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卉玹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所研究生
壹、前言
隨著科技文明的蓬勃發展,交通、資訊傳輸迅速而便捷,台灣社會文化的演進在現代化與全球化的衝擊下,日趨複雜而劇烈。台灣這些年來面對著許多的問題,諸如官員貪污舞弊、大陸毒奶粉事件、甚至是目前全球金融風暴所引發的不景氣失業問題等等。處於這種多元且多變的生活環境,引發許多不同價值觀所引起的矛盾、衝突,面對如此龐雜的訊息,如何評估、選擇,且做出適當的判斷與行動,實有賴於批判思考技能的養成。
有人說:「學校教育是拿過去的知識,教導現代的學生,去適應未來世界的挑戰」,隨著「知識半衰期」的縮短,過去正規學校教育所安排的學習內容,已不足以符合現代急遽變化的社會,也就是說學校教育只傳授靜態的知識內容是不夠的,教師必須帶領學生養成一個「終身學習的習慣和能力」,使學生能敏銳地察覺問題、鑑別資訊的真偽和品質、養成獨立思辨及反省的能力,以及如何面對各種論述能客觀地做分析、推理、評價等思考,使所學的知識與經驗能經過理性的思辨轉化成有用的智慧。
尤其是成年人,其過去所接受的教育經驗多是灌輸、背誦、強調單一的標準答案,卻缺乏發現問題、提出質疑、追根究底的能力培養,以致面臨到宏觀社會的改變就很難適應。因此,在當代多元文化的社會中,協助成人發展批判思考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事,如何使成人對內在信念與價值觀進行反思,進而運用系統性策略處理資訊問題,改善其生活環境,成為有效的資訊問題解決者,這將是成人教育工作重要的課題。
為了協助成人發展批判思考的潛能,本文提出以下幾個待答問題:(1)探討成年期思考方式的發展情況。(2)何謂批判思考?其意涵為何?(3)如何有效進行成人批判思考教學,以協助成人發展批判思考?(4)如何評估成人批判思考教學效果?以下將針對這些提問逐項說明之。
認知(cognition)作用是指個體以感覺、知覺、記憶、想像、判斷、推理、思考及其它知的機能和外界發生作用,而認識外界所存在的各種事物或景象的性質、狀態,進而了解這些事物景象間所存在的關係或法則的作用及行為(張春興,1991)。從整體而言,認知歷程是包括個人心智技巧的獲得、知識的形成、語言的發展、訊息的處理及應用、高層次的心智活動及心智結構的成長等多方面歷程。簡而言之,認知乃是指人類如何「獲得知識的歷程」。
一個人思考方式的發展要經過一段長的時間。皮亞傑(Piaget)以生物適應的角度立論,認為個體的心智發展應屬自然預備狀態,將個體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1)感覺動作期(2)運思前期(3)具體運思期(4)形式運思期。皮亞傑認為青少年已進入形式運思期,心智上日趨成熟,可思考未來、運用邏輯思考、考慮行為的後果,並以現實的方式思考所處環境。
維高斯基(Vygotsky)受馬克思的影響,強調社會文化對個體認知發展的關鍵性影響,說明語言、符號等對高層次認知能力的重要性。在認知能力的發展方面,指出高層次的心理歷程從社會開始,然後逐漸內化到個體的心靈,而且學習先於發展,兩者互為辯證的關係,因此在教育方面,教師確立了自己的地位,教師是一個主動促進個體認知發展的角色,不再是消極等待的角色。就思考教學而言,教師應時常與學生對話以深入瞭解學生的生活經驗及所處的文化脈絡,知道其文化條件的助益及限制,妥善加以運用,因此,改善個體社會環境自將有助於學童的認知發展。
