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電腦研習對科技融入教學之影響
鄧浩偉 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研究生
摘要
由於資訊科技的發達,使得資訊教育、科技融入教學成為主要趨勢。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探索學校教師在面臨此一浪潮下,他們參與電腦研習的動機,以及經歷電腦研習之後,對其科技能力上的影響,以及是否能夠藉由電腦研習,使教師能夠加以運用科技融入教學。根據研究訪談結果,可知學校在職教師願意主動體認自己的科技能力,以及教學上的需求,進而參加電腦研習。教師亦肯定電腦研習帶來的幫助,學到相當多的技巧與知識,進而運用在自己的教學當中。然而,雖肯定電腦研習對科技融入教學的幫助,同時也認為電腦研習大部分僅著重於技術與技巧的層面,此外,教師本身的意願也是相當重要的因素。
關鍵字: 科技融入教學、電腦研習
一、緒論
(一)研究緣起與動機
在現今資訊科技潮流之影響下,政府大力推動校園內的資訊教育,為的是使學生具備資訊素養。而政府所推動的九年一貫課程已於民國九十年開始實施,資訊教育成為其中的重要項目。教育部並大力推展許多資訊教育的方案,科技融入教學成為一個主要趨勢。
推行電腦科技融入教學中,有幾個關鍵因素,如學校及教室的電腦設備、豐富的教材資源,及教師的資訊素養(陳裕隆,2000)。學校中的資訊硬體設備,在政府的補助之下,大體來說已有一定水準;然而教師在課堂中,往往未能充分將科技融入教學,一來可能因為教師本身未具有操作資訊科技的能力,二來則因為不知道如何將資訊科技融入至教學中。
此乃因教師的資訊素養不足,因此許多建議皆提出應提升教師的資訊素養,辦理電腦資訊的進修、研習課程為其中之一。辦理研習,就是為了讓教師能夠具有操作電腦的能力,進而能夠將科技融入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然而教師參與電腦資訊的研習、培訓課程是否達到其效果、是否能促進科技融入教學,抑或僅學到使用電腦的技巧?此為本研究關注的議題。
(二)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根據研究緣起與動機,本研究的研究目的為:一、分析教師參與電腦研習的動機。二、分析教師在電腦研習課程當中,對其使用操作科技的能力之影響。三、分析教師在電腦研習課程之後,對其運用科技融入教學的影響。
依照研究目的,導出本研究的研究問題:
1、教師參與電腦研習的動機為何?
2、經過電腦研習課程當中,對教師在操作科技的能力上有什麼影響?
3、經過電腦研習課程之後,對教師運用科技融入教學有什麼影響?
二、文獻探討
本研究的文獻探討分為三個部分,首先探討教師的資訊素養以及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接下來則是教師資訊研習進修之重要性,最後則是教師資訊進修研習的困境。以下茲分別詳細說明:
(一)教師資訊素養與科技融入教學
素養是用來表示人與外界溝通所需要的技能,而在資訊時代,一般人必須有能力和資訊社會的環境做溝通。而美國教育科技委員會(ISTE, 1995)建議所有的教師應具備下列三大領域的資訊素養:電腦科技的基本操作與概念、將科技用於個人或專業發展上、將科技用於教學上(轉引自張雅芳、徐加玲,1998)。唯有每位教師具有基本的資訊素養,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才有實施的可能,當務之急就是要提昇教師的專業素養(何榮桂,2002;王裕德、王淑如,2001)。張雅芳(2001)的實證研究證明,科技與學科教學成功的結合,有賴於教師的專業決策與能力,才能真正落實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Jonassen(2000)提出學習資訊科技有三階段發展,是「從電腦學」、「學電腦」、「用電腦學」此三階段(轉引自張國恩,2002)。