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市場因素如何影響創新
賴聖芬
彰化師範大學技職行政管理碩士班
作者:克里斯汀生〈Clayton M.Christensen〉、安東尼〈Scott D.Anthony〉、羅斯〈Erik A.Roth〉
譯者:李芳齡
壹、前言
創新者的修練這本書分析了五個產業,但對於電信業分析的最透徹,無論是技術創新或經營模式創新,對於這幾個產業都有致命的影響。在位者大都是輸家,是命?是運?都要靠新的策略來突破創新的破壞性影響,在位者不可不慎。
創新得以發展、得以成功,『動機』與『能力』是兩大重要的因素。
動機:是引發創新的市場誘因。在商場指的就是利潤。
能力:指的是取得資源並轉化成事業模式,提供產品與服務給顧客的技術與能力。
本書有三個重要的理論:
〈一〉
破壞性創新利基論〈外在環境出現的機會〉。
〈二〉
資源、流程與價值理論〈企業的策略與內在的組織結構與功能〉。
〈三〉
價值鏈演進理論〈以特定企業為核心,具有共生演化關係的產業上下游供應鏈〉。
貳、理論分析
第一章:變化跡象─機會在哪裡
要能預見產業變化的新公司或新事業模式出現,辨識與分析重要的變化跡象,在於評估
三類顧客群:尚未消費任何產品者、尚不滿足的顧客、過度滿足的顧客。而新市場破壞性創新對產業最能造成長久變革,但也是最難被辨識、發現的創新類別,我們可以從二個跡象看出一家公司正再創造新市場的破壞性成長:第一個跡象是高成長且成長率持續提高的新崛起市場;第二跡象是目標顧客的行動。所以為能『洞燭先機、掌握機先』,就必須要學習『獵豹』的精神─時時注意市場的變化跡象。
第二章:競爭戰役─估量競爭對手
在競爭戰役中,產業參戰者的可能交戰結果為何呢?要估量一場肉搏戰,首先必須評估
參賽者的長處與弱點、檢視企業的資源、流程和價值主張。必須具有『諸葛孔明的智慧』才能真正估量競爭對手。在內部管理上要用人唯才、精明的鑽研戰略、恰當的資金投比、內部完美整合、安定的人事佈局、明確的營運方針等等。對外則需做好準確的評估:如市場調查、消費調查、產業標準、資源的稀有程度、產業發展狀況、市場管道等等。
在競爭戰役中,產業與企業必備『三自』功夫;
〈一〉自我覺察─儲備力:內部整合上是否儲備足夠的能量。
〈二〉自我檢視─行動力:與外界競爭時是否有足夠的戰鬥力。
〈三〉自我省思─反擊力:在商場起起落落中是否有跌倒再爬起來的反擊力量。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想贏得漂亮的戰役,非下苦工經營不可。
第三章策略選擇─辨識重要的抉擇
新進者面臨哪些重要決策?一開始應該瞄準什麼市場?如何設計組織?什麼因素左右決策?在位者應該用怎樣的因應策略可阻擋破壞者的攻擊?如何評估這些因應策略的成功可能性?不管是在位者或新進者,都應記住『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啟示。在進行策略辨識時,不可因小失大,但也要注意有時是不可棄小保大。小螺絲釘也有其致命的關鍵性,如何精明的辨識,就是所謂的策略。
叁、非市場性因素如何影響創新
何謂非市場性因素?指的是產業標準、工會、文化規範、技術發展狀態、智慧財產權、基礎建設、政府管制、管制的鬆綁、天災、人禍等等,都會對創新者的動機與能力造成影響。表面上看似自由的市場,但總存在著種種非市場性因素,像一隻看不見的黑手,暗地裡操控著市場上的種種競爭。
雖然是非市場性因素,但是在商場競爭中,是一場場的零和賽局,參賽者都有最佳策略,有些賽局更可能有無限多種策略,所以要步步為營,搶得先機;它不一定是個公平的賽局,但是自助人助,新進者要先有自我的修為。
一、自我的修為:本書前三章提到包括三部份
〈一〉『由外朝內』進行探討新興科技的機會在哪裡?
〈二〉如何避免和既存企業打規模戰。企業間的割喉戰,只會造成一片廝殺後的紅海,所以應該時時尋覓自己的藍海區塊,保持永遠在位的穩定優勢,卻又能兼具創新的新氣象。
〈三〉透過辯認尚未消費者、依其真正在意的是什麼進行策略選擇。
二、外在的因素:左右創新能力的非市場性因素包括
產業標準、工會、文化規範、技術發展狀態、智慧財產權、基礎建設、政府管制、管制的鬆綁、天災、人禍等等,這是在商場競爭中必須如獵豹般的精明,去了解、去規避、去迎刃而解的。
三、政府在制定政策時所必須了解的三個基本原則
創新市場猶如是一個叢林法則發揮作用的地方,政府在創新過程中應扮演何種角色呢?
