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研究
顏祺倫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班研究生
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工作滿意度的現況,比較不同個人與工作背景變項教師對工作滿意度的差異情形。
本研究主要採用問卷調查法,以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為研究對象,以自編的「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工作滿意度之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問卷調查。共發出432份,回收420份,回收率達97.22%,有效問卷406份,問卷可用率達96.66%。問卷調查所得資料以平均數、標準差、次數分配、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加以分析處理。根據本研究的結果,可歸納成以下結論:
本研究所得之結論如下:
一、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整體滿意度平均數為3.64分,屬於「中上」的滿意程度。
二、工作滿意各構面平均得分由高而低的順序為:人際關係、工作本身、工作報酬、學校行政、專業進修、工作環境。
三、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在整體工作滿意度上,會因不同教育程度、不同專業背景有顯著差異。「研究所(含40學分班)」、「理工相關(含數理教育)科系」的教師有較高的工作滿意度。
四、不同工作背景變項在整體工作滿意度上,會因兼任不同職務、是否教授其他領域、是否擔任科展指導教師以及任教原因有顯著差異情形。「教師兼主任」、「無教授其他領域」、「擔任科展指導教師」、「兩者皆有(興趣專長與學校指派)」的教師有較高的工作滿意度。
關鍵字: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工作滿意度
壹、緒論
一、研究動機
「工作滿意度」(Job Satisfaction)一詞之濫觴是Hoppock在1935年所提出的,在他的著作中,首度提及工作滿意度的概念,他認為工作滿意度是指該組織中員工在心理與生理方面對環境因素的滿足感覺,也可以說工作者對工作情境的主觀反應(柳冰,2007)。
一位具有教育熱忱的教師,能安排合理適切的教育活動,讓學生在有利學習的時空環境下,得到自我潛能的最大發展機會(周昌柏;范熾文,2006)。也就是說,教師具有高度的工作滿意度,其工作熱忱也會相對提高,更會以積極的態度來教導學生,對於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皆有正面的影響。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與其它領域不同的地方在於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常需至戶外或實驗室進行教學,安全上和秩序上的顧慮無形間造成教師極大的負擔,而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必備的實驗室、周邊設備等管理不易或數量不足;加上九年一貫課程中強調課程統整、學校本位課程實施。且近年來少子化現象日益嚴重、升學主義影響、家長的配合程度等等因素,勢必影響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的工作滿意度。
除上述因素外,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還需指導學生參加科展、甚至於擔任社團指導教師及負責學校自然與生活科技的推展規劃等工作,多方因素均造成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的心理負擔,更是影響其工作滿意度的主要成因。
目前國內外對於職場上的工作滿意度研究者甚多,研究範圍涵蓋各行各業,但是對於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的工作滿意度現況卻未曾探討研究;基於對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教學工作的了解,研究者對於要如何提升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的工作滿意度深感興趣,遂以提升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工作滿意度為研究,了解自然與生活科技各構面的差異性與其影響的因素,進行研究、探討,期望藉由本研究結果,做為改善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工作滿意度的參考。
二、研究目的
(一)瞭解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工作滿意度之情況。
(二)探討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不同個人背景變項(性別、年齡、婚姻、教育程度、專業背景、教學年資、擔任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年資)在工作滿意度的差異情形。
(三)探討高雄縣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不同工作背景變項(兼任職務、任教年級數、教授其他領域、任教原因、擔任科展指導教師、學校規模、任教地區)在工作滿意度的差異情形。
三、待答問題
根據前述之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討的問題如下:
(一)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工作滿意度現況為何?
(二)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六大構面表現情形為何?
(三)不同個人背景變項之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工作滿意度差異情形如何?
(四)不同工作背景變項之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工作滿意度差異情形如何?
(一)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
「創新教學九年一貫課程」將國小「自然科學」的課程更改為「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自九十學年度逐年實施。本研究所謂「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是指九十七學年度任教於高雄縣公立國民小學之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
(二)工作滿意度
工作滿意度是個人對於工作各個層面的一種積極性的情意導向,正面的情意導向表示工作滿意,負面的情意導向表示工作不滿意(盧柏全,2005)。
(一)研究範圍
1.研究「對象」而言:
本研究對象以高雄縣任教於國小三、四、五、六年級九十七學年度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課程教學的正式教師,包含教師兼任行政之各處室主任、組長、級任教師與科任教師,但不包含代理教師、兼任教師、代課教師及實習教師。
2.在研究「變項」而言:
本研究係以教師的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教育程度、專業背景、教學年資、擔任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年資等七種個人背景變項;兼任職務、任教年級數、教授其他領域、擔任科展指導教師、任教原因、學校規模、任教地區七種工作變項來探討其對教師工作滿意度。故其他可能變項不在本研究範疇內。
3.在研究「內容」而言:
本研究內容「工作滿意度」,以六個構面為指標:(1)工作本身;(2)工作環境;(3)專業進修;(4)人際關係:(5)學校行政;(6)工作報酬,以受試者在「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工作滿意度調查問卷」之得分情形作為指標,分數愈高,表示教師工作滿意度愈高;反之,得分愈低,表示教師工作滿意度愈低。
(二)研究限制
1.在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探討與問卷調查法。問卷為研究者自行編製,由教師採用自陳方式填答問卷。
2.在研究「工具」方面
本研究之問卷,係根據研究目的、參考文獻理論編製而成。但問卷設計變項無法涵蓋所有的相關內容,因此研究結果應有測量誤差存在。
3.研究「樣本」方面
本研究僅限於高雄縣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部分,其結果及分析無法做為其他縣市之推論。
貳、文獻探討
一、九年一貫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內涵
(一)分段能力指標:
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所培養之國民科學與技術的基本能力,依其屬性和層次分八個要項,說明如下(教育部,2008):
1.過程技能:增進科學探究過程之心智運作能力。
2.科學與技術認知:科學概念與技術的培養與訓練。
3.科學與技術本質:科學是可驗證的、技術是可操作的。
4.科技的發展:瞭解科學如何發現與技術如何發展的過程。
5.科學態度:處事求真求實、喜愛探究之科學精神與態度、感受科學之美與影響力。
6.思考智能:對事物能夠做推論與批判、解決問題等整合性的科學思維能力,以及資訊統整能力。
7.科學應用:應用科學知識以及探究方法以處理問題的能力。
8.設計與製作:能運用個人與團體合作的創意來製作科技的產品。
(二)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實施:
研究者根據教育部所頒布的97年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中實施要點整理出以下各項實施方法如下(教育部,2008):
