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即時通訊使用情形之調查研究
陳思帆、張蕙瀅、李昕翰
台東大學教育學系
摘要
本研究主要為探討大學生在使用即時通訊的現況。研究者採用自編之「大學生使用即時通訊現況問卷」為研究工具,針對台東大學教育學系一至四年級共258人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有效問卷比率達91%,並運用描述性統計、卡方考驗進行分析,結果發現:1)大學生九成五的有電腦,上網地點以自己目前居住的地方為主;2)
全體受試者平均上網時數為4.53小時,平均使用年資約五年;3)大學生有九成六使用即時通訊,其中以「MSN Messenger」最多人使用;4)全體大學生上網行為方面,以「查詢資料」的比例最高;5)單就性別來看,男生之上網行為以「下載」比例最高,女生則以「查詢資料」的比例最高,而男生使用「網路連線遊戲」的行為的比例遠大於女生,女生「網路聊天/交友」的比例高於男生;6)就年級來看,全年級的上網行為以「查詢資料」為主,而一年級以「下載」為主,二年級以「網路聊天/交友」為主,三年級以「查詢資料」為主,四年級「查詢資料」的比例最高;7)在上網行為方面,「查詢資料」比例最高的是四年級,「網路連線遊戲」則以四年級最低,「網路聊天/交友」在全年級是差不多的,「收發電子郵件」以二年級最低,「閱讀」則以二、三年級比例最高,一、四年級的比例最低。本文最後提出後續研究之建議,希望能供相關實務工作或是研究者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即時通訊、上網行為
壹、
緒論
一、研究背景與動機
隨著資訊時代的來臨、科技突飛猛進與日新月異,電腦已是現代人與世界接軌、不可或缺的生活基本設備。隨著1990年代電腦網路的興起,全球網路使用者的人數也逐年成長,年齡層也隨之擴大,網際網路的普及與進步,大大地改變人類的生活型態(李粵強、謝日章、孫衙聰,2006;連廷嘉,2003)。對現代人而言,不僅可以從網際網路上獲得相當多元的資訊管道,同時也開闢了增進人際互動、拓展社交關係的新世界。觀看現今時下的大學生,為了課程的需要,他們必須透過網際網路瞭解資訊、搜尋資料,除此之外,大學生的生活作息時間是相當彈性的,他們擁有獨立自主的學習空間,因此,在這兩個因素的驅使下,網際網路便在無形中成為學生頻繁使用的工具,可以說是幾乎人手一台電腦,甚至目前已有半數以上的學生覺得自己的生活不能沒有網路(朱美慧,1999;徐西森、連廷嘉、劉雅瑩、陳仙子,2002),由此可知網路已深深影響學生的生活了。
即時通訊甫一推出即在大學生的生活圈出現流行,而即時通訊的興起,也改變了現今大學生的生活(Griffiths, Miller, Gillespie,
& Sparrow, 1999)。即時通訊可說是許多人實際生活人際關係的延伸,不似一般的網路交友聊天,使用即時通訊者雙方往往彼此是認識的。不同人格特質之大學生對即時通訊的依賴程度也會有所不同,有些人可能不擅於面對人群,但是藉由即時通訊卻能侃侃而談;有些人害怕孤獨,也可藉由即時通訊來確保自己的歸屬感與安全感。李粵強(2005)指出,透過即時通訊的多項功能,例如:即時傳訊、語音對談、多人會談、檔案傳送、線上視訊以及生動表情符號的傳遞,可以讓傳訊的雙方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它不但為很多大學生帶來課業上的便利,也多了與他人互動的機會;但是也因為它的出現,導致許多學生往往在電腦與網路連線後,就會開啟即時通訊與外界保持聯繫,確保自己能隨時獲得即時性的訊息。
二、
研究目的
(一)了解目前大學生使用即時通訊的現況。
(二)探討不同性別的大學生上網行為情形。
(三)探討不同年級的大學生上網行為情形。
(四)探討不同年級大學生在即時通訊軟體使用情形。
(五)根據本研究之發現,歸納結論,並提出具體可行之建議,以供相關實務工作之參考。
貳、
文獻回顧與探討
一、即時通訊的定義與內涵
