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國民小學創造思考教學之成效
蔡依倩
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
壹、
前言
經過全球化經濟激盪,各國家都努力在創新科技版圖上找到定位,因此教育部在2002年提出「創造力教育白皮書」,裡面清楚的描繪「打造創造力國度」之願景,看得出創造力在教育中的角色越趨重要。然而,要怎麼去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這是站在第一線的教師所應該好好思索的課題。也因如此,創造思考教學就成為了一門顯學。以下就探討在國民小學中,教師實施創造教學的成效。
貳、
創造力的意義
創造一辭依據韋氏大字典的解釋,有『賦予存在』的意思,具『無中生有』或『首創』的性質。創造力則是一種創造的能力。也有學者以創造思考能力稱之。
所謂創造思考能力,,教育學家及心理學家各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它是發明能力,有人認為是擴散思考、生產能力,甚至認為就是想像力。
張春興主編〈1996〉的『張氏心理學辭典』將『創造力』解釋為『在問題情境中超越既有經驗,突破習慣限制,形成嶄新觀念的心理歷程;以及不受成規規定而能靈活運用經驗以解決問題的超強能力』。
一、創造是一種思考能力
1
敏覺力:只敏於察覺事物,具有發現缺漏、需求、不尋常及未完成部份的能力。
2
流暢力:只產生觀念的多少,即是思索許多可能的構思和回答,是屬於記憶的過程,因人會將資料聚集儲存在腦中以供利用。例如:磚塊的用途:蓋房子、造橋…。
3
變通力:是指不同分類或不同方式的思考,從某思想列車轉換到另ㄧ列車的能力,或是以一種不同的新方式去看一個問題。例如:磚塊:建築、打人…。
4
獨創力:指反應的獨特性,想出別人所想不出來的觀念。
5
精進力:是一種補充概念,在原來的構想或基本觀念在加上新觀念,增加有趣的細節,和組成相關概念群的能力。
二、創造是一種心理歷程
Wallas所提出的創造力歷程說明如下:
1
準備期:收集有關問題的資料,結合舊經驗核心知識。
2
醞釀期:百思不解,暫時擱置,但潛意識仍在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案。
3
豁朗期:突然頓悟,了解了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4
驗證期:將頓悟的觀念加以實施,以驗證期是否可行。
三、 創造力與人格特質有關
認為創造力決定於某種人格特徵與人格特性〈初正平,民62〉從教育的觀點來看,具有創造力者,其人格特徵的研究,早為心理學者所重視。近十多年來,這方面的研究為數頗多,且已有相當的成就,但結果並不ㄧ致。〈張春興、林清山,民71〉有些學者認為創造者比較穩定,在興趣方面接近陰柔,但有統治和決斷力,積極而能自治。敏感、內傾,卻又有無謂的精神〈賈馥茗,民68〉。另有些學者發現創造者個人所擁有的特質是:經驗的開放、評估內在化、精於運用構想,願意嘗試冒險,能從事複雜的事物,容忍曖昧,積極的自我想像,工作時能全神貫注〈Callahan,1978〉
參、
創造思考教學
一、創造思考教學的涵義
創造思考教學法,就教師本身而言,乃是鼓勵教師因地制宜,變化教學的方式(賈馥茗,1979)。其目的在啟發學生創造的動機,鼓勵學生創造的表現,以增進創造才能的發展。就創造思考教學法的內涵來看:教師在一種支持性的環境下,運用創造思考的策略,激發學生創造的動機,以培養學生創造的能力(陳龍安,2001)。也就是說,利用創造思考的策略,配合課程,讓學生有應用想像力的機會,以培養學生敏覺、流暢、變通、獨創及精密思考能力。
創造思考教學從學習種類來看,是屬於思考的、問題解決的。就本質而言,是流暢的、獨創的、變通的與精進的。創造思考教學法為與傳統的教學法並不衝突,而能相輔相成、互為效果的(陳龍安,2001)。與其說「創造思考教學」唯一種教學法,不如說它是教學活動的目的和架構,具有創造思考理念的教師,透過設計的教材,根據思考的原則,運用創造思考教學的策略和方法,在塑鑄的有利情境下,引導學生學習、討論,和師生、同學間激盪反應、回饋,逐步習得學科知能和創造思考能力的一種活動和歷程(李錫津,1987)。
二、創造思考教學的原則
國外美國學者費氏(Feldhusen,1980)曾對創造思考教學提供以下十項原則:
1
支持並鼓勵學生不平凡的想法和回答
2
接納學生的錯誤和失敗
3
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
4
允許學生有時間思考
5
促進師生間、同學間,相互尊重和接納的氣氛
6
察學創造的多層面
7
鼓勵正課以外的學習活動
8
傾聽及與學生打成一片
9
讓學生有機會成為決定的一份子
10
鼓勵每個學生都參與
國內學者陳龍安(2002)認為創造思考教學的原則,可歸為以下幾點:
1.
