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選用之探討
林美君
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
一、前言
隨著社會的轉變,自由開放的需求,教育改革的腳步也隨著開放,不僅在教學方法的多元,教科書的編審制度也跟著開放且多元化。是在於民國八十五年教育部開放由民間教科書編輯,教育部審定。讓教師有更多元的教材選擇,也形成了一綱多本的現象。究竟要不要統一教科書版本,統一教科書版本會有什麼弊端。這個議題被吵得沸沸揚揚的,但是該選用哪一版本呢?統一版本是否又走回頭路呢?又該如何選用,由誰決定選用呢?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根據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指出國民中小學教科用書應依據課程綱要編輯,並經由審查機關單位審定通過後由學校選用。學校得因應地區特性、學生特質與需求,選擇或自行編輯合適的教科用書和教材,以及編選彈性學習時數所需的課程教材(教育部,2000)。研究者身為教師兼任教務組長,每年到了五月就開始辦理下一學期教科書的選用,此時研究者發現教師對教科書選用方案的評鑑原則中的檢討與改進並未徹底執行,在專業自主原則中教師亦缺乏專業能力。我國中小學教科書過去以統編制度為主軸,也就無教科書選擇的問題,但在教育改革的今日,老師必須負起評選教科書的責任。
教科書是教師教學的主要依據,更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教材,更顯現其重要性。教科書負有融合立國精神、培養愛國思想、訓練生活知能、提升民族文化的功能,與一般出版品的性質不同;因此,國家對於教科書,特別是小學教科書更加重視(司琦,2005)。根據國外研究顯示,坦納、英格里布、所羅門均指出中小學教科書是學校教育的主要資源,教科書提供了百分之八十至九十的教學來源(轉引自黃政傑,1985,頁371-390)。藍順德(2005)認為教科書居於教育系統的核心地位,因此教科書的內容對教育發展影響深遠。莊靜宜(2004)認為教科書一直是教師授課主要途徑,教科書的內容決定多數的學科課程,因此,教科書的優良與否,也就影響到教師的教學及學生的學習品質。
瞭解教科書在教學時的重要性,當教師在選用教科書又有哪些的困難或問題呢?周淑卿(2003)指出教師對於選用教科書的知能尚不充足,學校也尚未形成合理的選用規準與程序。當老師具備悉當知能時,其實教科書審查或選用也不會是如此嚴重的問題了。蔡清田、謝慧伶(2003)指出選擇教科書時間短促的問題,包括:部份縣市採以學科為單位,全縣統一版本,各校教師代表限於時間,不易對各種版本詳加評鑑對照,選用教科書是否真正公平,頗受質疑。
綜合上述文獻,更說明了教科書對於學校、老師的重要性,對於整個教育影響更是深遠。不過在教科書選用實務方面,此重要性似乎並未獲得相對的重視,台東縣教師教科書選用的現況及困境卻未被探討研究。基於對教育的熱誠,以及本身從事國小教育兼任行政工作的經歷,針對學校教科書選用的實務進行研究,期能從中歸納理想的選用方案解決選用的困難。
二、教科書與教科書選用之概念分析
(一)教科書選用的意義
「教科書」是以文字或圖表編制而成的作為引導學生之學習及教師教學之內容。包含各種教育學科訓練所需,結構設計系統嚴謹、符合教與學的過程需要、可以持以為學習的依據並幫助學生記憶的工具書籍(莊懷義,1987;林貴美,1989)。教科書被視為教學重要的材料之一,在各個學習的階段,以國中、小學使用最為廣泛,教科書在學校中對教學者(教師)與學習者(學生)所發揮的成效是有目共睹,因此教科書的選用相對的也就非常重要。
教科書選用的定義,在黃志成(1997)、陳怡芬(2003)分析相關文獻歸納出有以下三項:
1.「教科書選用」,係指以地方學區或學校實際評價教科書優劣的判斷過程,其參與選用人員包括教師、家長、學生及學校行政人員等,為了提昇教科書的品質,對於教科書所做的價值判斷過程。
2.所謂「教科書選用」即指地方或學校在評價教科書的優劣和考量應用情境後,加以綜合判斷、審慎選擇的過程,其目的在於提供學生最適合的教科書,以增進教學成效。
3.「教科書選用」需要學校和教師的加入計畫小組,從事教科書選用的規劃、試用及評估等複雜的工作,它也需要校長及其他傳統的權威人物,放棄某些權利,並且學習去分攤責任。
綜合上述文獻,教科書選用重要的定義是為了提升教科書的品質,其目的是提供學生最適合的教科書,而教科書的選用必須不斷被規劃、評估其適用性,因此選用教科書必須是學校所有人承擔的責任。選用教科書過程中,也應考慮到地域性的問題,例如:城鄉的差距所呈現的各項問題,如:學生生活經驗與教科書內容在實際生活經驗的可行性如何?研究者認為這是選用教科書另一個重要的考量。