經濟競爭條件較好的,就如獅子與老虎,當然希望自由競爭,而討厭政府或上帝的存在與干預。反之,身負整個生態體系的穩定與發展重責的政府或上帝,卻不能不維持公平的秩序與運作,進行較長遠的總體規劃。政府的管制工作,不管是引導性的,甚至是強制性的,不需等到生態體系的失序或脫序時才能進行。但還是必須謹守基本原則。
〈一〉創造正確的動機是件困難的工作,因為很容易把雜音誤認為重要訊號,根本原因也不容易應付。
原本政府想矯正市場失敗的情況,可透過創造創新的動機的手段,但是,要創造正確的動機極其困難。通常難以區分什麼是代表市場未能最適切運作的跡象、什麼是雜音?即使能辨識出市場機能失常的根本原因,也很難處理這個問題。因此歷史上,政府透過政策創造了短暫機會,終究未產生實際有效變革的例子多不勝數。
〈二〉創造能力很困難,因為賦於法定能力並不必然能創造技術或作業能力。
當創新的障礙是市場不平衡〈削弱了廠商進入市場的動機〉或法令障礙〈束縛了廠商進入市場的能力〉時,政府的干預行動可把產業推向創新的溫床。當創新的障礙是技術障礙或基本的經濟問題時,政府的干預行動比較難把產業推向創新的溫床。
〈三〉欲透過立法行動以擺脫「兩難」境況,是極困難的工作。
問題愈嚴重,愈難以靠單一行動來解決。政府在面臨兩難境況下,最好的策略是鼓勵破壞性創新者,形成最終能改變產業的新價值網絡。創新的兩難發生在企業主身上;同樣也發生在政府身上。政府要不要主動介入,介入多少─兩難;民間希不希望政府介入,介入多少─兩難。
四、非市場因素影響創新的相關案例
〈一〉政令對創新的影響
強制騎機車要戴安全帽,機車材料行業與美容美髮業就有一場不小的競爭;幼兒乘坐房車須有安全座椅,家長與業者也有了一番利益上的爭戰;因傳染病肆虐,鼓勵外食時使用免洗餐具;而今又因環保問題,禁用塑膠袋、紙杯、免洗餐具,想想這中間,多少人掌握先機發了『時機財』?可又有多少人,因政令的改變,投資付諸一炬呢?
〈二〉政策對創新的影響
英特爾砸25億美元前進大連設晶圓廠,預計2010年開始投產。目前世界上大多數的主機板和晶片都在大陸生產;所以到時候大連廠的生產效果會使得英特爾繼續保持
電腦價格不斷下降的趨勢。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表示:未來英特爾的大連廠將比台積電先進很多,台灣政府卻還在談開放0.18微米製程,比90奈米落後了兩個世代,我們拿什麼跟人家競爭呢?
台灣半導體廠商:如果政府再對業者限制重重,即使強如台積電,在大陸市場也會如『義和團對上洋槍鐵炮』,讓國內業者在大陸市場上永遠落後於人。笑傲全球的晶圓雙雄,在大陸全無施展的餘地。他們被政府的政策兼白色恐怖把手腳綁得緊緊。只能慨歎與外人合作,會被政府用各種『法令』懲罰;留在國內觀望的,卻也被政府用各種『政策』綁住。心中不禁吶喊:『管制只會內傷,政府放手吧』。
半導體廠商一致認為是台灣逼英特爾去大陸。因為他在台灣的中下游廠商都已出走。而他們出走前都發出善意的警告,懇求政府解決產業缺工問題及喪失競爭力問題。可惜執政黨就是聽不進去。這份出走的無奈,讓高僑自動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義隆先生表示:出走的企業,頭頂別人的天、腳踩別人的地,所賺的錢有時還必須透過第三國的子公司,才能拿回台灣養家,難道這不是一種悲情嗎?
國內石化與汽車產業十年前,即有意赴大陸大舉投資,但被『戒急用忍』政策綁住。十年後,大陸的石化與汽車產業版圖早已被全球幾家大廠卡死。顯然,管制的結果,損失最大的還是台灣。
政策對創新的影響除如上所述,餘如公家機構民營化、公共工程開發案、開放觀光、外勞的引進、金融改革、核四建廠、勞退基金、石油價格等等,再再層層次次的影響市場經濟運作。
〈三〉天災與人禍
非市場性因素影響創新除上述政府主宰的影響力外,天災與人禍往往也掌握著市場的創新與破壞。SARS來襲,多少人在口罩上做文章、搞創意、發大財,所幸政府出面干涉,否則豈不真成了天災人禍,誰也躲不過。再說颱風、地震、土石流,這些災情不也經常造成建材、運輸、交通、家具各種行業的爭戰嗎?
