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學生機械專業技能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研究

張勝茂1、黃惟泰2、劉俊呈3吳峙儫4

1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 副教授

234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 研究生

1rsmchang@nknucc.nknu.edu.tw  2 weitai @mail.npust.edu.tw

3 sky91015@hotmail.com     4wuchihhao@gmail.com

 

壹、前言

 

台灣機械工業發展迄今已有半甲子的光景,此階段期間以建立之產業基礎,環顧四周的產業型態,已使機械工業逐漸脫離「黑手」工業形象,而朝科技產業發展,但技術人力的職缺仍無法由其他層面所取代。在台灣經濟發展過程中,技職教育培養無數的技術人才在各行 各業中貢獻,而工業教育又是與我國經濟發展最為息息相關,在德國各種就業階層中,技術人員的數量與品質普遍被認為是該國經濟成功的主因之一。

長久以來,我國技職教育培養出許多相當優良的技術人力,因應時代的變化,在教育目標上也朝多元化教育與學習能力的提升等方向努力,在科技大學機械系的技能教學上,也隨著教育思潮的方向不斷的更新,從原本的偏重理論教學轉變為重視學生技能學習,並藉由各類相關職類技術士證照檢定與每年開辦的全國技能競賽搭配相關的教學卓越計畫,不斷提升技能教學的品質,而使學生技能學習成效也有不同的變化。這裡所謂的「實作」並不單指「技藝」、「技術」層面的養成,而是更廣泛地指「實際動手解決問題的意願與能力」。此研究可提供給教師作為提升技能教學品質参考使用,期對學生技能學習成效有所助益。

 

貳、研究目的

 

本研究首要的研究重點,在於分析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相關專業技能課程的實施情形與學生技能學習成效,以及機械工程系學生畢業後無法從事機械專業技術工作的原因。其次,本研究試圖援引技術能力培育的成功經驗,因應教育改革的趨勢,尋求改善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機械專業技術能力培育的方針。期望本研究的分析與論述,能夠對未來的高教技職教育改革,提供實證性的参考,增進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機械專業技術能力培育的效能,同時,作為進一步開發、運用機械專業技術能力培育的藍本。以下茲臚列本研究具體的研究目的。

一、評估並探討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機械專業技術能力培育的教育成效。

(一)了解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學生機械專業技術能力學習成效。

(二)比較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男、女學生機械專業技術能力學習成效。

(三)比較不同父母教育程度的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學生機械專業技術能力學習成效。

(四)比較不同學習動機的機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學生機械專業技術能力學習成效。

二、分析學生學習動機、教師教學因素與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學生機械專業技術能力學習成效因素的相關性。

    ()分析學生學習動機與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學生機械專業技術能力學習成效因素的相關性。

 

参、文獻探討

 

一、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教學目標

科技大學屬於技職教育的一環,職業教育是一種不需要長期理論訓練之就業準備教育,其主要目的是要學生具備職業能力配合業界就業市場需求。因此,專業技能教學與重視學生實作能力是科技大學的最大特色。

就技職教育而言,依據康自立(1982)的觀點,認為技職教育的目標與普通教育不同,一班而言,普通教育的目標在於培養一個完美的公民,而技職教育的目標在於培養有效率參與職業生活的人。因此,技職教育之主要目的是要學生具備職業能力,並且配合就業市場的需求。陳昭雄(1992)歸納出職業教育的目標如下。

(一)提供青年多方面的選擇以滿足自我實現的需求。

(二)提供青年就業所需之技能。

(三)配合國家人力資源的需要,提供社會所需之人力。

(四)幫助青年順利進入工作世界,促成社會之穩定發展。

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教育目標依據工業職業教育總目標,培養機械工業工程師,除應加強人格修養、職業道德、安全習慣、自我發展能力外,並應傳授機械工業有關之知識和專業技能,始能擔任機械之製圖、製造、操作、管制、檢驗、維護等工作。而各種工作之目標內涵包括下列幾項。

(一)製圖:按相關技術資料繪製工作圖。

(二)製造:安排產品的工作程序、製作、裝配以及測試。

(三)操作:運轉及測試機器與設備。

(四)管制:管制品質及工作程序。

(五)檢驗:檢驗成品精度及機械性能。

(六)維護:修理及保養機器。

綜言之,我國機械類科的教學目標在認知部份,應使學生了解機械設備、工具、材料,以及設備維修、保養等工作所需之相關知識;在情意部份應培養崇尚勞動的刻苦精神、敬業樂群的職業道德、創造進取的發展潛力能;在技能部份應培養機械工業工程師,傳授製圖、製造、操作、管制、檢驗、維護等能力。此外,必須體認到機械類科技能的多元性,除應依據上述之教學目標外,更應考量社會及學生之需求,以因應快速變遷社會環境。