1.教師宜設計及經營學習的環境,使學生有時間、有空間從事學習活動。例如安排時間使學生從事延伸性的探究活動。
2.運用學校、社區或校外自然環境,提供學生各種可供學習的資源。
3.教學時可利用各種教學媒體與資源來進行教學用電腦與網際網路的提供教師更多的資訊也可以幫助學生蒐集相關資料。
4.學校應提供安全的工作環境。如實驗室、生活科技教室器材的妥善安排與應急設施,校園各種活動設備的安全防護等。
5.教學應以能培養探究能力、能進行分工合作的學習、能獲得科學智能、習得各種操作技能、達成課程目標為原則。
6.學習評量不宜侷限於同一種方式,除由教師考評之外,得輔以學生自評及互評來完成。
(三) 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實施困難處:
教育部於民國九十七年頒布的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之實施要點中,提及許多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實施時所需注意的項目,包含有教材的編選、教具的應用、教學方式的選用、實驗設備的管理以及多元評量的施測等等,這些都造成該領域教師面對教學時所需要面對的課題。
1.教具選用與製作:
王美芬與熊召弟(2000)認為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教學有許多原理是「看」不見的,多媒體等教具便能具體呈現抽象的原理且提高學習的興趣,但相關教具的選用與製作皆需教師花時間過濾篩選,才得以適當運用,否則會降低應有的效果(林玉祥,2005)。
2.實驗室設備的安全維護與管理:
九年一貫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教學活動以學生主動探索為中心,該領域因而常採取分組式的實驗操作,這也是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與其他領域最不同之處。但學生進入實驗室時的好奇心常易造成意外和危險,更突顯實驗室組織與管理的重要性(林玉祥,2005)。此外,實驗室所需之相關設備與資源也需隨時維護與更新補充,相對地該領域教師就必須花費相當的時間和心力在此方面,若再遇到經費不足或是採購過程費時費力等問題,會讓教師的教學品質與態度受到一定的影響。
3.多元的教學與評量方式:
分組學習、戶外教學、實驗報告、成品展示等不同於其他領域的上課與評量方式。相對地也帶來學生秩序及安全方面的隱憂,讓該領域教師需要花費更多的心力於學生常規管理上。
4.兼任行政業務: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除了教學外,也有可能兼任行政職務。而高雄縣每年的科學展覽活動,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時常擔任指導教師,指導學生參展。有時也需要配合學校本位課程開設領域社團指導教師。讓該領域教師除了教學以外還需要花費心思在承攬的行政業務上。
二、工作滿意度之基本概念
(一)工作滿意度的定義
工作滿意的起源開始於二十世紀初的科學管理時期的「行為科學管理學派」,主張運用科學的方法來管理和協助管理者解決組織內部的問題。而美國人泰勒(Taylor)為此一科學管理的先驅,他於1910年提出科學管理理論(scientific Management Theory),他的基本觀點主張工資發放以按件計酬,並且嚴格監督與訓練員工,使其組織能增加工作效率及產品的產能。科學管理運動經由甘特(Grantt)、艾默生(Emerson)、將科學管理運動發揚更盛行一時。甘特圖表(Grantt Chart)的發明,它為工作做一嚴格的時間控制,而艾默生則致力於如何提升工作效率(林欽榮,2004)。
泰勒認為員工的工作動機為追求金錢的報酬,所以嚴格管理員工的工作制度,限制其員工能力的發揮。他認為只要給予金錢的報酬,員工會竭盡心力的去完成,工廠所交待的任務。由於此一理論太重視工作效率與生產量而忽略人性的感受和尊嚴。在實施多年以後仍然未達到泰勒所預定的理想,所以一些學者專家就質疑此一理論太重視金錢報酬的追求,所重視的都是在制度與工作上的精進,而忽略人性內心的各種需求,所以這些主張漸漸孕育而生。
在1920年代至1930年代初期,由梅約(Mayo)任教所主導在芝加哥西電公司(Western Electric Company)所做的霍桑研究(Hawthorne Studies),才慢慢的重視人性內心所需要的各種需求。而此研究發現人際關係、群體關係和社會關係影響工作效率非常的大。而工作群體會形成共識,決定產量的多寡或限制其產量。也就是工作者的情感影響其工作行為。而工作者的社會及心理因素才是決定工作者的工作滿意與工作團體生產力的主要因素。
在霍桑研究後所引起學者廣大的注意,其後羅斯次伯格(Roethlisberger)提出人群關係的重要性,他主張應該重視人性的尊嚴與內在的感受,且應該以機器的操作應該符合人性的需求,而不是員工去適應機器,影響工作效率並非全然是經濟或物質等外在的因素,員工的內在感受與需求才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林欽榮,2004)。
此時,員工的內心感受與需求受到管理者極度的重視,此後的行為科學(behavioral science)學派的興起,都將「人性的價值」放入工作管理主要的議題中,舉凡組織的領導、績效、效率等都將人性的價值放入主要管理的制度中,因此許多管理的學者都將研究的焦點集中於員工的工作滿意度,這也就是工作滿意的起源(鍾燕宜,1986)。
對於工作滿意度最早進行有系統研究的學者Hoppock(1935)在其著作「工作滿意」(Job Satisfaction)一書中,以美國賓州309位工作者進行研究,發現不同職業階程的工作者有不同的工作滿意程度,職業階程愈高,工作滿意度也愈高。他認為工作滿意是工作者心理與生理對外在環境的滿意感受,是工作者對工環境與工作本身的滿意感受。因此工作滿意度愈高,員工愈積極配合組織目標,對於自身的工作態度更積極樂觀,並且努力去達成組織所要求的目標。
而近代的教育管理方面也開始重視教師的心理因素,吳清基(1980)認為教師工作滿意是指在現任職務中所擁有的一種積極情感的情意導向程度。包含教學工作、學校環境、校長、行政人員、工作報酬及工作變項等五向層面的滿意。而情意導向的積極與否,直接或間接影響教育實施成效的決定影響力。而王派土(2003)將教師工作滿意度定義為教師對其工作的整體情境或各個層面之個人主觀的知覺反應這其中包含了薪資福利、進級與進修、學校環境、工作本身、人際關係、工作變動性等層面之主觀感受。
由於各研究者對於研究對象、觀點、理論和範圍各有不同,所以對工作滿意度也有不同的定義,本研究將中外各研究的學者所提出的觀點整理如表2-1:
國外學者 |
|
|
學者 |
年代 |
工作滿意度之定義 |
Prince |
1972 |
工作滿意是工作者對其組織所產生的積極情感導向的程度,工作者具有積極情感導向,則滿意程度愈高;若為消極情感導向時,則滿意程度愈低。 |
Locke |
1976 |
工作滿意乃是個人評價其工作或工作經驗而產生的正向或愉悅的情感反應。 |
Dessler |
1980 |
認為個人的重要需求,從工作中或工作結果所能得到的滿足的程度。 |
Robbins |
2001 |
認為工作滿意度代表個人對自身工作的態度,當一個人具有較高的工作滿意度則會對工作抱持正向的態度,反之,則會對工作抱持負向的態度。 |
Seibert & Kraimer |
2001 |
工作滿意為隱含在工作本身的一些因素,受到工作者本身對其目標與期望之主觀評價的影響。 |
國內學者 |
|
|
學者 |
年代 |
工作滿意度之定義 |
吳清基 |
1980 |
教師對於工作滿意度則是指教師對於其現任職務具有積極情感導向的程度。 而一般敘及教師工作滿意度時,其主要討論的項目包含:(1)教師對本身教學工作的滿意度。(2)教師對學校工作環境的滿意度。(3)教師對校長及行政人員領導的滿意度。(4)教師對教學工作報酬的滿意度。(5)教師對教學工作變異性的滿意度等。 |
張春興 |
1989 |
工作滿意度係指個人與多數員工對其所任職的工作感到滿意的程度,工作滿意與否與很多因素相關,如工作時間、工作地點、管理方式等都是。 |
蘇榮欽 |
2007 |
工作滿意度乃是工作者在其工作的過程中,對工作情境中各項因素的整體性、主觀性的情意、態度反應程度或判斷標準。 |
陳立人 |
2007 |
工作滿意度乃是工作者對其從事工作的一種價值判斷,其評判標準乃來自所有主、客觀因素,包含組織中的環境、人與實際報酬等因素,若是正向則屬滿意,反之則不滿意。 |
表2-1 工作滿意度的定義(續)
國內學者 |
年代 |
工作滿意度之定義 |
林秀琴 |
2007 |
工作滿意度是工作者主觀的評價與心理感受;工作滿意度的層面包括工作本身與工作相關的整體情境。 |
洪俊逸 |
2008 |
工作滿意度是指工作者對於所從事工作本身或工作個層面所持有的情感反應。這個反應如果是正面、愉快的,其工作滿意度較高,反之則工作滿意度程度較低。 |
黃仁良 |
2008 |
工作滿意度是指工作者在心理與生理狀態的情況下,面對環境諸多的干擾因素,覺得在工作的過程、內容與情境中,符合自己對其工作正向或負向之感受或情感性反應的程度,越符合正向心意則工作滿意度愈高,反之則工作滿意度愈低。 |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二)工作滿意度的重要性
近年來研究工作滿意度的數量相當多,且研究的範圍已經擴及到各個行各業中,由此可見工作滿意度受到各界重視的程度,而對組織而言工作滿意度具有下列幾項重要的意義:
許士軍(1977)認為工作滿意度本身具有三方面意義:
1.工作滿意度可視為一組織內健康與否的早期警戒指標,如果能對組織員工內的工作滿意程度不斷的持續監控,可以早期發現哪些因素足以影響員工的工作滿意度?如有其影響的程度有多深?是否造成員工工作情緒低落或工作效率不彰?進而能夠採取適當的補救措施,並用以作為擬定策略的重要參考指標。
2.提供組織及管理理論研究的一個重要變項,透過工作滿意度所產生的影響作用,使管理者在制訂員工管理辦法之際,對影響員工工作滿意的層面詳加考量,建立出更完善的制度。
3.工作滿足有本身所代表的社會價值,如果有所謂「心理上的國民生產毛額」,則組織內成員所獲得工作滿足多少,應構成其中的重要部分。
David K(1984)認為,員工在工作滿意度高時,可帶來下列的結果:
1.能自動自發完成自己份內的工作。
2.員工對自己的工作有更高度的興趣。
3.員工會表現出良好的紀律。
4.員工會全力配合組織達成預定的目標。
5.對組織有強烈的認同感與忠程度。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為學校內的成員,故其工作滿意度的高低,直接影響學校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育的推動和個人的教學成效,影響甚大。因此,深入瞭解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的工作滿意度的重要性及如何提升工作滿意度實為當務之急。
