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職業訓練觀點探討目前高失業率之問題
曾上達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
摘要
本文旨在探討職業訓練對於失業率居高不下的今日可以有甚麼樣的幫助。職業訓練機構不只能有效的訓練出社會上所必需的人力,有效的利用更能的幫助失業人口找到他們的事業第二春。運用資料分析法,在充分的了解失業的意義、失業的現況以及職業訓練的內涵之後才能探討如何以職業訓練來幫助失業者。
本文結論職業訓練得以幫助失業者之方式如下:
一、給予失業者訓練以及金錢的幫助。
二、給予失業者多重選擇的訓練。
三、給予失業者轉業、第二專長、再進修的訓練。
四、給予失業者職涯輔導、諮詢的幫助。
關鍵詞:失業、失業率、職業訓練
Abstract
What type is this article for the purpose of discussing the occupation training today which stays at a high level regarding the unemployment rate to be allowed to have the help. The occupation training organization not only can in the effective training society have the manpower, the effective use can the help unemployment population finds their enterprise second spring. Using material analytic method, after full understanding unemployment significance, unemployment present situation as well as occupation training connotation how can discuss to the occupation trains helps the unemployed.
This article conclusion occupation training can help way of as follows the unemployed:
1. gives the unemployed the training as well as the money help
2. Gives the unemployed the multiple choice the training
3. Gives the unemployed to change career the training which, the second specialty, takes advanced courses again
4. Gives the unemployed duty border counselling, the consultation help
Keywords:Unemployment、Unemployment rate、Occupation training
壹、前言
時代不停的在轉變,時代不停的在進步,但是「失業」這一個名詞卻一直沒有改變。不只是沒有改變,還越變越熱門。在職者怕失業,畢業生也怕失業,而現在被還沒有畢業的準大學畢業生奉為圭臬的一句話就是「畢業即失業」。從很多地方我們都可以看出,現在失業率的高居不下,已經是一個影響層面相當廣泛的問題了。
既然要了解失業這一個問題,就要一併了解有關於失業的各項問題。失業者的定義是什麼?失業率要如何算?怎麼樣算是高失業率?失業又有哪些種類?能夠從這些基本的觀念來了解失業的內涵,應該就能對這一個問題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以方便探討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
