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新聞的國際傳播研究-以台灣主要報紙報導杜哈亞運為例
凃宏基
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研究生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灣報紙對第15屆杜哈亞運會新聞的報導量、體裁、內容與報導向度等處理情形,了解台灣報紙取捨國際運動新聞的角度,呈現台灣報紙的運動新聞給閱聽人什麼樣的世界觀。
而根據以上研究目的,提出本研究所要探討的研究問題,分述如下:
(一)
台灣主要報紙對杜哈亞運參賽各國的新聞報導量為何?
(二)
台灣主要報紙對杜哈亞運的運動項目報導重視程度為何?
(三)
台灣主要報紙對杜哈亞運的文字報導情況為何?
(四)
台灣主要報紙對杜哈亞運新聞的各類報導體裁為何?
(五)
台灣主要報紙對杜哈亞運新聞的報導向度為何?
研究結果顯示,台灣報紙對杜哈亞運新聞的參賽國家與區域較偏重台灣與鄰近國家的東亞地區,而台灣報紙對杜哈亞運運動項目的報導,偏愛國人喜愛的籃球、棒球。台灣報紙對杜哈亞運新聞的文字報導內容,主要以比賽結果佔最大比例。在新聞的報導體裁,集中在一般新聞與照片。而對於杜哈亞運新聞報導的向度,台灣報紙多數持正面報導。
壹、
緒論
一、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灣報紙對第15屆杜哈亞運會新聞的報導量、體裁、內容與報導向度等處理情形,了解台灣報紙取捨國際運動新聞的角度,呈現台灣報紙的運動新聞給閱聽人什麼樣的世界觀。
二、
研究問題
根據以上研究目的,提出本研究所要探討的研究問題,分述如下:
(一)
台灣主要報紙對杜哈亞運參賽各國的新聞報導量為何?
(二)
台灣主要報紙對杜哈亞運的運動項目報導重視程度為何?
(三)
台灣主要報紙對杜哈亞運的文字報導情況為何?
(四)
台灣主要報紙對杜哈亞運新聞的各類報導體裁為何?
(五)
台灣主要報紙對杜哈亞運新聞的報導向度為何?
三、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
研究範圍:
1.
研究對象
本研究為求瞭解新聞媒介對杜哈亞運會資訊的報導方式,選取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為分析對象,由於這三家報紙皆是屬於「非體育運動專業報」,比較的同質性高,亦因為閱聽眾廣泛,參考價值較高,本研究遂針對三大報紙所有關於杜哈亞運會新聞的報導,包括人、事、時、地均屬之,都列入本研究的範圍。
2.
時間範圍
本研究樣本日期前後,從
(二)
研究限制:
本研究在樣本的選取上,以在台灣地區發行的報紙為對象,礙於人力及時間的限制,無法將所有在台灣地區發行的報紙列為分析對象,只能針對中國時報、自由時報、聯合報三家的綜合性日報進行分析。此外,本研究以媒介組織的立場出發,尚不足以推論到讀者的感受。
貳、
文獻探討
本章乃就運動傳播的相關文獻與理論進行探討,共分為六節:第一節,運動與媒體之關係;第二節,運動大眾傳播之發展;第三節,台灣報紙報導亞運的現況;第四節,媒體之守門人理論;第五節,台灣報紙對國際運動新聞的編審制度。
一、
運動與媒體的關係
當今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飛躍、教育的普及、運動的發達、媒體的競爭、運動傳播媒體為滿足閱聽人的需求,早已進入白熱化。例如奧運會、世界盃足球賽等重大賽事,不但收視者眾,投入的採訪記者不計其數,媒體的轉播權利金便屬天價;就算是各家印刷媒介,無論在新聞報導量、報導題材、報導型態、報導內容及報導對象等,均有顯著的進步(鄭光慶,民87)。
媒介既是運動大眾傳播的介質之一,則必須要能鼓動風潮,鼓勵社會大眾熱愛運動,普及運動人口,期使運動能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份。此外,運動傳播媒體的另一個角色,即為隱惡揚善、匡正社會風氣,對於體育界的嘉言懿行應大家顯揚,期待發揚社會人性光輝,對於運動的負面現象應大加撻伐,期使閱聽大眾乃至運動選手知所警惕,以發揮激濁揚清之功(鄭光慶,民87)。
根據Eitzen 等人(1993)的看法,運動和大眾傳播媒體的關係最主要是建立在金錢上,運動新聞版面可以增加報紙的銷量,重視運動比賽的轉播可以增加電視的廣告收入,而運動也藉由報紙的報導、電視的轉播,使得推展的工作可以進行快速。此種運動與媒體間的互賴關係,在職業運動上尤其明顯。
從以上的文獻可以得知,運動的推廣必須透過媒體的傳播才能蓬勃展,而大眾傳播媒體傳播運動相關的訊息,也可增加發行量與廣告量的實質收入,因此,在現今工商業發達、國民生產毛額逐年提高的社會,工作之餘的休閒娛樂活動愈來愈受到社會大眾的重視,體育與媒體的關係變得更密不可分,無論是服務大眾或是商業考量,兩者間已成為一種互賴共存的新關係。
台灣自從民國77 年(1988)宣佈解嚴,開放報禁以來,報紙對於運動版面無不加以增張、擴版,以增強競爭力,溫煜國(民74)以臺北市景美區市民為對象,研究男性與女性閱讀報紙不同新聞類別的比例,結果發現除政治、軍事、社會與地方新聞外,男性以運動新聞的閱讀比例最高,佔28.3%;而女性方面,閱讀運動新聞的比例,佔所有新聞類別的23.7%,排名第三。
由此可見,運動熱潮之興盛,隨著報紙的影響力,已融入個人與家庭的日常生活中,中外皆然,特別是重視休閒娛樂的國家,運動比賽更是一項重要而普遍的社會活動。以美國而言,全國性的大報《今日美國》(USA Today)為了吸引讀者,曾於1991 年4 月26 日出版第一期的《今日美國棒球周刊》,受歡迎的程度使得很多廣告客戶如NIKE 就訂下整個大聯盟球季的廣告,並預收了一萬三千多份報紙訂戶。同年《紐約時報》跟進,在4 月30 日將運動版面增加為兩大版,把美國報紙的運動新聞戰帶向熱潮。
運動節目佔大眾傳播媒體很大的時段,因為媒體的大量報導,使運動在消費大眾與閱聽的依賴程度中,佔有重要角色。因為媒體大量報導,使得運動對媒體的依賴程度大幅增加。另外,侯致遠(民79)也指出,在大眾傳播媒體與職業運動互動的現象中,較為普遍的事實是:運動明星之塑造、報導空間增大等等。
在所有運動賽事中,又以「奧林匹克運動會」最受矚目,運動與大眾傳播媒體的密切關係,也可由奧運是一項國際活動,它所發生的相關報導中清楚顯現。奧運是一項國際活動,它所發生的相關新聞事件也常常刊登在頭版上。奧運是最典型的重要運動事件,由於大眾傳播媒介對奧運投入極大關注,人們都會因此有所反應與回響。1992 年巴賽隆納奧運的開幕、閉幕儀式,預估收看電視轉播的人口分別是35 億及20 億人。而1996 年的亞特蘭大奧運亦高達40 億觀眾收看電視轉播,各國轉播奧運的電視權利金,則是舉辦奧運的重大收入。
根據國際奧委會指出,從1993 年到1996 年,奧運的收益總額已超過三十億元,主要來源可分為:(1)轉播權利金佔48%,(2)贊助金佔34%,(3)門票佔10%,(4)奧運認可執照(licensing) 佔4%,(5)紀念幣、紀念郵票與其他佔4%。奧運不僅獲得全球世人歡迎,大眾傳播媒體更競相取得奧運轉播權,這些的傳播權利金則是舉辦奧運的最大收入,佔了總收益近一半的比例,而各國的奧運轉播權利金幾乎以倍數成長,顯示各國挹注於奧運的金額越來越高。也因為各國媒體這筆龐大的權利金,才得以支援奧運能熱烈舉辦。
