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儕個別教學之探究
林怡秀
台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研究所研究生
壹、
前言
在班級中,「互動」不只出現於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也極其頻繁,學生會在同儕互動中學習自己未曾有機會學得的知識、技能和技巧。在這過程中,除了促進學生的社會化過程,在兒童發展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即是提供豐富機會讓學生們以觀察學習方式增廣知識、提升各項能力、發展人際、社會互動技巧等。許多研究也顯示:孩子天生就傾向於模仿比自己聰明、強壯、有技巧、有能力的同儕,也傾向於學習模範而獲得社會性增強的行為(徐澄清,民87)。
Piaget認為,兒童之間的同儕互動比成人與兒童間的互動對兒童的認知發展較有幫助。成人與兒童的互動中,兒童常屈服於權威而對成人的觀點不加考慮即完全接受(陳淑敏,民85)。在同儕互動中,因彼此處於較平等地位,當接觸到不同觀點時常會造成認知衝突,使認知狀態失去平衡,促使重新思考,調整自己的觀點以恢復認知上的平衡狀態,導致認知發展。
從Vygotsky的觀點,兒童必須和比自己能力高的兒童或成人合作才有可能提升認知發展層次。能力較高的同儕或成人能夠給予兒童適當引導,使其突破目前實際的發展層次(real level of development),引領其接近最近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從自己的觀點出發,透過不斷的溝通與討論,整合自己和對方的觀點,一歨步走向最近發展區。
貳、
同儕個別教學之意涵
同儕個別教學(peer tutoring)是指學習者互相幫助並藉由教學而獲致學習的一種教學系統。”peer”可指在發展水平或行為複雜度上相等或相近的個體,也可指屬於同一群體、同樣社會身分或角色的人(許永熹)。”tutoring”意為接受指導而學習。研究顯示,對受教者而言,同儕教學使學習越有效且感覺愉悅,另一方面,也使得教學者本身獲致某種程度的學習(Goodlad&Hirst,1989)。
Fantuzzo,Riggo,Connelly,&Dimeff(1989)認為同儕在課業間相互的指導、支持與合作,有助於解決學業上的困難與疑惑,並分享學習中的喜悅與挫折(引自陸正威,民87)。
參、
同儕個別教學之理論基礎
Goodlad&Hirst(1989)在”PEER TUTORING”一書中,所提出同儕個別教學之理論基礎如下:
(一)
角色扮演理論:此理論認為小老師的行為會因為受教者對於教師的預期而有所限制、束縛,小老師也因此更能體諒教師。受教者獲致學習的對象為同儕,而非覺得是來自另一個世界的班級教師,會使得學習較為容易。
(二)
行為理論:認為學生對問題做出正確反應時得到獎賞會使學習更為有效,獎賞會刺激進一步的學習。同儕教學會對學習提供迅速的增強。
(三)
社會-語言學理論:強調社會互動的影響會表現在語言型態及觀念上。同儕教學提供學童使用其慣用之語言表達方式,來學習自己所不熟悉的事物。
(四)
完形理論:強調當學習者能將一學習項目置於其智力結構中時,學習才算真正發生。同儕教學的機會增加小老師對學習型態的覺知,並繼續助其發展用不同方式尋找問題的技能。例如:小老師得到教材,他須要組織、準備、向受教者解釋此教材,可能需重塑或重整內容以使受教者學習,因此自己會以新方式來看教材。爲了敎得更好,可能要尋找此教學主題的特色、結構等,也因此對教材了解的更多。
由以上學者所提出之理論基礎,我們可以清楚得知,同儕個別教學能使受教者由不同方面受益,但並非只有受教者獲益,小老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從準備教學、執行教學活動、到教學後之檢討反省,都能使自己學習的程度提升。
肆、
同儕及教師提供教學之優缺點比較
跟以教師提供教學相比較,同儕教學有許多優點,可促進學生在學業方面的學習成效。
與教師教學相較,同儕教學的優點說明如下:
(一)學生/教師比率
學生得到之教學活動是否能夠個別化,師生比率是主要的限制。同儕教學的優點即是創造較為優越的師生比率,個別化教學、對反應的監督、指正錯誤、增強等皆較容易達成。
(二)受教者參與學業時間
與教師教學相較,同儕教學活動方案能增加參與學業活動的時間,包含:拼寫單字、解數學方程式、口頭閱讀等,其成果也確實呈現。Greenwood指出,以CWPT為例,學生參與的學業時間由15%-35%增加到45%-75%,受教者參與時間增加之因有小老師的要求迅速且持久,及同儕互動或團體獎賞的動機因素。
(三)反應機會
同儕教學的優點之ㄧ即是增加反應的機會(Greenwood et al.,1984;1987),也增加了學生使用其學科背景知識的機會,在教學歷程中,學生使用學業及社交技能來增加同儕間的互動,同儕教學時會讓受教者不斷嘗試以達到學習的目標。
(四)指正錯誤的機會
同儕教學能迅速鑑別出錯誤並練習修正過的答案。一對一的教學中,小老師的任務即是監視及立即指導受教者學業上的反應。被選擇的小老師已經學習過其所要敎導的課程、小老師指導的答案有遵循之標準、小老師鑑別出受教者的錯誤,而提供正確答案後可得記點獎勵。