即時通訊,是近年來新興的一個名詞。根據李粵強等人(2006)對即時通訊(Instant Messaging,簡稱IM)的解釋,所謂的即時通訊指的是:當傳遞訊息的雙方都擁有一部可以上網的電腦時,且雙方同時於線上,經由IM軟體即時傳遞訊息,便能達到即時回應的目的。即時通訊與其他聊天交友網站不同的是,即時通訊名單當中的成員幾乎是由彼此雙方在真實生活當中已互相認識的成員所組成,換句話說,通常會藉此介互相通訊聯絡的成員彼此在真實世界當中早已認識或見過面,即使是沒有見過面的,像是「Yam QQ」、「Skype」這些即時通訊軟體可以加入自己在真實世界沒見面或接觸過的人,但是在對方想與你搭上線,也須徵得你的同意。不過原則上,像「YAHOO!即時通」、「MSN Messenger」兩大即時通訊在沒有交友功能的情形下,通訊的彼此相互認識,交友的成員當中彼此的依附感、交友的專注程度、展現個人交友誠意以及互動功能的需求相對的也就較高,成員的類型也經過高度的篩選而成。
綜合上述,可知即時通訊的特質眾多:即時通訊軟體是一個可以在網路上達到即時溝通的工具,不似一般聊天網站,即時通訊所加入的好友名單成員都是自己生活中認識,在交換彼此即時通訊帳號情況下將對方給加入的;也因為如此,對於不同熟稔度的連絡人名單,人們面對此連絡人的態度也會有所不同,不似在聊天網站,一開始的聊天對象都是陌生的、都得從頭建立關係;即時通訊還有一優點,就是它除了可以互通有無之外,還可以藉由暱稱或是附加的部落格來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圖文,這些功能都比聊天網站的功能更為即時方便;另外多元的狀態也是即時通訊的一大特色,一般而言即時通訊有線上、忙碌、離開、不在電腦前、電話中、假裝離線…等狀態,藉由狀態的自由變換可以讓他人斟酌與自己聊天的時間長短或其他考量,使用者也可以因自己的需求不同而變換自己的狀態。
二、即時通訊的種類與意涵
即時通訊為一現今很多人使用的軟體,因其便利性及免費的特性,吸引了世界上很多人去使用它,其種類有很多種,本研究茲就以下七種陳述之:
(一)YAHOO!即時通
為台灣兩大即時通訊(YAHOO!即時通、MSN Messenger)之ㄧ,使用人口相當多。此一使用者可以藉由此軟體的介面,可以進行一對一、一對多及多對多的即時對話,甚而有共同檔案傳輸、視訊影音對話、離線留言等附加功能,讓使用的雙方即時在不同的地方也可以達到面對面的效果;而且在經營好友名單的介面上,YAHOO!即時通是可以將聯絡的名字呈現在該好友名單的最前面,讓使用者可以清楚得知線上的好友有誰;另外暱稱的功能和其附加的網誌架設,讓YAHOO!即時通使用者可以藉由暱稱簡短的文字抒發自己的想法、或是藉由網誌來圖文分享;即使是不同地域的人也可藉由這些功能互動。而其活潑的介面和表情符號也因此使用的年齡層跟MSN Messenger即時通訊的使用者年齡層比起來,YAHOO!即時通的年齡層範圍是偏低的。
(二)MSN Messenger
為美國微軟公司爲因應網際網路的趨勢所產生的,
(二)Yam QQ
為蕃薯藤所屬的即時通訊軟體,其頁面設計簡單活潑。與Skype的功能相似的地方是,藉由它可以在交友名單當中認識不少的新朋友,但是因Yam QQ是與大陸最大的交友網站QQ交友中心合作,因此所接觸到的過外朋友多為大陸人。唯因蕃薯藤公司沒有針對該軟體不斷推陳出新或是強力推銷,使用客戶跟YAHOO!即時通及MSN Messenger相較之下,Yam QQ的使用者明顯的少。
(三)Skype
SKYPE,是KaZaA開發人員所發展,在全球可以和其他SKYPE用戶不受限地免費通電話,音質可比普通室內電話,甚至更好,且達到了跨國際虛擬的人際互動。目前在台灣,SKYPE與著名入口網站PCHOME合作,下載次數更已高達千萬,未來發展不容小覷。但受到使用此即時通訊軟體者無法一對多同時進行不同對話,成為其一大限制。
(四)Google Talk
為Google
公司所屬的即時通訊軟體,藉由它,使用者無論走到世界的哪個角落,皆可以藉此與他人即時連絡。
(六)IRC(Internet Relay Chat)
是由芬蘭人Jarkko Oikarinen在1988年晚期所發展出的,起初是要讓他的布告欄使用者除了可以看文件之外,還可以進行線上即時的討論。在IRC中,可以多人加入某個相同的頻道,來討論相同的主題;反之,一個人也可以加入多種不同頻道與其他使用者進行討論。此即時通訊軟體在台灣較少為人知。
(七)ICQ(ISeekYou)
