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教師在職進修的困境

許潔萍

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研究生

摘要

    現今的社會儘管隨著女性意識的抬頭與生活型態的大幅改變,近年來在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社會工作成果漸受肯定,但在父權社會制度下,女性從事進修活動的時問與機會仍受到個人、家庭、社會與實質環境的種種限制。尤其是同時扮演家庭主婦和母親角色的人,在絕大多數的家庭中,這些女性被期待能夠擔負家庭管理和養兒育女的重責大任,但卻不容許她們因工作時間或其他因素,在生活中稍作改變。因此在就業已婚女性中,以身兼母職的職業婦女在生活中所面臨的角色衝突程度最高(Mareck Ballou, 1981;林秋慧,2005),因此也受到較多的限制。所以本文以女性自我認同、女性的性別自我認定、職業婦女的困境等三個面向來探討。

The Difficulties of Women Facing In-service Education

 Chieh-Ping Hsu

Graduate Student, Tong-Hai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bstract

    Although feminism has changed much from the past in terms of politics, the economy, education and the workplace, in our male-centric system, a woman still faces a great deal of real-world limitations. Especial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ives and mothers, in a great number of homes, these women are expected to shoulder all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household, but because of the pressures of work or other factors, they experience little change in their life. Therefore, because working mothers much face the greatest level of conflict(Mareck Ballou, 1981Lin Chiu-Hui, 2005), they therefore are the most limited. This paper aims to closely examine the position of a woman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 Females self-identityThe feminine sex recognizedProfessional woman's difficult position.

壹、緒論

    人類社會由起初的漁獵、游牧生活,進展到以農業為主的經濟型態,是經過了長時間的演進。由現今對早期文明的考證,人類最初應是採行女尊男卑的母系社會,所以商之始祖契及周之始祖棄,皆是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為了強調其乃受命於天,出身不凡,故而編造出其母因吞食玄鳥卵或踏天帝腳印而生子,凡此種種都可以看出母系社會的遺跡。

    詩經裡提到一些描繪女性的詞句,所謂嫁人後的女性,也就是賢婦,即使是貴婦也不能茶來伸手,飯來張口,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採蘩?于澗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宮。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還歸。」

                                                    (召南、采蘩)

    此詩中連用四個「于以」,正是指女性忙碌的準備,並且盛裝的打扮,並且忙了一整天,可見從古代開始,女性所要負擔的事情是如此的繁重,即使是王宮貴族的妃子,也是要幫忙張羅許多事情的。

    歷史上,女性常常被視為是男人的「附屬品」,充其量不過是一種附屬物品,她們並無法在社會上被定義為一群合法擁有自己事業的角色,就如同種族歧視主義般,這不只是價值觀和意識形態上的問題,而是一種將角色、角色期待、資源、機會、報酬及最重要的自決力量徹底制度化的問題。尤其中國女性自五千多年來處於「男尊女卑」的父權社會中,造成女性長久以來在被限制與阻礙其發展,直至西方經濟勞動力的主要變化,女性開始外出工作,獲得經濟上的獨立後才有所改觀。

    儘管隨著女性意識的抬頭與生活型態的大幅改變,近年來在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社會工作成果漸受肯定,但在父權社會制度下,女性從事進修活動的時問與機會仍受到個人、家庭、社會與實質環境的種種限制。尤其是同時扮演家庭主婦和母親角色的人,在絕大多數的家庭中,這些女性被期待能夠擔負家庭管理和養兒育女的重責大任,但卻不容許她們因工作時間或其他因素,在生活中稍作改變。因此在就業已婚女性中,以身兼母職的職業婦女在生活中所面臨的角色衝突程度最高(Mareck Ballou, 1981;林秋慧,2005),因此也受到較多的限制。

 

貳、文獻探討

    女性的社會處境一般說來較之男性艱難,也因此對於其性別在現今社會的地位與影響較為敏銳,雖然已有研究證明男女兩性的腦部發展有別(Seligman, 1993;邱珍琬,2004),但是生理上的遺傳與建構還不是規範男女兩性在社會不同分工與待遇的唯一理由,許多社會學家依然深信社會大環境的種種因素(包括社會制度、政治、權力分配等)對於性別角色與地位的影響最大;簡而言之,如果就「性別角色」(gender)的社會意義本質來說,就點明了「性別角色」其實就是「建構」出來的,是依據社會期許的模樣所打造的規則、要求大家遵守。