技能教學是技職體系學校最大之特色,學生從技能學習中,學會各種機械的構造、原理和使用方法,以及零件的製造、裝配和檢測等技能,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而獲得紮實的專業技術。由於職業教育之主要目的是要學生具備職業能力,並且配合就業市場的需求,引此,使得技能教學的實施愈來愈受重視。

 

二、專業實務能力的意涵

高等技職教育為培育高級技術人才為目標, 而最大之特色在於培育出具備實務能力之人才。以下將分別探討專業技能能力的內涵、能力的分類及機械工程系學生之專業實務能力。國內外學者對於「能力」一詞的意義及內涵,皆有不同的見解, 李聲吼(1997 認為,能力是指人們在工作時所必須的內在能力或資格,這些才能可能以不同的行為或方式來表現在工作場合中它亦指某方面的知識與技能,這些知識與技能對於產生關鍵性的成果有決定性的影響力。羊憶蓉、成露茜(1997)則認為,能力一詞的重點是放在結果(outcome),它指的是一個人能做什麼?狹義的能力通常指的是某些技術;而其廣泛的定義則是:能力表現不僅只是技術的表現,也有從知識及理解力來表現;能力不僅包括一個特定領域的表現,也包含將知識及技術轉換運用於新情境或新工作的能力。而溫玲玉 、洪君羚(1999 認為能力是個體在認知、情意、技能方面,經由先天遺傳或是後天學習,而能熟練地達成任務的一種行為特質。

而江文雄、田振榮、林炎旦、張宗霖(1999 認為,能力概略來說都不跳離abilitycompetence二種涵義;屬於ability之意義,可說是「直接影響活動的個人知識經驗、性格、價值觀念與心理特徵」。而工作必備的能力包含資源、人際、資訊、系統等五個向度,強調適應社會變遷、能力導向與統整新工作能力;屬於competence之意義, 亦可稱為「執行任務或從事某一工作時,所需具備的知識、情意與技能等實際表現的行為」。另外,教育大辭書(2000 對能力的解釋是指個人用來有效因應特定環境及情境的知識和技能。能力有遺傳的生理基礎,且經由後天在環境中訓練與學習而獲得。田振榮(2001 則認為能力是個人有效的執行工作,適切的扮演工作中的角色、職務及任務,而且是一種可觀察的行為活動。通常能力含有知識(knowledge)、技能(skill 及情意(affective 等三種領域。

國外學者Chisholm Ely認為「專業能力」包括三個因素:即知識、技巧及態度。此三因素乃交互作用且同時發生在具體的情意中, 三種能力不易劃分(引自陳信言,1981)。Peak Brown1980)認為,專業能力乃為求成功地執行各項任務所應有的相關技能、認知及態度。Perry1982)則指出,專業能力是受僱者為獲得或保有職務而必須具備雇主所期望的特別工作技能。

另外,根據《遠見雜誌》針對八百多家上市上櫃公司進行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企業最重視工作者條件當中,以「專業能力」占第一, 其次依序為團隊合作的能力;溝通的能力;積極努力、刻苦耐勞; 承受壓力的能力;個性穩定,可承諾長期工作;應變能力;面對挑戰的能力;語文能力;人格特質符合企業文化;追求自我成長的精神;善於處理辦公室的人際關係;身強力壯,心智健全;能否配合外調大陸工作;可與不同國家人才共事等十五項(魏棻卿, 2002)。綜合上述專家學者之觀點可知,專業能力具有以下幾項特點。

(一)專業能力係指從事某一特定職業,成功地執行工作或任務所需的能力。

(二)專業能力應包含知識、情意、技能三方面之領域。

基於上述的理念,「專業能力」和個人的職務有密切相關,亦即是個人在社會上勝任某種特定職業的能力。而因為職業類別的不同, 其所要求的特殊專業能力亦是截然不童,且定義中的知識、技能與特定的專業標準皆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與需要有所更迭,並非一成不變的(楊昭景,1989)。從整體面來談「能力」為個人在認知、情意、技能上的具體表現,而「專業能力」則牽涉到個人所從事的特定工作性質或職務上的需求; 換言之,「能力」與「專業能力」的關係可以簡單的解釋為「在專業工作上所需具備的能力即為專業能力。」。