王全世(2000)認為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分為Learning abou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earning from Information Technology、Learning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三個部分。陳泰安(2002)則認為前述第三部分,也就是「用資訊科技來學習」,是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焦點與重心,也是九年一貫課程的衝擊下,現今教師最需要發展的素養能力。
王全世(2000)談到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就是將資訊科技融入於課程、教學中,讓資訊科技成為師生一項不可或缺的教學工具與學習工具。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應考慮三點,應考慮是否能改進教學方法、增進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應該視教材內容之性質而定,並非所有的科目都適合與資訊整合,而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可發生在教學歷程中的任一階段(何榮桂,2002)。而資訊素養並不同等於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唯一指標,資訊融入教學是否成功,還需考慮到教師的個人態度、經驗及客觀環境等等先決條件的配合(謝琇玲、陳碧姬、郭閔然,2002)。此外,溫嘉榮主張,「教師要跨出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第一步,就必須要有能力製作個人教學、教材網頁」(轉引自林治強,2002)
蔡文山(2005)認為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意即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適時的藉由資訊科技的輔助,整合各項學習資源與各學習領域,以營造一個有意義的教學環境,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並開展其潛能,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許多實證研究均指出徒有先進的資訊設備與環境是不夠的,教師才是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關鍵成功因素,而資訊教學能力不單只是資訊科技的使用,更重要的是要把電腦科技成功的融入到教學中(張雅芳,2003)。科技本身不能帶來改變,改變的關鍵在於教師……但這些前提的主要關鍵,是教師的資訊與網路素養,只有良好的資訊科技素養,教師才能妥切將科技融合於各科學習中(溫明正,2000)。
以上的文獻均說明教師資訊素養與科技融入教學的重要性,要推行資訊教育,此兩者都是不能夠忽略的,否則將無法達到效果。提昇教師的資訊素養,也有助於教師的專業發展,所謂的教師專業發展,饒見維(1996)認為「教師工作乃是一種專業工作,而教師則是持續發展的個體,可以透過持續的學習與探究歷程來提升及專業水準與專業表現」(轉引自陳慈娟,2005)。教師必須透過不斷學習,才能夠提昇自己的專業,更是科技融入教學能達成的重要條件。
(二)教師資訊研習之重要性
