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香港看台灣幼兒校園閱讀

 

江佳蓉

嘉義大學 幼兒教育研究所

 

一、前言

李俊胡(2009)曾提到人的生命歷程有限,而他人的經驗無限,人的一生雖然無法經歷所有的事情、探索未知的領域,而閱讀便是開啟我們認識世界的捷徑道路,因為書本中存著人類的智慧與經驗的結晶。因此,透過閱讀我們便能站在別人的經驗之上(陳佩菁,2009)。

圖畫書是二十一世紀的兒童恩物和必備的精神糧食(蘇振明2006),從1995年開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423定為「世界閱讀日」,閱讀已經成為全球人民的運動(香港教育城,2009)當今世界進入知識世紀,一切的競爭與價值都以知識為主,而知識的根基由閱讀開始(曾淑賢,2004)。閱讀能力不僅是開啟知識殿堂的鑰匙,也是發展其他能力的門檻(李俊湖,2009),更是日後學習的基礎,尤其社會對閱讀能力的需求除了要會識讀外,還需具備閱讀理解與分析能力(蔡瓊賢,2009)。而閱讀能力在人類的一生中會持續發展,零至八歲是關鍵期(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1998,引自蔡瓊賢,2009),若孩子從小就能養成閱讀的習慣,那麼他將擁有一生受用無窮的知識寶庫,閱讀能豐富我們的生命,有助於認知、語言、理解、推理等各項學習能力的提升,且陳佩菁(2009)提到不論城鄉差距,只要透過閱讀,兒童將看見全世界,在他們的心中也會種下希望人生的種子。因而許多國家也紛紛大力倡導並推廣閱讀運動,歐洲、美國、到亞洲的日本、韓國、香港等無不積極推動兒童閱讀。

信誼基金會執行長張幸如(2008表示),2006年四十五個國家參與國際閱讀素養調查(PIRLS),台灣排名二十二,代表台灣孩子每天或幾乎每天的閱讀習慣比例只有百分之二十四,遠低於國際平均值百分之四十,排名最後。由此可知台灣的孩子沒有養成閱讀的習慣,更談不上孩子能享受閱讀所帶來的樂趣。而過去向來有文化沙漠之稱的香港,短短五年內在PIRLS調查中,從原本第十四名大幅躍進2007年的第二名成績,把台灣遠遠甩在後頭(丁嘉琳,2008)。因此,研究者將從鄰近台灣的香港如何成功推廣閱讀,反觀目前台灣幼兒在學校推廣閱讀的狀況。

二、香港推動閱讀改革與做法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謝錫金相當稱讚台灣的閱讀環境,他表示台灣與香港最大的差異,在於香港政府除了全面推廣閱讀而進行課程的改革外,也運用經費大力改善學校的閱讀環境。以下將針對香港政府的閱讀改革計畫、學校落實閱讀的實踐來探討(謝錫金,2008;陳珮菁2009):

(一)五年閱讀改革計畫

1.閱讀特別任務(Reading Task Force)計劃

香港啟動教育改革,「學會學習」是整體教育改革的重心。課程發展會議立下前五年的短期目標:從閱讀中學習、德育與公民教育、資訊科技與IT的能力、專題研習的能力。從閱讀中學習是四大項目之首要,政府把中國語文課程列為關鍵改造的第一步,成為教育四大關鍵之一。希望學生能從閱讀中學習,享受樂趣而不再只為考試讀,政府除了提出改革方案之外,也實際提供資源改善學校的閱讀環境。

2.課程委員會建立閱讀理解教育目標與指標,明確閱讀為全校性跨學科課程

香港的閱讀是融入人文、社會、自然等各科的教學,教材鬆綁,好的文本就是老師的教科書。將閱讀安排在課程裡的好處在於能使學生能大量與廣泛閱讀各類型的書籍,純粹是為了閱讀而閱讀,所以閱讀本身沒有多餘的困擾,而逐漸融合在跨學科的學習。

3.學校有權依據本位需要,調整課程與結束以符合個別需要

香港政府全面支持學校有課程自主權,引進新的活動和評量,孩子變得喜歡閱讀,家長也開始重視閱讀。另外香港政府不斷公開宣導閱讀的重要性,也開始從改變老師的觀念著手,過去香港學生一學期要讀三十本書,用閱讀報告來評量學生的閱讀能力;現在學生改做閱讀檔案,藉著遊戲、做廣播劇、即興劇、辯論等活潑多元的方式來表現閱讀的成果。