而江文雄、田振榮、林炎旦、張宗霖(1999)根據文獻分析及專家座談之結果,將技職校院學生專業能力依其性質區分為「科技」與「人文」兩方面;科技指的是專業領域之技術知能,包括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及專業態度等。而人文方面指的是專業領域中所需之一般知能,包括蒐集分析、組織資訊能力;人際溝通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運用數學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領導能力;應用科技能力;終生學習能力等,而由於各級各類科學生對此方面之要求不同,比例亦有所不同。

綜合以上對於能力的內涵、分類等相關的探討發現,能力的內涵涉及甚廣,因不同觀點與不同研究對象,即有不同的能力內涵之研究範圍,除了因各專業領域不同所應具備之專業工作技術能力有所差異外,某些能力則是工作者所必須共同具備的,即是指一般基本能力。因此, 本研究將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學生之專業技能能力區分為「一般能力」及「專業能力」兩大範疇進行研究。

 

三、技能教學的理論基礎

一般而言,學習是獲得各種能力、技能及態度的歷程,而個體的行為,則源於學習的累積。因此,教師在教學之前,必須先行瞭解學生該如何學習,並預期學習的成果與學習目標,然後再確定如何進行教學活動,以達成教學目標。本節將探討技能學習的概念、技能學習的歷程及影響技能學習的因素。彭震球(1991)則認為,技能學習是個體心智與動作結合的歷程, 動作的學習是多個反應的連鎖化,而技能的學習是由多個動作的連鎖化,所以技能的學習比動作的學習要繁雜的多。而邵端珍和皮連生(1995)則解釋這種內在的變化無法觀察,必須通過外在的行為, 通過作業或表現的變化來推論學習的發生。因此,學習可說是經由一連串活動或經驗的累積,使人的心理與能力經過一連串的變化而產生持久改變的過程。動作是技能學習的基礎,而技能學習主要是將一串動作經由練習而構成適當的配合。此時的技能表現自動流露出來, 學習者得心應手、出神入化, 不用特別去注意和矯正動作,即可表現流暢的技能動作。馬啟偉、張力為(1996)也認為此階段視覺控制作用減弱,動覺作用加強, 能及時發現和糾正動作的錯誤。此時,動作技能經由感官肌肉經常活動反應與認知觀念配合,久而久之可以形成機械式的自動動作或行為。而溫世頌(1997)也認為,教師在從事動作與技能的教學時,宜把握下列原則,以增進教學成效。

(一)協助學生分析學習目標與起點行為。

(二)引起適當的學習動機,鼓勵積極的參與。

(三)提供簡要而明確的示範與說明,並以積極指導取代消極指責。

(四)善用增強原則,鼓勵勤練。

(五)注意練習的安排。

(六)訓練學生識別相關的指引,避免無關指引的干擾。

另外,蔡進雄(1999)對於運動技能方面如何有效教學,提出下列七項策略。

(一)激發學習動機。

(二)因應不同學習階段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

(三)靈活運用練習方式。

(四)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

(五)使用語言說明與動作示範。

(六)採用不同的評量方式。

(七)運用多元智慧的理論進行教學。

 

肆、研究設計與實施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為高屏地區九十九學年度科技大學設有機械工程系大學部之日間部四年制學生為母群體(不包括夜間部四年制、日夜間部二年制學生)。根據教育部統計處(2011)公佈之「大專院校科系別概況」,統計高屏地區科技大學設有機械工程系之學校、學制、班級與學生人數,計有五所學校

本研究正式問卷發放,以分層隨機抽樣法抽取樣本進行調查,依照教育部統計處(2011)公佈之「大專院校科系別概況」做比例分配發放問卷,共計發出問卷500份,詳細分配表如表1

 

1 正式樣本取樣比例分配表

校名

所屬縣市

()四技學生總人數

取樣百分比

(%)

取樣數

n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高雄市

707

29

145

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高雄市

422

17

85

正修科技大學

高雄市

601

23

115

高苑科技大學

高雄市

516

11

55

屏東科技大學

屏東市

333

20

100

     

 

2579

 

500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參考資料:教育部統計處,2011

 

二、研究變項       

依據研究動機、研究目的與文獻探討,界定出與本研究相關之變項。本研究自變項的部份有學生性別、父母教育程度及學習動機等三項,而依變項也就是本研究的主題專業技能學習成效的部份。本研究主要目的為探討上述三個自變項與專業技能學習成效之間的關係,瞭解不同學生性別、父母教育程度於專業技能學習成效上的差異情形,此外並同時探討科技大學機械系學生學習動機對於專業技能學習成效之間相關情形。研究變項關係圖如下圖1所示