三、工作滿意度的相關理論
隨著時代潮流的進步與經濟環境的變化,行政機關組織必須不斷地調整總體目標和經營策略,相對地組織內員工的身心狀況和需求也會隨之改變。組織需要了解成員個體在不同因素影響下的身心表現,進而能改進並提供理想的工作環境以發揮組織成員最大的潛能來達到雙贏的局面。然而工作滿意度探討層面複雜化和評量工具多元化等因素產生了許多工作滿意度的相關理論,由於各家學者探討之重點不盡相同,因此本研究將各學者的理論整理如表2-2所示。
理論名稱 |
代表人物 |
理論重點 |
需求層次論 |
Maslow (1970) |
人類需求由低到高共有七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隸屬需求、尊重需求、知的需求、美的需求、自我實現需求。需求層次理論認為個體需先滿足低層次的需求後才會進而追求高層次的需求。 |
ERG理論 |
Alderfer (1972) |
修正並簡化Maslow理論後提出的,ERG理論的基本主張將人類需求由低而高分為三層:生存需求、關係需求、成長需求,各層次之間是可以同時進行不會互斥的。 |
激勵-保健理論 |
Herzberg (1966) |
人類的動機和滿足感是由兩組因素來控制:激勵因素與保健因素。激勵因素:內在的、與個人本身相關的;保健因素:來自外界的,如工作環境。激勵因素和保健因素雖屬於兩種不同層面但並非互斥或是兩個極端的層面。 |
期望理論 |
Vroom (1964) |
期望理論以三者的關係為主:吸引力、期待和工具價值。期望理論認為組織員工努力工作的原因是基於工作績效帶來的報酬。 |
公平理論 |
Adams (1965) |
個人工作動機是基於組織間同僚員工水平比較或高低職位垂直比較而產生,其內涵有三:投入、報酬、比較。投入:投入工作的一切,像是教育背景、努力程度等;報酬:由於個人付出所得到的結果與報酬,像是薪資;比較:對照投入和報酬的程度是否相當。比較後若產生不平衡,個人會增加或減少動機而採取不同的行動。 |
三需求理論 |
McClelland (1961) |
三種需求分別為成就需求、權力需求和親和需求。此三種需求人人皆有,只是高低強弱之分而已。 |
差距理論 |
Porter(1962) Locke(1969) |
「實際獲得的結果」與「期望獲得的結果」兩者間的差距對於工作滿意度之影響。差距愈大就愈感工作不滿意,差距愈小則愈感工作滿意。 |
表2-2 工作滿意相關理論摘要表(續)
理論名稱 |
代表人物 |
理論重點 |
|
系統理論 |
Wernimont (1972) |
影響個人工作滿意度的成因有兩大項:外在環境因素與內在個人因素,兩者循環交互影響形成一種開放系統的現象。外在環境因素包括有:組織政策、工作環境等;內在個人因素包括有:成就感、責任感等。 |
|
工作特性理論 |
Hackman & Oldham (1975) |
分為三個構面:工作本身、心理狀態以及個人與工作結果。工作本身:與工作本身有關的因素,主要分為技能多樣性、工作完整性、工作重要性、自主性、回饋性五個層面;心理狀態:五種工作特性對組織成員工作感受的影響;個人與工作結果:工作績效等。此外,「工作本身」、「心理狀態」、「個人與工作結果」,三者間又會受到「個人成長需求強度」的影響。 |
|
增強理論 |
Skinner (1974) |
外顯行為反應是刺激和行為間的聯結,且會受到環境的影響;刺激和行為間若再提供一種增強,則會影響該行為出現的頻率和強度。增強理論強調的是外在形為的控制,而忽略了個體內心的感受和內在思考的多元化,但在行為的養成和行為反應的控制上卻具有相當的效果。 |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觀上述的十個理論中,雖然各家所持之觀點不盡相同,但皆探討到個體面對整個工作情境時的行為反應、心態、價值觀、和思考歷程會因人而異;當個體覺得工作內容和結果報酬是有價值的、有意義的且具有公平性的,那麼就會對自己的工作、整個組織和工作環境會有較高的工作滿意度,進而願意自我成長、貢獻ㄧ己之才來達成自我實現並促進整個組織願景的實現。而教育行政主管機關應主動了解基層教師的需求、想法和工作滿意情形,並加以善用來營造出有利的整體環境使得教育人員願意自我成長、自我實現並更落實教育宗旨的達成。
四、工作滿意度的測量工具
一位工作者的工作滿意度除了其顯現於外的行為表現,還包括其內心的想法,因此必須透過ㄧ些研究工具來加以測量,本研究將各學者所介紹的各種測量工作滿意度的工具整理如表2-3所示。
表2-3 工作滿意的測量工具摘要表
測量工具 |
代表人物 |
主要內容 |
霍柏克量表 |
Hoppock (1935) |
霍柏克量表主要有四個態度量表用來測量員工的工作滿意度 一、對自己工作的喜好程度。 二、工作本身:有多少時間是滿意自己的工作。 三、轉換工作的想法:想要更換工作的感覺。 四、與他人工作做比較。 |
工作滿意度指數 |
Brayfield & Rothe (1951) |
簡稱為IJS由Brayfield 和 Rothe由1000多個敘述中篩選出18個題目,因此本量表一共18題。計分方式採用Thurstone與Likert混合式五點量表計分。 |
需求滿意問卷 |
Porter (1962) |
問卷簡稱為NSQ,是Porter根據差距理論在1962年發展出來的工作態度問卷。本量表每個構面有2題,每一題有2個子選項。計分方式是各個子選項的分數分別代表「應該」及「現在」的分數,分數範圍為1分到7分,受試者圈選完畢後用「應該」的分數減「現在」的分數,該分數即為工作滿意的分數。若所得分數愈高則代表工作愈不滿意。 |
明尼蘇達 滿意問卷 |
Weiss, Dawis, England & Lofquist (1967) |
問卷又簡稱為MSQ,明尼蘇達滿意問卷分為長式與短式兩種量表。長式量表共有100題,短式量表是由長式量表每個構面中選出相關性最高的一個題目,代表該構面集結而成的,一共20題。兩種量表均能測出三種工作滿意度:內在滿意度、外在滿意度與一般滿意度。 |
工作描述量表 |
Smith, Kendall, Hulin (1969) |
簡稱為JDI,量表來自受試者對工作的評價而非對工作的感覺,且不需填答者說出內心感受,只要填答者於不同構面找出不同的描述詞加以選擇即可,因此教育程度較低者填答也相當容易。 |
教師工作 滿意問卷 |
Lester (1987) |
簡稱TJSQ,由於教育工作和其他工作的環境有相當大的不同,此份量表的設計便是專為教育工作環境設計的,常被用來測量教師對工作的期望與知覺,以供學校行政人員或領導者了解教師們的工作滿意情形。 |
工作診斷調查表 |
Hackman & Oldam (1975) |
簡稱為JDS,可測出工作者的三種構面滿意度,分別為ㄧ般滿意度、內在動機滿意度、特殊構面滿意度。JDS目的是核定現在工作並了解工作是否需要重新設計,藉此改善員工工作動機和績效,進而評估工作改變後對於員工的影響。 |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本研究參考各學者的理論後,以Lester發展出來的教師工作滿意問卷(TJSQ)為主要依據將工作滿意度問卷分為五個構面;再參考國內外研究教師工作滿意度,將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的工作滿意度問卷一共分為六個構面來進行研究,分別為:工作本身、工作環境、專業進修、人際關係、學校行政、工作報酬。各構面分述如下:
(一)工作本身:
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對其工作內容所感覺到的滿意程度。包括工作負擔與份量、成就感、責任感、符合個人興趣、發揮自我潛能程度與專業知能、自我實現等。
(二)工作環境:
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對其工作職務所處的環境與所使用的設備之滿意程度。包括學校各項軟硬體設施與資源、教學環境及安全規劃等。
(三)專業進修:
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對於自身相關專業知能充實之滿意程度。包括進修管道、進修時學校配合措施、學校及教育當局所辦的研習活動和教學領域是否有關聯、和辦理研習活動多寡等。
(四)人際關係:
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因其工作職務角色產生的人際關係之滿意程度。包括與同事的相處情形、同事的支持度與合作度、師生關係與家長的互動等。
(五)學校行政:
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對於學校行政督導、行政效率、主管領導之滿意程度。包含對於工作的要求與態度、校務處理等等。
(六)工作報酬:
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對於自身工作所得到物質與精神報酬之滿意程度。包括工作薪資、獎勵、升遷考核、各種福利等。
藉此六個構面交互影響下,了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的工作滿意度高低。
五、教師工作滿意度實證之研究
學校教育目標的達成與教師工作滿意度息息相關,較高的工作滿意度可以增進教師的教學熱忱和並增進學校組織的認同感。而影響工作滿意度的因素甚多,總括來說,不外乎是個人的因素和組織內外的環境因素。所以在本研究中研究者將影響教師工作滿意度的個人背景變項與工作背景變項列入討論中。在本研究中個人背景變項因素包括性別、年齡、婚姻、教育程度、專業背景、教學年資、擔任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年資;另外工作背景變項因素包括兼任職務、任教年級數、任教原因、學校規模、任教地區。
參、研究設計與實施
一、研究架構
二、研究假設
根據研究動機、目的、待答問題、文獻探討與研究架構分析,提出本研究旨在驗證下列假設:
假設一: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整體工作滿意度有正向肯定的認同。
假設二:不同性別之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工作滿意度上有顯著的差異。
假設三:不同年齡之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工作滿意度上有顯著的差異。
假設四:不同婚姻之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工作滿意度上有顯著的差異。
假設五:不同教育程度之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工作滿意度上有顯著的差異。