 

一、女性自我認同

    「認同」這個主題是由來已久的研究議題,女性經由自我的認同,才能更了解自己,也能追尋自己的夢想,探討國小女主任追求生涯與自我成就的蛻變歷程,著墨最多在發展過程中所受到的壓抑與不平遭遇(劉鳳英,2000;邱珍琬,2004),甚至以自己的成長經驗說明自我建構的歷程與相關影響因素,也提到與母親間的關係身分(張翠芬,2001),這些都是描述女性自社會壓迫現實中掙扎出自我位階的過程,而女兒與母親之間的關係也頗有影響,因為母親會給女兒角色認同上的概念。

    女性意識到自己的女性角色與地位,通常是其個人經驗,包括原生家庭、雙親對於不同性別的對待、個人教育水準、以及刻意或是無意地接觸到女性意識相關議題與資訊,女性意識發展過程中也看到了生活經驗、個人本身的因應方式、得到的支持力量或阻撓、以及自我覺察與反思的交互影響,女性以生育能力肯定自己身為母親與女人的優勢,似乎可以略窺一二,似乎意味著社會期待不是女性對自己看法的最主要影響,而是女性自己如何看待自己、甚至是自我對於某些事件的解讀為何。而對非裔美國青少女來說其認同發展是必須同時處理不同發展任務,包括整合主流文化、自身種族文化與青少年文化的經驗,讓自己發展在雙文化環境中生存的能力,也維繫家庭與其想像世界的連結,還必須發展出策略來掙脫於種族受害者與性別歧視的自我(黃德祥,2000)。

    其他相關議題的研究,如(Zucker, 1988;邱珍琬,2004)發現性別認同遠勝於生理上的性別的影響,表現出傾向男性性別行為的女性在職場上較吃香,而表現出女性特質的男性則是注重與人的關係;同樣是在職場上,只是擔任高級主管工作的女性,就必須要做許多的調整,包括平衡男性與女性的特性,處理他人對其性別的期許,而這些挑戰也讓她們發展出更多的可塑性;多重角色的職業婦女參與繼續學習的經驗是多元的(陳彩鳳,2003)女性可以將「關係」思考向度好好運用在與自我相關的社會情境中,反而可以體諒比自己境遇不如的人,這在以個人特質為高低評量標準的男性為主體的社會,自然是不太吃香的。 

    這些研究突顯了「男性威權」的優勢,也就是成功與晉升與男性特質的必然相關,兩女性如果對於自己能力有信心、或是高學歷,都可以增加其自主性與自尊,年紀較大的女性也有較高的自尊;而Morgan(1989)以飲食失調與一般女性做比較研究,發現被診斷為飲食失調的女性,較多出現在衝突型的原生家庭,而在這樣的家庭結構中,女性地位普遍受到壓制與貶抑,相對地也讓出身於這樣家庭的女性比較不能看到目前大社會給予女性較多的選擇,這也反映了女性習慣將壓力朝內化的狀況;青少女的學校表現與友誼關係都會影響到她們對於自己性別角色的建立或是永續性,然而也發現此時期的少女對於男性角色與男性化的評估價值較高(Hill, 1989;黃德祥,2000),這兩項研究說明了傳統家庭對於女性角色的約束,而青春期的性別角色建構還是以刻板印象為主要參照標準。 

    Saizman(1988)以女性大學生為調查對象,發現女兒正向認同母親程度越高,女兒的自信越高,否則就會有較高的憂鬱指數,也就是一般認同母親的女孩會認為自己比較好、是有同理心的照顧者,然而卻沒有說明其他面向的發展,也沒有釐清母女間的「關係」也是影響認同的一個重要考量因素。