1996年由四個以色列人,YairGoldfinger、ArikVardi、SefiVigiser、AmnonAimr所發明,當時是有感於使用網路時與朋友連繫相當不便,於是共同建立了此一系統。隔年使用者破千萬。遺憾的是在 MSN推出後,ICQ並沒有跟進MSN的一些服務,例如表情符號。使得台灣之ICQ社群大量縮減,幾乎也沒什麼人在使用,甚至根本沒什麼人知曉。
該七種軟體為台灣較有名的即時通訊軟體,而本研究就即時通訊的普及現況,只針對前面五項進行研究,後面兩項則不加以探究。這些即時通訊皆附屬在不同的搜尋引擎之下,下載了這些軟體,使用者即可以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並且免費地與他人聊天;尤其對大學生而言,同學之間資料的傳輸是必要的,使用即時通訊軟體不但可以達到此效果,因其免費地特色可以節省很多大學生的生活費用,因此大學生往往為此軟體的愛用者。
三、即時通訊之相關研究
現今社會當中,每個個體都是社會這個大團體的一份子,幾乎沒有人可以完全脫離這個這樣的一個群體而獨立生活的,這個世界儼然像一個地球村;相反的,在這互助合作的社會,每個人得必須透過不斷地與他人互動,不只是與生活週遭的人互動,也跨國與國外的朋友互動,才得以使自己的生活更為順利,也因此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日益頻繁,連廷嘉(2003)的研究指出,不少人際需求較強的人,會透過網路的使用,尋找自我成就感與歸屬感。也因為大學生對未來感到不安,極欲追求自我認同與親密關係,此時期對家庭的依賴漸減,透過電腦網路,轉而對同儕間尋求自我認同(self-identity)與親密關係(intimacy)(朱美慧,1999;連廷嘉,2003)。再加上大學院校架設網站普遍,光是在學校就有充足的硬體設備可以使用,尤其是住宿的學生,只要繳了便宜的宿網的錢,即可以不限時數的上網,電腦取得相當便利;大學生的一些特性,像是作息彈性,除了上課之外,其餘自己每天的生活時間可以自由規劃運用;再加上學校或家裡都有網路可以使用,上網相當便利;許多使用網路的大學生往往是住宿或賃租在外,受父母的限制與在家裡相對較少,對於電腦的使用是相當有自主權的;另外再課業之需求,現今大學生幾乎所有作業都要使用電腦來完成、都需要上網搜尋作業所要用到的資料,都需要利用電腦來傳輸檔案,因此對網路的需求是相當大的,一台電腦如果沒有了網路,對大學生而言是幾乎沒辦法工作的,由此可看出大學生對於網路的依賴程度。透過網際網路人們不但可以有資料的查詢、收發信件、連線遊戲與上網聊天。
網路功能當中的即時通訊軟體,更是現今許多學生在接觸網路世界當中,最普遍接觸的軟體,也是最容易、最頻繁使用的與外界交流的方式,藉由即時通訊的使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為頻繁,以前在即時通訊不甚普及的情況下,人們往往一回到家,如果想與他人聯絡就只能藉由通訊電信的方式來與外界交流,但是隨著即時通訊的流行,它的功能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為方便即時。現今很多學生常常一回到宿舍、電腦一連線,即使沒有要與他人聊天通訊,也會馬上登入保持上線狀態;至於即時通訊軟體當中以微軟開發出來的MSN Messenger為大學生使用即時通訊之首選(李粵強等人,2006)。即時通訊吸引大學生的原因有很多:藉由它可以使雙方不需要面對面溝通,並且光是坐在電腦桌前就有強大的社交功能可以滿足人們人際關係的慾望。另外寬頻網路的出現、不斷壓低的網路服務價格使得網路費用為人人可負擔得起,再加上無界限以及容易使用的特性,讓即時通訊使用者使用更為頻繁。
此外不同的生活型態的學生其即時通訊使用情形也會不盡相同。許多大學生使用即時通訊的時間大多很晚,且地點大多是在自己的住家處,住家裡的學生就會以在家裡上網為主,住外面的學生就會在自己所住的宿舍或租賃的住處為主要的上網地點。此外即時通訊對於不同的人定義也是很不一樣的,對有些人而言,即時通訊是可以帶給生活很大樂趣的東西,近十年來新興的即時通訊,可說是時下年輕人找到高度親密以及較深度人際關係的工具(徐西森等人,2002)。即時通訊的雙方彼此都知道對方,不但沒有匿名性的特色,更沒有去情境化的功能,它就像是現實生活人際關係的延伸,這是一種所謂「積極性社交的網路使用行為」。