假設六:不同專業背景之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工作滿意度上有顯著的差異。
假設七:不同教學年資之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工作滿意度上有顯著的差異。
假設八:不同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年資之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工作滿意度上有顯著的差異。
假設九:不同兼任職務之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工作滿意度上有顯著的差異。
假設十:不同任教年級數之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工作滿意度上有顯著的差異。
假設十一:不同教授其他領域之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工作滿意度上有顯著的差異。
假設十二:不同任教原因之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工作滿意度上有顯著的差異。
假設十三:不同擔任科展指導教師之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工作滿意度上有顯著的差異。
假設十四:不同學校規模之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工作滿意度上有顯著的差異。
假設十五:不同任教地區之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工作滿意度上有顯著的差異。
三、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高雄縣三至六年級現職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為研究對象。本研究以高雄縣所有公立國民小學之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為樣本,包括有任教自然與生活科技之級任教師、自然與生活科技科任教師、兼任行政工作的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
(一)預試問卷研究對象
本研究工具編擬初稿後,效度部份邀請十位專家對問卷內容加以審查,建立本研究專家效度,並依據專家學者的寶貴意見,修改或保留適當的題目成為預試問卷。本研究以高雄縣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為調查母群體,符合學校為152所,研究者採隨機抽樣方式,共抽樣45所做為預式問卷施測學校。
(二)正式問卷研究對象
依據九十七學年度高雄縣教育局統計資料,高雄縣公立國民小學共一百五十四所。剔除籌備中國小、特殊學校和預試問卷學校四十五所共四十七所後,本研究對象之母群體即為高雄縣國民小學共一百零七所之現任3~6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為調查對象。
(三)、實施方式
此次研究正式問卷施測時間從98年2月11日至3月6日為期三週,本研究問卷施測過程中,先以電話聯繫一百零七所之教務(教導)主任或教(務)學組長,懇請協助調查研究的實施,獲得同意後,以郵寄方式送至受試學校。
四、研究工具
(一)問卷內容之編製
本研究使用問卷調查法,以自編之「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問卷作為研究工具。本問卷共分為三個部份:
第一部份為「個人基本資料」。第二部份為「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工作滿意度問卷」,本問卷之編製為研究者參考各學者的理論後,並邀請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專家及任課之教師先進的意見,自行編製之工作滿意度問卷。其中包含工作本身、工作環境、專業進修、人際關係、學校行政、工作報酬等六大構面,共有54題。各構面之題目分配如表3-1所示:
構面 |
題數 |
題號 |
工作本身 |
9 |
1-9 |
工作環境 |
11 |
10-20 |
專業進修 |
7 |
21-27 |
人際關係 |
8 |
28-35 |
學校行政 |
10 |
36-45 |
工作報酬 |
9 |
46-54 |
第三部份為「開放性問題」,題目為提昇教師工作滿意的建議。由受試者自由的填答,讓教師表達意見與看法,以期能更深入瞭解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對工作現場的建議與期盼。
(二)填答及計分方式
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工作滿意度之問卷填答的方式採Likert五點量表計分方式,其選項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尚可」、「不滿意」、「非常不滿意」等五個選項。計分時分別給予5分、4分、3分、2分、1分計算,得分愈高代表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之工作滿意度愈高。
(三)專家效度建立
為提高本問卷之效度,研究者邀請十位專家學者針對問卷內容提出意見,建立本研究之專家效度,懇請專家對問卷內容加以審查,提供意見作為修正的依據,並製作專家內容效度審查問卷,再進行統計分析。經統計結果,如勾選「刪除」達2人,則刪除此題。經過剔除題意不清及重複問題並且修改不通順的文句,最後將統計結果與指導教授討論,將保留適切的題目成為本研究之預試問卷。修改後之工作滿意度預試問卷各構面題號分配如表3-2所示:
構面 |
題數 |
題號 |
工作本身 |
7 |
1-7 |
工作環境 |
10 |
8-17 |
專業進修 |
6 |
18-23 |
人際關係 |
7 |
24-30 |
學校行政 |
8 |
31-38 |
工作報酬 |
6 |
39-44 |
(四)實施預試過程
本研究對象為高雄縣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預試對象取自高雄縣45所國小,共發出135份問卷,經回收整理後,回收130份,剔除漏答與無效問卷3份後,可用問卷為127份。
(五)預試問卷之分析
以SPSS 12.0版套裝軟體進行項目分析、因素分析及信度分析,以評估問卷的適切性。茲將結果分析如下:
1.項目分析
問卷共有44題,求出每個題項的決斷值(CR值),而題目取捨的依據,即CR值達顯著水準(P<.05),並且CR值大於3.00則保留題目。本問卷分析後,四十四題均達顯著水準(P=.000<.001),CR值位於3.652至10.090之間;在同質性檢驗中每個題目與總量表相關最好在.30以上,且要達到顯著水準(吳明隆、涂金堂,2005)。44個題項中題項與總量表的相關在.393至.764間,呈現中、高度相關(P=.000<.001);四十四個題項刪除後的α係數與總量表α係數相差不大,沒有使總量表突然增大的題項,因此四十四題項符合要求全數予以保留。
2.因素分析
根據項目分析後,全數四十四題予以保留,進行因素分析,採主成份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配合以正交轉軸的最大變異量(varimax)進行分析,得到KMO值=.883, Bartlett球型檢定=4672.562,df=903,p<.001;依Kaiser(1970;1974)所提出的「取樣適切性量數」(簡稱KMO),KMO值界於0至1間,其值越接近1時,表示變項的相關性愈高,愈適合進行因素分析,在因素分析時量表的KMO值最好在.80以上代表「良好的」,且達顯著水準,適合因素分析。經因素分析後取出六個主要的因素。Cuieford(1965)曾建議,因素負荷量在±0.3以上應視為接受,在±0.4以上應視為顯著,±0.5以上應視為相當顯著。為求問卷嚴謹,將選題標準定為因素負荷量在±0.5以下之題目即予以刪除,故刪除第A5、B14、B15、B17、C22題共五題。六個因素依題目類型相似性,正式命名為「學校行政」、「工作環境」、「人際關係」、「工作報酬」、「專業進修、「工作本身」六項,此六個因素可解釋全部變異量為62.772%。
3.信度分析
經過項目分析、因素分析之後,對於所保留下來的題目進行信度分析,本研究採用的信度分析方法為Cronbach α係數,以考驗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問卷內部一致性。統計結果總量表α值=.953,在六個構面中「學校行政」α值=.942:「工作環境」α值=.883;「人際關係」α值=.887;「工作報酬」α值=.844;「專業進修」α值=.892;「工作本身」α值=.873。在信度係數的接受度上面,因素構面的Cronbach α係數最好在.70以上:而總量表的α係數最好在.80以上,如果在.90以上則信度更佳(吳明隆、涂金堂,2005)。故本問卷為理想可行的施測工具。
(六)正式問卷編製與回收
1.正式問卷編製
本研究所編製之正式問卷,是依據理論建構形成初稿、建立專家內容效度、實施與分析預式問卷,經過施測結果對預試問卷的項目分析、因素分析與信度分析之結果,選取符合條件的題目共39題。茲將正式問卷之各個構面及題數分配情形如表3-3所示:
表3-3 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工作滿意度各構面及題數分配表
構面 |
題數 |
題號 |
工作本身 |
6 |
1、2、3、4、5、6 |
工作環境 |
7 |
7、8、9、10、11、12、13 |
專業進修 |
5 |
14、15、16、17、18 |
人際關係 |
7 |
19、20、21、22、23、24、25 |
學校行政 |
8 |
26、27、28、29、30、31、32、33 |
工作報酬 |
6 |
34、35、36、37、38、39 |
2.正式問卷回收情形
本研究正式問卷,共計發送問卷432份,回收問卷420份,回收率97.22%,其中扣除無效問卷,有效問卷共406份,可用率為96.66%。
五、研究流程
(一)確定研究問題與對象(二)蒐集相關文獻(三)建立研究架構(四)編製研究工具(五)專家效度(六)編製預試問卷(七)預式問卷施測(八)預式問卷結果分析(九)修正問卷(十)問卷正式施測(十一)回收問卷、進行統計分析討論(十二)研究結果與建議。
六、資料處理與分析
