
|
出版日期
|
刊物地
|
佛教教學對現代教育的啟悟之探索
|
《普門學報》第三期
|
196~227
|
|
台灣高雄
|
生命的省思 — 從生死的探索到現代生死學建構課題
|
《台灣醫學人文學刊》第三卷第一、二期
Formosan
Journal of Medical Humanities
|
|
2002/05
|
台中中山醫學大學
|
宗教教育之定位與取向芻議 —
從宗教的哲理與精神內涵談起
|
《宗教論述專輯》第四輯
|
293~318
|
2002/12
|
台北/內政部
|
《論語》「季路問事鬼神」章解讀疏證
— 一個生死學進路的義理探索
|
Journal
of Life-and-Death Studies (First Issue)
|
9~63
|
2005/01
|
台灣嘉義
|
「宗教」一詞的文化脈絡比較詮釋
— 兼論現代宗教教育的定位與取向
|
《普門學報》第二十九期
|
137~161
|
|
台灣高雄
|
明代醫籍中的女性診療問題
|
Journal of
Life-and-Death Studies (No.3)
|
164~207
|
|
台灣嘉義
|
人天師範 vs. 轉輪聖王—從釋迦佛陀論出世與入世的抉擇課題
|
《普門學報》第三十四期
|
9~38
|
|
台灣高雄
|
佛教臨終與往生助念之理論建構芻議—以《瑜伽師地論》為主之初探
|
Journal
of Life-and-Death Studies (No.9)
|
81~125
|
|
台灣嘉義
|
東、西方宗教觀的對比與會通
|
《生命教育研究》第一卷第一期
|
1~26
|
|
台北/台灣大學
|
|
研討會論文
|
論文題目
|
發表日期
|
會議名稱
|
舉行地
|
「話頭」與「疑情」── 兼論禪法的流變、興衰與願景
|
1999/05/29
|
海峽兩岸禪學會議
|
南華大學/中央研究院
|
從佛教的觀點論「宗教的生活實踐與心靈淨化」
|
1999/06/11
|
跨世紀宗教與心靈改革研討會
|
|
生死學有關宗教層面之探討
|
2000/02/28
|
全國大專校院生死學課程規劃研討會
|
|
台灣佛學院教育之探討:以佛光山叢林學院為例
|
2000/03/25
|
第一屆非營利組織管理研討會
|
|
兒童的生死探索及其象徵性語言
|
2000/10/20
|
兒童生死教育研討會
|
彰化師範大學
|
佛教教學對現代教育的啟示
|
2001/01/09
|
人間佛教研討會
|
台北國際會議中心
|
生死的省思 —從生死的探索到現代生死學建構課題芻議
|
2001/03/10
|
「觀老病苦 渡生死海」生命與生活國際研討會
|
台北天母
|
人天師範 vs. 轉輪聖王—論出世與入世的抉擇課題
|
2001/04/14
|
世界宗教-傳統與現代性學術研討會
|
南華大學
|
少年十五二十時 ─ 青少年的成長課題
|
2001/05/08
|
台灣地區國中生生死教育教學研討會
|
|
遣蕩與建立 ─ 論智顗的形上學立場
|
2001/06/06
|
第二屆比較哲學學術研討會
|
|
佛教青年面對新世紀的省思與展望
|
2001/07/21
|
佛教青年發展研討會
|
|
孔子的生死觀探究
|
2001/10/14
|
第一屆「現代生死學理論與建構學術研討會」
|
|
意義的啟發與生命的開展 —
論高中生的成長課題
|
2001/11/08
|
台灣地區高中職學校生死教育教學研討會
|
|
未知死,焉知生? — 從孔子的生死觀探討「死亡是否為我國的文化禁忌?」
|
2001/12/07
|
生命暨醫療倫理討論會
|
|
從緣起與業之義理論世俗的命運觀
|
2002/04/16
|
人間佛教研討會
|
|
生命教育中心靈成長課題之探討
|
2002/05/31
|
生命教育中心靈成長教育研討會
|
|
生死課題在宗教層面之探索
|
2002/06/29
|
精神健康論壇
|
|
《論語》生死論議解讀疏證
|
2002/10/19
|
第二屆「現代生死學理論與建構學術研討會」
|
南華大學
|
青少年自殺之原由與防治
|
2002/12/15
|
防治青少年自殺與生命教育研討會
|
彰化師範大學
|
「宗教」一詞的宗教性詮釋 —
兼論現代宗教教育的定位與取向
|
2003/09/16
|
宗教與現代世界學術研討會
|
日本/佛光山本栖寺
|
生命意義的探索—活出意義來
|
2003/09/19
|
生命意義探索研討會
|
彰化師範大學
|
