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與社會

 

 

 

 

課程名稱:日本文化與社會

 

指導老師:邱琡雯

 

編輯負責:李恆雨

 

20101

 

   

 

 

流行文化看日本人的特殊民族性                                  邱琡雯

 

                                                          

從《14歲媽媽》看日本人的母子關係                                許巧宜

從《rookies 菜鳥總動員》看日本人的堅持性                          黃勝鋒

從《SHUFFLE!》看日本人的依賴心理                              李恆雨

從《大神》看日本人的謝天信仰                                    呂致瑩

從《少年刑警》看日本青少年問題                                  張展欣

從《心動奇蹟》看日本的母親與子女之親情觀                        蔡如誼

從《末代武士》看日本人的武士道                                  黃國展

從《交響情人夢》看日本人的集團心理                              楊杉杰

從《地獄少女》看日本人的怨恨                                    陳玠宏

從《百萬圓女孩的眼淚日記》看日本人的恥感                        殷奇煌

從《我的初戀情人》看日本人的依依愛戀                            陳盈儒

從《改造野豬妹》看日本人的壓抑性                                董亭麟

東大特訓班看日本人的階級性                                林家伊

從《東京少年》看日本人的羞恥感                                  翁瓊琳

從《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 》看日本人的親子觀         邱騰諺

從《春之雪》看日本人的愛情美學                                  李侑倩

從《流星之絆》看日本人的寬容之心                                陳穗伶

從《神隱少女》看日本人的服務業態度                              吳主安

從《送行者》看日本人的死亡美學                                  蔡佩淳

從《麻辣教師GTO 》看日本人的集團心理                           陳膺丞

從《傷痕》看日本人的自我定論                                    楊宗樺

從《嫌疑犯X的獻身》看日本人的犧牲奉獻                          吳芳誼

從《新娘與爸爸》看日本人的親子關係                              傅郁珺

從《零~紅蝶~》看日本人的依依愛戀                              陳曼婷

從《戀空》看日本人的未婚懷孕觀                                  黃瓊誼

 

從流行文化看日本人的特殊民族性                

邱琡雯

本學期在國大系開設「日本社會與文化」這門課,我以個人2003年的譯作《日本人論:從明治維新到現代》(台北:立緒出版社)為教材,配合大量投影片的圖像播放,在教學上是一大突破,也再度加深了我對日本文化的認識與解說能力。

集體報告的題目選定<從流行文化看日本人的特殊民族性>,其實,這可追溯到1999年個人在「日本流行文化在台灣與亞洲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文化想像:日本偶像劇在台灣>一文說起。那時,剛從日本留學返國的我,對於台灣的哈日風潮有著一定程度的「偏見」,包含了:對所謂流行文化的偏見以及對台灣本身的偏見。回想當時,我提不出讓哈日族或閱聽人信服的批判性論點,只流於學術象牙塔內的喃喃自語……。事隔多年,我對日本文化的攝受與反芻,在向度與深度上與日俱增,自己也成為老牌熟女雜誌『ミセス』、『婦人公論』的忠實讀者,它們為我打開凝視日本美學的重要窗口,培養我對日本之美的鑑賞能力,也激發我對美感追求的行動力。

流行文化的壽命大多不長,當我在台上講《東京愛情故事》時,台下學生的眼神是茫然的,我立刻明白,這齣1990年代初期的經典日劇對他們而言根本沒有任何感覺,那麼,現今的大學生到底在觀看什麼、消費什麼日本文化呢?報告從四個部份來加以捕捉。

一、《 》簡介

選一部日本人創作、在台灣可閱聽到的日本文化產品(電玩、漫畫、偶像劇、小說、電影、綜藝節目、雜誌),簡述其文本內容。

二、《 》中的日本民族性

提出你認為該部作品中,有趣、特殊、不可思議的日本民族性一點,並與你所知的台灣人之習慣風俗做比較。

三、《日本人論》的取徑

找出南博《日本人論》中三~五本探討日本民族性的書物,列出書名、作者、內容大要,必須與上述第二項的內容相呼應。

四、我有話要說

你為什麼選這部作品?找到、讀到、看到該作品的機緣、個人喜歡或討厭的原因、你所知該作品的在台人氣指數。
   
總共集結二十五位同學的報告,整理發現:(1)學生閱聽的日本流行文化包括漫畫、動畫、電影、偶像劇、電視綜藝節目等,都是台灣觀眾耳熟能詳、具有一定知名度或收視率的影像內容,卻沒有純文字的小說、散文等書籍,雖然,這兩項在台灣的日文翻譯書市佔有一定的比重。(2)學生所舉出來的日本人特殊民族性,大多圍繞在人際關係所演生出來的特質,譬如,依依愛戀、恥感、犧牲、寬容、壓抑、怨恨等等,以及日本文化中最為顯性存在的武士道精神和集團心理。或許,對大學生來說,這些日本人的特殊民族性比較不陌生,容易觀察、容易體會、也容易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相反地,《日本人論》中太過抽象晦澀的意識型態、制度、思想或精神結構,根本無法映入學生的眼簾甚至腦海。無庸置疑地,流行文化確實是親近異文化的重要管道,但如果想登堂入室,臻至對異文化的深度理解或詮釋,還是需要具備相當的解讀功力。

這是我第四次在大學部講授《日本人論》,我深深地體會到,如果,日本文化是一件美麗的華服,那麼對我來說,《日本人論》這本譯作的完成,只是讓我觸碰到這件華服的衣角或裙擺而已。

 

201033

 

【參考文獻】

邱琡雯(2002),<文化想像:日本偶像劇在台灣>,李天鐸主編《日本流行文化在台灣與亞洲Ⅰ》,台北:遠流出版社,50-67頁。

邱琡雯編(2003),《日本流行文化在台灣與亞洲》,台北:遠流出版社。

邱琡雯(2004a),<文化國族主義的躍動:「日本人論」的再生產與消費>《當代》,3月號第19972-81頁。

邱琡雯(2004b),<粹的男人>,《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版410日。

邱琡雯編(2004c),<日本人的日本人論>,《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第40615

邱琡雯編(2006),<日本式的人際關係>《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第571015日。

 

 

從《14歲媽媽》看日本人的母子關係

 

ㄧ、《14歲媽媽》簡介

(一)故事大綱

  剛過14歲生日不久,就讀私立聖鈴女學院二年級的未希,因為與其同一補習班,就讀公立中學三年級的15歲男友智志發生一次關係而意外懷孕。後來她懷孕的事情被發現之後,身邊所有人都感到非常意外,除了家人不斷用各種方式勸她不要把孩子生下來,被未希視為命運中伴侶的智志,在得知此事後也因家庭壓力而叫她把孩子拿掉,令未希也曾想過放棄懷孕。雖然家人、校方、以至於好友等身邊的人都極力反對,但是未希仍然下定了決心要把腹中的孩子生下來,即使在懷孕的過程中一直和家人承受著鄰居的閒言閒語,或者會因此而被學校退學也在所不惜。後來,未希的家人看到她如此堅決的態度之後,也逐漸地轉而支持未希的決定;校方後來也決定,在未希生下孩子之前不會採取任何立場。可是,由於未希年紀太小的關係,懷孕會對她造成一定的危險。未希歷經辛苦下產下了一名女嬰,並決心面對自己和孩子的未來,且為她取名為一之瀨空。

(二)主要人物介紹

1、一之瀨未希(志田未來飾):

  一位出身於普通家庭的女孩,個性開朗、平時總是帶著微笑;在學校每天都為校內廣播當主持,最大的夢想是要成為廣播電台的DJ。意外懷孕之後使生活掀起了大波瀾。

2、一之瀨加奈子(田中美佐子飾):

  未希的母親,一位普通的家庭主婦,但也在一家家庭式餐館中兼職。其口頭禪是「對自己做的事情要認真的負起責任」。在得知女兒懷孕後,一開始希望她接受墮胎手術,但在女兒決定將孩子生下來之後,她卻是第一位站在女兒身邊支持她、守護她的人。

3、一之瀨忠彥(生瀨勝久飾):

  未希的父親,在一家建築公司上班,在得知女兒懷孕之後,起初相當不能諒解,其實他只是在擔心女兒而已,但後來與家人一樣尊重女兒的決定,並給予支持,不理會其他人的看法,且開始嘗試與智志及其母親接觸。

4、桐野智志(三浦春馬飾):

  與未希交往的男生,就讀公立中學三年級,身處於單親家庭,家境富裕。但因其母親過度專制,使他後來開始反抗但卻又沒有勇氣逃離。看著堅強面對一切的未希,智志對於沒有勇氣擔起責任的自己也感到相當自責,但他在最後承認了自己對未希的感情,決定當個負責任的丈夫和父親。

5、桐野靜香(室井滋飾):

  智志的母親,某家大公司的老闆。與其丈夫離婚後,獨自辛苦地養育兒子,希望栽培兒子成為一個有成就的人,但卻忽略了兒子心裡真正的想法。

6、波多野卓(北村一輝飾):

  某週刊的總編輯,常在加奈子打工的餐館中喝咖啡,一直追蹤著未希未婚生子的事情,並想將未希的遭遇以影射的方式報導出來,引起了喧然大波。

 

二、《14歲媽媽》中的日本民族性

  我覺得日本人和台灣人在親子關係這方面有很大的差異,在日本家庭裡,父母和子女之間的相處方式通常比較會使用言語溝通和情感傳達(例如:擁抱)的方式表達出來,父母較尊重子女的想法,子女也比較會跟父母聊心裡面的話;然而在台灣的家庭裡,可能是因為台灣人的本性較不擅於情感的表達,大多數的父母和子女之間的相處方式有階級性,父母在子女眼中是具有威嚴的,對於擁抱此等的情感傳達方式會感到肉麻、不好意思,子女與父母之間較缺少談心的機會。

  在《14歲媽媽》這齣電視連續劇裡面有提到,當未希躺在婦產科的病床上還在猶豫不決到底要不要把孩子生下來時,媽媽加奈子摟住了未希並跟她說:「這個世界上未希是媽媽心裡最重要的。......啊!我是為了這個孩子而來到世上的吧

。」這一句話說明了當初未希的媽媽身為母親的那種期待和自己的孩子見面的心情,而未希也感受到媽媽當初懷她時的心情,並決定要把孩子生下來,而媽媽也是第一位站在未希身邊支持她、守護她的人。我認為也就是因為有了家人的支持,未希才能勇敢地去面對未來的生活。

  在台灣,少女未婚懷孕的例子大有人在,但是卻不見得每個人都會選擇把孩子生下來,這也使得台灣每年的墮胎率不斷地在上升(醫界或學界一般認為每年不少於30萬人次)。大多數未婚懷孕的少女除了因為沒有經濟能力扶養孩子而選擇墮胎之外,還有人是因為家人的不諒解以及極力反對而選擇墮胎。很多父母的思想觀念大多還是比較偏向傳統保守,對於孩子未婚懷孕這件事情比較無法接受,甚至會威脅如果不將小孩拿掉的話,就要與其斷絕親子關係,比較不會去想要瞭解孩子內心的想法,以及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事情。試想,如果家人能夠給予多一點的支持,或許選擇生下孩子的少女就會多一些,而無辜的小生命也就不會平白無故地犧牲了。

 

三、《日本人論》的取徑

(一)《「依依愛戀」的結構》,作者:土居健郎。

內容大要:

  土居健郎把渴望依戀於他人的欲求稱為「依依愛戀」,特別是子女對母親的依賴很深,即使長大成人後,母子在心裡上仍是難捨難分。

  《14歲媽媽》中,當未希躺在婦產科的病床上還在猶豫不決到底要不要把孩子生下來時,媽媽加奈子摟住了未希並跟她說:「這個世界上未希是媽媽心裡最重要的。」未希看著媽媽說:「最重要的......即使是做了這樣大錯事的我,即使是讓媽媽和爸爸這樣的擔心,這樣的痛苦,為什麼呢?」媽媽說:「為什麼呢?說不上為什麼阿...... 當初未希出生時,媽媽看著你皺皺的小臉,就是那個時候,媽媽有了這樣的想法『啊!我是為了這個孩子而來到世上的吧』。」也因為有了家人的支持,未希才能勇敢地去面對未來的生活。

(二)《日本人與母親》,作者:山村賢明。

內容大要:

  從母子關係探所傳統的家族觀念。他說傳統上農耕社會的母性原理具有支配力量,到了現代社會還是如此,「母以子為貴」和「辛苦的母親」可以劃上等號。

  《14歲媽媽》中,智志的母親,某家大公司的老闆。與其丈夫離婚後,獨自辛苦地養育兒子,希望栽培兒子成為一個有成就的人。當她發現智志和未希的事情後,便想讓他離開日本到國外讀書。為了兒子的未來,她還要求未希簽下合約,並願意賠償二千萬日圓,只求兒子和她以後的孩子都永遠脫離關係。

(三)《精神準備期(moratorium)人類的時代》,作者:小此木啟吾。

內容大要:

  日本人的內心深藏了社會意識表層中被否定的「母性」,這個母性支撐日本社會繼續運作。其中有提到母親原諒兒子,兒子也了解母親的痛苦,母子間相互作用、相互扶持。也就是日本人特有的母性原理「原諒他人的罪,也被原諒」。

  《14歲媽媽》中,自從未希懷孕之後,原本是和樂融融的家庭頓時烏雲籠罩,她的父母都感到很意外且不能接受,但是當未希表示自己堅決「對自己做的事情要認真的負起責任」之後,家人也決定尊重未希的決定並與她一起面對未來。

 

四、我有話要說

  我會選擇這部作品的原因,是因為我覺得日本人和台灣人在親子關係這方面有很大的差異,所以想藉由這部作品來探討。

  當初會看《14歲媽媽》這齣電視連續劇是因為有同學看過之後推薦我去看的,而且聽到劇名的當下也讓我很想了解14歲的女生到底該如何面對未婚懷孕這件事情,雙方的父母親都贊同讓她把孩子生下來嗎,以及男主角是以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女主角到底會選擇放棄還是把孩子生下來獨自扶養呢,以及最後她是以什麼樣的態度和方式去處理。在《14歲媽媽》裡,我看到了未希對於生命負責任的態度,雖然她的年紀很小,但是她對於未婚懷孕那種不畏艱難,仍然堅持將孩子生下來的勇氣很令人感動,相對於智志的沒有勇氣承擔責任,未希的表現可說是「為母則強」呀。

  《14歲媽媽》的在台人氣指數目前尚無確切的數據資料,但是其在論壇及部落格之間有被討論過,台灣緯來日本台自2008923起,於週一至週五每晚八點播出此劇。而亞洲地區除了日本與台灣之外,香港無線電視明珠台於2007730起逢星期一晚上九點三十播出此劇,該劇首播後隨即打破明珠台外購劇集收視紀錄,觀眾人數最高達55萬。

 

五、參考文獻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zh.wikipedia.org/wiki/14%E6%AD%B2%E7%9A%84%E6%AF%8D%E8%A6%AA

日不落,夜不息-Yahoo!奇摩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jw!7lZkHuyIGRmlqlb2JBHm/article?mid=141

十四歲媽媽 Mother at 14

http://pearl.tvb.com/drama/motherat14/gallery.html?photoid=01&row=1

cutezmryam天空部落

http://blog.yam.com/cutezmr/article/13311896

 

 

幼教三  許巧宜

 

 

 

 

 

 

 

 

 

 

 

 

 

 

 

 

 

 

 

 

 

 

 

 

 

 

 

 

 

 

 

 

 

 

 


從《rookies 菜鳥總動員》看日本人的堅持性

一、《菜鳥總動員》簡介

  由突破1200萬部銷售的人氣漫畫《Rookies》改編,內容敘述二子玉川高中棒球部學生因為發生打架事件而被處分停止球隊活動半年。新任的老師川藤幸一不怕困難的幫助他們完成夢想,讓他們能踏上甲子園的故事。 新上任的川藤幸一老師初到二子玉川學園高中(下稱二子川)。二子玉川的棒球部曾經是躋身甲子園(日本著名的全國高中棒球賽)、為該校寫上輝煌歷史的傳統學部;但現在的棒球部由於一次的集體毆鬥醜聞事件,隊員被暫停活動處分,最終成為了一群不良少年的聚集地。對於幫助不良少年懷著滿腔的熱誠,即使對於棒球一竅不通,川藤老師仍然奮而自薦成為棒球部的顧問。一群自暴自棄、失去目標的不良少年,被川藤老師的關愛所感動,對棒球的熱愛再被燃起,誓要實現進軍甲子園的夢想。

 

二、《rookies 菜鳥總動員》中的日本民族性

  劇中也是棒球隊一員的御子柴徹因暴力事件後隊員開始自暴自棄,但他對於棒球還有熱情,老師的熱血和毅力有感動到他們,所以棒球社又重現江湖了。他們也答老師進入棒球社之後決不打架、抽煙,安仁屋要投最後一球時因平塚一句"進甲子園就靠你了"而淚流不止,他們原本是被大家冷落放棄的一群,因川藤老師的堅持與鼓勵讓他們重拾那一份許久未想起的夢想。而且為了這股夢想堅持到現在如今只要一顆好球比賽就結束勝利就到手,最後這社會是很現實的,看到台面上這些人的成功,可否有人想過他們成功前所付出過的心酸呢?但台灣的職棒日前打假球案,讓台灣支持職棒的球迷傷透了心,那些受到了金錢誘惑的球員真的是該好好檢討。

 

三、《日本人論》的取徑

  田中寬一的<日本人的特質>所說的日本人的優點是有著意志堅強,在劇中川藤老師他有著強烈的意志,他在劇中說「不滿足現狀才會有夢想 苟且偷安的人是看不到夢想的」,因為川藤老師堅持不放棄那些打棒球隊隊員想要找回打棒球的夢想再次凝聚。

  小田內通敏的<做為島國人的日本民族>中他認為日本四面環海,自然培養出偉大的包容性,因為川藤老師的包容,再川藤細心教導面對那些失去方向的學生,進而鍛鍊出大家不屈不饒的精神,也讓大家學會了團結合作,才在次讓他們踏上往甲子園的夢想。

  竹下直之的<失魂與士魂>提到老師的失魂與武士的士魂是相通的,藉由武士的士魂培養出自我責任感、自我依賴感的能力,川藤就是靠著這股責任感,誓言要把他們偏差的的行為,教導成正常的。他說「就這麼等著,夢想是不會實現的,因此,讓我們去抓住它」。這是秉持著責任感才能把球隊晉級到甲子園。

 

四、我有話要說

  這是一部由漫畫改編的日劇,我本身很少看日劇這部是學長介紹我去看的,看了這部日劇後讓我對現在很多日劇有很大的興趣,ROOKIES(菜鳥總動員)是一部熱血並且很感動的主題,現代很多走紅的片子都是熱血教師帶出一群年輕判逆學子,走向光明的大道並且追逐在我們嘴巴裡常常念著的夢想。「不要嘲笑有夢想的人!」劇中的川藤老師以破鑼嗓喊出他的人生座右銘。日本人懷抱的夢想跟我們台灣人好不一樣,他們懷抱的夢想看起來就不會半途而廢,Rookies帶給我的感想,勿忘卻當初懷以熱情之心的夢想 勇敢去追尋它,沒有任何夢想是可以被嘲弄的,追夢不是一件可笑的事 可笑的事明知道夢想的存在而不去追夢,「擁有夢想,並為實現夢想而努力。努力了,明天就會閃閃發光」這是我最有感覺的一句台詞,不管是我最愛的打籃球或寫書法只要不要放棄,又離夢想更靠近一步。

 

五、參考文獻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95%99%E9%A0%AD%E7%95%B6%E5%AE%B6 維基百科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8062104927 奇摩知識

http://blog.xuite.net/a1213055106/gantz速水日誌

 

 

 

 

 

美藝二黃勝鋒

 

 

 

 

 

 

 

 

 

 

 

 

 

 

 

 

 

 

 

 

 

 

 

 

 

 

 

 

 

 

 

 

 

 

 


從《SHUFFLE!》看日本人的依賴心理

 

一、《SHUFFLE!》簡介

人類居住的「人間」神居住的神界」,魔鬼居住的「魔界」突然聯在了一起,魔法重歸人間後的10年……土見禀是在一所國立高中上學的2年級生、跟單純的芙蓉楓,惡友綠葉樹在一起過著快樂的校園生活。然而、有一天,班里轉來了兩個美少女學生,一個屬於神族,一個屬於魔族。

十七歲的高中生——土見稟生活在一個有著兩道門將神界和魔界與人間界連接的一個世界中,神族、魔族和人類快樂地和平共處。在《SHUFFLE!》的設定中,神和魔不是一般定義上的神或者魔的存在,而只是單純地做為兩個種族的名字。「神族」是一群有著稍微突出的耳朵並且能使用神族法術(例:治癒術)的種族,而「魔族」是一群有著瘦長且突出的耳朵並且可以使用「魔族」法術(例:破壞術)的種族。

有一天,有兩個家庭突然搬到他的隔壁來了。那兩位新鄰居,竟是神界的神王、與魔界的魔王的家族。而更讓人驚奇的是稟居然同時成了兩位公主莉希安瑟絲和奈莉奈的結婚候選。而這一切的原因都來源於稟和兩位公主在小的時候的初會,雖然只有那一小段短暫的時間。但是少女們並沒有遺忘那時的回憶,還將那回憶深藏在心中。而隨著兩位公主的到來,接踵而至的事件讓稟的生活再也不平靜,並將稟的青梅竹馬芙蓉楓和朋友也捲了進來。

「可以成為神或惡魔或是凡人的男人」。在朋友們挖苦與羨慕的眼神下,稟的嶄新的生活開始了。

在《SHUFFLE》裡角色名全採用花與植物的名稱,其代表花的花語決定了角色的個性

200577起在WOWOW電視台播放電視動畫,全24話。

 

二、《SHUFFLE!》中的日本民族性

女主角之一的楓、因父母死亡從沒有生存目標、自我封閉的世界,變怨恨某一人到要殺主角禀為生存目標,轉變為愛慕為照顧禀而不顧自己,之後又禀交了女朋友時雨亞沙而再次陷入自我封閉的世界,最後是將照顧禀的心轉移到其莉姆身上,這種轉變的速度非常的快。且一開始的動畫中楓跟禀說:「照料禀對楓來說是最有意義的事」

這種依賴他人而生活、毫無生存目,在台灣我只有聽過我爺爺奶奶那一輩的人會有這種「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觀念,在現在的人不管男的還女的幾乎沒聽說過有這樣的人了,還會想說為什麼要有這種觀念。這樣的人只要他的支柱一旦崩塌,那不就代表他活著是沒有意義了嗎?