簡單來說,他們喜歡藉由網路親近人群、增加與他人接觸的機會,使得自己的人際關係不受限於時間和空間(朱美慧,1999),藉由即時通訊的聊天溝通、使用視訊、傳輸檔案、心情分享以及離線留言等功能可以增加自己與對方的互動機會,透過此管道讓彼此更了解對方,溝通親密感較以往為深,並且可以較容易從線上與他人的人際互動獲得歸屬感與認同感。此外,陳金英(2004)指出「社會焦慮」程度越高以及自信心較低的人,利用網路建立人際關係的需求也就越強,也就是說對於社會焦慮程度高的人,減少面對面的溝通對談,可以避免焦慮的互動;另外自信心不足的人則因害怕面對人群,面對面的人際關係對他們而言壓力較大,使用網路則可避免面對面互動的尷尬,讓自信不足的人可以透過即時通訊與他人侃侃而談;另外則有些人雖然很常上線即時通訊,但是卻不輕易透露自己即時通訊暱稱、以及常假裝不在電腦前再選擇性回答來看,可以知道他們只想透過即時通訊讓自己保持與外界聯繫,但是卻不希望線上名單的成員不要注意到自己也在線上、只想知道他人上線卻不想讓他人知道自己上線的矛盾心態;而有些人則是根本只將即時通訊軟體定義為工具,除非工作上或課業上的必要,需要利用即時通訊來達到工作上的需求,不然是不會上線即時通訊的。
綜合上述,不同的即時通訊各有不同的特色,但是大抵都有即時對話、檔案傳輸、視訊影音、離線留言、圖文分享等功能,而其中在大學學生當中最為普及的是MSN Messenger。另外對於不同性別、不同年級的使用者,因為需求不同,對於即時通訊的定義也就不盡相同,對有些人而言,即時通訊已成為其生活的一部分,對有些人而言,即時通訊只有在工作方便使用。而這些關乎於即時通訊的種種現況,即是本研究所要探討的。
參、研究方法與步驟
一、研究架構
本研究的的研究架構圖,以大學生年級、性別與即時通訊使用情形為主,探討其間的關連性,如圖1。
圖1
研究架構圖
二、研究樣本
本研究主要針對台東大學教育學系學生使用即時通訊情形進行調查,抽樣方法則為普查。本研究共計發出282份問卷,回收262份問卷,剔除廢卷及做答不完全之問卷,全部共得有效問卷258份,可用率為91%。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背景變項是為調查大學生「年級」、「性別」、「有無電腦」、「學業成績」、「外宿與否」、「上網行為」、「有無使用即時通訊」、「使用地點」、「即時通訊種類」以及「上線時數」、「使用年資」,總共十一個變項。其中所謂的上線時數指的乃是受試者每天使用即時通訊的時數,使用年資則是指接觸即時通訊的時間。
四、
資料分析與處理
(一)用敘述統計呈現大學生使用即時通訊情形的現況。
(二)用卡方分配考驗不同性別大學生在上網行為之分析探討。
(三)用卡方分配考驗不同年級大學生在上網行為之分析探討。
(四)用卡方分配考驗不同年級大學生在即時通訊軟體使用情形之分析探討。
肆、
結果與討論
一、大學生使用即時通訊現況問卷之樣本特質分析
研究者將回收的有效樣本初步加以統計,並將樣本所有的分布情形加以摘要整理如表1,並針對大學生在電腦的使用情形摘要如表2。由表1和2,可以分析樣本的特質,歸納整理與摘要如下:
在年級方面,全體受試者中以三年級的人數最多,共有78人,佔了全體受試者的30.2%,其餘一、二、四年級的人數依序為48人(18.6%)、67人(26.0%)與64人(24.8%)。而在全體受試者中,一年級的人數遠低於二、三、四年級,研究者推論此現象為本系之二、三、四年級每年級為兩個班,一年級只有一個班,因此在人數上就會有所差異。
在性別方面,大學生的樣本在兩者上分配並不平均,男性受試者為77人,女性受試者為180人,分別佔全體的69.8%與29.8%,明顯可見在本次研究對象方面,教育學系的女生人數是大過於男性人數,女性人性約為男性人數的兩倍。研究者推估因為抽樣對象為教育系學生,屬師範學院學生,在男女比例上本就女性高過於男性,因此抽樣的結果亦有相同的現象。
在學業成績方面,受試者所佔的百分比可以說相當平均,班上前十名、十一到二十名、二十一到三十名、三十一名以後所佔的百分比依序為23.6%(61人)、29.5%(76人)、26.7%(69人)、17.4%(45人),明顯可見除了三十一名之後之受試者佔全體受試者17.4%,其餘皆佔20%以上;在外宿與否方面,大多數的受試者都是在外租賃,佔69.0%(178人),其次則為住學校宿舍的有21.7%(56人),住家裡的佔6.2%(16人),僅有少數人是住親戚家,佔1.6%(4人)。
表1 大學生使用即時通訊現況問卷之樣本特質分析摘要表
變項 |
