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行政與視導之探討

 

王淑麗

國立彰化師大工業教育所

摘要

學校行政組織在教育改革的衝激下,不僅影響教育行政機關的運作模式及施政理念的改變,也影響各級學校組織架構的轉化及學校行政運作的變革,對於學生管教的觀念及作法也有實質的影響 。其次受限於專業與人力,教學視導工作難以落實。我國教學視導仍有許多待努力的地方,如何強化教育視導人員專業化,亦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壹、前言

二十一世紀的發展趨勢是從封閉走向開放、從威權走向民主、從單一走向多元、從物本走向人本,在這充滿不確定性的新時代,唯一不變的就是變, 而在面臨新世紀及地球村的大環境之下,學校行政組織已非往日的管理模式或行政理念足以掌握,必須要能跟得上時代轉變的潮流,在教育鬆綁的理念下,學校行政組織由以往的科層體制組織型態,轉化為扁平式組織。民國七十六年臺灣地區解除戒嚴之後,民間要求教育改革的呼聲不斷,而促進教育改革的團體紛紛成立,對於政府教育部門的施政造成相當程度的改革壓力。民國八十三年民間發起「四一○教育改造運動」,舉辦「全國民間教育改革會」;教育部也召開「第七次全國教育會議」,隨後提出設置「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之議案,並獲得行政院同意於民國八十三年九月正式運作,預定以二年的時間研議有關各級各類教育的改革事宜並計畫提出四次諮議報告書。(行政院教改會,民85,頁 151154)另外,教育部也發表「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一時民間與政府均重視教育改革的課題,民國八十三年也嬴得「教育改革年」的稱號。這一波的教育改革浪潮,不僅影響教育行政機關的運作模式及施政理念的改變,也影響各級學校組織架構的轉化及學校行政運作的變革,對於學生管教的觀念及作法也具有相當的影響力,更能帶動學校組織的學習與進步。

 

貳、學校組織的轉化

學校行政乃是對於學校的人、事、物、財等做一系統的管理,來達

成教育的目標。我國的學校行政組織長久以來都是金字塔式的形態,行政人員常常會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保守心態,由於長期受到嚴格管制,工作士氣不高,各處室間溝通聯繫情形不佳,應變速度不快。也由於過去的學校行政系統往往遵循科層體制的組織運作方式,以專業知識為基礎的精密分工,以追求學校行政之效率及效能。但由於環境變化,在一個趨向多元化、彈性化及個別化的時代,學校行政組織也應進行調整來適應時代的變遷,並且合併各處室行政事務相類似的組別,藉以提高工作績效。學校行政在實際運作方面係依循學校正式組織的權力結構和層級節制而運作;對於重要的行政決定通常由校長或學校行政主管(處室主任)主導,學校教師們很少參與決定或表達意見,充分顯示出行政系統和教學系統鬆散結合(loosely coupled)的特性。近年來,教育改革之風已吹進各級學校校園,教師對於自身教學專業自主的權益也日益重視。加以教師法於民國八十四年七月經立法院三讀通過並經公布實施,教師的權益因此獲得進一步的保障。其次,各校依據教師法規定所成立的「教師會」也促使學校組織開始轉化。再者,由於家長教育程度的普遍提升,使教師的專業權威受到挑戰,家長較從前更為積極參與學校事務。然而,隨著時空因素的轉變,未來中小學組織及其運作,亦將因師資培育制度的變革,使得中小學學校組織成員呈現多元化的現象(張明輝1998)。我國中小學學校組織受到上述因素的影響,已從科層體制的架構朝向學校行政部門、教師會及家長會等邊三角形的組織架構而發展;而在大專校院方面,則因學生自治的蓬勃發展,學生會取代了家長會在學校組織架構上的地位,形成學校行政部門、教師會及學生會三足鼎立的局面。

 

參、學校行政運作的變革趨勢

由於學校組織架構的轉化,已使得傳統學校正式組織的科層體制色彩逐漸淡化,校園的文化和諧及校園倫理的重建是教改聲中不容忽視的課題,畢竟校園中每一位行政人員、教師、學生和家長的互動關係,與學校教育革新的成敗息息相關。「追求卓越,提升教育品質」是當前學校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曾榮祥,書評雙月刊52期第65-70)

綜合未來學校行政運作的可能發展趨勢,可歸納為下列各項:

一、學校行政過程的民主化與彈性化

學校行政的過程必須重視教師的參與。另一方面,學校行政部門也必須維持和教師會的良好互動關係,才能順利完成學校行政的目標。其次,受到教育多元化與自由化的影響,學校行政措施也必須發揮「學校本位管理」(school-based management)(Oswald, 1995)的特色,保持高度的彈性化,才能適應急遽變化的教育環境。

二、教師教學專業自主權的提升

在科層體制型態下的學校行政運作,通常由學校行政人員負責規劃學校教學計畫,教師僅負責執行教學工作。然依照教師法的有關規定,教師會對於教師同仁在教學方面的權益,可以依法爭取;另外對於與教學無關的事項也可以依法拒絕參與。如此,將促使學校行政運作進一步尊重教師的教學專業自主立場,教師的權益也會獲得進一步的保障。

 三、家長參與校務機會的增加

家長會在學校組織轉化之後,已日漸突顯其重要性,除代表家長參與學校行政事務並負有監督學校教育成效之任務。過去家長會在學校行政中所扮演的角色,多半是經費支援者,除捐助學校各項活動經費或捐贈教學設備外,甚少參與實際學校行政事務。然因近年來,受到民間教育改革運動以及社會民主化的影響,家長會在學校行政中的定位,也轉變成為親師溝通者、校務參與者及監督者。