那他是應該再找其他人來依賴嗎?如果是在找一個依賴、是不是代表他有沒有這個人來依賴根本沒有關係

 

三、《日本人論》的取徑

土居健郎《「依依愛戀」雜搞》 裡提到依依愛戀有一體兩面的矛盾,依依愛戀很容易轉會成恨意,反之亦然。「憤怒」、「抱怨」、「拗執」、「被害妄想症」、「扭曲」等屬於恨的系列語詞,「取悅」、「害羞」、「拘謹」則是一依愛戀的系列語詞。

呼應:故事裡面因為楓因為誤會怨恨禀、而誤會一解開則變成對禀的愛與依賴。而在知道禀交女朋友後又變成對亞沙的恨。

世良正利 《日本人之心》 無我心是儒教家庭生活中微詞權威與恭順關係的原理,是一種被動的強迫的,應然的狀態。能力不足無法達成應然的要求時,就會發生以下情形:「捨不得放棄」→「想依賴神明的心理」→「依賴依附者指示的心理」→「放棄的心理」。

呼應:故事裡面楓因為無法拆散禀和亞沙,而更加聽禀的話,到最後放棄對禀的依賴而換到其他人身上。

宮本忠雄 《兩個日本》〈深層的日本性格〉 認為依依愛戀的心理潛藏這對他人的攻擊,這種衝動無意識的不斷期待被釋放出來。如果等不到可攻擊的對象,就會自虐式地自我處罰。

呼應:故事裡面楓因為知道禀與亞沙成為男女朋友後,一直破壞禀和亞沙一起合照的照片、到最便成直接攻擊亞沙想要將他殺死

 

四、我有話要說

一開始,再決定題目時就是想從我以前看過的一些動畫、小說、或漫畫找了,因為這些東西我有看過、多多少少會有一些映像必較不會難寫。所以我又再將這部動畫再重新看一遍。

第一次看這部動畫的時候是我高中的時候、那時候有同學介紹給我說、這部動畫很好看,所以我才會去看。而當初會一直看下去是因為、我絕得他的音樂很好聽、人物好看而且內容很輕鬆,所以才看下去。

由於到現在這部動畫到現在還沒有在台灣正式上映、所以沒有在台的人氣指數,但是在2004年的galgame銷售量排行榜中,《SHUFFLE!》位居第三,僅次於《Fate/stay night》、《CLANNAD

 

五、參考文獻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SHUFFLE!

無限動漫:http://www.8comic.com/html/2231.html

日本官方網站:http://www.shuffle-tv.com/memories/timeschedule/index.html

SHUFFLE!中文介紹網:http://gary12378.myweb.hinet.net/

 

國大三 李恆雨

 

 

 

 

 

 

 

 

 

 

 

 

 

 

 

 

 

從《大神》看日本人的謝天信仰

 

一、大神故事簡介:

故事背景為被妖怪所支配,失去繽紛色彩而了無生機的世界,玩家將要操作以日本神話中的太陽神「天照」為名,背上背有日本三神器之一的八咫鏡的狼為主角,打倒敵人,讓世界重新回復為生意盎然的彩色世界。遊戲內收入許多日本神話、傳說、童話的故事,讓主角天照參與這些有趣的民間故事,裡面收入的故事有:日本神話古事記、民間傳說一吋法師、民間傳奇南總里見八犬傳、童話桃太郎竹取物語浦島太郎等等在日本人人所知道的民間故事。遊戲裡面也出現日本歷史上傳奇性人物,像源義經跟武藏坊弁慶、安倍晴明、出雲阿國等等人物。另外遊戲中值得一提的還收入了日本原住民愛奴人的神話故事。主角天照在遊戲中要時時刻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不管對方知不知道是天照幫忙的,只要在背後默默幫助讓人們幸福且讓人們對天(神)產生信仰並讓世界恢復色彩;這也是遊戲中玩家必須要做的事情之一。遊戲畫風使用很獨特的水墨畫風格以及遊戲音樂使用日本雅樂,是充滿療傷(Healing)性質的遊戲。

 

二、大神中的日本民族性:

遊戲中所呈現的日本民族性,我認為是日本人的謝天信仰。遊戲中主角天照無時無刻的幫助人們,而人們都會有一種感謝、尊敬、祈禱的謝天信仰對於幫助他們的天(神)。像日本人到了神社,不管你是不是有其他宗教信仰,日本人都會對神社裡面所供養的神明充滿尊敬的謝天信仰,而且發現日本人排他性的宗教意識不怎麼發達,反而是重視那種謝天的信仰,只要是對於日本人自身帶來不管是物質上或精神上的幫助,都會有像遊戲大神裡面人們那種感謝、尊敬、祈禱的現象;套用在台灣民間的信仰來看,台灣雖然有許多宗教存在,但是也有日本人的謝天信仰一樣現象發生,例如台灣民眾不管到哪裡遇到什麼廟宇都會進去裡面參拜一下,可能有人說只是去廟宇走馬看花而已,但其實台灣人自身的淺意識有跟日本人一樣的感謝、尊敬、祈禱的謝天信仰,但可能在行動上面有跟日本人有不一樣的作為。

 

三、日本人論的取徑:

1、《日本人的宗教意識:習俗與信仰的底流》湯淺 泰雄 著

書中談到日本人宗教觀的特徵是對神明保持親切感。日本人在判斷一個宗教的教義、信條、思想的時,並非根據它們的邏輯性,而是每個人依據己身的信奉、實踐、行動來判斷。

呼應:主要是對神明的親切感跟謝天信仰中對神明的感謝、尊敬、祈禱有關聯性,因為有親切感才會有感謝、尊敬、祈禱這些思維,還有已身的信奉、實踐、行動都跟感謝、尊敬、祈禱有互相關係,因為有感謝才有信奉,有尊敬才有實踐,有祈禱才有行動。

2、《現代日本人的宗教》柳川 啟一 著

書中提到近代社會中,「沒有宗教的信仰」以及「沒有信仰的宗教」兩種現象並存。

呼應:主要是「沒有宗教的信仰」跟謝天信仰中的不管有沒有其他宗教信仰都會對神明充滿感謝之意有關連性。

3、《日本文化私觀》Bruno Taut

書中內容說日本沒有排斥其他宗教的偏狹心態,也沒有狂熱的宗教信仰,每個人都可尊信自己的神祇。

呼應:主要是沒有排斥其他宗教的偏狹心態跟謝天信仰中的日本人排他性的宗教意識不怎麼發達,是重視那種謝天的信仰是一樣的道理。

 

四、我有話要說:

這部作品是我所遊玩過的遊戲中讓我心裡感動和印象深刻的遊戲作品,當初玩的時候只是看好作品裡面的水墨畫風格以及獨特的遊戲玩法,但玩到最後是深深被這部作品的故事所感動,裡面的神話故事雖然都看起來分開似的,但遊戲中很巧妙的把它們放在一起,故事中充滿了人與人和人與天(神)的牽絆關係。這作品主軸都放在謝天信仰上面,當然遊戲中要人們幸福才會產生出對天(神)的信仰,到了遊戲最後更強調謝天信仰這個主軸:主角天照在最後被剝奪了神力,在一片黑暗、絕望的情況下,在一吋法師的幫忙下,人們開始祈禱,那是一種感謝、幸福的祈禱,那不是一時的感謝,是長久以來被幫助照顧所想要表達回饋的感謝;就在充滿祈禱之下讓主角天照恢復神力並打敗了最終的魔王。我遊玩到這一段的時候讓我感動落淚,雖然我不是日本人,但也能體會到這種情感,畢竟我也有一段自身祈禱的體驗︰小時候有一次肚子痛,痛到連吃胃藥都沒辦法減緩痛苦,結果我在床上聽到奶奶似乎跟神明祈禱的聲音,不知道怎樣突然之間肚子漸漸不痛了,我也開始祈禱並感謝神明,就在祈禱聲中入睡了,這個體驗讓我印象深刻,導致我遊玩到最後也能體會到那種祈禱跟謝天的力量,不管別人覺得真是假,對我來說是一種非常難得的經驗體驗。

本作品在台灣我是沒辦法找到他的人氣以及銷售量,只有日本方面的資料;2006年在日本獲得日本文化廳媒體藝術祭的娛樂部門大獎、Fami通年度優秀獎的最佳遊戲設計獎、IGN The Best of 2006Overall Game of the Year 最優秀獎,在2007年獲得日本遊戲大獎的優秀獎,但在日本銷售量僅僅十四萬,典型的叫好不叫座作品。

 

五、參考文獻:

1、維基百科:大神(PS2)遊戲http://zh.wikipedia.org/zh-tw/%E5%A4%A7%E7%A5%9E_%28%E6%B8%B8%E6%88%8F%29

2、巴哈姆特:ACG資料庫(大神)http://acg.gamer.com.tw/acgDetail.php?s=7440

3卡普空capcom 編輯 2006《大神繪草子 絆-天道太子一寸輯錄 大神設定畫集》日本:卡普空capcom  ISBN-48623-30886

4、卡普空capcom 編輯 2007《大神DVD影音畫集:畫龍點睛》日本:卡普空capcom  ISBN-978-4-86233-120-5

 

 

國大系四年級 呂致瑩

 

 

 

 

 

 

 

 

 

 

 

 

 

 

 

 

 

 

 

從《少年刑警》看日本青少年問題

一、《少年刑警》簡介

(一)故事介紹

  在少年刑警中,有許多的篇章和故事分節,我挑其中幾篇出來介紹,這幾個篇章都環繞著一名叫做「町田莉卡」的女孩。

從一開始的「鬼神事件」—一個學生們認為可以相信的老師,把心事或秘密告訴那名老師,但老師在離開學校之前卻背叛他們,把聽到的秘密或是心事全部寫在他們班上的黑板,造成他們相互猜忌,後來不相信任何人,被一個使用手機來操控他們的「鬼神」,最後組成了「鬼神集團」,行動時每個人都帶著安全帽,彼此都不知道彼此是誰,使用恐怖行動來攻擊各種店家,進而企圖建立沒有大人的世界,因為大人使他們沒有信任感。

接下來的「減肥毒品事件」-由一家服飾店「SATIFAXION」用剛進貨的流行服飾並說可能一下子就可能會賣完的理由讓客人自願試穿,但是拿出來給客人試穿的衣服絕對會比客人身材小一點,並稱可以先買回去然後減肥就可以穿,之後拿糖果出來招待他們,但是拿出來招待的糖果,其實就是毒品,他們用這種方式讓客人天天都上門,客人上癮之後,就找毒品藥頭發送內容為減肥藥品的簡訊給上癮者,而「町田莉卡」是這次事件的毒品藥頭。

在最後的「幽靈商事事件」-鑽石幽靈帶頭的幽靈商事件中,利用最普遍的網路,來散播消息,誘使未成年的人來犯罪,利用「未成年保護法」來犯罪,而柴田竹虎利用網路聚會的時候,潛入調查,發現已經戒毒的「町田莉卡」也在其中,但最後被人發現是假的成員,被施打過量的毒品而死掉。

(二)報告重點人物介紹:

柴田竹虎(しばた たけとら)

故事主角、22歳。隸屬高圓寺警察署生活安全課的少年組,雖然是警察,但如果穿上便服加上那娃娃臉,令他常被人誤認為初中生而被敲詐勒索。年幼時常被人欺負,是劍術高手,衷心相信犯過錯的少年會更新改過。

町田莉卡(まちだ りか)

高圓寺第八國中3B班的學生 ,曾是多次事件的經歷者或參與者,最後在「幽靈商事事件」中,被強行施打過量毒品而死亡,是本作品中的悲劇人物,這次報告的主題是以她所經歷過的某些事件為主。

 

二、《少年刑警》中的日本民族性

在這套漫畫中,有提到許許多多的青少年及社會問題,從家庭、學校到社會,都有許多牽涉到青少年的問題;在升學壓力這一方面日本和台灣有很大的不同,台灣雖然也是有升學壓力,但是並沒有日本來的高,在日本,父母為孩子規劃好一條路,要孩子照著這條路走,因為日本的階級制度很明顯,而孩子為了達到父母的要求,而一直在用功唸書,在書中也有提到這個問題,雖然一直在用功唸書,但是卻還是跟不上學校的進度,進而轉變成一種壓力,而他們為了抒發這種壓力,可能開始偷竊、接觸毒品或是縱火之類的,更嚴重的甚至是自殺;而台灣出現這種事情的頻率並不是很高。

接觸毒品的管道也不盡相同,在台灣可能真的要知道門路的人才可以取得,而接觸的動機也不一樣,在台灣比較常聽到的都是,因為好奇心或是以為可以說戒就戒的人去嚐試吸毒,但後來都一直淪陷下去,台灣的手機訊息收發沒有像日本這麼發達,日本可以藉由手機、電腦…等資訊產品,來得知,而販毒的人會以其他名義讓那些人上當,就如書中提到的減肥藥,他們以減肥藥之名,販賣毒品為實,引誘別人上門,但也有些人是為了逃避或是壓力過重而開始接觸毒品。

 

三、《日本人論》的取徑

(一)《「世間體」結構:社會心理史的嘗試》,作者:井上忠司

內容大要:

日本人不願讓外界看穿這種防衛心理,於是防衛心理和內向集團主義相結合形成特有的「小圈圈」。

《少年刑警》中,鬼神集團的各個成員,內心都不相信大人而集結起來,反抗大人,進而搶劫和鬥毆,來得取金錢,企圖建造沒有大人的帝國。

(二)《農民心理之研究》,作者:鎌田正忠

內容大要:

無論優點、缺點,農民的性格都是國民性的一種表現。缺點:()因循姑息、缺乏果斷,()剛愎執著,()自負心強,()缺乏自信、依賴心強,()卑屈而沒有正義,()缺乏克己與自重之心。

《少年刑警》中,經歷過「減肥毒品事件」的受害者,被柴田竹虎解救,並為他掩飾,要受害者能夠斷絕毒品,但之後受害者為了毒癮和逃避心理,仍然尋求獲得毒品的方法,並沒有果斷的拒絕毒品,之後被送進勒戒所,而從勒戒所出來之後,變得沒有自信,不敢面對群眾,經由柴田竹虎的開導,漸漸的能敞開心胸。

(三)《產業武士道》,作者:菊池麟平

內容大要:

為了普及和貫徹日本精神,資本家、技術者與所有員工都被稱為「產業戰士」,期待他們能為國家發揮武士道精神,鼓勵他們「即便恐懼,也要把純粹的赤子之誠獻給上君」,並將這種想法奉為最高理念。

《少年刑警》中,可以從很多層面看到這種是觀念,幽靈商事事件中可以看到,裡面有上下的階層關係,最高位的鑽石幽靈,接下來的白金幽靈,一直到最底層的幹部,而鑽石幽靈下達下來的指令,無論好壞,底下的成員都會一一照辦,而在這種情況下,下達抹殺的命令,讓許多人在這次事件中喪命。

 

四、我有話要說

  我會選這部作品的原因,是因為青少年問題不管是在台灣、日本還是美國…等國家,一直都是存在著,只有增高,沒有降低的趨勢,所以我打算讓這部作品,介紹給大家知道,所以我選擇了這部作品;我會看這部作品的原因,是因為我曾接觸過作者「安童夕馬X朝基勝士」的其他作品,「感應少年EIJI」、「王牌至尊」這兩部作品,都真的蠻不錯的;我會選擇這部作品的原因,是因為「柴田竹虎」對著一個一直在說謊犯錯的人說「我知道你一直在測試我,但我還是願意相信你,因為我彷彿聽到你內心的在吶喊著『即使如此,你還是要相信我!』」,在現在的社會中,有許許多多的事件,都是由不信任而產生的,不管是男女之間、家庭間或是師生之間,信任感都是必要的,一旦破壞了這信任感,要重建就不是這麼容易,要適時的選擇相信,不要太緊迫盯人,這樣才不會給自己或是對方太多的壓力。這部作品的確實銷售量找不到,但是它有在各個論壇、部落格之間都有討論過的,而這部作品有改編成日劇,也在2009820於緯來日本台播出。

 

五、參考文獻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0%91%E5%B9%B4%E5%88%91%E8%AD%A6

 

(yfsyfs2001)的巴哈姆特部落格。

http://home.gamer.com.tw/blogDetail.php?owner=yfsyfs2001&sn=6764

 

原作:安童夕馬,漫畫:朝基勝士,譯者:鳥山亂,《少年刑警》,東利出版社。

 

 

國大四 張展欣

 

 

 

 

 

 

 

 

 

 

 

 

 

 

 

 

從《心動奇蹟》看日本的母親與子女之親情觀

 

一、《心動奇蹟》簡介

  這是一部由真人真事改編而成的電影,是關於一部生命的故事;位於日本新潟縣中越地區20031023發生了高達6.8級的地震,被命名為「新潟縣中越地震」,而以鬥牛和鯉魚產地聞名的山谷志村(現名長岡市)也因為這次的地震而導致新幹線軌道損壞被完全的孤立

  石川家在地震發生前原本生活在新瀉縣山谷志村裡的小家庭,某天哥哥「亮太」與妹妹「彩」在村裡頭玩耍時,無意間發現了一個小紙箱裡面裝了一隻小狗和一張紙條,紙條裡面寫著「請認養牠」,儘管父親曾交代過他們不准養狗,但從小就沒有母親疼愛的彩根本就沒有辦法捨棄這小小的生命,而萬分疼愛妹妹的亮太也知道彩的心情,於是他們帶著小狗回家並請求他們的爺爺說服父親答應留住這隻小狗;小孩們用關心愛護的心情去對待那隻可憐的小狗,不想要讓牠從小就感受不到母愛而孤獨的長大;當父親知道他們是因為將這種失去母親的遺憾轉移到這隻小狗身上,或許是想要彌補對他們從小就失去母親的虧欠,最後父親終於答應他們讓小狗留了下來,石川家也因為多了新家人而非常高興,並將這隻小狗命名為「瑪莉」;瑪莉順利的長大並生了三隻幼犬,他們每天一起在山間奔跑玩耍,但幸福的時光卻是這樣的短暫。

  地震發生,一瞬間山林崩塌,地面碎烈,石川家的父親與亮太幸運的逃過一劫,但爺爺及彩不幸的被壓在倒塌的房子裡,瑪莉遍體麟傷的找到搜救隊員將祖孫兩順利的救出,但當所有的人都順利的撤離災區後,卻只剩下母狗瑪莉與三隻幼犬卻被留在已被孤立的山谷志村上,在斷垣殘壁、沒有食物的災區中,母狗瑪莉憑著自己的力量守護了孩子16日後才被平安順利的救了出來,而牠(瑪莉)「與孩子一起存活下來」的模樣,不僅給當地受災者存活的勇氣與鼓勵,也大大的激勵了中越地震後的復興。

 

二、《心動奇蹟》中的日本民族性

  在這部影片當中,我看到了日本人對父母親所給予子女的愛是很重視的(尤其是母親),例如:影片中的彩和亮太他們對母親的思念;在亮太還很小的時候母親就逝世了,雖然彩對於母親沒有任何的印象但是在影片當中都可以看得出來她對母親的思念與渴望得到母愛的心情,以致於在兄妹兩的內心裡總有一個缺口,並不是父親、爺爺所給的愛可以給他們的;而在彩和亮太發現「瑪莉」的時候,彩的第一個反應是跟那隻小狗說:「妳還這麼小媽媽就都不在了,好可憐呀!」;以及劇中每天晚上妹妹彩叫哥哥亮太說有關媽媽的事情給她聽,要哥哥唸媽媽在生前所寫給他們的信,都可以看的出來他們對母親的想念和渴望得到母愛;雖然在影片中母親的妹妹會常常去看孩子們,但還是無法替代母親的地位,而在影片當中也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父親對於子女的關愛,雖然這些愛與母親所給予的並非一樣,但這些都可以看得到日本人對親情的重視。

  而在台灣,在親情方面我覺得與日本人較不相同的地方是父愛的表達方式;從前以來台灣一直都是處於父系社會,自然而然父親會給我們一種比較有權威、比較難以親近的感覺,或許也就是因為無形中存在著這樣的關係,而使兒女對於他們的父親會比較不親近,父親也較不擅長表達自己關愛給予他們的子女(但這並非表示父親不愛他們的子女);而在這樣的情況下,長期處於這樣關係中,親子之間的感情難免會產生一些隔閡,也較有可能產生父母不了解子女的感受與渴望得到愛的那份需求;但隨著時代的進步,現代的台灣父母親也更加重視他們的子女的感受,而我想這種父母對於子女表達關愛的方式,也是我們可以向日本人學習的地方吧。

 

三、《日本人論》的取徑

  二次世界大戰後,新民法與家族法的修正讓日本家族制度朝更民主的方向邁進。新法消弱了父親在法律上的權威地位,開始承認妻子與子女的權利;精神醫學家土居健郎討論日本人人際關係的心理態度,《「依依愛戀」的結構》得到廣大迴響。土居把渴望依戀於他人的欲求稱為「依依愛戀」,特別是子女對母親的依賴很深,即使長大成人後,母子在心理上仍是難捨難分,這是日本人特有的現象。

內容大要:

  年幼之際喪母的石川彩,缺少與母親共同生存的回憶,只能憑藉哥哥口述母親的信件,來感受幾乎不曾有的母親的關愛,也因自己的思念之情,所以當她遇見失去家人、遭到遺棄的瑪莉時,自然有著處境相仿般的感同身受、心生憐憫、照顧之意。

  精神分析學者佐佐木孝次討論小孩和母親的關係為何比父親緊密,在《母親與日本人》中提到,對小孩而言,母親是一個容許的存在,也就是說,小孩是一個會去容許人類自然傾向的存在。母親總有一天會消失,但對日本人而言,當母親消失,很少人會想到父親,無論經過多久,腦海中還是會浮現母親的模糊意像,孩子與母親之間的連帶感正是日本人彼此之間連帶感的基礎。

