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補校新移民學生學習困境初探
柯菊華、陳麗幀
摘 要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探討國小附設補校學生畢業後,到了國中附設補校就讀,所面臨之學習困境,分析學習困境之成因,提出有效之建議,以供教育當局作為實施國中小附設補校,課程與教材的規劃設計之參考。本研究對象是就讀於國民中學附設補校新移民學生,研究對象選取策略為典型個案,對於研究對象採立意取樣的方式,選取四位目前就讀於中部國中附設補校越南籍之新移民學生。本研究蒐集參與者相關學習評量的資料,如作業、考卷或成績單,以瞭解參與者之學習成效,採用半結構式的訪談法,依據研究目的及相關文獻探討,研擬訪談大綱,徵求參與者同意錄音後,進行訪談錄音的工作,再將錄音資料轉錄成逐字稿,經參與者確認無誤後,開始進行逐字稿編碼的工作,並使用三角交叉法,以提昇研究資料之效度。研究結果顯示,新移民學生對於國字的識字與習寫都感到非常有興趣,為了有更多樣化的學習,繼續到國中補校進修,因為缺少複習,她們感到不容易記憶;國中課程對她們而言,似乎較艱深;為了兼顧家庭經濟,且受到工作時間的限制,常常無法準時上學;在學習過程中希望增加生活實用性較高的課程內容,例如:電腦、烹飪、化妝;針對繼續升學的意願,因擔心升學需要支付昂貴的學費,還有家庭照顧的考量,也害怕程度不足難以適應高中的學習,以致於不敢有升高中就讀的想法,但時間與課程較為彈性的社區大學是新移民學生可以接受的終身教育型態。
關鍵字:國中補校、新移民、學習困境
壹、 緒論
根據內政部統計處(2008)的資料顯示,截至2008年4月,臺灣地區的外籍配偶與大陸配偶人數,已達404,142人,人數非常多,成為臺灣另一種新移民,也形成臺灣另一種社會問題。近幾年來,臺灣社會婚姻結構發生了改變,由於台灣女性意識抬頭,女性教育水準提高,舊有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受到挑戰,以致於台灣男性結婚變得不太容易,因此許多未婚男性轉向國外尋找結婚對象,迎娶來自東南亞的佳人,根據內政部統計處(2008)的資料顯示,截至2008年4月,越南籍有79,645人,印尼籍25,690人,泰國籍6,090人,菲律賓籍5,802人,柬埔寨4,437人,這種異國婚姻的情況,逐漸普遍,形成臺灣社會的另一種多元文化。當各界正熱烈研究討論新移民的適應問題時,較早來臺的新移民早已為臺灣孕育了新臺灣之子,就讀國小人數漸增,因此許多相關的學術研究也紛紛出爐,
除了重視新臺灣之子的教育問題,也注意到新移民教育問題的重要性。
國小附設補校原本設立的目的,為幫助早期失學民眾就學之需要,消除文盲。近年來由於新移民人數增加,以及內政部(2006)最新修訂國籍法之規定,新移民必需累積上課時數達72小時以上,才可申請成為中華民國的國民,取得我國之國民身分證,因此國小附設補校上課學生人數增加,而且外籍學生人數已經比本籍學生人數還多。新移民的教育問題普遍受到重視,因此擔任補校教學的教師所面臨的挑戰也更大(葉淑慧,2004)。國民補習教育,附設在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國小補校分為初級部與高級部,初級部相當於國小前三年,修業年限為六個月至一年;高級部相當於國小後三年,修業年限為一年六個月至二年。國中補校相當於國中,修業年限不得少於三年(教育部,2004)。學生就讀國小附設補校二~三年之後,即可取得國小畢業證書,繼續到國中附設補校升學。由於國中小附設補校在體制上是屬於附設性質,所以國中小附設補校沒有專屬的人員編制與專門師資授課,也沒有適用於成人的課程內容和教材規劃。依據研究發現,目前國中小附設補校所面臨的問題,包括:1.偏遠地區招生不足,以致於無法開班;2.國小附設補校畢業生,不但未到國中附設補校繼續升學,反而回到國小附設補校上課;3.補校學生中輟,流失問題嚴重(胡夢鯨、吳宗雄、蕭佳純,2003)。
本研究之目的,依據實際訪談所得的結論,欲探討國小附設補校新移民學生畢業後,到了國中附設補校就讀,所產生之學習困境,分析學習困境之成因,與現行國中補校課程內容與架構,提出有效之建議,以供教育當局作為實施國中小附設補校,課程與教材的規劃設計之參考。
