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教育在小學的發展-

以台北縣立竹圍國民小學六年級為例

高健綺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碩士研究生

 

摘 要

本研究主要之目的在於了解多元文化教育在小學的發展,使用訪談為研究方法,以行政、教師、學生、的意見整合,深入瞭解不同學科中多元文化之內涵。

從研究資料中,以國語文、英語與鄉土語言領域三大方向,來探討(一)台北縣立竹圍國民小學的多元文化現況。(二)不同學科的多元文化屬性。(三)學生對於教育現況的看法與感受。在文獻探討中,則討論相關文獻中的多元文化定義與理論,並且簡要提出英國、加拿大、澳洲的多元文化之發展歷程,以為本國學者研究之借鏡。

最後根據本研究結果,提供後續研究者初步的資料。及對教育行政當局、教師、家長、學生提供建議。

關鍵字:多元文化、竹圍國小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Taking the sixth grade of Jhu-Wei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pei county as an example..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research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The data collection method of this thesis was based on deep interviews including perspectives of administrations, teachers, students in order to comprehend multicultural concepts in different subjects.

 

Therefore, languages discussed were: Mandarin, English, Aboriginal languages.

Three educational topics were chosen for discussion:

(1)   The current status of multicultural in Jhu-Wei elementary school.

(2)   The identification of multicultural in different subjects.

(3)   The perspectives and feelings of students about present education.

Definitions and theories about multicultural, as well as introductio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multicultural in Britain, Canada, Australia, were reported for Taiwan scholars’ references..

Finally, there are three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results. The suggestions are expected to be helpful for government, teachers, parents and students.

 

Keyword: multicultural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第一章               前言

       開放社會中的多元文化,讓國民教育蓬勃發展。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的不同民族文化是全球化、世界大同的理想。就連實行白澳政策的澳洲也在1983年制定New South Wale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提出多元文化教育應使學生了解並且接受多元文化社會,藉由多元文化主義的信仰,促進族群和諧,了解不同文化的族群,無論過去和現在,都對澳洲社會有所貢獻,(張建成;2000)

  而現在的台灣歷經政黨二次輪替,傳統威權一元化的價值觀也早已崩解,不同族群對於尊重與溝通存在些許歧異。至於在學的學齡兒童對友誼的定義,在溝通;在「與同儕團體一起社會化和工作能提供小學生歸屬感,並且幫助他們了解和遵守社會的規範 (郭靜晃;2000)」。因此,如何把教學模式中的目標、實施、評鑑和改選,由單調轉變成多元,讓老師與學生都能樂在其中,產生歸屬感,並且產出對社會有益的成就,是個迫不及待的課題。

        近年來,網路傳媒科技日新月益,人與人、社區對社區,各族群間,甚至國家區域往來頻繁、互動熱絡。對於彼此的了解若不清楚,很容易誤解,進而產生不必要的麻煩。若能在國民教育部份加強未來國民的多元文化認同,勢必可免除不必要的難題。此外,根據內政部統計,至2008年底台灣有382,000多名的外籍配偶,並育有220,000多名的新台灣之子,已然成為台灣島閩南、客家、外省、原住民之外的第五大族群,其中越南新娘占總數的一半以上。目前平均每8名小孩子中就有1名是新台灣之子,因此新移民第二代在台灣的教育問題,已經成為學校教育裡普遍受到關心的議題。

  因此民眾需要學習,從認知差異、理解差異,至尊重多元與包容差異,對不同種族或膚色或不同文化背景的任何人皆能平等對待。所以本文擬以國民教育小學階段為出發,探討小學教育中的多元文化發展,並舉台北縣立竹圍國民小學為例。分析不同學科間的特色及屬性。讓家長與學生能充分了解多元教育的發展,建立包容多元文化的概念,將尊重多元文化的態度內化為情感,平等接納各國文化,期盼教師、家長、學生,都能成為一位具有世界觀的國際公民,以順應現今的潮流趨勢。