內容大要:

  父親石川優一對於從小就讓自己的孩子沒有母親深感非常愧疚,於是也對石川彩、石川亮太非常的照顧與關愛,但也始終無法彌補這份缺陷;當石川彩將瑪莉帶回家中時,父親原本不同意讓他們收養小狗,但最後了解石川彩的出發動機後(對母親的思念),才答應他們收養瑪莉。

  教育學家山春賢明從母子關係探索傳統的家族觀念,他在《日本人與母親》一書中以電視劇《母親》為資料來源,分析整理日本母親的行為與意識中流露出來的特徵。他說傳統上農耕社會的母性原理具有支配的力量,到了現代還是如此,「母以子為貴」和「辛苦的母親」可以畫上等號,對所有人而言,母親是原初的體驗,思考日本人的行為模式時,母親是非常重要的切入點;文化人類學家飯島茂從比較文化觀點主張日本文化具有南島母性原理,他在《日本文化的原像:島的心態與大陸的論理》中談到,日本社會中南島母性原理為基礎所形成的常民哲學(土著思想)阻礙了父系原理的發展,日本在父系與母系的兩相平衡下,形成一個非單系的社會。母國、母校、母韻等日與中重要的用語都不用「父」字,而是「母」字。妻型居住婚也非常普遍,家屋中的主要部份稱為母屋,也就是母親的家。由此看來,日本社會的底層是以女性為中心,這和東南亞社會有許多共通處。

內容大要:

  地震發生,眾人急著離開,忍痛放棄,事後又以救人為先,也難以從回現場,境使得瑪莉與三隻幼犬被困在斷岩殘壁的廢墟之地;母狗瑪莉與三隻幼犬被困在已被封閉的山谷志村裡,面對饑寒交迫的窘境,瑪莉還是設法維生,以幼犬的生存為優先考量,即便日益消瘦,仍然不時回到當初與石川家人相遇之地,期盼與石川彩再度重逢;在時隔多日之後,石川家終於能夠前往迎回孤島求生的瑪莉與三隻幼犬,也令得知奇蹟消息的眾人們有了繼續努力下去的希望。

  

四、我有話要說

  《心動奇蹟》原本是記錄日本在200410月發生新潟縣中越地震的真實報導,後來被改編成書並也在台出版,因它感動了無數多的讀者而被拍成電影,甚至在日本上映時票房是全國第一並且也在台灣上映,那時在台北上映時更是創下了414萬元的賣座,衝上全台週末票房排行榜的第三名;雖然在《心動奇蹟》上映時,我並沒有馬上就去看,但是在電視的廣告及網路上那時常常會看到他們的宣傳以及預告片,知道了它的大概內容以及它是以真人真事改編而成的;還記得在2006年日本在台一部很紅的片子《一公升的眼淚》,也是以真人真事改編而成,在我看完那部片子後讓我對日本感動人心的電影產生了很大的興趣,於是在《心動奇蹟》上映一段時間後也就興起了我的興趣而去看了這部片子。

  會選這部影片介紹的原因,是因為當我看完這部片時,深深的被日本人對家庭、親情的態度感動,例如:在片中小孩和父母親的情感、兄妹之間的情感、甚至是爺爺和子孫的情感,都可以看得出來他們是多麼的重視親情;長輩不會以長輩的身分、權威來壓制他們的小孩,也會給予他們如此充分的愛與關懷,我想在現代一般小家庭中小還大部分都跟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已經很難在看到孫子們對他們的爺爺、奶奶有如此深厚的情感了!

 

五、參考文獻

  文藝春秋http://www.bunshun.co.jp/

  城邦讀書花園http://www.cite.com.tw/product_info.php?products_id=13875#c1

心動奇蹟官方網http://www.newaction.com.tw/2008/mari&3puppies/page1.htm

子犬物語http://mari-movie.jp/story.html

    雜七雜八http://rxrider.pixnet.net/blog/post/17717483

 

 

幼教三 蔡如誼

 

 

 

 

 

 

 

 

 

 

 

 

 

 

 

 

 

 

 

 

 

 

 

 

 

 

 

 

 

 

 

 

 

 

 

 

 

 

 

 

 

 

 

 

 

 

 


從《末代武士》看日本人的武士道

 

一、《末代武士》簡介

納森·歐格仁上尉是一位曾經參加過南北戰爭印第安戰爭的退伍軍人,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被推薦給一位日本政府的大臣——大村松江(Omura),並被大村聘請為軍事顧問,去協助日本政府訓練明治維新後第一支現代化軍隊。

當時的日本正值明治維新時期,整個國家正如饑似渴的吸收著西方文化,日本的明治天皇致力要整個國家全盤西化,徹底拋棄日本古老的傳統文化,其中包括廢除古老的武士道以及訓練現代化的軍隊。然而,維新政府的政策遭到了大多數保守派日本武士的反對,他們力爭保護武士精神,而不願成為現代化的殺人機器。並且他們認為使用西洋火槍對一個武士來說是一種恥辱。這些頑固的保守派武士們在武士集團的首領——-勝元盛次(Katsumoto)的帶領下,隱居在深山裡的一個小村落。他們無時無刻都在尋找機會破壞新政府的西化運動。

終於有一天,在勝元帶領武士們破壞了一段鐵路後,歐格仁接到大村的命令,要求他帶領政府軍一舉將武士集團徹底剿滅。無奈之下歐格仁只好帶領訓練不全的軍隊,來到了武士村莊附近的一片森林裡。經過一場激戰後,缺乏經驗的政府軍最終被擊敗,士兵們死的死,逃的逃,傷亡十分慘重。歐格仁也被武士團首領勝元給俘虜。出乎意料的是,勝元不但沒有殺他,反而把他帶回了村子,並派自己的妹妹多香(Taka)照顧他,為他療傷。

冬天來了。身處在大雪封山的武士村落裡,與武士和村民們朝夕相處的歐格仁發現自己已不由自主地愛上了武士文化,從武士道的精神與肉體修鍊中,他似乎又找到了一個軍人應有的榮譽感。在與勝元一起生活中,歐格仁感到彼此之間已經產生了一種情同手足的默契。而勝元也對這個昔日的敵人惺惺相惜。然而,作為一個受命幫助維新政府訓練軍隊的西洋教官,歐格仁深深的明白自己和這個自己深愛的村落始終是敵對關係。冬天結束了。維新政府自然不會放棄現代化進程,武士與政府軍之間終有一戰。已經為武士道深深著迷的歐格仁,在軍人的職責與愛和友情之間做出了自己最後的選擇。

 

二、《末代武士》中的日本民族性

日本從封建社會轉變成現代化,其中舊的習慣會慢慢消失,其中一個很明顯的部分就是武士道精神慢慢沒落。在之前,武士是處於社會滿高的地位。就像英國的騎士,日本武士發誓保護著舊德川幕府時代的君主。像騎士團的騎士制度,日本武士也有 “武士道” 來規範他們。武相較下,西方提供現代化武器給日本,日本武士就變成了時代錯誤的支持者。現代化的事物讓武士的劍與老舊的榮譽概念無所頓形。

而武士道就是在於護主護國,勝源相信他是因為天皇才成了叛軍,但為了天皇她值得願意這麼做,武士道就是在於那種護主護國之心,如果是她的命運,就算自己戰死在戰場上也會覺得吶很光榮,接著就士片中一開始有提到森谷川將軍曾是與勝元一起並肩作戰的好夥伴,但因為天皇要求全面西化,不得不拋棄就有的武士觀念,全心投入新的西化事務,逼不得已他必須帶兵攻打勝源,但是到了戰場他拒絕與勝源交戰,他並不是害怕不戰而逃,而是日本的一個民族性,也就是武士道,他知道勝源叛變的目的,雖然拿的是西洋武器,穿的是西裝,但他還是沒忘記她是一名武士,但他還是必須完成天皇交代的任務,達成不了只有選擇切腹,然後由勝源砍他的首級,歐格人旁人看之下以為是將戰俘處死,其實是日本人無法忍受失敗的恥辱,就像歐格仁成了戰俘以後,尾氏不明白勝源為什麼不殺歐格仁,他戰敗了是一件很恥辱的事情,日本人無法接受這種事實。相較於台灣的民族,失敗就失敗了沒關係,只要記得爬起來,要越挫越勇,我們台灣人常用國父革命11次成功做比喻,相較於日本人的民族性差異很大,甚至糟糕一點的台灣人,失敗了毫無責任心,不敢勇於承認面對,逃避或是推卸責人。

其次,歐格仁到了村里發現,雖然他是戰俘他是敵人,但村莊裡的人依然對她鞠躬微笑,這裡就可以看出日本人有禮貌的民族性,相較於台灣,不必說是敵人了,就連現在的小孩很多親戚來家裡都十分沒禮貌,沒大沒小,更不用說是鞠躬微笑,面對敵人可能早就殺人滅口了,不會以禮相待。

日本來得生活很有規律,片中提到日本人從早上起來就很專心的在做自己的事情,心無旁騖¸自我訓練¸克制自我¸不酖逸樂¸…等等相較於現在的台灣常常為了一點小小的利益就大義滅親¸六親不認,台灣人較無法自我克制,不像日本人追求”內心平靜”懂得自我約束規範,台灣人就必較火爆衝動。

日本有強烈大男人主義,例如日本男人是不做家事的,台灣就叫無所謂。將這些武士的氣質或原則¸當作一種終生追求的「道」來追求¸這樣的精神¸便稱之為「武士道」。

 

三、《日本人論》中的取經

在新渡戶稻造所寫的《武士道》是武士道論的古典名著,裡面提到武士道無意識地左右日本國民,成為一股難以抗拒的力量,另一方面,也造就了日本國民的許多缺點。譬如,武士道欠缺深遠的哲學,武士道的教育制度輕視形而上學的訓練,流於情感上的興奮,日本人被外國人評為自尊自大也是名譽心作祟的結果,就像片中勝元所領軍的武士團,被外國人笑稱“只是一群拿著弓箭的野人”,他們不忘本,但思想過於封閉保守,不願接受新的事務,我覺得兩者應該兼具不然不忘本,但也不能太過守舊一成不變,這樣就成人當初滿清會失敗的原因,果於鎖國而沒辦法進步。

 從歷史觀點探討武士道是中國哲學家齊藤要《日本武士道的再吟味》,他說日本國民性的首要特質是重視身心清潔的誠實與純真之心。還有現實性(樂天性),同化性、友愛性(重祖敬神、忠君愛國)、調和性等也都是武士道的基礎,就像劇中男主角提到,他因為戰爭的殘酷而不相信神的存在,而在他被俘虜的地方,卻到處充滿了神的力量,在村莊裡他第一次感覺內心可以平靜,可以安穩的睡一覺而不在做噩夢,他也因此開始相信神的存在,劇中勝元的反叛也印證出日本民族忠君愛國的精神,他是為了這個國家為了天皇才選擇叛變,他寧可被當成反賊也,也不願放棄。

國文學者五十嵐力在《我三大國民之道》演講集中將大和魂分成四種「國民道」:第一、「自然而道」第二、平安朝的「公卿道」第三、『武士道』,鐮倉到江戶所形成的文化道德,是一種為君赴死的「效忠道德」就像劇中,他率兵叛變,與皇軍為敵,明知道去京城與天皇會見,有可能會被監禁,被暗殺,但她還是選擇去了,告訴天皇人不可忘本,為天皇為了這個國家她甘願做這樣的犧牲,展現出為君赴死的「效忠道德」的日本民族性。

 

四、我有話要說

我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是在返家途中,遊覽車上觀賞的,看完之後讓我印象深刻,歐格仁上尉的角色與勝元的角色都非常吸引我。勝元是一個傳統的反動主義者,反對變化,支持保護舊價值觀。以個人角度來看,我可以認同他的處境,有一部份與現代生活有關。

我一直對日本武士的主要價值關與文化有著很大的興趣。尤其,了解到暴力與熱情是同時存在,還有詩詞,藝術,與美與力量和劍道,是日本武士訓練的一部份。導演想把所有的體材全部放進【末代武士】 裡。他說,我們的故事有著強烈的浪漫冒險,同時是個人的心路歷程。最大的挑戰是情感關係是故事的絕大部份,及內心與歷史時代的共鳴。

武士道精神~忠君、節義、廉恥、勇武、堅忍,在片中一直被強調,但有一段戲也讓我覺得有些不合邏輯。勝元既然有辦法進京直接面對天皇,和他私底下進行溝通,雖在會議殿堂中天皇因為害怕其他大臣的反對而違反與勝元的協議,但最後勝元卻為了佩劍的問題和大村起衝突,然後選擇乖乖被軟禁,甚至有了自殺的念頭,不禁讓我覺得這場戲只是為了闡述武士道精神而所添加的濫情,實在有點畫蛇添足,一昧過於理想化,甚至偏差掉了真正的武士道精神。不過渡邊謙所扮演的勝元真的很棒,不僅把傳統日本武士的那種重榮譽的感覺都演活了,連面對外來西方人而表現出寬容與好奇的情緒完全表現在他臉上,讓人印象非常深刻。

在【末代武士】 裡,我感受到在這充滿爭議性的時代,歐格仁上尉所經歷在身體上,情感上,及心靈上的動亂,我們像是透過歐格仁的眼睛,走著他的旅程,他感動,我們也跟著一起感動。

 

五、參考文獻

奇摩電影

http://tw.movie.yahoo.com/movieinfo_main.html/id=480

維基百科全書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C%AB%E4%BB%A3%E6%AD%A6%E5%A3

奇摩知識

http://tw.search.yahoo.com/search/kp?ei=UTF-8&p=%E6%9C%AB%E4%BB%A3%E6%AD%A6%E5%A3%AB&fr2=tab-web&fr=yfp

 

 

企管系黃國展2010/1/1

 

 

 

 

 

從《交響情人夢》看日本人的集團心理

.交響情人夢簡介

千秋真一是桃丘音樂大學的鋼琴科3年級學生。目標是成為指揮家的他,因為幼年遇上了飛機意外和溺水的經驗,而害怕乘搭飛機和船,因此沒法出國留學。對於無法出國而感到徬徨的真一,因為與前任鋼琴教師不和以及與女友分手開始變得自暴自棄,但某次無意中聽到同系學妹野田惠美妙的鋼琴聲後,便深深受到吸引。其後真一更發現野田原來是自己的鄰居,雖然真一非常喜愛野田的琴藝,但卻對野田的生活習慣不敢恭維(其中一幕經典場面為野田妹在垃圾堆中彈琴)。另一方面,真一在與野田惠首次合奏後,開始找到了留在日本的目的……

留在日本的音樂生活風波當中,加上兩人週遭的怪怪音樂好夥伴:搖滾心華麗以及浪漫愛情的小提琴手峰龍太郎、巾幗不讓鬚眉的樂團首席三木清良、充滿少女情懷(是男生)的打擊樂手奧山真澄等人組成了樂團。途中還遇到了德國洋溢才華指揮家卻來到日本的古怪師傅休德列傑曼,雖然有了師傅教導,但是實際上還是要面對事實-克服恐懼。

直到受到野田惠的幫助而終於能實現夢想而出國,卻是因為出國的關係,野田惠只能待在日本,彼此兩位曖昧的關係要落在最後句點。直到關頭,真一終於面對自我-面對喜歡野田妹的事實向野田惠提出:跟我一起去留學吧!

 

.響情人夢中的日本民族性

我在交響情人夢所看到的有趣是,只要有相當能力或者有相當身分的人在一群人之中,就會很容易被追求者瘋狂奉為領導者、崇拜的人物(尤其是有去過歐洲國家的或者從歐洲國家來的),追求者還會以仰望服從的態度認同被崇拜被奉為領導者的人,不論領導人人格是否會被得知,被領導的團體還是會以絕對的認同服從。還有奇怪的是,在日本的每個範圍的最高領導人之中,卻是能力很強且內心相當脆弱、幼稚,上位者還要有一定出生血統與圓融的包容能力。

在台灣這是很少發生的,因為不論那人的能力如何,除非是大家一至上慢慢的認同才會奉為領導人、有能力者,而且領導人只要在裡面上是不堪的,是底下的人不認同的事情。都會遭受底下、周遭人群的不認同,甚至於排擠。且大多數人知道領導人的問題,不會以絕對服從的態度來配合,也就是說私下問題與能力畫上了等號。在台灣認為,最高領導者的除了能力之外心理結構要很強,才能面對諸多的問題領導團體。

.日本人論的取經

(日本人之心)世良正利:日本人的性格特質以自覺性和社會性兩大人性為前提,說到日本人的「老毛病」,當屬自覺性中的「無我性」及社會中的「熟知性」。可以說無我性與熟知性兩者互相關聯,形成日本人性格。

(日本人的意識結構)會田雄次:他是第一位提出日本人講求「背後主義」的人 ,日本人當奴才得心應手,卻做不了真正的主人。在溝通上,日本人經常設身處地遷就他人。日本人的思考比較被動,自卑與感傷主義又經常結合在一起。日本人經常會責任轉嫁,當被害人被妖魔化時才會稱許他為正義之士。

(日本文化與日本人論:模仿與舔毛的生理學)深作光貞:「日本人透過親鄰、相互了解、合作互助、人和名目,相互依賴也相互取暖」。這種情感關係越濃烈的話,集團的凝聚力就越強,因此也能成就更多事業蒸蒸日上。

(日本人與集團主義:土地與血)川本彰:日本傳統文化孕育出來的集團主義不是全體主義,也沒有否定個人的自立,日本文化乃集團與個人相互包容、相互補強。

 

.我有話要說

起先上網跟朋友聊天時,有朋友建議我看交響情人夢,當時因為沒什麼事情,就無聊上網搜尋此日劇,然後看著內容介紹之後,就不知不覺得迷上交響情人夢的劇情和古典音樂。

因為不論哪種音樂只要是好聽的我都有很大的興趣,加上此日劇又有如漫畫情節中的誇張動作和效果,讓我捧腹大笑之外,就是此日劇也讓我發現日本人與台灣人的不同之處,比如:團隊合作、個人與他人的對話內容方式、自我情緒、民族性行為。尤其是團隊合作的時候,日人合作方式和氣勢有很大的不同讓我印象深刻。

此作品在日本有很高的收視率,平均收視18.8﹪%最高點為21.7%更是拿下許多大賞,交響情人夢在台灣上映的時候也是指高不下的狀態,劇情內容與音樂值得一回在看(交響情人夢是從漫畫改成)

 


.參考文獻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8011408769

台灣奇摩

 

http://japan.videoland.com.tw/channel/nodame/default.htm

交響情人夢

 

http://tvcity.tvb.com/drama/nodame_cantabile/frontpage/index.html

交響情人夢.主頁

 

http://zh.wikipedia.org/zh-tw/%E4%BA%A4%E9%9F%BF%E6%83%85%E4%BA%BA%E5%A4%A2

維基百科

C:\Users\rita\Desktop\main_14.jpg

 

 

 

 

 

 

 

C:\Users\rita\Desktop\2178309800_1d12cbcabe.jpg

 

 

 

 

 

 

 

 

國大三 楊杉杰

 

從《地獄少女》看日本人的怨恨

 

一、《地獄少女》簡介

(一)故事介紹

  傳說在深夜十二點整,心懷怨恨的人就能夠進入一個名為「地獄通信」的網頁。在網頁上打上怨恨之人的名字,自稱是「地獄少女」閻魔愛就會顯現於心懷怨恨者的身旁。地獄少女其後會交給對方一個頸部繫有紅線的稻草人,並說明締約方式和後果:只要解開紅線,契約就會成立,地獄少女會將對方所怨恨者流放到「地獄」。但是,對方在解除怨恨後,亦要付出代價。因為「害人終害己」,對方既然決定把受詛人流放到地獄,自己在死後也要面對在地獄裏面徘徊而無法去極樂世界的悲哀,在閻魔愛給予稻草人後,會讓對方體會到地獄中的痛苦,至於是否要解開紅線,完全是視乎委託人的決定。如果契約達成,詛咒者身上會出現印記,除了標記之外,每一次結約後會有一枝白色、表面刻有委託人名字的蠟燭被點燃,並放在愛的屋子內的大缸中。蠟燭的長度表示委託人剩餘應有的壽命。當委託人死亡,蠟燭上的火光也會隨之而熄滅。意外死亡的話,火光熄滅時有可能剩下一大截蠟燭。

 (二)人物介紹

閻魔愛(えんまあい)

主角。黑長髮紅眼的水手服少女靈體。是一名地獄使者,負責替人消除怨恨。在工作時穿着和服。

一目連(いちもくれん)

原身為為一日本刀的付喪神(第二季第十七話)。能力是在附近的任何平面上睜開平時被頭髮遮住的左眼。通常化為身穿西裝褲與運動夾克的男子。

骨女(ほねおんな)

原形為骨骸,有時會特意露出部分白骨驚嚇受詛人。擅長以自身妖豔的姿態誘惑男人。原身是藝妓,被視為妹妹的清背叛後怨恨成為妖怪。

輪入道(わにゅうどう)

原身為一輛牛車的車輪。會化身為牛車上燃燒車輪中央有臉的妖怪,可操縱火焰。平時主要化為頭戴中高帽、身穿和裝的和靄老人。

 

二、《地獄少女》中的日本民族性

在這部動畫中,可以看到許許多多的怨恨來源,有的來自於被陷害,有的是自卑感,有的是出自於個人慾望,這都是現實中常見的怨恨;不過在本動畫中有兩種怨恨是讓我不解的。第一個事件是一位在學校一直被欺負的男同學,在學長的指引下,藉由劍道增強了自己的自信。有一天,當他和學長一起當公車的時候,看見有流氓在前面恐嚇乘客,他原本以為學長會出面阻止流氓,但學長只是在座位上發抖。這個事件導致他對教導他的學長感到失望因而產生怨恨,最後求助於地獄通訊。在台灣,一般人對於救濟或拉拔自己的人會心存感激,就算他有哪些小缺陷也不會太在意;沒想到在本片中卻是看到男同學對於拉拔他的人產生怨恨,只是因為不符合他所想的形象。

