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運動不可少
(聖嚴法師
)
問:現在
醫學進步,人愈活愈長壽,台灣已快成老人國了。人老了,許多生理機能都退化,當吃不得、玩不得時,免不了想不開,退休老人該怎麼過日子?
答
:佛教說,生老病死是生命四大現象。人終歸要死,只是有人活得很老、有人來不及變老就走了。每一個人既然終究要老,不如早一點準備面對年老。
四十歲以後,一般人的體能漸漸衰弱、記憶力也逐漸減退。現代人要說老,大概要到六十歲以後,即使五十歲的人,感覺還不算老。但人從四十歲就要開始準備,不要等到老的現象都發生了,才想到要準備老年生活。
要準備些什麼呢?有人說,退休養老,錢很重要。但是,錢財雖有用,卻不全可靠。我曾見到一個子孫很多的孤獨老人,因他只相信錢財,不相信任何人,愈老愈怕失去錢財,就把全部財產變成現金,到一個隱密的山邊,深深地挖,偷偷地埋,然後搭一間簡陃的木板屋住在那裡。結果他在那裡病死三個多月才被發現,他的兒孫一個也沒出現。過了十多年,有人拆除木板屋,在一塊鬆土下,發現已經腐爛的大筆現金。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準備身體和心理兩種健康。為了心理健康,最好有宗教信仰,而且要很虔誠,不是偶爾拿著香到廟裡拜拜。因為很多例子證明,有宗教信仰的人,老了以後不會那麼空虛苦惱,面對死亡不會那麼害怕;此外,還要有宗教修養,每天祈禱、誦經、打坐、念佛,讓自己心中有寄託。
至於維持身體健康,則要多運動、注意飲食,生活要正常、起居要定時,這些都很重要。如果經常保持運動習慣,飲食就不是問題,像我,雖然整天都很忙,但每天須爬山一、兩個小時,運動
絕對不能少。而且,邁入老年也不能暴飲暴食、睡眠不能太多或太少,性生活也要節制,不能再像年輕人一樣。
除了健康,還要培養興趣和個人的成長。其中的成長,雖然財富有成長很好,但不一定是財富成長,還要有學問的成長、技術的成長、人際關係的成長、對社會貢獻的成長,如果能做到,一定不知老之將至,每天都很好玩、需要做的事實在很多了,身體一定不會差,腦子機能也不會很快退化,就不會感到無助、無奈、失落、恐懼了,如此豈不是快樂的老年生活嗎?
社會應鼓勵老年人走出閉塞的家,多參與志工活動。當志工也要用頭腦、體力,雖然也會有挫折,但志工不為自己圖謀什麼,純粹為了奉獻,做一天就有一天的成就感。
如果老人都能更健康快樂一些,不必經常到醫療機構,領一堆藥回家吃,全民健保也可以省下不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