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在教育的應用

黃淑惠

屏東教育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研究生

「誰能掌握網路和教育這二大利器,誰就能掌握未來」思科總裁John Chambers

 

壹、前言

比爾蓋茲(Bill Gates)曾說blog是繼 E-mailBBS、即時通訊(IM messenger)之後,為第四項改變世界的網路殺手級應用(Killer Application)。

以往網頁的製作與後續維護相當地繁瑣與複雜,從檔案與副檔案名稱的命名、圖片路徑的設定、超連結的製作、利用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P〕上傳到伺服器,其中環節只要有一個小錯誤或疏忽,網頁便無法完全顯現,例如:編輯網頁工具的不同、圖片格式不支援、英文字母大小寫有別、相對路徑與絕對路徑的差異…;原本滿腔的壯志豪情,頓時煙消雲散,使得大部分的教師對製作網頁心懷懼怕,視為困難重重。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系教授陳順孝笑說,他曾經把FrontPage這本書從第一版到第六版全部買回來,想要研究如何架設個人網站,卻都沒有完成,而架設部落格只花了他三分鐘便完成(引自楊心怡,2004)。

鄒景平在瀏覽許多網頁後,對於資料的保存與分類,著實頭痛。後來發現blog工具,從申請到建置完成,花不到十分鐘,操作簡便而且能快速、方便地紀錄每天瀏覽過程與心得,瀏覽時發現到值得紀錄的網頁時,只要按滑鼠右鍵,點選blog to功能,就會出現含有該網頁名稱與網址的視窗,可在其上加入自己對內容的摘錄或評論,編輯完成後,還能自動上傳到自己的blog上,幾乎完全符合所要的需求(鄒景平,2002a)。

現在blog簡單好用,不用管圖片的路徑設定、也不必使用FTP,更不需要會撰寫程式,blog破除高門檻專業技術,減低教師對資訊科技的不會用、不想用,提高資訊科技應用到教育的使用機會。「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科技不斷創新,使得資訊科技愈來愈符合人性化使用,以教師製作網頁來說,從買了多本書研究仍不得其門而入,直到使用blog,才敲開了網路的大門,真是一段苦盡甘來的歷程。

blog是個易學易用的個人出版工具,不需要太複雜的步驟及設定,也不用特殊的專業知識,它的簡單易用、彈性與自由,讓它迅速成了網路新興的媒體。blog破除高門檻專業技術,減低教師對資訊科技的不會用、不想用,提高應用到教育的使用機會。

 

貳、Blog的定義

blogweb log縮寫而來。log指的是電腦在運作時所產生的紀錄檔,而web log原是指網路上技術性記載的紀錄檔。1997 Jorn Barger將兩單字為「Weblog」,意思是「以網頁的形式(web)作紀錄(log)」。1998Peter Merholz 將「Weblog」拆解成「We Blog」(我們blog),於是blog這個簡單又好記的縮寫,就這樣沿用下來。「Blog」成為一個單字,除了是名詞,也可作為動詞,用來表示進行Blog的舉動(藝立協,2003)。

在中文的說法上,國內譯名以部落格或網為主,中國大陸則譯為博客。有了blog以後,衍生字也相繼產生了,例如blogger(部落客)就是blog的作者,blogosphere(部落圈)便是指所有blog及和其有關的網站之統稱,甚至也有blogsbloggedblogging等動詞的變化應用(周穎君,2004)。

Blog沒有統一的標準定義,隨著眾說紛云,而有了不同的說法。韋氏字典(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將blog定義為「包含作者的省思、評論,以及提供超連結(hyperlink等線上個人日誌的網站」;而且blog還獲選為2004年韋氏字典年度十大單字。

WikiPedia的解釋是:「是個人或群體以時間順序所作的一種記錄,並且不斷更新。不只是將使用者的意見與想法傳遞在網路上,更可以讓興趣相投的網友交換建議並了解彼此。

中文網路裡最早有關blog的蛛絲馬跡,是來自對網路產業頗有見解的工頭,在200017所寫的「網錄:一種新內容形式的崛起」。工頭很敏銳的察覺「這些Weblogs幾乎完全不用圖像、動畫,而是以能快速閱讀的文字內容取勝......僅以各種文字的Style變化來編排版面,就營造出一種非常特異的共同風格......它具有自動交換、即時更新、隨意張貼、交互連結......等特異功能文字風格則是簡短、具有專業色彩(工頭2000)。

臺灣致力於推動Blog的林克寰(Jedi)則認為:「Blog指的並非任何一套特定的軟體,也不是特定的系統或服務;Blog實際上是一種強調吸收資訊及分享的生活態度,象徵著代表作者的價值觀與信念,是一種以作者為中心的傳播媒體」(林克寰,2004a)。

以國內過去即存在的網路服務來比擬的話,則以電子佈告欄(Bulletin Board SystemBBS)上的個人版或是明日報的個人新聞台較為接近(藝立協,2003)。blog可視為「BBS個人板」的進化;而blog的功能則較「個人新聞台」更加完善(周穎君,2004)。

 

參、Blog工具的出現

1998年起,隨著不斷湧現的網路商機,個人電腦和使用網路的行為日漸普及,各式各樣的網路服務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一開始Yahoo GeoCities的免費網頁服務,憑著簡易步驟和易懂的介面,帶起一股風潮,不管大人或小孩都可以動手建立自己的homepage(藝立協,2003)。那時,人人爭相製作自己的homepage,各行各業也紛紛在名片上增加網址這一項,甚至連路邊的雞排攤、早餐店也不例外,彷彿沒有個人網頁,就遜人一截。但隨著熱潮一過琳瑯滿目的網站不是鏈結失效,就是再也沒更新,而後漸漸荒蕪,甚至連主人都遺忘這個曾投注熱情的網站(林克寰,2004b)。