(二)教科書選用的原則與規準
教科書是教育過程中相當重要的教學材料及學生學習的重要媒介,它更是教學領域中教與學的一個依據。教科書是輔助學生學習的工具,通常以書本形式出現 ,並以嚴謹的知識體系架構同時也是文化、政治、經濟的產物。
莊梅枝(2003)提出教科書是政治的產品,也是經濟產品。教科書制度不僅是一種文化政策,更是一種政治政策,也是一種經濟政策,因此在選擇教科書相對變得相當重要。而為使教科書選用過程嚴謹、合理,教科書選用應注意以下原則:
教科書選用是團體努力的過程應組織教科書選購小組審慎為之;2.擬訂評鑑標準,作為選擇的依據;3.提供充分的資訊和資料,以作正確的判斷;4.選擇教科書要經過充分的討論和諮詢;5.教科書選擇是長期的工作。
另外葉彭鈞(2003)提出自己在教科書選用的原則如下:1.擴大參與原則,2.尊重專業原則,3.民主公開原則4.因應個別差異原則。
陳怡芬(2004)、黃志成(1987)提出教科書選用時有七大原則,以作為選用教科書的參考原則。1.廣泛參與原則:參與人員應考慮各方的代表,選用人員更應該充分反映教師、學生與社區人士意見與需求。2.重視教師專業自主原則:選用人員應秉持專業自主與倫理法則,並以學生利益為重,選出真正適合學生需要的教科書。3.經驗分享原則:評選的過程應重視團體協調共議方式,經由廣泛蒐集選用的相關資料及經驗分享。4.民主原則:周延的規劃選用流程,確定選用依據,使選用工作在公平、公正及公開的原則下完成。5.整體考量原則:教科書評選,應考量各方屬性、目標、方法等,尤其是要配合地方特性的需求,及學生生活的結合,是整體考量的重點。6.持續與評鑑原則:教科書選用後,持續的定期進行評鑑,版本品質管制的重要依據,是教科書持續使用的重要因素。7.協力合作原則:共同討論,團體合作協調,是教科書選用組織的共同使命。
選用規準是一種選書的參考指標,目的在幫助選用人員做出更加客觀、周延、適切的選擇及判斷。賴光真(2006)指出如何在審查通過的教科書中,選出最適當的版本供師生教學使用,有賴學校教科書評選規準的適切建構。我認為評選的規準建構的完善,必能選出適合師生教學用之教科書。而評選的規準不宜太過於繁雜,精簡規準項目,讓選用教科書人員能逐條審慎的選用適宜的教科書。
歸納以上文獻,研究者認為教科書選用的原則為:1.制定一個完整的作業流程;2.選用人員應該放棄己見、充分討論;3.運用不同的資訊及資料,使選用的依據更為多樣化;4.重視地域及個別差異;5.選用過程必須公開、透明;6.制定一個有效評估教科書使用效益之評量標準。
三、教科書選用制度之探討
(一)教科書選用的層級
過去台灣地區尚未精省,因此除了台北市及高雄市為直轄市之外,全省二千餘所國民小學選用教科書時,所依據的法令為民國八十五年台灣省教育廳所頒佈的「台灣省各縣市辦理國民中小學審定本教科用書選用採購汪意事項」目前該注意事項已經廢止適用。取而代之的是國民教育法中的第八條第二項規定由法令意義得知,小學教科書選用的權責單位係屬各個小學,而採購事宜則可由地方縣市政府統籌。
教科書的選用,依其教育行政體系區分,中央集權或地方分權而有所不同,而早期的台灣是審定制,是在國家審查範圍內,目前台灣是地方學區或各級學校擁有一定的選用自由。
教科書的選用有不同的選用層級,但依據教育部規定大部份由各縣市政府訂定辦法選購,而台東縣政府教育局(2007)的教科書選用注意事項中指出由各校辦理教科書選用,並組評選小組。由各校人員選用教科書必須加強選用人員的專業素養,學校教師、行政人員、社區人士間更需要有良好的溝通,更重要的是排除學校行政人員的干預。
(二)、教科書選用的人員
在選用人員方面,教科書選購注意事項第三條規定,學校校務會議訂定教科書選用辦法,並公開選用之,且應由各有關人員以會議型態議決,不得以個人決定(教育部,2000)。Stein,M;Stuen,C;Carnine,D;Long,R.m.(2001)提出選用人員必須清楚界定選用過程中的責任、政策以及預算的壓力。而依台東縣政府教育局(2007)所修訂公布的台東縣所屬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辦理教科圖書選用作業注意事項第三條提到,各校辦理教科圖書選用,應組成教科圖書選用評評選小組,依據採購評選委員會組織準則及採購評選委員會審議規則之精神本公開、公正、客觀及專業共同研商。在第四條提到,評選小組以教務(導)主認為召集人,置委員五人以上,由各校任課教師、行政人員及家長代表組成,且任課教師不得少於評選小組委員總數三分之二,其行政業務由教務(導)處統籌辦理之。
以下分別引用學者吳靜惠(2004)、林玫伶與陳國彥(2003)、康瀚文(2003)、黃志成(1997)等文獻對教科書選用人員的看法:
1.教師::教師是運用教科書進行教育工作最直接最且頻繁的人,教師的教學設計也多從教科書延伸出來,教師可說是教科書的執行者。教師可能受到外界的影響,如行政人員、家長代表與出版商等影響;教師本身的意識形態價值觀也可能使得選用過程不客觀。