第二章 多元文化理論與發展

 

第一節 多元文化理論

  「多元文化主義是指一種哲學立場與運動,提出一個多元社會的性別、種族、族群與文化的多樣性,必須反映在教育機構的所有制式結構中,包括成員、價值規範、課程以及學生組成」(Banks & Mc Gee Banks, 1993)。而多元文化教育最重要的課題,就是在促進教育的正向發展與公平正義,也就是協助不同背景的學生,發展出在新世紀中所需要的知識、技能與態度。誠如美國新總統歐巴馬,曾經自卑身為黑人之子,白人母親又有兩度婚姻,年少時也吸毒叛逆過,幸而歐巴馬的外祖母對他始終不離不棄,實踐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幫助弱勢的外配之子,陪伴他成長,給予尊重安定的環境,並盡全力栽培,送他到夏威夷最好的私立學校,才成就今天的美國新總統-歐巴馬。

  在多元社會中的教育,除了應確實幫助學生了解其家鄉和社群文化之外,也應幫助學生走出自身文化的侷限(李苹綺譯,1998)多元文化教育希望能幫助弱勢族群,由自卑到自助,到助人、自尊、尊人。為此,台北縣教育局出版《多元文化繪本東南亞篇》,內容包括印尼、緬甸、泰國等國家的傳統歌謠,童話和生活故事,除了繪本還有手偶教具,這套書共有十冊,希望能讓學校中的多元文化教育有更多教材、教具的實質幫助。

  誠然,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標是在拉近西方平等、公正的民主理想和社會實踐之間的距離。如減少因種族、性別和社經地位的不同,所造成的差別待遇等(李苹綺譯,1998)。

  因此,從明末清初以降,自始就是移民社會的台灣更應該有包容力,能有決心致力族群融合。畢竟台灣是彈丸小地,已退無可退。不同族群間應學習認識、了解、包容各種文化,才能真正具備地球村公民的素養。

  海納川,不分江河;強盛的國家,不分種族。所以,汪洋以為聚。人的社會,若一再分化,則力量就會變小。先民來台,曾因為漳、泉械鬥,閩、客不合,幾經戰亂後,體會到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互相通婚、互相信任、互相合作,才有今日安康、富裕的台灣。

  促進教育機會之均等發展,滿足弱勢族群之教育需求,增進弱勢兒童之學習條件。(教改會,1996)。一直以來是政府教育單位的施政理念與計畫目標,特別針對原住民的弱勢不利條件,成立原住民委員會,專款專用,幫助補助這些社經、文化弱勢或城鄉差距的學生。

10年來,則是外配數目不再攀升,處理得宜,融洽和樂。社會充滿活力,多元並存光榮;處理失當,族群不合,社會充滿對立,互相毀滅。欲要結局為何,存在你我一念之間。

 

第二節 英國、加拿大、澳洲的多元文化教育發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本節旨在提出英國、加拿大、澳洲的多元文化教育發展經驗,讓我們能更加重視多元文化相互尊重的理念,以及強調公民權利均等的理想。

 

一、                                    英國多元文化發展

很多人以為英國沒有族群問群,沒有語言差異,這個觀念其實是錯誤的。在電影"英雄本色"中影星梅爾吉勃遜飾演的蘇格蘭人就和英格蘭人(英倫統治者)不合,甚至想獨立的念頭,到21世紀的今天仍未放棄。

今日的英國,不只有原來三大族群,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的問題,尚包括二次大戰後,來自歐洲、亞洲及非洲移民,或可以解釋不同宗教的相互激盪影響。在1945年之後,英國的多元文化教育發展分成四個階段:同化階段、融合階段、多元文化教育階段以及去族群化論述(deracialization)階段。