透過上述多項數字,都一再證明「運動與媒介」的密切關係。因此,像奧運這樣盛大的國際事件,多位學者都認為不僅是運動盛會,更是傳播界的大事。而大眾傳播媒體與運動之間存有一種共生、互惠的關係,不論是運動對傳播媒介的依賴程度大幅增加,或是媒介大筆資金贊助運動比賽的主辦單位,並以運動新聞吸引讀者、運動迷等等(侯致遠,民79)。兩者關係之密切,由每四年舉辦一次的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即可清楚看出。
從以上的文獻可以得知,媒體和運動之間在現代社會存在著不可分離的關係。運動透過媒體傳達到社會,在不同地區、不同人身上產生不同的影響,而目前媒體和運動緊密結合在一起,是由於商業化所產生的結果,且發展成為互賴共存,不可分離的新關係。此外,各報在報導運動新聞時,會因該地域特有的文化因素而影響報導內容。而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及歷史發展,則是決定該國人民所要知道的運動新聞是什麼的條件因素。
二、
運動大眾傳播媒體之發展
早在18 世紀,報紙就偶爾會出現一些關於賽馬、拳擊賽、賽艇等體育相關內容的報導,但運動大眾傳播真正的起源為何,根據Greendorfer(1981)的說法,第一篇有關於運動的報導,出現於1733年5 月5 日的美國《波士頓公報》(Boston Gazette)上,是一篇在英國舉行的拳擊賽的新聞,來源則是引用自《倫敦日報》(London Daily)的消息。直到1819 年,全世界第一份定期出刊的運動刊物—《美國農夫》(The American Farmer)才出現,內容以報導有關自行車比賽、打獵、射擊、釣魚等運動為主。
至於運動新聞開始固定出現在報紙版面中,則要追溯到1850 年以後,報紙版面才能見到規律性的運動相關報導。而美國著名報人普立茲(J. Pulitzer)並於1883 年在旗下的《世界報》,首開先例創設了獨立的運動新聞編輯部門,此舉果然帶動了當時運動大眾傳播的風氣,此後,幾乎所有主要的報紙均開始固定刊登體育新聞。
從1890 年以後,成立專門處理運動新聞的專屬編輯部門,及固定刊登的運動新聞版面,已是各大報紙的趨勢。至於英國方面,第一份運動專業報是於1822 年出版的《倫敦生活》(Bell's Life in London),而《運動生活》(Sporting Life)則到1865 年才正式對外發行(劉昌德,民85)。
到了1920 年代開始有運動賽事的相關廣播,美國開始利用電波的用,來報導國際帆船比賽(yacht races);而KDKA 電台也開始報導棒球比賽和拳擊賽,Florent Gibson 成為第一個運動廣播記者;The Dempsey-Carpenter 拳擊賽成為首次門票收入超過百萬的比賽。1923
年電視廣播在紐約和費城首次開播。
自從1930 年代電視機被發明之後,這項新傳播科技也開始被應用於運動傳播上,1936 年在德國柏林舉行的第11 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比賽正式搬上電螢幕,也由於這一屆的奧運比賽透過電視轉播呈現於世人眼前,使運動競賽開始受到社會大眾的重視與喜愛,此後爭取申辦奧運會也成為世界各國的目標之一。1950 年以後正是美國的經濟轉型期,國民生產毛額逐漸提高,使得電視得以開始普及於一般家庭,而全世界最大的運動雜誌—《運動畫刊》(Sport Illustrated)也在此時於美國正式出刊,每周的發行量超過三百萬份《中國時報》亦曾於九○年代初期由國外引進中文版。
直到1984 年,第23 屆洛杉磯奧運會的開幕及閉幕典禮,估計全世界約有25 億的人口透過電視機觀賞轉播,電視媒體所支付的轉播權利金亦逐年提高,從1984 年的二億二千五百萬美元,到2000 年雪梨奧運會已漲至七億一千五百萬美元,金額龐大的轉播權利金也替奧運主辦城市賺進一筆可觀的收入。而1996 年於美國舉行的第二十六屆亞特蘭大奧運會,以及1998 年由法國主辦的第十六屆世界盃足球賽,透過電視欣賞比實轉播的人口數加起來總共超過100 億(中央日報,民87)。未來隨著大眾傳播媒體全球化的趨勢,運動與媒體的互賴關係將變得更為密切,運動大眾傳播的影響力勢必更深入全球各個角落之中。
至於我國最早刊登運動新聞的報紙,是發行於上海及南京一帶的《東京日報》,報導內容純以運動新聞為號召,頗受愛好運動的人士歡迎。自從我國開放戒嚴以來,大眾傳播媒體迅速的發展,至今國內無論是電子媒體或平面媒體,都有專業的運動比賽轉播與運動新聞報導,就像是廿四小時全天候的運動電視節目,例如ESPN 體育台、衛視體育台;以及每天固定播放超過十多個小時的有線電視體育頻道,例如緯來體育台; 其他如四台無線電視台、日本的NHK、DISCOVERY,甚至CNN 等都投入大量的時段在體育播報或節目上。加上近年來休閒活動的盛行,使得與運動相關的資訊愈來愈受到閱聽人的重視。因此,運動大眾傳播自從十八世紀中葉發展迄今,已經有250 年以上的歷史,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運動的有關訊息將是媒體報導內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三、
台灣報紙報導亞運的現況
早年台灣媒體在面對奧運、亞運這類的國際大型運動賽會,心態上是截然不同的。由於台灣參加奧運至今仍屬零金牌,運動競爭力相對薄弱,但是奧運自從1984 年洛杉磯奧運變成「賺錢」的娛樂工業之後,世界各國媒體對採訪奧運趨之若鶩,台灣媒體對採訪奧運反而有種「朝聖」的心態,為了怕落後新聞,無論平面或電子媒體,每每派出龐大的採訪團,但實際上新聞報導外國運動傑出原者多,台灣運動員反而很容易流失在新聞版面或畫面上。
但是亞運不同,由於整個亞洲的運動情勢較諸奧運競爭力稍弱,所以台灣比較容易出頭,加上1998年曼谷亞運,台灣的運動員創下空前的佳績,所以台灣媒體在面對亞運時,採訪的心態會比較積極。在新聞處理上,也比較會偏向台灣的運動員。2002年釜山亞運接續在世界盃足球賽之後,主辦國南韓將政治上的宿敵北韓邀請到賽會,號稱是全亞洲國家與地區「零缺席」,而亞洲各國媒體也相當捧場,採訪人數打破歷屆賽會紀錄,值此盛況,台灣媒體卻反向操作,總採訪人數比起曼谷亞運減少約50人左右。
受到台灣這兩年的景氣不佳影響,媒體的經營相對困難,尤其對報社而言,更屬相對困難。例如職業棒球的外地採訪,能在台北看電視轉播寫新聞的,報社就不會派記者出差到中、南部採訪;連以往台灣很重視的亞洲男籃錦標賽,都罕見的僅有《民生報》派出特派記者去採訪,像《中國時報》有記者去,還是自費、自假。可見報社在面對大環境的不景氣,都儘量緊縮開支。
如此情況下,儘管台灣在1998 年曼谷亞運表現不錯,但是2002年釜山亞運的報社採訪人數,還是比起往年大為減少。所幸台灣的運動員並未因媒體的關係而表現不佳,反而10面金牌當中,出現不少令人驚喜的成績,像射箭、射擊、划船、棒球的表現都讓人難忘,而台灣報紙在面對這些傲人的成就時,也不吝捧場,在版面上多予報導,作為社會光明面的公器,台灣報紙在報導釜山亞運新聞的表現,誠屬完善地盡到社會責任。
四、
媒體之守門人理論