(一)自變項

 1.性別

性別此一個人屬性與專業技能學習成效之間的關係,依據過去的多位學者的研究發現,不同的性別對於專業技能學習成效的關係,持正反面意見皆有。本研究藉此比較男、女機械工程系學生在專業技能學習成效的差異情形。本研究問卷將性別選項分為男、女兩個選項。

2.父或母教育程度

本研究父或母教育程度主要係探討,不同父母教育程度對於學生技能學習動機與機械專業技能學習成效是否有差異,據過去的多位學者的研究發現,不同父母教育程度對於學生技能學習動機與專業技能學習成效的關係,持正反面意見皆有。本研究問卷將父或母教育程度選項分為研究所或以上畢業大學或專科畢、高中或職畢、國或初中畢、未受教育或國小畢等五個選項,給於受試者填答。

3.學習動機

研究者在經由問卷預試因素分析後重新規劃分類定義為六個向度。詳細內容茲分述如下。

  (1)求知興趣(cognitive interest):基於求知理由,參與學習進修。

(2)職業與社交發展 (professional advancement/social relation)

基於工作的需要而參與學習進修或基於改進社交生活理由參與學習進修。

(3)逃避或刺激(escape/stimulation):基於逃避厭煩、挫折或追求生活上之變化與刺激而參與學習進修。

(4)外界期望(external expectation):基於外在力量的影響而參與學習進修。

(5)社會服務(community service):基於為社會和人類服務的理由而參與學習進修。

(6)自我發展(personal development):基於自我成長與發展而參與學習進修。

 

(二)、依變項

本研究依變項之專業技能學習成效,系指專業技能實習課程,「工場實習」基礎機械技能實作課程教師,依據成績評定標準程序,評定學生整學期(年)課程成績,學生受試者在依據修習過上述機械技能實作課程之分數,填答在此研究問卷上。

 

           自變項                        依變項

 

 

 

 

 

 

 


                     1研究變項假設關係圖

 

三、研究工具

研究採問卷調查法,本研究的「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學生專業技能學習成效之研究」量表,研究者係参考黃順富(1992)『成人參予繼續教育動機量表』改編而成「預試問卷」,實施問卷預試調查,對預試學生施測後,經由因素分析與專家意見,產生正式問卷,作為本研究的研究工具。本研究問卷採用李克特式(Likert-style)五點量表方式填答計分。

   預試問卷包含三個部份,第一部份為學生個人背景資料,分別為性別、父母親教育程度等這兩項基本資料;第二部份為學生技能學習動機部份,共計有33題。問卷的第二部份採用李克特式(Likert-style)五點量表,受試者作答時,可從非常同意、大部份同意、一半同意、較不同意、非常不同意等五個等級來選答。其計分方式依次分別為5代表「非常同意」、4代表「大部份同意」、3代表「一半同意」、2代表「較不同意」、1代表「非常不同意」,作答方式為受試學生個人對於不同學習動機之看法,直接於每一題選項前勾選。以上二個部份資料,主要作為分析樣本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學生專業技能學習成效的自變項。問卷的第三部份為學生技能學習成效部份,受試者學生在依據修習過機械技能實作課程之分數,填答在此研究問卷上。因研究範圍內之五間科技大學機械技能實作課程名稱階不一樣,所以在第四部份為學生技能學習成效題項部份,會明確寫出各校機械技能實作課程名稱有「工廠實習」、「工廠基礎實習」、「機械製造實習」、「精密製造實習」等,受試學生依據該校課程名稱填答修習過課程之分數。

研究者藉由問卷的預試,進行題目的刪減,以求適切性,進而確定正式施測的題本。本研究之預試問卷於20113月進行,預試對象為南部兩所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二年級與三年級學生。樣本數為: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二年級與三年級學生各一班共發放100份、回收95份、有效問卷為88份。

(一)因素分析

本研究者採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le components analysis)進行因素抽取,選取特徵值大於1.0 以上的共同因素,再以「最大變異法」(Varimaxrotation)進行交換轉軸,以建立本問卷構念效度。本研究取樣適切量數.925KMO值越大時,表示變項間的共同因素愈多,愈適合進行因素分析。

() 效度分析

本研究正試問卷的效度,進行因素分析,共進行了三次因素分析,正式問卷刪除題項的標準以因素負荷量小於.5 的題項及因素層面中小於三題題項等兩個標準進行刪除。分析結果萃取出六個因素,KMO(Kaiser-Meyer-Olkil)值為.921,總解釋變異量達72.507%,各題項之因素負荷量經與指導教授討論及相關文獻整理之後,分別將因素命名為「求知興趣」、「職業與社交發展」、「自我發展」、「逃避或刺激」、「外界期望」、「社會服務」,構成本研究學習動機的因素層面。