另一個不解的是,在地獄少女裡有兩起事件不是因欺壓或是陷害所產生的怨恨,而是因為父母的行為而產生的怨恨。其中一則是因為家裡的大哥因車禍致死,導致母親精神失常,在家裡常抱著死者的頭顱哭泣,也常因電視不再報導她兒子因意外而死的事件,跑去騷擾電視台。母親的行為導致家庭失和,父親也因此丟掉工作,所以弟弟對母親產生怨恨,因此求助於地獄通訊。

另一個事件是聲稱生病的母親,卻是一個不務正業、愛花天酒地的人,兒子則要撐起家裡的一切。母親在鄰居面前總是表現很虛弱的樣子,只到有一天被鄰居發現再外面跟男人喝酒,從這個時候開始在他們所住的社區開始流言四起。受不了的兒子希望他的母親有所改變,可是他的母親卻說她從以前就是這樣了,憤怒的兒子對他的母親失望了。最後因母親的行為變本加厲,因此兒子產生了怨恨,最後求助於地獄通訊。在台灣,我們被教導成不管父母再這麼壞,還是要盡心盡力的照顧。但本片中卻是因不滿父母的行為而心生怨恨,為追求平靜而把他們殺害,雖然在台灣也很常見這種事件,但常見的做法是不管父母的生死遠離這個家或者把父母送到別處給人照顧。

 

三、《日本人論》的取徑

(一)《「依依愛戀」雜搞》,作者:土居健郎

內容大要:

依依愛戀有一體兩面的矛盾,當依依愛戀不被滿足的時候容易轉換恨意。《地獄少女》中,少年之所以會對幫助他的學長產生怨恨,是因為懦弱的他對於學長的依賴心是很重的,學長在他的心中是神聖的、威武的,因此當他看到學長面對惡勢力也會害怕的時候,他的心理產生了喪失感。少年得不到滿足的心因而轉換成怨恨。

(二)《「意地」的心理》,作者:佐竹洋人與中井久夫合編

內容大要:

意地有兩種意涵:一是如己所願的心態,一是不得不如對方所願的心態。會產生意地的當事者都是自我意識很強,無法超越依依愛戀的需求。當單方或雙方的依依愛戀無法滿足時,最會變成怨恨。《地獄少女》中,當父母的行為並不是孩子所希望的的樣子,並且對於他們的行為感到羞恥不滿。在這種得不到滿足的狀態下,孩子對於無法依賴的父母產生怨懟。另一個事件也是一樣,當學長的行為不符合自己所想的樣子,得不到所期待的依賴感因而產生失落感,最後對學長產生了怨恨。

(三)《「恥」的結構:探索現在社會》,作者:東儀道子

內容大要:

    日本人認為「外聞」是最可怕的事情。外聞是指家醜外揚或對外的處世風格。

《地獄少女》中,由於父母的行為在外人眼中是怪異的或者是不檢點的,這讓家庭成員感到羞恥,認為他們的行徑違反了社會道德意識。因而對於這種「讓大家添麻煩」的家族成員產生怨恨。

 

四、我有話要說

  這部動畫跟我一開始所想的有所不同,我本來以為這是一部日本的鬼怪的動畫,沒想到卻是那麼的深奧的作品。本部動畫主要核心是一個怨恨必定引發另一個怨恨,詛咒別人必招來報應,害人終害己,人深陷於怨恨與報仇無止境的循環中。要人放下仇恨其實很難,不過在現實中我們有時選擇放下,其實只是不得不放下罷了。如果現實中也有地獄通信,當自己面前有如此方便的道具時,真正能夠放下仇恨而不去使用的又會有多少呢?我想很多人會去用吧,畢竟在現實中,怨恨一個人是很容易的,但卻沒辦法對他怎麼樣。假如能藉由地獄通訊,即使自己未來也將下地獄,但對報復的人而言未來不是那麼重要,當下能復仇才是重點。地獄少女在台銷售量我沒找到,我想地獄少女的人氣應該是中上的,因為我搜尋一下他的相關資料,發現關於他的網站介紹和討論區有很多。

 

 

五、參考文獻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C%B0%E7%8B%B1%E5%B0%91%E5%A5%B3

迅雷看看

http://anime.xunlei.com/detail/1766/

 

國大四 陳玠宏

 

 

 

 

 

 

 

 

 

 

 

 

 

 

 

從《百萬圓女孩的眼淚日記》看日本人的恥感

 

一、《百萬圓女孩的眼淚日記》簡介

佐藤鈴子(蒼井優)短大畢業後,為了就業四處找尋工作,後來找到擔任服務生的工作成為了21歲的打工族。某一天,她決定要和打工同事莉子分租房間,於是要從家中搬出,不過也因為這個契機而爆發一連串的騷動。發生鈴子被警察關切的事,更因此短暫地接受拘役刑罰。

再次又回到家中的鈴子,被快接近國中考試的弟弟拓也,在吃飯的時候以「影響考試」責罵她,促使她在家人面前義無反顧地宣告「如果存了一百萬日元便會搬出去!」。

從那天開始,鈴子開始送報紙、大樓打掃、擔任客服人員等,拼命兼了數份打工工作。因為住在窄小的城市當中,鈴子被警察找上的傳言瞬間流傳起來,連正在買東西的鈴子也被路過的前任同班同學嘲諷,用她是「前科犯」的稱號挑釁她。不久後終於存到一百萬日元的鈴子,下定決心毅然離開老家。一路上遇到在海邊城市的衝浪選手祐樹,和在深山裡桃畑農家的絹和兒子,豐富的旅程讓鈴子決定再存下一百萬日元來繼續旅行。之後來到了一個鄉下購物中心開始打工的鈴子,遇到了之前打工的前輩和大學生亮平(森山未來),並與同年的亮平展開了一段看似平凡,卻引人深思的愛情故事。

就在看似不如意的愛情故事結束時,鈴子接到了弟弟拓也寄來的家書,這封家書堅定了鈴子要真實聆聽內心的對話,也堅定了要再次離開這個地方的信念,往下一段旅程邁進。

 

二、《百萬圓女孩的眼淚日記》中的日本民族性

影片開始的鏡頭就是鈴子在拘留所裡的畫面,很明白的告訴觀眾,女主角是犯過案子的。也因為有這樣的過去,鈴子在這部片中,每當被人發現自己是刑事犯時,就會像原本鎖著的門,又被古老沉重的那把鑰匙轉開,逼著走入另一段旅程。

在日本這麼重視「恥」的社會,家裡出了一個犯罪者,就已經是很嚴重的事情了,當所犯的罪又是刑事案件,那不管走到哪裡都會讓有心幫助她的人也帶來不方便。就像在深山裡的桃子村,原本還極力要求鈴子要當他們村子的桃子代言人,但就在村民們聽到鈴子是個刑事犯時,整村的人一片寂靜,接下來鈴子知道,又是她該踏上旅程的時刻,否則收留她的農家,也會遭到全村的輿論。

但這樣的事情在台灣,似乎我們都只看當下的那個人表現的如何,而不太會去追朔他的過去,這樣的例子很多,就像許多政治人物其實都背有案件在身,但是台灣的選民依然會讓這樣的人當選,是不是在台灣的社會過於重視人情,只要是認識的候選人,就不會有跑票的可能。

當然,這件事在我身上也不例外,但是更密切的是,我和犯過錯的這些人是親戚關係。但是就像上一段說到的,「似乎我們都只看當下的那個人表現的如何」,所以我並不會有鄙視的念頭出現,畢竟它們是我的家人,他們也都對我很好。

 

三、《日本人論》的取徑

田中寬一,《日本人的資源》

  內容大要:日常生活中的日本人有很強的家族意識和民族意識,家族中若有人犯罪會讓全族蒙羞。

  呼應內容:使鈴子決心要存夠一百萬日幣後搬出家裡的原因之ㄧ是,從看守所出來的那天,家裡幫她辦了簡單的慶祝會,就在這時,弟弟拓也跟鈴子吵了一架,並質問鈴子為什麼要回來引響他準備考試。其實,這是因為弟弟拓也成績很好,他覺得姊姊鈴子害他丟臉了。

潘乃德(Ruth Benedict),《菊花與劍:日本的民族文化模式》

內容大要:「恥的文化」是指表白自己的過錯反而招來恥笑,在恥的文化裡會時時在意他人的評價,以他人的判斷來訂定自己的行事準則。

呼應內容:在深山桃子村聚會時,鈴子表白了自己是刑事犯,之後急著搬離這個地方。因為她知道,如果繼續留在村子,迎接她的將是像超市外遇到的同學那般冷嘲熱諷。

作田啟一:《恥的文化再考》

內容大要:私恥則牽引人們走向孤獨的內在生活。

呼應內容:因為鈴子是個刑事犯,所以過著被人發現就要另尋落腳處的情況,例如在海邊遇到的衝浪選手祐樹,就在知道祐樹想與自己結識後,就在隔天辭掉了海屋的工作,尋找下一個臨時居所。最後在看完弟弟拓也寫的信之後,鈴子坦白的說了:「和人們相識,離別在所難免。為了逃避離別,我拒絕結識新朋友。」因此,鈴子沒有手機,因為她根本沒有一個,可以隨時隨地暢所欲言的知心朋友。

 

四、我有話要說

《百万円と苦虫女》這是影片的原名,也是為什麼我會在這麼多片子中看上它的原因。特別的名子,引發我的好奇心,這是一切的開始。

不過,就在過程中我開始失望了。原本還以為是喜劇片,沒想到正好相反。以它的手法我只能說,這真是日本簡素的代表,步調好慢好慢,配樂好清好輕,但是不變的是對它的好奇心,它到底要表達什麼。後來我發現,他們所朔造的主角跟我好像,總是不斷在逃避很多事情,就連想的事情也一樣,她說:「怎樣才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生活下去。」

一直以來都跟著社會給我的步調走,爸媽說什麼都盡量做到、老師說什麼也必須跟著做、生活上長輩給的意見,哪一樣是自己的東西?哪一件事是自己真的想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將來好,卻培養出一個無法做決定,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麼的人。現在的我跟主角年紀相當,想的事情也雷同,唯一不同的是,我沒有那種勇氣出走賺一百萬,這將是我的夢想嗎?還是可以不顧一切的把它當成自我尋找的旅行計畫。這樣的年紀應該確立目標,然而我卻還茫然。

目前網路上無法查到相關在台人氣指數,能查到的是有上映的電影院全台有五間:台北三間、基隆一間、台中一間。

 

五、參考文獻

《百萬圓女孩的眼淚日記》台灣官方網站

http://million.catchplay.com/

日本偶像劇場 2009日本電影在台灣討論版

http://over-time.idv.tw/bbs/show.php?num=272569&page=1

《百万円と苦虫女》日本官方網站

http://nigamushi.com/

 

 

國大四 殷奇煌


 

 

 

 

 

 

 

 

 

 

 

 

 

 

 

 

 

 

 

 

 

 

 

 

 

 

 

 

 

 

 

 

 

 

從《我的初戀情人》看日本人的依依愛戀

 

ㄧ、<<我的初戀情人>>簡介
  故事是從逞和繭8歲的時候開始的。因為心臟病而住院的逞和主治醫生的女兒.繭是感情很好的朋友。某天,繭親耳聽到雙親談論著「逞無法活到20歲」的事情。從那天開始,繭就開始了對逞奉獻愛情的日子。

  小六的夏天,逞在期中旅行途中知道了自己的命運,也注意到繭早就知道這件事情,並為此而痛苦著。為了離開繭,逞進了必須全體住宿的國中。可是,沒想到繭也追著逞進入了同樣的中學,2人雖互相吸引卻無法坦率。

  升上高中後,曾經ㄧ度和學長.昂交往過的繭和昂一起發生了車禍,也因此逞和繭互相確認了彼此的心意,逞也為了治好自己的病決定接受心臟移植。此時昂陷入腦死狀態,煩惱著移植等於宣告了昂的死亡的逞,於是和繭離開醫院,在家裡過著兩人生活。逞決心休學回到家裡,而繭則拼命的想找出拯救逞的方法。

  但由於繭的努力,逞的父親也支持逞繼續完成學業而不是就此放棄,甚至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盡情所能的好好活下去。逞聽完爸爸說的話後,做出他ㄧ生最任性的ㄧ次決定,他希望繭的爸媽能在手術前把繭交給他。原本繭的媽媽也是反對著,但經過了這些事情的變化,雖然雙方媽媽不贊成但也祝福著自己的孩子。

  在手術之前,繭和逞在昂的病房內完婚了。而手術前逞交給繭ㄧ樣東西,希望她在沒有人時自己看,但那卻是一盒交代事情的遺書。逞希望若他手術失敗死去了,繭能完成他的夢想成立一個美好的家庭,帶著孩子幸福快樂生活。最後,逞手術成功,而繭和逞擁有了ㄧ個幸福的家庭,有一個可愛的女兒、一個帥氣的兒子,幸福快樂的生活著。

 

二、<<我的初戀情人>>中的日本民族性

  在<<我的初戀情人>>這本漫畫中,我覺得它的日本民族性是「依依愛戀」。漫畫中的女主角.繭和男主角.逞從小時候就認識,並且互相吸引著。他們更在那時就互相訂了ㄧ個約定「我們20歲的時候,你ㄧ定要娶我當你的新娘」。可是在約定的當下,繭其實早已經知道逞有可能活不過20歲就會離開人世,眼淚流著但卻要笑著說一定要娶我當你的新娘,對於一個八歲大的女孩是多麼難想像的痛苦。因此,繭ㄧ直都默默守著這個秘密,保護著逞不讓他受傷、不讓他知道。可是,始終紙包不住火,在ㄧ次期中旅行途中逞知道了自己可能活不過20歲,面對這樣殘酷的事情,又想起自己對繭的承諾。他開始恐懼、開始害怕了起來,他開始選擇遠離繭、欺騙自己的心說不喜歡繭了。繭面對逞的反應,雖然難過但卻始終不放棄逞,直到最後他和逞終於打敗了病魔,一起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除了繭和逞之外,劇情中學長.昂對繭的感情也是如此。明明知道自己喜歡上了繭,明明知道繭不可能喜歡自己,但昂卻無怨的付出甚至最後還幫助他們的感情。最後,因為喜歡著繭希望她能幸福,所以他早在發生車禍之前,就簽下器官捐贈卡要把自己健康的心臟捐給逞,希望逞能健康的陪在繭身邊。

  面對感情的事情,我想不管是日本的愛情觀還是台灣人的愛情觀,都會是依依愛戀的情形。只要喜歡上了那感情就如膠似漆的,希望對方是自己的依靠。但往往事情總是有兩面,依依愛戀的反面卻是「憤怒」、「抱怨」、「被害妄想」等等。雖然漫畫中並沒出現這狀況,可是卻是感情中痛苦的ㄧ面。

 

三、<<日本人論>>的取徑

書名:「依依愛戀」的結構

作者:土居健郎

內容介紹:把可望依戀於他人的欲求稱為「依依愛戀」,特別是子女對母親的依賴很深,即使長大成人後,母子在心理上能是難分難捨,這是日本人特有的現象。

內容呼應:女主角.繭面對男主角.逞的心臟病,有可能導致逞活不到20歲就會結束生命這情形,雖然感到害怕、無助、失落,可是她卻依然希望自己能陪在逞身邊,她卻依然想要找出醫好逞的方法,她不想要離開逞或是讓逞離開她。

書名:深層的日本性格

作者: 宮本忠雄

內容介紹:依依愛戀的心理潛藏著對他人的攻擊,這種衝動在無意識的深層不斷期待被釋放出來。如果等不到可攻擊的對象,就會自虐似的自我處罰。

內容呼應:男主角.逞因為得知自己可能活不過20歲,因此對於自己給過繭的承諾感到萬分愧疚,所以,逞希望自己對繭的行為能讓繭感到難過而選擇離開他,導致逞開始躲避繭、說話傷害繭、無視於繭的存在等等。

 

書名:表與裡

作者: 土居健郎

內容介紹:把依依愛戀放到外部人際關係時,那種場合下的約定俗成都只是表面。所謂「表面」,就是在行得通的團體裡表達依依愛戀的規範,這種依依愛戀的深處就是真心得底蘊。

內容呼應:學長.昂的爸爸也是心臟病死去的,所以面對男主角.逞有心臟病的事耿耿於懷,且安排自己的弟弟跟逞同寢室,為了就是方便照顧有心臟病的逞。而昂的弟弟更是對逞百般照顧,似乎是害怕逞也像爸爸ㄧ樣的離開。

 

四、我有話要說

  這次,選擇了<<我的初戀情人>>作為主題其實沒有特別的原因,只是因為這是我最近看的ㄧ部有關日本文化的漫畫。但卻沒想到說這漫畫的內容,卻讓我想起日本民族性「依依愛戀」,接而開始做起這份報告。

  面對感情,能不離不棄的守著對方真的好偉大。或許就正是因為深愛著對方,所以即使對方可能再活不久就會離開自己,還是希望能在ㄧ起度過每一分每一秒。而看著現在的情侶們,卻不ㄧ定有那麼動人的情結,往往演變成依依愛戀的反面,不是抱怨就是憤怒,覺得自己的另ㄧ伴怎樣不好、覺得自己的另ㄧ伴不夠貼心、懷疑自己的另ㄧ伴是不是另有喜歡的人等等。可是,懂得如何好好愛自己,再去好好的愛別人,讓自己跟另ㄧ伴都是彼此最好的依靠,這樣不是比較幸福快樂嗎!

 

五、參考文獻

http://blog.yam.com/mini88/article/24381347

http://www.8comic.com/html/5030.html

http://www.aokikotomi.com

 

 

 

 

 

 

 

 

 

 

 

 

 

 

 

 

 

 

 

旅遊三  陳盈儒

 

 

 

 

 

 

 

 

 

 

 

 

 

 

 

 

 

 

 

從《改造野豬妹》看日本人的壓抑性

 

一、《改造野豬妹》簡介

故事的舞台在私立隅田川高中。個性開朗又懂得炒熱班上氣氛的桐谷修二,是學校最受歡迎的風雲人物。但其實這只是修二戴上面具、精心設計的角色。而唯一讓修二不知如何應付的,是優柔寡斷又搞不清楚狀況的草野彰。彰不但一廂情願認定兩人是好朋友,更愛跟著修二打轉,經常使得修二步伐大亂、無法按照預定演出。

    有一天,他們班上來了一個轉學生:不修邊幅、個性陰沉又孤僻的小谷信子。和修二完全相反、平凡又不討喜的信子,立刻成了大家欺負的目標。對此看不下去的修二與彰,決定聯手將信子改造成全校最受歡迎的人物,而開始了一波又一波的變身大作戰。

人物介紹:

桐谷修二(龜梨和也飾)
私立隅田川高校2B班學生。在學校頗受歡迎,是個風雲人物。但其實這只是修二戴上面具所扮演的角色,為的是隱藏真正的自己。對週遭總是冷眼旁觀,認為世上的一切都不過是遊戲罷了,何必認真。

草野彰(山下智久飾)
私立隅田川高校2B班學生。有錢人家的大少爺,目前寄住在豆腐店。個性優哉游哉、優柔寡斷,又不懂得察言觀色。因為實在太閒了,總是跟著修二到處跑,把修二當作好朋友。

小谷信子(堀北真希飾)
私立隅田川高校2B班的轉學生。經常轉學,但即使換了新學校,也總是被欺負。個性灰暗陰沉到令人發毛的地步,對人生已近乎完全放棄。進入2B班後,立刻就被整得很慘。

上原真理子(戶田惠梨香飾)
私立隅田川高校2A班學生,是全校有名的美少女。每天都幫修二做便當並且共進午餐,同學都認定她是修二的女友。

佐田杳子(夏木麻里飾)
訓導主任兼美術老師,大家都叫她凱瑟琳。總是神出鬼沒,是個難以捉摸、不可思議的人物。

橫山武士(岡田義德飾)
國文老師,同時也是2B班的導師。完全沒有任何幹勁,對班上學生也毫不關心。

豪翼堂店主(忌野清志郎飾)

書店「豪翼堂」的老闆。規定除了俊男美女之外,一律不准在店內翻閱書籍,否則通通趕出去。目前只有真理子曾順利在店裡看過書。

 

二、《改造野豬妹》中的日本民族性

劇中修二認為這世界上的一切都只是遊戲一場。隱藏著真正自我,扮演著受大家歡迎的人物,他的所作所為只是為了迎合大家,但修二這樣的作為,連他自己有時候也不茍同,只是好讓他自己能夠繼續維持自己的地位。這點跟台灣較不一樣的地方是,想成為大家心中的風雲人物,必須要有讓大家敬佩的能力或才藝,而不是只要迎合大家的意見就可以了。

劇中信子的媽媽再婚,因此信子有了新的爸爸,但始終與她的繼父一直都無法很親近。某一天,信子鼓起勇氣,想要跟繼父拉近距離,所以叫了他一聲“爸爸”。但信子的繼父卻說:我只是跟妳媽媽結婚而已,所以我不是妳爸爸。讓信子覺得很羞恥,並讓信子信心大受打擊,從此一蹶不振。這點讓我覺得跟台灣有所差異之點是,台灣的小孩反而不能接受媽媽的第二個男人,更不會想去拉近距離,叫繼父一聲爸爸。然而,假使想拉近與繼父的距離,就算受創了,只會討厭起繼父。跟媽媽訴苦,不會因此而受到打擊而變成一個無信心的人,反而比較在乎媽媽的是看法、處理態度與方式。

 

三、《日本人論》的取徑

第一本是會田雄次的《日本人的意識結構》裡頭提到:1、在溝通上,日本人經常設身處地遷就人。2、日本人重視的只是面子。書中的這兩點呼應到劇中修二的行為:為了自己的地位與面子只是一直在迎合他人。

第二本是作田啟一的《恥的文化在考》提及到:對於恥的這個行動的制約,並非只來自外部,也會從自我內在生起。公恥會強化事情的達成度以及自我主動的動機,私恥則牽引人們走向孤獨的內在生活。呼應到的是信子,想拉近與繼父之間的距離,卻被潑冷水。因此而打擊過大,變成一個生活黯淡無光、沒有任何希望的人。

