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爾迪厄於1930年出生於法國西南部的小鎮貝亞恩(Bearn),2002年過世,享年72歲。布爾迪厄是當代最著名的社會思想家之一,自1960代來,著作等身。他整個社會理論研究的活動,持續以建構一個反思的社會學為中心。因此,在近半個世紀學術活動中,他不斷以其創造性的理論反省,嘗試克服並超越傳統社會學理論的困境,為社會學的思考開創新的視野。
布爾迪厄是個全面性的社會學家,並不限於教育社會學的領域,然而他在教育社會學上的研究與影響力卻是極為深遠。《繼承者》,《教育、社會與文化中的再製》,《學院人》,以及《國家菁英》是布爾迪厄主要與教育社會學相關的專著,此外還有多篇的論文。在這些作品中,《教育、社會與文化中的再製》一書無疑是最為知名,最常被引用的作品。自英譯本出版後,這本書在SSCI中已是最常被引用的經典(citation classic), 文化再製論或社會再製論也就成為常與布爾迪厄相連的理論標記。
由於《教育、社會與文化中的再製》一書名氣太大了,且其第一章又是高度抽象的理論,一般人總是誤認布爾迪厄只是個談文化再製的理論學者,但事實並非如此。而上可知,布爾迪厄在教育社會學方面的研究工作相當多樣,且深入探討法國教育體制中,權力、意識與社會結構的複雜關係。台灣社會學與教育學的研究人員,有愈來愈多人對布爾迪厄的理論感到興趣,但是對其教育社會學研究深入探討的作品並不多見。我們來自教育學、教育社會學、社會學、社會政策、哲學與文化研究的朋友,對布爾迪厄的研究深感興趣,希望藉由這樣的研讀會,能增進大家對布爾迪厄作品,尤其是其教育社會學作品,及其相關理論,能有較全面的掌握。
布爾迪厄著作等身,涵蓋範圍及廣,我們以其教育社會學作品為主,旁及重要相關研究,才不至於龐雜無章。主要閱讀作品為《學院論述:語言誤解與教授權力》,《繼承人:法國學生以及他們跟文化的關係》,《教育、社會與文化中的再製》,《學院人》以及《國家菁英》。這五本是布爾迪厄教育社會學最重要的作品。其中《學院論述》與《繼承人》是布爾迪厄早期的研究,其理論架構還不是非常完備,《教育、社會與文化中的再製》兼具了理論研究的深度,以及經驗研究的細膩,《學院人》探討法國高等教育體制,而《國家菁英》則研究法國菁英階級的大學校,如高等師院、高等行政學校等。都是分析教育社會階級與權力關係的力作。不論在理論或經驗研究上,都是值得深入研讀的重要作品。此外,我們還選讀了布爾迪厄在法蘭西科學院的就職演講《論演講之演講》(A Lecture on the Lecture),這篇演講細膩的反思教育制度,文化與權力的關係,是掌握布爾迪厄思想風格的代表作。還有布爾迪厄晚年的作品集《巴斯卡沉思》(Pascalian Meditation),探討他如何反思做為教育體制根本精神的學術理性(Scholastic Reason)。而開始則選擇了Grenfell. M. 與James.D.合著的《Bourdieu and Education:Act of Practical Theory》做為導讀,引領大家初步了解布爾迪厄教育社會學的輪廓。我們相信這樣安排對了解布爾迪厄的教育社會學研究應該有很大的幫助,且是對當代教育社會學經典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