貳、 文獻探討
一、新移民子女學習行為目前研究狀況
新移民子女就讀國小人數有越來越多的趨勢,其教育問題越來越受到各界關注。新移民因語言與文化所引發之子女教養問題,或因父親工作忙祿,或是心智上的問題,使得新移民子女在語言發展上缺乏正確的指導,在學習上發生問題,導致孩子們在學習上處於不利的地位。研究發現新移民子女的學習行為表現均落入正常範圍內,但是注意與記憶平均分數、知動協調平均分數、社會適應平均分數,及個人情緒表現平均分數,則落入問題頻繁的範圍;學習行為分數的標準差數字相當大,可見新移民子女的學習行為分配是參差不齊的(鍾鳳嬌、王國川,2004)。
對每個人來說,與他人的關係是必須的,在人生的每個階段的發展過程中,每個人緊密地與親密的搭擋、家人、朋友,及廣大的社會彼此互動(Whitbourne, 2005)。孩子從一出生即與家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家庭是子女成長的重要環境,也是影響子女發展最重要的因素。大多數的新移民,家庭經濟屬於中下階層,較不利於子女成長的環境。依據研究結果顯示,母親國籍對其子女在語文、心智能力與學習行為發展方面,有直接的影響作用,在語文、心智能力方面有落後的情形(鍾鳳嬌、王國川、陳永朗,2006)。
學童本身對於訊息的解讀、心智技能以及環境所提供的機會資源,對其學業成果會造成影響。母親認識國字的程度,明顯的會影響低年級學童的學業成績。如果母親認識國字的程度不夠高,將無法指導中高年級子女的學習。因此若能協助這些外籍母親提昇國語文能力,不只是生活適應或識字的學習,對於提昇其子女的學業成績會有效益(趙善如、鍾鳳嬌、江玉娟,2007)。新移民身負教育新臺灣之子之重責大任,她們的教育程度,將影響其子女之學習成就,因此新移民成人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視(何青蓉,2006)。
二、新移民成人教育研究狀況
在Bronfenbrenner所提出的人類發展生態系統論,強調個人與環境互動的重要性(林美和,2006;Lemme,2006),新移民到了臺灣,必須透過學習,才有能力與人溝通,與環境互動。依據鄧中階所做的研究結果指出,新移民成人教育的最高需求是基本語言,其次為親職教育、社會適應。新移民成人教育的基本語言需求中,又以增進國語讀、聽、說、寫的能力需求為最高。來臺時間較短的新移民之基本語言需求,高於來臺時間較長者;若原生國居住在市鎮的新移民,對於基本語言需求,高於居住在鄉下者(鄧中階,2005)。
個體的發展需要透過學習(Lemme, 2006),生命就是一個教育過程,所有年齡階段的人都可以從教育中獲益,在一個快速變化的社會中,成年人尤其需要正式的教育,以使他們始終是有責任感的公民,並為事業變化、退休及各個年齡階段的生活做好準備(Schaie & Willis, 2002)。較高層次的認知功能包括語言,問題解決能力與智力(Whitbourne, 2005)。教育有助於追求知識的擴展,識字有助於了解社會,甚至整個世界。新移民來台後,首先需將語言能力培養起來,才有助於人際之間的溝通,以便能盡快融入社會(黃富順,2007;葉淑慧,2004)。新移民對於各種機構所舉辦的學習機會,一致肯定國小附設補校為她們所提供的語言與識字學習的機會。終身學習已成為普遍的需求,新移民的教育問題也普遍受到重視,因此擔任新移民教學的教師所面臨的挑戰也更大(葉淑慧,2004)。
在國小附設補校的學習,並不會成為新移民家庭在經濟上重大的負擔,因此大多數新移民將國小附設補校當作主要學習的場所。目前國小附設補校新移民學生與本籍學生混合一起上課學習,對於學習的效果,比分班上課方式來得高。目前國中小附設補校教師,都是在國中小任教的合格現職教師,教師授課方式都能夠讓她們接受且滿意(徐意淳,2005)。新移民在補校的學習,不但提昇了語言能力,補校也成了她們重要的社會支援(徐曼真、張芬芬,2006)。既然新移民到了臺灣,成了我們社會當中的一員,教育當局應審慎提供相關教育資訊,培養他們成為現代的公民,將有益於我們國家社會未來的發展(何青蓉,2007)。
參、 研究設計與實施