    第三本是土居健郎的《依依愛戀雜稿》裡提到依依愛戀有一體兩面的矛盾,依依愛戀很容易轉換成恨意,反之亦然。「憤怒」、「抱怨」、「拗執」、「被害妄想」、「扭曲」等屬於恨的系列語詞,「取悅」、「害羞」、「拘謹」則是依依愛戀的系列語詞。呼應到的是在劇中,文化祭舉辦的那天,信子的繼父忽然跑來,說剛好路過,肚子有點餓,所以一起吃個飯。但是信子不太理會繼父,忽然繼父接到緊急電話必須回去公司。離開前,拿了一帶包子給信子,但接手的卻是彰。彰好奇的問了信子:為什麼是包子?信子說:因為我喜歡吃。彰對著信子說:聽妳對繼父的形容以為他不是什麼好人。如果肚子餓的話就自己先吃了。繼父離開後,信子拿著繼父遺忘的飯糰,心中想叫出“父親”,但信子還是未叫出口。雖然繼父和信子的關係不太親近,事隔多年,繼父好像有意想拉近彼此距離。雖然信子了解到繼父釋出善意,但信子情感表達出固執、拘謹,壓抑中心中的情感,一時之間無法接受。

 

四、我有話要說

會選這部片是在電視上看到他的預告,讓我覺得好像在我的生活週遭發生過一樣。高中時期時,我碰到很多人際關係問題,所以對這部偶像劇特別有感觸。也讓我思考了許多自己在交友方面遇到的許多問題。看到劇中的修二為了維持在學校的地位,常常說的話與心中的想法是背道而馳的。讓我心中頗有感觸,曾經在學校,我有時候也是會迎合大家,為了只是想跟大家融為一體,不想成為孤獨的人,所以許多事情常常會與心中的想法不一樣。其實人際關係是很複雜的,要在兩者之中取得平衡 — 自己真正的想法與迎合別人,是需要下一番功夫去思考的,或許就像儒家所講的中庸之道,凡事取得一個中間值,不要太過陷入自我想法與迎合大眾的死胡同,就會豁然開朗,畢竟人是團體動物,不可能離群索居,這樣的想法,也使我在人際關係這一環,不再如此困惑。也許很多人會不認同修二為了自己的地位而說謊是不好的行為,但我覺得有時候說謊不一定全然是不好的,善意的謊言是無傷大雅的﹗

《改造野豬妹》是日本電視台NTV)旗下的電視影集,改篇自日本作家白岩玄的同名,原著小說曾獲日本第41屆日本文藝獎和第132屆日本「芥川賞」。該劇於200510月15首次在日本電視台播放,並於2006時陸續在香港亞洲電視本港台台灣緯來日本台播出。本劇在台最高單集收視率1.24%,收視人數約285千人。

 

五、參考文獻

http://blog.yam.com/starsora/article/8000544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05081

    http://japan.videoland.com.tw/channel/nobuta/

http://tw.image.search.yahoo.com/search/images?fr=yfp&ei=UTF-8&p=%E6%94%B9%E9%80%A0%E9%87%8E%E8%B1%AC%E5%A6%B9

維基百科

 

 

國大三 董亭麟

 

 
 

 

 

 

 

 

 

 

 

 

 

 

 

 

 

 

 


東大特訓班看日本人的階級性

 

一、東大特訓班簡介

  由主角一ㄧ位曾混過暴走族口袋空空的貧窮三流律師—櫻木建二,為了增加自己的業績及名聲,要將原本瀕臨破產、平均偏差值36、大學錄取率只有2%、赫赫有名的爛學校一私立龍山高中,改造成每年有超過100人以上考進東京大學,來實現自己的野心!

  櫻木的主要考量是讓學校的經營狀態良好、有實際的升學成績,並且以東大上榜人數為主要的賣點,針對功課落後的學生開設以考上東大為目標的特訓班。在上榜之前給予學生各種考試指導,使其提升成績,並將因社會變遷而消失的許多個性老師集合起來替學生上課。另一方面對原本在學校就任的老師進行大規模裁員,且規定須通過資格考試才能被再聘用,結果引起老師們大規模的反彈。

  櫻木首先決定先在學校內開辦三年級特訓班,但會去唸龍山高中,都是成績不好、也不努力用功的學生,大家對龍山高中的學生的印象也很差,也很瞧不起龍山高中的學生。櫻木卻想以「明年要讓五個學生考上東大」為目標及號召。一開始大家都不看好他,還跟他打賭不會有學生加入,但在最後招到了六個想改變現狀不想被世人瞧不起的學生。

  在一年的準備過程中,櫻木不但要和所有個性老師合作,敦促六位第一屆東大考生用功,還要和校內不同意見的老師周旋。最後,龍山高中創下了破紀錄的入學報名人數,櫻木的改造計劃大功告成。

 

二、東大特訓班中的日本民族性

  這部作品主要是演出那六位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碰壁的時候該如何解決,考生如何在心境做調整,因為這些學生們本來成績就不好,連帶品性也被世人鄙視。我認為日本人容易因為成績好壞與否就決定這個人存在價值,其實在台灣也有這種現象,不過因為台灣民主意識比較強盛,媒體緊迫盯人,所以沒有擴大化。個人認為是因為日本人有「名譽心」,像日本的教育學者野田義夫指出的「日本人十項特點」之一的「名譽心」,可能就是原因之ㄧ,他強調日本人看重體面,以不名譽為恥,以致學生們在學校、社會上受到侮辱,就算回去說給家長聽,家長也會認為那是不名譽的事,而不敢到處宣揚、討回公道,他們認為這是家醜,所以不可以外揚。

  接著,內容也演到,龍山高中的學生各各都很墮落,感覺上生活中只有吃喝玩樂,沒有將讀書視為正職,也沒有為未來打算,感覺人生毫無希望,這就可以看出日本人逃避現實的態度,要不然就不會有暴走族、幫派、不良少年產生,而且年齡曾幾乎都在青少年時期,既然電視劇一再演出這種戲碼,就一定有它的嚴重性。在這個時期正是人生的摸索期,父母只要一放任,孩子就會迷惘,走入歧途,因為孩子還沒有「父母如果不能再保護自己的真實感」,正因為還是孩子,還想著有父母可以撒嬌,所以就可以毫無顧忌的逃避現實。劇中的六位考生也一直因為一些事情,遇到瓶頸、碰壁、努力了很久成績卻沒有上升而因此逃避。跟台灣人比較起來,台灣較像是會順著逆境走,感覺是「船到橋頭自然直」的態度來面對每個難關。

 

三、日本人論的取徑

  在宗教學者岸本能武太在他的演講筆記<日本人的五項特質>當中舉出了日本人的五項優點,但同時,他也指出日本人的某些缺點,如:「易怒」(缺乏耐心)、「安於現狀」、「體弱」等三項。其中「易怒」(缺乏耐心)與「安於現狀」,就影射到日本人的逃避心態,在我看來是因為缺乏耐心聽人講完,所以惱羞成怒,以及害怕困境而想「安於現狀」。

  創立實業日本社的增田義一在大國民之根底中,提出日本人最大的毛病在於自古以來都欠缺共同自治的精神,這是因為日本人的依賴心太強。日本人缺乏冷靜和耐心、感情用事、有迴避責任轉嫁他人之嫌。在東大特訓班裡也能看到,那六位考生都有這些情況發生,因為在準備考試的期間,各自都有發生一些事,而他們先是缺乏冷靜和耐心,只覺得那位律師不通人情,接著感情用事,全部氣急敗壞的「翹課」。最後還是被律師的一句話當頭棒喝,點醒他們。

  井上円了在〈日本人的缺點〉一文裡點出日本人的缺點,包括「妒嫉他人成功」、「服從心日減,傾向反抗上位者」,「島國根性衍生出的狹隘靈魂」、「缺乏獨立心」。像是在劇中,雖然大家都很努力,但是眼看著別人成績一直向上攀升,而自己卻一點進展都沒有,就會想放棄,覺得「反正自己就是笨嘛!念再多書,也只是臨時抱佛腳。」,進而轉變成嫉妒心,遷怒到他人身上,不敢面對自己的成績。

 

四、我有話要說

  這部作品大約是在我高中那段時期在台灣播映的,那時在日本頻道中撥出的預告,就非常吸引我去觀賞這部作品,其實,在日本有非常多類似的作品,例如:極道鮮師、熱血教師、麻辣教師GTO……等,都是同類型,基本設定一定是先有一個問題班級,然後由一位滿腔熱血,懷抱著夢想的新老師來帶領,更有趣的是那些老師都渴望帶著一群學生奔向夕陽,雖然很老梗,但也讓整齣有更戲劇性的效果,既然同類型的作品有這麼多,為什麼這部作品卻能讓我萬中選一從中脫引而出?使我有興趣去探討它,原因之ㄧ是這部作品給的啟發非常多,以致我日後有段時間成績突飛猛進,其內容很多是給劇中角色啟發的話,也同時帶給我很大的衝擊,劇中主角雖然講話都帶刺,但是靜下心來想想,那些話又會一語點醒夢中人,其中貫穿整部作品的一句話是「讓自己成為創造規則的人」,因為他說了「這個世界是由規則組成的,而規則是由那些頭腦好的人為了自己方便而定出來的。」「聰明的人能不被騙的戰勝規則;笨蛋就會一直被欺騙吃虧輸下去,這就是現在的社會體系」由此也能明顯的看到日本強烈的階級社會。

 

五、參考文獻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D%B1%E5%A4%A7%E7%89%B9%E8%A8%93%E7%8F%AD   維基百科

 

http://blog.roodo.com/kayu/archives/323035.html 蒲公英的飛翔龍櫻(東大特訓班) - 樂多日誌

 

 

 

 

 

 

 

 

 

 

美藝二 林家伊

 

 

 

 

 

 

 

 

 

 

 

 

 

 

 

 

 

 

 

 

 

 

 

 

 

 

 

 

 

 

 

 

 

 

 

 

從《東京少年》看日本人的羞恥感

 

一、《東京少年》簡介

     藤木美奈斗(堀北真希飾)自幼父母雙亡,和奶奶(草村禮子飾)生活在一起。筆友夜是她唯一可以敞開心扉傾訴心事的人,無論難過還是快樂,美奈斗總會把自己的心情寫在信紙上,然後投入山崗上的紅郵筒,和夜一起分享。不過,美奈斗從沒見過夜,也只知道他是個和自己同齡的男孩。美奈斗在便利店打工時,遇到了重考生唐澤秀(石田卓也飾)。於是美奈斗寫信告訴夜,自己喜歡上了秀。然而秀對美奈斗也有好感,休息日兩人出去約會,聊得很投機,秀則拿出照相機告訴美奈斗,父親(平田滿飾)是個有名的醫生,要他報考醫大繼承家業,然而自己卻不想放棄成為一名攝影師的夢想,讓美奈斗想出言鼓勵他,卻突然失去意識昏了過去。美奈斗醒來之後,秀態度大變,最後單方面提出了分手。美奈斗知道自己從以前就會不時的短暫失憶,但她不明白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也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挽回秀,只能在寫給夜的信中宣洩自己的悲傷。然而她並不知道,其實心懷嫉妒的夜才正是破壞她愛情的兇手。
   
美奈斗決定和夜見面。這天夜裏,她按照夜信上的地址找了過去,卻發現那裏竟然是一所廢棄的學校。突然,美奈斗從鏡中望見了的自己,內心泛起了異樣的感覺。原來夜就是美奈斗,她一直在和自己的另一個人格通信。

 

二、《東京少年》中的日本民族性

    從劇中人物的內心與行為可以看出,日本人往往用高道德標準來審視自己與他人,對於會讓他人感到羞恥的身邊人,除了難以提起之外,自己給予的內在壓力與外人的評價,更會造成當事者內心「羞恥」的現象產生,然而羞恥心的出現,就有可能造成當事者因為害怕遭到眾人批判,而疏離會讓自己羞恥的身邊人。如同劇中秀提出與美奈斗暫時分開不要連絡,雖然美奈斗不太清楚為什麼秀會突然這麼做,但似乎也明白可能是失憶的症狀讓秀趕到蒙羞,因而同意與秀不連絡的做法。

    在台灣對於羞恥心雖然不像日本人那麼高道德,但在面對「恥」的產生時,也會議論紛紛與指責,不會少於日本人。但因為日本人總是太在意他人看法,而會以他人的評論來衡量自己的存在價值,相較於台灣人對於羞恥心而言,雖然也同樣有著在乎他人的想法,但與日本人不同的是,不會今天因為發生了一件讓自己感到羞恥的事,而繞著別人評語難以自身釋懷,對於羞恥心而言台灣人更容易釋懷於他人評價。

    我認為許多事情最好的狀態,是不要讓自己走在極端值為最佳,如果過於在乎別人意見而導致受人左右時,這樣生活被人牽著走沒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是件讓人愉快的事,就像過猶不及一樣,在同意他人評價的同時,自己也要深思熟慮,嘹解是否合於常理的判斷,才不會對羞恥心的評價,造成錯誤判讀。

 

三、《日本人論》的取徑

〈一〉《恥的文化再考》,作者:作田啟一

內容大要:當我們在家庭以外的場域,遇到自己不太出色的親人時,常常會產生難以啟齒的羞愧。在一個不以善惡、而以優劣評判個人行為的社會中,就容易產生羞恥心。

呼應:當唐澤秀發現美奈斗有分裂人格的狀況時,秀伴隨而來感到的是丟臉與羞恥,因而告訴美奈斗,兩個人不要暫時不要再繼續連絡。

〈二〉《「恥」的結構:探索現代社會》,作者:東儀道子

內容大要:無關價值意識而衍生出來的恥感謂之羞恥,是從逃避責任及深刻自責中開始的。

呼應: 唐澤秀刺激夜跟他說都是你害死你父母的,導致美奈斗主人格逃避現實的活著,因而長久壓抑演變出第二人格的出現。

〈三〉《人際關係恐懼的人間學:恥、罪、善惡的彼岸》,作者:內沼幸雄

內容大要:首先是「怕生」的階段,會有臉紅、不好意思等羞恥狀態出現。

呼應:當唐澤秀到美奈斗打工的便利商店假裝在買東西時,秀手中蘋果不小心滑落手中,導致美奈斗將籃上的御飯糰掉到地上並壓扁,秀將飯糰撿起來拿去結帳,美奈斗因而一直感到道歉並覺得不好意思。

 

四、我有話要說

    當初會去看這部電影,是因為他在網路上的宣傳海報很吸引我外,在加上是部愛情片,所以讓我有想看他的衝動。不過在整部片中,其實劇情步調進行的非常緩慢,有些劇情甚至要看過第二遍之後,才會發現導演在很多細節中,就已經有用暗示的手法提到美奈斗與筆友「夜」其實就是同一個人,而整部影片看完也讓人感覺很懸疑,在鏡頭將劇情拉回當初為什麼美奈斗會有這些行為時,也會讓觀眾誤以為自己看到鬼片而嚇到。令我佩服的是,劇中的女主角崛北真希一人分飾二角的演技將男性人格演很傳神之外,也將自己主人格的內心掙扎面詮釋得很生動,讓我非常欣賞她精湛的演技。

    印象深刻劇中美奈斗與夜都曾說過同樣的一句話,「為什麼我總是見不到喜歡的人?雖然我已經習慣了,但卻怎樣也無法習慣寂寞啊。神啊!為什麼你要把人心造得如此脆弱?」,從美奈斗與夜的口中所要表達的意境卻是相差甚遠,在美奈斗9歲時面臨喪親的壓抑下,惟有分裂出其他人格來愛自己,才能讓9歲時的美奈斗感受到代替來自於父母,也是她最需要的關心與疼愛的情感,讓人感到很可憐。

    東京少年電影在台灣上映時間還未定,因此也找不到人氣指數,但在日本200711月發行小說版上架兩週後,就因為暢銷而增印,目前銷量已知已達到十萬冊。

 

五、參考文獻

日本偶像劇場

http://dorama.info/drama-1536.html

好點子論壇

http://bbs.goodideaa.com/viewthread.php?tid=894&extra=page%3D1

新浪部落

http://blog.sina.com.tw/luck822987/article.php?pbgid=21449&entryid=576614

 

 

 

 

 

 

 

 

 

 

 

 

 

 

 

 

 

 

 

 

 

 

 

 

 

 

 

 

 

 

 

 

 

 

 

 

 

 


幼教三 翁瓊琳

 

 

 

 

從《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 》看日本人的親子觀

 

一、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 》簡介

中川榮子,是個很平凡的老媽,在兒子雅也三歲時,便帶著他離開丈夫,獨立撫養著他。為了生計在小吃店辛勞地工作著,總是忙碌,臉上的笑容卻不曾失去。兒子功課再爛,也不會拿成績單大做文章;買東西永遠不會想到自己,只想到兒子;煮再多菜還是怕兒子吃不飽…

這樣的一個老媽,總要等到分離才想起應該要珍惜。十五歲正值叛逆期的雅也,就是在坐上火車前往寄宿學校時,看到老媽準備的行李裡,全新的衣褲跟夾在裡面的一萬元,才一邊吃著便當一邊哭了起來。

到了大學,雅也仍是任性地做自己想做的事,眼看老媽咬牙攢錢,只為了供他上東京唸大學,除了偶然而生的愧疚,日子也就這樣渾渾噩噩地過下去。留級、畢業、失業一陣子、茫然沒有人生目標、懷疑何時靠插畫與寫作養活自己…經歷了這一些,長大後的雅也心裡清楚得很,仍然站在自己身後默默支持的,還是老媽。喔對,有時候還有老爸。

然而,有機會再住在一起,卻是在十五年後,老媽得了胃癌之後。那是一段永遠都嫌太短的快樂回憶。老媽的開朗個性與精湛廚藝,總能為雅也的小公寓招來一大群朋友,擠得暖烘烘的。那一丁點的幸福時光,幾乎要使雅也忘了死神的逼近。

最後的一刻終於到來。雅也怎麼也忘不了老媽臨終時的模樣,拚了命地用快不能動的嘴唇,不放棄地想在最後留點什麼給他。而他卻什麼也來不及為她做,連她最想走上一遭的東京鐵塔也沒能帶她去…

 

二、《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中的日本民族性

家庭是心靈的安慰劑與避風港。在日本的社會裡,父親很晚才回家、甚至不回家是很"正常"的事,而且多半的父親自認為他平常負責賺錢支付生活上的開銷壓力就夠大了,因此會覺得說教育小孩這種事不要煩他。所以平常教育小孩的重責大任都落在母親的肩上,因此日本的母親多半是在家照顧小孩、處理家務而很少外出上班工作,因此能有較多的時間來陪伴自己的小孩,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並且給予鼓勵與支持。

反觀台灣社會,在龐大的工作量及競爭的壓力之下,對父母而言,時間和金錢是非常有限的資源,需要更多的時間投入工作。而孩子的課業教育只好委由補習班或安親班來代替。事實上安親班或補習班只能解決一部份課業上的問題,或許只是讓孩子疲於奔命,根本沒達到學習的效果,更不用說提升孩子的學習品質及生活的能力,反而還扼殺了孩子歡樂的童年回憶。

所以對台灣的父母親而言,他們可以一直的加班賺錢,就只是要孩子的課業贏在起跑點上,並且一切都是以課業為出發點。卻忽略了孩子們內心真正的感受,只要孩子一犯錯或是課業沒達到父母所期望的,就是以負面的懲罰,而不是正面的鼓勵。因此在台灣小孩的觀念裡面,父母親總是嚴格難以親近,並且不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因此造成了許多社會問題,例如翹課、翹家、結黨成群等問題。

等到有一天當孩子像失控的火車頭脫離了軌道時…父母親才會開始思索,生活中除了功課之外還有更重要的。

 

三、《日本人論》的取徑

教育學家山村賢明《日本人與母親》

以電視劇《母親》為資料來源,分析並整理日本母親的行為與意識中流露出來的特徵。他說傳統上農耕社會的母性原理具有支配力量,到了現代社會還是如此,「母以子為貴」和「辛苦的母親」可以劃上等號。子女也有「死後要回到母親身旁」的觀念,母親已是具有宗教機能的一種存在。對所有人而言,母親是原初的體驗,思考日本人的行為模式時,母親是非常重要的切入點。

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

不管是對於主角或者是主角的母親,主角的外婆已經上了年紀,卻還是每天拖著推車在市集裡賣魚,也是不辭辛勞地撫養著三個女兒長大成人。直到主角升上國中時,突然的病逝,讓主角和母親以及兩個阿姨都感到相當的錯愕和不捨,也印證了母親為子女犧牲奉獻的偉大。

文化人類學家林伸浩《恩的觀念與親子關係》

探討為何直到戰後日本親子間的情愛關係都還維持不斷的原因。他說「恩」是規範日本親子關係最重要的觀念,父母親對子女的施恩實行為是建立在自我犧牲的基礎上,不求子女回報。但恩是非償還不可的,報恩完全依子女的自發性而定,親恩是永遠回報不完的。在日本,孝順的範圍很廣,讓父母親高興、別讓他們煩惱、別讓他們勞累、好好照顧自己都算。此外,恩也是發揮了調節機能,化解親子間的世代對立及緊張。

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

就像片中裡提到說,主角的母親為了供主角上東京唸書以及生活費,不辭辛勞地工作著,之後卻意外得了癌症,而住進醫院開刀,卻不讓主角知道,之後出院了還是一樣繼續的工作且不喊疲累,只希望能夠一直支持主角陪伴著他度過艱苦的過度期。

精神分析學者佐佐木孝次《母親與日本人》

探討小孩和母親的關係為何比父親緊密,對小孩而言,母親是一個容許的存在,也就是說,小孩是一個會去容許人類自然傾向的存在。母親總有一天會消失,但對日本人而言,當母親消失,很少人會聯想到父親,無論經過多久,腦海中還是會浮現母親的模糊意象。母親是日本人心中最重要的存在,孩子與母親之間連帶感正是日本人彼此之間連帶感的基礎。

東接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

在片中提到,因為主角的父親在他小時候就跟母親分居,久久才回家一次,並且和他沒有很大的交集,所以主角每次在回想過往的回憶時,第一個浮現腦海的回憶就是母親。

 

