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對香港觀光行為的影響

 

羅淑娟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休閒產業經營學系碩士班

 

 

 

電影是城市行銷的最佳推手,電影與拍攝城市之間有相互影響的關係。香港有東方好萊塢之稱,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出口中心。電影把香港獨特的文化、景點以及一般市民的生活面貌,透過螢幕帶到世界各地,讓香港在國際地圖上突顯旅遊吸引力。根據香港旅遊局的統計資料,近二十年來,每年到香港旅遊的遊客中,台灣是單一國家排名第二;而台灣華語電影市場從90年代開始深受香港電影影響甚鉅,因此本研究針對曾看過香港電影以及去過香港旅遊的台灣民眾進行調查,香港電影對於香港觀光行為是否有影響。研究結果顯示,當香港電影中形成的香港印象愈好,對於前往香港旅遊的整體印象也愈好;觀看香港電影時對劇中的「飲食文化」最為注意,因此在香港旅遊景點選擇類型的偏好上也以「特色飲食」做為首選,而實際前往香港旅遊對於「飲食文化具吸引力」的認同度也最高。另外,超過半數以上的受訪者皆認為實際旅遊香港與電影中的香港是相同的。

關鍵字:香港電影、影視旅遊、電影觀光、香港旅遊

壹、緒論

 

  影視產品可有效成為觀光傳播的媒介,這個觀念從近期的韓劇再推到更早之前的日劇、外國電影及影集,皆有軌跡可循,而香港最有力的影視產品即是電影工業。香港電影從1970年代開始,即已是亞洲地區重要影片的來源,以電影製作量計算,香港名列全球第三,僅次於美國及印度,若以出口量而言,香港是全球第二位電影出口中心(鍾寶賢,2004)。

  電影把香港獨特的文化、景點以及一般市民的生活面貌,透過螢幕帶到世界各地,讓香港在國際地圖上突顯旅遊吸引力,同時為香港營造領導潮流的時尚魅力(香港發展旅遊局,2004)。電影為文化創意資產的一部份,劇情裡傳達該地區的文化與特色,並且傳達非該地區居民對該地的都市印象,雖然電影製作的主要目的並非引誘人們前去觀光,但它卻增強了對電影中出現地方的認識、吸引力和收益性(Sirangkul,2005),因此電影也可被視為我們知曉能力與記憶的儲藏庫。

Metz (1982)提出,人們藉由認同影片中的角色,感同身受地去體驗劇中角色其經歷過的地方;Evans (1997)更提出「電影觀光」(Movie-induced Tourism)包含觀光客造訪被電視、錄影帶或電影院其螢幕呈現的目的地。

根據香港旅遊局的統計資料,每年到香港旅遊的遊客中,台灣是單一國家排名第二,僅次於中國,近十年來,每年平均超過200萬的旅客造訪香港,所以台灣一直是香港旅遊推廣的重要標的。因此本研究針對曾看過香港電影,同時去過香港旅遊的台灣民眾進行調查,探討香港電影對於香港觀光行為的影響,以做為台灣欲以影視媒介做為觀光傳播的參考。

貳、文獻回顧

一、香港電影

 

(一)產量與市場

  

香港電影是華語電影的先趨,從1970年代開始,香港即為亞洲地區重要的影片供應來源,因此造就了「東方好萊塢」之稱。90年代初期為香港電影的輝煌期,1993年曾經達到年產量234部的紀錄(見圖1),到了中期產量逐漸走下坡,1998年降到谷底,全年僅拍攝92部影片。1999年產量攀升至146部,到了2002年,年產量降至一百部以下,2008年全年產量僅剩51部。

在產量上,香港名列全球第三,以出口量而言,為全球第二位的電影出口中心(鍾寶賢,2004)。香港的人口僅為台灣的三分之一,但在年度電影票房上的總額,卻有台灣電影票房的三分之二,影片的產量更遠遠超越了台灣。

90年代初期是香港電影產量的高峰期,海外市場的收益高點到達16.8億港幣,但隨著產量的遞減,到1998年時只剩約2.5億港幣(莫健偉,2002)。即使香港電影產量已不若90年代的輝煌,香港依然將影視產業視為重要經濟項目之一,鑒於香港本土市場規模有限,整體來說,香港電影業主要依賴海外收益,其中以亞洲為最大的出口市場(香港貿易發展局,2008)。除了海外出口市場,香港貿易發展局積極讓香港電影與海外電影市場連結,例如將電影版權賣給好萊塢重新改拍,以及宣傳香港作為拍攝電影的理想地點(香港貿易發展局,2001),藉由海外電影在香港拍攝取景,透過大螢幕將香港宣傳到全世界。「許多旅客都是看過香港的電影、電視劇等,被香港的活力、動感、人物和景點所吸引,繼而計劃他們的香港旅遊行程(香港貿易發展局,2001)。」