先前一些研究者對於新移民的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因她們受到國字語詞認識程度之限制,造成新移民問卷填答上的困擾,因此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的訪談法,為主要之研究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補校新移民學生學習的困境,希望透過參與者本身表達對各種困境發生的歷程。質性研究首先關注於從參與者的觀點,透過分析參與者對於事件的意義,包括他們的感受、信念、觀念、思考及行動,了解參與者的想法(王文科、王智弘,2002)。其目的在於了解新移民學生就讀國民中學附設補校所面臨的問題,除了可供學校及教育當局作為實施國民中小學附設補校,課程與教材的規劃設計之參考外,並對授課教師在實務運作上提出建議。
本研究對象是就讀於國民中學附設補校之新移民學生,研究對象選取策略為典型個案,是依個案來了解一個團體及樣本的典型特徵(王文科、王智弘,2002)。對於研究對象採立意取樣的方式,選取四位目前就讀於中部國中附設補校之新移民學生,因為外籍學生人數中,以越南籍學生比例最高,所以以越南籍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且完成國小補校學業,並就讀國中補校ㄧ學期以上之在學學生。
質的設計效度係指參與者與研究者之間具有共同意義的詮釋,以及持有之概念的程度(王文科、王智弘,2002)。依靠資料蒐集及分析技術以提昇質性研究的效度,本研究蒐集參與者相關學習評量的資料,如作業、考卷、或成績單,以瞭解參與者之學習成效。採用半結構式的訪談法,依據研究目的及相關文獻探討,研擬訪談大綱(如附錄一),先以電話向參與者約定訪談時間與地點,並告知研究目的,徵求參與者同意錄音後,使用錄音筆或MP4,進行訪談錄音的工作,以提供更準確及完整的紀錄,再將錄音資料轉錄成逐字稿,經參與者確認無誤後,開始進行逐字稿編碼的工作,以利錄音資料之分析。研究小組使用三角交叉法,以提昇研究資料之效度。
本研究是採一對一的個別訪談方式進行,依據訪談大綱的資料進行訪談,並將訪談內容轉謄成逐字稿,依據研究目的將逐字稿內容加以編碼,以利後續資料分析。例如S10505123的編碼,S1代表小鑾,0505代表5月5日進行訪談(見表一),123代表逐字稿的行號。
表一 新移民女性受訪者基本資料
化名 |
小鑾 |
小翠
|
小雲 |
小香 |
編碼 |
S1 |
S2
|
S3 |
S4 |
年齡 |
29 |
31
|
35 |
33 |
原國籍 |
越南 |
越南
|
越南 |
越南 |
原生國教育程度 |
高中 |
國小
|
國中一年級 |
國中一年級 |
來台年數 |
五年以上未滿十年 |
五年以上未滿十年 |
五年以上未滿十年 |
五年以上未滿十年 |
目前身分 |
身分證 |
身分證
|
身分證 |
身分證 |
是否 有小孩 |
無 |
有
|
有 |
有 |
家人支持 |
否 |
是
|
否 |
是 |
小孩 |
無 |
一女 (八歲) |
二女 (八歲、七歲) |
一女 (八歲) |
公婆 |
無 |
無
|
有(不須照顧) |
無 |
工作類型 |
冷氣加工 |
市場賣菜
|
手工麵條 |
腳踏車零件 |
工作形態 |
全薪 |
全薪
|
時薪 |
時薪 |
交通工具 |
機車 |
機車
|
機車 |
腳踏車 |
目前 就讀階段 |
國中補校 一年級 |
國中補校 三年級 |
國中補校 二年級 |
國中補校 一年級 |
在台 求學經驗 |
國小三年 |
國小二年
|
國小二年 |
國小三年 |
訪談日期 |
2008年5月 5日 |
2008年5月 8日 |
2008年5月 8日 |
2008年5月12日 |
訪談次數及時間 |
1次(15分鐘) |
1次(13分鐘)
|
1次(16分鐘) |
1次(20分鐘) |
訪談地點 |
國中補校教室 |
國中補校教室
|
國中補校教室 |
國中補校教室 |
本研究者為國民中小學附設補校之現職教師,在資料蒐集期間,研究者將自我提問,運用個人經驗的同理心,作自我反省,嚴格的自我詳細檢查,減少研究者可能的偏見。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要能掌握參與者的反應,並獨立確證及確認。
本研究將要探討以下問題:
一、新移民在國中補校就讀時,遭遇什麼困難?
