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住民女性對識字教育學習的困境

陳盈丹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事業創新經營研究所

摘要

隨著社會的變遷,台灣跨國婚姻現象與日俱增,使得台灣在人口結構、婚姻狀態、家庭組織等方面出現了新興的族群-新住民。這些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新移民,立即面臨適應台灣這塊土地的莫大挑戰與衝擊,其中包含了文化適應、語言學習、教育子女、個人人際關係等;政府為落實新移民教育服務以協助新住民能早日適應並融入台灣生活,政府擬定多項新住民的實施策略,其中更強調識字教育應作為拓展個人生命視野的途徑、適應日常生活功能的工具,因此,本文試以訪談女五位新住民女性之內容,試圖歸結出新住民女性對識字教育學習的困境。

 

壹、       前言

    自民國八十六年起,由於台灣經濟動向的改變,使得近年來台灣跨國婚姻移民與日俱增,造成社會人口結構變遷快速。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截至984月底止,台灣地區外籍與大陸配偶人數約達417,749人,其中外籍配偶(含歸化取得我國國籍者)為76,964人。有鑒於此,教育部自民國92年起則要求各縣市招生開辦成人基本教育研習班以因應逐年增加的外籍與大陸配偶,並針對外籍配偶積極地推行一系列的學習教育活動。自民國93年後台灣地區則陸續頒發三項與外籍配偶相關的學習計畫,分別為教育部93年提出的「發展新移民文化計畫」、9397年的「建立外籍配偶終身學習體系中程計畫」以及內政部於民國94年頒布的「外籍配偶生活適應輔導實施計劃」(黃珍、黃富順,2006)。由此可見,新住民的學習教育已是我們所不容忽視的社會重要議題。

    為落實新住民教育服務以協助新住民能早日適應並融入台灣生活,政府擬定多項新住民的實施策略:包括辦理多元文化交流與教育成果發表、設置相關教育專題網站等,其中更以推動新住民華語教育活動為首要之。根據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截自97115統計資料顯示,已補助23個地方政府共計約977萬元辦理新住民生活輔導、語言學習及子女課後照顧等系列活動,其中又以新住民語言學習輔導班開班比例為67.50%作為最高積效。在面對這般如火如荼推動的新住民語言學習教育活動之際,其實施結果之成效更是我們所關心、注視的焦點。

  諸多學者李麗英,2005;張珍、黃富順,2006皆強調識字教育應作為拓展個人生命視野的途徑、適應日常生活功能的工具;因此在新住民華語教育歷經近六年的實施後,有不少專家學者皆針對新住民識字教育進行相關的研究與探討。許多文獻研究議題著眼於新住民華語識字專班教材教法的實施情形、新住民本身的學習需求狀況以及新住民識字教育師資培育等主題內容。然而,如何真正清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並運用更適切的教學模式與教材內容進行新住民識字教育方德隆、何青蓉、丘愛鈴,2007;張珍、黃富順,2006以符應新住民能藉此自我成長之教育目標,則成為目前新住民華語教育刻不容緩、最為急需解決之困境。

 

貳、新住民識字教育的發展

回顧台灣新住民的相關新聞報導,可追溯自1998年開始增。當時以「外籍新娘」做為報導主題的新聞內容概約分為醫療疾病報導、人口政策問題與人權關懷等三大類型(龔宜君,2006)。媒體的傳播力量很快的將新住民在衛生、家庭、教育等課題方面貼上「社會問題」的標籤。也因此政府於1999年規定「外籍(除了大陸)新娘」在申請居留證時,都必須接受強制性的生活適應輔導課程,內容包含語文訓練、生活適應輔導、生育及優生輔導、居留相關法律常識等。政府政策與媒體輿論對於新住民負面意義的建構,將這些新住民與「社會問題」畫上等號的同時,也悄悄地掀起了台灣政府對於新住民「同化教育」的帷幕。

    在政府尚未重視新住民教育之際,首先意識到新住民華語教育迫切性的開山鼻祖為夏曉鵑教授。早在19957月,夏曉鵑教授注意到美濃地區有愈來愈多的新住民人口,同時發現這些新住民來台之後由於身處異鄉,不但有著適應婆家生活以及鄰里間異樣眼光的內在壓力,又得同時遭受政府當時尚未完善規劃的政策與對待方式的外在限制(轉引自吳美雲,2000),因此夏曉鵑教授在美濃地區開創了全台第一個為新住民所設立的識字教育專班,以協助當地新住民能快速地融入社區生活,減少功能性文盲與語言溝通上的困境。隨後相繼也有部分民間組織為新住民辦理相關的華語教育課程,例如有台北市的「天主教新事服務中心」與「賽珍珠基金會」,台中縣東勢鎮的「大茅埔社區媽媽教室」以及屏東縣的「東港天主教堂」等單位(吳美雲,2000),這些民間組織為提供新住民更多識字管道,自發性的召集義工進行教學活動、收集相關資訊編輯免費教材,相對於民間組織的積極主動、熱誠付出與時效要求,政府機關的消極被動、問題導向與互相推諉的態度更是為新住民教育雪上加霜。