() 信度分析

本研究問卷經因素分析後,萃取六個因素,為建立學生技能學習動機問卷的信度根據,遂進行信度分析,求得各因素及整體Cronbach α係數,以了解各因素一致性與穩定性,當係數值愈高表示各因素的內部一致性愈高。分析結果,整體問卷α值為.96;各因素α值依「求知興趣」、「職業與社交發展」、「自我發展」、「逃避或刺激」、「外界期望」、「社會服務」順序,分別為.91.919.911.87.867.885。詳列如表2

 

2 學生技能學習動機量表正式問卷內部一致性信度考驗

         因素名稱

求知興趣

職業與社交發展

自我發展

逃避或刺激

外界期望

社會服務

                                                                                                                                          

 

Cronbach α

.91

.919

.911

.87

.867

.885

.96

 

四、資料收集與處理

正式問卷共寄發500份問卷,100年五月中旬全部回收完畢,回收問卷 460份,剔除無效問卷 11份,得有效問卷449 份,回收率為92 %,其中,有效回收率為89.8%,如下表3所示。

 

3 研究樣本回收狀況

校名

所屬

縣市

發出問卷

回收

問卷

回收率

有效問卷

有效回

收率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高雄市

145

142

98%

142

98%

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高雄市

85

67

78%

67

100%

正修科技大學

高雄市

115

103

90%

95

82%

高苑科技大學

高雄市

55

48

87%

45

82%

屏東科技大學

屏東縣

100

100

100%

100

100%

     

500

460

92%

449

89.8%

 

 

本研究在問卷回收後,首先剔除無效問卷,再進行問卷編碼後即輸入電腦進行編碼。以了解學生性別、父母教育程度與學習動機不同背景變項下對機械專業技能學習之學習成效之情形。再以SPSS for Windows 12.0版套裝統計軟體進行資料分析工作。

一、描述性統計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alysis)

)以次數分配、百分比以統計問卷之個人變項中各項基本資料的分佈情形。

 )以平均數及標準差,來分析取樣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學生專業技能學習成 

       效因素之基本特性。

二、獨立樣本t 檢定 (Independent t-test)

)以T考驗(t-test),考驗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學生機械專業技能學習成效是否因個人變項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三、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One-Way ANOVA)

)當F考驗達到顯著差異時,利用雪費法(Scheffe  method)進行事後比較,找出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檢定達顯著水準時之差異所在。

四、皮爾森相關性分析(Pearson Product Mo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利用Pearson 積差相關分析學習動機與技能學習成效因素的相關性。

 

伍、研究發現

一、基本資料分析

性別

在有效樣本中,男性為390人,佔總樣本數(86.9%),女性為59人,佔總樣本數(13.1%)。造成樣本性別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受訪對象為機械工程系學生,其科系特性屬男性學生居多,因而影響本研究樣本性別上的差異。

()親教育程度

統計數據顯示,有效樣本中的教育程度以高中()學歷所佔比例最高(38.1%),大學、專科學歷次之(34.5%),國、初中學歷(18.3%),研究所或以上畢業學歷(7.3%),未受教育、國小畢業學歷所佔比例最低(1.8%)。顯示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學生父母教育程度在高中()及大學、專科畢業兩者為最多。

 

4 基本資料分析表

背景變項

分類

人數(n)

百分比

總計

性別

男性

390

86.9%

449

100%

女性

 59

13.1%

 

 

 

 

 

 

()教育程度

未受教育、國小畢

8

1.8%

449

100%

國、初中畢

82

18.3%

高中、職畢

171

38.1%

大學、專科畢

155

34.5%

研究所或以上畢

33

7.3%

n=449

 

二、技能學習動機因素現況分析

本研究之技能學習動機量表包括「求知興趣」、「職業與社交發展」、「自我發展」、「逃避或刺激」、「外界期望」、「社會服務」等六個向度。由5得知,科技大學機械系實習課程學生於技能學習動機得分,各題項所屬向度的平均數高低順序為:「求知興趣」、「職業與社交發展」、「自我發展」、「逃避或刺激」、「外界期望」、「社會服務」。本研究所使用之研究工具「學習動機量表」乃依據李克特(Likert)五點量表設計,並以學生填答程度之高低情形給予分數54321分。「求知興趣」、「職業與社交發展」、「自我發展」、「逃避或刺激」、「外界期望」、「社會服務」的得分皆為中等程度偏高。其中又以「外界期望」項度的平均得分(M=3.94)最高,而「逃避或刺激」的得分略低。各向度的平均得分介於 3.45 3.94 之間,整個量表平均得分為 3.79。由此可知,科技大學機械系實習課程學生學習動機偏向積極、正向的。