二、新移民在國中補校就讀時,需要什麼協助?
三、新移民在國中補校就讀時,希望再增加什麼課程?
肆、 研究發現
一、學習狀況分析
(一)在國小補校的學習狀況分析
1.最有興趣的科目或課程
補校新移民學生的學習在國小補校階段,最有興趣的科目或課程是語文方面,包括國語和英文。鄧中階(2005)研究針對新移民成人教育需求中以基本語言需求為最高,而基本語言需求裡以增進國語聽、說、讀、寫的能力最重要,其次依序是增進常用字詞與活用的能力、培養閱讀文章的能力與獨自上街購物的能力。
「我對國語比較有興趣,因為覺得我來這裡很多字都看不懂,我想把字學會,把它看懂。」
(S10505020)
「我對美語最有興趣。」(S20508007)
「我覺得認識字。」(S30508032)
「ㄚ我最喜歡讀國字。」(S40512066)。
2.學習上最有收穫的部分
補校新移民學生的學習在國小補校階段,最有收穫的是可以看懂許多國字,不僅增加生活上的便利,更可以教小孩。葉淑慧(2004)指出新移民都相當珍惜能到校學習的機會,且學習的態度都相當的積極,認真的學習語言及融入台灣的生活,隨著語言能力的提升,生活適應上的困擾也隨之減少,在校所學的課程內容都能在日常生活中運用,為她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
「我覺得我在國小補校讀書的時候,我覺得最有收穫的是我可以看懂很多的字,然後我就
不用靠別人,可以自己出去外面買東西。」(S10505023)
「認識字國文會寫、會看報紙、坐車、會買東西、吃東西都知道怎麼挑。」(S30508057)
「我以前不懂得什麼ㄅㄆㄇㄈ,可以學到這個國字和看書,可以教小孩ㄅㄆㄇㄈ的注音符號,還有一些國字簡單的。」(S40512076)
(二)在國中補校的學習狀況分析
1.就讀國中補校的動機
想讀國中補校的動機是想要學到更多的課程與學得更好。葉淑慧(2004)研究
指出新移民到校就讀的動機主要是要認識國字、學寫國字,她們的學習是積極主動的。徐意淳(2005)研究發現,新移民的求學動機方面,主要是與人溝通、生活適應能力的提升與小孩的教育問題。
「因為我想要學到更多的東西,學更好,所以我還想要到國中去再去讀書。」(S10505026)
「因為這邊可以教很多呀,比國小還多呀,課程內容更多。」(S30508075)
「我因為我還想去學電腦,國中就有教電腦。」(S40512092)
2.比較國中補校與國小補校的差異
根據多位學者的研究可以發現,補校成人學生學習的教材內容裡,教材內容
不實用、內容太深、未針對成人學習的需求而做教材規劃,是國中補校教育應檢討的部分(王潔雯,2000)。國中補校的課程較多樣性與內容較艱深。面對異質性高的補校高齡學生與新移民學生,教師教學方法上造成極大的困擾;且面對人生經驗豐富的補校學生,造成老師講課時的困擾(蕭昭瑾,2005)。國中學習科目較多,課程內容較困難,老師教學方式不一樣,上課時間也有差異,都是國中補校與國小補校間明顯的差異。
「 國中補校有比較多科,比如說有英文科,有歷史,有地理,有電腦,這些科在小學是沒有的,還有國中上課的時間是星期一到星期五,六點半開始和國小不一樣,國小是星期一到星期四,是七點到九點,時間上也不一樣。」(S1050503)
「因為我在這裡讀國中有時候老師不像跟我們國小一樣,讀過會幫我們複習,他們就都沒 有ㄚ,他讀過沒有再幫我們教一遍。」(S40512104)
3.最有興趣或成就感的科目
科技進步,各行各業都需要使用電腦,電腦成了現代人必備的生活工具之
一,因此電腦課也成了新移民學生最有興趣或成就感的科目。
「電腦呀,因為我就學會打電腦,我可以上網去查資料呀,還有學會打電腦呀,很多的事呀!。」(S10505042)
「那個我學到POP丫。」(S20508095)
「喜歡學電腦。」(S30508121)
「ㄚ我就認真學電腦而已。」(S40512109)
4.最有困難或壓力的科目