    綜觀這些關於女性對於自己女性身份與地位的研究,也看到女性受到習慣已久的性別角色制約下,對於自我有許多的矛盾衝突,甚至在發展過程中還是不免以男性觀點來評估自己,女性可以因為具備較多男性特質而在某些領域中較吃香、卻也因為這些特質受到排擠或壓制,此外母親的因素也不能忽略;而當年齡漸長、生活經驗歷練較多了,對於自己性別的「緊箍咒」,反而有較為客觀的看待,而教育程度也是很重要的影響力。「性別」的確是女性在發展自我意識、定位自我必須碰觸到的重要關鍵,女性「在意」他人(指男性、社會)的看法,隱隱中透露的就是將自我評價放置在「我」之外的他人手中,而這個「他人」是一種集體(社會或男性標準)的制約或成規,儘管若干女性「認為」性別不重要,「自我」才重要,似乎多少有企圖否認「身為女性」的弱勢地位,但是並不表示其影響力因而不存在或稍減。

 

二、女性的性別自我認定

    「自我」是受到文化社會的影響而成形的(Cross & Madson, 1997),性別是女性自我的一部份,對於自己的性別所衍生出來的「性別自我」,女性又是如何意識到彼此間的關聯以及影響?Bosacki(2001)曾以敘說方式對九到十二歲的兒童做研究,發現性別刻板要求在青少年期更形嚴重,如果在自我性別行為與他人認可的「適性」(sex appropriate)行為標準間有較大差異;結果證實此階段的兒童(或「前青春期」兒童)中的男性與女性都較傾向於傳統性別行為表現,而當兒童認為自己較傾向女性化時也同時會認為自己循規蹈矩、服從性高;此外,在對成人的要求上,女孩的乖順服從與男孩的彈性反應形成極大的對比,這其實也暗示了女性在對自己的看法上似乎較受(也較在乎)他人評價與眼光的影響,而男性則被容許有較大的空間與自由。女性經驗可以自己開發,而非囿限於狹隘的範疇。女性以自己女性角色來看自己,仍然受限於許多社會期許與刻板印象,經過與這些衝突矛盾相折衝的結果,更是深深體會女性的地位與處境,慢慢可以走出自己想要的生活與自我。所謂的「性別自我」的主體依然是「自我」,「性別」可以是女性用來檢視自我、發現自我、與實踐自我的出發。女性用性別來定義自己,可以說是社會期評與自我期許的綜合。「性別」是個人特質的一項,不能分割,當然自我的成長也與性別不無相關。

 

三、職業婦女的困境

    家庭因素影響婦女參與行為甚大(王錦玲,1996),家裡的人支持與否或是觀念的形成都會影響,而且重要他人的支持與配合是雙生涯家庭女性後顧無憂的保障;男性調適自我,建立兩性平權新關係(劉宏鈺,2002),另一半的觀感看法也會影響職業婦女的想法,若另一半能支持,並且調適心態,女性比較能追求自己的夢想,多重角色的職業婦女參與繼續學習的經驗是多元的(陳彩鳳,2003),而在職位上的不同也會影響,國小女性行政主管不同的教育程度、行政年資、健康狀況及家庭生命週期是影響其休閒學習內容需求的重要因素(李宜芳,2003),單位的支持度也是很重要的,但是不管有多少的困境,女性選擇的權利還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裡,選擇就讀成教所的動機主要以「滿足個人求知慾」、「取得較高學歷」、及「增進專業知識」為主(陳冠良,2004),所以,所謂的困境還是需要許多的配合與調適。

 參、訪談分析

    筆者透過訪談兩位在職進修的女性,欲了解現代的女性是否在參與進修時,還是有遇到一些困境。

一、訪談對象

編號

性別

年齡

職稱

訪談時間

A

50

在職老師

2643

B

43

在職老師

3439

二、訪談內容歸納與分析

(一)角色的扮演

    我是學校的老師,又是家裡的媽媽、妻子,也是學生,很多角色,但是每個角色我都很快樂,也不會覺得有壓力,學校的主管也都很支持我們進修,我們學校大概有將近三分之ㄧ的人都在進修,我的先生也很支持我的進修,小孩子也會幫忙我一些英文的閱讀之類的,所以我覺得在各角色上都做的不錯,是有覺得好像變的比較忙,但是我先生很幫忙,他會主動幫忙做家事。(A