 

5 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學生專業技能學習動機分析表

項目

M

 ()

SD

 ()

M

 ()

SD

 ()

M

(合計)

SD

(合計)

求知興趣

3.88

4.75

4.1

5.1

3.90

4.82

職業與社交發展

3.87

4.72

3.98

4.21

3.88

4.66

自我發展

3.95

3.87

3.86

3.78

3.93

3.85

逃避或刺激

3.43

3.81

3.61

3.74

3.45

3.81

外界期望

3.96

6.89

3.69

3.72

3.94

6.56

社會服務

3.76

2.34

3.21

3.67

3.69

2.61

全量表

3.81

4.4

3.74

4.04

3.79

4.39

n=449

        2 機械專業技能學習動機各因素平均數分析圖

 

三、技能學習成效之差異比較

不同性別的學生在技能學習成效上之差異性分析

為了解不同性別之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學生專業技能學習成效的差異,將樣本依男、女性別區分為兩組以進行T考驗。由表6得知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男學生,技能學習成效平均分數為78.61分(SD=7.36);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女學生,技能學習成效平均分數為78.62分(SD=7.59);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女學生技能學習成效平均分數略高於男性學生。由表6中可發現男、女之學生在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學生專業技能學習成效上並無顯著差異存在(t= -.016, p>.05)

 

6 不同性別學生之專業技能學習成效分析表

項目

男性

女性

t

M

SD

M

SD

實習成績

78.61

7.36

78.62

7.59

-.016

 

 

 

 

*p<.05**p<.01

 

不同父母教育程度的學生在技能學習成效上之差異性分析

為了解不同父母教育程度之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學生專業技能學習成效的差異,將樣本依學生父母學歷區分為五組以進行F考驗。由表7得知父母研究所學歷者,技能學習成效平均分數為83.12分(SD=6.67);父母大學歷者,技能學習成效平均分數為80.31分(SD=6.85);父母高中職學歷者,技能學習成效平均分數為77.54分(SD=7.20);父母國中學歷者,技能學習成效平均分數為76.79分(SD=6.87);父母國小以下學歷者,技能學習成效平均分數為68.25分(SD=9.92);由上述資料可得知,在技能學習成效之得分平均分數以父母研究所學歷者最高(83.12),得分平均分數最低為父母國小以下學歷者(68.25)。

 

7父母教育程度不同學生之專業技能學習成效分析表 

項目

研究所或以上畢業

大學、專科畢業

高中()畢業

國、初中畢業

未受教育或國小畢業

M

SD

M

SD

M

SD

M

SD

M

SD

實習成績

83.12

6.67

80.31

6.85

77.54

7.20

76.79

6.87

68.25

9.92

 

由表8得知,父母教育程度不同學生之專業技能學習成效得分情形,經過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考驗結果得知,其技能學習成效之得分差異達到顯著水準(F12.369p<.05)。經雪費法(Scheffe  method分析得知,父母研究所學歷者較其它父母學歷之學生得分為佳,且達到顯著差異水準。

 

8父母教育程度不同學生之專業技能學習成效差異分析表 

學習成效

變異來源

DF

SS

MS

F

Scheff

父母教育程度

組間

4

2448.011

612.003

12.369**

5>4,3,2,1

組內

444

21968.559

49.479

 

2>1 ,3>1

全體

448

24416.570

 

 

4>3,2,1

*p<.05 **p<.01

5(研究所以上)、4(大學)、3(高中、職)、2(國中)、1(國小以下)

 

四、技能學習動機與技能學習成效相關性

由表9得知,學習動機各因素與技能學習成效相關性。求知興趣與技能學習成效呈現顯著相關,相關值為.194****p<.01);職業與社交發展與技能學習成效呈現顯著相關,相關值為.207****p<.01);自我發展與技能學習成效呈現顯著相關,相關值為.288****p<.01);逃避與刺激與技能學習成效呈現顯著相關,相關值為.203****p<.01);外界期望與技能學習成效呈現顯著相關,相關值為.262****p<.01);社會服務與技能學習成效呈現顯著相關,相關值為.239****p<.01)。

 

9 學生技能學習動機與技能學習成效之相關值表

研究變項

求知興趣

職業與社交發展

自我發展

逃避與刺激

外界期望

社會服務

技能學習成效

.194**

.207**

.288**

.203**

.262**

.239**

 