60年代的同化觀有種族歧視的陰影,希望用英語教學來同化移民。

70年代較進步的融合理念,不採取強迫性改以漸近性質來對待移民。

80年代起,英國社會才開始承認文化多元,這是正向思考。

90年代的去族群化論,很可惜是多元文化的負面影響。

  全球化、地球村在美國總統小布希任內發展到極致,因為聯準會的低率政策以及金融監管失職,造成金融危機而崩解。使得貿易保護主義充任在國與國之間。各國內的族群優越感再次興起,當人們經濟條件不佳,收入減少時,就會怪移民搶原住民工作,造成誤解與紛爭。

  總而言之,筆者認為,當國內經濟欣欣向榮,工作機會多,收入增加,安和樂利時,原住民對新移民的包容力比較高,反之則低。這也是多元文化的發展,在世界各國常會面臨的難題。

 

二、加拿大多元文化發展

  加拿大的「馬賽克」(mosaic)式的多元文化觀,在台師大教授單文經的觀感中,比美國的「沙拉碗」(salad bowl)成「融爐」(melting pot)式的多元文化觀,完善許多。

加拿大只有少數原住民,國民中法裔、英裔是二大主體,其他國移民稱之為「第三勢力」(Fleras & Elliott,1992;單文經,1996)1990年成立「加拿大多元文化顧問委員會」(Canadian Multicultural Advisory Committee)來推動多元文化的政策。雖然歷經200多年的雙語文化及100多年的多元文化洗禮,已經將多元文化融入國家認同,以及教育與文化政策的範疇。可是不同族群、不同文化,要讓真正的互信、互諒仍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

  畢竟,像魁北克省獨立公投的事件,不會因為一次未通過,就完全消失無踪影。人與人互信、互諒需要時間;不同族群更是如此。盼望地球的原住民-人類,可以覺醒!去除不必要的藩離,共同為美麗的家園,永遠幸福美滿而努力!

 

 

 

 

 

三、澳洲多元文化發展

  多元文化觀點在1970年代在澳洲才有人討論。因為自1901年建國,澳洲的施政方針是「建立英語系的(Anglo-Celtic)文化」即「白澳政策」(White Australia Policy)(澳大利亞商工辦事處,199829)

  然而,白人至上的政策也扺擋不了多元文化的浪潮。尤其是越南戰爭後期,澳洲逐漸加入亞洲體系,加上東帝汶事件以及1999年後中國經濟實力與日俱增,迫使澳洲必須多了解亞洲粌國的文化,才能讓自己本國的成長動能持續。甚至現任新總理陸基文可以說一口流利中文,這在70年代以前,簡直是天方夜譚。

除了中央政府外,各州也制定政策,例如新南威爾斯教育政策(New South Wale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1983:4 ):包含五項多元文化教育措施:

(一)                                                 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育(ESLthe teaching of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二)                                                 社區語言教育(族語教學)

(三)                                                 族群研究課程(ethnic studies

(四)                                                 跨文化教育(intercultural education

(五)                                                 多元文化觀點的課程(multicultural perspectives to the curriculum

  雖然澳洲多元文化理念及政策立法有長足進步,可是理想常被「經濟理性主義」和「種族主義」干擾。因為經濟不景氣,1986年曾刪減多元文化教育經費,2008年金融海嘯,澳洲政府為節省經費,併校、併班教學成為常態。更大量裁減教師,使得多元文化教育在缺少經費及人力下更無以為繼,再加上白人至上,種族優越主觀作祟,要真在澳洲建多元文化社會,可能遙不可及。

 

 

 

 

 

 

第三章竹圍國小多元文化教育發展現況

 

        台北縣立竹圍國民小學位於淡水鎮中正東路145號,學生人數大約1,200人,是一所中型國民小學。近年來因為竹圍和紅樹林地區新大樓林立,外地移入新住民不斷增加,原住民、新住民比例明顯提高。因而多元文化教育在竹圍國小是課發會極為重重視的課題。本章以語文領域中的國語文教學、英語教學及鄉土語言教學做為討論的三個子題。

 

第一節                                                                                                     國語文教學的多元文化特色