Vygotsky也提出了「鷹架作用」(Scaffolding)的概念,認為個體的心智發展在鷹架作用(Scaffolding)輔助下,應屬加速預備狀態,個體的認知發展可透過成人幫助與同儕間之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達到近側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Area,簡稱ZPD)。因此鼓勵學生互動,除了藉由人際互動使學生將解決問題的歷程內化成自己的思考歷程之外,還可透過教師或同儕的幫助激發學生的潛能,逐步培養學生獨自解題的能力。
喀菲斯(Kurfiss,1988)以Perry的研究為基礎,綜合其他學者的研究發現歸納出成人思考方式發展的四個階段:(引自李瑛,1995;蕭佳純,2002)
1.二元化思考(Dualism):人對事物的看法是非黑即白,非對即錯。
2.多元化思考(Multiplicity):進入此階段後,一個人開始理會有許多未知、懷疑、不確定的存在。在事實真象未被獲知前,每個人對事物的詮釋都是主觀的,只能被稱之為意見。Kurfiss認為多元化的思考是發展批判思考的轉捩點,在此階段,人變得較開放,認識事物的複雜性,能接受或容忍不同的意見,不過對於意見的判斷只是基於直觀、感覺或常識。
3.相對性思考(Relativism):到此階段,一個人慢慢瞭解意見也有「質」的不同,好的意見要有充分的理由來支持,進而學會在評量不同的因素後再發展出自己的意見。在此階段,一個人對事物的評價取決於其參考架構(the frame of reference)。
4.相對性思考的承諾(Commitment is Relativism):在經過第三階段的推理分析後,有時仍不能有確定的答案,然而,在進入這第四階段時,一個人即使在沒有外在的保證之下,仍能採取立場並作出承諾。
綜合皮亞傑、維高斯基與喀菲斯等學者的論述可以得知,皮亞傑主要以生物適應的角度立論,認為個體的心智發展應屬自然預備狀態,而且個體邏輯推理的能力在青少年期即已發展(形式運思期),可思考未來、運用邏輯思考、考慮行為的後果。然而個體並非只因著生理的成熟而達到其思考能力的完全發展,維高斯基(Vygotsky)從社會文化的角度切入探討社會經驗和文化脈絡對個體認知發展的影響,研究指出高層次的心理歷程從社會開始,然後逐漸內化到個體的心靈,在鷹架作用(Scaffolding)輔助下,個體的認知發展可透過成人幫助與同儕間之合作學習,將解決問題的歷程內化成自己的思考歷程,逐步培養學生獨立批判思考的能力。喀菲斯(Kurfiss)所歸納的成人思考方式發展四階段,說明了成人的思考方式仍能不斷的發展,從二元到多元,甚至是相對性思考的發展,主要的特徵在於成人對自我信念及價值體系的反省與判斷,同時也是成人批判思考發展的特徵。
參、批判思考的意涵
檢視歷年來相關文獻發現,學界至今對於批判思考的定義仍無法取得一致的見解,蓋各個學者對於批判思考研究的方法、見地與重點均有所不同,因此,對於批判思考所下的定義也就不一致。由此可知,欲對批判思考下一個完整的定義,實非易事,因其不僅是一種思考,更是一連串的高層次思考歷程。
以下筆者茲就國內外學者對批判思考的定義歸納整理後,分別從邏輯推理、評鑑分析、問題解決、懷疑等角度說明批判思考之意涵:
1. 從邏輯推理的角度
以邏輯推理的角度而言,強調批判思考的重點在於運用理性態度、相關邏輯規則,對事情進行判斷而獲得暫時性的結論。Ennis(1962)主張批判思考是對言論或主張的合理評估或評斷(assessing),亦即依據邏輯原則及既有原則對事物進行正確判斷與推論的能力(王秋絨,1996)。
從邏輯推理的角度來看,批判思考係指個體根據外界訊息、資訊、證據加以評估,以進行合理的推論,此推論也需隨著新證據的獲得而作適當的修正,在這過程中,特別強調邏輯推理能力的重要性。