                                         

 

   圖1 1990~2008年香港電影產量圖

   資料來源:香港電影資料館

 

(二)對台灣的影響

 

香港電影對台灣影響最甚的時期為90年代,根據香港電影在台灣準演的數量統計(見圖2),從1990~1995年,香港每年有超過一百部的電影輸入台灣,尤其在1992年更達到200部的高峰,在這幾年中,香港電影輸入台灣的產量,平均是台灣國產電影的4倍。

    香港電影除了成為台灣華語電影的最大輸入量,同時歷年來台灣華語電影史上歷年的票房冠軍,香港電影也佔了大多數。即使近幾年在台灣票房表現亮眼的電影,如「英雄」、「十面埋伏」、「無極」產地皆是中國,但劇中使用大量的香港演員及幕後人員,而李安的電影「臥虎藏龍」、「色戒」雖產地為台灣,但主要演員皆是香港明星,顯現香港電影對華人已具備一定的品牌影響力。

                                         

2台灣電影產量與外片輸入狀況

     資料來源:行政院新聞局電影事業服務

 

二、香港旅遊發展現況

 

(一)香港旅遊業概況

  

旅遊業是香港主要的經濟支柱,2008年與入境旅遊相關的總開支約1589億,較2007年增加11.7%2008年全年訪港旅客為2,951萬人次,較2007年的2,817萬人次上升4.7%。中國內地仍是香港最大客源市場,2008年造訪人次不但比2007年上升8.9%,佔訪港旅客總數的57.1%;台灣則繼續維持第二大單一國家客源市場,2008年共有224萬人次造訪香港(見圖3),比2007年總造訪人次成長1%(香港旅遊發展局,2009)。

                                         

 圖3 1991~2008訪港遊客前三名國家人數比例

 資料來源:香港旅遊發展局

 

(二)對台推廣策略

  

台灣一直是香港第二大單一客源市場,每年平均有200萬人次造訪香港(見圖3),也是第三大地區市場,近八年來的高點為2002年的243萬人次,2003年因受到SARS的影響,降到185萬人次,但從2004年開始,經由港旅局不斷針對台灣推出特定的旅遊推廣策略,又慢慢恢復到超過200萬人次,2008年則到達224萬人次。另外,根據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的統計資料指出,近10年來,歷年國人亞洲地區旅遊目的地(見圖4),也以香港排名第一。

港旅局將台灣市場視為重要的觀光推廣標的,每年針對台灣皆有不同的推廣策略。尤其因為香港電影一直是台灣華語電影市場最大的輸入地,台灣與香港的影視娛樂工業長期以來皆血脈相連,香港流行音樂、電影、電視劇、明星對台灣影響甚鉅,因此,港旅局曾數度以影視與香港旅遊做連結,設計對台的觀光推廣政策。

    2007年以台灣票房第一名的電影「色•戒」與中華航空及七間旅行社合作,推出以懷舊和浪漫為主題的「跟著色戒遊老香港」的電影拍攝景點行程,包括坐電車遊中環、石板街、淺水灣影彎園、香港中文大學等。為加強宣傳效果,港旅局並於「色•戒」在台灣上映期間,於各大戲院派發宣傳手冊,並發出8萬份附有電影宣傳的香港旅遊資訊手冊,估計宣傳效益達300多萬港元(香港旅遊發展局年報,2007~2008)。

                                          

    圖4 近十年國人主要亞洲旅遊目的地造訪人次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

 

三、影視旅遊

 

當人們選擇到某地或某景點旅遊,乃因其曾曝光於影視相關媒體中時,此行 為即可稱為「影視旅遊」(Hudson & Ritchie,2006)

  影視影響觀光的觀念早在1982Metz就提出,人們藉由認同影片中的角色,感同身受地去體驗劇中角色其經歷過的地方,這暗示著一齣電影能影響觀眾對螢幕上看到的目的地其認知以及影響造訪的決策過程。Evans (1997)則進一步為影視旅遊定義,他提出「電影觀光」(Movie-induced Tourism),包含觀光客造訪被電視、錄影帶、或電影院的螢幕報導的目地。