四、我有話要說

當初會接觸到這部電影是在高中的時候,有一次班導利用社團時間放給我們看的。在看這部電影時,雖然感覺劇情平實沒有特效,但看完後覺得平凡的故事卻是感動到內心深處,因為這些故事也許都是在我們生活週遭或自己親生經歷的。而男主角的母親讓人有值得敬佩的精神,無論在任何逆境或是艱苦的環境下,還是保持樂觀的態度,無論男主角怎樣任性揮霍她辛苦賺來的錢及自己的青春時‧‧‧,她還是一直努力的支持她的兒子,我想這就是母親的偉大吧。

對於母愛這個部分,不只是日本獨有而已,其實在台灣甚至其他地方,我們也常常耳聞到母親偉大的故事,我個人覺得這雖然跟民族性有一些相關,但最大的關聯還是來自於女性本生的特質,畢竟女生就是比男生心思還細膩,而且具有那種為了心愛的人付出,就算吃盡了苦頭也毫不埋怨的精神,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比較常聽到母愛的故事而很少聽到父愛的故事的原因吧。

這部電影是改編自日本暢銷國民小說《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而小說的輝煌成績有日本暢銷210萬冊、2006年達文西讀者票選No.1、日本書店店員票選最想賣給讀者的書「2006年本屋大賞」第一名、連續三年熱銷日本,日本媒體界公推的國民小說,2005年日本全國十大暢銷書冠軍,2006年日本十大暢銷書No.3 2007年電視單元劇連續劇陸續推出,20074月電影版由小田切讓、松隆子主演,日本盛大熱映,並在北市創下了522萬的票房。

 

五、參考文獻

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9D%B1%E4%BA%AC%E9%90%B5%E5%A1%94%EF%BC%9A%E6%88%91%E7%9A%84%E6%AF%8D%E8%A6%AA%E7%88%B6%E8%A6%AA

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文晴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jw!pQKjQgGeQE67czUMaBEX6A--/article?mid=2

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博客來書籍館)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59936

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國民文化新里程碑)

http://www.readingtimes.com.tw/timeshtml/ad/AI01012/index.html#c5

 

 

 

 企管二A 邱騰諺

 

 

從《春之雪》看日本人的愛情美學

一、 《春之雪》簡介

  故事是描述一段大正時代出身貴族,松枝侯爵家嗣子松枝清顯(妻夫木聰飾演),對青梅竹馬的綾倉伯爵家的掌上明珠聰子(竹內結子飾演)情有獨鍾。自從某一天開始,聰子愛上了清顯並達到思戀他的程度。然而卻只能以笨拙的愛的表示來傳遞自己的想法。

  但清顯一直沒有勇氣向她表白,最後透過友人本多的多方設法,使兩人得以私訂終身但在那個時候,在綾倉家中,宮家的王子洞院宮治典王與聰子的婚姻提案正被推展中。對快要沒落的綾倉家來說,跟宮家的婚姻提案,是絕無僅有、能令家名復興的大好機會。聰子拚命地去確認清顯對自己的感情,但清顯卻在這個時候,以某些自相矛盾的理由推卻甚至中斷與聰子的聯繫。最後,失望的聰子只好接納婚姻提案了。

  於是聰子的婚姻很快就被決定下來了,清顯才首次察覺到他對聰子的愛到底有多深,對聰子的思念就如大壩決堤般泛濫。他希望能重新得到聰子的愛,一度想放棄對清顯的想念的聰子,漸漸地接受了他的愛,並且愛得非常轟轟烈烈。這時,聰子已經懷了清顯的孩子,然而,與宮家的婚約卻無法被取消。但在松枝清顯讓綾倉聰子懷孕後,因為松枝家為解決兒子犯下的錯,以及對聰子的未婚夫家-皇家有交代,才安排聰子到大阪去動手術並且對所有知情的人下達封口令,企圖不讓皇家知道這件事,希望能順利讓綾倉聰子能嫁進皇家,然而,這是不能被饒恕的「禁斷之愛」。兩人只好在避開其他人的注意後不斷地密會,也無法共享快樂的時光。

 

二、《春之雪》中的日本民族性

  這部片是由三島由紀夫的同名小說《春之雪》所改編,三島由紀夫的風格是「悲劇性幻滅美學」,日本人覺得男女兩情相悅但到後來卻不能在一起的愛情才是最美的,像是日劇夏之雪男主角意外車禍死亡把心臟捐給有心臟病的女友,還有禁忌師生戀到後來的結局是兩人殉情,一定會有一方死要不然是門不當戶不對的情節因為有禁忌,所以愛情美好。這種方式跟台灣大大的不一樣,在台灣的劇情都是以圓滿結局大部分都有美好的結果。

  在故事中綾倉家的身份為伯爵,松枝家的身份為侯爵,因此綾倉的地位比松枝家要低階,重視地位的日本貴族必須尊重比自己更高階的人的意見,也因為松枝清顯犯了大錯,松枝侯爵認為必須對綾倉家及皇家有萬全的交代,所以一切才都由松枝家決定,以讓綾倉家所受的損害減到最小,從這就看得出來日本人現實性。

另外因為清顯讓聰子懷孕,松枝家和綾倉家很現實的為了能夠讓聰子嫁進皇家而逼迫她拿掉孩子。

  以台灣來說生米煮成熟飯,會讓清顯跟聰子在一起而拒絕皇家的婚事,都懷了小孩,怎麼可能打掉為了嫁入豪門,光是打掉孩子就違反道德倫理。

 

三、《日本人論》的取經

  福田恆存的《日本和日本人》從美學意識論述日本文化和國民性。日本人有

極端的潔癖,對於美感有高度要求。道德感的根源是一種無垢的美感,日本人認為最純粹而最美的男女關係是殉情。這跟「悲劇性幻滅美學」一樣《春之雪》也是如此最後女的剃髮為尼,男的抱著重病回東京,最後都不能在一起以悲劇收尾。

  芳賀的《國民性十論》中的「現實性」,日本人具有「現世的、實際的、實行的」當松枝家和綾倉家知道聰子有了清顯的孩子,馬上決定很現實的要聰子拿掉小孩,這是因為要嫁給皇家,所以這才是最有實行性的,從這看的出來最現實的一面,為了雙方家族的好,才是最有利的方法。

  增田義一在《大國民之根底》中說明了日本人缺乏「冷靜」、「耐心」和「感情用事」,故事中的清顯已知道聰子已跟皇家有了婚約,但還一直跟聰子見面,可見清顯就缺乏冷靜,因為他不願意接受聰子訂婚的事實,造成兩人後來感情用事發生關係有孩子,而最壞的結果,因為聰子懷了清顯孩子,後來承擔兩家族的名譽而打掉小孩。

 

四、我有話要說

  我曾經有看過一齣日劇《午餐女王》,是妻夫木聰和竹內結子合作的,還滿喜歡,當我知道他們後來有合作一部電影,就是這部《春之雪》時真的很期待,我本身對日劇和日本電影就很有興趣,尤其是有關愛情方面的我覺得的日本把愛情片都拍得很唯美,還有一些禁忌愛情像是師生戀、姐弟戀,《春之雪》是我高中時上映的,但我是從電視上看到的,被他們的拍攝手法給吸引,尤其是女主角的衣服很華麗,由於是大正時期是與西方接觸時服裝上有濃濃的西方色彩,而且日本人不管拍戲劇、電影和音樂錄影帶都很細膩,都很直得去觀察入微不管是場景、服裝、交通都以當時的時代去模擬,用很寫實最深動的方式去表現當時的時代,看的出來日本人對於作品的用心程度,這跟台灣差很多,對於這種作法我覺得台灣人是要好好的去學習的。對於現在這種年紀的每個女孩對愛情都有一種少女情懷的心,並不是每個愛情都有夢幻般結果,而是經歷風風雨雨的成長才會有更成熟的愛情,總而言之,套用了一句話「愛到卡慘死」。

 

五、參考文獻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98%A5%E4%B9%8B%E9%9B%AA維基百科

http://mypaper.pchome.com.tw/fishtom99/post/1267702607PChome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7010404398 奇摩知識

http://heavenheart.pixnet.net/blog/post/18073483  heavenheart部落格

 

 

 

 

 

 

 

 

 

 

 

 

 

 

 

 

 

 

 


美藝二李侑倩

從《流星之絆》看日本人的寬容之心

 

一、《流星之絆》簡介

  故事要從十四年前開始說起,有明幸博與有明塔子夫妻在橫須賀開了一間洋食屋-《アリアケ》,招牌的餐點是「ハヤシライ」(日式牛肉燴飯),在當地非常知名。他們育有三個可愛的孩子,穩重懂事的大哥功一(二宮和也)飾、率直調皮的老二泰輔(錦戶亮)飾,以及活潑可愛的老么靜奈(戶田惠梨香)飾。有明一家人原本幸福快樂的生活,卻在一個晚上被硬生生剝奪了。三兄妹冒雨摸黑跑去看獅子座流星雨,深夜回到家中才發現爸媽遇害了。洋食屋夫妻被殺害的案件一直沒有進展,時間就這樣流逝。長大之後的功一在林讓二院長開設的咖哩店工作,以父親為榜樣,朝廚師的道路前進。泰輔則是自由業的打工族、小妹靜奈剛從一間知名的大公司辭職,準備尋找新工作。三人表面上過著平靜的日子,但心裡沒有一天忘記父母慘死的事情。眼看十五年的時效期限即將來臨,柏原刑警希望在退休之前,可以將犯人繩之以法。於是,柏原找到在東京餐館工作的功一,希望得到他的協助,並且獲得更多線索。而他們三兄妹,也因為柏原的出現,加速復仇的行動……。

 

二、《流星之絆》中的日本民族性

  《流星之絆》是由日本作家東野圭吾所寫的推理小說改編成日劇,雖然整部戲是一開始就走悲慘路線的,兄弟妹的復仇的劇情。但經過編劇,在時間點的交錯來交代劇情外,更用很多搞笑、詼諧、溫馨的情節,使這部懸疑黑暗片,變得不沉悶。

  劇中的柏原,在準備舉槍自盡的同時,卻被功一阻止了,搶到手槍的功一並沒有射死柏原,他說:「我要你活下去……活著去彌補自己的罪孽……親眼看我們會如何活下去,我們要向你證明,遺族也可以笑著過日子……殺掉你太便宜了,接下來就算比死還要痛苦,我也要你活下去,知道嗎?」,功一選擇寬恕眼前的仇人,從這很直接的看日本人的「溫和寬恕」特質。這和台灣人完全不同,在台灣的人不會輕易的原諒眼前的殺人犯,都用慘酷的結局成現,很直接的以一命賠一命的方式去解決,不理性的心態也很不值得。這和日本「溫和寬恕」特質民族性相較下,應是台灣需要學習的地方。

 

三、《日本人論》的取徑

  芳賀矢一的《國民性十論》中的「溫和寬恕」,日本人自古以來就不具侵略的特質,對不同人種向來寬容,在日本神話或童話中也很少出現殘酷的情節。劇中的功一寬容的心,選擇了原諒兇手是完美的結局,而沒有所謂的激烈手段,慘不忍毒的畫面不再出現了。如果他當時為了報仇而犯下殺人罪,會使整部劇情變成了悲劇。

  坂口的《排除枯淡的風格》,一文中指出,日本人大多採取逃避心態,很少人會去自我批判,但這種人反而能被世間認同,這樣的人也才會被稱許是「成熟的人」或「達到生命境界的人」。然而,基於相對功利的算計,日本人因希望被他人肯定,也會去包容他人的道德規範。呼應到劇中的柏原,在準備舉槍自盡的同時,卻被功一阻止了,搶到手槍的功一並沒有射死柏原,他說:「我要你活下去……活著去彌補自己的罪孽……親眼看我們會如何活下去,我們要向你證明,遺族也可以笑著過日子……殺掉你太便宜了,接下來就算比死還要痛苦,我也要你活下去,知道嗎?」,功一選擇寬恕眼前的仇人,從這看的日本人去包容他人的道德規範,並不會堅持一開始的想法「長大之後,一定要找出犯人,我們三個親手殺了他。」這番話。  

  坂口的《日本文化私觀》中談到,過去日本人報復心很強,現代的日本人則可能是全世界憎惡心最弱的民族之一。「昨天的敵人是今天的朋友」這句話是日本人之間共通的天真想法,但日本已經不是一個復仇的民族。可以聯想到劇中的一開始的「長大之後,一定要找出犯人,我們三個親手殺了他。」這句話,為全劇的焦點。但到後來,卻原諒了兇手,可以從其中去觀察到日本人確實不是一個復仇的民族了,以寬容的心去看待眼前這個事實。而欣然去接受以前父母雙雙遭到遇害的情況,留下的三位遺孤-功一、泰輔和靜奈,而使他們在一夕之間變成孤兒,自此之後他們三兄妹更相依為命,即刻苦的成長心路歷程,背負著揮之不去的殘酷枷鎖,都以不在重要了。拋下了包袱,欣然的去接受之前的一切,因為他們不是個復仇的民族。

 

四、我有話要說

  最初接觸到這部作品,主要是同學的強力推薦,而開始觀看。我覺得《流星之絆》跟別的推理劇最大差異,作著重人物情感的描繪。雖然一開始很想知道兇手是誰,但看到最後兇手已經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三兄妹真摯的情感、強烈的羈絆,才是全劇的主軸。「長大之後,一定要找出犯人,我們三個親手殺了他。」因為這句話讓三兄妹堅持著性念長大,「我們三個就像流星一樣」、「只是漫無目的地劃過夜空,最後不知在哪裡燃燒殆盡。不過──」、「我們三個是命運共同體,無論何時都緊緊相繫,所以,沒什麼好怕的。」這幾句的台詞讓我感到很強烈的悲傷感,遺憾及無奈,加上劇中的小妹並不是兩兄弟的親妹妹,但後來小妹本人後來才知道,但沒有因為不是親生的關係而離開大哥二哥,喊而更有堅定的情感而一起找出殺害父母的兇手,讓大家在絕望的深淵看到光明,超越仇恨、體會到「牽絆」與「寬恕」的可貴。

  該部作品在台人氣指數,光從《流星之絆》的第一話的收視率,就可以得知觀眾的期待,21. 2%突破了宮藤桑自己的紀錄,最終回又創下2 2. 6%的佳績,聽說瞬間最高的收視率還突破27%

 

五、參考文獻                                                                         http://www.wretch.cc/blog/setsuna2006/26968271雪奈日劇部屋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5%81%E6%98%9F%E4%B9%8B%E7%B5%86 維基百科

http://www.wretch.cc/blog/joycefairy/14225257  joycefairy部落格

 

 


美藝二 陳穗伶

 

 

 

 

 

 

 

 

 

 

 

 

 

 

 

 

 

 

從《神隱少女》看日本人的服務業態度

 

一、《神隱少女》簡介

年僅10歲的荻野千尋是一個看起來非常普通的小學生,她隨著父母搬家來到一個陌生的城鎮準備開始全新的生活,而因為途中迷路,她和父母誤闖入一個人類不應該進入的靈異小鎮。

千尋的父母由於貪吃,未經過店員的許可就隨便吃神明的食物,而遭到懲罰變成豬,千尋為了拯救父母,在湯婆婆的助手白龍的幫助下進入澡堂,並成功的獲得了一份工作,不過代價是千尋的名字被湯婆婆拿掉了筆劃太多的名字,變成了「小千」,在澡堂工作的過程中,小千從一個嬌生慣養,什麼工作都不會做的小女孩逐漸成長,變得越來越堅強能幹,同時,她善良的個性也開始得到了澡堂其他人的尊重。

為了拯救父母和對自己重要的人,面對湯婆婆與無臉男的各種考驗利誘,千尋一次次做出了自己的重要選擇,在夢幻且神祕的小鎮完成自己的使命後,最後必須頭也不回的離開神隱之地,從豬變回人類的千尋父母還是老樣子,不記得發生過什麼事了,出了神隱之地,車子還在老地方,雖然上面落了不少灰塵和樹葉,千尋又變回一個平常的小學生,要搬家,要去一個不喜歡的新學校讀書。

 

二、《神隱少女》中的日本民族性

神隱少女這部電影絕大部分的場景集中在湯婆婆的澡堂「油屋」,影片中當晚上各方天神到澡堂放鬆身心時,湯婆婆與澡堂的員工對於來店的客人都相當注重禮節,在本片中有一幕是一個有名的河神剛來之時滿身污泥和垃圾,全身散發惡臭,但湯婆婆還是要求千尋不准用手掩住口鼻,並且要用對其他客人的同等待遇招待河神,另一幕是提到當湯屋要開店之前,員工們細心地打掃湯屋澡池及所有環境,澡堂全體員工都做到「服務至上」的道理,澡堂的行業在現今來說屬於服務業,服務業最重視的是對於客人的服務態度,日本人對於「禮節」相當重視,例如在日語中的敬語相當發達,而日本人贈送禮物時,就算是一件小東西也都用相當精緻的包裝加以美化,從這些事例就可看出日本人對於他人的禮節相當重視,因此日本人的服務業相當發達。

如果用服務的角度還看台灣傳統的服務業觀念,台灣的服務觀念與日本有一大段的差距,像台灣某些傳統餐館、小店對於服務觀念都不太重視,例如菜色的料理、環境的整潔、對客人的態度等等,都有種隨便的態度,與日本人傳統就注重禮節的態度有著截然不同的觀念,可能的原因是因為日本人把服務業視為一種高度專業的技能,而台灣人傳統上卻是把服務業當成一種過渡性質的行業,因此對於服務的觀念便大為不同。

 

三、《日本人論》的取徑

芳賀矢一的「國民性十論」中日本人的十項特質第九點提到說,日本人是「重視禮節」,內容是說日文中敬語特別發達,不只是為了尊敬對方,也為了傳達說話者細心高雅的態度,而谷崎潤一郎的「文章讀本」中也提到說日本語語彙貧乏,顯示出日本人不好論述的個性,然而,日本語中卑己敬人的語法又異常豐富,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像日本人這樣重視禮節的國民了,服務業最重視的就是從服務態度與品質和對話態度中尊敬客人的態度,讓客人感受到「賓至如歸」的感受,敬語相當發達的日本語就可看出日本人在對話時相當重視對話者,因此重視對客人態度的服務業在日本才會高度發達。

田野義夫在「日本國民性之研究」中日本人十項特點的第十點「殷勤」強調日本人重視禮節的一面,譬如,敬語和贈予的習慣便是一例。日本人使用敬語的程度是世上少有的,當日本人餽贈一點東西時,也會用精緻的包裝紙、封套、布巾等加以美化。在上述提到日本語敬語的使用之外,服務業的另一個重點是對於商品的包裝,日本商店所賣的商品大都會以精美的包裝裝飾,從這可看出日本人對於商品的用心程度,對於商品的高度用心顯示出日本人想要將最好的東西呈現給客人的態度。

 

四、我有話要說

會選擇宮崎駿的神隱少女,是因為我對於日本的文化產品的觀賞僅限於宮崎駿的電影以及少數電影動畫及遊戲,在這之中,宮崎駿的系列電影算是我接觸最久的日本文化產品,而神隱少女是我對宮崎駿近期的作品最有感覺的一部電影,首先是神隱少女的場景設定與台北縣的九份老街極為相似,網路上也有許多對於九份老街與神隱少女場景的比較討論,依我本身去九份老街遊玩的經驗來說,我也覺得九份老街與神隱少女中的商店街非常相似,因此場景的設定是我喜歡神隱少女的一點。

 

影片中錢婆婆曾說過一句話,「發生過的事就永遠不會忘記,只是一時想不起來而已。」,會喜歡這句話是因為升大四時準備研究所推甄的經驗,推甄資料需要準備大學歷年的活動參與記錄,一開始想說我的活動參與可能不會太多,不過統整完時發現,我參與過的大小活動已經接近一百項,因此一一回想起來我的大學生活真的是多采多姿,而我在這過程當中也一直不斷的成長。

宮崎駿憑這部電影獲得2003年第75屆奧斯卡長編動畫部金像獎等十多個日本國內外獎項,本片在日本國內創下空前的304億日圓票房,為日本史上票房最高電影外,本片在日本上映五個月後在也台灣上映,在台創下七千四百萬的總票房,成為宮崎駿在台灣票房最高的一部片。

 

五、參考文獻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zh-tw/Wikipedia

如果你還喜歡神隱少女http://www2.nkfust.edu.tw/~smguo/hivi/Movie/spirited_away.htm

Yahoo奇摩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jw!1SwXgViZERnQfvFSJYSIW80_zUc-/article?mid=211

 

 

國大四 吳主安

 

 

 

 

 

 

 

 

 

 

 

 

 

 

 

 

 

 

 

 

 

 

 

 

 

 

 

 

 

 

 

 

 

 

 

 

 

送行者看日本人的死亡美學

 

一、《送行者》簡介

請您輕閉雙眼,讓我送您走完最後一程。

原本在東京交響樂團擔任大提琴手的大悟 (本木雅弘 飾演) 認清自己音樂的極限,在樂團突然解散而放棄演奏家之路。失業的大悟於是和妻子美香 (廣末涼子 飾演) 回到故鄉山形縣重新出發,在報紙上看到「旅途協助工作」的徵職廣告而前往應徵,意外當場獲得錄用。詳問之後,大悟才知對方徵的是禮儀師!禁不住社長 (山崎努 飾演) 半強迫半利誘說服,他不情願地開始這份工作。初時大悟十分恐懼排斥,還得應付親友的誤解、週遭的鄙夷,讓他數度興起辭職念頭。但在親身經歷一場場送行儀式後,他漸漸瞭解到禮儀師妝扮往生者「走上來生旅途」的重要意義,終能自信地投入工作,並重獲眾人尊敬。

就職業與現實人生衝突性來看,電影的確引發不少笑料。大悟先從報紙上看見「旅途協助者」的招募廣告,到面試時,上至社長(山崎努)下至秘書(余貴美子)對這個行業、這份工作「不能說的秘密」趣味。在納棺師這個開不了口的模糊地帶,為了挽留人力資源,大悟帶著履歷坐下來不到三秒,就立刻被社長錄取。薪水高不說,面試當天就有錢可拿。

也因在這份工作中看盡死別的不捨與悲傷,大悟下定決心面對失落已久的親情。在死生交界處,最美的送行帶來最深的體悟,春華秋實,宛如一場人生際遇的生命巡禮。

 

二 、《送行者》中的日本民族性

在該部作品《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中,把禮儀師對於死者大體從洗淨、化妝到入殮的過程中拍得十分素雅隆重,達到一種美學的境界,絲毫不讓人覺得恐怖或骯髒,另外禮儀師的專注表情、虔誠的眼神,給於死者最細膩的妝扮,把對死者的敬意表達的入木三分卻毫不誇張造作,充分表現了對於死者的尊敬和日本人的美學文化。

相對於台灣的葬儀給人的印象是混亂、吵雜、不祥,甚至有可怕的感受,對死者的尊敬不夠,對於死亡的認識膚淺,以致於儀式十分落後,非要家屬自我作賤才能弔者大悅,還有些人甚至找來電子花車跳脫衣舞的,這不是讓死去的人更不得安寧嗎?另外,在台灣,許多長輩時常囑咐我們,在路上如果遇到有人家在辦喪事,就盡量當作沒事,眼睛也不要亂看或者是繞路而行;我想這就是台灣人對於喪事的一種忌諱吧!