4.實施系統性的評鑑

為了促使學校全力推動閱讀,所以政府全面進行課程改革方案,因此閱讀的推動是否具有成效,因而在2004年成立「全香港性系統評估(Territory-wide System AssessmentTSA)」,沿用PIRLS評估框架觀測課程改革的效果。

表一

香港地區閱讀成功訣竅

面向

香港地區

成功訣竅

教育政策

起動十年計畫教育改革

五年閱讀特別任務計畫

實施系統性的評鑑機制

由上而下,進程規劃,實驗評估

學校特色

學校本位與能立課程

「圖書館利用」教育

教育閱讀大使新計畫

善用資源,撒下種子,積極培訓

課程教材

閱讀課內化

晨間閱讀課

教材範疇多

大量閱讀、教材鬆綁、融入生活

教師教學

提升教師的閱讀力

參加系統訓練課程

引領閱讀教學策略

教育老師,統整資源、提升效能

社會力量

教育家長觀念

結合社群單位

發揮媒體魅力

香港教育城、全體總動員

資料來源:引自陳佩菁(2009101

由上述觀之,香港閱讀教育的推廣是循序漸進,而且每一個環節都有主要的任務及作法,香港之所以可以超越台灣成功推動閱讀的原因就在於此,他們由上級政府到學校的實際推動,進而向家長及社區宣導,可以說是全國總動員將閱讀徹底落實在每一個地方,值得參考效法。

(二)在學校實踐多元閱讀

1.提昇教師閱讀力

2000年開始 教育局要求學校必須從現有的教師中,找出專職的圖書館主任,擔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橋樑。從2001年到2004年教育局也舉辦專位圖書館主任設計的在職課程,引導圖書館的老師具有專業素養,推動並支援從閱讀中心學習的教改核心。另外,2004年開始規定接受職前培訓的教師須取得大學資格,教師學習運用不同類型的教材,有效的教學法與不同的閱讀活動、多元的評估方法,進行閱讀教學。

2.晨間閱讀課

香港學校規定每天安排的第一節課是閱讀課程,時間約七十至八十分鐘。除了閱讀什麼都不教,老師和學生一起默讀書籍,讓師生專心閱讀,學生可以自由閱讀感興趣的新聞報紙、故事書或其他閱讀材料。如此的晨間閱讀活動對於部分家庭環境不佳,或沒有足夠閱讀資源的學生來說,顯得格外重要且珍貴。

3.校園處處充滿書香氣息

香港每個學校都有圖書館,在走廊、運動場、福利社,甚至是洗手間都有擺書本,學生在學校隨時都有接觸書籍的機會,書籍在校園中無所不在,書香滿校園。

4.閱讀大使計畫

所謂閱讀大使的任務,是在所屬的學校內組織和經營讀書會,透過讀書會聚會的活動,與學生分享閱讀的樂趣,將閱讀在學校中慢慢推廣。香港政府時常邀請社會各界名人、作家及親子閱讀專家主講,與閱讀大使互動交流,分享好書、分享閱讀心得和生活體驗,甚至是親子閱讀技巧。

5.課外閱讀課內化

香港教育署課程認為推廣閱讀文化是課程改革的關鍵之一,目的是促進學生終生學習,因而製作從「閱讀中學習」的小冊子說明有關閱讀的主要概念,與促進校園閱讀風氣的策略,如表二。

表二

香港閱讀六大原則與促進校園閱讀風氣之策略

從閱讀中學習六大原則

促進校園閱讀風氣五項策略

閱讀不但能提高語文水平,還有休閒、社交

和實用的目的。閱讀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

缺的部分。

加深教師對「從閱讀中學習」

的理解。

要廣泛閱讀不同類型的材料及不同體裁的作品。

提供一個有利於學校各科組成或各組別的協作機制。

隨時隨地皆可閱讀。

重新編排現有的時間表以配合新的需要。

必須激發和啟發學生閱讀。

給學生適當的鼓勵。

培育學生的閱讀文化,需要學校、家庭以致

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

確保向學生提供足夠的支援。

要了解學生的閱讀成效,最佳的辦法是提供足夠的機會和多樣化的方法,讓他們反思並與分享自己的閱讀歷程。

 

