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觀點

 

吳文祥

私立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萬人考大學消滅爛系所

自稱英雄講師發起的這項活動,不滿教育部淘汰爛大學速度太慢,便號召各路英雄共襄盛舉。在他們眼中這項有意義的舉動個人並不認同,所謂的爛系所是指分數低的人就讀的,還是指在那系所任教的教師素質是爛的呢?亦或兩者皆是?

相信深為一校之長或經營者不會笨到去請一位素質差的教師來擔任教師,至於聯考分數不佳,以至於只能撿人家不讀的科系來讀,只因她們分數低所就讀的就是爛系嗎?在這情況下學生學業較差,而教師不是任重道遠嗎?學生既然還肯進校園,又怎忍心消滅他們所謂的爛系所呢?況且學習並非短暫的,也許這有可能提供他們改變人生的另一個契機。

個人感同身受,因個人當時考高中並非人們眼中的好高中,但我相信能讓就讀爛高中的學生讓他考上她想的大學,那就是個好高中。而在這樣的高中老師相對的一定必其他明星高中所要付心力更多。所以何必讓自己的英雄心態作祟去抹滅那些系所的功能呢?且學習是終身的並非看短時間的成就,如果是真的爛系所的話,相信這些系所自然會被市場淘汰,不需英雄們多此一舉。

 

        別用藝人的身份左右選票

最近一些旅居國外的藝人們紛紛回國,準備在322當天投下手上神聖的一票,個人給予肯定,畢竟他們願意花來回的飛機票和精力回來投票。但他們是公眾人物加上是長期居住在外國的台灣人,在銀光幕前表態挺自己喜好的政黨候選人,是否試圖的利用媒體來影響中間選民呢?而台灣未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的應該是道道地地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的台灣人吧!這些人選舉完的確是紛紛拍拍屁股就返回僑居地了,實在是沒什麼立場大聲對台灣這塊土地的人民大放意見,因為立場站不住腳。

身為一個公眾人物你可以投你個人神聖的一票,但決不可以用人享有鏡頭的特權來左右選票,身為公眾人物應要有這種省思。

 

     用另一種角度看中加棒球比賽

看到中華隊與加拿大隊的這場棒球比賽,可說高潮迭起。當加拿大隊奮力的往本壘衝刺,這時將捕手撞的人揚馬翻,這一畫面捕手猶如面對一頭猛獸衝了過來,看台上的觀眾見到這種狀況,紛紛將手上寶特瓶丟下,可見得國人對此場比賽是多麼關注,對本國球員是多麼不捨其被撞擊。

但是在這8局上加國落後一分的緊要關頭,加國球員也想得分,而當對方有機會得分時,想必他一定奮不顧身往前衝,可想而知在這本壘板前是多麼激烈的鏡頭,但很不想看到的畫面竟是觀眾將寶特瓶丟擲而下,實在有失地主國觀眾的素養。

國人缺法欣賞他國球員的運動精神與策略技術,當二壘手有機會製造雙殺時,對方很有技術干擾二壘手的這次守備,使中華隊無法雙殺,國人卻視其阻礙行為是惡意行為。加隊跑者闖本壘時狠狠衝撞了捕手,國人更是視其行為是野蠻行為。當加國球員得分時高興的後空翻,轉播者卻說其行為是一種挑釁。讓我們拋開國家意識,單純的欣賞這場比賽,也許會看到更多。

 

http://www.nownews.com/2008/04/24/141-2265277.htm

是誰沒有行政倫理?─我看蘇煥智之怒

台南縣政府強制規定,一間學校老師的考績要有百分之十不能打甲等,這種規定極為不合理。學校設有考績委員會,由考績委員依事實評定老師在教學各方面的表現,然後請校長同意,之後報請縣政府。然而縣政府卻強制百分之十的教師得打乙等,這讓學校氣氛不和諧,更不是學子之福。

誰都不想成為那百分之十的教師,因為那代表的是一種否定老師的教學能力,而縣政府卻強制作為,這種規定最後會使校園裡充滿不和諧的氣氛。為了和諧,校園裡可能自己制定依照輪換的遊戲規則,如此一來考績委員會如同虛設,甚至淪為剷除異己的一種方式。