國中補校學生認為英語課程較難,而數學與理化等科目顯得太抽象,因為使用的教材是九年一貫之課程,因此難以引起補校學生的學習興趣(蕭昭瑾,2005)。英文、數學、國文等課程對新移民學生造成的壓力是因人而異的,但是還是國文、英文、數學等科目。
「數學很怕,還有國語呀!。」(S20508045)
「現在教我學國文哪,國文因為自己想起來,另外寫沒有看書的話,有時候寫不出來耶。歷史講一講,等一下我來的時候已經七點了,然後前面沒聽,後面更不懂。對呀歷史都講以前以前的事。」(S30508045)
「就英文啦,有困難丫,不會講。」(S40512132)
5.如何解決學習所遇到的困難
面對國文學習上的困難,新移民學生會利用查字典,自己解決不懂的部份,
而查字典的學習在國小補校的階段都有很不錯的學習。
「國文有學到你不會的就自己查字典呀,或是多讀幾遍呀,我都自己處理,自己解決,我不會去問老師。」(S10505056)
「國語文,不懂可以查字典。」(S20508130)
「會查字典。」(S30508169)
二、學習上的援助
(一)家人的支持
會到國中補校就讀的新移民學生,其家人大部分是支持她們繼續讀書的。因為孩子還在需要照顧的階段,所以先生、公公或婆婆會幫忙照顧孩子,讓她們能安心的到學校上課。
「家人給的支持都夠,來念書小孩我先生帶的,最感謝誰?那就是我先生呀,他很支持我來念書這樣就很好了,很感謝他。」(S20508169)
「偶而先生會顧,先生、公公、婆婆都可以幫忙看,他在樓下,我女兒在樓上,所以都不用擔心,都看電視。」(S30508201)
「我老公會ㄚ,會教我,有鼓勵我讀書。」(S40512225)
(二)學校的協助
國中補校上課時間約六點十五到九點十分,一節四十分鐘,新移民學生因為工作或家庭生活上的需要,有時到校上課的時間會有遲到的現象,在補校授課的教師都能以同理心予以接受,不會因此而拒絕學生進教室上課。
「就是課程再簡單一點啦,還是老師上的再淺一點,然後學校時間上的安排彈性一點。」(S20508149)
「學校課程的時間可以在七點到九點覺得最好,我來的時候都七點,我來的時候只能學到幾分鐘而已。」(S30508193)
三、學習生涯規劃
(一)升學所遭遇的困難
新移民學生中輟比例極高的因素有:需要工作、以分擔家計,子女年幼、無人照顧,交通不便、懷孕生子等(曾秀珠,2002),而本研究發現新移民學生都有興趣繼續升學,但是考量到現實層面,例如工作時間上的限制,家庭需要照顧,升學需要額外更多的學費,怕程度不好進不了高中就讀等因素,是新移民學生面對升學時所遭遇到的困難。
「還沒想那麼多,因為現在畢業以後到高中,國中畢業到高中還有很多年,到時候的工作老
闆不知道能不能讓我下班就走,不會讓我加班,如果還要加班我就沒辦法繼續讀書了,所
以現在還沒辦法考慮說以後還要不要唸大學。」(S10505071)
「有丫,我很期待要去北家,可是還有小孩要照顧所以沒辦法,等小孩子大一點再考慮。
(S20508174)
「沒有,想說念到國中補校畢業後就好,那個是要繳錢的。」(S30508213)
「我這樣可以學到高中嗎?因為就很爛怕說沒有學好,沒辦法進高中。」(S40512255)
(二)繼續升學
學習時間彈性,學習課程具有選擇性的社區大學,是新移民學生想繼續利用夜間進修的一個不錯的選擇。
「社區大學就一個星期不用來五天,有烹飪課、插花課、電腦課,我有在想換社區大學。」
(S20508184)
「社區大學倒還可以。」(S30508217)
四、對補校教學內容的建議
(一)國小補校需增加的教學內容
國語的部份應多教語詞解釋,才能有助於對語詞意思的了解。
「國小應該多教一些國語啦,比較好教那個字是什麼意思,那樣比較好啦,因為那個字我們看幾次就會寫啦,會寫就會唸啦,但是那個不懂意思,意思不懂應該多帶那個解釋的部份。」(S20508220)
「數學教多一點,對呀也還有英文多一點,對呀國文就是希望什麼都教一點多一點解釋。」
(S30508171)
(二) 國中補校需增加的實用性課程
在課程內容部分,應考量日常生活所需的知識,也可增加電腦課程與英語課程的學習與應用(徐意淳,2005)。鄉土語言(如閩南語)課程,有助於和家人溝通,且醫療保健和本地歷史與地理的文化介紹都是不錯的教學課程內容(曾秀珠,2002),而本研究發現烹飪、美容、電腦等實用性的課程也都是很好的課程規劃。