(一)項目分析、因素分析及信度分析(二)描述性統計(三)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其中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F 值若達統計上顯著水準(p<.05),則以雪費法(Scheffe')進行事後比較分析,以瞭解差異性所在。
肆、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問卷將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工作滿意程度分為低、中下、中、中上、高五種程度區別,並且依照問卷各題、各個構面與整體的得分全距及問卷的得分等級,訂出工作滿意度的指標,如表4-1所示,並且說明如下:
得分等級 |
低 |
中下 |
中 |
中上 |
高 |
各題得分 |
1~1.8 |
1.81~2.60 |
2.61~3.40 |
3.41~4.20 |
4.21~5 |
工作本身(6題) |
6~10.8 |
10.86~15.6 |
15.66~20.4 |
20.46~25.2 |
25.26~30 |
工作環境(7題) |
7~12.6 |
12.67~18.2 |
18.27~23.8 |
23.87~29.4 |
29.47~35 |
專業進修(5題) |
5~9 |
9.05~13 |
13.05~17 |
17.05~21 |
21.05~25 |
人際關係(7題) |
7~12.6 |
12.67~18.2 |
18.27~23.8 |
23.87~29.4 |
29.47~35 |
學校行政(8題) |
8~14.4 |
14.48~18.2 |
20.88~27.2 |
27.28~33.6 |
33.68~40 |
工作報酬(6題) |
6~10.8 |
10.86~20.8 |
15.68~20.4 |
20.46~25.2 |
25.26~30 |
整體滿意(39題) |
39~70.2 |
70.59~101.4 |
101.79~132.6 |
132.99~163.8 |
164.19~195 |
一、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工作滿意度整體之分析
本研究依據受試者對問卷的填答結果對所有的變項之整體及各個構面的平均數、標準差及相依樣本變異數來進行分析,結果如表4-2所示:
在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整體工作滿意平均得分為(M=3.64),顯示目前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工作滿意度為中上程度。在各個構面平均數而言,以「人際關係」(M=3.83)最高、在「工作本身」(M=3.76)、「工作報酬」(M=3.68)、「學校行政」(M=3.66)、「專業進修」(M=3.55)、「工作環境」(M=3.34)為最低。最後以相依樣本變異數來進行分析,六組構面的平均數差異整體考驗達到顯著水準,組間考驗之F值為873.248,***P=.000<.001,達顯著水準經事後比較:發現人際關係>工作本身、工作環境、專業進修、學校行政、工作報酬;工作本身>工作環境、專業進修、學校行政、工作報酬;工作報酬>工作環境、專業進修、學校行政;學校行政>工作環境、專業進修;專業進修>工作環境。
構面名稱 |
構面 題數 |
構面 平均數 |
構面 標準差 |
單題平均得分 |
單題 標準差 |
等級 |
F檢定 |
排序 |
1.工作本身 |
6 |
22.60 |
3.33 |
3.76 |
0.55 |
中上 |
873.248*** |
4>1、2、3、5、6 1>2、3、5、6 6>2、3、5 5>2、3 3>2 |
2.工作環境 |
7 |
23.38 |
4.98 |
3.34 |
0.47 |
中 |
||
3.專業進修 |
5 |
17.78 |
2.96 |
3.55 |
0.59 |
中上 |
||
4.人際關係 |
7 |
26.84 |
3.49 |
3.83 |
0.49 |
中上 |
||
5.學校行政 |
8 |
29.28 |
4.36 |
3.66 |
0.54 |
中上 |
||
6.工作報酬 |
6 |
22.09 |
3.39 |
3.68 |
0.56 |
中上 |
||
7.整體工作滿意度 |
39 |
141.99 |
17.39 |
3.64 |
0.44 |
中上 |
|
|
綜合討論
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工作滿意度量表中,各題的平均數介於3.21~3.99之間,在這39題工作滿意度項目中,有34題達工作指標「中上」的程度,佔了全體研究對象的87.2%;5題是屬於工作指標「中等」的程度,佔了全體研究對象的12.8%。在整體工作滿意度方面平均數為3.64、標準差為0.44,可以顯示目前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滿意度達「中上」程度,顯示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整體工作滿意度上普遍持正向肯定的認同。因此,本研究假設一「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整體工作滿意度有正向肯定的認同」獲得支持。
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人際關係」、「工作本身」、「工作報酬」、「學校行政」、「專業進修」,5個構面達工作指標「中上」的程度,其中以「人際關係」方面的平均數最高,以「對於自己與同事之間相處的氣氛」的平均分數達3.99是39個題項中分數最高,顯示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與學校同仁相處的氣氛最為滿意。但是在「工作環境」上的平均得分3.34最低,以「學校提供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室視聽設備器材與教學媒體」的平均分數3.21是39個題項中分數最低,顯示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對於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室的視聽設備器材與教學媒體的滿意程度較低。
二、不同背景變項之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與工作滿意度之差異分析
根據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工作滿意度之統計分析結果,歸納整理如表4-3與4-4所示:
表4-3 個人背景變項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工作滿意度之差異情形摘要
個人背景變項 |
工作 本身 |
工作 環境 |
專業 進修 |
人際 關係 |
學校 行政 |
工作 報酬 |
整體 |
|
性別 |
1.男 2.女 |
n.s. |
n.s. |
n.s. |
n.s. |
n.s. |
1>2 |
n.s. |
年齡 |
1.30歲(含)以下 2.31~40歲 3.41~50歲 4.51歲(含)以上 |
n.s. |
n.s. |
n.s. |
n.s. |
n.s. |
n.s. |
n.s. |
婚姻 |
1.未婚 2.已婚 |
n.s. |
n.s. |
n.s. |
n.s. |
n.s. |
n.s. |
n.s. |
教育 程度 |
1.師範院校(含師專)
2.一般大學(含教育學程、 3.研究所(含40學分班) |
3>1 2>1 |
n.s. |
n.s. |
3>1 |
n.s. |
n.s. |
3>1 |
專業 背景 |
1.理工相關(含數理教育) 2.非理工相關科系 |
1>2 |
n.s. |
1>2 |
1>2 |
n.s. |
n.s. |
1>2 |
教學 年資 |
1. 5年(含)以下 2. 6~10年 3. 11~15年 4. 16~20年 5. 21年(含)以上 |
n.s. |
n.s. |
n.s. |
n.s. |
n.s. |
5>2 |
n.s |
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年資 |
1. 3年(含)以下 2. 4~6年 3. 7~9年 4. 10年(含)以上 |
2>1 4>1 |
n.s. |
n.s. |
n.s. |
n.s. |
n.s. |
n.s. |
表4-4 工作背景變項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工作滿意度之差異情形摘要
工作背景變項 |
工作 本身 |
工作 環境 |
專業 進修 |
人際 關係 |
學校 行政 |
工作 報酬 |
整體 |
|
兼任 職務 |
1.級任 2.科任 3.教師兼組長 4.教師兼主任 |
n.s. |
n.s. |
n.s. |
n.s |
4>1 2>1 |
n.s |
4>1 |
任教 年級 數 |
1.單一個年級 2.跨二個年級 3.跨三個年級 4.跨四個年級 |
n.s. |
n.s. |
n.s. |
n.s. |
n.s. |
n.s. |
n.s. |
教授 其他 領域 |
1.有教授其他領域 2.無教授其他領域 |
2>1 |
2>1 |
n.s. |
2>1 |
2>1 |
2>1 |
2>1 |
任教 原因 |
1.學校指派 2.興趣專長 3.兩者皆有 |
3>1 2>1 |
n.s. |
n.s. |
3>1 2>1 |
3>1 |
n.s |
3>1 2>1 |
表4-4 工作背景變項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工作滿意度之差異情形摘要(續)
工作背景變項 |
工作 本身 |
工作 環境 |
專業 進修 |
人際 關係 |
學校 行政 |
工作 報酬 |
整體 |
|
擔任 科展 教師 |
1.有擔任科展指導教師 2.無擔任科展指導教師 |
1>2 |
n.s. |
n.s. |
n.s. |
n.s. |
n.s |
1>2 |
學校 規模 |
1. 12班以下 2. 13~24班 3. 25~48班 4. 49班以上 |
n.s |
2>4 |
n.s |
n.s |
2>4 |
n.s |
n.s |
任教 地區 |
1.一般學校 2.偏遠(含)特偏學校 |
n.s. |
n.s. |
n.s. |
n.s. |
n.s. |
n.s. |
n.s. |
n.s. 表未達顯著
(一)性別