如果今天學校的老師都是認真上課恪守本分的教師,那百分之十的規定不就扼殺、否定那百分之十的教師嗎!讓老師覺得自己的努力卻沒實質獲得肯定。打混摸魚的教師與認真的老師最後的考績都是乙等,那這規定怎會是個公平合理的政策呢!如此政策縣長卻一意孤行,只突顯他的蠻橫濫權。

再看永康國小百年校慶,校方邀請總統當選人馬英九先生到校致詞,而沒邀請地方父母官來致詞,讓蘇縣長頗有微詞,認為這是違反行政倫理的。雖然馬總統他尚未就任,但以一個準總統的身分去致詞,在這當中並沒有違反倫理,若有,只是沒通知縣長也一起來拍拍「馬」屁或捧捧「馬」臉。

教育是地方自治的事,但還是希望少點政治的色彩,還給校園一個單純的求學環境。

 

贊同台大李校長的說法

台大的學生應該是得調漲學雜費的,否則對其他大學生的是不公不義的。為何如此說呢,首先台大學生享有比其他大學較多的教學資源,以消費使用的觀點來看本該繳多一點費用。第二以入學家庭的社經背景來看,能考上台大的家庭七八成都是中上家庭的子女,高收入又不用繳太多學費,相對讀私立學校的家庭來說是不公平的。

別說讀私立學校的學生聰明才智比不上國立學校才去讀私校,這一部分來自家庭社經背景的差異,並非學生的能力差異。而國家必須扮演一個教育資源分配公平的仲裁者,也非要國家對那些富裕家庭劫富濟貧,更不是要國家對那些窮困家庭落井下石。若一個國家教育資源無法做到一個仲裁調節的角色,那最終會導致教育不均等。也無怪乎李校長說寧願不要教育部的補助也要調漲學雜費,也請教育部慎思把錢補助在該補助的學校上和學身上。

 

教育現場看教育之事

老師處理一件學生事件,這個學生沒交作業,又經常有偷竊行為,在班上的人際關係極差。老師利用導師時間和同學分享,也想藉機讓這位行為有偏差的學生也了解。老師沒指名道姓的說:如果一個同學在班上人際關係很差,會是什麼因素造成。大部分同學說的是個人衛生習慣不佳,其次是作業不交、個人偏差行為。

老師說如果想要人際好,不被人看成「倒楣鬼」的話,也就是台語說的不要「吼人看雖小」,那就應該注意個人的言行舉止,對於自己的話要謹言,自己的行為要慎思。

隔幾天校長請這位老師到校長室。校長說:有家長跟我說你上課的言語使用不當,說你上課有用到「吼人看雖小」這句不雅的話。老師回想這句話的情境,並表明當時使用並無不當且很貼切。

從這事件當中我們可以知道,某些家庭會聽孩子說學校的點點滴滴,但也可看出老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不是很熱絡,或是家長習慣只要對學校有意見就直接找校長。家長第一時間找校長反映,首先,不尊重了解老師教學情境的言語脈絡,第二,忽略再第一現場教學的是老師並非校長,校長並非處於教學現場,若要介入將會干擾教師教學自主權。

可見一般,在校園裡每天上演教師、校長、家長對學生教育的不同意見與爭執,但有多少事件是以學生設想為出發點,如果只是家長對教師的不滿或是老師對對家長的不滿,而犧牲學生權利,那將是孩童之禍。

綜觀教育現場,每個人對教育都非常熱衷,上至國家教育部門,下至家長,沒有一個不重視孩子的教育,每個人都打著對學童最有利的旗幟,於是對教育提出各種看法,甚至都想用自己的影響力去改變教育現場。然而當自己想對教育發生影響力時,請不要忽略我們所面對的是人,既然是人就要相互尊重個人的主體性,而這才是教育最基本的本質。

 

一樣送行兩樣情

看到謝長廷與周美青分別為子女送行,一個是要送兒子到外島繼續服兵役;另一位是要送女兒到美國進修,為人父母者難免依依不捨之情。

但身為一般老百姓的我卻有兩樣情:也曾經服過兵役的我,對於謝維州沒有利用其父親的關係,像一般平民老百姓一樣盡應盡的義務,其舉動是真正盡到國民應盡之義務。也可看出他與一般王公貴族的子女不同,不逃避服兵役,也不會透過關係選擇比較輕鬆的役種。不像總統和教育部長的兒子一般,靠著他父親的權勢,享有與他人不同的特權。

再看周美青兩個女兒,在台灣生長受台灣教育,她們卻拿著美國護照進出,國家還得派維安人保護他們的安全,相較於謝維洲,他們的行徑更是讓人無法認同。

達官貴人的子女就能享有特權嗎?只因他們有錢、有勢 ,就可以不用當兵、擁有雙重國籍。對於一般大眾平民來說,他們沒錢沒勢就得認命嗎?