既然慎終追遠是一種生命教育,就要從對葬儀的改變開始,對於喪禮要以一種尊重敬畏的心境去看待,不需要刻意排斥;而對於禮儀師一般人總認為碰觸屍體是種污穢的工作,但不分你我,人人都會死,這是一條必經之路,更是自然定律,死亡,不是人生的終點,它是一道關卡,跨越這道關卡後的世界,將是另一段現世無法言喻的旅程,說它是人生的再度啟程也不為過吧!而禮儀師,便像將亡者打扮美麗、送亡者啟程的化妝師。

 

三、《日本人論》的取徑

《宗教以前》高取正男‧橋本峰雄 著;此書中談到,在日本,「忌諱」的意識有兩個層面,且有著表裡如一的關係:一個是去除汙穢、接近潔淨,另一個是避開污穢、維持自我的神聖性。在【送行者】中,妻子或是親友的不諒解,因為他們覺得這份工作是很不潔淨的,更何況是自己的家人去從事這樣類型的工作。

《污穢》波平惠美子 著;此書是作者考察日本民間信仰中不淨的觀念,書中提到污穢是因死亡與出生而引發的一種特殊狀況,包括污穢的人與物。污穢會和人的不幸相結合,祈禱者、巫師等人則指出污穢的起源。在【送行者】中,妻子和親友得不諒解,一般日本人都會覺得禮儀師這個工作是污穢的,如果我們能換個角度想,他是一位很崇高的化妝師。

《感性的倫理》山本正男 著;此書中談到,日本美學意識的發展包含崇高與美麗這兩種意義。在【送行者】中提到,禮儀師把亡者從洗淨、化妝到入殮,已充分展現了非常崇高的美學意境。

 

四、我有話要說

因為同學的介紹加上這個票房奇蹟,讓我也觀賞了這一部電影,在還沒觀賞這部電影之前,心裡就想著怎麼會有人把這麼崇高的事情搬上大螢幕,滿滿的120分鐘,《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透過一個簡單的故事,讓我們看見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在現實生活裡,或許我們無法讓每個童年的期盼成真,但至少,我們所能掌握的是用這樣的堅持守護自己的家人。人生,每個關鍵總是一場愛與恨的雙選題;電影《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讓我們看見,選擇了愛的結果。

電影《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在台創造日片票房奇蹟,在台北僅只有五家戲院上映的情況下,週末開出近370萬的佳績,全台僅有12家戲院共衝破600萬的成績,榮登本周新片單廳票房冠軍,低迷已久的日片在台票房也終於有所突破。

看完了這部電影,讓我有很深的感觸,雖然說年紀還沒到一定能理解的層度,可能還不能深深感受到死亡所帶來的恐懼,但是,卻體驗過親人離開我們身邊所帶來的痛苦與不捨,如果死亡能夠如此莊嚴的走完最後一程,沒有遺憾,安心的入殮,那在世的親人也能感到欣慰,這些因素禮儀師也佔了很重要的角色。

五、參考文獻

http://tw.movie.yahoo.com/movieinfo_main.html/id=2836

http://blog.yam.com/FeLife/article/22812884

http://tw.myblog.yahoo.com/jw!gU1zk7qTQE7_Ts7KeY62TGgWaw--/article?mid=112

http://siedust.pixnet.net/blog/post/24173876

http://www.epochtimes.com/b5/9/3/4/n2449902.htm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9050903453&q=1509041104978&p=%E9%80%81%E8%A1%8C%E8%80%85%E8%A7%80%E5%BE%8C%E6%84%9F

http://departures.pixnet.net/blog

 

 

 

 

 

 

 

 

 

 

 

                                                

                                                旅遊3A 蔡佩淳

從《 麻辣教師GTO 》看日本人的集團心理

 

一《麻辣教師》簡介

主角鬼塚英吉為了實現打破老師和學生之間的牆的夢想,而來到武藏野聖林學苑當老師。但是他遇到的是一群討厭老師的問題班級,以及看不慣他想要把他開除的教師們。學生們總是想出一些計畫要陷害鬼塚,但鬼塚總是以出人意外的方法來面對學生們的陷害,而感受到鬼塚和以往的老師有所不同的學生們,開始一個個軟化自己的武裝心理接近鬼塚,但靠近鬼塚的學生被班級的其他人視為敵人,並把靠近鬼塚的學生視為老師是一國,並想辦法排擠陷害,鬼塚英吉在講義氣、遵守信用的作法,慢慢地讓這些學生軟化不再擺出武裝姿態,而他常常意外的舉動總是搏得學生的信任,最終鬼塚終於得到班上所有同學的信任,讓他們不再有排他的意識。

主要登場人物

鬼塚英吉:五流大學畢業 前暴走族 目標是最偉大的教師。

內山田廣志:訓導主任,視鬼塚為眼中釘,總是想找機會把鬼塚趕出校園。

相澤雅 :經常策劃如何把鬼塚趕出校園的班級裡的主謀。

村井國夫 :與藤吉浩司、草野忠明是好友,是班上趕走鬼塚主要執行者之ㄧ。

野村朋子 :在整鬼塚的行動中失敗,而遭受排擠。

 

二《麻辣教師》中日本的民族性

整部作品中一開始大家都團結想把新老師鬼塚趕走,而當有人主動接近鬼塚時則會遭受處罰。

在台灣這就稱之為霸凌,多數人集體對一人給予身體或精神的傷害,新聞上還有報導說霸凌的人還把整個過程拍下來放在網路上供人觀看,而旁邊的一夥人沒人阻止,大家只敢觀看,或許大家都怕成為下一個對象。

自己在國中也有聽過類似的事件,全班同學討厭一個人,導致該名學生不敢上學,之後鬧到訓導處,訓導主任說有打過他的舉手,沒有想到全班同學都舉手,可是事後處理方式聽說也只是大家記一個警告,並告誡不要再犯了,可是情況並沒有太大的改變。

 

三《日本人論》的取俓

中跟千枝著《縱向社會人際關係》內容大要:在日本,個人資格不比集團「場域」重要,個人的集團歸屬是單一的,特定集團內上下序列的關係非常嚴謹,因為日本人不願承認能力差異,只講求能力平等主義。

呼應內容:訓導主任在鬼塚開學典禮完後馬上指責他的過錯,並告訴他竟然對校長不禮貌給他取外號,一點都沒有尊重的行為,明知道自己是老師怎麼可以染髮、帶耳環,一點自覺都沒有,也有老師在旁點頭,並說明絕對不會認同你,一定會把你趕出學校。

間庭充幸著《日本式集團的社會學:涵括與排斥的結構》內容大要:涵括時集團將它者畫入範圍中予以同質化,並成為集團成員。排斥則將它者異質化、逐出集團外,建構集團間差異符號,並象徵性排除在外。

呼應內容:當大家聽鬼塚笑話完哈哈大笑後,當鬼塚一離開教室,村井國夫馬上站起來警告大家,如果以後上他的課高興的人就被視為叛徒,還要除以極刑。

中根千枝著《縱向社會的力學》內容大要:個人須透過「家」的小團體才能打進村落這大團體,最嚴厲的制裁是將人「驅逐出去」。

呼應內容:當野村朋子因為執行陷害鬼塚的任務失敗,而遭到相澤雅等人驅除,導致之後遭受整班人的排擠,而孤立一人。

 

四我有話要說

我會選這部作品是因為當時網路上看到,評價也都不錯而開始接觸這部作品,裡面的老師不是向傳統的那麼死板,那特立獨行的行為表達出自我風格,用實際的行動去解決學生的問題,不是嘴上說說有什問題可以跟老師說、老師是站在你這一邊之類的毫無幫助的方式,裡面呈現集團欺負的情況非常的寫實,也令人害怕。

而裡面最重要的我想是說不要因為想在團體生活而失去了自主的權利,要懂得做自己而不是一味跟著大家走,個人行為雖然會遭受眾人的注目,但你是自由而不受他人的命令和控制。

 

相關資訊

動畫:GTO19996-20009月、富士電視台播出)、全43話。

電視劇:首播單位:關西電視台。 集數:12 放映期間: 199877922 每集收視率都在20%之上

電影:19991218公開、東映出品。

 

五參考文獻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BA%BB%E8%BE%A3%E6%95%99%E5%B8%ABGTO#.E7.99.BB.E5.A0.B4.E4.BA.BA.E7.89.A9  麻辣教師GTO 維基百科

http://discuss.videoland.com.tw/japan/forum.asp?dtype=gto  緯來日本台 麻辣教師討論區

http://forum.gamer.com.tw/B.php?bsn=40086 GTO 麻辣教師 哈拉版 巴哈姆特

相關圖片

 

 

 

 

 

 

 

 

 

 

 

 

 

 

                                                國大四 陳膺丞

 

 

 

 

從《傷痕》看日本人的自我定論

 

一、《傷痕》簡介

  主角紅条圭一郎小時候母親巴因為交通事故死亡後被父親疏遠,由伯父光瀨宗一郎撫養長大。

  圭一郎平日總說著「我沒有任何存在於這個世上的任何價值」,平時以不給伯父家族添麻煩為原則過日子,甚至一直有著畢業後若能盡快自立,就遠離伯父家的打算。直到暑假結束,自稱圭一郎妹妹的少女紅条巴轉入班級,對方有著和圭一郎母親一樣的名字,以及依雙如初一轍的眼晰。

  隨著紅条巴的出現,圭一郎身邊就開始發生奇怪的事件。紅条巴對圭一郎的莫名仇恨、學姐對圭一郎釋出複製人與記憶傳承的訊息、許久不見的父親的出現。在一聯串的事件發生後,圭一郎才知道他稱之為妹妹的紅条巴,其實只是個父親要讓母親復活,而製造的記憶傳承容器。也由紅条巴口中得知父親在撫養她的十幾年裡,有過數次的強暴與凌辱,使巴對圭一郎的怨恨讓他活到現在。但當紅条巴見到圭一郎後發現,圭一郎沒有如她所想過的很幸福,而是活在悔恨與自我否定的輪迴中,使得支持紅条巴的憎恨消失殆盡,當紅条巴在即將失去自我時,圭一郎一句「如果憎恨能讓你活下去,那你就繼續憎恨我」,決定與圭一郎找尋活下去的理由。

  紅条圭一郎  主角。小時後母親車禍時為了保護他而不幸身亡,由伯父光瀨宗一郎撫養長大。成長經驗讓他認為自己沒有任何價值。

  紅条巴  圭一郎父親宗次郎收養的少女。和圭一郎母親紅条巴有相同顏色的眼睛。暫時住在光瀨家,莫名敵視圭一郎。

  光瀨宗一郎  圭一郎伯父,前新聞記者。紅條家長男,卻放棄繼承權,入贅妻子光瀨美都家。宗次郎死亡前把紅条巴託付給他。

  紅条宗次郎  圭一郎的父親。妻子死亡後將她的死怪罪圭一郎身上,經常虐待圭一郎,之後把他過繼到光瀨家,接著收養紅条巴。死亡前把紅条巴託付給宗一郎。

 

二、《傷痕》中的日本民族性

  書中主角在對為他而死的母親深深自責,而否定自己的存在與否定愛人的能力,感到非常不可思議,因為在台灣如果發生了這總事件,身為兒子面對這樣的事情時,幾乎是第一時間的仇視和歸罪肇事者,並對對方進行批判和告訴,並不是對自我的批判以及否定,或許在台灣可能會有對自己批評的情況,但最後仍會將一切的過錯定義在對方的錯誤行為上,對於像主角認為自己活下來的目的就是要讓他人的恨有地方可以宣洩,對我而言是較為不可思議的。

  加上書中圭一郎對於父親對自身的暴力行為,絲毫沒有任何一絲絲的怨恨與反抗,有的只是對父親的行為接受。就算是之後將他無理由的過繼到伯父家,也沒有任何的疑問與想法,紅條巴在書中對於圭一郎父親對其自身的強暴,也沒有產生絲毫的反抗意識,有的也只是無條件的服從,這與台灣文化有著很大的差異,台灣人文化中,就算是父子,也有著一定的服從底限,當越過底線時,就不會是無理由的接受而是產生反抗的意識,因為對台灣而言服從上層或許是規則,但不會像日本人那樣的完全服從上級的指示,畢竟台灣沒有像日本那種強烈的集團主義,對於上級的指示台灣方面仍會以違反自身原則或能力而對無視其命令並對其強迫進行反抗,在書中也有著這方面的表達讓我有些驚訝。

 

三、《日本人論》的取徑

  《依依愛戀的結構》作者︰土居健郎 內容大要:子女對母親的依賴很深,即使長大成人仍是難分難捨,就算是在人際關係的成立也需要依依愛戀。

  呼應書中圭一郎由於從小失去了母親,所以主角對於母親的愛戀在於失去後,沒辦法感受到對於母親的依依愛戀,所以在於對人際關係得成立也有所困難。

  《人與人之間:精神病理學的日本論》作者:木村敏 內容大要:日本人罪的意識幾乎都是恥的意識,日本人恥的意識也都是罪的意識,對於未嘗還的情感或負擔是「罪惡感的體驗」也是日本人恥的體驗。

  呼應主角對於母親有著未嘗還的情感而產生的罪惡感讓自己對自我存在的意義感到否定,使得再精神上產生一種自我否定的病態,藉以不斷折否定自己來償還對於母親的恩。

  《自戀與日本人:精神分析的觀點》 作者:佐佐木時雄 內容大要:指那些失去「親密人際關係」,但也失去自我獨立意識的人之行為模式,這些人無法成為他人依依愛戀的對象,到底是再尋覓自己依依愛戀的對象,還是在追尋真實的自我,而產生猶豫不決的心理。

  呼應書中對於沒有親密人際關係,也失去自我獨立意識的主角,對於女主角在往後釋出的愛意,無法發出正面回應。對此往後在是否接受巴的愛意,與自己是否能獲得幸福的自我中中不斷的猶豫、掙扎。

 

四、我有話要說

  我會閱讀這本書其實是個偶然,當時看到書名時我以為是對於人自殘心理的沉重文學,就想說最近想換換心境也就買了回來看,雖然如我所料的是一本看完後會覺得心情沉重的文學,但在感受沉重的同時卻有一絲絲的認同,像是圭一郎對於自我存在的疑問、紅條巴對於他人的憎恨、宗次郎對妻子的愛所做的行為等…

  書中表達了一些對於「自我定論」方面的問題,我覺得是最困難的,誰能說出自己是能完全了解自己的,這種觀點雖然重要但卻常常被忽略,就像是越覺得理所當然的事物就越不會去珍惜,當這事物損壞產生「傷痕」才會思考是因為重要才容易受傷,還是因為受傷才顯得重要,因為難以分因果,所以自我理解、定論是最困難的,這句話也讓我思考了好久。

  這本書我滿喜歡的,在網路上也有許多對於這本書的討論論壇,曾經在一次咖啡廳中看到六七位高中生男女都手中都拿著傷痕1~4集在閱讀或討論,傷痕系列的作品在台灣也是有一定人氣,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買實體書閱讀看看。

 

五、參考文獻

  翅田大介著、陳詩涵譯(2008)《CUTTING傷痕2~Case of Tomoe》台北:東立出版有限公司。

  http://www.wretch.cc/blog/Expomike/13170798、無名小站Expomike的地盤

  http://rufus0616.pixnet.net/blog/post/24067980、痞客邦:未來的周波數

                                                                

 

 

 

 

 

 

 

                                                      

                                                       國大四 楊宗樺

從《嫌疑犯X的獻身》看日本人的犧牲奉獻

 

一、《嫌疑犯X的獻身》簡介

〈一〉故事介紹

    在調查期間,警方發現死者有一名前妻,叫花岡靖子。內海與草薙遂一起拜訪靖子。原來靖子和富樫結婚之前,是酒店陪酒紅牌,她與前任丈夫有一名女兒美里。靖子與第二任丈夫富樫(即死者)離婚後在日本橋濱町經營便當店,與就讀中學的女兒美里重過新生活。對於前夫被殺,靖子似乎一無所知,案發當時,她也有不在場證明。就在此時,靖子的鄰居偶然路過,草薙發現他手上有一封帝都大學的信件。草薙將此事轉告湯川,因為他懷疑靖子的鄰居跟湯川一樣畢業於帝都大學。

    這事挑起了湯川的興趣,幾天後,他去了靖子的家,並遇上她的鄰居,而他正是湯川大學時代的同學---那個被譽為百年難得一見的數學天才石神哲哉。事隔17年,湯川再見到他當年眼中的天才,卻發現對方如今只是一名毫不起眼的高中數學教師。表面上,石神與兇案毫無瓜葛,但在湯川追查之下,他發現對方跟本案有著密切的關係。

〈二〉        人物介紹

湯川學(37歲):不相信超自然現象,認為所有事情都有其科學根據,所以堅持以實驗來解釋所有現象。基於這個堅持,他凡事追根究底,從各個角度推理及驗證,直至找出答案。他的大學同學,刑警草薙俊平每逢奇案,都會和下屬內海薰找他幫忙,而每次湯川都可以成功破解案情。漸漸地,他成了警方的救星。

內海薰(28歲):在草薙介紹之下認識湯川,但她這個感性的人與滿腦子理論的湯川格格不入。但內海對湯川的查案方法越來越感興趣,經過多次合作後,兩人萌生友誼。

草薙俊平(37歲):湯川的大學同學。以往駐守貝塚北署時,在湯川的協力下屢破奇案,因而獲調派到總署工作;隨後介紹湯川給內海認識。

花岡靖子(35歲): 前夫富樫慎二被殺,被視為嫌疑犯之一。6年前,在錦系町的夜總會做陪酒小姐時,認識富樫而結婚。婚後,富樫失業,婚姻只維持了兩年。離婚後,一直被富樫死纏;現在,和就讀中學的女兒美里一起低調地生活。

石神哲哉(37歲):花岡靖子的鄰居,是一個毫不起眼的數學老師。與湯川和草薙同年畢業於帝都大學。大學時,湯川視他為真正的數學天才,而大學教授也說他是五十年難得一見的天才。

工藤邦明(42歲):花岡靖子做酒店小姐時認識的常客。一直暗戀靖子。知道富樫被殺後,去了便當店探望靖子。如果靖子願意的話,隨時可以娶她為妻

 

二、《嫌疑犯X的獻身》中的日本民族性

  在這部電影中,我看到一個男子對鄰居默默的付出一切,並且想要犧牲自己,去成就她們的幸福,在日本社會中,犧牲奉獻的精神是從以前就一直存在著,只是是要看從哪一方面,像是企業、感情等等,而在電影中卻是以感情為主的犧牲奉獻,從一開始的付出就可以看出他對鄰居的奉獻,甚至到後來想要犧牲自己,所以日本人覺得犧牲自我是一種美德,而不是白白的犧牲,也因為有了愛,才讓他有犧牲奉獻的精神,也就是說犧牲奉獻是要看每個人想要去奉獻的對象,而不是一昧的去奉獻。

  而在台灣,很少人會犧牲自己去成就他人,寧願自己得不到,就要毀了他,也不願讓別人得到,就會發生很多讓人想不到的事,所以台灣才會常常有一些案件的發生,導致社會更多的不安,如果台灣有日本的犧牲自我的精神,也不會有更多的案件發生,再加上要懂得愛別人,也不能隨便的去愛,要是完全不會愛,就有可能隨便的去奉獻自己的一切,甚至連生命也犧牲掉了,所以一定要有目標的去奉獻。

  如果能從犧牲奉獻中學習到怎麼去成就他人那是最好的,也不是隨便的去犧牲自己跟奉獻自己的一切,反而容易導致自己無目標的去做,甚至連自己的生命都賠上了也不知道,那真的不值得,而且要先懂得去愛人,才會想要去奉獻自己的一切,甚至犧牲自己,也不會覺得自己是白白的犧牲。

 

三、《日本人論》的取徑

〈一〉《排除枯淡的風格》,作者:坂口安吾

內容大要:日本文學的傳統特質肯定見機行事的心理,認為那是一種理想。「隨著年齡的增長,更懂得判斷利害,不可能突然做出犧牲自我、成就他人的行徑。」

呼應:石神發覺湯川可能會知道真相,於是自己出來自首,避免靖子被抓,也因為想要去成就靖子跟美里的幸福,所以寧願犧牲自己,保全他人的幸福,後來因為靖子跑來自首,打破石神想要成就的單純幸福時,石神的一句哭喊:「為什麼?」,因為他想給靖子最大的愛,儘管犧牲了自己,卻仍是無法達成

〈二〉《科學技術與日本人》,作者:枯木陶

內容大要:日本人重視人格主義,也就是「無論做什麼,真正的專家必須是人格上沒有瑕疵的人」。人格主義的缺點是認定犧牲自我乃一種美德。

呼應:湯川認為石神是真正的數學天才,也因為這樣,石神可以從一個完全不會愛人的人,變成一個會愛別人的人,甚至要犧牲自己的性命也沒關係,就像湯川對靖子說石神他為了包庇你跟你的女兒,他做出你所不知道的犧牲。

