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作不合,白頭不偕老,老來才離婚 ∼淺談高齡者離婚教育
周威整
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
一、前言
處在現在這個不斷變動的年代,以往結褵數十年,一起牽手到老的老夫老妻,已經不是老年夫妻的唯一選擇,因為退休、子女長成、中年外遇…等各種因素,讓老夫老妻不再逃避問題,活到老,忍到老,取而代之的是,同年輕人一樣的選擇,不合就離婚吧!過去大家總認為到老才離婚會惹來閒言閒語,不過時代在進步,人的想法也在進步,離婚這個問題,已經慢慢的檯面化,人們也不在只是單純的認為離婚就是一件不好的事,老年夫妻,在發現彼此的鴻溝已經不能修復,在一起只會互相帶給對方痛苦時,選擇分居、離婚,未嘗不是一件讓傷害降到最低的好方法。
二、老年離婚率十年飆四倍
根據內政部統計處的資料,結婚二十五到二十九年的夫妻,自民國八十三年至民國九十三年間,離婚成長率為四點一倍,而三十年以上的夫妻,也高達三點八三倍,從資料統計可發現,的確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但為什麼會如此呢?可從一些案例中看出:
案例一:女校長退休,夫妻馬上離
在台灣南部,一對校長夫妻牽手大半輩子,還是彌補不了個性的差異。太太退休後,兩人在離婚證書上蓋了章。兒子結婚,離婚爸媽各發喜帖,各自辦喜宴,彼此不再打照面。兒子與兒媳只得穿著禮服趕了兩攤喜酒。
案例二:五十歲不分手,還要再忍三十年
五十多歲的
案例三:父親外遇
在晚清協會的諮商台前,七十多歲的阿嬤說著,厝內的「老不修」去跳土風舞,居然愛上四十多歲的女人,年紀比女兒大不了多少。陪著來的女兒面對老父外遇,倒比母親更激動,直勸母親:「離一離,卡清心。」
案例四:老到不再在意別人的想法
一位台大教授記得,當年六十歲的阿姨離婚時,他的子女並不認同。她早年想離婚,怕父母傷心,怕小孩子沒有完整的家;忍到老年,父母過世、自己也老到「不再在意別人的想法」,子女卻不站在她這邊。她負氣的對子女說:「你們也管不了我的決定。」女教授到現在還記得阿姨臉上的遺憾。
案例五:長年家暴
現代婦女基金會副秘書長姚淑文說,一位長年遭受家暴的太太堅持不肯離婚,原因是她希望兒子結婚時是「父母雙全」,不要給親家看笑話。後來是兒子看不下去了,卻母親保命要緊:「如果妳被打死了,就什麼也看不到了。」
案例六:貴婦堅持離婚,不想再說嗨嗨嗨
常帶著帽子、穿著高雅,就像由日劇走出來的成熟貴婦,走入王如玄律師事務所說她想離婚時,王如玄十分好奇。原來是先生要求完美,行事頗有日本大男人之風,家裡得以夫意為尊,妻子只能回答:「嗨、嗨(日文:是)。」婦人有傳統的「婦德」,結婚後她學插花,家務一塵不染,物品各有其位,凡是
沒有外遇、沒有家暴的婚姻,居然有一方想要離婚,在上一代的夫妻聽起來簡直不可思議。婦人告訴王律師,她在電視上看了王如玄與主持人吳淡如討論女人自主權,她非常感動。在二十多年的婚姻裡,她很少事情能依照自己的意思,除了離婚。聽到妻子要求離婚,財力優渥的丈夫威脅,「妳要離,一毛錢也不給妳。」企圖用經濟因素控制她,妻子不為所動。倒是女兒支持母親離婚的決定。因為她到母親在婚姻裡並不快樂,她有收入,願意供養母親,讓她在晚年追尋自己想要的生活;如果不想做飯,就不要煮,不必非得照父親意思,餐餐都得要有三菜一湯。從此母親可以想吃什麼,就吃什麼。王如玄說,多次協商,這位丈夫後來認清,妻子是決心求去,不是一時鬧情緒,於是他很有風度地同意離婚,並且在協議書上載明,每個月給她三萬元生活費,支持她的單身生活,並且口頭言明,若前妻有困難,他會伸出援手。
王律師說:「這是划算的,至少這比分他一半的財產,要省多了。」放棄老公的財富,婦人在老年換得了自由。
案例七:發現老婆有狀況
對五十五歲的老蔡來說,他從沒想到自己會在頭髮都斑白後,再度單身。重新適應一個人的日子,難免寂寞,但這樣的心情,就算是酒後,他也不輕易對朋友「吐心聲」。五十三歲那年離婚,沒有老婆照料生活,老蔡的生活回到最基本:早上出外工作,中午公司提供便當,晚上下班就到社區大學去做志工,跟人說說話,也學點東西打發時間,要不就與三五好友喝點小酒。
他說,吃飯、洗衣都不是問題,大不了花錢都能解決。洗衣機操作還算簡單,學一下就會了。不過,生活中少了「糾察隊」,他常常讓衣服堆到像山一樣高時,才會動手清洗。
