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拋棄哲學
   
新年,總是擬定新計畫的開始。要多賺些錢、工作表現要更好、多學些知識技能、多交些朋友,一個個新目標浮現腦中。但是,如果你發現自己過去總是目標多但實際完成的少,或者經常感到一天24小時不夠用、很忙卻又感到空虛,也許新的一年,你要做的,是學習如何拋棄。
人類天性愛累積
   
人類天性就是愛累積。古早,人們累積獵物,以填飽肚子。後來,人們累積土地、金錢、權力與名聲。晚近,知識也變成人們熱衷累積的對象。累積的慾望,使人們的目標與工作愈來愈多。但,畢竟一天只有24小時,人們發現,許多目標沒達成,自己也搞得身心俱疲。有些人開始認真思考:我真的需要設這麼多目標嗎?生命品質有因做這麼多事情而提升嗎?於是,人們開始正視拋棄的重要性。
拋棄的重要性

 

拋棄,可能是根據事情重要性,減少投入不重要事情的心力或根本就不做它。拋棄,
可能是依據自己過往的實際表現,不做自己不擅長、做起來事倍功半、或附加價值有限的事情。拋棄,有時則是依循自己的價值系統,將違反價值觀的事情放下不做,即使它可能是我們擅長做的事情。適時拋棄某些目標與工作,可以換取更多時間及空間給自己,個人生活自主性將提高。甚至由於目標減少,反更能專注於手邊工作而有較佳表現,因此對自己與生活更加滿意。有人可能會問,我知道要拋棄,但要如何拋棄?


 

許文龍的「抽屜理論」

國內知名企業家許文龍有一套「抽屜理論」。許文龍認為,如果我們要將抽屜裡面沒用的東西挑出來倒掉,一般只能揀出兩成左右,這樣倒不如把抽屜內的東西全部倒出
來,再從中揀取最需要的放入抽屜。就像抽屜理論背後的邏輯,我們可以直接從眾多目標及工作中,選出真正重要、需要、或真的很想做的事情來執行。剩下沒被選到的事情,就列入拋棄的名單之中。然而,有時我們很難直接辨別哪些事情真正重要或需要。這時候,我們還是得要判斷哪些是不重要、非自己長處、或附加價值低的目標及工作,然後直接拋棄。
   
你可以這樣問自己:要不是已經投入許多心力從事某項工作,現在若一切歸零,可以重新選擇,我還會決定做這項工作嗎?答案如果是「NO」,那麼,你就該認真考慮停止該項工作、減少投入該工作的心力、或是改變做該工作的方法。

杜拉克的拋棄哲學
   
這個問句是借用自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企業診斷的問句。杜拉克常透過這樣的問句,要企業好好審視自己既有的產品、生產流程、經營假設等的存活價值。這問句相當實際,因為你已親身嚐試與體驗過,對該工作的存活價值判斷是立基於實際經驗與體會,而非假設、猜想或情緒,所以比較可靠與可信。因此,這個問句,你必須一問再問,並且認真地問自己。此外,杜拉克的「回饋分析法」(feedback analysis),亦是一項用來發掘自己的長處與弱點、決定時間資源如何分配的好方法。

 

當你決定做某事前,先寫下你所預期的結果。九至十二個月後,將實際成果與預期結果對照。若兩者接近或是實際成果更佳,則該事很有可能就是你值得發展的長處,投
入做此事你將可事半功倍、比他人更快取得成效,因此容易獲得信心與獎賞。相對地,回饋分析法也會顯示你的弱點何在,提醒你在哪些地方毫無表現的實力,因此最好拋棄不做。 
   

回饋分析法需要花較長時間進行。它強調個人實實在在的長處,而非興趣;因為你有興趣的事,不見得是你做得好的事。不過最困難的是,有時,你擅長的的事情與你的價值系統並不相符,此時就看個人自己如何取捨。對杜拉克來說,價值觀永遠是最高的檢驗標準。但對某些人來講,能否做出成果、獲得報償,比是否吻合價值觀重要。他們願意暫時委屈自己一下,或是調整自己的價值系統。

   
當然,在你思考要拋棄哪些事情的過程中,亦可以徵詢他人的意見,特別是熟識你的人。有時,當局者迷,他人可以指出自己的思維盲點,讓自己的判斷更正確。

勇於拋棄,讓你更能享受累積的事物

   
人需要進食以補充養份,但也需要定時排泄廢物,才能維持身體正常運作。生活在現代社會,我們需要金錢、友誼、知識及名聲等資源。累積這些事物,無可厚非。但是,只知不斷累積,而不知適度拋棄某些目標或工作以讓生活更聚焦,就算一天給你48小時,你仍會覺得不夠用。同時也請不要忘了,錢如果你沒使用它,它只不過是一堆紙。你累積的各項事物,都需要你去使用,才能體會其價值。否則,你將只是這些事物的保管箱!
   
如果不定期、有系統、有目的地拋棄,你將淹沒在各式各樣的事情當中,而把最寶貴的時間資源,浪費在根本不應該做或是不需要繼續做的事情上。2006新的一年,不
妨也將學習自我檢視與拋棄,設為目標之一吧!
勇於拋棄,你才能釋出更多時間來享受你累積的事物,如此,累積也才有意義,你認

為呢?以此一文章與您共勉之...............
                      
Yours    sincere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