資料來源:引自曾淑賢(2004,頁32-33)

 

三、台灣閱讀政策與做法

柯華威(2008)認為台灣學生普遍視閱讀為學校功課而非興趣,缺少獨自閱讀的時間是關鍵原因,因此閱讀力普遍低落。然而政府在閱讀的政策擬定與發佈也不少,本文所要探討的對象是幼稚園的閱讀推廣情形,茲就台灣閱讀政策、幼稚園設備標準、現行幼兒閱讀教學困境,以及推動幼稚園實施閱讀的做法來探討。

(一)閱讀政策

自民國82年起,政府補助機關團體辦理培訓閱讀書會領導人董各種推動讀書會之訓練課程;文建會在民國86年委託台灣師大成教中心辦理第一屆全國讀書會勃湳會,從此台灣的閱讀運動正式邁入新紀元(陳英梅,2001)。90年至92年度推動為期三年的「全國兒童閱讀計畫」。民國93年至民國97年推動「焦點三百-國民小學兒童閱讀推動計畫」,選定三百所文化不利的焦點學校,逐年投入人力與資源,希望提升閱讀風氣以及學生語文能力,讓焦點學校的每一位兒童一年至少閱讀三十本以上的優良讀物(楊淑雅,2005

教育部更將「Bookstart閱讀起步走」列為98年度重大政策,至於「Bookstart閱讀起步走」運動發源於英國,意義在鼓勵兒童及早接觸書本,享受閱讀的樂趣,透過全面性大量贈書,拋磚引玉以鼓勵家長踴躍協助孩子跨出閱讀的第一步(教育部,2009a)。而台灣近年來推廣閱讀活動也不遺餘力,推動公共圖書館的再造計畫訂定「閱讀植根與空間改造:民國98年至民國101年圖書館創新服務發展計劃」,鼓勵各公共圖書館辦理閱讀相關活動,提升全民閱讀風氣、閱讀力與民主素養,站穩二十一世紀。其中以教育部(教育部,2009b「悅讀101-教育部國民中小學提升閱讀計畫」實施對象是以全國國民中小學,包含幼稚園幼兒為主要推廣對象,實施目標為下列五點:

1.培養兒童閱讀習慣,使其融入學習及生活脈絡中。

2.啟動閱讀交流,分享閱讀教學策略,提昇閱讀教學知能。

3.鼓勵家長積極參與親子共讀活動,增進親子互動關係。

4.結合資訊網絡,進行知識共享,增進閱讀的廣度。

5.營造豐富的閱讀環境,奠定終身學習的基本能力。

台灣政府近幾年不斷推廣各項閱讀政策,成效還無法立竿見影,需要藉由學校的力量才能加以推廣,真正落實在每一位孩子的身上,威廉斯博士指出,閱讀是個相當複雜的歷程,一定要透過教導才能達成,所以父母與學校的配合都很重要的。尤其在學校方面,是否能讓學生願意留在學校裡學習、是否有最新的資訊以及老師本身是否為喜歡讀書的人,這些都是影響孩子閱讀經驗的重要因素(陳永昌,2000)。

(二)幼稚園課程標準

民國78年教育部公佈的幼稚園設備標準,關於圖書資料設備皆有所規定,五班以下之幼稚園圖書總數不得少於300冊,多於五班之幼稚園,即以300冊為基數,每增一人,應依每人二冊的標準累計應該增加圖書的總數。關於期刊、報紙的數量,是包括老師及幼兒使用,按全園的師生人數多寡,訂閱雜誌三至七種,報紙二至四種,如下表所示,所以合格立案之幼稚園應該是可讓幼兒處在具有充足圖書資源的閱讀學習環境。

表三

幼稚園圖書資料設備

幼稚園規模

人數

圖書數量

基本

冊數

增加冊數

增加冊數

 

雜誌

報紙

5班以下

150以下

300

 

 

 

3

2

610

151300

300

2*增加人數

=300

 

 

5

2

1115

301450

300

300

2*增加人數

=300

 

7

4

1620

451600

300

300

300

300

7

4

21班以上

參照上述及實際需要,依比例增加

資料來源:教育部(2004,頁80

(三)現行幼兒閱讀教學困境

蔡瓊賢(2009)提出目前早期閱讀教學所衍生的問題有下列三點:

1.多以大團體方式進行

幼稚園每班教師的配置是基於幼稚教育法的規定,每班師生比為230,即使受到少子化影響,每班雖低於三十位幼兒,通常還是以一位老師為主導、帶領全部幼兒較易管理,因此小組活動因受限師生比例而較少見。另外,故事教學方面,常見全班幼兒坐成兩三排或呈馬蹄形方式排座,老師拿著圖書說故事,對於坐在後方的幼兒並不容易看清楚書本的細節,造成幼兒容易不專心的情形,因此閱讀教學成效不彰。

2.過度強調「由上而下」的注音符號教學

有關幼小銜接課程的部份,至今仍受爭議,幼稚園常迎合家長的需求而對課程有所調整,成為小學教育的先修班,尤其以私立幼稚園為甚。根據研究,幼稚園的幼兒雖已具備基本的認字能力,但幼兒閱讀圖書時仍以圖為主要閱讀導向,代表幼兒的識字能力尚無法遷移到文本閱讀;因此,目前幼稚園為了增強幼兒的識字力,不斷進行注音教學或數學能力的加強,這都無助閱讀能力的培養。

3.教師主導性強,忽略幼兒的主動學習者角色

在幼稚園常出現老師與幼兒的教學互動上,對幼兒所提的問題都是封閉性的提問,或是老師沒有等候幼兒思考,便立刻給予答案回應,成了單向教學的互動模式。在幼稚園也常見另一個特別的現象,那就是老師反覆要求幼兒背誦唐詩、弟子規或每週一句美語,如此的學習無法增強幼兒將這些朗朗上口的背誦順利進入大腦中的長期記憶。

(四)推動幼稚園實施閱讀的做法

由上述目前在幼稚園推動閱讀的困境觀之,大多的私立幼稚園因配合家長的課程要求,在一天的課程裡其實沒有多餘的時間推動閱讀,只能利用繪本融入教學,真正落實閱讀的成效並不彰。相對於國小附設的幼稚園,在課程上的規劃較能按照教育法規進行彈性教學,且由於幼稚園的許多作息時間必須配合國小需求,所以學校內的一些活動的推廣,幼稚園的幼兒都能夠一起參與。以閱讀為例,研究者將舉台中縣某一國小附幼的閱讀活動「閱讀小博士認證辦法」:

1.凡是讀完30本書且完成閱讀單者,可得閱讀小學士認證。

2..凡是讀完60本書且完成閱讀單者,可得閱讀小碩士認證。

3.凡是讀完100本書且完成閱讀單者,可得閱讀小博士認證。

每完成一張閱讀單,請在閱讀紀錄簿上登錄,並請家長及老師簽名,到達規定閱讀的書籍數量後,請將閱讀紀錄簿連同閱讀單交至圖書室,學校將公開頒獎以茲鼓勵。這是全校性的閱讀活動推廣,幼稚園在班級教室中,除了主題課程融入閱讀教學外,也能在其他時間上善加安排。

 

四、啟示

香港在閱讀推廣上的成效大幅躍進,是由於上到政府、學校,下至社區還有家庭,各個層面都有不同的閱讀推廣任務;反觀台灣的閱讀,在政策改革、學校的閱讀執行力,甚至家長與社區的閱讀宣導,尚有進步的空間。深耕閱讀的種子撒在幼兒身上,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看見閱讀所帶來的成效,以下針對幼稚園可以在學校進行的閱讀活動,以供參考:

(一)鼓勵家長利用晨光時間入園為幼兒說故事

參考香港晨間閱讀的課程,幼稚園可以在早上幼兒還未全部入園時,可以請班上幼兒的家長,可以是幼兒父母親、祖父母,或是幼稚園的愛心志工家長,進入教室為孩子介紹書籍,或是講故事給幼兒們聽。一來可以協助老師忙碌行政事務或處理幼兒的各項雜物,有故事媽媽在班上的人力協助,幼兒在教室中有成人照護,較無安全問題上的疑慮;再者,故事媽媽可以更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形,也幫助家長有更多可以與孩子接觸、說故事的機會。