四、學生參與校務權利的保障

傳統的觀念係將學生定位為受教者,甚少讓學生參與學校行政事務,學生能夠自主的事項僅限於社團活動,近年來受到國內校園民主風氣的影響,學生參與校務的機會日益增多,大學法修正公布之後,對於學生權利及參與校務有了更明確的規定。

 

肆、視導的意涵

教育視導內容涵蓋行政與教學視導。行政視導強調政令及行政運作的視察與輔導,教學視導重視教學計畫與教學實施的視察與輔導,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教學視導是教育視導的一環,唯有透過教學視導的實施,才能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視察、輔導,進而改進其教學方法,提升教師專業與教學品質。國內學者邱錦昌(民80)曾針對教育視導進行實證性的研究,其研究結果指出:雖有督學及國民教育輔導團進行教學視導的工作,然而受限於專業與人力,教學視導工作難以落實。因此我國教學視導仍有許多待努力的地方。

我國一向極為重視教育視導工作,近年來,由於受到教育思潮以及教育改革運動的影響,在教育視導理念方面已有相當程度的轉變。如從指導轉變為輔導;從偏向於行政視導,逐漸轉變為強調教學方面的視察與輔導;由上級行政人員的視導,轉變為學校參與之學校本位的自我視導;從續效評鑑導向,轉變為專業發展導向的視導。在教育改革風潮的帶動下,教育體制產生許多轉變。教育行政機關與學校的關係,在「鬆綁」觀念的倡導下,由上對下的關係轉而強調平等的地位與授權的觀念,教育視導的角色也由監督視察變遷為輔導與服務的性質。學校也在「鬆綁」觀念的倡導下產生轉變,逐漸強調學校在教育體系的自主性,教育行政主體賦予學校自治、強調教師的專業自主、尊重學校多元價值的發展。在學校本位管理(school-based management)的提倡下,每個學校發展出自我的特色,然而在享受權利之餘,學校也必須在過程中提升學校效能及辦學績效。因此,以學校為主的自我評鑑機制乃不容忽視。

 

伍、強化教育視導人員專業化

在教育十分普及發展之今日,教師不只人數眾多,而且分工精細,專業化程度又高,視導人員能否勝任教學視導,實值得懷疑。專業化的時代,教育視導人員也必須專業化,才能勝任其職務。要守業化,可從下列三方面著手:

一、提高視導人員的資格至大學程度以上:目前中小學校師資都已在大學培養,視導人員的規定學歷也應提至大學以上,最好應進一步提升至研究所程度以上。

二、設置守養成系所或分組學培養人才:應在大學設置教育行政系所,專責培養教育視導人員及其他教育行政人員,至少也應在教育系所分設教育行政組培養之。法令應明定須修滿規定教育視導學分者,始有資格擔任視導人員。

三、建立視導人員證照制度:證照制度是專業化的條件之一,教師的證照制度都早已建立,視導人員的證照制度也應早日建立。

 

陸、結論

在知識經濟的時代,快速變遷的教育改革對學校來說,產生了極大的衝擊與考驗。我國學校行政組織架構,受到校園民主化及教育改革潮流的影響,已由傳統科層組織體制逐漸轉型為學校行政部門、教師會及家長會(或學生會)等邊三角形的組織架構。影響所及,學校行政運作的方式也有了變革,並朝著民主化及彈性化而發展,其中教師教學專業自主權的進一步提升、家長參與和監督學校行政以及學生參與校務等均是學校行政的主要變革方向。邁向二十一世紀,我國隨著政治、經濟、與社會結構的改變,教育改革的工作更是刻不容緩。權力下放的觀念,隨著政治的鼓動,也影響到教育組織。在組織文化趨於民主開放,鼓勵參與合作的現代校園中,領導者需要一套完善的制度來領導與激勵員工及教師群,以達到提供學生優質學習的教育目的。追求精緻卓越的教育和邁向二十一世紀高科技的教育品質,也是教育工作者努力不懈的目標。

 

參考文獻

行政院教改會(民85)。朱子君與朱如君的「現代學校行政與人力資源管理」。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第三次研討會資料。台北:行政院教改會。

曾榮祥,書評雙月刊52(65-70)

高強華(民83),當前大學自主的問題及其改進,載於臺灣研究基金會主編,臺灣的教育改革(頁350388)。台北:前衛出版社。

徐藝華(民84),管教權從何而來,師友月刊 339期。台中:師友月刊。

教育資料文摘社(民84a),教育資料文摘 213期。台北:教育資料文摘社。

教育資料文摘社(民84b),教育資料文摘 214期。台北:教育資料文摘社。

歐陽教(民77),學生的自由與自律,載於臺灣師大學術研究委員會主編,當前校園活動與教育。台北:文笙書局。

張明輝(1998)。〈營造學習型學校〉,《學校行政革新專輯》,15-31,臺北:臺灣師範大學。

張明輝(85),「春風化雨,點石成金─面對學生管教問題」系列研討會。台北:國立台灣師大。

張明輝(民91),知識經濟時代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學校行政理念與措施。取自:http://web.ed.ntnu.edu.tw/~minfei/artical/artical(schooladmin)-19.htm

白麗美、張輝雄(民88)。面臨學校組織再造談重組學校行政組織結構。學校行政138-44

吳清山(民88)。在三頭馬車跑不動,三輪馬車跑得快—建立學校行政、教師會與家長會三者良性互動之探究學校行政之定位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84)。總諮議報告書。台北:行政院教改會。

Oswald, L. J. (1995). School-Based Management: Rationale and Implementation Guildlines. Oregon: Oregon School Study Council.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