媒介守門人的概念,源自於李溫(Kurt Lewin,1947)的研究,是有關於家庭食品購買的決定,他指出,資訊總是經由一些管道流通,而這些管道包含決策形成的「守門地帶」(Gate Areas);李溫特別強調「管道」與「守門人」兩個觀念(theory of channels and gatekeepers),他認為,對於改變社會或決定要吃什麼,並非每個人都具有相同的決定權,真正有決定權的是整個生產、銷售和購買過程中,具有守門決策權的人。這種觀念被懷特(White,1950)運用於美國中西部一個小城報社的電訊編輯的研究上,在決定拋棄某些資訊項目時,被視為是有價值的守門活動。此模式除了簡單明白外,但也有若干缺點需要修正,第一,它未將阻礙和指導此過程的組織因素納入考量;其二,此模式認為只有一個主要「守門區域」;最後,此模式認為新聞流通過程是一種較消極的活動。
所謂「守門人研究」不應侷限在新聞媒體的新聞選擇,如唐納(Donohue、Tichenor、Olien, 1972)等人所提出的看法,「守門人應被視為寬廣的資訊控制過程(process of information control)」、「守門人的過程應該是包括資訊從傳播者到接收者之間的所有過程,不論是經由大眾傳播管道或是經由人際傳播管道」,而這些資訊控制過程包括所有涉及訊息製碼的層面,因此不僅新聞的選擇值得注意,故意不用某些新聞可更值得觀察。此外,資訊的轉換、版面的安排、資訊的重複、新聞報導的時機等,都是「守門人研究」的重點。
守門人由於分析層次不同,有不同的關照面,像Shoemaker (1991)就把守門人研究分為五個層級,分別是:(1)個體傳播者的守門行為(individual communicator’s gatekeeping decisions)、(2)例行傳播的守門過程(influences of communication routines)、(3)組織層級的守門行為(organizational level gatekeeping)、(4)社會和機構的守門過程(social and institutional
factors)、(5)社會體系的守門過程如意識型態和文化的影響等。而巴迪坎(Bagdikian,1983)指出,控制資訊的流通,就是控制社會的主要槓桿,因為它控制了社會的心志,影響社會人士對社會真實的看法。
「守門人研究」不僅是個人層次,布里德(Breed,1955)的研究還將它提升到組織層次,布里德提出「編輯部社會化」的觀念,因為他在美國東北部的中型報社研究發現,記者們再決定新聞時,主要是受到各個新聞媒體內部的社會化影響,這些編輯方針與內規包括:(1)新聞媒體的組織權威與制裁力(institutional authority andsanction)、(2)盡職負責與尊重上級(feeling of obligation and esteemfor superiors)、(3)渴望有更高的成就(mobility aspirations)、(4)缺乏挑戰團體的意願(absence of conflicting group allegiance)、(5)新聞工作的本質令人愉快(pleasant nature of the activity)、(6)缺乏工會的保障(union support)。
從新聞價值的觀點而言,通常一則新聞要吸引媒體的注意和興趣,必須要具備新聞價值的特質,這已經是新聞界的專業儀式與公式化作業(林東泰,民86,p403)。而新聞媒體的守門人所要做的,絕不只是選擇要或不要哪一類或哪一則新聞而已,他更必須藉由守門過程,適時呈現、形塑、重複某種特定訊息,以及篩選、審查、扣押某種特定訊息。
對於某些新聞媒體而言,某些訊息是正面的,所以這些媒體再刊播這些訊息時,就會儘量地大幅報導,以各種手法來吸引讀者;相對地,若是負面的訊息,則用盡各種手法,不要讓閱聽大眾注意到它的存在。從這個角度來看,所謂「守門過程」,又可從訊息出現的次數、強度、和正負面取向等層面來剖析,而不能光從新聞的出現與否來作判斷。
最後從社會體系層面來看,意識型態與社會文化,也都會對新聞傳播媒體的表現或「守門過程」產生影響作用。
五、
台灣報紙對國際運動新聞的編審制度
由於報紙本身受限於人力、財力與物力,絕大多數無法在世界每一地點設置採訪人員,但是為了蒐集世界各地的比賽消息,透過最新衛星傳遞系統的科技發明,以最迅捷的方法,獲取並刊登於報端,才形成國際運動新聞。
所謂最迅捷的方法,便是透過外電,報社內的翻譯記者將外電轉換為新聞稿。根據《中國時報》編輯室守則指出,在外電運動新聞的取材上,應以時效為第一考量,讓台灣讀者「知」的權利不致受到影響。
國際運動新聞的取材,目前台灣三家主要報紙:《中國時報》、《聯
合報》與《自由時報》做法大同小異,情形如下:
(一)
外電新聞:
外電編譯人員先從三大通訊社(AP、AFP、Rueters)的稿單中瀏覽國際間的重大運動比賽,選定其中精采的賽事;再從相關網站查詢更多新聞。例如,NBA 休士頓火箭隊vs.洛杉磯快艇隊,因為是中國兩大長城姚明vs.王治郅,重要性及國際間都受到注目,因此不單是三大通訊社會發這則新聞,外電編譯人員也必須到NBA 網站:www.nba.com去查詢美國當地的記者有沒有觀察到特殊的事情,以便翻譯外電新聞稿時可以用上。
再來就是翻譯的工作了,當外電編譯人員將一則國際運動新聞翻譯完成之後,將會透過報社內部的網路系統傳至體育採訪單位的負責人員,經過他對這則外電新聞的修改之後,再透過網路將稿件傳至編輯台,由編輯台內的審稿人員做最後的修改,這期間可能會經過刪改、合併稿件等動作,必須經過這些動作,稿件才會送達運動新聞的主編手上。
由於每一天的運動新聞不知凡幾,國際新聞更是多不勝數,選擇用哪些國際運動新聞,就目前的三大報紙的做法,大約有七成的決定權在主編身上,因此一個好的運動新聞主編必須對運動專業、熱情。根據守門人理論,不只運動新聞主編是最後的守門人,其實從外電的取材、採訪與編輯台的審稿者都是守門人,只不過運動新聞主編占的份量較重罷了。
(二)
實際赴外採訪:
由於一些重大的國際比賽,都是事先排定行事曆,因此國內許多國際間的運動新聞是報社派遣記者去當地採訪的。例如,每四年一次的亞、奧運比賽便是如此。碰到這種特殊且重要的比賽,三家主要報社的做法是,赴外採訪的記者在當地選擇與台灣有關,或是國際間重視的比賽來報導,發稿的流程一如外電編譯人員。但是與外電不同的是,赴外記者是親身去國外採訪,感受較具臨場感,但是也會有盲點,即他選擇報導哪些新聞,是自由裁量的,例如本研究問題當中,印度的田徑在釜山亞運會復活,成績斐然,但是台灣的報紙顯然報導的量很少,這樣便會讓台灣的讀者有錯覺,忽視了南亞的運動成就。
因此,不論是記者、審稿人員或主編,都具有守門人的角色與功能,他的專業能力,其實操縱著報紙讀者「知」的權利,所以要特別小心謹慎。
參、
研究方法
本章旨在說明內容分析方法與資料處理過程,共分為五節,分別是:第一節,研究架構;第二節,研究對象;第三節,內容分析法;第四節,類目建構;第五節,資料處理。
一、
研究架構
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台灣報紙對杜哈亞運會的報導量、體裁、內容及向度等,以報紙為分析對象。因此採用內容分析法,分析報紙中有關杜哈亞運會報導的內容,研究架構流程如圖1:
研究目的 ↓ 研究問題 ↓ 文獻探討 ↓ 研究方法 ↓ 資料分析 ↓ 結論與建議 |