要推廣資訊融入教學,許多因素均須重視,如學校軟硬體設置、行政配合措施、與老師電腦素養皆會影響科技融入教學成功與否,而學校應該有下列配套措施:訓練各科教師具有基本電腦使用能力、規劃人可上網的環境、各科成立融入教學研究會、鼓勵教師發展融入教學之教材教法、培育學生電腦基本素養(張國恩,2002)。而在硬體設備趨於完善之下,教師的訓練就變的很重要。另何榮桂(2002)提到應加強教師的職前及在職進修,讓教師有吸取新知的機會,以及發展教育優先區計畫等,將能順利推動科技融入教學。
在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時,面對教學科技與媒體的選擇、運用與安排,如果沒有完整的設計規劃,往往適得其反(劉世雄,2000)。因此,學校須經常辦理資訊基本能力的研習與培訓、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研討,結合學習理論、教學經驗與科技特性,設計出更多元化、更具價值性的教學活動。此外在職階段的資訊教師普遍缺乏資訊素養,尤其是較資深的教師,因為其職前教育沒有包含資訊教育,需以在職進修的方式培訓使其具備資訊應用教師的資訊素養(陳欣舜、徐新逸,2000)。吳文中(2000)認為
以上文獻均談及若要提昇教師的資訊能力、科技融入教學,就必須要給教師提供相關的研習,讓教師能了解如何運用科技,並將之融入教學。
(三)教師資訊研習的困境
陳欣舜、徐新逸(2000)談到在職教師資訊素養培訓課程發展與實施所遇到的問題,一、進修課程缺乏整體規劃。二、進修課程內涵發展不一致。三、進修後仍不知如何應用於教學中,另外也提到課程內容太偏向資訊專業教育,較不符合實際教學需求,使受訓成果大打折扣。何榮桂、籃玉如(2000)的調查指出,大多數的教師認為其所參加的研習課程,並無法讓自己提升資訊素養,融入教學的概念,更無法從中獲得。林正彬(2003)認為提升教師資訊素養,多半是透過短期進修研習的方式,至於如何將資訊融入各學習領域及加以統整的課程設計則付之闕如。宋曜廷、張國恩、侯惠澤(2005)指出除研習內容的限制外,一般的科技素養培訓方案,因為研習時間短,而難以有所延續。研習結束後,少有相關的延續或進階的活動,使所學的知識難有更深入的機會。
綜合以上的文獻,可以窺知教師資訊電腦研習之重要性,可以增進其科技素養、以及科技融入教學之能力。然而在職教師進行電腦研習培訓課程,卻未必能從中獲得融入教學的概念。不過教師的研習課程仍然重要,因為可能是科技融入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因此需要更加深入的探究個別教師對電腦研習的看法,他們是否認為研習課程能讓教師了解科技融入教學,並探究無法讓教師運用融入教學的原因為何,釐清關鍵之所在,此乃本研究所要探討的問題。
三、研究方法
本文為能探討在職教師對於電腦研習的看法,及對其的影響,則必須從教師
本身的實際經驗開始,了解他們對該議題之陳述、信念與觀點,因此採用質性研究法中之訪談的方式來蒐集資料。本研究的設計與實施,包括研究對象的選擇、研究工具、訪談的進行、資料的分析與處理、研究倫理,另本研究為個案研究,有其限制。
(一)研究對象及研究方法的選擇
本研究訪談對象的選取,是以筆者在研究所中在職同學,經詢問意願之後,有三位(T1:
研究工具為訪談大綱,係依據筆者的研究目的擬定而成。訪談的問題採半結構的方式進行,訪談問題大略分為教師在教學使用科技的情形、教師參加電腦研習的概況與內容、電腦研習課程對教師資訊融入教學的影響三個類別:
另外研究者本身亦為資料蒐集與分析的工具。錄音筆也是研究工具之一,每次訪談均會使用錄音筆進行錄音,並且在訪談之前,確認錄音筆是否能正常運作,待一切準備就緒即開始訪談。訪談過程徵得參與教師的同意,全程錄音,進行約30-45分鐘。採一對一的訪談方式,期能得到符合筆者研究目的之回答。隨後進行逐字稿的的謄寫以便進行資料分析。
(二)資料的分析與處理
將訪談資料轉成逐字稿之後。使用NVivo(版本2.0163)軟體進行編碼分析,依照研究目的及訪談大綱,將逐字稿內容將以編碼、分類。將編碼後的資料詳細閱讀,並理解其意義。由於本研究的受訪者僅有三個,並只進行一次訪談,因此簡單將訪談依照不同的對象編碼分為T1、T2、T3老師。