 

不義之位不可取-私校的悲哀

原本教育部的繁星計畫立意良好,要照顧偏遠地區,資源不夠的高中生。但卻在私校修改分數提高升學率中變了樣。私校此舉有違反公平原則,一來對造假學生升了大學也有所影響,二來對原本該上的學生而被擠下來有失公平,唯一受利的是提高私校的知名度。私校口碑一來就可以招來中多的學生,學校的財源就源源不絕,所以私校彼此無不用盡辦法來搶學生。

因為學校造假提高學生成績,既可以讓家長高興又可提高升學率,一舉數得何樂不為呢!這種錯誤的價值觀可從學校和家長的話中一覽無疑,一位家長氣得大罵教育部把小孩當白老鼠,還有家長揚言,如果學生真的被取消資格就要跳樓。這種既得利益的心態,以死來保住他們的利益,她們這種行為絕無法明白不義之位不可取的道理。

再看學校的校長如此說:常春藤陳校長強調「孩子無辜」,這些優秀學生都通過各項門檻,就算學校真的有錯誤,也不應由這群孩子扛罪。我們可看到一但出了事,都說自己孩子是受害的,自校學生是無辜的,那其他奉公守法的家長、學校呢?是他們比較笨,比較呆嗎!這些取得不義之位的人,不知檢討自幾已違反公平正義原則,到頭來還怪教育部制度不好。身為家長和一校之長,卻在學生面前上演這種難看的自私行為。觀看這一事件始作庸者不是制度,而是私校的為一己之私的緣故,遊走制度邊緣,枉顧身為一個教育機構所應秉持的教育理念。

 

健康不佳都該列為不適任官員

除了品德和學經歷之外,官員的健康檢查應是納入任用的一個基準。我們從任職軍公教的要求來看,若要當自願役軍人,會被要求體檢,若不符合規定將不被任用。同樣若要當警察,身高、體檢也必須通過檢查,才能進入警校就讀。公務人員若高普考通過,在職訓前也必須到醫院體檢,取得健檢無問題才能任職。教師任用也是如此。但是為何政府高官或民意代表都不用取得健康檢查的証明,而可以被任用呢?

政府高官或民意代表的健康更應該受到全民的檢視,攸關全民福利的制定、決策者,更應讓人民完全知悉其健康狀況。既然健康檢查是任用軍公教的一個基準,那政府高官或民意代表更應取得健康檢查的証明,才可被任用,登記參選當選才有效。像胡自強登記參選台中市長,在參選之初不就被對手攻擊其健康不佳,即便選上也無利於市政的推動。陳菊任高市長也因身體不事而就醫,當中請假許久。雲林縣長蘇文雄因病過世導致縣政推行一半,而補選換手。種種因首長健康狀況有問題,導致在任期間提出政策無法推行的例子許多,官員的健康不該被明文規定受全民檢視嗎?

古代官員不想任官,往往假藉身體不適想回家養老,但往往是理念不合假藉之詞。但現今官員真是不好當,晚上跑攤送新婚的人入洞房,白天還得跑場送往生的人去天堂,哪來多餘的心力去重視國家的政策推行。現今政府官員甚少為國家大事憂憤成疾的,往往是為如何逃避法律漏洞,鑽研一己之私成疾的。為杜絕此現象,更應該把官員健康納入是否適任的條件之一。

若官員們在其任職之前或任職中,健康不佳都該列為不適任官員。建議公職人員任免條例,除了品德、學經歷、個人財產陽光化,還得納入一項個人健康檢查病歷史。如此一來可以保障官員健康也可以保障其政策的順利推行,二來可以免除一些任職上的風波。

 