提供自由、安全、民主’互動、合作’互相尊重的氣氛。
2.
讓學生在輕鬆中學習,但保持「動而有節」的原則,既不太放任,也不會過於嚴肅。
3.
教師應常應用開放性或擴散性的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並透過腦力激盪,想出大量的意見或構想。
4.
重視學生所提的意見,並增強各種與眾不同的構想。
5.
鼓勵全體學生都參與活動,並能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與興趣。
6.
不排斥學生的失敗或錯誤,引導學生從錯誤中學習,從失敗中獲得經驗。
7.
鼓勵學生有嘗試新經驗的勇氣,多從事課外的學習活動,養成獨立研究的習慣。
8.
讓學生充分利用語言、文字、圖畫……等方式,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師並能分享全班同學創造的成果。
9.
教師的教材教法要多變化,不獨佔整個活動,盡量激發學生的想像力。
10. 對於學生的意見或作品,不立刻下判斷,當意見都提出後,師生再共同評估。
11. 評估意見時常問學生下列問題:
(1) 是不是新的、與眾不同的意見?
(2) 這個意見的實用性如何?可不可以解決問題?
(3) 這個意見是否比原來或以前的意見更好?
12. 與家長密切配合,充分運用社會資源。
總而言之,在環境方面要提供一個安全、自由和諧的情境,容許學生能獨立思考,準備豐富的教材、教具 ,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與想像力。在教師方面,多鼓勵學生發散性的思考,並且肯定、接納學生回答的答案,讓學生有充分表達自己作品的機會,而老師本身也要有勇於嘗試新觀念的勇氣。
三、創造思考教學的策略
創造思考教學的策略有很多,下列舉出常見的四種策略:
(一)腦力激盪術(brainstorming)
由美國著名學者奧斯朋(A .F .Osborn,1938)所倡。腦力激盪法式利用集體的思考方式,促使成員對某項教學主題,在產出意見的相互激盪中,引發連鎖反應,便搜集大量數目的構想,經過組合與改進,以解決問題。每個人都可以根據別人的意見表示自己的看法,也鼓勵奇異、乖誕觀念,量重於質,提出的觀念越多越好。
(二)檢核表術(check-list technique)
檢核表術是從一個與問題有關的列表上來旁敲側擊,尋找線索以獲得觀念的方法。其內容包括:
1.
有其他用途嗎?
2.
可調適嗎?
3.
可修改嗎?
4.
可擴大縮小嗎?
5.
能重組嗎?
(三)屬性列舉法(attribute listing)
為克勞福(Crawford)於1931年所創,他認為每一件事物都從另一件事物中產生,他先讓學生列舉所探究的問題或物品的各種屬性,然後提出各種改進的辦法,使物品產生新的用途。可分為:
1.
特性列舉法
2.
缺點列舉法
3.
希望列舉法
4.
強迫聯想活動
(四)分合法(synectics method)
為Gordon於1961年所創。提出四種類推方法:
1.
狂想類推:儘可能以不尋常的思考方式,去考慮或儘可能的牽強附會。
2.
直接類推:找出兩種不同事物,加以譬喻或類推。
3.
擬人類推:將事物「擬人化」或「人性化」。
4.