(三)研究倫理與研究限制
本研究的參與訪談者,一律加以保護,並化名為T1、T2、T3老師。研究者誠實告知受訪者本研究的目的,研究者的動機等等,並為其化解疑慮。並說明本研究學術上的的預期價值,期望有所貢獻。在訪談前,及其過程均隨時詢問受訪者的意見、及其意願,徵得完全同意才進行訪談。在訪談進行中,須重視受訪者的意見,注意自己的態度及訪談方式,並且在受訪者有疑難之處,隨時給予答覆。
本研究受限於受訪對象之意願、時間、情境因素,因此訪談對象不多。由於本研究為個案研究,可探究個別教師的觀點、看法與陳述,但是較不具有可類推性,不能類化到其他情境。另外選擇受訪對象來說,因選取同意訪談者,因此對受訪者的背景、學校、任教科目等因素無法作全盤的考慮。
四、研究結果分析
本研究藉由對教師們的訪談,並對其內容進行分析,進而了解教師經過電腦研習之後,對其在科技融入教學的應用上,有何轉變,以及了解電腦研習為何無法促進科技融入教學之原因。根據研究的目的,將所進行的訪談,加以分析之後,大略分為幾個要點:
(一)教師參加電腦研習之動機
教師參加電腦研習,有時是學校要求參加,或者是主動參加,背後具有其動機。由動機可以檢視教師為何想參加電腦研習,並且也能從教師的動機,了解他們對電腦研習有哪些看法。
「我覺得,電腦是現代人必備的一項、懂得電腦是現代人必備的一項技能,那何況是老師,老師是要擔任教育者。然後我覺得說老師擔任教育的當然他這方面的技能不能落後。然後而且資訊應用在教學上面可以獲得的好處很多,所以我覺得老師如果說要增進、改進自己的教學,或是說要提昇、增加自己教學內容的豐富性、活潑性、多元性的話,我們一定要會使用電腦。」(T1訪談)
教師參加電腦研習,不應該僅為了應付學校的要求,或是為了通過如某受訪
教師所說的是為了通過縣市政府辦的資訊檢測,能夠具有主動的體認是相當重要的,體認電腦是現代人必備的技能,更認為教師更需要具備此一技能,才能扮演好教導學生的角色,以提昇自己的教學。
「那軟體,現在軟體也是日新月異啊,老師要使用這些軟體的話也是要不斷的學習啊……到現在使用的軟體,其實都一直在更新啊,我們如果需要去操作這些軟體的話,就是要去做學習。然後,本身在使用過程中,這也牽涉到老師專業的問題,如果老師專業的電腦資訊、網路資訊的能力不足的話,那可能會有些教學上的困擾,沒辦法去處理,變成說老師被自己的專業性不足所限制住。」(T3訪談)
在這裡提到教師具有學習那些電腦軟體的需求,由於軟體的不斷更新,不斷的有新功能出現,若要保持操作的能力,就要不斷的進行學習。在此強調老師科技專業能力的重要性,若是能力不足,反而在教學上會造成困擾,成為一種限制。
「比如說現在在教學上人家在用什麼東西、現在強調什麼,那我們那時候就很有興趣想去聽,所以那時候會去參加像那種Intel E教師啦、網頁媒體的製作那種,來增加一些自己的技巧。」(T2訪談)
「因為現在很多的教學媒介都需要用到電腦的技能,還有本身對資訊教學的專業需求,都可能讓我們覺得說需要去參加電腦研習。」(T3訪談)
「哦當然是因為現在很多電腦的東西,對於我們老師來講還是比較陌生,很多東西需要用到,會覺得能力不足,所以才會去想要了解、參加研習,因為會需要用到它,對自己操作上不是很熟練,概念上也不是很清楚才會去參加這樣的研習。」(T3訪談)
教師參與研習的動機,若是能夠體認其專業需求,其實就往前跨了一大步,
代表教師並非是被動的應學校要求而參加研習,而是有實際的體認、教學上的體認,知道他們需要什麼、主動了解現在教學上有什麼科技的方式在使用。這樣的動機對於教師參加研習,是相當關鍵的,因為這是真正有考慮到自己教學的層面,思考如何改進自己的教學,這對於教師們繼續學習是很大的助力,更能提升自己的科技融入教學,研習才容易達到效果。
(二)教師於電腦研習之中的學習
根據對教師的訪談,可得知現在教師不管是校內、校外,主動還是被動,幾乎都有參加過電腦研習。並且由於資訊的發達,在課堂中教師使用電腦已經越來越普遍,並且對於如何在課堂中使用也有一些看法,知道哪些軟硬體設備可以用在教學上。