 

  台灣語言教育政策與實務,是從國家主義過渡到民族主義,並逐步向多元文化主義與全球主義邁進。竹圍國小也是依此步驟,訂定校本課程架構,以"敬(keep manners)、勁(keep going)、靜(keep quiet)、淨(keep tidy)"做為學校領域課程之目標。

  在竹圍國小的高年級國語文多元文化教育主要分四個部份:

一、課程網要九年一貫外加活化課程

高年級總共一週有8節國語課程,比起台北市的國小要多出2節。也因為台北縣特別重視國語文教育,因此在2008年、2009年全國國語文競賽都獲得總冠軍。在活化課程中加一節國語,於是再加上原本由彈性課更改的國語,總節數就有8節課。

  原來6節課在執行課程標準內需要教導的課本內容而增加的2節重點在書法教學、作文教學,閱讀以及新住民多元文化繪本教學上。所以,即使教育部決定對台北縣開罰,扣減積點20點外,還要扣減中央對北縣的教育補助款。台北縣教育局對這違反九年一貫課程網要實施要點的學習總節數規定之說法,深表遺憾。並且將繼續實施。所持的理由是縣立國民中小學的教育權責在縣府,而且活化課程根據縣府委託台灣師範大學教授陳純音對試辦活化課程的學校進行研究,高達八成八家長滿意,九成四學生認同。

  然而,研究者實地訪談竹圍國小六年七班結果顯示:

(一)607學生中,高生、賀生、廖生反對

   理由是週三下午本來是他們的小週末,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二)607學生中,王生、宋生、林生贊成

   理由是週三下午,父母本來就花錢讓他們去補習,如今可以不必付費就可以

   在學校上課,何樂而不為?

(三)607學生中,田生、譚生、陳生沒意見

   理由是有時覺得不想週三下午留下(有安排活動),有時又想留下(家中無人,   

   沒有安排活動)

 

  上述結論表示學生中各種意見紛陳,並不像教授的調查有九成四學生喜歡。不過採集樣本不同,量化數據也不同,只能作為意見參考。

 

二、書法、作文、閱讀教學

(一)書法教學:聘請校外專家進入校園教學,補足一般教師書法專業上的不足。在六年七班是由"楊平"老教授,他是一位書法家,由他細心指導小朋友習練書法。期末在校內、鎮公所、文化中心都有成果發表。

(二)作文教學:一學期提升到六篇作文,題目內容希望從生活切入,營造多元學習。從本土及國際民情中,企圖透過生活事件來養成個人的多元思考與觀察面向,讓學生具備多元觀點與批判能力。

  教師在教授時會配合新聞事件、藝術作品、異國音樂、流行文化………等融入生活各面向的多元學習。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標在於幫助所有學生,培養運件於未來跨文化社會中所需的民主價值觀、信念、知識、技能和態度(李苹綺譯,1998)。

  六年七班邱導師希望採用多元智態的教學策略,以講述、分組討論、演講、文字遊戲、朗讀、講故事、錄音自己的話、鼓勵投稿、設立班報、訪問、製作有聲書等等活動來加深加廣其作文及寫作的動態(鄭博真著,2000)

(三)閱讀教學:

      2000PISA國際學生評量計畫,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評定芬蘭學生閱讀表現世界第一,2003年閱讀表現還是第一,2006年世界第二。(台灣學生閱讀表現世界第16)愛讀報的孩子不會變壞。每週讀報超過3次的15歲學生有59%。有鑑於此,竹圍國小九十七學年度試辦「讀報教育」活動後,開始利用每周五晨光時間,進行閱讀國語日報的活動。

      在台北縣607班導師邱琼儀表示:

老師與父母如何生動有趣介紹報紙或報社如何編出一份有趣且益於身心的報紙吸引年輕學子關讀。讓這種非正式的學習模式幫助學習成就低的學生不被邊緣化,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在教學現場,六年七班特別重視:閱讀認知、閱讀技能、閱讀情意上要同步並進,除了能讓學生增加字彙,學會整理重點,解決生活問題,在公民素養與文化多元理解上,更有所提升。另外閱讀國語日報的同時,希望建立讀報氛圍,確立終身閱讀的正向態度,並且運用美國報協設計的十五個課程來操作。

 

課程一:認識報紙和周遭互動           課程二 :學習剪報

課程三:學習判斷                     課程四 :關心國家事

課程五:認識國家領導人               課程六 :連接世界

課程七:關心各國動態                 課程八 :新聞分析預測

課程九:重視社論                     課程十 :認識報紙內廣告

課程十一:熟悉廣告訴求與應用         課程十二:認識體育新聞

課程十三:認識藝文新聞               課程十四:接觸家庭生活訊息

課程十五:製作一份個人特色的報紙

 

 

 

三、新住民多元文化繪本教學

  針對公辦民營的學校,開創多元教育學習,宛如「教育桃花源」,教育部在九十八年一月研擬「公立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委託私人辦理條例」草案。希望結合民間資源和創意共同打造多元的教育園地。

  的確,唯有多元的模式才能激發學生的多元潛能。因此,六年七班邱老師運用台北縣教育局出版的"多元文化繪本"和CDDVD來進行教學。內容有越南、印尼、泰國、緬甸等東南亞國家的飲食、節慶、居住、服飾、產業、童話、童謠。由班上越南籍父親的新住民同學來引導,提昇新住民的自信心,藉由他所常接觸的事物來教導同學。

(一)飲食:藉由班上同樂會或期末聚餐,讓每位學生準備各國不同菜色,例如:泰式涼拌菜、越南河粉…。在歡笑生活中,學習多元文化,在飽足中體驗多元文化,並由飲食習慣來了解與認同不同民族性,特別是外籍配偶較多的越南、印尼。

(二)節慶:配合台灣與東南亞各國的節慶,認識不同文化的差異性。例如:泰

   國潑水節,越南中秋節。把世界帶進學校,把地球帶進教室。

(三)熱情洋溢服裝秀:仿效時裝模特兒,走秀聚光,請求縣內新移民學習中心

   協助,讓學生認識不同民族的傳統服飾。進而培養欣賞與包容多元文化的

   素養,讓學生具備地球村公民的知識。

(四)韻文教材:為提升國中小學生的語文能力,台北縣政府首開全國風氣之先,

   聘請作家余光中擔任語文政策總顧問,召集三十六位資深國語文教師,九

   位美術教師,精心策畫,完成<國民中小學韻文教學補充教材>。竹圍國小

   高年級運用這套教材,在不增加授課時數、不增加師生壓力下,輔助學生學

   習。內容共有一百六十篇作品,包括古典詩詞、新詩、歌仔戲,甚至周杰倫

   的<上海1943>、SHE的<長相思>等流行歌曲及Rap舞曲等。六年七班邱

   導師表示,從韻文及流行歌曲進入學習,讓學童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浸潤

   在詩詞歌賦的意境中,配合多元的教育方式,以提升學童的語文及人文素養。

第二節                  英語的深耕發展

 

      在多元文化學校的八大特色中,有一點是「學校文化和潛在課程能夠反映文文和民族的多樣性」(李苹綺譯,1998)。遵循此一特色,竹圍國小擬定八項課程計劃來推動教學。

 

一、    英語讀者劇場(Reader Theater

    有鑑於台北縣英語輔導團設立英語中心在竹圍國小。輔導團推廣的重點-讀者劇場,也成為竹圍國小每年必辦的學習活動。為了不失去學習英語的主軸,讀者劇場不希望太多道具來干擾;也盼望簡易的戲劇表演,不要造成班導師與學生太大的負擔。