    ~~~~說到這個我就覺得壓力很大,我是學校老師、妻子、媽媽、媳婦、學生好多角色,我一說要來進修,我先生非常不高興,他就拿一些傳統的壓力來給我,我當初是經過很大努力的爭取才能來進修的,我先生非常反對,他覺得我就是應該好好在家裡帶孩子、煮飯給他們吃,不應該這樣,而學校方面也是,因為目前我的學校裡連我才一共有3位老師在進修,所以同事間難免會有一些話語,而我先生是非常傳統的人,他雖然自己也擁有高學歷,但是對於家庭還是很保守的,所以我壓力很大,再加上一直要生兒子的壓力,所以,一直很難有這個進修的機會,但是,我一直覺的,一位老師到了一定的時候,一定要有一些進修,所以我很堅持要來進修,雖然我先生一開始不支持,都快鬧家庭革命了,但是他後來還是接受了,只是一直叫我趕快畢業。(B

    女性的多重角色是有可能會阻礙進修機會的,感覺時間零碎、不易分配,陪伴家人的時間減少、有愧疚感,子女的健康,家人的支持與否等,都是家庭方面的障礙(陳彩鳳,2003)。例如,一般的人都會覺得女性就該是生孩子、在家帶孩子、煮飯給家人吃,所以他們被認為要負責這些社會給予的角色任務,所以當他們選擇進修時,也必須先把這些角色安頓好,才能獲得進修的機會,另外,工作場所的氣氛和主管的支持度也很重要,若上司認同去進修是好的,那麼在職進修是被認同的,所以在工作的角色扮演上是可以被認同的,不過,在學生的角色上,她們大都扮演的不錯,她們也覺得自己變年輕了,雖然英文對他們來說是比較辛苦一點,但是他們都還是非常珍惜這個進修的機會。

(二)選擇進修的動機

    選擇進修的動機一方面是覺得孩子都大了,我可以好好味自己來做一些進修動作,然而選擇這樣的進修管道,一方面也是因為在工作上有助益,老師就是要不斷的學習新知,所以,想說在自己的領域裡,做一些進修的動作,另一方面,因為我比較早婚,所以,一直想再讀書,享受當學生的感覺,跟你們年輕人在一起,也覺得自己又回到年輕的時候了呢!(A

    因為也教書多年了,所以一直覺的需要再進修,而讀書也是我一直很想要的,但是,從我開始有這個念頭,我先生就一直阻止我,他覺得我們的孩子都還小,我這樣進修,會影響家庭的作息,一開始,我也是一直跟他溝通,後來我跟他說我先考考看,並不一定會考上嘛!等考上了,再來討論吧!所以,我也就報名了,也很順利考上了,但是,我先生還是一直不願意讓我進修,他認為我還是要好好照顧小孩,經過家庭革命後(笑~~),他還是同意了,因為他說我進修後薪水會增加,也算是對家裡有貢獻。(B

    從談中我了解到,兩位老師的確都是出於自己覺得需要,也希望在從回學生的感覺,吸收新知識,所以他們選擇了來進修,雖然有一小部份是因為在進修後,薪水可以有所增加,但是,這並不是她們最主要的動機,最重要的還是她們覺得需要,並且願意主動進修。

(三)壓力與困境

    我覺得,我並沒有什麼壓力或是困難,因為家裡的先生和孩子都很支持我,不過,我覺得很不好意思,因為自從我來進修後,家裡的煮飯等家事,變成我先生在做,連買菜也是,但是,他還蠻快樂的,雖然我們不是同在教育界工作,但是他很能諒解我,幫助我很多,也會關心我的課業,至於壓力喔!可能是我最近剛來這個新學校,所以很多事都不熟悉,正在適應中,所以覺得現在反而在工作的這個角色上比較有壓力。(A