「課程內容舉凡就是Word使用、Excel,Word可能在文字的謄打然後做一些基本的文字編修,那Excel以老師教學來講,就是報表計算、成績的處理,那PPT就是老師想要呈現一些多媒體的教學內容的話,則需要用到PPT」(T3訪談)
對於電腦研習課程,能否增加其電腦方面的技巧及知識,均抱持肯定的看
法,且能清楚的描述他們在電腦研習當中學到了哪些內容,像是Word、Excel、PowerPoint等等,以及學到這些東西可以做什麼用途。
「就光是Word好了,以前我都不知道怎麼去用那些分數,比如說那個函數怎麼用我都不知道,去研習之後人家都會講,就會學到那些小東西,那些小東西是我們原本不會的。」(T2訪談)
許多軟體教師可能早已經學過,但是經過電腦研習,可以讓他們知道更多關於該軟體的細節,因為若是靠他們的自行摸索,可能無法學會。
「對我來講的話會得到更多方面的訊息,包含最新的軟體怎麼操作,因為版本一直在更新,像是最簡單的PowerPoint好了,他一直在更新,有些操作介面…當然是有的人會自己去摸啦,可是對那種對電腦比較不行的,他們沒有辦法靠自己摸,他們可能要靠一些訊息傳達的方式來去學會。所以透過研習你可以學到最新的軟體資訊啊、技巧操作所以我覺得這個是蠻有幫助的」啦。(T2訪談)
參加電腦研習也可以讓教師獲得最新的資訊,軟體的版本不斷再更新,會有
許多新的功能、新的操作介面,若是不積極學習新的事物,可能很快就會落伍。此外也跟教師本身電腦程度有關,本身電腦程度較佳者,可能還能夠跟上資訊更新的腳步,而若是電腦比較差的,可能就得依靠電腦的研習來學習使用上的最新技巧。
「就是一些媒體製作啊、powerpoint、publisher啊,或是那些網頁製作,我們還學過…還有類似那種影片的剪接啊、剪輯啊,其實開的沒有很多,都是一些比較實用性的東西。」(T2訪談)
「其實為了老師、一般老師辦的資訊電腦研習的話,其實蠻符合實務上的需求,比如說,教學上使用的PPT啊,或者Word、Excel啦、或是班級網頁這一些的,那這些其實還蠻符合我們實務上的需求。」(T3訪談)
學習製作網頁,也是教師們覺得可以從電腦研習中所學得的,另外教師也肯
定這些電腦的技巧,如Word、PowerPoint、網頁製作等等,是具有相當大的實用性。
「有時候是安排比如說網頁製作,然後比如說E-mail的,就是說E-mail的收發,這以前都有。E-mail的收發啦然後還有PPT的製作,這些基本的能力、資訊能力都有辦過」(T1訪談)
「有些縣府辦的也會教一些powerpoint的東西、網頁設計一些最基本的,大概是講這種東西,只是說有時候網頁製作會不一樣,有時候是dreamweaver的,有時候可能會比較簡單用Flash做的,或是比較那種簡單的網頁製作來教老師這樣子。」(T2訪談)
也可由教師所述,看到現在的電腦研習,相當重視網路的層面,網路的普及
化,讓使用網路的知識成為使用電腦的一大部分,自然會在電腦資訊的研習課程中佔有一定的份量。
「因為我們彰化縣的進修機會除了那個縣府辦的之外,我們學校也會自辦,像我之前參加過Intel E教師,那個研習就是五天,暑假裡面有五天的研習,那研習的內容也是一些PowerPoint啊、或是publisher啊,或是一些簡單的網頁製作,在五天裡面學完然後做出成果來,然後Intel那邊就會給證書這樣子,這是我記憶很深刻的啦。」(T2訪談)
此處提到教師其實有相當多管道去參加電腦研習,除了政府辦的之外,學校
本身也會辦理一些電腦研習課程,通過繳交成果之後還會給予教師鼓勵。
「那我們校內辦的大部分就是有關我們那個學務系統,現在彰化縣在推一套學務系統的在做,那可以一些有關學生成績啊,寫在上面,那這個可能在一登錄的開始,可能在操作上比較有問題,所以學校常常會開研習,像我們學期末又要再開一次,他每次會針對裡面的缺點會再改進,改進之後我們又要再研習,比如說哪些改進了,我們要去學哪些東西。」(T2訪談)
學校本身也會針對其自身的需求辦理研習,以該校的學務系統作為研習的材
料,並且不是一次學完就結束了,而是會對此進行進一步的學習,以符合學校自身的需求,讓教師能夠更熟練於使用該系統。
(三)教師經過電腦研習後之科技融入教學