     表徵遊戲或假裝遊戲能夠給兒童帶來語言學方面的好處(郭靜晃譯,2000)。於是在劇場中,孩子運用英語來表達劇情,就有相輔相乘的效果。學生彼此合作、尊重,這也是多元文化學習的精髓所在。

 

二、  英語繪本(Picture Book

    近年來,英語雙峰現象令人憂心忡忡,九十七年大學指考英文零分約有900多人,考不到10分的有11,000人。竹圍國小教學組長高婉馨表示:現階段國小英語學習困境,包含:

(一)學生過早學習產生挫折感、恐懼,進而放棄,忽略學生原始學習動機。

(二)家長社經背景落差大,造成英語的城鄉差距,竟然在都會區中出現。

(三)教育改革不一,有些縣市小一就全面實施英語教學,有些縣市小三才開始。

所以,高組長希望英語科任和班導師都能積極推動英語繪本教學。竹圍國小教務主任王淑玲,是繪本教學的優良教師,她也常在教學觀摩中演示,以及訓練學生創作英語繪本得到比賽優勝。

  九十七學年度,六年級學生楊承勳、周法岑及陳彥廷創作<淡水F4 Food of

Four types英語繪本>,把淡水名產Fish Ball(魚丸)、Plum Juice(酸梅湯)、

A-Gei(阿給)、Iron Egg(鐵蛋)創作成英語繪本,要把台灣行銷到全球。

 

三、 英語活化課程

竹圍國小中高年級每週三下午多上2節英語節,低年級則在週四下午多上2節英語課。這是台北縣特有的,希望讓學生在輕鬆活潑的環境下學習英語。除了兼顧原有課程教學重心,也要推廣英語補救教學。台北縣目前有四十八所學校實施。教育局預計四年內全縣國小全面實施。

英語教學只是英語教育的一環,不過它是基礎也最重要。「教學」是強調目標、

動機、歷程與結果的合法性、價值性及正常性。因此,英語教學是技術問題,英語教育才是本質,讓學生、教師、家長、不只是學會英語,更要學習英語文化,尊重多元語言就是尊重多元文化價值,如此一來,才能與世界舞台接軌。

總而言之,活化課程的「活」是指教學活動,是「動態」的,應與生活情境互

相連結;「化」是指「轉化」,將教師「教」轉化為學生「學」,讓學生想學,願意學,努力學,成為教室的主角。

 

四、                    竹圍之英(Bamboo Family

這是竹圍國小校內社區電台廣播節目,由專業英語科老師指導,培訓各年級

英語基礎程度中上的學生,讓他們擁有一個展現自我的舞台,並且帶動英語學習。Bamboo Family每週在全校播放一次,內容除了英語教學,還包括校園動態介紹、學生榮譽榜以及節慶教學。竹圍之英會提供節目內容學習單,讓學生聽、讀、寫並進的練習。在節慶時,例如復活節,全校還會舉辦活動,讓學生說出來,如此,整個語文學習步奏驟才會完整。

 

五、    IBM Reading Environment Companion

   資訊科技融入

九十七學年起,竹圍國小加入「閱讀同伴」計劃,透過網路學習英語,學生跟讀後,把聲音口傳後,軟體會根據學生的發音、分析學習效果。教務主任王淑玲表示:六年級有五個班,礙於IBM提供的設備有限。五年級只有一個班,實施閱讀同伴計劃。學校會盡全力尋求資源,讓想學習的學生都可以上線學習。

 

六、                    英語情境學習角-English Learning Corner

多元文化教育的規劃是為全體學生所規劃[1](李苹綺譯,1998)依此原則,竹

圍國小在各樓層設立英語學習角,幾乎所有可用的牆面都佈置英語情境,連樓梯、天花板、地板都有英語學習遊戲、會話、繪本……等等。目的在創造環境,讓學生浸濡在宛如英美語國家的學校中,自然輕鬆地學習,並且利用學習成果,指導學生參加英語四格漫畫比賽,將生活化、多元化導入英語學習單。

 