    我先生一直給我很大的壓力吧!(嘆氣)雖然他現在也負責起家裡幾乎所有的家事,但是,他一直希望我趕快畢業,趕快回到他可以當大老爺的情況,所以我也一直很努力的要多修一些課程,希望能快一點畢業,我的孩子是有一些抱怨啦!但可能也是他們正處在叛逆期,所以常說我不關心他們,因為他們也都補習到很晚回來,我有時也很累,或是在趕作業,所以也比較少關心他們,我覺得有點忽略他們了,而在學校裡,因為我們學校進修的人很少,所以同事間也很有意見,你也知道的,我們有時必須請假才能來上課,所以,有時上完課還要趕回去趕一些工作,但是同事間難免還是會說話,但是,我都是走合法的程序,一切都按照手續辦理請假,所以我也不怕他們。(B

    從這兩位訪談者可以看到,大部分的壓力是來自工作上的壓力,不管是同事間的相處或是工作,我想職業婦女的角色,對她們來說,工作上的表現還是很重要的,但也從她們的談話中,可以看出男性在女性的改變後,他們也開始改變自己的一些想法與作為,畢竟,現在是一個男女平等的社會,不再是男尊女卑的社會,男人也開始可以一起負擔一些家裡的家事,我想這樣的改變,不管是對女性或是男性都是一個很好的演進過程。

(四)以女性的觀點看在職進修的困難

    ~,女性要在職進修的確很辛苦,因為需要扮演多種角色,當人家的媽媽、妻子、媳婦,再加上傳統的觀念,很容易給女性一些固定該做的事情,就我個人而言,我身為學校的主管,我很鼓勵我的部屬去進修,人就是要透過進修才會有一些收穫,相對的負擔也會比較重,一邊要工作又要照顧孩子,還要兼顧課業,的確不容易,不過,若我再次選擇,我還是會選擇要進修,因為讀書是我的興趣,我從這裡得到許多的啟發。(A 

    我覺得很困難,因為要拋掉傳統的束縛,因為人家會覺得你已經是為人妻為人母了,還不盡忠職守,所以我覺得很難,就像我當初,不僅家裡反對,先生反對,身旁的人也一直勸退我,但是,我覺得進修還是需要的,這是我選擇的,因為我有需求,不過,我也跟我身旁的同事說,也鼓勵他們去進修,我都可以了,他們一定也可以(笑~),我想我若再一次選擇,我還是會選擇來進修,大不了就再鬧個家庭革命罷了!(笑~)(B

    我問她們,以他們自己這樣的角色來看在職進修的困境,她們的反應也還是覺得困難,兩位也都提及女性在傳統的觀念裡,還是需要照顧家庭的,所以要進修還是有困難的,不過,兩位受訪者,都不後悔做這樣的決定,畢竟他們還是有權利選擇這樣的進修活動,一方面是對自己好,當然另一方面也許是對工作上有幫助。

肆、相關研究結果歸納

    據(蘇沁怡,2004的研究,歸納出以下這幾點:

一、角色衝突
1)家庭與研究所間的角色衝突包括疏於家人、家務、休閒等,已婚女教師在家庭與研究所間的角色衝突比未婚者更為嚴重。
2)工作與研究所間的較大角色衝突包括級任工作與教學品質無法達到角色期望。

3)在研究所內的角色衝突最主要為學生角色表現與教授、同儕、自我角色期望不一致。

4)在其他角色與研究所間的角色衝突主要在因進修而忽略朋友及男友。

5)研究對象在角色衝突方面的差異包括:

    1.已婚者的家庭角色衝突較未婚者多。

    2.朋友方面只有未婚者產生角色衝突。

二、角色衝突因應策略

1)家庭與研究所之間的因應策略,已婚者主要是「協商後調適策略」,未婚者則採「自我中心策略」為主。

2)工作與研究所之間的因應策略主要是「協商後調適策略」,其次是「順從策略」。

3)女性國小進修教師在研究所內的因應策略,常用的為「順從」、「協商後調適」及「尋求支援策略」。

4)對朋友的角色衝突多採取「退縮」及「自我中心策略」。
三、社會支持

1)來自家庭的社會支持多為精神支持。
2)工作上主管大多給予實質支持,家長及學生偏於精神支持,同事則是精神與實質都給予支持。
3)研究所所提供的社會支持種類最多,包括精神支持,實質支持及訊息支持。
4)其他的支持包括朋友、男友的支持及政策上的支持。