論佛教的疾病觀
|
2003/10/18
|
第三屆「現代生死學理論與建構學術研討會」
|
南華大學
|
佛教生死輪迴觀的意義探索 —
一個生命教育觀點的現代詮釋
|
2003/11/15
|
「宗教與生命教育」研討會
|
輔仁大學
|
佛教生死輪迴觀的現代理解與詮釋
|
2004/04/11
|
2004國際佛教論壇
|
吉隆坡/馬來西亞佛教青年總會
|
生命終極課題的探索與實踐 —
宗教與人生
|
2004/09/18
|
生命教育核心議題學術研討會
|
台北護理學院
|
明代醫生行醫精神及其現代意義
|
2004/10/15
|
第四屆「現代生死學理論與建構學術研討會」
|
南華大學
|
死亡的意義與悲傷療癒 — 從佛教的生死觀點談喪親悲傷
|
2004/10/24
|
「喪親與悲傷知心理治療」研討會
|
高雄市/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科技教育中心
|
在通識教育脈絡下的生死教育
|
2004/11/06
|
台灣地區大專校院生命教育課程教學研討會
|
彰化師範大學
|
「宗教」一詞的文化脈絡比較詮釋
— 兼論現代宗教教育的定位與取向
|
2004/11/13
|
「佛學研究方法與佛教文化建設」學術研討會
|
中國/廈門大學/閩南佛學院
|
明代醫籍中的女性診療問題
|
2005/12/11
|
第五屆「現代生死學理論與建構學術研討會」
|
南華大學
|
人天師範 vs. 轉輪聖王—從釋迦佛陀論出世與入世的抉擇課題
|
2006/01/01
|
禪宗與人間佛教學術研討會
|
佛光山
|
死亡的意義與悲傷療癒 — 從佛學思想談喪親悲傷輔導
|
2006/11/18
|
蓮花基金會第六屆「佛法與臨終關懷研討會」-佛教悲傷輔導初探
|
台灣科技大學
|
東西方宗教觀的對比與會通—終極關懷理念之析辨
|
2007/12/21
|
佛學與人文學方法學術研討會
|
南華大學
|
佛教臨終關懷與往生助念之理論建構芻議—以《瑜伽師地論》為主之初探
|
2008/03/15
|
佛教與當代人文關懷學術研討會
|
佛光山
|
老人生命教育課程之研究—從McClusky的需求論看老人的生死課題
|
2008/03/28
|
2008大學通識教育與STS及MST課程研討會
|
國立聯合大學
|
佛教臨終助念之理論建構芻議—以《瑜伽師地論》為主之初探
|
2008/11/22
|
第八屆「現代生死學理論與建構學術研討會」
|
南華大學
|
東西方宗教觀的對比與會通
|
2008/11/28
|
2008生命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
|
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國際會議廳
|
台灣雲林地區傳統喪葬儀節變遷之研究
|
2009/05/16
|
2009第九屆文化山海觀文化資產研討會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
人間佛教的生死觀建構芻論—佛教輪迴觀的現代理解與詮釋
|
2009/05/20
|
2009年人間佛教學術研討會
|
佛光大學
|
|
專書論文
|
篇名
|
日期
|
書名
|
出版社/頁數
|
活佛轉世的政教領袖:達賴喇嘛
|
1991/03
|
傅偉勳主編:《永恆與現實之間:當代思想家》
|
正中書局/46-67頁
|
早期天台禪法的修持
|
1993/12
|
藍吉富主編:《中印佛學泛論
— 傅偉勳教授六十大壽祝壽論文集》
|
東大圖書/135-177頁
|
佛教教學對現代教育的啟悟之探索
|
2001/12
|
《2001年佛學研究論文集:人間佛教》
|
財團法人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33~265頁
|
從緣起與業之義理論世俗的命運觀
|
2002/07
|
《2002年佛學研究論文集:人間佛教》
|
財團法人佛光山文教基金會/9~19頁
|
在宗教層面探索生命的意義
|
2002/12
|
李宇宙主編:《靠岸 — 尋找台灣人精神健康座標》
|
財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145~171頁
|
性相近,習相遠
|
2007/12
|
21世紀新品格教育觀 — 人性是什麼?