圖1:本論文之研究架構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二、
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擇的大眾傳播媒體是報紙,其他如電視、廣播、雜誌、書籍、電影等媒介,並不列入本研究範圍內。本研究之所以選擇報紙為研究對象,理由說明如下:
李金銓(民82)指出報紙與電視在傳播方式與效果上有極大不同,報紙的特性是:內勤人員少,外勤人員多;受空間限制,儲存資訊、深入解釋見長。而電視的特性是:內勤人員多,外勤人員少;受時間限制,傳遞經驗、生動畫面見長。本研究為蒐集較多的訊息及持久性高、內容詳細報導,故著重媒介容量較多的報紙。為符合研究問題的需要,瞭解綜合性報紙如何報導杜哈亞運會新聞,本研究選取台灣地區的報紙:中國時報、聯合報與自由時報進行內容比較分析。
(一)
中國時報:
民國68 年8 月9 日,中國時報正式宣佈發行量突破一百萬份。71 年99 月10 日,國際發行稽核組織ABC(Audit Bureau ofCirculation)正式宣佈,中國時報每日有費報實銷數,已突破一百萬份,為ABC組織一千九百家會員報發行之第四位(星期日居六位)。
(二)
聯合報:
民國69 年7 月,聯合報發行量也已突破一百萬份。而根據台灣聯亞行銷公司(SRT)於民國85 年初的調查顯示,在「昨日閱報者」的閱報率中,有21%的受訪者答中國時報,平均每日有283
萬人看中國時報(中國時報,85.6.4,三版)。但聯合報每日也有332 萬讀者,佔全國15 歲至55 歲人口的23.8%,潤利公司於民國85
年3 月調查顯示,有42.8%的受訪者表示看聯合報(聯合報,85.6.4.,三版)。而施致平(1992)也表示,兩報的報老闆與體育運動有深遠的關係⋯⋯,更可以用來分析兩報對運動版面的態度與方向。
(三)
自由時報:
自由時報自從創刊以來,即舉辦許多相關的發行促銷活動,在最近幾年更是投入鉅資吸收人才、擴充設備。根據AC Nielsen 針對全國平面媒體所進行的調查顯示,自由時報自1996年至2002年第一季為止,已經連續六年閱報率高居第一,儼然已繼中國時報、聯合報之後,成為全國第三大報紙。因此,本研究除了中國時報、聯合報之外,也選取在國內頗具影響力的自由時報,研究2006年杜哈亞運新聞是如何呈現於為數眾多的讀者眼前。
三、
內容分析法
所謂「內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是指針對具體的大眾傳播媒介的訊息,特別是以文字形式為主的報紙或雜誌內容所作的分析,如今內容分析法已廣泛地應用在其他社會科學中,成為行為科學資料分析方法中一個主要的資料分析方法。
Winner、Dominick(1994)認為內容分析的步驟如下:(1)提出研究問題或假設、(2)確立研究範圍、(3)從研究範圍中選取適當樣本、(4)選擇並確立分析單位、(5)建構類目、(6)建立量化系統、(7)訓練編碼員並進行試驗性的研究、(8)按照已確立的定義將分析的內容編碼、(9)分析蒐集的資料、(10)結論並進行解釋(Winner、Dominick,1994)。Winner和Dominick亦指出,前面有些步驟可以結合一起完成。
內容分析法依強調角度的不同,可區分為定量的分析和質的分析,前者以數分配的狀況為基礎,注重類目的統計,較具系統性及可靠性,但效度較低;而後者注重傳播內容潛在意義的解釋分析,方法上較具彈性,效度較高,缺點是研究易受主觀意識影響,可靠性及系統性較低。本研究採定量分析。
四、
類目建構
(一)
界定分析單位:
1.
計量單位:本研究以杜哈亞運新聞版面、新聞總量為計量單位,單位為則數。
2.
歸類單位:本研究為杜哈亞運新聞報導的方式有:1.一般新聞體裁,即為所謂的純淨新聞;2.言論體裁包括短評、專欄、特稿等;3.花絮簡訊;4.人物專訪或特寫人物;5.表格;6.照片;7.其他,包括無法辨識的部份。以「則」為單位。
(二)
類目建構:
繼建立分析單位之後,即為「類目建構」。王石番(民78)認為類目就是內容的分類,內容分析的成敗決定於類目。而建構類目歸納的原則有:(1)反映研究目的、(2)窮盡、(3)互斥、(4)獨立、(5)單一分類原則。Budd 等人認為擬定類目首先必須滿足研究問題的需要,內容類目的三要件是:適宜性、窮盡和互斥(王石番,民78)。
Berelson認為內容分析概可分為兩大類:(1)來自的內容的形式,亦即「說的方式—如何說」(the way it is said)、(2)來自內容實質(substance)即「內容訊息—說什麼」(the content of the message)。本研究綜合以上兩種形式,將「如何說」類目上採用「陳述類目」、「方向類目」;「說什麼」類目分為「主題類目」與「區域類目」。
1.
在「如何說」類目方面:
在「如何說」類目方面分為「陳述類目」與「方向類目」,本研究的「陳述類目」包括:一般新聞體裁、言論體裁、花絮簡訊、人物專訪、表格、照片和其他。「方向類目」分為︰正面、負面與中立或無法判斷。
名詞定義如下:
(1)
陳述類目:
運動新聞本身十分具有刺激性、緊張性,記者不同的報導方式往往趣味產生不同的趣味。因此,本研究設立陳述類目,以瞭解三大報新聞陳述的方式為何。
a.
一般新聞:
所謂的一般新聞即為純淨新聞,「純淨新聞」是指記者寫新聞時,只描述事實不加以分析,也不嘗試解釋,例如:【本報亞運特派記者⋯⋯杜哈報導】、【亞運採訪團/10 日專電】、【記者⋯⋯綜合外電報導】。
b.
言論:
本研究將記者特稿、專家短評、專欄統稱言論體裁,對於記者評論比賽過程或結果的意見,稱為言論體裁,有別於比賽事實的記錄。例如:亞運採訪記者於地主國17天的所見所聞,寫出的「亞運日記」、專家評論的「現場隨筆」、記者分析比賽局勢的「戰前實力分析」、「亞運縱橫談」以及新聞開頭署名的【特派記者⋯⋯/特稿】及【記者⋯⋯新聞分析】等。
c.
花絮簡訊:
所謂花絮、簡訊指的是短篇趣味新聞、點滴新聞等,通常佔的報導篇幅不大,同時也會在新聞標題中註明是花絮、簡訊等,例如:「場外側記」、「點滴新聞」、「亞運趣聞」、「亞運萬花筒」等。
d.
人物專訪:
人物專訪、人物特寫等,羅文輝認為特寫並不強調時宜性,所強調的是一些感人的故事,如成功經驗、奮鬥的過程、心靈的掙紮等,通常也會在新聞標題註明是「人物專訪」、「焦點人物」、「名將側寫」等,例如:「棒球金牌教練─葉志仙專訪」、「記者⋯⋯專訪林智盛、郭泓志」。
e.
照片:
所謂的新聞照片是指新聞事件現場所拍攝到的照片,也有說明式照片,是經過安排或角度處理的照片,旨在加強新聞事件的解釋或說明。而運動新聞照片通常也是比賽過程中精彩動作的拍攝,深受運動迷的喜愛。
f.
表格:
本研究將亞運新聞中的成績表、賽程預告表、紀錄表統稱為表格。通常體育記者都會將各國得獎的統計數目、紀錄、賽程等製成表格,並於表格上方註名「××表」或「××一覽表」,下方署名(記者××製表)。
g.
其他:
除了上述六項體裁之外,無法歸類的寫作方式,均統稱為其他。例如:讀者投書、小檔案說明等,但因數量過少不單獨列出。
(2)
方向類目:
主要在分析三大報新聞陳述時之態度,本研究參考施致平(民82)之研究做向度分類。
a.
正面:
凡內容涉及肯定、讚揚、支持、褒獎等有利的態度屬之。例如:「輕鬆起桿掃對手,柳信美摘金(中國時報,民95.12.12)」、「豪氣一擲破全國,張銘煌奪銅(中國時報,民95.12.12)」等均屬正面報導。
b.