教育現場看教育之事

老師處理一件學生事件,這個學生沒交作業,又經常有偷竊行為,在班上的人際關係極差。老師利用導師時間和同學分享,也想藉機讓這位行為有偏差的學生也了解。老師沒指名道姓的說:如果一個同學在班上人際關係很差,會是什麼因素造成。大部分同學說的是個人衛生習慣不佳,其次是作業不交、個人偏差行為。

老師說如果想要人際好,不被人看成「倒楣鬼」的話,也就是台語說的不要「吼人看雖小」,那就應該注意個人的言行舉止,對於自己的話要謹言,自己的行為要慎思。

隔幾天校長請這位老師到校長室。校長說:有家長跟我說你上課的言語使用不當,說你上課有用到「吼人看雖小」這句不雅的話。老師回想這句話的情境,並表明當時使用並無不當且很貼切。

從這事件當中我們可以知道,某些家庭會聽孩子說學校的點點滴滴,但也可看出老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不是很熱絡,或是家長習慣只要對學校有意見就直接找校長。家長第一時間找校長反映,首先,不尊重了解老師教學情境的言語脈絡,第二,忽略再第一現場教學的是老師並非校長,校長並非處於教學現場,若要介入將會干擾教師教學自主權。

可見一般,在校園裡每天上演教師、校長、家長對學生教育的不同意見與爭執,但有多少事件是以學生設想為出發點,如果只是家長對教師的不滿或是老師對對家長的不滿,而犧牲學生權利,那將是孩童之禍。

綜觀教育現場,每個人對教育都非常熱衷,上至國家教育部門,下至家長,沒有一個不重視孩子的教育,每個人都打著對學童最有利的旗幟,於是對教育提出各種看法,甚至都想用自己的影響力去改變教育現場。然而當自己想對教育發生影響力時,請不要忽略我們所面對的是人,既然是人就要相互尊重個人的主體性,而這才是教育最基本的本質。

 

教育分流下清寒生的選擇

二技統一入學測驗於90學年開辦,但隨後五專、二專不斷改制成技術學院,高等教育因此快速擴增。國人有種觀念,以學歷的高低來衡量他人的成就,專科生似乎就比大學生矮一截,所以家長們也灌輸小孩要上大學,不要讀專科技職體系。也由於這種觀念的影響,學校要生存就得改制為學院或大學。

台灣教育制度很早就將學生分配到不同教育分流,國中畢業後可以選擇高中、高職或二、五專。高中職、二、五專畢業後可選擇一般大學、科技大學或二技。而另外的一條升學管道,二、五專生畢業後選擇二技這一條勢必成為末代皇帝。其因是高職生可以選擇科技「大學」,與高中生考大學一般,這種感覺似乎是平起坐的。那究竟誰會去選擇這一條沒有未來性的升學管道呢?

在這六年來二技生少了五倍,從十五萬多人降為三萬多人,一年等於少了三萬多人,由此可見,在這幾年來二技生招考將成為絕響。照道理說,選擇此管道升學的人應該是減少的?為何惟獨清寒生會增加呢?是二技的收費比較便宜嗎?還是二技的入學考試較容易嗎?抑或是讀二技的清寒生有更多的優惠?

二技考生清寒生增加,個人認為二技考試門檻會降低,因少人就讀所以相對入學機會增加。學校是否會因快走入絕響,因此學校為生存大量提供學生入學就讀的優惠條件呢?還有以往觀念認為大學是培養從事白領職業的機會,而技職體系就是培養勞工技術的藍領階級,又因家境貧窮,所以只求一技在身,至少離開學校還可尋找相關技術性的工作機會。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apr/14/today-o4.htm

一缸一本的壟斷─一「缸」一本,誰挑?