電影常伴隨著一連串當紅議題被不同媒體如電影院、錄影帶、VCD 和電視一再播放(Riley, Baker & Doren, 1998)。在架上的生命遠比最初的觀賞更久且比其他媒體推銷有較長的延續效果。Kim & Richardson (2003)也指出電影觀光不僅是媒體影響的作用而已,而是還要透過可以交流的一系列文化的意義和價值。

電影和電視被視為是社會文化的一部分、普及每一個個體,而看電視仍然是

家庭當中不分男女、最普遍的休閒活動,媒體被視為一個認識與帶領風格的主要媒介,將世界的珍奇軼事、多樣的刺激呈現給渴望去體驗的無數的人們。

影視旅遊近年來形成全球風潮,影視媒體儼然成為新型態的旅遊指南。當閱聽眾在觀賞電影與電視劇後,對拍攝地點產生潛移默化的情感,進而影響前往拍攝目的地旅遊的動機與意願。於是觀光行銷人員積極運用電影、電視文本傳達訊息,以企對閱聽眾產生效果,刻意進行聯結設計具有吸引力的旅遊產品,例如藉由「北非諜影」設計北非-摩洛哥17日遊、「托斯卡尼豔陽下」暢遊世界文化遺產阿瑪菲海岸;紐西蘭也因電影「魔戒」成為熱門的觀光地區(New Zealand Institute of Economic Research2002);英國觀光局為觀光客打造「英國波特觀光地圖」(Harmon,2003),香港旅遊發展局設計「香港電影地圖」提供給旅客做為觀光資訊手冊;2008年台灣最賣座的國片「海角七號」掀起海角之旅的熱潮;華航也推出「跟著色戒遊老香港」的旅遊手冊。

 

  

參、研究方法

 

一、研究假設

   

    假設一電影出現特性的注意程度對實際旅遊香港印象有正向影響。

    假設二:電影中的香港印象對實際旅遊香港的印象有正向影響。

  

二、研究設計

 

  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方式,問卷設計內容包括「觀看香港電影」、「香港旅遊行為」、「個人資料」等三大項目。「觀看香港電影」包括3大問項「每月平均觀看香港電影次數」、「香港電影出現特性之注意程度」、「香港電影場景之印象程度」;「香港旅遊行為」包括7大問項「旅遊香港的次數」、「對香港旅遊景點類型選擇的偏好」、「實際旅遊香港的感受」、「實際旅遊香港與電影中的香港其相同程度」、「是否因為哪部香港電影造訪拍攝場景」、「因哪部香港電影造訪哪個場景」、「造訪電影場景的旅遊感受;「個人資料」包括5大問項「性別」、「年齡」、「職業」、「教育程度」、「平均月收入」。

 

三、研究對象

 

本研究採取便利性抽樣,調查時間為2009320~430日止,針曾經看過香港電影的台灣民眾進行調查。總計發放4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317份,有效樣本為79%

 

四、信度檢測

   

本問卷之信度檢驗採Cronbach’s Alpha係數來進行檢驗,以衡量「電影中的香港印象」、「香港電影特性之注意程度」、「對香港電影出現場景的印象」、「香港旅遊景點類型選擇的偏好」、「實際旅遊香港的感受」等五項變數。由表1可知,本研究四項變數之α值皆>0.7,屬於高信度值,顯示本問卷量表的信度為中高程度以上,內部一致性極高。

1 本研究問卷信度表

構面

α

香港電影中得到的香港印象

0.870

香港電影特性之注意程度

0.795

對香港電影出現場景的印象

0.936

香港旅遊景點類型選擇的偏好

0.796

實際旅遊香港的印象

0.889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肆、研究結果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本研究人口統計特徵變數包括性別、年齡、職業、教育程度、平均月收入等五項,各變項經由次數分配來了解研究樣本人口特徵的分佈情形,結果呈現如下。

 

(一)人口統計特性

     

1、性別

本研究受訪對象中的性別分佈,男性共82人,佔25.9%;女性共235人,佔74.1%;女性比例約為男性3倍。

     

2、年齡

        本研究受訪對象的年齡分佈,18~25歲為21人,佔6.6%26~30歲為88人,佔27.8%31~35歲為94人,佔29.7%36~40歲為49人,佔;41~45歲為48人,佔15.1%46~50歲為8人,佔2.5%;以及51~55歲為9人,佔2.8%。以31~35歲佔的人數比例最高。