職業訓練是社會上相當重要的一環,如果擁有充足、完備的職業訓練制度,對於社會的進步、人民工作能力的提升、職業安全的增進、職業能力的培養等等都有相當程度的助益。不可忽視的,既然其名為職業訓練,那麼對於失業者、對於失業率高居不下的狀況,應有一定程度的幫助。只是如何使用?如何做?也將是探討的問題之一。
本文將先對失業的意義、失業的類型、失業率等等做一番解釋。其後以各項數據,呈現出現在的失業率狀況。再大略敘述職業訓練的意義以及內容,之後以案例或者是理論來簡述職業訓練可以如何幫助失業。最後提出個人簡短的結論以及心得看法,期望對此議題能更進一步的瞭解認識,以及對於失業者和相關人士能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貳、失業者以及失業率的意義
要了解失業這個問題,必須先了解其定義。以下就以國際勞工組織(ILO)之規定,對失業者以及失業率下的定義。
一、失業者:
在資料標準週[1]內年滿15歲同時具有下列條件者:
(一)無工作。
(二)隨時可以工作。
(三)正在尋找工作或已找工作在等待結果。此外,尚包括等待恢復工作者及找到職業而未開始工作亦無報酬者。
二、失業率:
我國目前失業人口之定義,係參採國際勞工組織(ILO)之規定,與先進國家所公布之失業率定義相同,即凡在資料標準週內,年滿十五歲,同時具有:
(一)無工作。
(二)隨時可以工作。
(三)正在尋找工作(尋找工作的方法包括託親友師長介紹、向私立就業服務機構求職、應徵廣告、招貼、向公立就業服務機構求職、參加政府考試分發等)或等待工作結果。
前述失業人口定義中第(三)項條件「正在尋找工作」,常被廣義解釋為「有工作意願」即可,甚且被完全忽略,導致「失業」認定標準不一,此或為外界質疑我國失業水準偏低之關鍵。
主計處於民國75年以前,參考經濟學上之定義,同時公布「廣義」與「狹義」兩項失業率【廣義失業率係由「狹義失業人口(即前述ILO之國際標準定義)」加上「非勞動力人口中之有工作意願但無尋職行動之人口(即非勞動力之想工作而未找工作者)」計算而得】,惟為避免混淆不清,且便於國際比較,遂自75年8月起,刪除「廣義」失業率,對外僅發布狹義失業率。
以下附上台灣勞力結構圖以供參考,如圖一。
|
圖一、台灣勞力結構圖
參、失業的類型
失業的類型有相當多種,了解每一種不同類型的失業可以針對不同的狀況發展出不同的解決方法。以下綜合書籍、網路資料得到了幾種失業的類型,分別是:循環性失業、摩擦性失業、季節性失業、結構性失業、自願性失業、求職性失業、隱蔽性失業。以下就此七種失業類型做簡單敘述介紹。
一、循環性失業
經濟景氣衰退,使得總需求減少所致的失業現象。
二、摩擦性失業
乃轉換或找尋工作之際所導致的失業,工作機會訊息與勞工流動性的不完全,導致人們在轉換或找尋工作的過程發生暫時性的失業。
三、季節性失業
生產活動季節性的變動所導致的失業。
四、結構性失業
經濟結構或生產技術轉變太快,勞動者的技能失去市場需要所引起的一種失業。此失業類型最受政策重視,也是構成我國失業率高的主要因素,因為當經濟結構發生改變時,衰退的產業所釋放出的勞工雖積極地找尋工作,但因技能限制而缺乏再就業的可能,往往便需要透過較長期的轉業訓練才能再找到工作。
五、自願性失業
本身的能力可以做,但是不願意工作,例如薪水過低,或者必須靠勞力的工作,而不願工作等。
六、求職性失業
不滿意現有的工作,離職去尋找比現在更理想的工作所造成的失業。
七、隱蔽性失業
隱蔽性失業是指表面上有工作,實際上對生產並沒有作出貢獻的人,即有“職”無“工”的人。當經濟中減少就業人數而產量仍沒有下降時,就存在著隱蔽性失業。
失業的類型五花八門,但總體來說可以把他們分為兩大類。一是可抗力型的,只要努力、或者是接受就可以改變現階段失業的情形。另一種是不可抗力型的,因為種種的因素干擾,甚至是個人不願意、不想、或是不喜歡等等的因素而產生失業,這類型的失業狀況比較難解決,也會帶給當事者、身旁的親屬、職業輔導機構以及社會較大的困擾。
例如只是因為個人不合時宜的需求或者是自視過高,不肯放下身段以及沒有看清楚社會、現況的現實面是失業現況最大的致命傷之一。錢多事少離家近的找工作態度更是與社會之間最大的隔閡。不止造成家庭的困擾,空耗社會的資源,也造成了就業輔導人員輔導上的困難,實在應該從本身反省,方能真正解決這類型的失業問題。