但是在這股退逝的潮流中,仍然有一群人未曾忘卻他們的理想、不曾收手,始終勤於書寫、記錄。他們維持繁覆步驟上傳檔案,或是運用自己寫的程式,企圖簡化修改和上傳的流程,他們自稱為blogger,這群人利用網頁撰寫札記,這就是blog的原型;這時,網路上尚未有簡易的blog工具。他們發現若要自行徒手編修網頁,就沒有時間可以撰寫新的內容,當文章發表愈密集這種情形愈嚴重,於是會寫程式的人開始發展各種程式與腳本,來處理這些瑣碎的細節,好讓自己有時間來編修、維護或撰寫內容藝立協,2003;林克寰,2004b

這些系統一開始就以最簡單也最開放的形式來表現文章內容:公開取閱的網頁。網頁形式提供了多媒體的能力,於是 Weblog 的內容不再受限於文字,更可以是圖片、聲音、影像;而公開的特質則奠定了 Weblog 主張分享的基礎(林克寰,2004b

blog真正迅速地在網路上蔓延,是從19997月,Pitas.com提供免費網路日記的服務開始,利用Pitas提供的空間,使用者不再需要重覆上傳的動作,透過瀏覽器只要在編輯模式裡修改內容,按下儲存鍵後,Pitas的程序會自動替使用者產生網頁。這麼簡單的步騾,吸引了大量的申請人數。短短不到一個月,Pyra lab推出了名為Bloggerblog線上編輯器,將建立的過程簡化到極致,即使不懂得語法,或不會使用上傳檔案的人,只要依序跟著步驟的指示,就可以順利建立自己的blog(藝立協,2003)。

Blog的最初使用目的,就是希望能免除blogger書寫以外不必要的瑣事,除了讓使用者專注於內容的表達,也希望能夠即時更新和達到最快的效率。如此方便的免費服務,獲得了網友廣大的迴響,從1999年夏天開始,blog的數目與日俱增,國外的主流媒體也紛紛對blog現象做報導(藝立協,2003)。

 

肆、blog的特性與基本元件

blog架設容易,建立的方式主要有二種:

(一)簡單型:到入口網站blog服務提供商(Blog Service ProviderBSP,依照指示,即可快速成立;適合一般大眾使用。

(二)進階型:自行安裝wordpress等自由軟體或Movable Type等付費軟體,自行架設主機和站台;適合有程式基礎、樂於挑戰的人使用。

台灣率先推動中文blog藝立協2003)則提出blog五大特性有:技術門檻低、自主性高、跨平台互動、即時發佈、多元應用。

(一)     技術門檻低:即使不懂HtmlFTP為何物的人,只要跟著blog服務提供商所提供的步驟,善用網路資源,一樣可以高興的玩起blog,若不滿意所提供的功能,懂得程式設計的高手們也可以自己動手修改

(二)     自主性高:自主性分為二種,一是使用者可以選擇想要的 空間或主機,一是使用者可以自行設計版面,套用現成的樣版(Tempalte)或動手設計。

(三)     跨平台互動:blog的平台與工具繁多,但是藉著RSSXML的標準,使得不同平台的blog文章,可以相互串連。

(四)     即時發佈:在blog編輯頁面上,只要按下『送出』的按鈕或submit鍵,系統就會自動更新網頁內容。

(五)     多元應用:blog的內容,不再只是單純記事本的型態,關心各種話題的blog範圍涵蓋了法律、政治、無線網路技術發展、寶寶成長筆記、發表漫畫、文學、藝術評論等。除了個人生活、職業興趣話題的blogblog也作為知識整理的工具,與其他人分享心得。

然而什麼樣的條件,才可稱為blog呢?藝立協2003)說明構成blog的六個基本元件:

(一)     文章標題(title):每一篇blog的文章都存在一個標題,提供瀏覽者在閱讀正文前預先自我篩選,而標題亦能縮短檢索的時間與他人引用文章時使用。

(二)     通告(post or entry):每篇通告裡含載blog的內容文字或圖片。最新的內容通常位於首頁,blog的長短和內容並沒有限制。

(三)     連結(link):如同全球資訊網中的連結一般,blog強調分享的精神,所以必須標明出處,讓瀏覽者能夠對於消息、新聞、資訊的來源,進一步地追蹤及確認。

(四)     日期(date)或是時間戳印(timestamp)blog工具系統記錄下當時的日期時間,是blog與一般網頁做基本區隔的地方。

(五)     彙整(archives)blog的第一頁通常是近期更新的內容,而舊的通告內容會依所設定的索引,如日期或內容種類,將所有曾經發佈的資料收藏在彙整的檔案裡。

(六)     靜態連結(permalink)permalinkpermanent link縮寫而來。指的是單篇內容在blog裡的永久連結位置。由於一般blog首頁不斷更新,唯有使用永久連結位址,才能正確被他人引用。

除了以上的基本元件之外,blog還運用了一項RSS新技術,讓瀏覽者不用時時刻刻緊盯著想要看的blog,害怕錯失任何資訊。使用RSS Reader訂閱blog後,想要看的blog一有任何更新變動,皆不會遺漏,更可管理眾多blog的資訊。RSS 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是一種相當好用的閱讀器軟體工具,簡單來說,是一種用來分發和匯集網頁內容的XML格式,讓使用者不用到網站瀏覽,就可以每天接收到最新的網頁出版內容。它可以告知使用者在眾多網站中的最新資訊,觀看網頁是否值得瀏覽,而且以不記名方式,即可訂閱某個blog或網站。安裝RSS Reader後,只要按下滑鼠,就可以訂閱自己喜歡的blog,或是刪除不想再瀏覽的網頁,完全不需要填寫任何資料。這種完全不用擔心信箱爆掉,也不用害怕私人信箱外流的風險,勢必成為另一種形式的訊息傳遞方式Cyril F. & Emily T.2006)。