     

3、職業

    本研究受訪對象的職業分佈,學生為22人,佔6.9%;公務人員為32人,佔10.1%;文教服務為24人,佔7.6%;醫療環保為11人,佔3.5%;法律會計為12人,佔3.8%;資訊科技為27人,佔8.5%;金融保險為28人,佔8.8%;媒體傳播為36人,佔11.4%;服務業為44人,佔13.9%;營建土木為9人,佔2.8%;社會服務為13人,佔4.1%;傳統製造業為17 人,佔5.4%;批發零售為16人,佔5.0%;自由業為26人,佔8.2%

 

4、教育程度

      本研究受訪對象的教育程度分佈,高中職為30人,佔9.5%;大專(大學、專科)為213人,佔67.2%;碩士以上為74人,佔23.3%,分佈比例以大專程度最高。

     

5、平均月收入

      本研究受訪對象的平均月收入分佈,2萬元以下為16人,佔5%2~3萬為29人,佔9.1%3~4萬為119人,佔37.5%4~5萬為78人,佔24.6%5~6萬為37人,佔11.7%6萬以上為37人,佔11.7%

 

(二)觀賞香港電影行為特性分析

  

1、每月觀看香港電影次數本研究受訪者每月平均觀看香港電影次數,1~3次為240人,佔75.7%4~6次為56人,佔17.7%7~8次為15人,佔4.7%9次以上為6人,佔1.9%,以觀看1~3次者為最多數。

 

   2、電影中的香港印象

     「香港印象」為受訪者在觀賞香港電影時,從中所獲得的香港印象。本研究受訪者所獲得的香港印象,其印象最好的項目為「商業化程度高」,其他排名依序為「飲食文化具吸引力」、「是購物的天堂」、「都市化程度高」、「交通便利」、「城市意象具吸引力」。顯示從香港電影中,觀賞者感受到香港是一個高度商業化的都市,飲食文化與購物環境具備吸引力。在排名後面的問項倒數依序為「環境乾淨舒適」、「當地居民友善」、「是安全的都市」;從上述結果顯示,由於香港電影拍攝大量的黑幫警匪題材,呈現社會的黑暗面,因此讓觀眾感受到香港是不安全、環境不整潔、居民不友善的負面形象。

     

3、對劇中特性注意程度

      本研究受訪者在觀看香港電影時對出現特性注意程度,以「劇中出現的飲食」為第1名,平均數為3.87,排名依序為「劇中出現的社會現象」平均數為3.78、「劇中出現的香港特有產物」與「劇中出現特殊習俗」平均數皆為3.74、「劇中出現的場景」與「劇中出現的生活型態」平均數為3.72、「劇中特殊對白」平均數為3.70、「劇中出現的歷史文化背景」與「劇中出現的交通工具」平均數為3.50、「劇中出現的穿著風格」平均數為3.43,從上述結果顯示出香港為美食天堂的印象深植人心,而在香港電影中經常出現飲食的畫面,包括飲食習慣及文化,透過劇情的表現,自然成為香港人生活的寫照。

 

4、對香港電影出現場景的印象程度

      本研究受訪者在觀看香港電影時,對出現場景的印象程度,前五名依序為「維多利亞港」平均數4.22、「蘭桂坊」平均數4.20、「太平山」平均數4.20、「廟街」平均數4.10、「尖沙咀彌敦道」平均數4.05,維多利亞港、 蘭桂坊、太平山、廟街除了經常出現在香港電影中,同時也是香港極具知 名度,海外遊客到香港必遊的景點;而香港電影喜歡拍攝黑幫、警匪的題 材,廟街、彌敦道成為這類影片經常取景之地,因此會在觀賞者心中留下

      深刻的印象。

 

(三)香港旅遊行為特性分析

 

1、香港旅遊次數

          本研究受訪者前往香港旅遊次數,以去過1次佔的比例最高,共為120人,佔37.9%;次高者為2~4次,共98人,佔30.9%

     