而根據(陳彩鳳,2003)歸納研究結果,結論如下:
(一) 多重角色的職業婦女參與繼續學習的經驗是多元的。
(二) 多重角色職業婦女參與國立空中大學繼續學習時,個人方面的障礙是,不熟悉學校相關規定、記憶力較差、身體欠佳、自我要求高、壓力大。
(三) 感覺時間零碎、不易分配,陪伴家人的時間減少、有愧疚感,子女的健康,家人的支持與否等,都是家庭方面的障礙。
(四) 面臨開放性的作業和考試的集中是學校方面造成的障礙。
(五) 參與空大的學習與職場的衝突很小,甚至沒有。
(六) 面對多重角色扮演時,大都仍是以家人為重,尤其小孩,進修其次。
(七) 時間管理、運動、休閒、旅遊、調課或調班、.隨緣、降低欲求、充耳不聞、和配偶溝通等,是參與繼續學習的自我因應策略
(八) 家人、配偶、同學、同事、朋友、社團都是參與繼續學習的外在支援。
根據前面的結果,提出以下建議:
(一)、對成人教育相關機構之建議
1.
成立「成人學習服務中心」。
2.
始業輔導。
3.
開放性作業報告、提早公告。
4.
考試日期放寬。
5.
遴聘優良面授老師,並參與隔空教學課程之規劃。
6.
提供各項社團活動之支援及獎勵。
(二)、對多重角色的職業婦女參與繼續學習之建議
1.
秉著終身學習理念。
2.
坦然接受心理、生理的變化,尋求自我調適之道。
3.
學習接受不完美的事實。
4.
做好目標規劃、時間管理。
5.
注重家人的運動、休閒旅遊,以利身心之健康。
6.
尋求社會支援系統的協助。
7.
增強外文及資訊蒐集之能力。
8.
自組「學生互助團體」、主動積極向老師、同儕請益、並互相支援。

伍、結論

    透過這次的訪談和閱讀,雖然現在已經算是男女平等的社會了,但是實際上還是有許多男性持著傳統的觀念,把「緊箍咒」框架在女性的身上,所以,女性的在職進修的確還是有許多困難的,要安排好家庭裡的孩子,也要照顧好工作,更要和另一伴協調好,我想這些都是困難點,但是若能克服這些困難,我想,職業婦女還是可以有進修的機會。

    我也從兩位訪談者的言語中,看到另一伴的支持,我想這是很難得的,現在還是有許多女性,是無法自由的選擇學習的機會,社經背景也會是影響她們是否能進修的因素,還有工作場所的氣氛也是會影響的,若大家都願意去進修,大家會比較能認同請假等程序,真的是需要許多的配合。

    在我做完訪談後,我突然覺得,我們所謂的女性的自覺,還是要有男性的覺醒,才能互相配合,而職業婦女參與在職進修,還是需要突破重圍,當然,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意願,只要相信自己能作得到,必定能達成,我也看到兩位女性的衝勁,克服困難,甚至是家庭革命,為了爭取自己的進修機會,我想兩性之間的協調溝通也是必要的,我覺得女性在職進修的困境,還是困難重重。 

參考文獻

楊丕丞(2005)。詩經國風中的女子形象。弘光人文社會學報2141-163

邱珍琬(2004)。女性性別自我發現歷程-敘事研究。人與社會期刊21-38

林美和(2006)。女性主義的增能概念及其在社區婦女教育的實施。成人及終身

    教育132-11

林秋慧(2005)。女性教職員角色衝突、休閒阻礙對休閒活動參與之影響-以中

    壢地區技職院校為例。南亞學報25331-345

黃德祥(2000)。青少年發展與輔導。台北:五南。

王錦玲(1996)。高雄市二度就業婦女參與成人職業進修教育障礙之研究國立

    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冠良(2004)。成人參與碩士學位課程決定因素之研究:以成教所為例。國立

    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宜芳(2003)。國小女性行政主管參與休閒現況及學習需求之研究--以雲嘉地區

    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彩鳳(2003)。多重角色的職業婦女參與繼續學習經驗之研究:以國立空中大

    學嘉義學習指導中心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沁怡(2004)。女性國小教師在職進修角色衝突之個案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

    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回主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