2. 從評鑑分析的角度
就評鑑的角度而言,強調在對事情作價值判斷之前,應依循規準、可靠的證據、確定資料來源的可信度,才能公正地進行判斷,亦即是運用標準來評鑑事物的過程。Beyer(1988)認為批判思考的本質在評鑑,必須依據標準或規範,對情境中的事物進行分析,以做出是非善惡的價值判斷(王秋絨,1996)。
由此可知,批判思考強調評鑑的本質,認為批判思考係在於能依循歸準、證據加以分析,並進行一連串的評估的過程。
3. 從問題解決的角度
以問題解決的角度而言,係認為批判思考最終的目的在於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需有一定的步驟、技巧與客觀性態度。根據史坦伯格(Sternberg,1986)的理論, 主張批判思考能力係由心智的歷程、策略與表徵所組成,使人們能解決問題、做決定和學習新概念」。喀菲斯(Kurfiss,1988)認為:「批判思考是一種問題解決,但主要是指狹義的問題解決,而非完構問題的解決」(蕭佳純,2002)。
從問題解決的角度觀之,批判思考係因問題產生而起,為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當個體在遭遇問題時,個體即探索問題、收集相關資訊、以開放的心胸進行思考、進行合理的評估,以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以使問題得以解決。
4. 從懷疑的角度
就懷疑的角度而言,主要是強調態度特質。批判思考者的態度應為公正、客觀,而非一種先入為主的心態。人在進行論證時,通常都有「自我中心偏見」(myside bias),僅思考與自己信念相符且支持自己信念的論點,只作單方面思考,這對個人發展批判思考能力將造成相當大的阻礙。因此,馬克貝刻(McPeck,1981)認為批判思考最主要的特徵在於對已建立的規範或做事方式抱持著某種懷疑或者不立即予以同意,這種懷疑也許最終仍是接受規範,但主要精神是在於不把事情視為理所當然,並在探究其他可能的變通方法之後再作判斷。(李瑛,1995)。此外,J.Dewey也提到批判思考能力的展現在於對事情具有暫緩判斷並進行合理的懷疑。
以懷疑角度探討批判思考的學者,主要是認為個體在進行批判思考前應先暫緩判斷,反省自己的態度是否有「自我中心偏見」、先入為主的存在,進而以開放的心靈進行多元思考,以展現批判思考能力。
綜上所述,人與所處的社會文化情境間是互相影響、建構的,而人的批判思考是影響社會文化最重要的潛能,然而人類詮釋外在世界傾向於維護既存的信念和認知架構,因此批判思考著重的不僅是分析和推理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調整、改善個人信念和內在架構,換言之,批判思考不只是包含了批判能力,更包含了批判的態度,使個人有能力、有意願去檢視並向自我的信念挑戰。
從Ennis的批判思考歷程圖(圖 1)可知,批判思考乃起源於個體為了解決問題,觀察外在訊息或與其他人互動以獲得資訊,此外,還需與自己的背景知識相結合,以奠定後續的推論基礎,使個體能有效進行演繹、歸納、價值判斷等技巧。在這過程中,個體需具備批判思考的傾向(態度、意向)及連續不斷的澄清,直到最後能做出合理性的決定,並付出行動。
圖4-1:批判思考歷程圖(Ennis, R.H.,1985)
資料來源:Ennis, R. H.(1985).A Logical Basis for Measur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v43 n2 p47.