符號類推:運用符號象化的類推。
肆、
有關國民小學創造思考教學的成效
舉出近五年國內有關創造思考教學在國民小學中實施的相關研究,列於下表:
研究者 |
年代 |
研究內容 |
研究結果 |
吳美慧 |
2002 |
台北縣欣欣國小三年級兩個班級,作為實驗班及控制班,其中實驗班學生35名接受每週四節為期八週的威廉斯創造思考教學實驗,控制班學生36名接受一般自然科教學。 |
認知能力方面其整體表現以及分項的獨創力、精密力,實驗組學生顯著優於控制組學生。 |
呂青蓉 |
2002 |
以高雄市能恩國小四年四班學生25名為研究對象,以四年十五班35人為對照組,每週上課3節,進行18週的創造思考教學。此外以四年十五班為對照組檢核創造思考教學題材效能。 |
學生流暢力、開放性、變通力、獨創力、精密力、標題及創造思考總分均顯著差異高於前測。 |
康光輝 |
2003 |
以高雄市立博愛國民小學五年級的二個班級(A、B兩班)共66名學生為受試者,了解「陶塑創造思考教學」訓練以及「審訂本一般美勞教學」兩種課程對培養學生創造力的影響。 |
「陶塑創造思考教學」在訓練學生作品展現的立體造形創造表現力,即獨特性、精密性、開放性、意涵上,皆非常顯著優於「審訂本一般美勞教學」。 |
鄭福海 |
2003 |
以台南市崇學國小六年級普通班兩班學生共七十四名為對象,其中一班三十八名學生為實驗組,另一班之三十六名學生為控制組。實驗組學生接受研究者所編的創造思考教材之教學。 |
實施創造思考教學後,實驗組學童之創造力、精進力、獨創力及變通力均優於控制組 |
許淑玲 |
2004 |
研究對象為台北市某國小六年級四個班級,其中二個班級為實驗組,進行「融入生活化情境的創造思考教學模式」,另外二個班級為控制組,進行「一般自然科教學」。 |
實驗組在創造性想像思考、擴散思考均顯著優控制組 |
2005 |
以嘉義縣竹崎國小五年級美術才能班為教學實施對象,針對當地文化環境與學習者特性,設計「運用創造思考教學策略於社區取向視覺藝術教學」之課程與教學活動。 |
運用創造思考教學策略於社區取向藝術教學的優勢為:1.學生對社區文化環境產生關注,並體現於創作活動中2.植基於生活經驗的課程加上創新的要求,可以激發學習興趣3.有助於學生的自我實現4.有助於學生創造力提昇。 |
|
吳麗雪 |
2006 |
研究對象為台南縣新營區兩所國小之五年級美術班學生,其中實驗組學生22人接受八週共二十四小時創造思考之方案教學,控制組學生30人接受一般傳統教學。 |
實驗組學生在整體認知分數、變通力、獨創力、精密力及標題等項目後測得分皆顯著優於控制組學生。 |
黃玉琪 |
2006 |
立意抽取台北市A國小三年級兩班學童,隨機選擇實驗組與控制組。實驗組實施為期八週的「自然科心智圖法創造思考教學方案」,每週三節課,共計二十四節課,控制組則實施傳統講述教學方案。 |
實驗組在語文創造力和圖形創造力之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優於控制組。 |
伍、創意教學成效分析
在創意教學中,教師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教師必須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去做創造思考。由近五年有關國小創造思考教學的相關研究中,我們可以發現到以下幾點:
一、創造思考教學可在於各種領域中實施
創意思考教學是一個培養學生創造思考能力教學方法,也可以把它認為是教學上的一個信念-要協助學生創意思考的一個信念。如果教師秉持著要培養學生創意思考的想法,那麼在任何領域中皆可以實行。由上面幾篇研究中發現到涉及的領域有自然與生活科技、語文、藝術與人文,尚有教師自編的創造思考教材,所以可以看出創造教學是可以在各領域中融入實施的。
二、不論是量化或質性研究中,都可顯示出創造思考教學對學生創造力的影響
上述相關研究中,有些學者使用實驗研究的量化方法,有些則是使用觀察和訪談的質性方法,雖然研究方法不同,但是在研究結果中確有相同的結果-即被施予創造性教學的同學,他們在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等都高於沒有實施創造思考教學的同學,並且教師也發現到學生在提問、討論興趣提高了,反思的能力也增加了。
三、可透過各種不同的創造思考教學方式來培養創造思考能力
上述研究中發現,研究者使用不同的創意教學方式來教導學生,例如:腦力激盪法、屬性列舉法、分合法、檢核表思考法、六W檢討法、自然科心智圖法創造思考教學方案等等,都可以看出教師透過不同創意教學策略來增進學生的創造力。
四、教師本身要有創造思考的能力