七、                    基督書院英語課程

六年七班得天獨厚與美國基督教效力會基督書院英語系合作,每週再多加三節

英語課,比起台北縣市國小六年級一週只有二節英語課,竹圍國小六年七班一週共有七節英語課。基督書院TESOL(Teaching English Second of Language)課程的負責老師Babara林表示,英語系分成商用英文與英語教學二個組,學生依其興趣選修就讀,系上會考核是否合格,可以任教的相關條件,例如:口齒、發音等。來到國小實習任教,目前共有14位學生到國小實習,在六年級的是Fiona & Rae二位學生,她們都是大四學生,經過三年的訓練,第四年才可以到國小建教實習。TESOL 另一位老師Fiona陳表示,基督書院致力提倡多元文化教育,希望減少學生的偏見,並幫助他們培養民主的態度,信念和行動。因此在"TESOL PRACTICUM LESSON PLAN FORM"中會要求要加入這些元素。

此外,基督書院每年五月都會舉辦美國大學籃球隊來台教學生籃球的任務,輔

以英語在球場上的運用,讓學生不會害怕。使用英語,在最自然的情況下,以球場為教室,以籃框為黑板;以投籃動作為學習單,營造一個多元的統整英語教學環境。六年七班金同學、高同學、林同學每年都對這個活動期待許多,著實受到學生的歡迎。加上原本在教室中生動,以全英語教學的方法。六年七班的學生在英聽與會話能力都與時俱進。

 

八、                    台北縣英速摩法學院

這是全國第一所浸潤式全英語體驗學校,於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九月二十二日

式成立,設立地點在石門鄉乾華國小,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感受「遊學不用出國」的學習體驗,目前有8名來自美國的合格外師,使用與台北美國學校一樣的原版進口教材,初期為照顧弱勢族群學生。首先安排北縣偏遠地區五十七所學校,選派學生體驗。六年七班王同學和林同學,曾經到過摩法學院三天二夜的全英語環境,讓她們稱讚有加。在學院中就像到國外一樣,可以和外國人講話,比在學校上課有趣多了,只是同學中無法全部一起體驗是遺憾,她們說。

  因此,竹圍國小會盡全力爭取讓更多學生有機會參與摩法學院的英語體驗,更

增進學童的英文能力。台北縣長周錫瑋表示,民國100年將新增闊瀨、光復、興福、

龍埔四所英速魔法學院,預計每年可以服務二萬五千名學童,到時全縣所有五年級

學生都能五天四夜遊學免出國。

 

 

 

 

 

 

第三節                                    鄉土語言的發展特性

竹圍國小對於學習國語、英語及母語,視為不只是語言的學習,更是文化與素

養的培養。雖然經由戒嚴的政治力量干擾,近年來族群復興運動確實帶起母語的學習熱潮。而在台灣鄉土語言也是一項多元文化教育課題,深具情意,充滿人文主義關懷,符合認知發展的經驗。

    目前高年級每週有一節閩南語課,那是因為學校所屬地區閩南語族群人數較

多。其他母語的學習,則仰賴外聘合格教師。由於受到專業教師尋求不易以及少數

母語學生人數不足雙重因素影響。

目前客語教師 李碧珠 學生人數67人。

阿美族語教師 呂建達 學生人數7人。

客家語五年級有15人,六年級有6人。

阿美族語五年級只有1人。

  在竹圍國小,除了表定母語教學外,也尋求資源幫助教學,例如,台北縣客語魔法學院在九十八年五月二十三日開課,地點三峽五寮國小,提供縣內國小學生兩天一夜全客家情境課程,並全程以客語教學,授課內容包括客家語、客家歌謠、客家戲劇及客家傳統手工藝。

  每年二月二十一日是國際母語日。竹圍國小也訂定每週三是學校母語日,大力提倡。母語在台灣有二十四種語言,正瀕臨滅絕。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傳承語言,等於保存古老文化,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多元、多樣與燦爛。

  竹圍國小希望母語教學不只是在教室中教學,要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也期望將來能再開其它母語的課程,如此,才能延續文化生命,強化國家競爭力。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建議

 

本論文研究目的主要在於探討多元文化教育在竹圍國小的發展,並將研究結果加以整理,提供教育單位及教師之參考。

 

第一節            研究結果

一、                                                                                       國語文教學共有四個多元方向思考.