2、香港旅遊景點選擇類型偏好

     本研究受訪者旅遊香港對於景點選擇類型的偏好程度,最喜歡的項目為「特色飲食」,其次為「觀賞夜景」、「購物中心與商圈」、「具殖民風 情的歷史古蹟」、「夜市」;最不喜歡的項目,倒數依序為「夜店」、「大型遊樂園」、「藝文、展覽場所」。從上述結果顯示,品嚐美食是台灣訪港旅客最喜歡的活動,而維多利亞港夜景為世界三大夜景之一,港旅局也將維港夜景做為景點推荐的首選,並且維港就在香港市中心,觀賞夜景交通便利。華洋交錯的殖民風情也是香港另一項重要的觀光魅力,因此造訪具殖民風情的歷史古蹟也是遊香港的重點;另外,購物天堂是香港另一項旅遊魅力,無論是商場商圈或是夜市皆受遊客喜愛;而夜生活雖然是香港標榜的旅遊魅力之一,但從研究結果發現,台灣遊客對於夜店非常不喜歡。

   

   3、實際旅遊香港的感受

     本研究受訪者實際旅遊香港所獲得印象,以「飲食文化具吸引力」與「商業化程度高」兩個項目的印象最好,次高項目排名依序為「交通便利」、「都市化程度高」、「遊憩據點多且豐富」、「是購物的天堂」;印象最不好的項目為「環境乾淨舒適」,另外「當地居民友善」、「消費不高」兩個項目也讓旅遊香港者印象不佳。從上述結果顯示,當台灣民眾實際旅遊香港,認為香港是一個高度商業與都市化的城市,並且交通相當便利,飲食文化與購物最具吸引力、遊憩據點選擇相當多且豐富;但讓遊客覺得環境不乾淨、居民不友善,並且物價消費高。

 

   4、旅遊香港與電影中的印象

     本研究受訪者實際旅遊香港與在電影中所獲得的印象其相同程度,認

為「非常相同」者有37人,佔11.7%;「相同」者有155人,佔48.9%,兩者合計佔60.6%,相較於認為「不相同」以及「非常不相同」者,顯示超過半數以上的受訪者都認為真實的香港與電影中的香港印象是相同的。

 

      5、造訪香港電影拍攝場景

      本研究針對受訪者是否曾經造訪香港電影拍攝場景,並且是因為哪部 電影而到香港旅遊時特別造訪拍攝場景,以及造訪電影拍攝場景的旅遊深刻度。結果如下:

  

1)是否曾經造訪電影場景

        本研究317位受訪者中,共有58人曾經為了某部電影特別造訪香港電影拍攝場景,佔18.3%的比例。

  

2)曾造訪的電影場景

     針對曾特別造訪香港電影場景的58位受訪者,提供開放性填答項 目,填寫曾因哪部電影而造訪哪個拍攝場景,每位受訪者不受限只填一個答案。結果發現,「重慶森林」的拍攝場景「中環半山電扶梯」最多人造訪,其次為「新不了情」的廟街、「無間道」的大嶼山天壇大佛、「金枝玉葉 」的太平山及「古惑仔」的旺角缽蘭街。另外,以單部電影出現多個場景吸引遊客造訪方面,「重慶森林」計有3個拍攝場景包括「中環半山電扶梯」、「重慶大廈」、「蘭桂坊」;「傾城之戀」計有3個拍攝場景包括「淺水灣」、「赤柱」、「半島酒店」,與「傾城之戀」同為張愛玲小說原著的「色戒」也有「淺水灣」、「香港中文大學」、「中環石板街」等3個拍攝場景 。在受訪者曾造訪的電影拍攝場景中,大部份皆是香港旅遊局曾經推展的電影之旅活動,像是「重慶森林」、「新不了情」、「無間道」、「金枝玉葉」、「傾城之戀」、「古惑仔」、「金雞」、「食神」、「玻璃之城」、「無間道」等都是2003年港旅局所推出的「電影影情」觀光地圖所推荐的拍攝景點,而「色戒」上映之後,港旅局再針對台灣推出「跟著色戒遊老香港」的觀光活動,使得有台灣遊客特別造訪「色戒」拍攝場景,顯見港旅局的電影觀光推展活動奏效。

 

3)造訪電影場景的旅遊感受

58位曾經特別造訪電影場景的受訪者,其旅遊感受程度,有31位覺得「非常深刻」,佔53.4%;覺得「深刻」者有22人,佔37.9%,兩 者合計為91.3%,顯示大部份造訪電影場景的受訪者,皆認為其旅遊感受程度是深刻的。

 

二、電影特性注意程度對旅遊香港印象的影響

 

(一)各項電影特性注意程度對整體旅遊香港印象

 

本研究以迴歸分析探討各項電影特性注意程度對整體旅遊香港印象的影響,兩者之間是否有關係存在。迴歸分析結果(見表2),可得到線性方程式為:

整體香港旅遊印象=32.431+2.965×劇中場景+2.442×劇中飲食+-1.250×生活型態+1.583×歷史文化+-0.207×特有產物+0.349×交通工具+-0.319×特殊對白+1.184×特殊習俗+-0.188×穿著風格+0.979×社會現象

根據迴歸分析結果,顯示各項電影注意特性中「劇中場景」、「劇中飲食」、「生活型態」、「歷史文化」、「特殊習俗」皆對於整體香港旅遊印象有顯著性影響(自變數的迴歸係數為2.9652.442-1.2501.5830.979t統計量均達.05顯著水準,R平方值為0.373),即為當上述五個特性愈注意,對於整體旅遊香港的印象也愈好。

 

2各項電影特性注意程度對整體旅遊印象之迴歸分析

模式

未標準化係數B估計值

標準誤

標準化係數BETA分配

t

P

常數

32.431

2.798

 

11.591

.000*

劇中場景

2.965

0.517

0.336

5.730

.000*

劇中飲食

2.442

0.573

0.255

4.263

.000*

生活型態

-1.250

0.635

-0.123

-1.970

.050*

歷史文化

1.583

0.514

0.183

3.078

.002*

特有產物

-0.207

0.609

-0.021

-0.339

.735

交通工具

0.349

0.506

0.037

0.690

.491

特殊對白

-0.319

0.526

-0.036

-0.606

.545

特殊習俗

1.184

0.594

0.121

1.994

.047*

穿著風格

-0.188

0.471

-0.022

-0.400

.689

社會現象

0.979

0.597

0.095

1.639

.102

R

0.611

R平方

0.373

調過後的R平方

0.353

F

18.231

 

 

 

 

 

 

 

 

(二)整體電影特性注意程度對整體旅遊香港印象

 

本研究以迴歸分析探討整體電影特性注意程度對整體旅遊香港印象的影響,兩者之間是否有關係存在。迴歸分析結果(見表3),可得到線性方程式為:整體香港旅遊印象=33.682+0.732×整體電影特性注意程度根據迴歸分析結果,顯示整體電影特性注意程度對於整體香港旅遊印象有顯著性影響(自變數的迴歸係數為0.732t統計量均達.05顯著水準,R平方值為0.216),即為當整體電影特性注意強程愈高,對於整體旅遊香港的印象也愈好。

 

3 整體電影特性注意程度對整體旅遊香港印象之迴歸分析

模式

未標準化係數B估計值

標準誤

標準化係數BETA分配

t

P

常數

33.682

2.910

 

11.574

.000*

整體電影特

性注意程度

0.732

0.079

0.465

9.320

.000*

 

R

0.465

R平方

0.216

調過後的R平方

0.214

F

79.946

 

三、電影中的香港印象對實際旅遊香港印象

 

本研究以迴歸分析探討整體電影中的香港印象對整體旅遊香港印象的影響,兩者之間是否有關係存在。迴歸分析結果(見表4),可得到線性方程式為:整體香港旅遊印象=10.592+0.812×整體電影中的香港印象根據迴歸分析結果,顯示整體電影中的香港印象對於整體香港旅遊印象有顯著性影響(自變數的迴歸係數為0.812t統計量均達.05顯著水準,R平方值為0.693),即為當整體電影中的香港印象愈好,對於整體旅遊香港的印象也愈好。

 

4 整體電影中的香港印象對整體旅遊香港印象之迴歸分析

模式

未標準化係數B估計值

標準誤

標準化係數BETA分配

t

P

常數

10.592

1.889

 

5.608

.000*

整體旅遊

香港印象

0.812

0.030

0.833

26.690

.000*

 

R

0.833

R平方

0.693

調過後的R平方

0.692

F

712.369

 

 

伍、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香港電影從90年代開始即成為華語電影的主流,對台灣華語電影市場影響甚鉅。除了電影院的公開播映,加上衛視電影台、東森電影台、緯來電影台、龍祥電影台等電影頻道24小時全天候播放電影,使得香港電影播出的次數非常頻繁,因此台灣觀眾很容易觀賞到香港電影。本研究的受訪者,每月平均觀看香港電影的次數大部份為1~3次;在觀看香港電影時最為注意劇中出現的飲食,在電影中的香港印象部份,也以「飲食文化」給予觀賞者深刻的感受,由於香港電影經常出現飲食的畫面,包括飲食習慣及文化,透過劇情的融合,自然成為香港人生活的寫照,也因此受訪者對於旅遊香港在景點類型選擇的偏好上,也以「特色飲食」做為首選,而實際旅遊香港,也以「飲食文化具吸引力」的印象最好,顯見香港美食天堂的印象深植人心,同時遊客也認同香港的飲食文化魅力。