 

伍、國外blog的發展

早在1999年英語系blog開始逐漸普及,blog內容也日趨多元,且整體文化和數量發展也較中文blog成熟。2000年開始,記者、科技相關產業工作者、圖書館管理員、律師、教師、教授等各行各業專業人士,也漸漸加入blog的行列(藝立協,2003)。隨著真實世界裡一宗一宗發生的事件,更將blog推向最高峰。

2001911,紐約遭受恐怖份子攻擊,世貿中心遭被挾持的飛機給摧毀。紐約現場的blogger,以最快的速度更新災區附近的現場狀況,blog比傳統媒體更早發佈第一手消息的能力,反而成為當時傳統媒體用來報導的資源之blog發揮了及時報導和持續觀察的作用。除了在更新後續救災動態,blog開始有人緬懷不幸喪生親友曾經發生動人的小故事,感性的關懷提供了一般電視新聞裡,接觸不到的人心深處(藝立協,2003

2002年初「blog走向主流」類似的標題,常出現於美國主流媒體,blog已受到主流媒體的關注,一些新聞網站相繼在自己網站上加入新聞人的blog專欄,希望增加與讀者的交流。blog的這種互動性新聞,衝擊著單向且較嚴謹的傳統新聞學。

2002年底blog在美國政界引起一陣波瀾,美國多數黨在參議院的領袖,密西西比州的參議員Trent Lott在某一個晚宴上發言不當,最後因為輿論壓力而被迫請辭下台。當時,大部分的美國主流媒體並不在意這場不太具有政治意義的宴會,僅輕輕帶過,但是一位擁有blog的自由作家,從這個宴會的言論去挖出相關資料,由脈絡中發現其言論失當,在其blog陳列出來,而其他blogger接續跟進報導,後來引起主流報紙電視媒體回頭相繼報導。傳統媒體握有新聞事件的報導權,通常發燒話題的熱潮一過即不了了之,但blog間持續的關切,延續了新聞話題討論的週期(藝立協,2003

Blog這種以個人觀點出發的報導內容,並不符合傳統新聞學的特質,但是這種帶有個人批判觀點的角度,是blog的特色,亦是blog深受歡迎的優點之2002年,加州柏克萊的傳播學院已經決定要開一堂如何應用blog於新聞工作的課(藝立協,2003

2002年一位伊拉克巴格達人所架設的blogWhere is Raed?」,描述戰火前線的巴格達情況,他在blog中寫下他所看到的窗外世界以及城市的風貌,2003324後,他的blog停止發表新的文章,正當大家多方揣測,同年5月,他又開始發表新的文章,這段期間他的blog受歡迎指數急速上升,更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百大blog第二名,而且提供他影像服務的blog平台網站,更抱怨每天十四萬人的登入幾乎把網站塞爆,連BBC等權威媒體都曾引用他的報導內容。而後,他受到英國大報的賞識,發掘出其報導寫作的才華。數月後,同年秋天,他出版了英文版的Bagdad blog(巴格達部落格)一書。這例子顯示出blog價值所在,史上第一次全球直接在網路上觀看這個即時新聞,報導者只是一位小市民,並不是專業記者,同時,他的blog只是真誠描述自己周遭所發生的事,沒有刊載獨家新聞,也沒有深入的分析探討,卻深深地吸引大眾Cyril F. & Emily T.2006)。

林士蕙(2003)提到「Where is Raed?」這個blog,作者能在隨時有飛機空襲、槍林彈雨、網路斷訊的巴格達城內,每天快速寫完文章上傳,當然得使用blog這種簡單的技術。

2003年矽谷的科技趨勢觀察家Dan Gillmor在他個人的blog上披露一個重大的消息,Google購用戶已超過一百萬人的blogger.com;由此可看出blog已是一股無法抵擋地趨勢。

200412月南亞遭強震與大海嘯襲擊後,世界各地的blog提供了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即時災區消息,且提供救難資訊的連結,供希望立刻伸出援手的讀者參考。美國一家網路調查業者表示,全球blogger關心印度洋災區的現象,是九一一事件後,民眾無法滿足於媒體提供的資訊太少,開始和他人分享自己目睹經驗的趨勢之延續。不過美國雪城大學「通俗電視研究中心」主任湯普森認為,blogger善於快速取得大量資訊,就像是派駐世界各地的新聞特派員,貢獻相當重要,但還是不應取代專業的新聞從業人員(陳宜君,2004)。

bloggers實踐個人的信念,以其所認同且認可的規則,將其感官所接受到的種種資訊,整理後加以出版,成為其他讀者所能夠閱讀的文本。這樣的媒體,在視角上呈現了豐富的多樣性,在內容上則更為草根、更顯在地,遂而成為主流媒體所不敢輕忽的第一手報導。而部落格間的互相引用、互相對質,也反覆督促著這些報導的品質(林克寰,2004b)。

 

陸、國內blog的發展與活動

專門開設個人板的 BBS 可以追塑到 1997 5 20 日蛋捲個人站的誕生,使用的是由 Gene 所撰寫的 PeRsOnal BBS 1.0 ;同時 1996 年之前,就不斷有開發者持續釋出網頁格式的 WebBBS 系統,這 WebBBS 加上個人板,可說是最早 Weblog 系統了(林克寰,2004a)。