變項水準 |
次數 |
百分比(%) |
年級 |
一年級 |
48 |
18.6 |
二年級 |
67 |
26.0 |
|
三年級 |
78 |
30.2 |
|
四年級 |
64 |
24.8 |
|
性別 |
男 |
77 |
29.8 |
女 |
180 |
69.8 |
|
學業成績 |
班上前十名 |
61 |
23.6 |
十一到二十名 |
76 |
29.5 |
|
二十一到三十名 |
69 |
26.7 |
|
三十一名之後 |
45 |
17.4 |
|
外宿與否 |
住家裡 |
16 |
6.2 |
住親戚家 |
4 |
1.6 |
|
學校宿舍 |
56 |
21.7 |
|
在外租賃 |
178 |
69.0 |
|
其他 |
2 |
.8 |
在大學生使用電腦情形方面,總共分為有電腦與否、上網行為、是否使用即時通訊、使用年資、使用地點、上線時間最常使用的軟體等選項來調查,讓大學生勾選出最符合現在實際狀況的選項,歸納整理並摘要如下:
在電腦與否方面,幾乎所有的受試者都擁有電腦,有電腦的受試者為247人(95.7%),沒有電腦的受試者只有7人(2.7%),此結果與朱美慧(2000)和徐西森、連廷嘉(2001)的研究結果相近,顯示電腦對大學生是相當普及的,是一個相當普遍性的工具。
在上網行為方面,以「查詢資料」最多,占總人數的22.5%(58人),其次為「網路聊天/交友」,佔17.4%(45人),另外還有「下載(包括軟體、影片、音樂等)」、「閱讀(包括新聞、文章等)」、「網路連線遊戲」以及「收發電子郵件」,其所佔比例分別爲13.6%(35人)、11.2%(29人)、6.6%(17人)、5.8%(15人),研究者推估此顯示結果可能為大學生因課業、吸取新知或是其他因素,常常需藉由網際網路來查詢資料,因此在「查詢資料」選項的人數上為第一,但是在資料查詢之餘,「網路聊天/交友」則成為為主要上網的目的。
在使用即時通訊方面,在全體受試者中,高達96.5%(249人)的人使用即時通訊,只有1.9%(5人)沒有使用,可見即時通訊在大學生使用電腦的情形上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在有使用即時通訊的受試者當中,其所使用的軟體大多數人又以「MSN Messenger」為最常接觸的即時通訊軟體,佔全體受試者的87.6%(226人),其次為「YAHOO!即時通」,所佔比例為5.0%(5.0人),僅有.4%的人以「Skype」為主要使用的即時通訊軟體,此研究結果與楊淑婷(2004)的研究結果相近。
在使用地點方面,可以發現出大部分的大學生還是以自己「目前居住的地方」為主要的使用網路的地點,佔87.6%(226人),其他受試者會以「學校」為主,所佔比例為8.5%(22人),僅有少數人會以「網路咖啡廳」為主要的上網地點,佔全體受試者.4%(1人)。在使用年資方面,以使用時間為四年者最多,為60人,約佔了全體的23.3%,其次為三小時和五小時,分別佔了全體的19.0%(49人)和14.7%(38人)。在上線時數方面,每天上線時數的最小值為零點五小時,最大值為二十小時,全部受試者中,以每天上線三小時的最多,高達47人,佔全體受試者的18.2%,其次為四小時、兩小時與五小時,分別佔全體受試者的14.0%、12.8%與11.2%。
表2
大學生電腦使用情形之摘要表
變項 |
變項水準 |
次數 |
百分比(%) |
有電腦與否 |
有 |
247 |
95.7 |
沒有 |
7 |
2.7 |
|
上網行為 |
查詢資料 |
58 |
22.5 |
下載(包括軟體、影片、音樂等) |
35 |
13.6 |
|
收發電子郵件 |
15 |
5.8 |
|
網路聊天/交友 |
45 |
17.4 |
|
閱讀(包括新聞、文章等) |
29 |
11.2 |
|
網路連線遊戲 |
17 |
6.6 |
|
其他 |
4 |
1.6 |
|
是否使用即時通 |
有 |
249 |
96.5 |
沒有 |
5 |
1.9 |
|
最常使用的軟體 |
YAHOO!即時通 |
13 |
5.0 |
MSN
Messenger |
226 |
87.6 |
|
Skype |
1 |
.4 |
|
使用地點 |
目前居住地方 |
226 |
87.6 |
學校 |
22 |
8.5 |
|
網路咖啡廳 |
1 |
.4 |
|
其他 |