「因為都上班很忙沒什麼時間注意怎麼樣打扮ㄚ,如果可以開一個課,教我們怎麼打扮ㄚ,
可以更好,比如說怎麼穿衣服ㄚ,怎麼化妝ㄚ,可以更好。」(S10505090)
「電腦、煮菜、化妝。」(S30508247)
「煮東西這樣的,縫紉這樣ㄚ,他會教我們做點心。」(S40512372)
伍、 結論與建議
新移民來到臺灣,為了融入我們的社會,能夠讓生活更便利,以及教育她們的子女,協助指導子女學業上的學習,都深刻體會到學習國字的重要,因此對於國字的識字與習寫都感到非常有興趣,能獨立生活於我們的社會,也因此而感到有成就感。她們會為了想要有更多的學習,而願意在辛苦下班與整理完家務後繼續到國中補校進修是值得稱許的。但是部分國小附設補校學生畢業後,到了國中附設補校就讀時,所面臨學習困境,以致於學習的成效不佳,對此提出幾點建議如下:
一、對國中補校教材與教法的建議
新移民學生在國小補校僅僅2~3年的學習,如果進到國中補校使用國中學生的課本,課本內容為因應國中學生基本學力測驗考試,因此教材內容對她們而言較艱深,部分內容實用性不高,為此強烈的建議教師應了解個別化的學習需求而自編教材,適度的調整教材內容,以免學生學習困難,因挫折而輟學。而教材內容裡可增加實用性課程,例如:電腦、烹飪、化妝等,可增加學習的興趣與應用於日常生活中。人類大腦的記憶,會忘記是正常的(詹吟英譯,2006),對於教學內容,補校教師有必要重複為學生複習,以增強記憶,身為教師應以學生的需求為中心,訂定彈性的教學目標,這樣才能符合成人教學的重要原則(趙長寧、詹雅婷、柯菊華,2008)。
二、對地方政府的建議
女性結婚後,就業的工作動機,以經濟需求為主因(呂玉瑕,1982),工作對她們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劉正、陳建州,2004)。新移民家庭的經濟一般來講都不是很富裕,雖然她們有強烈向上求知的慾望,但有時礙於現實的經濟因素,而無法如願。對於她們學習上的需求,政府單位應給予重視,編列社會教育經費,提供她們學習上費用的補助,妥善規劃教學課程與上課時間,以利於她們能兼顧工作上的需要,且尊重新移民學生求知的權利,進而輔導她們順利就業,以改善家庭經濟。
三、對新移民家人的建議
家庭成員若能支持新移民學生繼續學習,對新移民而言是極大的鼓舞。但部份新移民家人不鼓勵新移民繼續學習,是對補校教育有負面的觀點,若能在補校宣導的過程中,對補校教育有更多的認識,加強對補校教育的正向認知,有助於新移民家人對於新移民求知的支持。新移民離鄉背景在異國生活,若能運用同理心在家務與家庭照顧的部份能多點付出,對新移民學生有更多的疼惜,讓她們好好的接受補校完整的教育。
四、對學校的建議
新移民為了家庭不得不上班,有時還因工作上的需要而加班,晚上到補校上課的時間常常趕不及,壆習效果不佳,因此學校實有必要重新檢討上課的時間,或延後上課時間,或利用假日上課,彈性調整上課的時間,以配合新移民的需求。
國小附設補校原本設立的目的,為幫助早期失學民眾就學之需要,消除文盲。現在的人口教育普及,對於國中小補校的學習需求漸減,目前國中小補校的學生以新移民居多,但是新移民學生對於國中小補校的學習面臨許多的困境,若能在國中補校裡多設立課程與上課時間較彈性社區大學,新移民多是可以接受的,招生對象更廣泛,對於終身學習推廣更有幫助。
研究者發現,在新移民的訪談過程中,她們的語言溝通能力與表達能力都不是很完整,運用的詞彙也不多,對於接受錄音訪問也有些許的害怕,無法侃侃而談,因此未來的研究者進行新移民相關研究的訪談時,可邀請新移民學生的先生與家人,進行不同觀點的探討,以蒐集更豐富的資訊。本研究是以中部越南籍國中補校新移民學生進行訪談,因此建議可針對不同地區不同國籍之新移民女性進行訪談,以增加更多不一樣的研究結果。
參考文獻
王文科、王智弘(2002)。質的教育研究—概念分析。台北:師大書苑。