除了上述狀況之外,還有五花八門林林總總的失業問題。到底職業訓練可以為這些失業問題帶來甚麼樣的契機以及幫助呢?後面章節將先探討職業訓練的意義以及內涵,了解其意義內涵再配合失業現況,方能探討職業訓練可以為失業者帶來哪一些實質上的幫助。
肆、職業訓練的意義及內涵
職業訓練這個名詞可以分為兩部分來看。一為職業,根據杜威的看法,「所謂職業者無他,凡人生一定方向之活動,繼續不斷的工作,而能致其效益於社會者及為職業。」二為訓練,根據張波鋒(民77)的看法,「訓練乃是一種學習的過程,謂指導學生做種種之教育活動,以養成其善良習性,鍛鍊身體與獲得知能。」從這兩個名詞分開再合起來解釋,應該先能大致了解職業訓練的基本意義。
而行政院勞委會職業訓練局的網站上,對於職訓局的工作內容大致分為五個項目,分別是:
一、建構完善就業安全體系
二、提升弱勢族群就業能力,排除就業障礙
三、因應產業發展趨勢,辦理多元就業導向職業訓練
四、協助企業人力資源提昇 激發在職勞工自主學習
五、因應經社發展需要,適時檢討調整外籍勞動力政策
目標為提升工作技能,強化就業服務效能,促進國民適性就業,以及加強外國人來台工作許可與管理機制。其中較需注意的是第三項的「辦理多元就業導向職業訓練」,其細部內容為,「結合各界資源,加強規劃辦理多元化就業導向職業訓練,提供失業者及特定對象適性職類訓練,積極促進就業。」可以見得,職業訓練在規劃幫助失業者重新就業的方面,是相當積極的,甚至還提出了「適性」來滿足不同的需求。
完備的制度都要配合完備的法令,民國七十二年十二月五日所公佈的職業訓練法對於有關職業訓練的各項細部皆有詳細的規定。在這裡主要是要看到職業訓練法的第三章「職業訓練之實施」,法規第七條到第二十三條。這部分分為五個小節,五個小節的內容分別是:
一、養成訓練(第七∼十條)
二、技術生訓練(第十一∼十四條)
三、進修訓練(第十五∼十七條)
四、轉業訓練(第十八∼二十條)
五、殘障者職業訓練(第二十一∼二十三條)
在五大項法規之中,較需注意的是第三項的進修訓練以及第四項的轉業訓練。進修訓練可以或加深、或加廣在職人員的各項專業能力;而轉業訓練則從旁協助,促使職業轉換者獲得轉業所需之工作技能與知識。讓在職員工不為快速變遷的社會所淘汰為其預防功能,使轉業或失業員工獲得新技能以找到事業的第二春,為職業訓練幫助失業的重要功能所在。
瞭解了失業的意義種類以及職業訓練的意義內涵之後,在下章,將透過一些數據資料,來瞭解臺灣的失業狀態現況。唯有透視問題,方能想出適當的解決方法。
伍、失業現況數據資料
根據李誠教授在「現階段台灣的失業問題」中:
「我國在過去一直是以低失業率著稱,在1990年代更有勞動短缺的現象,以致我國的失業率除1985、86年的能源危機以外,一直維持在2.0%以下。此種低失業率的情況令各國羨慕不已,特別是歐洲國家,他們長期以來一直為居高不下的失業率而困惱,有些西歐國家的失業率達2.0%以上。但是自1995年12月以來,台灣的情況有所改變,因為自1995年以來台灣的失業率不但節節上升,而且一直徘徊在3.00%附近。更嚴重的是,失業人口的結構也在轉變。在過去失業人口中以剛出學校、年輕人、初次尋職的為主,現在非初次尋職者,特別是因為關廠、歇業、業務緊縮的非自願性失業者,在失業人口比例中快速增加。現有統計數字顯示,在1994年因為關廠、歇業的非自願性失業人口只佔全體非初次尋職者的13.5%,但是此後此數字遽升,到1998年的27.63%。此波高失業率不但影響到藍領的生產工,也影響到白領的職員、工程師、乃至中、高階主管。換言之,失業問題在近年來變成台灣的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在上段李誠教授的敘述中可以看到,所謂「失業率居高不下」才是近十年左右的事而已,是甚麼樣的原因造成如此高的失業率呢?在文中也有提到失業結構上的轉變以及失業大部分都集中在哪些類型,又該如何對這些狀況來做出幫助呢?李誠教授敘述現在的失業狀況很嚴重,但究竟嚴重到甚麼樣的程度,其結構分配的比例又是如何?