一個良好批判思考者必須具備有與問題相關聯的先備知識、批判的技能和批判思考的特質態度。因此,批判思考的內涵大略可分為批判思考的先在知識、批判思考的技巧(能力)、批判思考的特質態度(傾向、意向),茲分述如下:
1.批判思考的先在知識(basis information)
Ennis(1985)在批判思考內涵架構圖中提及,批判思考的起源係為瞭解決問題,但解決問題需有基礎支持,此基礎係來自他人或是所觀察到可接受的結論、相關背景知識。
認知心理學家 Piaget 的認知發展論中也提及個體在認知發展階段中,若面臨情境或問題情境時,將會運用既有基模(schema)透過同化(assimilation)與調適(accommodation)歷程產生新知識經驗,進而改變認知結構,促使智能不斷發展,尤其在形式運思期,個體初步具有批判思考的能力,如:邏輯推理、假設演繹等能力,倘若缺乏必備知識與經驗,將會面臨思考困窘、無法突破現狀等現象。
由此可知,批判思考並非憑空產生,他需要個體本身能應用常識、教材內容中的知識,與自身經驗才得以產生。判思考知識包含個體對問題相關概念的先備知識,亦包括個體所能獲得相關資訊的情境知識、在進行判斷所需的程序性知識,以及自我知識。換言之,如果個體批判思考知識愈豐富,其在進行批判思考時也愈有幫助。
2.批判思考技巧(能力)
批判思考常係起源於解決問題,欲解決問題就必須具備一些認知技能。因此,一個良好的批判思考者,除了需具備批判思考知識、態度外,亦需具備有批判思考技巧,以在面對問題之餘,能做到適當的推理評估、找出變通的方法,以做出合理的判斷與決定。誠如Ennis(1985)所言,空有批判的意向仍無法成為好的批判思考者,因為批判思考是一種複雜的思考歷程,它需要個體運用一些策略與技巧去評估他們自己的觀點、尋找變通的方案以及作推論,其涉及許多認知、後設認知的技巧。
簡言之,瞭解問題、澄清問題、判斷訊息的可信度、從多元的觀點評估資訊、推論的能力、進行判斷與決定行動,均為批判思考能力的主要內涵。
3.批判思考態度(傾向)(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s)
態度決定個體如何看與如何聽,以及如何思考與如何行動。當個人覺察批判思考的必要性與重要性之後,是否願意從事有關批判思考活動,則有賴於其本身能否具備運用批判思考能力之特質與意願,亦即為「批判思考的傾向」(Ennis,1985)。
屬於情意部分的批判思考意向、傾向、態度,為實踐批判思考技巧的態度、意向、傾向與承諾,具有決定個體如何思考與如何行動的影響力。一個良好的批判思考態度,心胸開放、主動探究的特性是非常重要的。培養批判思考的內在動機與意向,使之成為持久的習慣,是有效批判思考的必要條件。
筆者綜合歸納國內外學者對批判思考的看法、意涵,將批判思考定義為一種高層次的思考能力,包括邏輯推理、評鑑、問題解決、消除偏見、創造思考等歷程,它是具有程序的心靈活動與心理操作的綜合體,除了必須具備批判思考的態度和能力之外,尚須視問題所處的脈絡,建立一個內在的價值判斷規準,藉由內省與邏輯推理等思考方式,審慎合理地對問題或陳述加以澄清、評鑑,並決定何者可信、何者應為,進而解決問題。總之,批判思考包括批判思考的知識、態度(意向)、技巧(能力)等三層面的看法,也就是說,批判思考為一種過程,是知識、態度、應用技巧的綜合體。
前述內容探討了成人思考方式的發展與批判思考的內涵,瞭解在青少年期個人邏輯推理能力即已發展,且成人的思考方式仍能不斷地發展,其最主要的特徵在於對信念及價值體系的反省與判斷。
然而,如何培養成人的批判思考?蕭佳純(2002)認為欲養成批判、反省與理性的通能力,需要與真實的生活結合才有意義,若獨立於生活之外,則成為空泛的概念,因此,批判研究始於實際的生活問題。
筆者綜合多位學者(Ennis,1985;Ennis,1993;李瑛,1995;蕭佳純,2002)的研究,認為「批判思考」的教學可大致歸納為四個層面:
1.支持性的學習環境:
當一個人的信念受到挑戰時,常引發個人內在的不安全感,甚至感到阻喪或憤怒,因此提供一個自由開放、支持性的學習環境,合作的學習氣氛,營造自由、安全、積極的討論氣氛,是很重要的。