內政部(2006)。國籍法。2008年4月1日,取自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A.asp?FullDoc=all&Fcode=D0030028
內政部(2008)。各縣市外籍配偶人數按國籍分與大陸(含港澳)配偶人數。2008年5月20日,取自http://www.moi.gov.tw/stat/index.asp
王潔雯(2000)。我國國中補校教科書現代家庭科家庭概念之內容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呂玉瑕(1982)。現代婦女之角色態度的價值延伸現象。思與言,20(2),31-46。
何青蓉(2006)。跨族群的婦女識字教育:性別的觀點。成人及終身教育,12,2-12。
何青蓉(2007)。美國移民英語識字和公民教育方案對我國新移民教育的啟示。成人及終身教育,17,11-21。
林美和(2006)。成人發展、性別與學習。台北:五南。
胡夢鯨、吳宗雄、蕭佳純(2003)。學習型補校的組織學習、發展策略與問題解決成效關係之研究。成人及終身教育學刊,1,35-62。
徐曼真、張芬芬(2006)。四位東南亞籍媽媽在臺生活適應之生命史研究。社教雙月刊,12,16-23。
徐意淳(2005)。外籍配偶識字教育政策執行評估-以台北市國小補校為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教育部(2004)。補習及進修教育http://www.hdes.tpc.edu.tw/adult/law1.htm
黃富順(2007)。建構外籍配偶語文識字及生活基本知能指標之研究。成人及終身教育,17,2-10。
葉淑慧(2004)。東南亞女性外籍配偶生活適應與補校學習-以竹北市中正國小補校為例。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曾秀珠(2002)。台北縣國小補校人員對外籍新娘基本教育課程規劃意見調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詹吟英譯(2006)。池谷裕二著。天才魔法記憶術。台北:東販。
趙長寧、詹雅婷、柯菊華(2008)。社大教師的成人教學實踐。2008第10屆社區大學全國研討會-社區大學的全球視野與在地行動(頁83-92)。基隆市: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趙善如、鍾鳳嬌、江玉娟(2007)。影響外籍暨大陸配偶學童子女學業成績關鍵因素:以個人人口特徵、學習行為能力、家庭環境探討之。教育心理學報,39(1),129-147。
鄧中階(2005)。外籍配偶的成人教育需求之探索性研究。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劉正、陳建州(2004)。教育程度、家庭需求與就業歷程:職業婦女的困境與抉擇。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4(1),39-75。
蕭昭瑾(2005)。高高屏地區國中補校教師知覺補校困境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鍾鳳嬌、王國川(2004)。外籍配偶子女的語文、心智能力發展與學習狀況調查研究。教育學刊,23,231-258。
鍾鳳嬌、王國川、陳永朗(2006)。屏東地區外籍與本國籍配偶子女在語文、心智能力發展與學習行為之比較研究-探析家庭背景的影響。教育心理學報,37(4),411-429。
Lemme,B. H.(2006). Theories of psychosocial development. In B. H. Lemme, Development In adulthood(4th ed.). Boston:Pearson.