2.學校行政人員:學校選用教科書必須要行政人員的支援,行政人員利用行政資源來輔助教師評選教科書,使得教科書的選用能順利完成。選用教科書的相關行政配合和資源的取得,由行政人員協助較為便利。
3.學者專家:學者專家如課程學者、教育行政學者、文編專家及其他教科書相關學者專家,各方學者專家的學養有助於選用教科書時提供相關的諮詢。台灣學者專家實際參與學校的教科書選用比例相當低。
4.學生:國小學生參與教科書的選用實際上是非常少,大部分是由學者專家、教師、家長等教科書選用人員評選。
5.家長及社區人員:教科書選用人員包括教師和教務處行政人員為核心,其中教師為主要成員,部分地區邀請家長列席,但是家長沒有實際選擇權。
綜合上述文獻,教科書選用人員包括教師、行政人員、學者專家、學生、家長與社區代表,由這些人員的評選兼顧到專業的支持與家長、學生的需求,期望從不同的角度去選用最適合學生的教科圖書。
(三)教科書選用流程
黃志成(1997)針對國外學者Gall(1981)、Forgarty(1979)、Bruce & Styles(1981)及國內學者曾火城(1993)所提出的教科書選用流程進行歸納,認為眾學者所提出的選用程序或選用要素雖複雜,但是所要求的步驟或要素卻大同小異,歸結之後可分為準備階段、評選階段、評鑑階段三大步驟。由文獻的分析中,研究者綜合李麗娥(2003)、黃志成(1997)、廖慧伶(2003)等研究歸納出教科書選用流程:
1.準備階段:
(1) 瞭解相關法令與政策,並制定學校教科書選用辦法。
(2) 組成教科書選用委員會或選用小組,將教師依專長分成七大領域。
(3) 收集選用教科書相關資料,及各版本教科書相關資訊。
(4) 辦理選用相關研習或書商說明會。
2.評選階段:
(1) 建立教科書評選標準。
(2) 分析、比較各版本教科書優缺點。
(3) 收集各方意見,召開版本評比討論會議。
(4) 決定教科書版本。
3.評鑑階段:
(1) 實施與檢討。
(2) 瞭解師生與家長之反應。
(3) 教師在教學中進行長期的評鑑,增進教科書評鑑能力作為往後選用之參考。
綜上所述,教科書的選用流程至少有了解教科書選用相關的法令並制定程序和方法、組成教科書評選小組、建立教科書選用人員共識及選用規準等,選前的工作與選後的實施與評鑑都是關鍵。
四、影響教科書選用之因素
選用教科書相關的研究及因素國內外都有許多人進行研究,教科書的選擇是屬於課程決定,必須依據課程理論、基礎、組職等作為課程決定的重要參考。學校如何依據法規的規範,針對各版本教科書進行公開的、嚴謹的審核評比,使教科書的選用過程公開化、透明化、專業化,使選用人員在教科書的選用過程中,能達到專業不選附加價值的最高原則,以減少各種弊端的發生。
現今是教科書選用的戰國時期,如何由眾多的教科書中選用適合課程理論需要,兼併符合學童能力的教科書選用影響因素,綜合蒐集的文獻資料,歸納如下:
(一)校外影響的因素
1.教科書的編輯問題:我認為謝慧伶(2003,p53)提出教科書編輯團隊至少應該包括課程專家、學科專家、教師、文編美編等相關人員,這些編輯人員應同時具備編輯教科書所需的專業知能和經驗。這是出版商必需嚴謹而慎行的否則在編輯與審定的時間壓迫下,恐怕會造成選用的困擾。
2.社會環境:包括社會風氣、社會變遷、社會關係與社會組織等改變,這些改變也就產生不同的社會需求、價值觀,也就影響教科書的選用李麗娥(2003)、陳怡芬(2004)。
3.教科書市場的競爭問題:教科書開放後,價格不再是教育部訂定因此價格成為考慮的重要因素。如果價格太高造成家長經濟負擔,因此經費預算也是影響教科書的選用的重要因素(陳怡芬,2004;Armstrong&Brary,1986)。教科書成為書商的商品,賺取利潤是書商的目的之一,教科書不只是文化產品,也是經濟產物。
(二)校內之影響因素
1.選用人員:選用人員的身心特質、教學素養、教育背景將會影響教科書的選用。教科書的內容複雜、評選不易,所以選用人員是否具有教科書選用知能便成為影響教科書選用的重要因素。
2.學校規模與行政措施:教科書選用以團體合作與民主決定的方式進行,學校的規模會影響決定的實施。
3.作決定的時間:選用教科書的時間是否充足,如果缺乏時間可能以瀏覽的方式審查,無法客觀的、仔細的對各家版本進行優劣的評比是影響教科書選用的因素之一(李麗娥,2003)。
綜上所述,學校在選用教科書時受到影響的因素很多,而且影響的因素之間也互有關聯,也就形成教科書選用時的複雜性。因此,教科書選用時,必須充分的瞭解選用時各項影響因素,以最適當的選用方式,選出最適合學生的教科書。
五、建議與結語
教科書開放旨在於促使教育在多元的社會下,也能有更多元的教材,提供教師教學,而相對的教師的專業也就更重要。欲選用適宜的教科書,有賴建立完善的教科書選用制度,讓學童能獲得真正合適的教科書,教師也要能活用教科書。對於教科書的選用,本文有以下建議:
1.建立教科書選用的評鑑制度。
2.建立教科書諮詢的系統,舉辦教科書專業知能研習,增進教師選用能力。
3.擴大教科書選用人員的參與。
4.建立完善的教科書選用事前準備工作與計畫。
5.增加教師專業的對話,建立專業團隊。
6.鼓勵教師的參與,增進學校團隊的互動。
教科書是教師教學的主要依據,教師有責任提供適當的教科書。教育上教師擁有選用教育內容、課程設計的權利與義務,因此教師必須具備教科書選用的專業知能,選用適合學童的教科書,以達成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司琦(2005)。小學教科書發展史―小學教科書紙上博物館。台北市:華泰文化。
吳靜惠(2006)。高雄市國民中學社會領域教師教科書選用現況與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李麗娥(2002)。國民小學國語科教科書選用之行動研究-以新新國小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碩士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周叔卿(2003)。論中小學教科書評鑑機制建立的必要性。載於教科書之選擇與評鑑。高雄:復文出版社。
林玫伶與陳國彥(2003)。社會領域教科書選用規準之研究。載於教科書之選擇與評鑑。高雄:復文出版社。
林貴美(1989)。法國教科書編輯的基本概念與評鑑要點研究。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各國教科書比較研究(頁413-456)。台北:台灣書店。
康瀚文(2002)。台北縣市國民中學九年一貫課程教科書選用制度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教育部(2000)。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作者。
莊梅枝(2003)。
莊靜宜(2004)。國小綜合活動教科書選用政策之執行研究-以花蓮市國小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莊懷義(1987)。教育問題研究。台北:空中大學。
陳怡芬(2003)。國小教師對國語文科教書選用因素與使用滿意度制度。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曾火城(1993)。教科書選用及其評鑑規準初探。國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121-137。
黃志成(1997)。國民小學教科書選用方案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黃政傑(1985)。美國中小學教科書問題的檢討。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各國教科書比較研究(頁371-390)。台北:台灣書局。
黃振球(1989)。學校如何遴選教科書。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各國教科書比較研究(頁93-104)。台北:台灣書局,。
蔡清田、謝慧伶(2003)。小學教科書選用問題之探究。載於教科書之選擇與評鑑(頁145-173)。台北: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
賴光真(2006)。整合審查機制簡化學校教科書評選規準之研究。國立編譯館館刊,34(3),3-12。
謝慧伶(2003)。雲嘉地區小學教科書選用模式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藍順德(2005)。教科書政策與制度。台北:五南。
二、外文部份
Armstrong.J&Bray.J(1986).How can we improve textbook?(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292208)
Stein,M.,Stuen,C.,Carnine,D.,Long,R.m.(2001).Textbook evaluation andadoption.(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J629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