教師經過電腦的研習之後,學到許多電腦科技的相關技巧,然而是否能夠將其運用在教學當中,與研習之前的教學相比,是否有所改變。如前述文獻所說的,研習是否對教師產生影響,是否可以讓教師更能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與促進教師的專業。
就三位教師的看法而言,有其不同的看法,例如皆認為經過電腦研習之後,對他們的融入教學產生影響與改變,但是改變的程度有所不同。有的老師於訪談中十分肯定研習所帶來的好處,但有的老師僅簡單的陳述,甚至認為研習可能無助於科技融入教學的達成,例如過於重視技巧、技術訓練的層面,留至下節說明。
1.經過電腦研習,對科技融入教學有較大幫助
「對,幫助很大,啊我覺得每個老師也都很有必要去參加這樣的研習。」(T1
訪談)
「對於參加這樣的電腦資訊研習,對於教學是否有幫助,我得答案還是持正面的看法,對我們對於軟硬體的操作,然後對於資訊融入教學認識、方法都會有所影響,對自己電腦這方面的專業能力也能夠有所提升。」(T3訪談)
此處兩位教師均提到電腦研習對科技融入教學有相當正面的幫助,認為每個
老師都應該去參加這樣的研習,並且認為不但學到了對軟硬體的操作,同時對於教學上的認識、方法皆有所影響,並且能夠提升專業能力。
「我通常會把我會去參加的研習通常是跟我教學有關的,第一個我會去參加什麼樣的研習都一定是我覺得這跟對我的教學會有幫助,我可以應用在教學裡面,我幾乎都是以這樣的一個前提去選擇我所要參加的電腦研習課程。」(T1訪談)
在此教師相當肯定參加研習對教學是有幫助的,因為他選擇研習課程,就是
以是否能對其教學有所影響作為其標準。
「那資訊融入教學的知識跟認知方法也有,通常也會開類似這方面的課程,我們也有請過說就是其他學校的這方面專精的老師來講過,如何將資訊應用在教學上面,那給我們做一些觀摩,那我們也有看過…其實這兩方面都有…這兩方面都有,沒有說特別偏重哪一方面,那其實如果說你會、學會了技巧的話其實老師也就可以自己舉一反三,把它應用在自己的教學。」(T1訪談)
這位老師在此提到,電腦研習課程中,不但具有電腦操作、技巧的訓練,同
時也有科技融入教學的知識、認知、方法等等相關課程,這兩方面都有,例如會請專精的教師來授課,進行教學的觀摩。認為教師在獲得電腦資訊科技的相關技巧之後,就可以應用在自己的教學中。
2.經過電腦研習,對教師電腦融入教學的態度有所幫助
「就像我覺得現在心態有點改變,我會盡量在網路上蒐集更多的東西讓學生去網路上看一些東西,透過我自己的引導,或是讓他們去做東西,透過ppt來分享」(T2訪談)
「這個當然有很大的幫助啊,比如說以前看到人家秀出PPT那種很炫的的教學內容覺得很羨慕,那自己本身不太熟練,不太會使用,那透過這樣的技巧研習,我學到了入門的知識和技巧的話,對於我以後想要透過這樣子的教學媒介來編排我的教學內容的話,是有很大的幫助。」(T3訪談)
經過電腦研習,對教師的心態方面有所轉變,會逐漸願意使用電腦資訊,以
往可能認為自己不會使用,但學到之後,會想要將之用於自己的教學內容、將科技融入教學,在教學上達到效果。
「現在自己學過之後、有初步的入門概念之後,我覺得讓我使用它不再是困難了。所以如果說我的教學內容相當適合用這種方式來呈現,那我當然相當樂意融入到我的教學中,讓我電腦融入教學的概念更落實了,然後讓自己在使用上也更簡易化也更生活化。所以對於這些務實的電腦研習,我覺得對我自己的電腦融入教學還是有蠻大的助益。」(T3訪談)
「他會讓我覺得使用這些電腦軟硬體的概念上,不再是那麼的困難,以前也許我不了解,不打算用他在教學。現在就是說對於他比較了解後,較能掌握他的概念,能去操作。所以對於我的融入教學呢,個人覺得應該也是有所影響啦。實際的使用,當然有,參加過研習之後都會…三分鐘熱度嘛,覺得很熱忱想要去試試看,變的開始去動手做,也會去具體的實行。」(T3訪談)
在此,教師強調電腦研習對他所造成的影響,由於具備充分的概念之後,使用那些電腦科技不再是那麼困難的了,那麼也將更樂意將那些融入到自己的教學中。過去由於對資訊科技不那麼了解,因此不想將之用於教學,而藉由電腦研習改變老師對科技融入教學的信念,較具有熱忱,願意去動手嘗試,因此對融入教學有相當大的幫助。