香港的時裝電影題材大部份取自於香港的生活文化及過去、現在的社會狀況,因此香港電影的拍攝場景皆取自於真實的建築物、街道、景點,香港旅遊局推荐的大部份景點也經常性地曝露於香港電影中,本研究受訪者在觀看香港電影時,最有印象的場景,包括「維多利亞港」、「蘭桂坊」、「太平山」、「廟街」、「尖沙咀彌敦道」,維多利亞港為香港最著名的景點,也是世界三大夜景之一,無論是香港的電影、電視劇、旅遊宣傳品,皆是出現率最高的景點,而蘭桂坊、廟街除了是知名景點外,同時也是黑幫、警匪、動作片經常取景之地,這類影片是香港電影市場的主流,因此會在觀賞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當受訪者在觀賞香港電影時,對於劇中場景、劇中飲食、生活型態、歷史文化、特殊習俗五個特性愈注意時對實際旅遊香港的整體印象也愈好;對於整體電影中的香港印象愈佳,前往香港旅遊時對整體的印象也愈好。

    在本研究的317位受訪者中,雖然只有58位曾因為特定的電影特別造訪拍攝場景,但值得注意的是,所造訪的拍攝景點大部份皆是香港旅遊發展局所推展的電影觀光活動,包括2003年「電影•星•影情」電影地圖所推荐的「重慶森林」、「新不了情」、「無間道」、「金枝玉葉」、「傾城之戀」、「古惑仔」、「金雞」、「食神」、「玻璃之城」的拍攝場景,以及2008年以「色戒」所推出的「跟著色戒遊老香港」的觀光行程;而實際造訪香港電影拍攝場景,超過90%的受訪者皆認為旅遊感受是深刻的。

綜合上述研究結果,香港電影對於香港觀光行為有其影響性,在觀賞香港電影時,劇中的場景、情節、生活文化,無形之中都會在觀賞者心中留下印象,進而實際形成對香港真實的印象,並且影響實際旅遊香港的行為。

 

二、建議

 

(一)觀光業與影視業跨產業合作

  

影視產品為文化產業的核心,而文化對於一國的觀光是重要的根基,影視產品不但是文化也是傳遞文化的重要媒介,在現今全球化的浪潮中,自身文化的輸出是非常重要的指標。香港電影將香港的城市意象與生活風貌傳遞到全世界,進而帶動觀光,是一項意外的收穫,直到近五年來,香港影視業才與觀光真正的結合,除香港旅遊發展局利用過去知名的電影來做為觀光手冊的包裝外,香港貿易發展局更協同旅遊發展局積極到世界各地舉辦影視展,在將電影賣到海外之餘,同時歡迎其他國家到香港拍攝電影、電視劇、廣告,藉由他國的影視產品將香港傳遞到世界各地,香港政府更成立電影服務科來協助與服務到香港取景拍攝的本地及海外影視製作小組。

  綜合上述,影視業與觀光業的結合是互利的,電影推展觀光,觀光推動順便宣傳影視產品。雖然台灣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逐漸展開類似的結合,例如高雄市政府明訂政策歡迎電影、電視劇到高雄拍攝,不但可獲得拍攝時的協助,同時若將高雄市重要景點置入影片中,還可申請拍攝經費的補助;台北縣政府的觀光旅遊局也與影視委員會合作推廣影視製作到台北縣拍攝

,交通部觀光局邀請F4拍攝觀光傳播劇到日韓行銷台灣觀光,但由於中央與地方並未將此政策做有效果的垂直與橫向的整合,使得效果並不顯著,加上台灣的電影業蕭條,沒有海外市場,而有海外市場的電視劇,還未盛行將台灣重要景點及風貌融入劇情中,若中央政府可確實明定政策,仿效高雄市政府的作法,置入知名景點、建築物可獲得拍攝經費補助,如此一來,可讓製作費日益短缺的台灣電視劇及電影提高拍攝品質擴展海外市場,同時還可順便行銷台灣。

  觀光業有無煙囪工業之稱,而文化產品是現今強國利用的行銷工具,以大量的文化產品及現代傳播工具進行觀念、情感、心理的滲透,兩者的結合將是一國對外行銷最有力的軟性武器。