    伴隨著新住民人口的增長,新住民識字等基本教育需求的迫切性也浮出檯面。可是多年來,政府不但尚未制定高品質的移民政策,也沒有訂定一套完善的輔導教育措施,對於新住民而言更遑論尋求正式的學習管道。新住民的生活適應問題日益擴大,如何有效的提供新住民生活輔導機制與學習協助成為刻不容緩的議題。直到1999年,由於許多社會有識之士、志工組織以及宗教團體持續為新住民教育披荊斬棘地努力,終於使這條荊棘滿的學習之路出現轉機。在眾多關懷新住民教育同志的推波助瀾下,內政部戶政司始在1999429召開第一次「辦理規劃外籍新娘生活適應及語言訓練,輔導融入我國生活環境事宜」會議,進而在20002月正式行文鼓勵各縣市政府辦理「外籍新娘生活適應輔導班」(吳美雲,2000)。

    此時政府雖已經體認到新住民教育的迫切需求,但在向下推行的執行層面上卻受到了相當大的阻礙。各行政單位以「不屬業務範圍」為藉口互相推諉,加上中央補助金額之不足以及表定報帳手續的繁複限制,導致許多縣市皆以人力、經費不足為由而不規劃辦理新住民華語教育,上述情形乃是20002002年最為顯而易見,也是使新住民教育窒礙難行之最大阻力。因此,使得內政部原先預定開設的四百六十二班「外籍新娘生活適應輔導班」僅有十三縣市成功開辦二十二班級(吳美雲,2000)。在族群文化、宗教信仰、溝通語言愈來愈繁富、多元的台灣社會,許多主政者與社會人士都將這樣的文化融合過程視為一種不定時炸彈般的危機,這樣「排外」與「文化優越感」的心態都使得台灣社會多元化的道路迢迢無期。像台灣這般擁有多元種族及語言的社會,若想真正達到社會和諧與經濟繁榮,唯有平等對待族群的決心、打破族群藩籬的限制、重視多元文化的創意產業,才能落實以低成本的文化建設而營造高收益的經濟成效,只可惜許多人尚未有此領悟(李美賢,2006)。

    2002年初,教育部要求各縣市政府為加強提供新住民的教育需求,紛紛在各國民中、小學附設補校與成人基本教育研習班,進而在2003年將原先的成人基本教育研習班區分為普通班和外籍配偶專班。政府也陸續針對新住民學習議題擬定相關計畫,並於2004年陸續頒布「發展新移民文化計劃」及自20042008長達四年的「建立外籍配偶終身學習體系中程計劃」。內政部也於2005年頒布「外籍配偶生活適應輔導實施計劃」,主辦及協辦機關包括教育部、陸委會、退輔會、內政部及各地方政府等(張珍、黃富順,2006)。

 

參、新住民識字教育的現況

    依據教育部視導2005年各縣市辦理「發展新移民文化計畫」執行情形報告指出,整體而言,新移民教育推動有七項建議改進事項(教育部,2005),摘述重點並分析如下(引自丘愛鈴、何青蓉,2008):

一、儘速依法設置終身學習推展委員會並落實法定任務之執行:

    該視導發現,已設置委員會並進行運作成人基本教育僅有7 縣市,尚未依法設置或未執行相關任務者,高達18個縣市。可見縣(市)政府之態度影響推展新移民教育成效甚

二、加強成人基本教育班之開設:

新住民學習我國語言文字最直接快速的管道為「成人基本教育班」,但在辦理情形上,高達19個縣市提供新住民得以學習的機會在10%以下,間接地使新住民的學習權益受到損害,是故加強或獎勵各縣市提升開班之普及率,是提供新住民學習機會的要項之

三、加強師資及教學觀摩:

該視導發現,僅有8個縣市在此項目中表現良好。有於師資專業化直接影響教學成效,故應積極鼓勵或督促各縣市加強辦理師資研習活動及教學觀摩,並致力於種籽培訓和新移民志工等人力,以提升新住民的學習成效。

四、儘速依法設置家庭教育中心:

在此項目之視導結果發現,尚有8個縣市尚未設置家庭教育中心,或是仍然採取任務編組的模式,在此項目中僅有5個縣市已完成設置家庭教育中心,並設有專任主任負責其單位的工作事宜,由此可見,督促各縣市儘速設置家庭教育中心也是迫在眉睫的要項。