2000 年明日報的「個人新聞台」,它提供一個個人創作的園地,並且大幅簡化出版架站的方式,只要註冊帳號之後,選擇需要的樣式,然後每天或不定時上去發表文章,完全不需管理版面編輯與發佈的問題(PCuSER研究室2006)。在2001 年年初人氣鼎盛時,一度有著超過一萬五千份Weblog、文章數近十二萬篇、平均每日瀏覽點閱數三十五萬人次的佳績;雖然當時一萬五千多名台長,幾乎都不知道WeBlog 這個字彙,但是他們已經在blog了。可惜當時明日報團隊經營狀況不佳,雖然最後終於併入 PCHome 旗下而得以存活,但已流失不少使用者(林克寰,2004a)。

2002 10 月,網路社群藝立協Elixus)成立「正體中文blog 資訊中心」並致力於blog的推廣,blog開始在台灣受到矚目,接下來在 2003 2月間,接連著出現「台灣應遞媒與部落格實驗」與「台灣部落格-天線部落」(林克寰,2004a)。

blog真正在國內熱門起來,非「無名小站」莫屬,原是交大資工的學生所創設的BBS站台,而後20037月提供網路相簿的服務,因為相簿的容量大且速度快,很快造成超高人氣,同年9月無名小站接著又順勢推出blog服務,由於blog服務簡單好用,再加上免費的大容量相簿空間,在網友「吃好到相報」下,短短時間內在國內形成一股旋風,連帶也推動blog在國內的風行,而後經媒體推波助瀾的報導,國內也正式搭上這股熱潮(PCuSER研究室2006)。

很快地,這股熱潮也開始蔓延到了台灣的傳播圈、學術圈、文化圈、政治圈,台灣大學、新大學外,台北護理學院、中正大學、輔仁大學、高雄醫學大學、中央研究院等若干學術單位也開始blog起來;他們有的是以系所為作者、有的是由研究生或研究員經營,更有的是教授群自己用得不亦樂乎。連立法院裡,亦有委員看到了blog背後蘊藏的能量。無論你接受與否,但這樣的文化確實已經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了改變(林克寰,2004a)。

2007 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與Yahoo!奇摩先後公告關閉個人網頁服務,相關網址將消失。大紅大紫的blog服務逐漸取代個人網頁,一般個人用戶漸漸轉移到blog陳曉藍,2007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公司,20079月公佈台灣地區blog使用調查,調查中有68.2%的網友表示目前有經營blog看來blog已襲到我們的生活中了(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公司,2007

blog逐漸在國內發展與興盛,加上相關活動的推行,使得blog愈來愈生活化,以下由研究者整理出國內的blog相關重要活動(表):

表 blog相關重要活動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台灣第一個大型部落格獎項-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已連續舉辦三年,從中可以看出blogblogger的逐漸轉變,以及資訊科技對社會的影響。愈來愈多的人,將blog應用在不同的領域上,即使不是大人物、大企業家,也有一塊發聲的園地。以下分別簡介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對blog的資格認定,以及得獎的一些blog,看看他們是如何將教育與blog結合,運用新興的資訊科技,達到教學相長、交流分享。

1、  第一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

200510月由中時電子報主辦,TWNIC協辦第一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由於中時電子報本身並未經營一般網友申請blog的服務,因此在主辦此項blog大獎的資格上,當可以較為客觀與公正的立場主辦之,且中時編輯blog與作家blog將不予參賽。

此獎對於「部落格」的資格認定,有以下限制(中時電子報,2005):

1、  個人純HTML設計之網站及新聞台不得參賽。

2、  由部落格建置平台(BSP)來加以認定是否為Blog

3、  由部落格功能來加以認定:是否有RSS?是否可以單篇迴響?文章是否可依時序排列?

Blog與教育結合,能成為知識管理中心,年度最佳應用優格「歡迎分享地球科學教育」,blog即是地球科學教育工作者的分享平台,由高中老師謝隆欽所製作的地球科學教育blog,兼具專業與實用性,把blog與課堂教學的結合,立下完美而成功的典範,讓原本稍嫌生硬冷僻的知識,轉化成為有趣生動的內容,並且將blog作為與同學溝通互動的平台,彼此鼓勵、互相支持中時電子報,2005

2、  第二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

200610月舉辦第二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由中時電子報主辦,智邦生活館、數位時代協辦。第二屆共有2757個部落格上網報名,除了為數最多的台灣網友,更有來自馬來西亞、港澳、美、中、加、星、日、澳、英法、奧瑞、挪威,甚至南美洲阿根廷、智利的參賽者,經過一番決選,得獎的blog皆具有代表性。

此次對於「部落格」的資格認定,僅需符合以下其中三項即可(中時電子報,2006):

1、  具有RSSATOM訂閱功能(為了串聯、流通)

2、  具有單篇迴響功能(為了網路對話)

3、  每單篇文章有獨立網址(希望以文章為單位,方便網友引用、討論、迴響)

4、  文章可依時序排列。

可以看出和上屆不同的blog資格認定,除了新接受ATOM訂閱功能,條件中更新增每單篇文章需要有獨立網址,方便網友追溯原來文章,最大的目的仍在於網友的交流與互動、分享。

從最佳教育運用決選入圍的名單來看,Blog與教育結合,逐漸獲得眾多教師的採用,應用的領域也有擴展,從探討河流生態、童玩遊藝、英文、數學、作文、漫畫教學,都高度展現知識的魅力、教法的創意。