(五)立即指正錯誤
除了增加指正錯誤的機會,立即回饋和練習指正後的答案是一要項,也被視為對學習速率有正向的貢獻。因為直接在旁監視,當受教者一出錯,小老師會立即打斷、介入。
(六)協助與鼓勵的機會
與敎師教學相較,同儕教學中協助會連續且自然的出現。在許多教學方案中,小老師與受教者在教學中的互動是依某種教學策略所設計者,但在既定的策略之外,小老師有時會自然、自發的提供必要協助、教學,澄清受教者所遭遇之問題。
(七)競爭與合作學習的經驗
同儕教學的共同目標包含受教者的學習活動、一同完成工作、得到點數或分數、共同做決定等。同儕教學還能建立兒童能積極鼓勵與支持其同儕之學業成就的正向氣氛,鼓勵並期待其同儕能盡其所能努力表現。
(八)動機
同儕教學增加同儕互動的因素,如:新奇經驗、新搭檔的興奮感、獲獎的小組、同儕認同、同儕壓力等。
與教師教學相較,同儕教學的缺點說明如下:
(一)
同儕訓練之需
同儕教學策略中小老師須有特定之教學行為,而非讓小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自行處理所有教學行為。雙方要產生結構化的互動,訓練之需即增加。訓練之焦點在於:使用教材、如何呈現題項、如何依受教者可能產生的反應做區分/整理、如何鑑別錯誤、如何指正錯誤、如何提供正增強、受教者的哪些表現要紀錄等。
(二)
控制教學品質之需
同儕教學也可能因缺乏靈敏的機制來監控或維持教學行為之精確性,因而失敗。同儕教學方案中,教師的角色從教學內容的傳遞者轉變為監控及塑造同儕教學活動者。
(三)
課程內容
小老師必須不斷學習新的教學內容。
(四)
同儕擇定
同儕教學策略之ㄧ是要選擇最理想的小老師或組員,小老師須有必要的學業和社交技能,在無任何教師的協助下教導受教者。同儕教學之形式包括:跨年齡、跨能力、同齡同能力、同齡不同能力的同儕教學等。
(五)
課程調整
並無任何課程教材是專門設計用於同儕教學的,必須要調整班級學校中原有之教材,將基本的教材內容重新組織為較小教學單位,在每次同儕教學的時段中使用。
(六)
花費
同儕教學之初的花費,含:計劃所花時間、訓練、諮詢、同儕訓練等,可能較高甚至過高。
(七)
道德倫理
(a)責任性:教學程序須適當,以建立對雙方皆有助益之同儕教學方案。主要疑慮是,受訓練的小老師不應有過多關於同儕敎導的任務、工作,使其減少對較困難課程之學習,或減低其學習時數。而能力較低者也不應被貼上總是為受教者或低能力學習者的標籤。
(b)同儕能力:受質疑處為小老師是否能有效的指導期待中的教材內容,即是小老師是否能順利的扮演其角色、此角色能否直接促進受教者之表現。
(c)小老師被告知:小老師是否被告知其任務、是否知道教學中其和同學之間的關係和其對同儕所造成的影響。當小老師認為教學很困難或反感時,其有機會拒絕教學的任務。
伍、
結語
在教學現場中,教師面對的是整個班級的學生,教學活動是以整個班級為主要考量。低成就學生常需要提供補充教學或個別教學,但實際上,敎師所能對這些學生提供額外教學、讓其有較多練習的時間是有限的,常面臨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情況。單文經(民86)認為利用同儕教導,可彌補大班教學下,教師無法提供每位學童足夠的練習時間與反覆教學的缺憾,可落實教改中「帶好每位學生」的教育目標,為學習遲滯或落後的學生提供適性的補救教學。魏麗敏(民86)認為藉助同儕依存的特徵,奠定友誼關係的基礎,來進行學習、相互指導,除可增進學習的效能外,更可促進人際溝通、社會適應,達到輔人自導的效果(引自張瓊文,民89)。
由此得知,「同儕教導」在班級中是個相當值得運用的策略,利用同儕間相互指導的機會,彌補教師對於個別學生所能提供的有限時間,並促進學生間的良性互動,達成學習的目標。
陸、
參考文獻
徐澄清(民87)。社會化過程的重要機轉-同儕互動。健康世界,145,10-14。
許永熹。同儕輔導的功能及兩種方案模式。學生輔導,52,45-51。
張瓊文(民89)。同儕教導對國小聽覺障礙國語文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9NCYU1576002。
陳淑敏(民85)。同儕互動與認知發展。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85-2413-H-153-001)。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
陸正威(民87)。同儕交互指導數學解題方案對國小學童數學解題表現、數學焦慮及後設認知影響之實驗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Goodlad, S.,& Hirst, B.(1989).PEER TUTORING-A Guide to Learning by Teaching.New
York:Nichols Publishing.
Hugh, C.F.,Michelle, J.M.,& Rosalyn,
H.,S.(1990).Children helping Children.
New York:JOHN WILEY&S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