(四)教師經過電腦研習後,科技融入教學上可能的限制
1.電腦研習大部分僅著重技術訓練的層面
雖然三位受訪者對於電腦研習對其融入教學的影響,有程度上的不同,但是不管肯定的程度為何,受訪者T3及T2經常提到其實電腦研習太過於偏重技巧的訓練,而對於如何將科技融入教學,則著墨甚少。
「其實大部分主要的還是著重在技巧的訓練,當然他也會談到資訊融入教學的知識、認知或是方法,可是主要的課程還是偏重在技巧的訓練,因為老師去參加這些就是要去了解這些軟硬體如何操作,這個還是佔了比較大的篇幅。關於資訊融入教學的認知方法這些方面,就稍嫌少一點,當然也是會有談到。......感覺上起來,參加過研習來講,覺得偏重技巧的訓練比較多,那分享資訊融入教學的方法、認知還是比較少一點。」(T3訪談)
在這裡受訪者就談到融入教學,在電腦研習當中的成分比較少,而是偏重技
巧的訓練上。
「說具老實話,都是著重在技巧的訓練,當然是有一些專門比如說像資訊融入......所以才可能用到資訊融入,但是一些知識、認知方法是很少很少去著墨在這些地方,因為都是講在技巧訓練......那我覺得比較缺乏的就是這些教學的知識、認知、技巧或方法,我覺得這個比較重要,比那個資訊什麼處理的技巧還重要。」(T2訪談)
這裡同樣強調電腦研習著重在技巧的訓練,而較少如何融入教學的學習,並且強調融入教學的重要性,比技巧的訓練來的重要。綜上所述,電腦研習大部分僅在電腦技巧與技術訓練的部分,雖然會讓教師具備那些基本的操作能力,但是對於科技融入教學能力之培養,可能成效有限。
2.電腦研習之後,教師使用意願的問題。
「很多的能力或是技巧學習固然是重要,可是老師學了,不知道怎麼去用、不願意去使用,那其實這個技巧跟能力再怎麼好,那可能效果在教學上還是大打折扣。」(T3訪談)
「所以事實上知識技巧都有幫助,可是呢,我覺得最重要還是老師上完這個課之後要常去使用,一定要常常去使用,然後你才會熟悉、才不會生疏或忘記這樣。」(T1訪談)
「知道如何做,還要願意去做,還有他願意去嘗試,他如果沒有那個心想去嘗試的話,久了那個技能又會生疏了,他沒有去嘗試也會不知道使用資訊融入教學的好處在哪裡。最重要是說學到這些技能還要去用它。」(T1訪談)
不論電腦研習的內容是注重技巧,還是提到融入教學的概念與方法,教師使用科技的意願也是個重要的因素。如果老師學了卻不願意去用,那麼技巧與能力再怎麼好,也無法善用在教學上。此外若是沒有那個心去嘗試、願意去做,那麼所學的技能也會生疏,也無法了解科技融入教學的優點在何處。
五、研究結論與建議
本章依據訪談資料分析的結果,進一步歸納為結論,以回應研究目的;另根據研究的結果,對電腦研習課程、各個教育機構,以及未來研究發展的方向作出相關的建議。
(一)研究結論
根據訪談的結果來說明,可得知教師參加電腦研習的動機,並非是被動因應學校或上級的要求,而是能夠體認到自己在電腦操作上,以及最重要的教學需求,而去參加電腦研習。表示教師並非不知道自己使用科技的狀況,而是已經相當關切,會注意其他教師如何使用科技,進而引發學習的動力,來參加電腦研習,希望能有所收穫。
而在電腦研習當中,對教師的收穫可說非常大,譬如可以獲得最新的資訊、軟體的操作方式等等細節,也有很多研習的機會供教師選擇,這方面對教師的幫助相當大,讓教師能夠有所成長。
而在科技融入教學的部分,根據研究分析的結果,每位訪談者均認為電腦研習或多或少對其科技融入教學有所影響,肯定的程度不一,甚至認為電腦研習僅重視技巧訓練的部分,少有科技融入教學的方法、認知的課程。由此可見,電腦研習對科技融入教學的幫助,不同的教師會有不同的看法,具有差異性。此外,教師個人因素也是影響科技融入教學的原因之一,技巧與能力再怎麼好,若是教師不願意去使用與嘗試,那對科技融入教學的成效會很有限,難以改善教學。
綜上所述,電腦研習雖然能夠對教師的科技融入教學有所影響,但是其成效仍有限,仍有許多困難有待克服。
(二)建議
研究者根據文獻探討、研究資料分析與結論,提出以下幾點建議,及未來研究的展望:
1.