2.教師扮演協助者角色,並以身作則:
批判思考教學中教師的行為表現,是攸關成敗的關鍵因素。過去傳統教學情境中,教師是個權威的形象,可能阻礙學習者在教師前表達自我的看法,因此,為了促進批判思考的學習,教師要能扮演協助者的角色,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並尊重別人不同的看法,透過不斷的質疑、討論,激發學生更深入的思考。教師更重要的是要能夠以身作則,在教學中應表達清楚,說話要有系統且合乎邏輯;教學程序有一定的順序和計畫,協助學生把新知識和舊知識聯結起來;當學生不瞭解時,能利用不同的方法來解釋同一概念和問題。
3.批判思考教學的策略:
在批判思考的教學活動中,除了給予學生鼓勵學生發表意見外,更重要的是提供學習者彼此有充分討論的空間。以「擴散性思考」、「評鑑性思考」問題取代「收斂性思考」問題,開拓思考空間、提昇思考層次。
4.同儕的支持:
對成人學習者而言,同儕是重要的學習資源,相較於兒童,成人有豐富的背景知識和生活經驗,透過彼此的對話、合作,能激發更多的思考和火花。此外同儕間的支持也較能降低學習者的挫折感,使其更容易面對所遭遇的困難,突破學習障礙。
綜上所述,要培養學生能具有「批判思考」的智能,即是提供友善的環境,給學生批判的機會,與真實的生活結合,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經由批判的思維的模式進行學習,由實做中獲得學習。
在大力提倡成人批判思考教學的同時,成人批判思考的評量也是不容忽略的。然而,如何評估成人批判思考教學的效果呢?身為工作職場上的人力招募者如何甄選具有批判思考能力的人才呢?民眾又如何自我瞭解自我的批判思考程度呢?這都有賴於批判思考測量工具的發展與應用。
基於批判思考的定義各學者所思考的角度不同,因此所發展出來的批判思考測驗內容也有所差異。以下茲將有關於成人批判思考的測量工具整理如下:
表5-1:國內外測量成人批判思考之相關量表
測驗名稱 |
年代 |
作者 |
適用對象 |
內容摘要 |
Logical Reasoning |
1955 |
A. F. Hertzka& J.P.Guilford |
高中、大學生及成人 |
測量分類推理的熟練程度。每一題皆包含一種分類關係。 |
華格二氏批判思考測驗 (Watson-Glaser Critical Thinking Appraisal Form A&B) |
1980 |
G. Watson &E.M. Glaser |
9 年級以上及成人 |
包含推論、指認前提、解釋、演繹及論證的評鑑五大部分 |
Cornell Critical Thinking Text, Level Z |
1985 |
R.H.Eniss &J.Millman |
高中資優生、大學生及成人 |
包含 7 大部分:歸納、決定可信杜、預測及實驗計畫、辨別謬誤、演繹、定義與辨認假設 |
康乃爾批判思考測驗 Z級 |
1991 |
毛連塭、劉燦粱、陳麗華 |
大學生 |
共 34 題。七大部分:意義、演繹、 觀察、訊息可信度、歸納、辨認 假設和價值判斷。 |
加州批判思考傾向測驗 |
1992 |
P.A. Facione &N.C. Facione |
高中至大學生 |
尋求真相、開放心靈、分析性、系統性、對批判思考自我信任、追根究底、成熟度。 |
加州批判思考技巧測驗 B式 |
1992 |
Facione |
高中至大學生 |
將批判思考核心概念區分為:分析、評判、推論三個部分。 |
批判思考量表 |
1996 |
鄭英耀、王文中、吳靜吉、黃正鵠 |
高二到成人 |
分為五部分,包括:指認前提、演繹、推論、解釋、論證的評鑑,每一類別各有8題。 |
成人批判思考技巧測驗 |
2001 |
葉玉珠、陳月煤、謝佳蓁、葉碧玲 |
大學生、研究生、成人 |
五個分測驗,辨認假設、推論、演繹、解釋及評鑑。 |
資料來源:研究者修改自楊淑民(2006)。
美國批判思考研究的先驅學者R. H. Ennis曾於1993年發表一篇「Critical thinking assessment」的論文,文中針對批判思考測驗的目的與陷阱、設計方式進行詳盡的剖析,頗具參考價值,以下茲就此兩方面加以說明,期能提供設計成人批判思考評量工具之參考。