(一)                                                                     九年一貫課程網要外加活化課程

(二)                                                                     書法、作文、閱讀教學

(三)                                                                     新住民多元文化繪本教學

(四)                                                                     韻文教材

二、                                                                                       英語的深耕發展,共有八項

(一)           英語讀者劇場(Reader Theater)

(二)           英語繪本(Picture Book)

(三)           英語活化課程

(四)           竹圍之英(Bamboo Family)

(五)            IBM Reading Environment Companion – 資訊科技融入

(六)           英語情境學習角(English Learning Corner)

(七)           基督書院英語課程(TESOL)

(八)           台北縣英速摩法學院

三、          鄉土語言的發展特性

訂定母語日推廣,致力各種母語教師的訓練培養,參與客語摩法學院。

 

 

第二節            研究建議

一、    國語文教學只有四個向度教學,稍嫌不足。

(一)竹圍國小不是國語文中心學校,可是本國語言仍是最基本的,所有學科理解力都要透過國語文來學習。因此,校內應該設立國語文輔導團,延攬優秀人材,幫助學校設計出更符合教學情境的教材及教案。讓學生國語文的統整能力可以更上層樓。

(二)可以經常舉辦校內書法、作文、演說、朗讀……等國語文競賽,讓學生

   有更多機會展現自我。

二、    英語教學已經有一定基礎及訓練,研究者認為可再加強:

(一)把學生學習英語的成果在社區發表,帶動社區英語學習的動力。

(二)訂定英語日,全校師生都用英語溝通、上課,藉此進一步提升英語聽力及會話能力。

三、    鄉土語言的發展,在竹圍國小,稍不受重視。

不管投入的人力、物力或相關資源,都是最後的。基於多元文化的思潮,應該扭轉此一不平等的待遇。

 

 

 

 

 

 

 

 

 

參考書目

 

李苹綺譯,James A. Banks原著(1998)。多元文化教育概述,An Introduction to Multi-cultural Education。台北市:心理。

林心茹譯,Mindy Kornhaber,Edward Fieeros,Shirley Veenema原著(2005)。活用多元智慧,Multiple Intelligences:best ideas from research and practice。台北市:遠流。

張建成主編(2000)。多元文化教育:我們的課題與別人的經驗。台北市:師大書苑。

郭靜晃譯,Fergus P.Hughes原著(2000)。兒童遊戲:兒童發展觀的詮釋,Children play and development。台北市:洪葉文化。

黃光雄主編(1988)。教學原理。台北:師大書苑。

鄭博真著(2000)。多元智能統整課程與教學。高雄市:高雄復文。

行政院教改會(民85)。第四期諮議報告書。

澳大利亞商工辦事處(1998)。澳洲簡介。台北:澳大利亞商工辦事處。

Banks,J.A.(1993)Multicultur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goals, In J.A. Banks,

  &C.A.McGee Banks(Eds.),Multicultural : Issues and perspectives(2nd ed.) (pp.3- 28).

  Boston:Allyn and Bacon.

Banks,J.A.(1993).Multicultur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goals. In J.A. Banks, &

  C.A.McGee Banks(Eds.), Multicultrual: Issues and perspectives(2nd ed.)(pp.3-28). Boston:

  Allyn and Bacon.

Fleras,A. & Elliott,J.L.(1992).Multiculturalism in Canada. Toronto:Nelson.

New South Wale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1983).Multicultural Education Policy Statement, Sydney: Government Printer.

網站:竹圍國小網站,取自http://www.cwps.tpc.edu.tw/99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