說到人禍,目前莫不以專家學者的研究與媒體的報導為甚;只要一份區域性的研究報導完成,加上媒體的渲染,就能造成全國恐慌的大新聞,如綠牡蠣、瀝青鴨、九層塔、鎘米、金針菇、蒜頭‧‧‧不勝枚舉,創意加上主觀宣揚,沸沸揚揚的報導足以把整個台灣翻過來。
五、非市場因素影響創新的因應策略
〈一〉合作、互蒙其利
俗話說:『針無兩頭利』,政府與民間企業或各企業之間想要取得雙贏,有時很難,但若能創新,不管是在位者的固守,或是破壞性創新,還是可以找出自己的一條路。獵豹的身型設計造就了牠的高速奔跑,卻犧牲了如獅子般強而有力的體能。所以單獨的獵豹看到斑馬、水牛、水羚等體形大的動物只能自嘆無能為力,牠們主要是捕獵一些較小的動物如瞪羚 (gazelle)、高角羚
(impala) 等,結伴合作的獵豹,就能捕捉一些體型較大的動物大快朵頤,為自己開創一條美食之路。
〈二〉逆向操作、天無絕人之路
大家都聽過這樣的故事:一個母親365天,不管陰晴,終日愁容滿面,只因為兩個女兒,一個嫁給賣麵線的、一個卻嫁給賣雨傘的。一個需要終日晴朗的艷陽、一個卻巴不得下365天的雨。所以婦人天天不開心,因為二個女兒的期望不能兼顧。後來有人點醒她,你如果雨天,就去幫賣雨傘的女兒作生意,讓她高興;晴天就去幫另一個女兒曬麵線,增加收入。這樣不是皆大歡喜嗎?為自己的情緒找到出口後,婦人果然忙得天天開心,不管晴天、雨天,她都為自己的女兒們感到高興。
〈三〉創新、創新、再創新
路,是人走出來的。非市場性力量影響產業參賽者的創新動力與能力,進而影響創新市場,企業如何在左右為難間,利用創新來拯救自己的企業,或者開創自己的事業呢?舉例來說:健保的給付與繳納制度數度修改,經營者與消費者都大喊吃不消,幾乎每篇保健業相關的報導,都抱怨成本越來越高;消費者的滿意度卻越來越低。這是否可能是個好消息呢?怎樣的創新能拯救保健業呢?
〈四〉成功的經驗
秀傳醫院是走出非市場性影響因素的陰影下,自己開創出一條成功之路的典範。
1.
醫院宗旨:用心、創新、視病猶親。以這樣的心情來規劃經營醫院、來看待病人、來提供病人所需,當然是病人有需求時的最佳選擇。
2.
有個『點子多』總裁黃明和院長,經常用心、創新,改造醫院的經營方針與面貌,讓醫院不至於陳舊,能跟得上時代的需求。並學習曼谷的成功經驗,發展醫療經濟,以追求『健康』,代替購買『治療』。將生命的照護腳步往前推移,希望人人過著健康有品質的生活。
3.
首推『頭家御醫』制度,以家庭為照顧單位,落實生理、心理、社會的全人照護模式,讓全民皆可享受總統級的健康照護。而醫院病房像新穎的汽車旅館一樣,負責迎賓、服務的,都是具備護士資格,與空服員服務精神和儀態的『健康經理』,這也是學自目前金融機構,理財貴賓室『理財專員』的作法,重視每個顧客的尊容感。
4.
開創彰濱秀傳健康園區,強調醫院不再只是看病的地方,不再只是愁眉苦臉的地方,在這裡有結合地方文化藝術的展現、有笑容、有健康、有親切。
5.
與政府簽署市立醫院公辦民營的方式,頗受好評。解決公立醫院醫師來源、財務運作、營運方式所產生的種種問題,更讓地方的醫護醫療不被中斷,造福地方。
〈五〉總裁名言
黃明和總裁曾說:『有人說我是點子王,其實我只是比別人愛動腦筋,凡事喜歡先想好幾
步,尤其在競爭日益激烈的醫療市場中,凡事先想一步,才能保持優勢。』俗話也說:『也要人、也要神』,自己有了萬全的準備,就不怕破壞性創新的競爭者,也不怕非市場性力量的影響。黃總裁帶領秀傳團隊的成功經驗可為我們最佳借鏡。
肆、結語
研讀了創新者的修練這本書,所分析的在位者大都是輸家,那麼我若以一個在位者的企業家來讀這本書,我想下的結論是:
當我看不見,對不起,因為當時我正處於上風。
當我看不起,真抱歉,因為那時我正在高峰處。
當我看不懂,不重要,因為刺激我該努力學習。
當我學不會,慢慢來,因為我有成功經驗可循。
當我打不過,沒關係,因為畢竟我曾經驕傲過。
我把書上所提到的驕者必敗過程,當成激勵我創新的借鏡,最重要的是,我絕對不要輸不起,就算我被打敗了,我會再度進行破壞性創新,贏回我在位者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