負面:
凡內容涉否定、批評、反對、貶抑等不利的態度均屬之。例如:「一蹶不振,男籃第8(中國時報,民95.12.15)」、「武術破功,獎牌槓龜(中國時報,民95.12.15)」等均屬負面報導。
c.
中立或無法判斷︰
凡內容不涉及正面、負面、有利、不利,或報導內容正負面均有,或無法做出判斷者均屬之。例如:「女籃君菲情,金牌戰打不散(中國時報,民95.12.15)」。
在「說什麼」類目方面:
2.
「說什麼」類目包括「主題類目」和「區域類目」,旨在瞭解文字報導的內容為何。
(1)
主題類目:
主要在分析各報對杜哈亞運所報導的內容屬於什麼主題。本研究主要研究「文字報導主題」。至於亞運報導版面中,尚有小部份的圖案、漫畫、贈獎活動等等,但因數量不多,因此不在本研究的範圍之內。本研究在內容分類上係參照報紙內容所報導的主題、以及運動傳播學者的意見製定而成的。本研究文字報導內容的主題類目分為「新聞內容分類」以及「運動種類」。
a.
新聞內容分類:
新聞內容分類在於瞭解文字新聞報導的性質和類別,以便瞭解三報報導那些亞運新聞。一共有11項類目,名詞定義如下:
(a)
比賽預告和實力分析︰
比賽預告和實力分析一項,是指文字新聞內容中,記者預告亞運比賽的項目,以及賽前和賽後,記者和專家分析比賽兩方的實力和勝算,以及評論教練的作戰策略等內容。
(b)
運動相關人員報導︰
運動相關人員報導是指記者對亞運選手、教練和裁判等個人活動的報導,包括雙方教練賽前彼此喊話、較勁,選手賽後觀光、購物,各國選手來往的聯誼活動等運動相關人員的新聞,都屬於運動相關人員報導的類類。此外,除了參與亞運比賽的選手、教練和裁判等人物的報導之外,對於以往知名的運動員,例如:我國田徑選手紀政、楊傳廣等人,雖然不再參加比賽,但蒞臨亞運會場時,仍會引起記者注意,因此,對以往知名選手的新聞,仍列為運動相關人員報導的類別中。
(c)
比賽過程和結果︰
各單項比賽結束之後,各報記者都會報導比賽中最精彩的部份,或選手如何贏得勝利等過程,以及誰獲勝、誰落敗的比賽結果,是為比賽過程和結果。
(d)
名人評論及其活動︰
所謂名人評論及其活動,是指記者對各國名人的教導,例如:我國體委會主委陳全壽到場觀賽、亞奧會主席的評論,我國總統和行政官員的賀電⋯⋯等,都屬於名人評論及其活動。
(e)
競賽規則和亞運精神︰
競賽規則和亞運精神的報導,是指記者對比賽規則的解說、比賽場地和路線的介紹等;此外,還包括亞運會的歷史、理想和精神等描述,即是競賽規則和亞運精神。
(f)
風土人情趣味︰
亞運比賽現場除了刺激的比賽之外,還有地主國特有的民情風俗、各國文化等風土人情趣味值得報導,例如;中東選手穿著該國特有服飾進入開幕會場,這部份的內容即為風土人情趣味的報導。
(g)
各國代表團消息︰
所謂各國代表團消息,是指記者報導各國代表團的動態,例如:大陸代表隊人數龐大、中華台北選手抵達選手村⋯⋯等各國代表活動的介紹。
(h)
亞運記者狀況︰
亞運地主國都會設有國際新聞中心,各國記者在杜哈現場的工作狀況,也是報導焦點之一,例如臺北記者手提電腦遺失、記者徹夜未眠、衛星連線狀況⋯⋯等各國新聞從業人員的工作情形,即為亞運記者工作狀況。
(i)
開閉幕︰
亞運開閉幕是亞運地主國的重頭戲之一,頗受全球世人的注意,舉凡開閉幕的出場規模、表演內容、點聖火的人選和點燃方式等相關事宜的介紹,即為開閉幕報導。
(j)
舉辦單位相關事宜︰
記者對亞運地主國的選手村、比賽場地、安全設備、交通狀況⋯⋯等舉辦事項的報導,即屬於舉辦單位相關事宜的新聞類別。例如:杜哈亞運的場館滴水、選手村的菜色不佳、舉辦單位收支平衡等報導。
(k)
其他:
除了以上10 項類目之外,尚有小部份的醫療保健例如:運動傷害、禁藥成分等,和運動科學報導例如:運動器材日益精進、球鞋和泳裝的改良、電腦計分的精確,以及各國政治立場的報導。
文字報導內容的第二部份以報導的「運動種類」為主。一共有35個類目,分別是︰1.射箭,2.田徑,3.籃球,4.自由車,5.足球,6.體操,7.柔道,8.射擊,9.游泳,10.跳水,11.排球,12.舉重,13.划船,14.棒球,15.網球,16.拳擊,17.保齡球,18.桌球,19.撞球,20.高爾夫,21.羽球,22.橄欖球,23.曲棍球,24.跆拳道,25.空手道,26.角力,27.擊劍,28.健美,29.馬術,30.帆船,31.鐵人三項,32.水上運動,33.女壘,34.武術,35.非關運動類項目。在第35項「非關運動種類」一項是指,有些新聞內容並非報導運動項目,例如:報導亞運軼事、歷史;介紹舉辦地點的風土人情;開幕、閉幕等儀式的表演內容⋯⋯等,都和亞運競賽活動無直接關聯,但求類目窮盡,仍設有非關運動種類一項。
(2)
區域類目︰
「區域類目」是指亞運新聞的報導對象為何。本研究將文字報導對象定位在「報導地區國家」。本研究的報導地區國家」,共分為地區與國家兩項,設成以下類目。
a.
報導地區:
由於亞運會是屬於亞洲的重要活動,雖然各國積極參與盛會。但是事實上,各國得獎的情況、受各國新聞媒體的採訪程度,似乎並非均等。因此,本研究想得知國內三大報,對於亞洲各區域的報導數量,是否達到平衡報導,並瞭解三報的重視方向為何。本類目共分為東亞、西亞、東南亞、南亞、中亞、非關地區六個地區。其中增設非關地區的原因在於新聞報導中,有些文章並未指明地區,例如:強調女性運動員之成就,文章說明「女性撐起半邊天」,而沒有指出特定地區,為了方便分類因此增設「非關地區」。
b.