|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213~225頁
|
|
報告與其他
|
篇名
|
日期
|
書刊名
|
出版社/頁數
|
自古艱難唯一死 — 從王曉民的生死困境論安易死的可能出路
|
1999/11
|
《應用倫理學通訊》第12期
|
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頁13~16
|
地牛的真情告白
|
1999/11
|
《生死學通訊》第1期
|
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頁7~9
|
佛教東傳2000年
|
2000/01
|
《普門雜誌》第244期
|
普門雜誌社/頁49~52
|
宗教釋義
|
2000/04
|
《指月 — 台大晨曦佛學社第四十周年社慶紀念特刊》
|
台大晨曦佛學社/頁26~32
|
現代生死學之建構與展望
|
2001/07
|
《生死學通訊》第5期
|
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頁1~2
|
承先啟後,繼往開來
|
2002/01
|
《生死學通訊》第6期
|
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頁1~2
|
「生死學」到底研究些什麼內容?(生死學的範疇、探討議題、探索進路、相關研究領域及發展方向)
|
2002/04
|
《生死學通訊》第7期
|
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頁1~5
|
西澳安寧研習參訪之旅的啟示—
安寧照顧與生死關懷的文化建設
|
2003/01
|
《生死學通訊》第8期
|
南華大學生死學系所/頁1~3
|
西澳安寧研習參訪之旅的啟示
|
2002/12
|
《安寧照顧會訊》第46期
|
安寧基金會/頁14~15
|
生命教育中心靈成長課題之探討
|
2003/05
|
《師友月刊》第431期
|
師友月刊社/頁6~14
|
殯葬業之改革與發展
|
2003/07
|
工商時報/
|
工商時報/
|
生死關懷之空間設置
|
2003/08
|
《台中榮民總醫院緩和療護病房成立專刊》
|
台中榮總安寧緩和療護病房成立專刊/頁24~26
|
現代醫院中的死亡情境 — 病人的心聲
|
2003/10
|
《志工通訊》創刊號
|
台中榮總志工隊/頁4
|
現代人的生死與醫療情境之反思
|
2003/10
|
《生死學通訊》第9期
|
南華大學生死學系所/頁1~7
|
醫護人員如何面對現代人的死亡問題
|
2003/12
|
《生命再現》
|
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頁97~98
|
別有天地非人間
|
2004/01
|
《師友月刊》第439期
|
師友月刊社/頁55~60
|
一棵樹、一片葉的機緣
|
2004/02
|
《師友月刊》第440期
|
師友月刊社/頁88~91
|
看見能觀與所觀的距離
|
2004/03
|
《師友月刊》第441期
|
師友月刊社/頁61~67
|
口號vs.內化-找回傳統品格的精神
|
2004/07
|
《師友月刊》第445期
|
師友月刊社/頁6~13
|
殯葬服務的改革與現代化 —
慎終追遠與生死尊嚴的文化建設
|
2004/10
|
《生死學通訊》第10期
|
南華大學生死學系所/頁1~5
|
師道的省思
|
2005/04
|
《師友月刊》第454期
|
師友月刊社/頁50~57
|
應用倫理學中的生命倫理議題與現代生死學
|
2005/05
|
《生死學通訊》第11期
|
南華大學生死學系所/頁1
|
命運可以如此觀照
|
2005/08
|
《師友月刊》第458期
|
師友月刊社/頁92~98
|
人生意義的探索—活出意義來
|
2005/09
|
《師友月刊》第459期
|
師友月刊社/頁20~26
|
生命教育中心靈成長課題之探討
|
2005/10
|
《私校文教期訊》第74期
|
中華民國私立學校文教協會/頁11~15
|
在通識教育脈絡下的生命教育
|
2007/03
|
《生死學通訊》第12期
|
南華大學生死學系所/頁1~10
|
和孩子一起看人生風景
|
2007/10
|
《師友月刊》第484期
|
師友月刊社/頁21~26
|
|
國際會議論文
|
論文題目
|
舉行地
|
會議名稱
|
發表日期
|
「話頭」與「疑情」── 兼論禪法的流變、興衰與願景
|
海峽兩岸禪學會議
|
南華大學/中央研究院
|
1999/05/29
|
佛教教學對現代教育的啟示
|
人間佛教研討會
|
台北國際會議中心
|
2001/01/09
|
生死的省思 — 從生死的探索到現代生死學建構課題芻議
|
「觀老病苦 - 渡生死海」生命與生活國際研討會
|
台北國際會議中心
|
2001/03/10
|
佛教青年面對新世紀的省思與展望
|
佛教青年發展研討會
|
新加坡國際會議展覽中心
|
2001/07/21
|
「宗教」一詞的宗教性詮釋 —
兼論現代宗教教育的定位與取向
|
宗教與現代世界學術研討會
|
日本/佛光山本栖寺
|
2003/09/16
|
佛教生死輪迴觀的現代理解與詮釋
|
2004國際佛教論壇
|
吉隆坡/馬來西亞佛教青年總會
|
2004/04/11
|
「宗教」一詞的文化脈絡比較詮釋
— 兼論現代宗教教育的定位與取向
|
「佛學研究方法與佛教文化建設」學術研討會
|
中國/廈門大學/閩南佛學院
|
2004/11/13
|
Spiritual
Care of Sick Children from the Buddhist Perspective
(從佛教觀點論病童的靈性照顧)
|
XXI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astoral Care in the Treatment of Sick Children”
(第23屆國際醫療牧靈會議)
|
Vatican City, Synod
Hall
(羅馬天主教教廷/梵蒂岡)
|
2008/11/14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