最佳教育應用部落格由「阿簡生物筆記」獲得首獎,這個blog由老師分享生物教學、新知心得,提供各種創新教學方式及經驗分享,因為深入淺出、寓教於樂、題材多元、長期深耕,最終脫穎而出。燉豬腳做成骨骼標本、牛腱觀察橫紋肌、用葉子行光合作用來作照片等等…,阿老師用個個生活化案例,傳達豐富多樣的生物知識、鮮活有趣的自學方法、動手實驗的科學精神,營造出一個充滿驚喜的教育部落格中時電子報,2006

最佳教育應用部落格推薦優格則有「在牆隅碰到彼得˙潘」與「藥師丸的數學天地」。「藥師丸的數學天地」以生動的文字、自行研發的教材,呈現數學令人著迷的一面。「在牆隅碰到彼得˙潘格主-阿倫老師「從不在意學生不會唸書,卻很介意學生不會玩」,實踐有別於傳統的教育理念、方法和風格;他一開始任教就是學生狀況百出的「天下第一班」,會成立blog是個偶然,因為問題學生多,常常需要向上級繳交報告書及輔導記錄,面對制式的表格又很無趣,為了在寫這些狀況時能夠快樂些,於是改用故事的方式來紀錄,成立了「在牆隅碰到彼得˙潘──教育崩壞中找尋小王子」blog,沒想到引來一群學生、老師、家長成了忠實讀者(劉梓潔2008)。除了獲得2006年最佳教育應用部落格推薦優格,2007年也連續入圍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年度最佳教育應用部落格,更於20083月出版「愛.上課」一書

評審團也增設一個各類報名者都能角逐的「青少年部落格推薦獎」,鼓勵未滿十八歲的青少年blog,能夠透過文字,認真且真誠地記錄自己的生活點滴。

(一) 第三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

200710月舉辦第三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由中時電子報主辦,數位文化協會、智邦生活館、數位時代、誠品好讀、中視數位台、部落格觀察協辦,以及國內十三家部落格平台(BSP)協力推廣。此次全球共有7681blogs參加。此次對於「部落格」的資格認定,僅需符合以下其中三項即可:

1、具有RSSATOM訂閱功能(為了串聯、流通)

2、具有單篇迴響功能(為了網路對話)

3、每單篇文章有獨立網址(希望以文章為單位,方便網友引用、討論、迴響)

4、發表內容依發表時間逆時序排列。    

此次「部落格」的資格認定,和上屆大致相同,除了第四點有稍加修改,從「文章可依時序排列」更加精確的訂定為「發表內容依發表時間逆時序排列」,可看出將最新的文章呈現在最前頭,讓讀者能快速掌握到最新的消息。

「年度最佳教育應用」首獎由在英國留學的香港英老師「英文由F字學起」奪得,這位來自香港的得主是一位英老師,目前正在英國修讀文學碩士。他以生活中俯拾及得的豐富題材與細膩的教學內容,加上善於利用blog的特色以及影音多媒體的素材,成為這次打敗其他教育應用領域好手的關鍵。不僅僅如此,這位英老師透過blog分享來自生活的觀照,傳達他對英文學習的態度與觀點,特別是如何擺脫港式英文的部份,同樣也值得身處臺灣的朋友們作為借鏡中時電子報,2007

 

blog在教育上的運用

研考會公布「九十六年數位落差調查」成果顯示,國內網路人口穩定成長,全台十二歲以上民眾的上網率,由九十五年的六成四增至六成六,多出約四十萬人;網路族每天上網時數也從平均2.4小時增為2.7小時,依賴度越來越高。調查發現「部落格世代」儼然成形。十二至廿歲的民眾,每兩人就有一人是部落客(blogger),廿一至卅歲世代設立部落格的比例也超過三成;他們特別樂於上網分享個人經驗或知識,三成四的年輕網友經常或偶爾為網友「提供解答」(簡文吟,2007)。這段年齡層使用者普遍為在學學生,若能在學習方式投其所好地運用blog,應可提高其學習興趣、教學相長。

另外,紐澤西理工學院圖書館長史維尼認為,出生於19801994e世代學生,不久將改變大學的教學方式、教室設計與學位賦予之方式。未來的教學方式可能必須融入blogiPods及電腦遊戲等元素(駐美文化組,2006可見,新世代學習方式將有所改變。

臺灣e-Learning研究者鄒景平(2002b)認為 Blog 是更精細的學習、思考與工作記錄,透過每日的資料整理與書寫,不但會改善寫作能力,也會改善思考能力,像我們每天閱讀很多資料,若即時整理,寫下心得,印象就會越來越模糊。此外鄒景平也認為“目前大家談線上學習,太偏重在提供INPUT(),卻忽略了讓學習者OUTPUT()的重要性,古人所說的「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才是完整的學習圈,blog則提供了學習者彼此間審問、慎思、明辨和j踐行經驗交流的空間。”

中國大陸的毛向輝(2003)探討了blog在構建網路社群的作用,提出blog會導致開放的網路社群,這種網路社群具有自我擴展機制。此外,毛向輝也認為blog是一個簡單易用的學習工具,透過blog學習,是一個「書寫與紀錄,交流與分享,積累與修正」的過程。blog是一個寫作和記錄的過程,而在「書寫與紀錄」的同時,人們會調動自己的判斷能力和語言文字能力,按照自己的方式進行表達。這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的能力,知識的含義在寫作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建構起來。blog提供“分享”功能,也就是出版和公佈,則讓學習者更上一個層次,把自己的學習與周圍的群體交流結合在一起。隨著Blog的不斷積累,學習者還可以在閱讀自己的Blog過程中複習或者品味自己過去所寫的內容,通過查看他人的意見,修正自己理解的偏差,從而産生更多的體會和感受。