五、儘速依法完成家庭教育諮詢委員會之設置與運作:

    視導結果發現,共計有15個縣市尚未依法設置家庭教育諮詢委員會,或是未依法進行相關任務之運作,此15個縣市所占比例高達60%,也 是令人十分關切的一環。

六、儘速依法完成家庭教育專業人員之納編及進用:

    此項目發現共有9個縣市未進用家庭教育專業人員或未予以納編者,對家庭教育工作之推展有相當影響,宜敦促其依法儘速辦理。

七、加強規劃新移民母國文化傳承及親人共同參與教育活動之獎勵措施:

    關於教育活動之獎勵措施部份,約有近半數的縣市仍未辦理或未積極辦理,

有相當的改善空間。

 

肆、訪談分析

一、訪談對象

代號

原國籍

在台時間

最高學歷

原因

子女數

工作現況

A

日本

7

大學

戀愛結婚

11

家管

B

越南

8

國中

工作因素

1

零散加工

C

泰國

13

高中

戀愛結婚

21

自家工廠

D

大陸

8

小學

親友介紹

1

家管

E

菲律賓

9

小學

介紹所

2

麵攤幫

 

二、訪談內容歸納與分析

(一)注音符號應用性低

我學習能力算是很快的人,但是感覺一個禮拜來學校幾天的時間,在這裡學會也會唸準之後回家就又要忙家裡的事情,很快就又忘記字正確的發音,但是字至少還可以記形狀,因為漢字和日文其實有些地方有點像,所以我學得應該會比其他媽媽輕鬆,不過這裡課本學的和生活用到的不太一樣,像要去買衛生棉有時候就要拿包裝袋,字還是很難全部都認得,而且現在種類又分好多種。(A

學注音符號對我最大的幫助就是可以打電腦,因為以前有時候要和朋友,在台灣認識的朋友有要用電腦聊天的時候,就會發現根本沒辦法打電腦,因為通通都不認得字,臺灣的鍵盤一個上面就有很多個字,但是我會注音之後就可以打電腦,只是會打的很慢,但是有時候也很麻煩,因為音常常拼錯,字就打不出來要不然就是會怪怪的樣子。(B

 

我來台灣很久了,我連台語嘛也通!所以我覺得說比較重要,你要和別人溝通嘛!以前我是認為字看不懂就用嘴巴問呀,問久了、問多了不就自然會記起來那個字是什麼字、什麼意思了,只是要叫我寫我會寫不出來,所以後來有故意學幾個常寫的字,像是我的名字。現在是我小孩一直叫我來學,但是學注音符號好累喔!你們那個ㄓㄔㄕ的舌頭很累,和閃電都搞不懂,外面很少有人寫國字又寫注音呢,感覺不太實用。(C

其實我真正喜歡到教室去的原因是因為有很多一樣家鄉來的人,雖然說上課是真的可以學到中國字,但是我回家真的能夠用的很少,我小孩常常笑我說媽媽寫錯字,一樣的注音但是不一樣的國字,要記起來真的很難!而且小孩越來越大,他們用的中國字我就更看不懂了,後來雖然上過課了,但是出去在外面還是都要小孩幫我看那個字是要做什麼意思的。(D

因為我在麵攤上班,所以老闆娘會要求我們要看得懂客人點的菜單,所以我會想要趕快學那些的國字,注音符號幫助我知道那幾個字怎麼,但是我還是不會寫,後來都是背順序,可是老師說要先學會注音符號再學國字,我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學到老闆娘講得那些字。(E

由上述訪談中可知,來自不同文字與語言背景的新住民因不同動機到學校參加識字班。但是識字班教材,較為類似國小一年級課程之內容,先以教導注音符號為主,但與社會大眾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習慣則發生衝突,因為日常生活中是直接使用國字而非注音,因此學習注音對於新住民學員似乎改善不大。

 

(二)面對課業輔導重擔,缺乏家庭支持力量

我先生工作出差常不在家,原本講好他教中文我教日文,他很高興說這樣孩子將來比較有競爭力,會多說一國語言,但是他在忙的時候還是只剩下我,有些時候就算我知道那個中文的意思,但是我又不能全用日語去解釋,感覺比較困難,小孩會一直期待我可以教他們,我很擔心教不對。(A

家裡其他人都認識國字,但是都不幫忙教,因為我是要負責帶孩子,我老公和媽媽什麼都不管的,爸爸不教還好,他很沒有耐心,教一下子就又打又罵的,小孩都很怕他教,好像我有來上課我就應該都要懂,這樣其實我來上課感覺反而很有壓力。(B