1 |
.4 |
表2
大學生電腦使用情形之摘要表(續)
變項 |
變項水準 |
次數 |
百分比(%) |
使用年資(年) |
.00 |
1 |
.4 |
1.00 |
7 |
2.7 |
|
1.50 |
1 |
.4 |
|
2.00 |
17 |
6.6 |
|
2.50 |
3 |
1.2 |
|
3.00 |
49 |
19.0 |
|
4.00 |
60 |
23.3 |
|
5.00 |
38 |
14.7 |
|
6.00 |
35 |
13.6 |
|
6.70 |
1 |
.4 |
|
7.00 |
26 |
10.1 |
|
8.00 |
8 |
3.1 |
|
9.00 |
2 |
.8 |
|
10.00 |
1 |
.4 |
|
14.00 |
1 |
.4 |
|
上線時間(小時) |
.50 |
4 |
1.6 |
1.00 |
16 |
6.2 |
|
1.50 |
2 |
.8 |
|
2.00 |
33 |
12.8 |
|
2.50 |
2 |
.8 |
|
3.00 |
47 |
18.2 |
|
3.50 |
2 |
.8 |
|
4.00 |
36 |
14.0 |
|
5.00 |
29 |
11.2 |
|
5.50 |
1 |
.4 |
|
6.00 |
28 |
10.9 |
|
7.00 |
6 |
2.3 |
|
8.00 |
14 |
5.4 |
|
10.00 |
18 |
7.0 |
|
12.00 |
1 |
.4 |
|
16.00 |
1 |
.4 |
|
20.00 |
2 |
.8 |
二、大學生之上線時間與使用年資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為了進一步了解受試者使用即時通訊的時間與相關經驗,研究者從每天上線時數與使用年資的平均數與標準差來檢視,如表2。由表中可以得知,受試者每天上線時數平均為4.53小時,與楊淑婷(2004)的研究結果「3小時以上未滿5小時」的結果相似,約佔了一天的五分之一時間,顯示出使用即時通訊儼然已成了大學生生活的一部分了。再從標準差2.97來看,也可發現全體受試者每天使用即時通訊的時間在個體差異上是相當大的;在使用即時通訊軟體的年資方面,研究者也發現全體受試者的平均數為4.53年,標準差為1.87,顯示出受試者使用即時通訊平均普遍超過4年的時間,此研究結果比徐西森、連廷嘉(2001)的研究結果3.35年以及蕭銘鈞(1997)的一至二年還要多,顯示台東大學教育學系的學生比全台灣大專學生之上線時數長,也可見許多受試者在上大學前即開始使用或接觸過即時通訊軟體。
表3 大學生上線時間與使用年資之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
平均數 |
標準差 |
上線時間(小時) |
4.56 |
2.95 |
使用年資(年) |
4.53 |
1.87 |
三、不同性別大學生上網行為分析探討
爲了解不同性別大學生上網行為是否有所差異,因此針對性別與上網行為進行卡方檢定。從表4可知,在性別和上網行為所得的交交表中,χ2=20.525,p =.002,可以說其顯著性相當高。此交叉表顯示出男女生上網行為最常做的事為「查詢資料」,共58人;其次才是「網路聊天/交友」,為45人;其餘依序為「下載」(35人)、「閱讀」(29人)、「網路連線遊戲」(17人),僅有少數會「收發電子郵件」(15人)。
在性別上,整體而言,男生上網行為所佔比例較為平均,但是可以看得出來「下載」的比例略高,其次則為「查詢資料」及「網路連線遊戲」,接著是「閱讀」、「網路聊天/交友」,「收發電子郵件」的比例最少;而女生方面,則是「查詢資料」的比例較其他上網行為高,其次才為「網路聊天/交友」,其餘的依序為「下載」、「閱讀」、「收發電子信件」,所佔比例最少的則為「網路連線遊戲」。從此部份研究結果可以顯示出,男女生上網行為所佔比例相似,唯男生主要上網行為是以「下載」的比例最高,女生則以「查詢資料」的比例最高,又男生上網使用「網路連線遊戲」的比例明顯高於女生,而女生則是「網路聊天/交友」的比例明顯高於男生。
表4 不同性別大學生上網行為交叉分析摘要表
|
上網行為 |
總和 |
|||||||
|
查詢資料 |
下載 |
收發
電子郵件 |
網路
聊天/交友 |
閱讀 |
網路
連線遊戲 |
其他 |