科技融入教學,結構面的因素不容忽視,例如設備的良莠、充實的程度、行政上是否支援等等,也是影響科技融入教學的重要因素。此點值得上級教育單位重視,未來針對此一課題作研究時,也可以將這個因素列入考慮。
2.
電腦研習課程被認為是太重視技巧與技術的訓練,因此在規劃課程的時候,應該要有完善的設計,不但要有基本的電腦操作技巧課程,還要有更深入的有關科技融入教學的課程。或許這是各教育機構與電腦研習課程設計者所需要注意的地方。不同的層級的電腦知識,在研習中會佔有不同的角色,這是未來相關研究可發展的方向。
3.
經由本研究的結果,電腦研習對科技融入教學影響有限,但教師可能有不同的管道來增進其科技融入教學能力,如某位受訪者提到其與同儕間的相互學習、教導,與模仿,同樣也可以運用、融入在教學。因此教師還有哪些其他管道可以促進融入教學,這是未來研究可發展與擴大的方向。
參考資料
中文部分:
尹玫君(2000)。國小老師的網路教學素養與培育。資訊與教育,79,13-19。
王全世(2000)。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義與內涵。資訊與教育,80,23-31。
王裕德、王淑如(2001)。e世代國中教師的資訊素養。資訊與教育,82,75-81。
何榮桂(2002)。台灣資訊教育的現況與發展-兼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87,22-33。
何榮桂、籃玉如(2000)。落實「教室電腦」教師應具備之資訊素養。資訊與教育,77,22-28。
吳文中(2000)。從資訊教育融入各科談教師資訊素養的困境與因應之道。資訊與教育,79,31-38。
宋曜廷、張國恩、侯惠澤(2005)。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借鏡美國經驗,反思台灣發展。教育研究集刊,51(1),31-62。
林正彬(2003)。有效提昇國小教師參與資訊融入教學之策略。研習資訊,20(1),65-75。
林治強(2002)。建立教師入口網站以協助教師資訊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92,56-61。
徐新逸、林燕珍(2004)。中小學教師資訊融入教學發展模式及檢核工具之研究。教育研究集刊,50(1),175-203。
張國恩(2002)。從學習科技的發展看資訊融入教學的內涵。北縣教育,41,16-25。
張雅芳(2001)。資訊科技融入國中英語教學之個案研究。教育研究資訊,9(5),129-148。
張雅芳(2003)。教師運用科技之相關因素探討。教育研究月刊,116,41-49。
張雅芳、徐加玲(1998)。從系統的觀點規劃教師資訊素養之專業發展。教學科技與媒體,40,3-11。
張雅玲、徐新逸(2000)。e世代國小職前教師資訊素養之研究。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38(2),203-228。
陳欣舜、徐新逸(2000)。在職教師資訊素養內涵與進修方式及課程之探討。資訊與教育,80,11-22。
陳泰安(2002)。九年一貫課程教師資訊素養能力之探究。資訊與教育,91,50-59。
陳慈娟(2005)。以「教學檔案」增進教師專業發展。國民教育,45(6),90-94。
陳裕隆(2000)。電腦融入教學面臨的困難與挑戰。資訊與教育,77,29-35。
溫明正(2000)。E世代資訊變革對校園生態的影響。資訊與教育,79,20-30。
劉世雄(2000)。國小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策略之探討。資訊與教育,78,60-66。
蔡文山(2005)。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理念與應用。研習資訊,22(2),48-53。
謝琇玲、陳碧姬、郭閔然(2002)。由教師資訊素養談資訊融入教學之道。資訊與教育,92,87-95。
英文部分:
Batane, T. (2004). Inservice
Teacher Training and Technology: A Case of Botswana.
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Teacher Education, 12(3), 387-410.
Bitner, N. B. J. (2002). Integrating Technology into
the Classroom: Eight Keys to
Success. 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Teacher Education,
10(1), 95-100.
King, K. P. (2002).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s
transformative
learning opportunities. Computers &
Education(39), 283-297.
Watson, G. (2006).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Long-Term Effects on
Teacher Self-Efficacy. 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Teacher Education, 14(1),
15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