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性別之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整體工作滿意度」的得分未達顯著水準;在分層構面上男性教師比女姓教師在「工作報酬」上滿意度較高。因此,本研究假設二「不同性別之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工作滿意度上有顯著的差異」部份獲得支持。
(二)年齡
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年齡之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整體工作滿意度」無顯著的差異存在。因此,本研究假設三「不同年齡之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工作滿意度上有顯著的差異」未獲支持。
(三)婚姻
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婚姻之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整體工作滿意度」無顯著的差異存在。因此,本研究假設四「不同婚姻之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工作滿意度上有顯著的差異」未獲支持。
(四)教育程度
研究結果顯示不同教育程度之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整體工作滿意度」的得分達顯著水準。因此,本研究假設五「不同教育程度之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工作滿意度上有顯著的差異」獲得支持。
(五)專業背景
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專業背景之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整體工作滿意度」的得分達顯著水準。因此,本研究假設六「不同專業背景之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工作滿意度上有顯著的差異」獲得支持。
(六)教學年資
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教學年資之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整體工作滿意度」的得分未達顯著水準;但在分層構面上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教學年資21年(含)以上比6-10年在工作報酬構面上滿意度較高。因此,本研究假設七「不同教學年資之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工作滿意度上有顯著的差異」部份獲得支持。
(七)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年資
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年資之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整體工作滿意度」的得分未達顯著水準;但在分層構面上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年資10年(含)以上及4-6年在工作本身構面上較3年(含)以下滿意度較高。因此,本研究假設八「不同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年資之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工作滿意度上有顯著的差異」部份獲得支持。
(八)兼任職務
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兼任職務之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整體工作滿意度」的得分達顯著水準。因此,本研究假設九「不同兼任職務之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工作滿意度上有顯著的差異」獲得支持。
(九)任教年級數
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任教年級數之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整體工作滿意度」無顯著的差異存在。因此,本研究假設十「不同任教年級數之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工作滿意度上有顯著的差異」未獲支持。
(十)教授其他領域
研究結果顯示是否教授其他領域之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整體工作滿意度」、「工作本身」、「工作環境」、「人際關係」、「學校行政」、「工作報酬」的得分達顯著水準。因此,本研究假設十一「不同教授其他領域之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工作滿意度上有顯著的差異」獲得支持。
(十一)任教原因
研究結果顯示不同任教原因之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整體工作滿意度」、「工作本身」、「人際關係」、「學校行政」的得分達顯著水準。因此,本研究假設十二「不同任教原因之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工作滿意度上有顯著的差異」獲得支持。
(十二)擔任科展教師
本研究結果顯示是否擔任科展教師之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整體工作滿意度」、「工作本身」、的得分達顯著水準。因此,本研究假設十三「不同擔任科展指導教師之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工作滿意度上有顯著的差異」獲得支持。
(十三)學校規模
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學校規模之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整體工作滿意度」的得分未達顯著水準;但在分層構面上學校規模13-24班在工作環境及學校行政構面上較49班以上滿意度較高。因此,本研究假設十四「不同學校規模之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工作滿意度上有顯著的差異」部份獲得支持。
(十四)任教地區
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任教地區之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整體工作滿意度」無顯著的差異存在。因此,本研究假設十五「不同任教地區之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工作滿意度上有顯著的差異。」未獲支持。
三、開放式問題之分析
影響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工作滿意度的因素很多,除了本研究的工作本身、工作環境、專業進修、人際關係、學校行政、以及工作報酬之外,許多無法在封閉量表中呈現的問題,特別於問卷最後設計開放問題,讓教師表達意見。在406份的有效問卷中,計有50位填答開放式問題。經研究者仔細分類填答者對開放式內容之反應後,將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認為會影響工作滿意的意見,共彙整68點意見並加以彙整如下:
(一)學校行政
1.獲得學校行政、家長及其他教師的支持與重視(7人次)。
2.降低授課年級數及不要教授過多的領域(5人次)。
(二)工作環境
1.學校行政提供足夠的視聽設備及教學媒體(15人次)。
2.提供充足的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室(10人次)。
(三)教學工作
1.教科書編排的流暢性(5人次)。
2.課程宜增加有趣實用的生活科技製作課程(4人次)。
(四)自我期許
1.能傳授孩子對周遭生活一切事的觀察與良好的學習態度(4人次)。
2.讓學生快樂並且有良好的吸收和運用智慧有帶得走的能力(3人次)。
(五)學生情形
1.家長能配合教學上的要求事項(ex是否能協助孩子準備相關用具(6人次)。
2.教學中得到學生的回饋(5人次)。
(六)進修研習
1.高雄縣幅遠廣大,辦理進修研習可以分三區選擇不同的中心學校辦理(5人次)。
2.安排進修活動的課程、內容與師資,希望符合教師的需求(4人次)。
伍、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一)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技教師的工作滿意度達「中上」的滿意程度
依據本研究顯示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技教師在工作滿意度上普遍持正面肯定的認同;但未達「高」的滿意程度,乃有再加以改善的空間。
(二)在六大構面得分高低依序為「人際關係」最高、其次依序為「工作本身」、「工作報酬」、「學校行政」、「專業進修」、「工作環境」為最低
依據本研究結果顯示,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滿意度最高之構面為「人際關係」、其次依序為「工作本身」、「工作報酬」、「學校行政」、「專業進修」、「工作環境」為最低。除了「工作環境」屬於「中」程度外,其餘五個構面皆到達「中上程度」。說明了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技教師在人際關係構面在整體滿意度最為滿意,相對於在工作環境構面上,對於學校所提供的視聽設備教學媒體、實驗器材及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室的數量,經研究者發現教師的滿意程度為最低。
(三)高雄縣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會因部份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在工作滿意度有顯著差異