||
性別 |
男 |
11 |
12 |
2 |
7 |
10 |
11 |
1 |
54 |
女 |
47 |
23 |
13 |
38 |
19 |
6 |
3 |
149 |
|
總和 |
58 |
35 |
15 |
45 |
29 |
17 |
4 |
203 |
χ2=20.525 p =.002
四、不同年級大學生上網行為分析探討
爲了解不同年級大學生上網會做的事情是否有所差異,研究者針對不同年級的大學生與其上網行為進行卡方檢定。從表4中顯示,不同年級的大學生與其上網行為所得的χ2=36.920 p =.005,表示兩者間達顯著。此交叉表顯示出全年級上網行為主要以「查詢資料」為主,佔了58人,其次為「網路聊天/交友」,為45人,其餘則依序為「下載」、「閱讀」、「網路連線遊戲」、「收發電子郵件」;而就各年級方面來看,一年級上網行為主要以「下載」為主,其餘的依序為「網路聊天/交友」、「查詢資料」、「網路連線遊戲」、「收發電子郵件」和「閱讀」;二年級部分則是以「網路聊天/交友」為主,其餘為「查詢資料」與「閱讀」、「下載」、「網路連線遊戲」、「收發電子郵件」;就三年級來看,「查詢資料」明顯高於其他上網行為,其次為「閱讀」,其餘依序分別為「網路聊天/交友」、「下載」、「收發電子郵件」、「網路連線遊戲」;而四年級部份,「查詢資料」是全年級比例最高的,其次為「網路聊天/交友」,少部分依序為「下載」和「收發電子郵件」,「閱讀」比例也相當低,「網路連線遊戲」則是全年級最低的。
從研究結果可以顯示出,越高年級上網「查詢資料」的需求越高,「下載」的需求則越低;而「網路聊天/交友」在各年級中是差不多的,「網路連線遊戲」的比例則是以四年級為全年級最低的;「收發電子郵件」的比例則以二年級為全年級最低,三年級最高;在「閱讀」方面以二、三年級的比例較高,一、四年級的比例較少。
表5
不同年級之大學生於上網行為之交叉分析摘要表
|
上網行為 |
總和 |
|||||||
|
查詢
資料 |
下載 |
收發
電子郵件 |
網路
聊天/交友 |
閱讀 |
網路
連線遊戲 |
其他 |
||
年級 |
一年級 |
6 |
14 |
2 |
11 |
2 |
5 |
1 |
41 |
二年級 |
11 |
8 |
1 |
12 |
11 |
5 |
1 |
49 |
|
三年級 |
18 |
8 |
7 |
10 |
14 |
5 |
1 |
63 |
|
四年級 |
23 |
5 |
5 |
12 |
2 |
2 |
1 |
50 |
|
總和 |
58 |
35 |
15 |
45 |
29 |
17 |
4 |
203 |
χ2=36.920 p =.005
五、 不同年級大學生最常使用即時通訊軟體分析探討
由表6結果發現,經卡方考驗檢驗不同年級大學生與其最常使用的軟體所得χ2=13.264 p
=.039,表示兩者間達顯著差異。在最常使用即時通訊軟體上,無論哪一個年級的大學生,其使用「MSN
Messenger」的比例皆是最高的,一年級至四年級使用人數依序為37人、57人、71人、61人;而「YAHOO!即時通」和「Skype」使用的人數比例很低,此研究結果與楊淑婷(2004)研究結果相同。研究者推估影響此結果的可能因素眾多,雖然三者皆為免費下載軟體,也同時具有立即性功能以及視覺、聽覺的效果,但因為「MSN
Messenger」與「YAHOO!即時通」為了滿足大眾的需求以及因應社會趨勢,兩者不斷的推陳出新,速度相當快速,並更新及改良了許多附加功能,無形中吸引了更多的使用者;反觀「Skype」除了在對話通訊功能品質上略勝於前兩者外,在視覺、聽覺方面以及介面使用上皆不如「MSN Messenger」和「YAHOO!即時通」,因此較少人將其視為常用的即時通訊軟體。
表6 不同年級大學生最常使用即時通訊軟體之交叉分析摘要表
|
最常使用的軟體 |
總和 |
|||
|
YAHOO!即時通 |
MSN Messenger |
Skype |
||
年級 |
一年級 |
6 |
37 |
0 |
43 |
二年級 |
5 |
57 |
0 |
62 |
|
三年級 |
1 |
71 |
1 |
73 |
|
四年級 |
1 |
61 |
0 |
62 |
|
總
和 |
13 |
226 |
1 |
240 |
χ2=13.264 p
=.039
伍、
結論與建議
一、 結論
(一)