以下便以從行政院主計處網站得到的一些數據資料,來瞭解我國的失業現況以及失業結構狀態為何。
96年9月暨全年人力資源調查統計結果:
96年9月失業人數為42萬9千人,較上月減少1萬3千人;失業率為3.99%,較上月下降0.10個百分點,較上(95)年同月則升0.03個百分點;經調整季節變動因素後之失業率為3.89%,較上月上升0.02個百分點。1至9月平均失業率3.92%,與上年同期持平,同係7年來同期最低(90年4.34%,91年5.16%,92年5.08%,93年4.52%,94年4.19%,95年3.92%)。9月就業人數1,031萬人,較上月減少4萬3千人或0.41%;較上年同月則增15萬6千人或1.54%。
本(96)年9月臺灣地區勞動力人數為1,073萬9千人,較上月減少5萬6千人或0.52%;如與上(95)年同月比較,則增16萬6千人或1.57%。9月勞動力參與率為58.24%,較上月下降0.37個百分點,較上年同月則升0.19個百分點。1至9月平均勞動力參與率為58.24%,較上年同期上升0.39個百分點,係近10年來同期新高。
9月失業人數為42萬9千人,較上月減少1萬3千人,其中初次尋職者減少9千人,對原有工作不滿意與因季節性或臨時性工作結束而失業者亦分別減少4千人與2千人,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者則增加2千人。與上年同月比較,失業人數計增1萬人。1至9月平均失業人數為41萬9千人,較上年同期增加7千人。
按教育程度別觀察,以高中(職)程度者失業率4.49%居首;大專及以上程度者失業率4.24%;國中及以下程度者失業率2.91%。按年齡層觀察,以15至24歲年齡者失業率12.23%居首;25至44歲年齡者失業率3.78%;45至64歲年齡者失業率2.20%。
從以上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幾個訊息:
一、失業率在持續緩慢的下降當中。雖然3.99%仍然是一個相當怵目驚心的數據,但是與民國91年的最高峰5.16%比較起來,失業率已經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二、不可抗力的失業因素件數上升,可抗力因素件數下降。對原有工作不滿意與因季節性或臨時性工作結束而失業者減少了,而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者增加了可以得出此結論。代表著有工作大部分的人還是願意去做的,這對社會來說是個好現象。
三、畢業即失業的論點基本上可以成立。不管從年齡層的來看,從學歷來看,不論是高中職畢業還是大學畢業,失業的比例比起全體的比例來說都高的嚇人。是否可以說年輕人社會經驗不足比較容易被社會所淘汰嗎?甚至可以說,難道真的是現在的年輕人比較好高騖遠,看不清社會的現實面,不願屈就自己從事比較低階層的工作所造成的現象嗎?關於這些問題,將於結論部分論述。
至於該如何以職業訓練改善失業問題,將於下章列述。
陸、職業訓練如何對失業產生幫助
從文章開始到現在,我們看到了失業的意義、失業的類型、職業訓練的意義內涵、以及台灣失業的現況數據。在充分瞭解這些項目之後,我們就可以看到職業訓練可以對失業者帶來什麼樣的幫助。筆者列出有關金錢、訓練、多重選擇、轉業、第二專長、再進修、職涯輔導、諮詢等等各種不同類型的有效幫助,於下分別簡述。
一、給予失業者「訓練」以及「金錢」的幫助
依就業促進津貼實施要點:
(一)參加職業訓練期間不能申請失業給付。得申請訓練生活津貼(符合規定之申請人每月發給一萬元,如有撫養親屬,每月可在加二千元,最多可領一年)。
(二)經安排參加職業訓練期滿仍未能就業者,可申請失業認定,並給失業認定證明書,其失業給付金自結訓之翌日起算。職業訓練除了給予失業者直接的訓練幫助之外,在訓練期間還給予金錢補助,讓失業者沒有後顧之憂的接受訓練。可以應付失業類型當中的循環性以及摩擦性失業。
二、給予失業者「多重選擇」的訓練
以九二一地震為案例來看:在九二一地震發生過後,對於災區居民最直接最嚴重的影響不是家園倒了,其實是他們的生活經濟受到了影響,許多民眾失業。經過一番評估之後,便找出幾項比較實際又對民眾幫助最大的課程來協助他們,目前開設的課程主要有電腦班、室內裝潢班、褓姆班、美容美髮班以及旅遊的嚮導班、小吃班等等,想要接受職訓的勞工在看過簡章之後,依照自己的興趣選擇需要接受的課程。
失業者按照自己所需要的來接受職業訓練,在短期之內以新型態以及新的生活技能來投向職場工作。對於這種突發事件所造成的失業十分適合。
三、給予失業者「轉業」、「第二專長」、「再進修」訓練
公共一般訓練包含了:
(一)職前訓練:包括師資職前訓練、技術人員職前訓練及服務業人員職前訓練。
(二)進修訓練:包括師資進修訓練與在職技術人員及服務業人員之進修訓練。
(三)轉業訓練與第二專長訓練。