 

(二)觀光行銷人員可利用的行銷手法

  

從本研究結果發現,影視產品可有效建立該拍攝地的正面印象,這樣的影響通常是長期且密集的,例如香港電影對台灣市場的影響至少超過20年,而香港的飲食文化魅力之所以深刻吸引台灣民眾,也是因為飲食文化成為香港電影非常重要的劇情元素。因此觀光行銷人員可主動與影視產製者採用置入性行銷的方式將景點置入於影片中,但必須自然融入,在置入之後,於影視產品推出時,順便設計行銷活動,如推出影視觀光地圖導覽,同時配合影視產品的宣傳活動及上映檔期為地方及景點進行宣傳,規劃有系統的影視旅遊活動。

    利用已在市場上引起注意的影視產品來做為觀光宣傳主題及觀光產品的包裝,例如「哈利波特英國觀光地圖」、「達文西密碼法國之旅」、「海角七號之旅」。

更積極的方式為,觀光行銷人員在讓一影視拍攝地點成為影視觀光活動的長設地或舉辦活動,如韓劇「大長今」拍攝地已成為「大長今村」、在九份舉辦「山城影視節」,偶像劇「綠光森林」所搭建的綠光小學於拍攝後並未拆除,提供給觀光客做為追星朝聖景點,如此可持續為當地帶來觀光收益。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中華民國行政院新聞局(2009/05/18)。電影事業服務產業統計資料。資料引自:http://info.gio.gov.tw/ct.asp?xItem=12713&ctNode=3614

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2006/04/07)。1991~1996觀光統計年報。資料引自:http://admin.taiwan.net.tw/statistics/File/ 199912/table25_1996.pdf

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2004/07/16)。1997~2002觀光統計年報。資料引自:http://admin.taiwan.net.tw/statistics/File/200212/table25_2002.pdf

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2009/02/20)。2003~2008觀光統計年報。資料引自:http://admin.taiwan.net.tw/statistics/year_show.asp?selno=34&selyear=2008&sikey=4

香港貿易發展局(2001/04/19)。香港電影巡禮五月在康城舉行加強向海外市場推廣香港電影

資料引自:http://info.hktdc.com/tdcnews/chinese/0104/01041901.htm

香港貿易發展局(2008/03/27)。香港主要服務業概要

    資料引自:http://info.hktdc.com/main/si/spfilm_c.htm

香港旅遊發展局(2004/04/04)。電影業彰顯香港大都會形象及文化。資料引自:http://www.discoverhongkong.com/tc/about-hktb/press-releases.html

香港旅遊發展局(2009/01/22旅發局公佈2008年全年實際訪

  港旅客數字。資料引自:http://partnernet.hktb.com/pnweb/ jsp/doc/HKTB

  _listDoc.jsp?charset=&doc_id=118557

香港電影資料館(2008/02/28)。電影研究資料/港產電影一覽1913~2006。資料引自:http://www.lcsd.gov.hk/CE/ CulturalService/HKFA/form/ hkfilmography.pdf

邱惠儀(2008/12/05)。電影-城市行銷的最佳推手。第四十五屆金馬獎系列研討會。台灣電影網。

資料引自:http://www.taiwancinema.com/ct.asp?xItem= 57769&ctNode=61&mp=1

莫健偉(2002)。香港電影工業與電影政策。傳媒透視。200212月號。香港:香港電台。

鍾寶賢(2004)。香港影視業百年。香港:三聯書店。

 

二、英文部份

Evans, M. (1997). Plugging into TV tourism insights,London:English Tourist Board.

Harmon, M. B. (2003).The magic of England:Following in Harry Potter’s footsteps,

Biography,7(9).

Hudson, S. and J. R. B. Ritchie (2006).Promoting destinations via film tourism:

An empirical identification of supporting marketing Initiatives.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44,387–396

Metz, Christian(1982).The Imaginary Signifier:Psychoanalysis and the cnema

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Kim, H & Richardson, S.L. (2003). Motion picture impacts on destination image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30(1),216-237.

Siriangkul, A. (2005).Movie effects on the image of Thailand among foreign

students travels.

New Zealand Institute of Ecnomic Research(2002):The Travel & Tourism Economic

Research,WTTC.

Riley, R.W., Baker, D. and Van Doren,C. S. (1998).Movie induced tourism.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5(4),919935.

 

 

回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