*p<.05 **p<.01

 

陸、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一)學生對於機械專業技能學習具有高度正向的學習動機

在本研究中,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學生在技能學習之學習動機量表平均得分為3.79,顯示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學生在技能學習之學習動機具有高度的正向的學習欲望。

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學生在技能學習之學習動機最重視的是求知興趣,探究其原因,機械產業為傳統勞工密集度較高的產業,需要大量的機械基礎從業人員,而屬技職教育體系的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學生畢業後大多數是以準備就業為人生之方向,僅有部分學科成績較佳之學生準備升往就讀研究所之路作準備。現今科技大學之教育方向與教育目標,能偏重業界所需之實務製作能力為重,因此就讀科大學之學生較一般大學之學生,更想習得相關專業領域之一技之長。

另由於機械產業為台灣科技產業的根基,為了配合科技產業的大量生產及能迅速的製作出成品與半成品,機械製造的技術變化的更先進更多元化,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學生也想從學校裡學習到這些先進多元化的機械製造技術。「職業」是勞動者從事某項有酬勞的工作而勞動的角色。因此,經濟上的報酬也一直是人們在選擇職業時的重要考量因素。而如何使職業報酬提高,使自己本身所要的就業專業技能更精進更多元為提高職業報酬的不二法門。

 

(二)不同性別男女學生在機械專業技能學習成效沒有顯著差異

研究結果顯示,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男、女學生在此研究專業技能學習成效上並無顯著差異性。

探究其原因可能為在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學生當中女性較為少數,又加上現今社會提倡男女平等風氣,女性學生想在機械專業技能學習上極力表現的積極心態是可以理解的。在傳統刻板的機械技能實習課程裡,時常需要大量的體力來製作與學習,此時女性學生可能會因為先天體力和體型方面輸給男性學生,而導致技能學習成效比男性學生較差;但在現今製造科技精進的時代,許多傳統靠勞力製造的方法都能由先進的自動化機具來取代,科技大學機械工系專業技能學習課程也順應時代潮流,導入許多先進設備來教導學生相關專業技能,不需要再用大量體力來加工製作,因此科技大學機械工系女性學生之技能學習成效平均分數會略高於男性學生。

 

(三)學生父母不同的學歷對於機械專業技能學習成效有顯著差異

父母教育程度不同學生之專業技能學習成效得分情形,經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考驗結果得知,其技能學習成效之得分差異達到顯著水準(F12.369p<.05)。經薛費式法分析得知,父母研究所學歷者較其它父母學歷之學生得分為佳,且達到顯著差異水準。分析結果分述如下。

1.學生父母研究所學歷者(M83.12其專業機械技能學習成效最佳,其能學習成效高於大學、高(職)中、國中、國小等其他四組父母不同學歷之學生。

2.學生父母大學學歷者(M80.31其專業機械技能學習成效次佳,其能學習成效高於高(職)中、國中、國小等其他三組父母不同學歷之學生。

3.學生父母高(職)中學歷者(M77.54其專業機械技能學習成效高於父母國小學歷之學生。

4.學生父母國中學歷者(M76.79其專業機械技能學習成效高於父母國小學歷之學生。

大部分的研究均認為學習成就會因學生父母的學歷不同而有顯著差異。一般學者均認為學歷在社會上的其重要性,並且認為它是影響個人學習成效的重要因素。父母的學歷不僅可透過父母參與而影響子女的學習成效,而且有可能透過其他方式影響子女的學習行為。

 

(四)學生技能學習動機與學生專業技能學習成效有顯著相關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技能學習動機與機械專業技能學習成效得分呈現顯著正相關,技能學習動機量表得分較高的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學生,其專業技能學習成效得分也較高。

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關係密切。學生若具有強烈的學習動機,學習時就會自動自發,而且學習會不懈怠持續的努力,那麼其學習活動必然會學習成功。學生學習動機強烈者,在機械專業技能學習課程中,會比學習動機較差者投入更大的心力學習,經過學習的完整歷程,機械專業技能學習成效的成果自然會有較佳之情形。

 

二、建議

(一)增強學生專業技能學習動機

由研究結果顯示,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學生在技能學習之學習動機量表得分還有向上提升的必要性。在技能學習之學習動機最重視的是求知興趣,探究其原因,屬技職教育體系的高屏地區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學生畢業後大多數是以準備就業為人生之方向,僅有部分學科成績較佳之學生準備升往就讀研究所之路作準備。現今科技大學之教育方向與教育目標,能偏重業界所需之實務製作能力為重,因此就讀科大學之學生較一般大學之學生,更想習得相關專業領域之一技之長。另由於機械產業為台灣科技產業的根基,為了配合科技產業的大量生產及能迅速的製作出成品與半成品,機械製造的技術變化的更先進更多元化,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學生也想從學校裡學習到這些先進多元化的產業界機械製造技術。