台北市教育局長認為一綱一本是從一綱多本中挑一本最好的,並未背離一綱多本宗旨,且是「學生一本、老師多本」,培養獨立學習,也減輕課業壓力。個人對其說詞存疑,其一為一綱多本如何挑選最好版本的可行性,其二是學生一本、老師多本,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減輕學生課業壓力的可能性。

原本一缸就可容很多本的,但現在卻要挑出一本最好的,不知道是要學生挑、家長挑、老師挑、校長挑、縣長挑還是教育部長來挑呢?這一大缸的書如何挑啊!原本符合多元社會的精神,把教課書的權力下放給基層,讓教育能融合當地的風俗民情。如果中央硬要把教課書的權力收回,挑出他認為最符合全國學生的一本,那挑選的基準為何呢?又如何說服地方呢?屆時可能又再度淪為中央與地方搶奪教課書權利之爭,學生的受教權將不被重視。

學生一本能培養出獨立學習的學生嗎?而老師多本就可以減輕學生的壓力嗎?剛好相反,學生一本剛好僵化其思維,認為只要精熟一本就以為自己已經練成蓋世武功。而課程專家和教師的專業技能廢除,喪失編排和選擇教課書的權利。課程專家不再需要去思考「誰的知識該被教?」、「由誰來決定?」、「為什麼教這個、不教這個」這樣的問題。站在第一線的老師,成為照本宣科的教書匠們。

這種齊頭式的教課書,不可能減輕學生壓力,更不可能帶來敎育機會均等,卻利於執政者控制全國學子的思想。過去統編版的教科書被批評為過於單一化,充斥意識型態、覇權文化在其中,常傳遞的是某些黨派或是團體的意識型態;像是傳遞著「大中國」或是「本土化」的意識型態。如今多了一大缸的書,卻只能挑出一本,這種作法太壟斷,與過去的統編版教課書有何差異!

倘若只能從一缸選出一本教科書,作為老師設計好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程序,若其中的知識內容是包含著許多偏頗或是社會優勢團體的意識型態、霸權的觀點,老師若失去課程慎思能力,將可能淪為社會優勢意識型態的服務者。

 

學生精緻了!老師精緻了嗎?

    看著斗大的的標題:國中小班化 超額老師保飯碗。我再按表情指數,高興和生氣的人氣指數各參半。高興的原因可能是飯碗保住了,也有可能是認為學童更能得到老師的關注……。生氣的因素可能是對教師的污名化,也有可能是政府又得花費大筆的教育預算……

    行政院通過教育部提出的「國中階段精緻國教發展方案」,個人認為這只是延續國小早就實施的小班教學。為何國中小班化是為了讓超額教師保飯碗,視政府推動國教精簡方案,目的就是為了保住教師的飯碗,似乎教育政策是為老師量身訂做的,忘了教育的主體是學生。

    近年來,低出生率的問題,已引起了廣泛注意,怪不得政府對於生育政策提出利多,可惜在現今的經濟及工作環境下,還是讓夫妻們怯步。而少子化直接衝擊了學校這場域中的學生、老師和學校硬體設備。政府的教育政策不單只是為了解決教職問題,更是要讓國人清楚的了解受教者才是主角。精緻化對學生有哪些利多?教師數量不減,學生能否得到能得到老師雙倍的關注?是否提升了小主人翁的素質和學校的素質?若不能讓學生受惠,我想再怎麼精緻化就猶如一顆糖外表裹著精緻美麗的糖衣,當你拆開時才發現卻不是那麼美味。

 

看看我們的立委諸公

每當選舉潮一到,不管有關無關選舉的事件都可以被解讀再解讀,看看各家電視台的名嘴,個個滔滔不絕發表自己的看法不就是最佳的例子嗎?各種解讀若設定一立場,那看法就會有偏頗。以藍營看這次事件的話,會將這事件的所有環節解讀為民進黨的操弄,同樣的,民進黨也是如此。他們的最終目的無他,就是為了『凍蒜』。

以一這次國民黨立委到民進黨競選總部這事件來看,這一事件的個個環節都可以被解讀成各種陰謀。何部長的下台被解讀成是民進黨的政治祭旗,以利民進黨打悲情牌。警車被砸也可以被說是背後有藏鏡人指使這次的衝突事件,好讓整個事件擴大。每次到了選舉就有那麼多的陰謀論,也許台灣民眾已習慣這種選局風氣。

希望國人不要被選舉所操弄,我們不需要在特定時間選邊站,因為我們始終屹立在台灣。

我們的票只投給讓人民過好生活,能給台灣人民一個希望的遠景的團隊,絕不投給丟著民生法案不審,卻在這敏感的時機去他黨競選總部挑釁,造那麼多社會動盪不安的團隊。想想難道這是你們政治人物選前和選後對人民的回饋嗎?事後幾句道歉又有何用,不如歸去吧!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