Schaie, W. & Willis, S.(2002). Adult development and aging(5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Prentice Hall.
Whitbourne, S. K.(2005). Adult development and aging:Biopsychosocial perspectives.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附錄一
基本資料及訪談大綱
壹、基本資料
ㄧ、出生日期 西元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
二、原屬國籍 □越南籍 □印尼籍 □柬埔寨籍 □泰國籍
三、原屬國教育程度 □不識字 □國小 □國中 □高中職
□大學 □研究所
四、來台年數 □未滿ㄧ年 □一年以上未滿三年
□三年以上未滿五年 □五年以上未滿十年
□十年以上
五、是否有小孩□否 □是
□一個 □二個 □三個(含)以上
六、小孩是否還需要照顧? □否 □是
□一個 □二個 □三個(含)以上
七、上班,上課時小孩的主要照顧者?(可複選)
□先生 □公公 □婆婆 □其他(請註明) ___________
八、除了小孩之外,是否還有需要照顧的人? □否 □是(請註明) ___________
九、工作類型 □農林漁牧業 □製造、營造業 □家庭代工
□工商服務業 □家庭主婦
□其他(請註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工作型態 □全時工作 □部分時間工作
□打零工 □沒工作
十一、交通工具 □步行 □腳踏車
□機車 □汽車
貳、訪談大綱
1、就讀國小補校時,您覺得在哪方面的課程最有興趣 ?
2、就讀國小補校時,您覺得最有收穫的部分是 ? (人際關係、生活型態……)
3、國小補校畢業後,是什麼樣的因素讓您決定繼續到國中補校就讀 ?
4、您還記得當初對國中補校有什麼樣的期待 ?
5、進入到國中補校就讀,您覺得和國小補校有什麼樣的差異 ?
6、現在在國中補校就讀,您覺得有遇到困難嗎 ? (學校、教材、時間、工作、
家庭照顧、交通、經濟……)
7、您在國中補校較多樣化的課程裡,覺得最有興趣,最有成就感的課程是 ?
8、您在國中補校較多樣化的課程裡,覺得最困難,最有壓力的課程是 ?
9、您覺得面對的困難當中,哪些是可以解決 ? 哪些是無法解決的 ?
10、當您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您都是選擇何種方式來解決呢 ?
11、您希望學校、老師、家人……,能提供您哪些學習上必要的協助 ?
12、您對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還有哪些期待 ? (繼續升學、社區大學……)
13、在補校學習的過程中,您覺得最感謝的人是 ? (同學、老師、家人……)
14、您覺得在國小補校的學習中,可以增加哪些教材或課程,以利您在國中補校
的學習 ?
15、您覺得在國中補校的學習中,可以增加哪些教材或課程,以利您在生活適應
上較為實用的部份。(電腦、烹飪……)
附錄二
訪談同意書
研究者目前就讀於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研究題目為「國中補校新移民學生學習困境初探」,研究目的希望了解就讀國中補校新移民學生學習困境,透過研究者與您面對面訪談,了解您就讀國中補校時所面臨的困境。
本研究的程序擬進行訪談,訪談的時間與地點將視您的意願,選擇安靜不受干擾的環境進行。為了便於日後分析資料,訪談過程中將全程錄音,錄音的部份同意研究者轉謄成逐字稿,以做為分析資料之用。
研究中,因涉及個人隱私,將以匿名的方式呈現,並保證您所提供的訪談資料,不隨意公開,訪談內容僅作為研究之用。
最後感謝您同意參與本研究,並分享您寶貴的意見,由於您的參與,將使大家更進ㄧ步了解國中補校新移民學生學習困境,謝謝!
受訪者:____________________簽名
研究者:____________________簽名
日期: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