高雄縣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會因性別、教學年資、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年資、教育程度及專業背景等個人背景變項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工作滿意度。
1.「男性」之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工作報酬」構面較為滿意
研究結果顯示性別在整體工作滿意度無顯著差異性,但在分層構面上男性教師比女姓教師在工作報酬上有顯著的差異性。此結果可能是在國小環境中,男性教師相對較少,較易受到學校行政重視,擔任組長和參加比賽表現機會相較於女性教師自然就比較多,所以在各項福利津貼及獎勵也較多,滿意度也較女性教師佳。
2.教學年資在「21年(含)以上」之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工作報酬」構面較為滿意
研究結果顯示教學年資在整體工作滿意度無顯著差異,但在分層構面上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教學年資21年(含)以上比6-10年在工作報酬構面上有顯著的差異性。此結果可能是年資越長,相對的年紀也較長,心智等各方面也較趨於成熟穩重,對於學校各項升遷與獎勵制度較能以平常看待;而現行教師薪資及各項補助措施也依教學年資來進級,教學年資越久在薪資福利各方面相較於教學年資較資淺的來的高,滿意度也較佳。
3.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年資在「10年(含)以上」及「4-6年」的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工作本身」滿意度較高
研究結果顯示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年資在整體工作滿意度無顯著差異,但在分層構面上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年資10年(含)以上及4-6年在工作本身構面上較3年(含)以下滿意度較高。此結果說明了擔任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年資愈久,在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工作較為駕輕就熟,對於自己的教學工作所遇到的困難也較能以平常累積的教學經驗解決,在教學專業上較肯定自己。相較年資淺的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因教學年資短,在教學過程中有體悟、也會有挫折,對教學工作仍然屬於摸索階段,在工作本身滿意度自然就較低。
4.教育程度在「研究所(含四十學分班)」之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工作本身」、「人際關係」及「整體」滿意度較高
研究結果顯示教學程度在整體工作滿意度達顯著差異性,研究所(含四十學分班)整體滿意度大於師範院校(含師專)。此結果說明了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教育程度上,研究所(含四十學分班)畢業的教師相較於師範院校(含師專)在求學過程中接觸的人事物相對增加,也因此能培養寬闊的胸襟與廣達的人脈,在人際關係部份有加分作用。而研究所修畢後帶來的薪水加給相信是使整體工作滿意度提升的誘因之一,再加上研究所畢業者對於工作本身與專業進修方面擁有更深入的知識和更多元的資源,再搭配學校行政公假、排課等措施配合得宜,將使工作滿意度高於師範院校畢業者。
5.專業背景在「理工相關科系(含數理教育)科系」之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工作本身」、「專業進修」、「人際關係」及「整體」滿意度較高
研究結果顯示專業背景在整體工作滿意度達顯著差異性,理工相關科系(含數理教育)科系整體滿意度大於非理工相關科系。說明了自然與生活科技教育需要相關專業背景,在求學過程中選擇理工相關科系(含數理教育)科系有可能因為興趣所致,既然有興趣,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會相對覺得有樂趣;再加上理工相關科系(含數理教育)科系本身的專業知識背景,對於所任教的東西自然可掌控得宜;再加上該領域屬於專業且少數的族群,領域內的人凝結力較高帶動人際關係等構面的提升,因此整體工作滿意度高於非理工相關科系。
(四)高雄縣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會因部份不同工作背景變項在工作滿意度有顯著差異
高雄縣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會因學校規模、兼任職務、教授其他領域、任教原因、擔任科展與否等工作背景變項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工作滿意度。
1.學校規模在「13-24班」之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工作環境」及「學校行政」構面較為滿意
研究結果顯示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學校規模整體工作滿意度無顯著差異,但在分層構面上學校規模13-24班在工作環境及學校行政構面上較49班以上滿意度較高。此結果顯示規模較小的學校教因為教師人數較少,校園宛如一個大家庭,人情味濃厚,彼此互相幫忙。教師與行政的感情也較為融洽,對於基層教師的聲音行政也較能用心體恤去解決。
2.「教師兼主任」之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學校行政」及「整體」滿意度較高
研究結果顯示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兼任職務整體工作滿意度達顯著差異性,教師兼任主任較滿意度較級任教師高。說明了主任握有學校行政資源,行政所賦予的權力所以是學校政策的執行者及決定者,了解學校各項計劃執行及所遇到困難之處,但相對於級任教師只有將班級帶好,對於行政上也只能單方面配合,無法真正了解學校的運作情形,自然主任對工作滿意度也較導師來的高。
3.「無教授其他領域」之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工作本身」、「工作環境」、「人際關係」、「學校行政」、「工作報酬」及「整體」滿意度較高
研究結果顯示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教授其他領域整體工作滿意度達顯著差異性,無教授其他領域之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滿意度較有教授其他領域之教師高。代表了在無教授其他領域之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準備教材和備課過程只有準備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且教授同一個領域同質性較高,不需花時間去了解其他領域的教材和教法。所以工作滿意度較有教授其他領域教師來得高。
4.任教原因為兩者皆有(興趣專長、學校指派)及興趣專長之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工作本身」、「人際關係」及「整體」滿意度較高
研究結果顯示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任教原因整體工作滿意度達顯著差異性,兩者皆有(興趣專長、學校指派)及興趣專長滿意度較學校指派高。可能是學校指派之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因為是學校指派並不是出自於自己的意願,滿意度自然與興趣專長與兩者皆有(興趣專長、學校指派)兩組來得低。
5.擔任科展教師之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工作本身」及「整體」滿意度較高
研究結果顯示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在擔任科展教師與否整體工作滿意度達顯著差異性,有擔任科展指導教師滿意度較無擔任科展指導教師高。此結果可能是因為學校方面考量科展教師需要有高度的專業能力與興趣意願,所以被推選擔任科展指導教師都願意發揮所長指導學生,所以工作滿意度較無擔任科展教師來得高。
(五)開放式問題的填答分佈情形
依據開放式問題的填答分佈情形可知欲提昇高雄縣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工作滿意度:學校提供充足的視聽設備及教學媒體,其次是有足夠的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室、學校行政的重視、家長的配合、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室有專人專責管理、教科書編排的流暢性、降低授課年級數及不要教授過多的領域等。
二、建議
(一)對於教育行政機關之建議
1.充實擴充學校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室之相關教學設備。
2.降低授課節數,減輕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負擔。
3.加強自然與生活科技專業知能。
(二)對於學校行政之建議
1.學校應致力爭取以及規劃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室教學設備補助。
2.擴大行政參與,增加自然與生活教師兼任行政工作的機會。
3.排課儘量單一個領域或年段,減輕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工作的負擔。
4.重視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專業性,提高教師專業能力。
5.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應由兼任行政工作之教師或科任教師擔任。
6.主動關懷與協助自然與生科技教學年資較資淺的教師,以提高其工作滿意度。