凡年滿15歲以上或國民中學以上畢業之國民,均可報名參加職前訓練或轉業訓練,在職人員可視需要報名參加各種進修訓練、第二專長訓練或轉業訓練。參加職業訓練的結訓學員,除由各中心發給結訓證書外,受訓期間在六個月以上者,辦理專案技能檢定,檢定合格者,發給技術士證,並由政府輔導就業。學員參加職前訓練或轉業訓練期間,除每月膳食費2,400元須自行負擔外(身心障礙者可由政府補助),其餘之學雜費、材料費及勞保費均由政府負擔。
在失業類型當中有提到,結構性失業是最麻煩的一種,也是我國目前比例最高的一種。肇因就在於社會的快速變遷,知識快速的成長,技術快速的成長。按照達爾文的物競天擇學說,趕不上快速變化的將會被淘汰。為了不被這個社會以及職場所淘汰,職訓的轉業、第二專長以及再進修訓練功用就非常大了。此項功能,可以廣泛應付季節性以及結構性失業。
四、給予失業者「職涯輔導」、「諮詢」等幫助
關於「職涯輔導」這方面,在各國的職業訓練制度當中,日本是做的比較完善的國家之一。我國在職涯輔導制度這方面雖然還不是相當完善,但是職業訓練機構一樣有提供職業生涯輔導以及諮詢等等的業務幫助。扣除掉不可抗力型的失業,失業的原因主要來自於「人」。覺得前途茫茫,覺得自己到底適不適合這一份工作,覺得對工作一點都提不興趣,甚至是不想工作、不願意工作。在這些因素之下,職業訓練的此項功能就可以獲得發揮了。職業訓練網站中有「職業興趣探索」,有「生涯興趣量表」,能夠幫助失業者找到自己將來最適合走的那一條路,不再感到迷惘以及徬徨無依。此種職業訓練功能,用來應付自願性、求職性以及隱敝性失業最具功效。
柒、結論
我國的失業率雖然目前是屬於逐年降低的階段,但是絕對不可以因為如此而自滿而鬆卸下來。可抗力型的失業的件數逐漸減少,不可抗力型的件數逐漸增加,可以看出國人的成長進步。但是大學畢業生的失業率高居第一讓「畢業即失業」的言論成為不爭的事實實在令人擔憂。15~24歲的高失業率,高中職畢業生的高失業率,大學畢業生的高失業率在配合上這些階層的失業絕大部分是自願性的,就變成了一種相當糟糕的狀況,也就是不正確的求職工作態度。如同中時電子報(96/11/12)的一段新聞節錄「應屆畢業生求職最大盲點則是〝吃米不知米價〞,未認清現實面。除了希望錢多、事少、離家近,有人還要求不加班、不輪班、不出差。」根據這樣的狀況以及當事者態度,再完善的職業訓練制度碰上了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除了改變當事者態度,如何根絕這一個問題將值得思考探討。
從本文當中也可以看到,完善的職業訓練制度可以解決相當多的問題。尤其職業訓練可以直接影響到失業率的改善,而且相信成效還不低,更是值得在這個方面多努力下工夫。然而前提是,完善的職業訓練制度。其他方面倒還好說,職業生涯發展制度可以向制度完善的日本多多學習。失業的原因類型有很多種,但畢竟最最麻煩的就是本身不想工作、對現在感到迷惘、對未來感到茫然的一群。建立完善的職涯發展制度,相信能給這區塊的失業者更大的幫助。
承續上一段,不管失業的原因是什麼、不管失業的種類是什麼,其實解決問題最大的關鍵在於「人」。再完善的職業訓練制度,再完善的職業生涯發展制度,失業者不領情,不去做,也是一點辦法也沒有。如果未來能將這一個層面推廣到教育上面,完善的結合職業訓練以及教育制度,相信「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就不會只是一句口號而已了。
參考資料
中文專書
張波鋒(民77)。職業訓練。台北,黎明文化
李庚霈(民93)。就業安全理論與實務。台北,揚智文化
李誠(民92)。誰偷走了我們的工作。台北,天下遠見
期刊論文
劉宗政(民95)。現階段我國公共職業訓練機構角色與作為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鄭凱方(民93)。當前台灣的失業課題。經濟前瞻,91,74-79
鄭凱方(民90)。真實面對中高齡失業潮。經濟前瞻,73,89-94
辛炳隆(民87)。失業保險的實施辦法。經濟前瞻,59,52-56
網路資料
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職訓e網
http://www.etraining.gov.tw/
行政院主計處
http://www.dgbas.gov.tw/mp.asp?mp=1
行政院勞工保險局
http://www.bli.gov.tw/
台灣的失業問題
http://rcted.ncu.edu.tw/c03.phtml
中時電子報(96/11/12)畢業生求職,要事少錢多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page.htm
其他資料
95年12月暨全年人力資源調查統計結果。行政院主計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