大學生有電腦者佔九成五,使用即時通訊者佔九成六,其中以MSN Messenger使用最高,其次依序為「YAHOO!即時通」、「Skype」。另外,在上網時數的調查結果發現平均上網4.53小時,開始接觸即時通訊的年資平均約五年。
(二)
在大學生上網上為方面,「查詢資料」最多,其次為「網路聊天/交友」,另外其他上網行為所佔比例依序為「下載(包括軟體、影片、音樂等)」、「閱讀(包括新聞、文章等)」、「網路連線遊戲」以及「收發電子郵件」。
(三)
根據上網地點的調查結果發現,大多數的大學生上網地點主要還是以自己目前居住的地方為主,佔全體受試者百分之87.6,其次才以學校為主,僅有少數人會以網路咖啡廳為主要的上網地點。
(四)
從不同性別大學生上網會做的事來看,男生上網行為所佔比例總體而言較為平均,但是「下載」的比例略高;而女生則是「查詢資料」的比例較其他上網行為為高,又男生上網使用「網路連線遊戲」的比例明顯高於女生,而女生則是「網路聊天/交友」的比例明顯高於男生。
(五) 從不同年級大學生上網行為來看,全年級上網行為主要以「查詢資料」為主。而就各年級方面來看,一年級上網會做的事主要以,「下載」為主,二年級部分以「網路聊天/交友」為主,三年級則以「查詢資料」明顯高於其他上網行為;而四年級部份,「查詢資料」是全年級比例最高的,「網路連線遊戲」則是全年級最低的。另外「網路聊天/交友」在本研究來看是差不多的,「網路連線遊戲」的比例則是以四年級為全年級最低的;「收發電子郵件」的比例則以二年級為全年級最低的;在「閱讀」方面以二、三年級的比例較高,一、四年級的比例較少。
二、 建議
(一)
本研究之指針對台東大學教育學系作抽樣對象,因此探討的研究結果只能針對教育相關科系之輔導工作者參考,期往後從事相關研究者能嘗試較大範圍的抽樣調查,以求大學生使用即時通訊之普遍情形。
(二)
本研究針對大學生使用即時通訊的情形進行調查,並就受試者使用情形作現況呈現,並未深入探討大學生使用即時通訊對其在各方面的影響,期往後有研究者能針對此一議題作更深入之探究,以供相關實務工作者更高的參考價值。
(三)
本研究在上線時間方面,僅就受試者之每天之上線時數來作調查,建議未來可以就不同年級或性別與不同的上線時段進行探究;且研究者以為針對受試者每天上線時數進行探討仍有所偏失,相信將每天上線時數改為每週上線時數或許會有比較客觀的結果顯示。
陸、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朱美慧(1999):我國大專學生個人特性、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關係之研究。大葉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粵強、謝日章、孫衙聰(2006):大學生使用即時通訊軟體進行人際溝通行為之初探性研究─以萬能科技大學工管系學生使用MSN
為例。萬能商學學報,11,157-163。
徐西森、連廷嘉(2001):大專學生網路沉迷行為及其徑路模式之驗証研究。中華輔導學報,10,119-149。
徐西森、連廷嘉、劉雅瑩、陳仙子(2002):人際關係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
連廷嘉(2003):青少年網路成癮行為成因之質性分析研究。屏中學報,12,5-26。
陳金英(2004):網路成癮現象之實證研究。教學科技與媒體,68,39-58。
楊淑婷(2004):生活型態與即時通訊之使用。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銘鈞(1997):台灣大學生網路使用行為、使用動機、滿足程度與網路成癮現象之初探。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西文部份
Kent, N.,
Facer, K. (2004). Different worlds? A comparison of young people’s home and
school ICT use.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6(20), 440-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