報導國家︰
在亞運競技場中,不僅是運動員追求更快、更高、更強的較勁,更是各國國力強大與否的角力場,使得亞運會具有濃厚的國家意識。因此,本研究想瞭解三大報對於各國的報導情形,特別是中華臺北與中國大陸、南韓與北韓、日本金牌數落居南韓之後等等,在國內不同性質的報社中,是否呈現出不同的新聞報導量。
報導國家共27 項,分為1.中華臺北、2.中國大陸、3.南韓、4.日本、5.北韓、6.哈薩克、7.泰國、8.烏茲別克、9.印度、10.新加坡、11.香港、12.沙烏地阿拉伯、13.伊朗、14.馬來西亞、15.約旦、16.菲律賓、17.卡達、18.越南、19.印尼、20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21.蒙古、22.科威特、23.斯里蘭卡、24.黎巴嫩、25.緬甸、26.巴基斯坦、27.非關國家。
其中第27項的「非關國家」是指有些報導並未特別指出那一個國家,例如:南亞田徑選手突飛猛進⋯⋯,以及記者報導某運動員,但文章中卻看不出該名選擇代表那一國家,這些都歸屬於「非關國家」。
五、
資料處理
(一)
信度檢驗:
王石番(民78)認為,信度即可靠性(trustworthiness),即指測驗結果的一致性(consistency)或穩定性(stability)。內容分析的信度是單位分派給類目時,編碼員間達成一致性的程度,如果編碼員對所有單位的同意度完全一致,表示信度高。至於信度要多高才合乎標準,王石番以格柏納(Gerbner)之文化指標的設立是以0.80 為信度係數標準。
Winner 和Dominick(1994)認為在信度檢驗時必須就樣本的10%到25%做信度檢驗,故本研究隨機抽取樣本的15%,並以本研究者(A)以及銘傳大學傳播管理所的研究生(B)兩人做信度檢驗。
本研究採用的信度檢驗公式如下:
M 為完全同意之數目
N1 為第一位編碼員應有的同意數目
N2 為第二位編碼員應有的同意數目
N 為參與編碼人員的數目
本研究以上述三項相互同意度的平均相互同意度為0.89,而信度即為0.94,符合內容分析的信度係數標準。
表1:編碼員間對文字、表格的相互同意度
同意度 |
體裁 |
文字 |
表格 |
A、B編碼表 |
0.90 |
0.85 |
0.92 |
肆、
研究結果與分析
本章將根據蒐集來的資料進行統計、分析、陳述研究內容,共分為五節:第一節,台灣主要報紙對杜哈亞運參賽各國的新聞報導量;第二節,台灣主要報紙報導杜哈亞運新聞的運動項目;第三節,台灣主要報紙杜哈亞運新聞的文字報導內容;第四節,台灣主要報紙杜哈亞運新聞的報導體裁;第五節,台灣主要報紙杜哈亞運新聞的報導向度。而資料統計、分析的目的,在於回答以下各項問題:
一、台灣主要報紙對杜哈亞運參賽各國的新聞報導量為何?
二、台灣主要報紙對杜哈亞運的運動項目報導重視程度為何?
三、台灣主要報紙對杜哈亞運的文字報導情況為何?
四、台灣主要報紙對杜哈亞運新聞的各類報導體裁為何?
五、台灣主要報紙對杜哈亞運新聞的報導向度為何?
一、
台灣主要報紙對杜哈亞運參賽各國的新聞報導量
本節旨在分析台灣主要報紙對杜哈亞運參賽各國、所屬區域新聞報導量的多寡,藉此了解各報對於國際運動新聞的重視程度。以「則數」為分析單位。
(一)
台灣主要報紙對杜哈亞運參賽各國所屬區域的報導量:
從表2可以發現,三家報紙對杜哈亞運參賽各國所屬區域的報導量,以東亞佔最大比例為92.6%,其次為西亞為3.5%,第三為非關地區,佔了3.2%。
表2
台灣報紙對杜哈亞運參賽各國所屬區域報導量(單位:則數)
|
中國時報 |
聯合報 |
自由時報 |
總計 |
東亞 |
226(91.9%) |
187(93.5%) |
212(92.1%) |
625
(92.6%) |
西亞 |
8(3.3%) |
5 (2.5%) |
11(4.7%) |
24 (3.5%) |
東南亞 |
0 |
2(1%) |
0
|
2(0.3%) |
南亞 |
1(0.3%) |
0 |
1(0.6%) |
2(0.3%) |
中亞 |
0 |
1(0.5%) |
0 |
1(0.1%) |
非關地區 |
11(4.5%) |
5(2.5%) |
6(2.6%) |
22(3.2%)) |
總計 |
246(100%) |
200 (100%) |
230(100%) |
676(100%) |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二)
台灣主要報紙對杜哈亞運參賽各國的報導量:
從表3可以發現,三家報紙對杜哈亞運參賽各國的報導量,以中華台北(即台灣)佔最大比例,為84.1%,其次為中國大陸為3.6%,第三為南韓,佔了2.6%。
表3
台灣報紙對杜哈亞運參賽各國報導量(單位:則數)
|
|
中國時報 |
聯合報 |
自由時報 |
總計 |
東亞 |
中華台北 |
204(83.1%) |
164(82%) |
201(87.6%) |
569(84.1%) |
|
中國大陸 |
13 (5.2%) |
12(6%) |
0 |
25(3.6%) |
|
南韓 |
5(2%) |
7(3.5%) |
6(2.6%) |
18(2.6%) |
|
日本 |
4(1.6%) |
4(2%) |
4(1.7%) |
12(1.7%) |
|
北韓 |
0 |
0 |
0 |
0 |
|
香港 |
0 |
0 |
1(0.4%) |
1(0.2%) |
|
蒙古 |
0 |
0 |
0 |
0 |
西亞 |
沙烏地 |
0 |
0 |
0 |
0 |
|
伊朗 |
0 |
0 |
1(0.4%) |
1(0.2%) |
|
卡達 |
8(3.2%) |
4(2%) |
10(4.3%) |
22(3.3%) |
|
阿聯 |
0 |
0 |
0 |
0 |
|
科威特 |
0 |
0 |
0 |
0 |
|
黎巴嫩 |
0 |
0 |
0 |
0 |
|
約旦 |
0 |
1(0.5%)) |
0 |
1(0.2%) |
東南亞 |
泰國 |
0 |
2(1%) |
0 |
2(0.3%) |
|
馬來西亞 |
0 |
0 |
0 |
0 |
|
菲律賓 |
0 |
0 |
0 |
0 |
|
越南 |
0 |
0 |
0 |
0 |
|
新加坡 |
0 |
0 |
0 |
0 |
|
緬甸 |
0 |
0 |
0 |
0 |
南亞 |
斯里蘭卡 |
0 |
0 |
0 |
0 |
|
巴基斯坦 |
0 |
0 |
0 |
0 |
|
印度 |
1(0.4%) |
0 |
1(0.4%) |
2(0.3%) |
|
印尼 |
0 |
0 |
0 |
0 |
中亞 |
烏茲別克 |
0 |
0 |
0 |
0 |
|
哈薩克 |
0 |
1(0.5%) |
0 |
1(0.2%) |
非關地區 |
|
11(4.5%) |
5(2.5%) |
6(2.6%) |
22(3.3%) |
總計 |
|
246(100%) |
200(100%) |
230(100%) |
676(100%) |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根據資料顯示,台灣報紙亞運新聞較重視東亞地區新聞的報導,與台灣鄰近區域報導量比重佔超過九成,顯示台灣報紙在報導國際運動賽會時,板塊嚴重傾斜亞洲的東半部。在其他地區的報導量著墨少。作者認為台灣報紙對於西亞、中亞和東南亞國家報導量較缺乏的原因可能在於台灣報紙對於這些國家的資訊較為不足,對這些國家的運動風氣了解不多,因此導致報導量較少。
二、
台灣主要報紙報導杜哈亞運新聞的運動項目
本節旨在分析台灣主要報紙報導杜哈亞運新聞當中,運動項目的分布情形,包括各運動項目在三家報紙總報導量所佔比例是否有差異?本國與非本國參加的項目,在三家報紙受重視的程度,是否有差異?以「則數」為分析單位。
(一)
台灣報紙報導杜哈亞運新聞的運動項目:
從表4可以得知,台灣報紙在報導杜哈亞運的運動項目當中,仍是以台灣民眾喜愛的運動項目為主,或是以台灣選手有奪牌實力的項目最為大宗。前者如籃球佔了10.6%的報導量,後者則以棒球23.8和網球8.5%報導量領先其他運動,至於國際間主流競賽項目的田徑、游泳、足球與體操,因為台灣選手表現不佳,報導的能見度都落在後面。
(二)
本國與非本國參賽的運動項目受重視的程度:
從表4可以得知,本國選手參加的運動項目,報導量大部分都居高不下,顯示出各大報主要偏重本國選手的報導對於他國的報導量仍然有所不足。
表4
三報在亞運期間本國、非本國兩者合計各運動項目佔總報導量比例
|
中國時報 |
聯合報 |
自由時報 |
||||||
項目 |
本國 |
非本國 |
合計 |
本國 |
非本國 |
合計 |
本國 |
非本國 |
合計 |
射箭 |
12(4.8%) |
0 |
12(4.8%) |
3(1.5%) |
0 |
3(1.5%) |
10(4.3%) |
0 |
10(4.3%) |
田徑 |
11(4.4%) |
1(0.4%) |
12(4.8%) |
4(2%) |
2(1%) |
6(3%) |
5(2.1%) |
0 |
5(2.1%) |
籃球 |
22((8.9%) |
1(0.4%) |
23(9.3%) |
26(13%) |
3(1.5%) |
29(14.5%) |
20(8.6%) |
0 |
20(8.6) |
自由車 |
6 |
0 |
6(2.4%) |
1(0.5%) |
0 |
1((0.5%) |
7(3%) |
0 |
7(3%) |
足球 |
1(0.4%) |
1(0.4%) |