(二)善用學習區增加閱讀機會

幼稚園的教室中隨處可見規劃的角落學習區,其中的語文區是必要的角落安排,建議平時在語文區裡或班上的書櫃中可以放置各類型的圖畫書,並需定期更換書籍,以保持幼兒對閱讀的好奇與新鮮感。另外,建議老師在每一次的主要課程更替的同時,可將下一個欲進行的主題課程相關、合適的書籍放置在語文區或是班上的圖書櫃,使幼兒了解課程告一個段落,並能自行主動閱讀新主題課程的相關書籍;老師不需要將原本的書籍通通下架,可保留幾本大部分幼兒喜愛的書籍。

(三)邀請家長提供幼兒分享家中的優良讀物

幼稚園有時會選定一天為分享日,請幼兒大自己最喜歡的東西到學校與大家分享、交流,老師可以請家長提供家中幼兒閱讀的圖書到學校來,選定一天為閱讀分享日,將家中的書本介紹給大家。活動進行時,老師可以邀請並鼓勵幼兒自己為大家分享書本的內容,或是說明想介紹所帶來的書本之原因,若幼兒能力不足,可由老師為全班幼兒進行導讀。使幼兒可以認識更多不同的書籍,並在交流過程中,培養幼兒專心聆聽的態度,也學會尊重自己與別人的書本。

 

五、結論

西方有一句諺語這麼說到:「打開一本書,你打開了一個世界」,書替我們縮小這個世界的萬事萬物,只要透過閱讀的動作便能清楚認識這個世界。只要主動翻閱它,我們就能看到不同的景觀視野,得到最大的快樂和滿足感;因此,閱讀,是引導孩子領略書中呈現的「真、善、美」,並通往認識世界的最佳捷徑,而最適合帶領孩子通往捷徑的最佳人選便是家長以及學校老師。培養閱讀習慣從小開始做起,讓孩子提早接觸書籍累積閱讀經驗,展開一場長遠的閱讀之旅,擁抱更多書籍去體驗書中看不見的各種吸引力!


六、參考書目

丁嘉琳(2008)。尋找閱讀的下一步-台灣閱讀出了什麼問題。載於天下雜誌教育

基金會主編,(12)。台北:天下雜誌。

李俊胡(2009)閱讀力是開啟知識寶藏的鑰匙。研習資訊98(4)1-2

柯華葳(2008)。PIRLS二○○六說了什麼-尋找未來台灣閱讀新方向。載於天下

雜誌教育基金會主編,(89)。台北:天下雜誌。

香港教育城(2009)。支持世界閱讀日全城閱讀10分鐘。線上檢索日期:98

1028。網址:http://www.hkedcity.net/project/wbd/

教育部(2004)。幼稚園設備標準。台北:正中書局。

教育部(2009a)。有品運動,閱讀起步走。台北:教育部。線上檢索日期:98

1028。網址:

http://epaper.edu.tw/topical.aspx?topical_sn=350

教育部(2009b)。「悅讀101」教育部國民中小學提升閱讀計畫。台北:教育部。

線上檢索日期:1031日。網址:

http://web.jaes.tpc.edu.tw/aspx/activity/html/reading/Upload/0282_%E6%95%99%E8%82%B2%E9%83%A8%E6%82%85%E8%AE%80101.pdf.

陳永昌(2000。兒童閱讀的中外經驗-推廣兒童閱讀國際經驗交流系列活動紀

實。全國新書資訊月刊2219-21

陳英梅(2001)。為有源頭活水來-親子共讀樂。社教資料雜誌2711-4

陳佩菁(2009)。近期香港地區閱讀教學推展方向之探討。教師之友,50(2)94-102

張幸如(2008)。為孩子交織出閱讀的動機和熱情。載於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主

 編,(9)。台北:天下雜誌。

曾淑賢(2004)。深耕校園閱讀風氣。教師天地12929-39

楊淑雅(2005)。打開心靈之窗走進親子共讀的世界-探討兒童親子共讀的重要。

幼教資訊17650-55

蔡瓊賢(2009)。幼兒園早期閱讀教學的評析與趨勢探究研習資訊26(2)31-38

謝錫金(2008)。借鏡香港1-政府‧學校‧家長,整個香港動起來。載於天下雜

誌教育基金會主 編,(52)。台北:天下雜誌。

蘇振明(2006)圖畫書與兒童教育應用之探討。國教新知53(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