結婚二十多年,太太一直都是老蔡事業的好幫手。兩人原本開火鍋店,一起為生活打拚。忙到半夜,把店鐵門拉下,夫妻相偕回家的情景,曾讓他心裡感到十分溫暖。他不願多談夫妻離婚的原因,只是冷冷地說:「要不是發現老婆有狀況,很少人會想離婚啦。」離婚兩年多,從老夫老妻雙人枕頭的生活,變成孤單一人。他說,一群好朋友是目前他生活中最好的依靠。不過,就算是在朋友面前,老蔡也很少提到離婚的傷心往事。身旁的朋友透露,朋友眼中,夫妻倆感情不錯,共同在店裡忙碌的情景,讓人印象深刻,如今老蔡變成隻身一人,火鍋店也早關了,他一個老男人生活起居雖不置於到「邋遢」的程度,但朋友們隱約可以感受到他的落寞。
「小孩都大了阿,也贊成我們離婚啦,大人的事。他們怎麼管?日子還是要過的吧。反正一個人的日子,習慣了就好。」老蔡說。
三、如何讓這些長者在有可能發生的分居或離婚問題中安穩
(一)一周見一次,關係反而好
有的老夫妻也學現在的年輕人,協議分居,丈夫提供她生活費,她每週回家一次料理家務,採買日用品,等於是「遠距持家」,兩人反而相近如賓。
有人戲稱這種現象是「退休老公症候群」,即使沒鬧到離婚,如要避免這種現象,有需要鼓勵老夫老妻參加成長團體,進而找出共同的興趣,才能繼續在同一個屋簷下和平相處。
(二)提供打理生活的技能班
赴日本訪問老人團體的老人聯盟秘書長吳玉琴說,日本銀髮族離婚已多到老人團體為老男人開辦烹飪班,她認為「或許台灣也要考慮跟進」。
(三)改變一般大眾的價值觀
離婚不是罪,而是一種選擇,必須從一般大眾的價值觀去著手,聯合報針對二十至五十歲的民眾調查發現,每五位已婚者就有一人曾認真考慮要離婚;未婚及三十歲以下年輕子女中,則有一成對父母的婚姻是傾向「勸離不勸合」。很多老年夫妻離婚時,還是希望得到子女的支持,至少不會讓他們已經受傷寂寞的心,再增添一塊大石,改變大眾對離婚的認知,也能減少老年夫妻,做選擇時不會有所遺憾。
(四)建立良好的離婚財產制度
台灣不像是美國那樣,有所謂的離婚協約,明確的訂定要付多少贍養費,分多少財產,所以這方面是有待改善的。
去年日本有部日劇-「一輩子認真工作的老公退休了,偷偷訂了機票,要帶妻子環遊世界,謝謝她多年來顧家的辛勞;就在慶祝退休的那一夜,妻子送她的禮物卻是:『我要和你離婚。』」
這是日劇「熟年離婚」的開場劇情。女主角不滿老公一直藉口事業,從不參與家庭生活,所以決定也要由當了一輩子的老婆角色「退休」。
日本因為新制年金將允許主婦分享老公的退休金,於是醞釀了「熟年(老年)離婚潮」。反觀台灣,行政院目前的國民年金法草案,並沒有這樣的設計。根據日本剛修正的年金制度,二00七年四月以後,離婚後經濟弱勢的一方,尤其是家庭主婦,可以依照婚齡、老公薪資,分享對方的退休金。
由於新改的法令,專家預測,二00七年日本可能爆發熟年離婚潮,目前想離婚的人都在苦撐,今年離婚會比以往有保障,社會多了許多「離婚預備軍」。
在台灣,前行政院長謝長廷卸任前通過國民年金法草案,蘇貞昌上任後裁示再議。民進黨主委王榮璋指出,台灣國民年金並沒有讓配偶分享的機制;但為了保障沒有任何社會保險的家庭主婦的晚年,倒是規定有工作的配偶必須為另一半繳交保費。但是完善的財產支持制度還是有待制訂,才能讓離婚的老年人,不至於經濟失去依靠而流離失所,造成更多社會問題。
四、結語
銀髮族離婚現象並非台灣獨有。在美國,一九九七年有百分之七的六十五歲老人離婚或分居,到了二00一年,比率升到百分之十,鄰近的日本,結婚二十年以上的「熟年世代」(現今五、六十歲),在二00四年有多達四萬兩千對離婚,是一九八五年的兩倍,結婚三十年以上夫妻的離婚對數是一九八五年的四倍。由此可見,老年離婚是一個越來越必須去注意的問題。
近年來,個人主義、女性主義的萌芽,也讓人們更懂得作自己,而不是作別人眼中的角色,當選擇重獲自由的當下,也必須要有面對新的生活衝擊的打算,因為老來離婚,生活得重新安排,唯有透過健全的社會制度與教育,才能讓這些做了新選擇的長輩,能得到真正安穩愉快的自由。
筆者在最後強調,並不是鼓勵離婚,當然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在預防家庭問題的發生,離婚的老年人也是目前多數中的少數,如果能透過政府、學校、家庭,做好完善的家庭教育,相信建立溫馨和諧的家庭才是社會所樂見的,更期望台灣不會有像日本那樣的離婚預備軍。
參考書目
梁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