2(0.8%) |
1(0.5%) |
0 |
1(0.5%) |
1(0.4%) |
0 |
1(0.4%) |
體操 |
4(1.6%) |
0 |
4(1.6%) |
1(0.5%) |
1(0.5%) |
2(1%) |
3(1.3%) |
0 |
3(1.3%) |
柔道 |
1(0.4%) |
0 |
1(0.4%) |
0 |
0 |
0 |
1(0.4%) |
0 |
1(0.4%) |
射擊 |
5(2%) |
0 |
5(2%) |
5(2.5%) |
0 |
5(2.5%) |
6(2.6%) |
0 |
6(2.6%) |
游泳 |
4(1.6%) |
0 |
4(1.6%) |
0 |
1(0.5%) |
1(0.5%) |
2(0.86%) |
0 |
2(0.86%) |
跳水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排球 |
7(2.8%) |
0 |
7(2.8%) |
2(1%) |
0 |
2(1%) |
8(3.4%) |
0 |
8(3.4%) |
舉重 |
3(1.2%) |
0 |
3(1.2%) |
2(1%) |
0 |
2(1%) |
5(2.1%) |
0 |
5(2.1%) |
划船 |
3(.2%) |
0 |
3(1.2%) |
0 |
0 |
0 |
0 |
0 |
0 |
棒球 |
42(17%) |
3 |
45(18.2%) |
64(32%) |
7(3.5%) |
71(35.5%) |
39(16.9) |
6(2.6%) |
45(19.5%) |
網球 |
27((10.9%) |
0 |
27(10.9) |
8(4%) |
0 |
8(4%) |
23(10%) |
0 |
23(10%) |
拳擊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保齡球 |
5(2%) |
0 |
5(2%) |
1(0.5%) |
0 |
1(0.5%) |
6(2.6%) |
0 |
6(2.6%) |
桌球 |
9(3.6%) |
0 |
9(3.6%) |
10(5%) |
0 |
10(5%) |
10(4.3%) |
0 |
10(4.3%) |
撞球 |
9 |
0 |
9(3.6%) |
6(3%) |
0 |
6(3%) |
13(5.6%) |
0 |
13(5.6%) |
高爾夫 |
5(2%) |
0 |
5(2%) |
4(2%) |
0 |
4(2%) |
6(2.6%) |
0 |
6(2.6%) |
羽球 |
1(0.4%) |
0 |
1(0.4%) |
1(0.5%) |
0 |
1(0.5%) |
2(0.86%) |
0 |
2(0.86%) |
橄欖球 |
0 |
0 |
0 |
0 |
0 |
0 |
0 |
2 |
2(0.86%) |
曲棍球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跆拳道 |
5 |
0 |
5(2%) |
10(5%) |
0 |
10(5%) |
8(3.4%) |
0 |
8(3.4%) |
空手道 |
1 |
0 |
1(0.4%) |
3(1.5%) |
0 |
3(1.5%) |
4(1.7%) |
0 |
4(1.7%) |
角力 |
0 |
0 |
0 |
0 |
1(0.5%) |
1(0.5%) |
0 |
0 |
0 |
擊劍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健美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馬術 |
5(2%) |
0 |
5(2%) |
1(0.5%) |
0 |
1(0.5%) |
4(1.7%) |
1(0.4%) |
5(2.1%) |
帆船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鐵人三項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水上運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女壘 |
9(3.6%) |
0 |
9(3.6%) |
9(4.5%) |
0 |
9(4.5%) |
11(4.7%) |
0 |
11(4.7%) |
武術 |
1(0.4%) |
0 |
1(0.4%) |
0 |
0 |
0 |
2(0.86) |
0 |
2(0.86%) |
非關運動 |
32(13%) |
10(4%) |
45(18%) |
17(8.5%) |
6(3%) |
23(11.5%) |
20(8.6%) |
5(2.1%) |
25(10.8%) |
小計 |
230(93%) |
16(7%) |
|
179 |
21 |
|
216 |
14 |
|
總計 |
|
|
246(100%) |
|
|
200(100%) |
|
|
230(100%) |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
結論一:台灣報紙報導亞運新聞,仍以民眾喜愛的運動為主。
統計資料顯示,三家報紙報導杜哈亞運新聞的前三名分別是棒球、籃球與網球,大抵符合台灣民眾熱中的運動,由於此次棒球徵招了多位旅外好手加上日本隊此次以業餘組隊參賽,因此這次中華成棒隊奪冠的呼聲很高,因此棒球被受矚目,後來中華成棒隊擊敗日本拿到亞運金牌,造成了棒球的報導量居高不下,這也顯示出民眾關心棒球的程度超越一般國際競賽的主流項目,證明棒球在台灣「國球」的地位屹立不搖。而籃球之前由於中華隊在瓊斯盃有著優秀的成績,而且國內有廣大的人從事籃球運動,因此球迷同樣關注籃球的動向,但是隨著中華隊連戰皆敗,最後以第八名收場,在報紙版面上批評的聲浪漸大,
顯示台灣民眾關心籃球甚深。
2.
國際體壇主流運動項目,在台灣不受歡迎。
國際大型運動賽會的三大金庫:田徑、游泳與體操,在三家報紙的報導量落居後端,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台灣選手長期以來在這三類的運動項目表現不佳。基本上,比賽成績與報導能見度是成正比關係,因為台灣選手表現不佳,使得報導篇幅縮水,長此以往下去,只會「惡性循環」。
三、
台灣主要報紙杜哈亞運新聞的文字報導內容
本節旨在探討台灣報紙報導杜哈亞運新聞的文字內容,包含哪些新聞主題,並了解各報在報導內容上的差異。以「則數」為分析單位。
從表5可以看出,台灣主要報紙對杜哈亞運新聞文字報導內容的11種類型當中,以「比賽過程和結果」所佔的比例最高,達到49.5%,其次為「相關運動人員報導」的23%,「比賽預告分析」佔了12.5%,這三種類型就佔了三報報導杜哈亞運新聞文字內容的85%。
根據本研究分析結果,台灣報紙對亞運新聞的文字內容仍著重於比賽過程,三家報紙在報導亞運新聞時,其內容大多不脫離比賽本身,各報在新聞報導中,與比賽相關的文字內容類型的比例分別是:「比賽過程和結果」佔了49.5%,比賽預告分析」佔了12.5%,加總就有六成的比例。此外與過去研究結果較為不同的一點是關於比賽的主角—運動員本身的相關報導,在今年的亞運報導新聞量有大幅成長的結果,佔了23%。
四、
台灣主要報紙杜哈亞運新聞的報導體裁
本節主要在分析三家報紙是以哪些體裁來報導杜哈亞運新聞,以及分析各報在新聞體裁上的差異。以「則數」為分析單位。
從表6可以得知,台灣報紙在報導杜哈亞運新聞時,所用的報導體裁大致可歸納為:「一般新聞」、「言論」、「花絮簡訊」、「人物專訪」、「照片」、「表格」及「其他」等七大類。研究結果顯示,台灣主要報紙在報導杜哈亞運新聞上,以「一般新聞」為最多,佔了43.6%,其次依序是「照片」34.3%,「表格」第三,佔了13.8%。
在台灣主要報紙報導杜哈亞運新聞體裁之差異,從表5可得知,三家報紙在報導亞運新聞以「一般新聞」為最多,比例也差不多。但是在照片的使用,自由時報在照片的使用上明顯的多過於其他兩報
。
表6
|
中國時報 |
聯合報 |
自由時報 |
總計 |
一般新聞 |
206(45.9%) |
187(44.7%) |
194(40.7%) |
587(43.6%) |
言論 |
34(7.8%) |
1(0.2%) |
22(4.6%) |
57(4.2%) |
花絮簡訊 |
13(2.9%) |
1(0.2%) |
13(2.7%) |
27(2%) |
人物專訪 |
3(0.6%) |
11(2.6%) |
1(0.2%) |
15(1.1%) |
照片 |
135(30.1%) |
137(33%) |
189(39.5%) |
461(34.3%) |
表格 |
57(12.7%) |
70(16.7%) |
59(12.3%) |
186(13.8%) |
其他 |
0 |
11(2.6%) |
0 |
11(0.8%) |
總計 |
448(100%) |
418(100%) |
478(100%) |
1344(100%) |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
結論一:台灣報紙對亞運新聞的報導體裁過於僵化。
經過資料分析後發現,各報在亞運新聞報導體裁上偏重「一般新聞」與「照片」,兩者佔所有體裁的比例接近八成,突顯台灣報紙在報導亞運新聞時,體裁過於集中、僵化。
2.