一、批判思考測驗的目的與陷阱
Ennis(1993)認為欲探究批判思考評量之前,必須先清楚瞭解要評量的是什麼?評量目的何在?以下是七項批判思考測驗的主要目的:(1)診斷學生的批判思考層次;(2)對於學生的批判思考能力給予回饋(3)激發學生做更好的批判思考(4)告知教師教導學生批判思考的努力成果(5)從事有關批判思考教學的問題與爭論的研究(6)提供協助以決定學生是否需要參加教育性的課程(7)提供支持的資訊使學校可以解釋學生的批判思考能力。
設計一項批判思考測驗時可能存在多樣的目的,但是沒有一個測驗或評量可以適用所有的目的(Ennis,1993)。為了追求以上的目的,教育者必須意識到以下的幾個陷阱,這些陷阱都是要特別注意並加以小心避免的。
1.測驗結果可能被拿來與常模做比較,並且聲稱造成差異或相似皆是因為教學的結果。
2.前測與後測的結果可能沒有和控制組作比較。
3.使用同樣的測驗作前測及後側,可能產生記憶效果,影響測驗的信效度。
4.大部分的批判思考測驗涵蓋性不夠廣泛,特別是最常被使用的「多重選擇測驗」,容易遺漏許多有關批判思考的重要訊息。
5.另外,使用「多重選擇測驗」的問題還會造成出題者與答題者背景看法和假設之間的落差。
6.批判思考需要長時間學習,但人們通常會在短期間要求看見顯著的結果。
7.高利害關係目的(high-stakes purpose)(如求職、升學)通常會影響測驗的效度,因為可能只是經由填鴨式的教育,快速學習到應付批判測驗的技巧,卻忽略批判思考的本質。
8.資源的缺乏(如預算不足,或教師的負荷過重)常常造成妥協,以致影響測驗的效度。例如多重選擇測驗雖然較省時省力,但其測驗效度卻不如申論題(essay)或實作評量(performance assessment)來的好。
由上述觀點可知,對於批判思考測驗結果的推論與解釋,應抱持謹慎的態度。然而,批判思考的評量是相當耗費精力的,思考歷程的改變效果,往往需要長時間的觀察和評估,因此,最好能採取質化、量化並進的方式檢視其成效,不可以因為時間、成本等資源的不足,而壓縮了測驗的效度與品質。
二、設計批判思考測驗
Ennis(1993)認為不應該完全相信作者及出版者所定的測驗名稱,對於綜合性的測驗而言,除了適用的多重選擇測驗外,開放性的評量技巧也是需要的。所以教師在製作屬於自己的測驗時,除了傳統容易評分但被批評不夠全面性的多重選擇測驗之外,以下還有三種不同的測驗方式可供選擇。
1.多重選擇題,加上理由說明
這種方式是最較接近真實的客觀評量方式,但是缺點是答題者後面所加上的理由說明不易評分。所以必須經由實際試測之後,建立評分標準,如此測驗才具有公信力,易於評分者進行評分工作。
2.批判思考的申論測驗
依據不同目的而設計不同的批判思考申論測驗的方法是可行的。申論式的批判思考測驗依其結構可分為高度、中度、最小三種結構性,其內容如下表所示。由下表可知,最小結構性之測驗彈性較大,其中,「伊利諾批判思考申論測驗」為一個六因子的分析評分系統,適用於評分的指導,由伊利諾州教育教育委員會發展,具有高度的內部一致性,相當被看好。
表5-2 批判思考的申論測驗
結構性 |
高度結構性 |
中度結構性 |
最小結構性 |
內容說明 |
提供一段爭論性的文字,加上段落編號,要求受測者對每個段落文字的思考做整體評價,並對他們的評價做辯護。 |
提供一個辯論性的段落與要求對於該論點及辯護做出辯論性的回應。 |
只提供一個問題或一個議題。減少結構,給予學生更大的自由。 |
評分方法 |
提供評分者評分時確定數字的指引,如果學生能對完全不同的回應做出良好的辯護,仍會得到分數。 |
1.全面性的:指對於申論的一個整體分數。 2.分析性的:指對於每一個標準所評的分數。分析性的評分能給予較多的訊息,而且較能回應大部分批判思考測驗的目的。 |
不論全面性或分析性評分皆可以接受。 |
大約評分時間
|
評定每個申論題約六分鐘 |
1.全面性的:評兩頁大約要花一或兩分鐘。 2.分析性的:評兩頁大約要花三到六分鐘。 |
在上課的四十分鐘裡所寫的申論測驗,每題要花五分鐘來評分。 |