平常我也要在工廠幫忙,但是家裡好像生小孩的是我、幫忙賺錢的是我、連要顧小孩寫功課讀書的也是我,但是我又看不懂,每次小孩問我,我也很無奈,你懂嗎?所以他功課差我也沒有去罵他,因為他爸爸自己又不教,也是一直在忙工廠的事情,我婆婆以前也沒有讀書,所以小孩功課爛也沒辦法。(C

我感覺比較像是小孩在教我,我也有盡量陪著他寫作業,只是他有沒有寫錯我就真的看不懂了。你知道我也很擔心老師不照顧或是看不起我們外籍的小孩,所以我就只能打電話拜託老師多幫忙,因為我們就這一個小孩,要是他乖可以告訴我,但是功課就只能拜託老師。(D

我們家老大會幫忙帶小的,要不然我連麵攤菜單都看不懂了,怎麼幫忙看小孩子的功課。我婆婆以為我來上幾堂課就能教小孩功課,有時候真想叫他自己來上上看,哪有這麼容易!(E

新住民的識字能力不只影響其融入社會、獨立行動的能力,更與下一代的教育息息相關。筆者發現,新住民於課餘時間閒聊的話題多半繞著孩子的課業問題打轉,其中又以文字敘述類型的課業(例如造句、數學應用問題等)最令她們頭痛;此外,對大部分新住民女性而言,在其進入台灣家庭後,本身可能得兼負生育、生計與教養多重重擔,使其本身在接受識字教育的同時,更缺乏了家庭功能的協助,卻反而因其所身負的家庭功能而失去學習的機會。

 

(三)缺乏練習機會或時間

老師常常教我慢慢講,講標準了再講下一個字,但是平常誰有時間聽你慢慢講,連我先生都受不了,他說我講什麼他大概都聽的懂,我原本就是日本人不用發音一定要那麼標準,又不是要參加演講比賽。(A

我其實很害怕老師說要寫回家作業,更害怕老師說要複習或是考試,因為平常根本沒有時間,可以的話我要接多一點代工回家做,幫忙賺錢給家裡用。不過我還是有聽歌,用唱歌去練習發音要正確(B

要賺錢呀!哪裡有那麼多時間練習,我們這些嫁來臺灣的都沒有辦法那麼好命,我只有聽過我一個朋友,他先生很疼她,什麼都不用她做,因為他先生是台商賺大錢的,真的都是要他去學東西,他想學什麼都可以。(C

 

我都是跟著孩子一起寫功課,所以他寫得時候就一樣是我練習的時候,我不會的也可以順便問他,我們還會去夜市買CD回來聽,這樣比較不會忘記。(D

我的工作回到家其實都十點多了,還有家裡的碗也要洗,做完一整天的工都快累死了,躺下去很快就跟豬一樣打呼,所以我常常沒寫老師要我們寫的作業。(E

    在訪談過程中,筆者強烈的感受到新住民女性對於家計的壓力甚大,雖然對新住民女性來說,嫁入台灣家庭後首當其衝應先面對的是個人適應問題,但是因考量家庭經濟來源需求,常被要求如同其他台灣家庭一樣扮演雙薪家庭的角色,以供應家庭生活開銷所需;但仍有新住民女性能有足夠的時間練習識字教育的課程內容,只是在大環境的互動之中,社群強調快速有效的溝通,而無法考量新住民的學習需求,這是我們日後應多留意的區塊。

 

伍、結論與建議

一、在辦理新住民識字教育的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學校內外與結合社區資源的運用,識字課程的內容規劃可依學員需求進行調整,應多選擇生活實用的課題。

二、有關家庭支援方面應給予適當的協助與溝通,透過教師的身分作為協商的橋樑,幫助家人了解如何提供支援使其新住民成員更快學習,同時也是幫助家庭工作成效的提升。

三、建置社會協助機制,使得家庭教育專業人員得以妥善被運用,並能給予新住民學童適時的課後安親看護,藉以使新住民子女及家長皆能有效學習。

陸、參考文獻

丘愛鈴、何青蓉(2008)。新移民教育機構推動新移民教育現況、特色與困境之調查研究。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92),61-94

龔宜君(2006)。近代台灣與東南亞關係。東南亞文化教學參考手冊,149-172

李美賢(2006)。東南亞各國之去殖民化及後殖民發展困境。東南亞文化教學參考手冊,57-78

吳美雲(2000)。識字教育作為一個「賦權」運動:以「外籍新娘生活適應輔導班」為例探討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明騰(2006)。部編本外籍配偶成人基本教育教材分析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方德隆、何青蓉、丘愛鈴2007)。新移民成人基本教育教材內容分析:多元文化教育觀點。成人及終身教育學刊,91-28

珍、黃富順(2006)。我國外籍配偶學習需求與現況之研究。成人及終身教育學刊,77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