〈三〉        《母性社會日本的病理》,作者:河合隼雄

內容大要:母性原理在肯定方面是生育的機能,在否定方面則有忍耐、撒嬌、犧牲致死等特質。

呼應:靖子和女兒美里失手殺了富樫,而被隔壁的石神聽到,靖子不希望女兒捲進這件事情中,所以寧願自己去自首,也不願意讓女兒跟這件事有一點關聯,就算犧牲自己也沒關係。

 

四、我有話要說

  會選這部電影,是因為他的標題中的兩個字:獻身,剛開始看到的標題時,有點傻住,就在想嫌疑犯為什麼要獻身,而不是這個現身,開始看這部電影時,發現母親對女兒的獻身,甚至到鄰居石神對靖子的獻身,而後者的獻身比較多,卻是石神對靖子的愛,導致石神想要犧牲自己,成就靖子和他女兒的幸福。

  這部電影給我的感受很深,從來沒有想過一個人可以為他所愛的人付出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性命,尤其是在石神跟湯川的對話中,讓我感受最深,湯川說『出一道解不開的難題』與『找出他的解答』,那一個比較難?,石神卻說還是算了吧,這樣的題目,就算是解開了,也沒有人能得到幸福的,也因為這樣,讓我看到石神想要獻身的理由。

  這部電影在台灣上映的時間是2008年,在台灣票房有571萬,而在日本,正式上映後,有連續四週票房冠軍,《嫌疑犯X的獻身》是改編東野圭吾在2006年獲得第134屆直木賞,也被改編成日劇神探伽利略,日劇「神探伽利略」在2007年在富士電視台播出,創下24.7%超高收視率,每集平均收視都在20%以上。

 

 

五、參考文獻

Yahoo奇摩電影

http://tw.movie.yahoo.com/movieinfo_main.html/id=2862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B%8C%E7%96%91%E7%8A%AFX%E7%9A%84%E7%8D%BB%E8%BA%AB

開眼電影

http://www.atmovies.com.tw/movie/film.asp?action=now2&film_id=fyjp71160629

Yahoo奇摩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jw!MHfbjICfEQfvoH8UC8X_J09wF_Jg/article?mid=2338

 

http://tw.rd.yahoo.com/referurl/movie/movieinfo/bigposter/*http:/tw.ent2.yimg.com/mpost/28/62/2862.jpg

 

                                                 幼教三吳芳誼

從《新娘與爸爸》看日本人的親子關係

 

《新娘與爸爸》簡介

    是描述一位剛滿二十歲的社會新鮮人宇崎愛子(石原里美),因為母親的早逝,父親就父代母職的過度關愛下長大,愛子本身也是溫室中長大嬌嫩的小花,完全不懂人情世故。

    原本以為二十歲成人以後就可以自由,工作就能獨立自主了,也如願以償進入他所憧憬的流行服飾業界工作,更認為自己從此以後可以脫離親親老爸的魔掌了,但結果卻事與願違,老古板的爸爸賢太郎(時任三郎) 仍然要她嚴守二十年以來的家規:「門禁七點、不准交男朋友、更不允許外宿、記得打招呼」,要是違反就會大發雷霆。常使得愛子抗議說:「拜託~我已經不是小孩子了!」也都是因為老爸的頑固,害她二十年沒交過男友,連隻手機都沒有,索性跟老爸冷戰不說話。但爸爸都會任性的說:「還沒出嫁的女兒都要聽爸爸的話!」

    對女兒愛子的關愛卻達到了讓人害怕的地步,實際上是個為了遵守跟死去的妻子約定的好父親。個性單純的愛子在公司卻很難融入爾虞我詐的職場文化,也不能回家跟老爸哭訴,只能與同期的新人三浦誠二(田口淳之介)相依為命,誠二漸漸喜歡上她的善良可愛,忍不住向她告白,但是想到要徵求老爸的同意,比登天還難!於是,愛子決定要打破家規,說什麼也要得到幸福!「新娘與爸爸」以笑中帶淚的手法表現父女之間切也切不斷的牽絆。

 

《新娘與爸爸》中的日本民族性

   無論碰到任何事情,家人都會在背後支持與幫助著自己。故事中當爸爸知道愛子在公司內被前輩們刁難,於是瞞著愛子和三浦合作,請三浦邀請前輩同事們到宇崎家用餐,製造和好的機會。我覺得日本人的父母都會滿關心自己孩子的任何大小事情而台灣的父母一樣都會在背後支持與幫助著自己的孩子,但是對於類似的事並大部份不會深入了解,干涉孩子太多,多都是以建議的方式和小孩溝通。

  這部作品中是親子關係比任何事情都來的重要為主軸,像是故事中的爸爸說:「家庭比事業重要有什麼不對!」我覺得日本人認為事業工作固然重要,但是到了下班之後就是家庭的時間了,所以愛子爸爸他都是很準時下班的,而愛子的門禁時間為七點或許也是這個原因之一;但是台灣的家庭大部分都是以事業為重,所以常常會有加班到很晚或者把文件帶回家裡完成的情形,而家庭時間顯的少了許多。故事中有一段愛子的爸爸跟三浦說:「你最重要最不想失去的是什麼,管它是家業還是相親,與家人相比,那些根本都微不足道」。  

 

《日本人論》的取徑

  中林伸浩的《恩的觀念與親子關係》當中提到「恩」是規範日本親子關係最重要的概念,父母親對子女的施恩行為是建立在自我犧牲的基礎上,不求子女回報。當愛子知道媽媽是因為生下他而離開人世,覺得自己奪走爸爸的幸福,所以他決定不和三浦結婚,陪伴老爸。但是愛子的爸爸卻回應說:「你結婚離開這個家爸爸確實會捨不得,但是爸更捨不得默默看著你得不到幸福。」

    佐佐木孝次在《母親與日本人》中提到,對小孩而言,母親是一個容許的存在,對日本人而言,當母親消失,很少人會想到父親,無論經過多久,腦海中還是會浮現母親的模糊意象。愛子在一次和爸爸爭吵時最後愛子回了爸爸一句話說:「要是媽媽還在就好了!」從這裡可以看的到。

  心理學家木村駿在《日本人的深層心理:「家」社會的危機》中指出日本人的意識深層淺藏對家族共同體的渴望,為了實現理想的家族共同體而對空間的一種期待,這種期待藏在內心深處。個人獨立性雖然重要,但更要求一種沒有間隙、包含私領域在內的聯帶感。劇中三浦非常嚮往愛子這種家庭生活,因為三浦家是一間傳統的和服店,他父親原本要將和服店傳承給長子,但是三浦在家是次子,所以從小就不太備受重視,所以,他決定要獨立出來工作,證明給他的父母親看他是有實力的,但是他離開家四年了,心底仍然期望能被父母受重視。

    

我有話要說

  這部作品是我同學暑假時推薦的,「新娘與爸爸」是2007年在台灣播出的,平均收視率11.8% 這也是我第一部完整看完了之後,滿有感覺的一部日劇,因為雖然劇中的老爸愛管東管西的,常常替愛子捏一把冷汗,但是裡面卻也都是爸爸對愛子滿滿的愛,劇情中有些部分跟我的家庭很像,因為我的家庭有時也吵吵鬧鬧的,雖然沒有像愛子的爸爸那麼誇張,但是我知道這也是愛的另一種表現,套用故事中的一句話:「這個家要是沒了爭吵,就不算是個家了。」

  劇情中的爸爸有時候會唱一首在愛子小時後編的歌自彈自唱,最後在愛子的婚禮上老爸也唱了這首獻給愛子,小時後的快樂回憶其實孩子都會記得。我看到這裡還滿感動的,因為常常在和爸媽小爭執之後有些小時候忘記的回憶都會突然冒出來在腦海中閃過。

    這部片是以這句話「父女關係是永遠不會畢業的」、「女兒將來出社會工作、戀愛、結婚,即使遇到挫折失敗,老爸永遠都是你的靠山」貫穿整個故事,這句話也是我在這齣劇中最深刻的一句話,因為,我覺得在我人生中經歷的每件事情和每個階段,都會有我的家人參與,不論是求學或者出社會、結婚... …就算是遇到挫折,家人永遠都會是我的依靠。

 

參考文獻

http://www.niotv.com/epg_content.php?content_id=14417&epg_name=%E6%96%B0%E5%A8%98%E8%88%87%E7%88%B8%E7%88%B8   NIO電視網

 

http://www.jettv.com.tw/web/drama/hanapapa/index.asp   JET TV

 

http://tw.myblog.yahoo.com/jw!z74XywqcGQSIoSkaypdFdBXKGlI-/article?mid=693   失智老人俱樂部

 

http://www.wretch.cc/blog/sophiayt/24117794  日劇*電影*心情*寫真

 

 

 

 

 

 

 

 

 

 

 

美藝二 傅郁珺

 
 

 

 

 

 

 

 

 

 

 

 

 

 

 

 

 

 

 

 

 

 

 

 

 

 

 

 

 

 

 

 

 

 

 

 

 

 

 

 

 

 


從《零~紅蝶~》看日本人的依依愛戀

一、《零~紅蝶~》簡介

我所要介紹的作品,是一款名叫《零~紅蝶~》的日本和風恐怖遊戲,故事大綱一開始是雙胞胎姊妹——個性堅強的妹妹澪和相對較為軟弱的姊姊繭——回到故鄉遊玩時,姊姊被神秘出現的紅蝶引誘,進入了從地圖消失的村莊——皆神村,妹妹為了找尋姊姊也跟著進入了村莊,之後就被困在村莊裡不能出去,而且還遇見了許多的鬼魂,甚至還遭受攻擊。

妹妹為了要和姊姊一起逃離村莊,一邊用撿到的靈異照相機擊退來襲的惡靈,一邊尋找能夠逃離村莊的線索。在追尋的過程中,慢慢地得知這個村莊以前發生的往事。

皆神村位於黃泉之門「虛」之上,為了要鎮壓虛,村民每到村中紅蝶數量增多之際,就會舉行「紅贅祭」。「紅贅祭」是指雙胞胎的的姊姊——在當時的皆神村,她們認為先生出來的孩子是妹妹(弟弟),後生出來的才是姊姊(哥哥),因為妹妹(弟弟)比較虛弱,所以姊姊(哥哥)才會先讓弟妹出生——掐死雙胞胎的妹妹之後,雙子合而為一得到強大的力量用以鎮壓虛,而被殺死的一方化身為紅蝶,成為村子的守護神,而姊姊則是被以前怨死的巫女紗重附身,想藉由澪和繭之手舉行「紅贅祭」,完成生前無法與自己的姊妹舉行「紅贅祭」的遺憾。

 

二、《零~紅蝶~》中的日本民族性

在這部遊戲當中,就屬姊姊對妹妹的依賴與依戀最令人印象深刻,從幼時故意跌落山崖藉由愧疚感讓妹妹離不開自己,到之後有意自願要完成「紅贅祭」這點,無一不表現出姊姊對妹妹的強烈依戀(或者說佔有?)。

姊姊總認為光是身為雙胞胎,光是一直在身邊是不夠的,因為即使現在在一起,但終究兩人還是獨立的個體,總有一天會各自分開,所以為了和妹妹永遠在一起,姊姊願意犧牲自己的生命舉行「紅贅祭」,只因為在村莊的傳說中,只要舉行「紅贅祭」的雙子就能合而為一,永遠不分開了。

像零紅蝶中姊姊對妹妹這樣如此強烈到接近病態的依戀,在現實中應該是極為罕見的,但在日本社會中人與人之中的依戀與依賴卻又比台灣社會中常見的人際關係更為激烈,就像FANS對其崇拜的明星偶像,還有孩子們對父母的依戀等等,都比台灣要來的激烈。

在台灣,人與人的人際關係偏向冷淡,即使是家庭的親人之間,因為深受儒家教育,也是階級性較高而親密度不足,兄弟姊妹之間即使再融洽也鮮少會整天黏在一起,更別談如零紅蝶中那對姊妹一樣了。

 

三、《日本人論》的取徑

從南博先生的《日本人論》一書中,我找到了幾本書可以和這次的主題相呼應。

首先是土居健郎先生所著的《依依愛戀的結構》,裡面提到依依愛戀是指渴望依戀於他人的欲求,這點對在遊戲中的姊姊對妹妹的感情中做了合理的解釋,姊姊對妹妹的依賴與佔有的程度比其他國家社會的姊妹關係高出許多,在台灣,像繭這樣的想法甚至還會被冠上「病態」的標籤。

第二則是《「依依愛戀」雜稿》,這本書提到依依愛戀有一體兩面的矛盾,依依愛戀很容易轉換成恨意,反之亦然。遊戲之中紗重因為等不到姊姊八重歸來就被逼迫舉行「紅贅祭」,因而懷帶著滿腔怨恨回到世界,但在其中的一個結局中,姊姊的靈魂歸來之時,妹妹立刻就回復正常狀態。《「依依愛戀」雜稿》倒是完美的解釋了紗重的情緒變化。

第三是《兩個日本》中精神醫學家宮本忠雄先生與佐伯彰一先生的對談中〈深層的日本性格〉中有提到,依依愛戀的心裡潛藏著對他人的攻擊,這種衝動在無意識兼備釋放出來。這方面可以聯想姊姊的行為,姊姊為了能夠留住妹妹,狠心讓自己摔下山崖斷腿想藉由罪惡感綁住妹妹,這種行為無疑已經是一種精神上的攻擊行為,姊姊的這種行為對妹妹來說可以說是剝奪了其人身的一部份自由。

 

四、我有話要說

我之所以選擇這部遊戲來報告,主要是因為這門課講的是日本社會與文化,而這款遊戲又是打著「和風」頭銜的恐怖遊戲,這是一部在日本人的眼中也是一部可以被冠為「和風」的遊戲!

而且這款遊戲不僅遊戲性高、劇情引人入勝,在民族性方面提點的題材更是數不勝數,不止依依愛戀,還包含了赴死觀、宗教觀、生死觀、美學意識及許多傳統的建築與風俗,能夠論述的題材太多,但限於篇幅也只能挑選其中之一來報告。

我會接觸到這款遊戲,是因為朋友有這部遊戲,因為看不懂日文,所以請我跟他一起玩,順便充當翻譯。零紅蝶這款遊戲的日文對當時的我來說算是頗為艱澀,一開始我除了被遊戲中神出鬼沒的阿飄嚇得半死之外,其實對劇情的瞭解真的只能用馬馬虎虎來形容,但隨著日文的精進再加上後來自己也入手了這個遊戲後,便對這款遊戲的劇情瞭解許多,也開始喜歡上遊戲內那瀰漫著的又冷漠慘酷卻也溫柔哀傷的氛圍,讓我實在沈迷了好一段時間。

這款遊戲在台灣算是小有名氣,至少有在玩家庭主機(泛指PS2Will)的人應該都聽過這部作品,不過因為全是日文,一般人注意的應該都是與惡靈戰鬥的過程,而不是劇情或者其他東西。

 

五、參考文獻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tw/Wikipedia:

零系列非官方網站http://homepages.conceptera.com/zero/

~紅い蝶~ http://www.tecmo.co.jp/product/zero2/index.htm

Uwe Schmitt著、張志成譯(2003)《日本的假面》台北:左岸文化

林明德著(1997)《日本的社會》台北:三民書局有限股份公司

 

 

 

國大六 陳曼婷

 

 

 

 

 

 

 

 

 

 

 

 

 

 

 

 

 

 

 

從《戀空》看日本人的未婚懷孕觀

一、《戀空》簡介

    2000年夏,普通高中一年級學生美嘉(新垣結衣)與帥氣的同級生阿弘(三浦春馬)在校園內偶然的相撞,而讓阿弘一見鐘情,就在放寒假的前夕,美嘉的手機掉在圖書館,被一向喜歡待在無人圖書館的阿弘撿到,美嘉回圖書館找手機時,尋著聲音找到手機,但裡面的通訊錄全都刪除了,此時一個陌生男子來電,美嘉問你怎麼都刪了,對方只說:那些都是很重要不能刪的人嗎?如果要聯絡的,對方會自動打給你的,就這樣男的每天打來,美嘉由反抗到墜入愛河,美嘉生日那天不開心也跟他說,對方唱著生日歌逗她並且約好明天開學前相見,美嘉化了粧到了相約的永池旁,卻發現居然是那個滿頭金髮令她害怕的男生,她不相信的跑走,但屬於他們二人的秘密卻證明他就是弘,於是二人墜入愛河。

  然而阿弘的前女友笑卻心懷怨恨,找了四個男生將它綁到農田強暴並拍照還在學校傳開,相約的弘等不到美嘉,找到美嘉了解實情痛打對方一頓後,不但沒有離棄她,反而在學校宣言誰敢侮他愛的女人,不管男女都要對方好看,美嘉在弘愛的支持下,心中的傷口漸漸癒合,也終於能再次面對弘了。

  美嘉懷孕了。美嘉把這個消息告訴阿弘後,阿弘破門而出,左等右等的美嘉正要離去時,弘手裡拿著禮物衝進來笑著說:請把我們的孩子生下來吧兩人約好要一起撫養這個孩子且結婚並會面雙方家長。

  聖誕夜,笑不甘心弘要為她休學,爭吵中推了美嘉,意外的悲劇讓他們失去了孩子,雖然為之痛苦,但和阿弘之間的感情卻因此更深了一層。

  正當兩人越過了種種困難誓言永遠相愛,突然二年級上學期,阿弘突然提出分手,還演了一場跟別的女人親熱的戲給美嘉看,讓美嘉大受打擊,在朋友們的鼓勵下,傷心欲絕的美嘉重新振作起來,同時大學生優出現在了她的生活中,為了斬斷對弘的思念,美嘉開始和優交往,深愛美嘉的優還幫助美嘉鬧離婚的雙親複合,為了回報優的溫柔,美嘉決定忠於這場平穩安然的戀情,畢業後她考進了優所在的大學。

   因為失去孩子而相約每年的12/24要在這裡一起慶祝,這讓美嘉期待一年見一次面再度到來,第二個聖誕夜出現,美嘉看到的卻是好友,才得知阿弘離開她的真相,竟是 因為弘樹得了癌症。他覺得自己沒辦法再照顧、保護美嘉,不能再替她擦掉眼淚。尤其發現病情後,必須三天兩頭跑醫院,身體也越來越虛弱。
自覺無法再給美嘉幸福,為了不阻擋美嘉的未來,他選擇放開

    美嘉知道後還是依然深愛著阿弘並且照顧阿弘剩下的日子,兩人一起度過剩下的兩個月,直到阿弘去世後美嘉還是為答應阿弘要勇敢的活下去,是一段悽美感人的愛情故事。

 

二、《戀空》中的日本民族性

    這部片是由一個真實的故事所改編的小說《戀空》,是作者美嘉的親生經歷,劇情裡面提到女主角懷孕兩人能夠負責任的去面對及成熟的心態去解決這件事,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日本人穩重且負責任的觀念,而台灣文化跟日本文化的差異就在於未婚生子且還未成年就懷孕是一件可恥的事且台灣年輕人大多無法負起責任去扶養這個生命,也會得到社會異樣的眼光。還有女主角和優分手回去找阿弘但優卻能尊重美嘉的選擇而不像台灣很多社會案例,分手男女鬧翻自殺或他殺的一些醜聞很多。

   由於這部片是一齣真人真事的故事,裡頭的強暴事件也能看出日本這樣的案例並不少,但對於男歡女愛的性觀念卻是較為開放,普片來講日本早婚的較多,在台灣年輕人還沒出社會或還沒有穩定的人生很難扶養一個家庭,所以台灣人早婚的在現代社會很少見。

 

三、《日本人論》的取經

    山下明子的《日本的性:女性主義的性批判》在<性侵虐、性暴力的歷史與結構>中談到,性暴力所顯現的人權侵害和傳統的精神文化有很深的關連在於一九二零年代的現代主義沒有建構出男女在性方面的平等關係。這跟劇中《戀空》女主角被男生強暴引發侵害人權一樣。

    石川弘義與野口武德在《性民俗叢書2》之中,從民俗學和社會心理學考察了日本人的性意識,還有芳賀的《國民性十論》人們了解到性並不是猥褻而是「長大成人」的一種象徵,劇中男女主角性後懷孕而以負責面對現實的態度可以看出。

    山野保《「留戀」的心理:男女的分手與日本式的心情》是只「對於無法復存的對象仍殘存愛戀之情」。日本有美化留戀的文化,例如,說服自己為所愛之人祈福而願意退讓,和劇中男的希望女主角幸福而退讓給另一個男子但卻對女主角存在愛戀之情。

 

四、我有話要說

   《戀空》這部電影是一齣改編自作者親生經歷寫成的手機愛情小說,因為我本身看日本小說比較少而第一次聽到用手機小說這種方式寫下的小說覺得很特別,所以我才會選擇看《戀空》這部電影,會喜歡這部電影的原因也是因為它是一齣悲劇,因為從裡面我可以看到男女主角彼此相愛是如此堅貞,兩人未婚懷孕努力克服而得到家人們的諒解,雖然中間發生很多令人難過的事情,但從後面女主角知道男主角的苦衷後依然是深愛著對方,還有家庭破碎雙親離異到恢復和諧也是因為女主角表露對於家庭和樂的真情,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人與人間的真摯情感還有親人之間的重要性。劇情裡涉及到未婚懷孕也讓我了解到日本人對於性觀念開放還有普遍較為早婚與台灣文化及觀念比較不同,他們能以正面正確的方式去看待這些事情接受度也較高,我覺得這方面是跟我們台灣差很多的地方,由於日本手機小說的風行也讓我看出日本傳播的發達而不像台灣手機簡訊只用來傳輸短訊和圖片而已,對於他們熱愛看書還有手機也能閱讀書物的民族這些優點都是我們台灣看不到的。

 

五、參考文獻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Special%3A%E6%90%9C%E7%B4%A2&search=%E6%88%80%E7%A9%BA&fulltext=%E6%90%9C%E5%B0%8B維基百科

http://tw.myblog.yahoo.com/jw!WjKcV62eFRho91BmDpf1Bw--/article?mid=13980奇摩網頁

koizora-movie.jp/aboutthemovie/index.html部落格網頁

 

 

 

 

 

 

 

 

 

 

美藝二黃瓊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