結論二:圖文比例的關係,各報大異其趣。
自由時報的「一般新聞」雖然是所有體裁中佔最大部分,但是40.7%的比例比起中國時報的45.9%還有聯合報的44.7%差了大約4-5%,分析之後發現,自由時報的照片比例比其他兩報都多,可能是造成一般新聞比例相差的結果。
五、
台灣主要報紙杜哈亞運新聞的報導向度
本節旨在分析三家報紙報導釜山亞運新聞時的文字內容向度。以「則數」為分析單位。
從表7可以得知,台灣主要報紙在報導杜哈亞運新聞時,「正面報導」佔了46.3%,「負面報導」佔了24.5%,至於「中立或無法判斷」則佔了29.2%。
表7
|
中國時報 |
聯合報 |
自由時報 |
總計 |
正面 |
106(43%) |
97(48.5%) |
109(47.5%) |
312(46.3%) |
負面 |
64(26%) |
38(19% |
64(27.8%) |
166(24.5%) |
中立或無法判斷 |
76(31%) |
65(32.5%) |
57(24.7%) |
198(29.2%) |
總計 |
246(100%) |
200(100%) |
230(100%) |
676(100%) |
|
|
|
|
|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伍、
結論
為求證本研究之目的—杜哈亞運會新聞報導對參賽各國與運動項目的報導量、報導內容、體裁與向度,繼而探求台灣報紙對國際運動新聞的現況,本研究透過量化內容分析,以研究樣本進行整理,摘錄討論本研究之主要發現與主要意涵。
一、
台灣報紙對杜哈亞運新聞的參賽國家與區域,偏重台灣與鄰近國家的東亞地區,對於中亞、西亞與南亞國家的運動成就,著墨太少,有失衡的情形,版面配置對於國際運動新聞有改進的空間。
二、
台灣報紙對杜哈亞運運動項目的報導,偏愛國人喜愛的籃球、棒球與網球項目上,對於國際運動賽會的主流項目田徑、游泳與體操,報導比例偏低。
三、
台灣報紙對杜哈亞運新聞的文字報導內容,以比賽結果、過程、預告與實力分析佔最大比例。此外比對過去的研究發現,在比賽的主角—運動員本身的報導的報導量上相較於過去有明顯的增加。
四、
台灣報紙對杜哈亞運新聞的報導體裁,集中在一般新聞與照片,體裁有過於集中與僵化情形。
五、
台灣報紙對於杜哈亞運新聞報導的向度,多數持正面報導,與過去的研究發現是相符合的。
陸、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石番(民81),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台北:幼獅文化
林東泰(民86),大眾傳播理論。台北:師大書苑。
溫煜國(民74),從報紙內容與版面分析研究市民讀報率之關聯性。台北:九鼎出版社。
施致平(民82),傳播理論與我國職棒運動互動之研討。《體育學報》,第15 輯,p137~148。
侯致遠(民79),大眾傳播與職業運動互動關係之探討。《國民體育季刊》,第19 卷,第4 期,p15~21。
鄭光慶(民87),運動傳播媒體之社會角色與展望。《國民體育季刊》,第27 卷,第1 期,p24~27
英文部分
Breed, W.
(1958). Mass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 integration. Social
Forces, 37: 109-116.
Donohue,G.A.,P.J.Tichenor, & C.N.Olien.(1972).Gatekeeping mass media systems and information control.Beverly
Hill.
Eitzen,D.S.,& Sage,G.H.(1993).Sociology
of North American Sports.(5th ed.).
Greendorfer,S.L.(1981).Handbook of social science of sports.
Lewin,K.(1947).Channels of group life, Human
Relations,1:143-53.
Shoemaker,
P.J. (1991). Gatekeeping.
Winner,R.D.& Dominick,J.R.(1984).Mass
media research :Anintroduction.Belmont,CA:Wadsworth.231.
White,D.M.(1950).
The Gatekeepers: a case study in the selection of news. Journalism
Quarterly, 27:383-90
附錄一 國內主要報紙報導杜哈亞運新聞內容編碼表
新聞日期: 年 月 日 版次: 編號:
一, 報別:
1.□中國時報 2.□聯合報 3.□自由時報
二, 歸類單位(則):
1.□一般新聞 2.□言論 3.□花絮簡訊 4.□人物專訪
5.□照片 6.□表格 7.□其他
三, 內容分類(則):
1.文字報導內容:
(1)□比賽預告和實力分析
(2)□運動相關人員報導
(3)□比賽過程和結果
(4)□名人評論及其活動
(5)□競賽規則及亞運精神
(6)□風土人情趣味
(7)□各國代表團消息
(8)□亞運記者狀況
(9)□開閉幕 (10)□舉辦單位相關事宜 (11)□其他
2.文字報導向度:
(1)□正面 (2)□負面 (3)□中立或無法判斷
3.運動種類:
(1)□射箭 (2)□田徑 (3)□籃球 (4)□自由車
(5)□足球 (6)□體操 (7)□柔道 (8)□射擊
(9)□游泳 (10)□跳水 (11)□排球 (12)□舉重
(13)□划船 (14)□棒球 (15)□網球 (16)□拳擊
(17)□保齡球(18)□桌球 (19)□撞球 (20)□高爾夫
(21)□羽球 (22)□橄欖球(23)□曲棍球
(24)□ 跆拳道(25)□空手道(26)□角力(27)□擊劍(28)□健美
(29)□馬術(30)□帆船(31)□鐵人三項(32)□水上運動 (33)□女壘
(34)□武術(35)□非關運動類
4.報導地區:
(1)□東亞 (2)□西亞 (3)□東南亞 (4)□南亞
(5)□非關地區
5.報導國家:
(1)□中華台北 (2)□中國大陸 (3)□南韓(4)□日本 (5)□北韓 (6)□哈薩克(7)□泰國 (8)□烏茲別克 (9)□印度 (10)□新加坡(11)□香港 (12)□沙烏地阿拉伯 (13)□伊朗(14)□馬來西亞 (15)□菲律賓 (16)□卡達(17)□越南 (18)□印尼 (19)□阿拉伯聯合大公國(20)□蒙古 (21)□科威特 (22)□斯里蘭卡
(23)□黎巴嫩 (24)□緬甸 (25)□巴基斯坦 (26) □約旦
(27)□非關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