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首先實施創造思考教學的教師必須具備著創造思考的能力,如此才能引導學生往創意的路途前進。教師必須時時充電,多參與有關創造思考的研習或涉略相關的書籍,以提昇自身的創造思考能力。
陸、建議
在教師方面
一、提供多樣化思考策略
教師欲幫助學生增進創造思考能力,必須多提供多樣的思考策略,例如:腦力激盪法、屬性列舉法、分合法、檢核表思考法、六W檢討法……等等,使用不同的思考策略來刺激學生,讓學生有更多不同的想法,往後學生也會用這些不同的思考策略來發展其思考方式。
二、提供思考機會,鼓勵踴躍發言
多給學生機會、充裕的時間去思考,讓他們有激盪想法的空間。除此之外,也要讓學生把自己的想法展現出來,這時教師就是要扮演一個鼓勵的角色,把學生的創造力慢慢的引出於外。
在學校方面
一、
陶塑校園創意文化
讓整個校園處處都充滿創意,也讓行政人員、教師、學生、家長與社區人士喜歡創造,打造創意生活化,生活創意化的遠景。
二、
使創造思考教學成為學校本位課程的內涵
將創造思考教學推動在學校本位課程中,發展學校學生具創造力的特色,結合當地的資源後,可形成社區創意中心,讓社區人士和教師一起實踐創造思考教學,培養學生創造力。
三、
鼓勵教師協同教學,一起研究創造思考教學之教材
教師們形成一個創造思考教學團隊,彼此集思廣益,經過研討後發展出一套創造思考教學的教材,也互相分享並傳授創意教學知識。
在家長方面
一、
參與學校相關研習或講座
當學校辦理有關創造思考研習或講座時,家長應當參與,以了解學校正在推行的教學方案為何。讓家長對創造思考有所認識,除了學校教師實行創造思考教學,家長平時在與孩子相處時,也可以時時培養孩子的思考和創造力。
二、
支持教師實行創造思考教學
教師實行創造思考教學時,可設計一些可讓親子之間腦力激盪的問題,讓學生和家長之間一同體驗創造思考的有趣。當然,家長的支持是很重要的,家長須對教師的教學有所認同,支持教師施行創造思考教學,配合教師教學內容,以共同提升學生的創造力。
柒、結論
「沒有創造力就於沒有競爭力」,在這個求新求變的時代裡,創造力將是未來工作者必備的條件,所以家庭和學校應從小培養學生的創造思考能力,屏除過去對考試卷成績高低就決定一個孩子未來命運的迷思,讓學生學習獨立思考,每天都激盪出不一樣的新鮮點子,讓創造思考成為一種慣性,永遠保持一顆好奇心,時時觀察平凡事物中的新奇。浩漢產品設計公司總經理陳文龍說:「創意就是創造明天的生意。你必須解決問題,創造具體的結果,你的創造力才有價值。」所以,教師也要給予學生表現創造力的機會,讓學生勇於發表自己的看法,或是當學生製作出讓人驚艷的作品時,教師也要不吝嗇的給予讚美和鼓勵,讓學生創造力的思維永遠保持去,實行在生活中。
參考文獻
葉玉珠(2006)。創造力教學過去、現在與未來。台北:心理。
陳龍安(2002)。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 。台北:心理。
彭震球(2000)。創造性教學之實踐。台北:五南。
張春興(1996)。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吳麗雪(2006)。創造思考教學方案對國小美術班學生創造力學習效果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研究所,嘉義。
黃玉琪(2006)。自然科心智圖法創造思考教學方案對國小學生創造力與自然科學業成就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臺北。
王佳玲(2005)。創造思考教學策略運用於社區取向藝術教學之研究—以嘉義縣 竹崎國小五年級美術才能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嘉義。
許淑玲(2004)。融入情境式的創造思考教學模式對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所,台北。
鄭福海(2003)。國民小學創造思考教學及推動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南。
康光輝(2003)。陶塑創造思考教學方案對國小高年級兒童創造力之影響--以高 雄市博愛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美勞教學碩士班,新竹。
呂青蓉(2002)。國小四年級社會科創造思考教學個案班級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臺東。
吳美慧(2002)。威廉斯創造思考教學模式教材設計對國小學童創造力認知、情意及自然科學業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