建議建議教育相關單位,不論學校位置地點,均應結合該校附近機械產業相關資源來進行機械專業技能教學,將機械產業界所需用到之專業機械技能溶入學校的技能教學課程裡,或者請業界專業教師來協同教學,使學生學有所用,增強學生專業技能學習動機,畢業後可迅速投入機械相關產業工作,為國家經濟發展貢獻學習成果。

(二)結合相關產業教學

由研究結果顯示,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學生在技能學習之學習動機最重視的是求知興趣,探究其原因,屬技職教育體系的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學生畢業後大多數是以準備就業為人生之方向,僅有部分學科成績較佳之學生準備升往就讀研究所之路作準備。現今科技大學之教育方向與教育目標,能偏重業界所需之實務製作能力為重,因此就讀科大學之學生較一般大學之學生,更想習得相關專業領域之一技之長。另由於機械產業為台灣科技產業的根基,為了配合科技產業的大量生產及能迅速的製作出成品與半成品,機械製造的技術變化的更先進更多元化,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學生也想從學校裡學習到這些先進多元化的產業界機械製造技術。

建議建議教育行政單位,不論學校位置地點,均應結合該校附近機械產業相關資源來進行機械專業技能教學,將機械產業界所需用到之專業機械技能溶入學校的技能教學課程裡,或者請業界專業教師來協同教學,使學生學有所用,畢業後可迅速投入機械相關產業工作,為國家經濟發展貢獻學習成果。

 

参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方炳林(1979)。教學原理。台北:教育文物出版社。

王文科(1994)。課程與教學論。台北:五南書局。

王宗斌1999)。訓練方式、電腦自我效能級學習型態。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未出版。

趙榮耀等(2002)。科技大學及技術學院定位與發展之探討

臺北:監察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

李大偉、王昭明(1989)。技職教育課程發展理論與實務

臺北:師大書苑。

李聲吼(19 97)。人力資源發展的能力內涵。就業與訓練,1 525 1 - 5 8

李隆盛(1997)。科技與職業教育的方向。臺北:師大書苑。

李隆盛(1998)。科技與職業教育的前景。臺北:師大書苑。

李隆盛、候世光、許全守、林俊彥、張良德、黃進和、林坤誼、林秋萍、王凱欣、黃柏翔(2003)。技職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手冊。教育部委託「技職體系課程綜合規劃組」彙編。

李大偉、王昭明(1989)。技職教育課程發展理論與實務 。臺北:師大書苑。

田振榮(2001)。以職場為導向學生能力標準架構與能力分析模式。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631 6 - 2 0

吳明隆、涂金堂(2005)。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市:五南書局。

吳明隆(2006)。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市:五南書局。

馮丹白(1998)。職業訓練師應具備的能力內涵。就業與訓練, 1623 - 5

黃振盛(1998)。高職機械類科學生技能學習影響因素之分析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未出版, 彰化。

黃富順(1992)。成人學習的動機。高雄:復文出版社。

康自立(1982工業職業教育能力本位課程發展之理論與實務。臺北:自行出版。

莊智鋒、陳華昌、張秋明(1997)。高職電機科學生動作技能起點行為與製圖技術能力之相關性研究。第十二屆全國技術及職業教育研討會1997 /04,一般技職及人文教育類。台北:教育部技職司。

陳昭雄(1989)。職業科目教學方法之理論與實務。台北:師大書苑。

 

二、英文部分

Finch, C. R., & Asselin, S. B. (1984).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vocational special needs teacher competence.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244107)

Stout, B. L., & Smith, J. B. (1986). Competency-based educat ion: A review of the movement and a look to the feature. Journal of Vocational Home Economics Education, 4(2), 109-134.

Spencer, L. M., & Spencer, S. M. (1993). Competence at work.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Perry, W. G. , J r. (1982). How to develop competency-based vocational education. Michigan: Prakken.

Reynolds, A. J., & Walberg, H. J. (1992). A structural model of science achievement and attitude: An extension to high schoo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4,371-382.

Reynolds, A. J., & Walberg, H. J. (1992). A structural model of science achievement and attitude: An extension to high schoo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4,371-382.

Schmidt, R. A. (1988). Motor control and learning: A behavioral emphasis.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