(三)對於教師本身之建議
1.教師應積極參與進修或研習,以提升自我專業知能。
2.激發工作價值觀,提升自我工作效能。
參考文獻
王派土(2003)。桃園縣國民小學組織文化與教師工作滿意度相關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王美芬、熊召弟(2000)。國民小學自然科教材教法。台北:心理。
吳明隆、涂金堂(2005)。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五南。
吳清基(1980)。國民中學組織結構與教師工作滿意度之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清基(1980)。國民中學組織結構與教師工作滿意度之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周昌柏、范熾文(2006)。國小校長轉型領導、交易領導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花蓮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22期,255-281。
林玉祥(2005)。高雄市國民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教學困擾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林秀琴(2007)。高雄市國民中小學校長溝通行為與教師工作滿意度及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欽榮(2004)。組織理論與管理。台北市:揚智書局。
柳冰(2007)。工作滿意理論探討。現代商業,2007(11C),114-115。
洪俊逸(2008)。桃園縣國小體育任課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體育教學碩士班學位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張春興(1989)。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教育部(2008)。97年國民中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許士軍(1977)。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氛-文獻探討與實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35,13-16。
陳立人(2007)。屏東縣國小學校組織氣候與教師工作滿意度、家長參與動機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黃仁良(2008)。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組織創新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學校行政碩士班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盧柏全(2005)。國小教師兼任學校有無給職行政職務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鍾燕宜(1986)。我國工作滿足研究的整合分析。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蘇榮欽(2007)。高高屏地區消防人員工作價值觀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所組織發展與領導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Adams, J. S. (1965). 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Inequity.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67, 422-436.
Alderfer, C. P. (1972). Effects of task factors on Job attitudes and Job behaviors, Personal Psychology, 22.
Brayfield, A.H.&H.F Rothe. (1951), “An index of job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Vol.35, pp.304-311.
Cuieford, J. P.(1965). Fundamental Statistics in Psychology and Educatipn, 4th(Ed.),N. Y.McGraw-Hill.
Davis, K. (1984). Human relation and organization behavior. New York: Free Press.
Dessler, G. (1980). Human Behavior Improving Performance at Work. NJ: Prentice- Hall.
Hackman, J. R., & Oldham, G. R.(1975). Work Design, Development of the Job Diagnostic Survey.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0(2), 159-170.
Herzberg, F. (1966). More Time : How Do You Motivate Employee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anuary, February.
Hoppock, R. (1935). Job Satisfaction. New York:Random Harper.
Kaiser, H. F.(1970). A second-generation Little Jiffy. Psychological,35,pp.401-415.
Kaiser, H. F.(1974). Little Jiffy, Mark IV.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34,pp.111-117.
Lester, P. E. (1987). Development and factor analysis of the teacher job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47, 223-233.
Locke, E. A. (1969). What is 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4, 309-336.
Locke, E. A. (1976). The Nature & Cause of Job Satisfaction. Handbook of Industrial &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 Rand McNally College, 1297-1349.
Maslow, A. (1970).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2nd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McClelland, D. C. (1961). Business drive and national achievemen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61, 40(4), 99-112 .
Porter, L. W. (1962). A study of perceived need satisfaction in bottom and management job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35 ,45.
Prince, J. L. (1972).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al Measurement. Lexington : Massachusetts, D. C. Health and Company.
Robbins, S. P. (200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9th.ed.. N.J.: Prentice Hall .
Seibert, J. S. E., & Kraimer, M. L. (2001). The five-factor models of personality and careersucces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58:pp.1-21.
Skinner, B. F. (1974). About behaviorism. New York: Vintage Books.
Smith, P.C., Kendall, L.M., & Hulin, C.L(1969). The measurement of Satisfaction in workand retirement. Chicago:Rand McNally.
Vroom, V.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Holy Wiley& Sons. Inc.
Weiss, D. J., Dawis, R. V., England, G. E., & Lofquist, L. H. (1967). Manual for the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Minneapolis.
Wernimont, P. F. (1972). A system view of job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6(2),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