(一) 台灣運用blog於教學的情形

負責中文化Movable Type手冊的Jedi在系所支持下,架設了聽語所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聽語障礙科學研究所http://shds.med.ntcn.edu.tw/blog/zh/blogJedi嘗試為系所裡的每一個師生架設blog,再以RSS技術,將所有資訊彙整到系所的公告網頁(藝立協,2003)。這樣一來,師生的資訊全部彙整到系所的網頁上,每個人都可以快速知道其他師生的資訊,而系所一有新公告,也能迅速地讓每位師生得知。

另外,積極利用blog推廣資訊與教學的,還有宜蘭縣教育局國民教育輔導團的教學資訊網http://top.ilc.edu.tw/。宜蘭大學 Oliver 地理老師的部落格就是一個典型的課堂blog,老師把所有的作業及公佈事項都寫在blog裡,不用列印、不用影印、不用分發,百分之百環保;而且有了RSS匯總或部落格鄉村的閱讀筆友blog功能, 老師可在一個螢幕上查閱學員的所有新文章,相當地方便(Blog鄉村台灣站,2008)。

(二) 國外運用blog於教學的情形:

加拿大魁北克聖喬瑟夫學校(Institut Saint-Joseph)Mario Asselin有自己的blog「校長的日誌」,上面有學校的相關資訊,提供給教師、學生以及學生家長閱讀,特別的是,他還運用這個blog來嘗試教學,從20039月開始測試,希望這個新的教學模式,能以活潑的教學方式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適應更多的現代科技。參與課程的學生,從1112歲,每人都擁有二個blogs,一個是在網路上公開而用來上課,另一個則是私人的,只限家長與老師閱讀。不論是寫作業、閱讀文章、班上消息、學校生活,都能運用blog來交流與回應Cyril F. & Emily T2006

英國的漢果頓小學(Hangleton Junior School)20041月開始實施blog教學,以七歲小孩為主要對象,和上述魁北克學校不同的是,他們只是利用blog來補充學校的教學活動,可是學生卻相當積極的參與。學生為了熟練這項新的資訊科技,相當熱忱的參與以及踴躍的分享經驗。即使學生為了進入狀況,花的時間比老師要求的多,但是他們卻不以為苦,完全沒有將這項任務當成是作業,相當的投入Cyril F. & Emily T2006

美國小學Meriwether Lewis Elementary讓各部門有自己的blog。音老師輪流出版有關音樂新聞的blog,家長會則把開會議題及記錄寫在blog,校長也會把給老師及家長的訊息放在blog上(Blog鄉村台灣站,2008)。

美國馬里蘭州小學教師杜迪艾克建立班級blog,他帶學生到農場郊遊,學生於是在blog上寫出他們玩弓箭、待在帳篷裡、撫摸水牛的經驗,內容簡短、夾雜錯字,但杜迪艾克認為這方式獲得的同儕回應,比寫日記來得豐富,即使班上沈默寡言的學生,寫起blog也活潑得很。此外,blog還可以作為學生抒發意見的論壇,同時讓學生寫出數學難題的解法、對科學實驗的觀察或展示他們最近的藝術作品(阿孝,2006)。

Will Richardson, Hunterdon Central Regional High School (高中) 的教學科技主任說到 "blog讓課堂結束的鈴聲成為真正學習的開始。" Hunterdon High School 先進的blog應用包括:邀請作者一起與學生一起討論書裡的劇情與人物,學生把心得寫在blog上,作者再針對學生的疑問提出相對的回應。美國高中生與遠在波蘭的高中生共同討論及持有一個有關 Holocast blog,兩邊的學生利用兩國圖書館不同的資源,來一起挖掘歷史(Blog鄉村台灣站,2008)。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blog20045月開張,據校方統計,校園內對blog的學術性使用高於預於,blog也替學校留存教學活動、學子生活學習的記錄,並提供統計資料,可回饋於機構使用者、群組、教師教學設計的參考(洪淑芬,2005)。

Intel公司的教育創新中心發表一系列關於教師使用blog教學的故事:加州舊金山一所中學老師使用blog,可以進行區分教育和指導,他可以個別給予學生建議,而不影響其他的學生。俄亥俄州一所鄉村小學的一位教師認爲,blog幫助他管理教學專案,並且可以利用它與學生的雙親溝通。其中另一個案例談到俄亥俄州的一所小學老師Pritchard採用有聲blog激發學生的學習方興東、劉雙桂,2004)

  Blog運用在教育上有許多的好處,能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學生能利用資訊工具學習責任感,對自己公開發表的內容負責,且評斷自我以及周遭事物可藉由老師及其他讀者的建議來自我改進,以及透過與同學的相互交流,凝聚起群體的情誼,而教師更能從中觀察學生長期以來的檔案,來評量學生各方面的成長與進步Cyril F. & Emily T2006

 

捌、教師可以運用blog做什麼

Blog既然有這麼多的優點,那麼在教學上可以怎樣運用呢?以下各個教師提出可以在教學上運用的方法。

(一)   阿孝(2006)提出教師可以運用blog於教學,有以下做法:

1、           Blog 可以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媒介:

(1)       教師在此儲存個人的教學研究檔案

(2)       教師公開自己的教學研究檔案,接受公共評鑑

(3)       教師記錄自己的教學經驗,並與其他教師交流

(4)       同科教師交流教材和經驗,形成一個社群。關心地方文史的教師還可藉此建構社區網站,喜歡登山、攝影等休閒活動的老師還可以建構同好網站。

(5)       同一領域教師交流看法、共同行動,推動社會改革。

2、           Blog 作為教學輔助媒體

(1)       教師在此儲存授課綱要和補充教材,方便學生預習和複習

(2)       教師匯集課程相關網站,勾勒知識地圖,讓學生按圖索驥、自行學習

(3)       Blog 作為知識管理系統,儲存重要作業、重要活動的企劃書和成果(如科學展覽、畢業旅行),讓新一代的學生能夠在前人基礎上繼續前進,如生命力知識管理系統。

3、           Blog 作為對話園

(1)       學生隨時在此提問或回應,讓教室裡的討論得以延伸、深化,讓沒時間或敢問問題的學生有機會在網路上發言(可匿名)

(2)       可請學生將適宜公開的日記、記、遊記、觀後感、作業、作文貼在Blog 上,既交作業,也觀摩同學作品並作交流

(3)       作為與學長持續交流之處,讓學長的經驗和資源可以與學弟妹分享。

4、           Blog 作為民主參與媒體

(1)       作為個人網站,發表創作,增加自信

(2)       作為小組網站,如科展小組、攝影小組,展現共同成果

(3)       作為班刊、校刊,報導活動訊息、探討公共事務。無論作為何種媒體,都可以讓學生藉此學習媒體素養,同時實踐傳播理論中「社會內各團體、組織、和社區都應擁有他們自己的媒體」的理想。

(二)   老師們可以運用blog在教學(周穎君,2004):

1、                                       專業資訊、教學經驗分享或議題討論:

教學經驗需要交流,專業知識需要更新,blog就可以是很好的專業交流平台,甚至對於任何教育新聞或議題,都可在bolg天地裡評論一番。

2、                                       線上教學或師生交流:

在傳統教室上課之外,老師們也可運用blog進行線上教學、問題討論或師生交流。

3、                         老師的教學心情日誌:

每天在學校、班級或教學上都會發生大大小小事,老師們可在blog記錄下教學心情與故事,或是讀了本好書、發現好音樂、好電影,也可盡情發表心得與師生分享。

4、                                       教師團體的知識管理與訊息分享:

不論是校務訊息彙整達,或是老師間的聯絡分享,學校機構或老師們皆可藉由共同建置的blog網站來進行交流與知識管理。

(三)                   Blog是藝術與人文教師的好幫手(李家菁,2006

1、    教師教學歷程電子化

教師可以在blog中呈現教學計畫、教學設計、講義、習題等資料,利用blog作為備課工具、記錄教學日誌等,累積而成的電子教學檔案,同時也形成教學歷程的紀錄,藉著網路的公開性,可與同科或不同科的教師進行交流,分享各自的教學經驗和教材,以促進教學進步。

2、    教師教學輔助媒體多元化

以往投影片、CD、影片、圖片只能透過單一平呈現,極為不便。現在透過blog,教師能同時使用各種教學輔助媒體,無須額外準備各種器材,可減輕教師負擔,更可透過網站資料的連結,讓輔助媒體更多元、課程內容更豐富,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3、    教師教學專業化

教學需要更多的專業知識,透過blog可以更新教師的專業知識、彙整相關資料,建構成新的知識網路來分享,成為教師知識管理的系統及終身學習管道。

4、    班級經營多角化

藝術與人文教師通常一星期和班級僅見面一、二堂課,在班級經營部分感到困擾。Blog剛好提供一個自由、簡便的空間,不但讓教師可以記錄不同班級的教學進度、教學點滴,也讓學生能對教師更了解,拉近師生距離,凝聚學習的向心力。家長也可由blog得知孩子在學校的上課進度、與教師聯繫,掌握孩子的學習狀況。

5、    學生學習歷程公開化

經由blog長期記錄學習的歷程,透過網路的公開,教師、同學、家長都能觀看到學生的學習情形,學生能獲得各方不同意見的回饋,進行討論與驗證,來修正自己的學習檔案。在藝術與人文課程中,學生的作業常有文字、聲音、影像、圖畫等不同資料,而blog所提供的功能恰巧適用於記錄上述資料,不僅學生的學習檔案更多元化,教師也可藉此學習歷程來評量學生的學習方法與態度,是形成性評量的好幫手。

6、    師生互動延伸化

學生能隨時提出問題或回應,讓教室的討論能更深化、幫助不敢發言者有機會發言,師生互動不限在課堂,可以延伸至課後繼續討論。師生也能利用記錄心情、發表讀書心得或是分享資訊。這些記錄均能和學長姐、學弟妹、同儕間互相分享。或將blog作為聯絡簿,發布新公告或作業,讓學生及時獲得消息,或者刊登各班優秀作品,提供學生一個展示的舞臺,讓他人觀摩學習,並建立學生自信。

blog的迴響功能更讓學生有即時及彼此反省的功能,過去老師要等到功課全部交完,才開始改,改完了才全部發回去,有了blog,老師能即時給予迴響,學生也能閱讀其他人的blog及迴響,從其他人的知識及經驗來學習。相對的,因為學生知道blog不只有老師在看,同學或任何人都可以看,所以他們會較有使命感且發表時會較謹慎;在課堂裡較安靜的學生裡卻常在blog裡有不錯的表現。 blog能讓教育更多元化,而讓學生有多重發展的機會(Blog鄉村台灣站,2008)。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Blog鄉村台灣站(2008)。Blog教育應用。檢索日期:2008.01.31,取http://www.blogtw.com/about.php?topic=edu