實例 |
Ennis–Weir批判思考申論測驗 |
大學入學考(College Board Advanced Placement, AP) |
伊利諾批判思考申論競賽、伊利諾批判思考申論測驗。 |
3.實作評量
實作評量是所有評量中最昂貴的,因為它需要投入大量的專家,並且需花費較多時間在每個學生身上,因此它也是最具有專家效度的,且有真實的情境。但是真實性越大,廣泛度的一致性就越低,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人們一般只會展現情境所要求的行為,而且大部分可觀察的情境並不要求包含所有觀點的批判思考,所以實作評量面臨的困難是:降低的廣泛性(reduced comprehensiveness)。
實作評量另一項可能的危險則是過度主觀,因為評量形式的效度尚未建立,換言之,實作評量是一個吸引人的構想,但是存在許多問題,包括可能缺乏批判思考評量的廣泛性,雖然實作評量表面上看起來似乎很有效,但是較費成本、廣泛性可能不足、可能過於主觀,且報告冗長等問題(Ennis,1993)。
綜上所述,國外已出版的批判思考測驗大部分是多重選擇測驗,優點是效率高且花費低,但是現在廣泛性可能不足,需要更多的研究與發展。當大規模使用時,以上三種測驗全部都比多重選擇測驗昂貴,但在小規模使用時,就效度與花費而論,它們提供一個可行的替代方案,其中以在多重選擇選項中加入正當理由或說明者最具參考及研究價值,可做為發展成人批判思考相關測驗之參考依據。
提昇成人批判思考的教學,與其說是一種心理思考方式的「訓練」,不如說是一種思考「習慣」的培養。批判思考教學若是著重思考方式的訓練,容易導致公式化的思考模式,表面上整個程序步驟均合乎邏輯思考的各項規範,看來也許符合辯證的要求,但是卻不易融入於生活之中。真正所欲培養的批判思考,應是生活中的一種「自然反應」,意即對發生的事情能不假思索,即對情況有一種洞察力、對現況有一開創性的、力求精進的思考傾向
若是以培養批判思考習慣為出發點,教師的教學就必須具有批判的特質,營造容易引發批判思考的教室氣氛,增加討論的機會,提供需要學生去「下決定」的議題,解決生活實際的問題。
在成人批判思考評量方面,應秉持「鼓勵學生思考」的原則,鼓勵學生勤於思考、推論,並容許學生逆向思考與嘗試錯誤,當學生提出不同的意見或產生錯誤的想法時,只要是能指出正當的理由、證據或解釋,教師都應適度地加以鼓勵與接納。使學生運作批判思考為一種習慣,不僅提昇思辨敏銳度,更可以養成求真求好(而不是找碴攻訐)的批判風度,如此學生才不致受考試的引導與限制,窄化其思考的角度與面向。
Ennis, R. H.(1985).A Logical Basis for Measur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v43 n2 p44-48.
Ennis, R. H. (1993). Critical thinking assessment. Theory into Practice, 32(3), 179-186.
王秋絨(1996)。葉尼斯、貝爾、馬克貝刻的批判思考觀在成人批判教學上的意義。社會教育學刊,25,89-108。
李瑛(1995)成人批判思考發展之探討。台灣教育,535,36-40。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陳瀅方(2005)。大學生網路資訊之批判思考運作暨相關教學的實驗研究。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
楊淑民(2006)。大學生生活經驗與批判思考之相關研究。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玉珠、陳月梅、葉碧玲、謝佳蓁(2001)。「成人批判思考技巧測驗」之發展。測驗年刊,48(2),35-50。
蕭佳純(2002)。成人發展批判思考的方法。成人教育雙月刊,69,4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