PCuSER研究室(2006)。Blog:不可思議部落格。電腦人文化出版,台北市。

工頭2000)。網錄:一種新內容形式的崛起。檢索日期:2008.03.12。取http://worker.bluecircus.net/archives/2000/01/ceieaecce.html

中時電子報2005)。第一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檢索日期:2007.08.27,取http://blogaward2005.chinatimes.com/qualification.aspx

中時電子報2006)。第二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檢索日期:2007.09.10,取http://blogaward2006.chinatimes.com/

中時電子報2007)。第三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檢索日期:2008.02.24,取http://blogaward.chinatimes.com/2007/index.aspx

毛向輝(2003)。Blog將成為教育中的重要工具。檢索日期2007.11.27。取:  http://sx.nnsz.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97

方興東(2006)。追問博客傳播的意義:互聯網第二次革命。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55檢索日期:2007.10.27。取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55/55-01.htm

方興東、劉雙桂(2004)。博客(blog)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研究。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36。檢索日期:2007.11.27,取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36/36-14.htm

王曉玟2007)。網路行銷「型大戰」開打。天下雜誌,387檢索日期:2008.01.31,取http://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id=3852

李家菁(2006。部落格可以幫教師什麼忙?。師友,47119-22

谷玲玲(2006)。部落格成為行銷利器。聯合新聞網,1。檢索日期:2008.03.20,取  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ART_ID=89558

林克寰(2004a)。妳不能不知道的部落格 ── Blog是甚麼碗糕啊?檢索日期:2006.5.6。取http://jedi.org/cgi-bin/mt-tb.cgi?__mode=view&entry_id=3856

林克寰(2004 b)。部落格與全民媒體化。檢索日期:2008.01.31。取http://jedi.org/blog/archives/004279.html

林士蕙(2003)。個人新聞台,2分鐘上手。e天下雜誌20035月。檢索日期:2006.04.20,取http://www.techvantage.com.tw/content/029/029146.asp

林家惠(2007)。167決選入圍者角逐部落格大獎。檢索日期:2008.03.16,取http://blog.chinatimes.com/blognews/archive/2007/11/15/217173.html

周立軒(2005)。網的使用者與使用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元智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

周穎君(2004)。從虛擬到實用──您不可不知的教師「部落格」世界。敦煌英語教學電子雜誌。檢索日期:2006.03.24,取http://cet.cavesbooks.com.tw/htm/m0731200.htm

阿孝(2006)。阿孝札記-部落格在教育上的應用。檢索日期:2006.04.20,取http://ashaw.typepad.com/editor/2004/10/post_1.html

韋氏字典(2007)。檢索日期:2007.12.24。取http://www.merriam-webster.com/dictionary/blog

洪淑芬(2005)。部落格(Blog)之特質與發展現況-應用於圖書館服務之探討。國家圖書館館刊,942),27-71

馬岳琳(2007)。分享 建立「一億人次」的友誼。天下雜誌,377檢索日期:2007.10.27,取http://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id=32892

陳世耀(2006)。影音部落格。天下雜誌,343檢索日期:2007.09.15,取http://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id=31767

陳宜君(20041230)。救難資訊 部落格搶先報。自由新聞網,1。檢索日期:2008.02.06,取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4/new/dec/30/today-int5.htm

陳姿羽2003610日)。新世界傳真機Blog作為網路書寫新趨勢。聯合報, 39版。

陳曉藍(2007327)。部落格in!個人網頁out! 入口網站先後停個人網頁服務。檢索日期:2007.04.20。取

http://www.ettoday.com/2007/03/27/91-2073378.htm

鄒景平(2002a)。eLearning心法第51講:blog的實驗與聯想。檢索日期:2008.02.24。取http://home.hotbook.com.tw/cgi-bin/read.cgi?id=8&num=6

鄒景平(2002b)。eLearning心法第第50講:blog風潮下的思索.htm。檢索日期:2008.02.24。取http://home.hotbook.com.tw/cgi-bin/read.cgi?id=8&num=5

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公司(2007921)。近七成網友坐擁部落格 部落客願為空間影音上傳付費。檢索日期:2008.03.12。取

http://www.insightxplorer.com/news/news_09_21_07.html

楊心怡(2004/11/04)。用部落格教學 教授玩得不亦樂乎。聯合報,1。檢索日期:2007.12.24。取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3663

鄭國威(2005)。Blog, Research, and Beyond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45檢索日期:2006.04.20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45/45-05.htm

蔡燿駿(2006)。部落格情感行銷力發威。天下雜誌,341檢索日期:2007.10.27,取http://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id=1779

駐美文化組(2006)。e世代大學生 改變教學方式。高教簡訊,180。檢索日期:2007.01.31,取http://www.news.high.edu.tw/monthly180/content061.htm

劉梓潔(2008)。熱血教師阿倫 竟然讓學生「愛上課」。中國時報,E4/開卷書人物。日期:2008/03/16

簡文吟(20071230)。你blog了嗎?1220歲 叫我部落格世代。檢索日期:2007.12.30,取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230/2/qtnk.html

藝立協2003)。Blog部落格線上出版、網路日誌實作。台北:上奇科技。

羅皓菱(2004)網路時代的麥哲倫博客現象分析。文化研究。檢索日期:2008.03.03。取http://www.culstudies.com/rendanews/displaynews.asp?id=2959

英文部份

Cyril F. & Emily T. (2006)Blog Story。施瑞瑄譯。誰沒部落格。台北市:商周出版。

Jill W. (2003). Final version of weblog definition. Retrieved February 15, 2008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jilltxt.net/archives/blog_theorising/final_version_of_weblog_definition.html

WikiPedia. (2003). Retrieved February 01, 2008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ikipedia.tw/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