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花美男』現象研究─從女性閱聽人分析
朱佩
(南華大學應用社會系)
壹、研究動機與目的
新年新氣象,南韓各台新戲也竄出大批新生代帥哥。今年隨著觀眾口味轉變,男主角必備條件,第一最好是皮膚白裡透紅的「花美男」,第二則是身高要180公分以上的「長腿男」,才能順利登上男主角寶座。(
上一世紀80年代最受歡迎的是冷漠剛毅及嚴肅滄桑的男人,而進入新世紀後,世界各地的女人們,則把滿腔的愛意不約而同地奉獻給了那些美得讓人心疼的男人們。如花一般美貌的男人徹底顛覆了人們對於男性之美的定義和理解,「英俊」逐漸被「俊美」取代,陽剛威猛的肌肉男被陰柔精緻的花樣美男取代女人心目中的地位。自稱粗獷及不修邊幅的男人已成為老土的代名詞,粗魯邋遢早已是「男人味」的過去式。現在的花美男甚至要比女人還懂得衣著打扮之道,比女人還關注時尚動向。
近來人氣旺盛的美男子們如果他們生活在二十年前,他們面臨的會是怎樣的一種境遇呢?或許會被人戲稱為「娘娘腔」或「沒男子氣概」,而且恐怕沒有幾個女孩子喜歡和這樣的人結婚。
在記憶中,五年前,那種地痞無賴的男孩子好像還比白面書生的美男子更受歡迎。他們是那種不管和誰拳腳較量都從不服輸,在女朋友遇到危險時會風馳電掣地趕來英雄救美的男子,是那種即使在表達愛情的時候都充滿魄力的堅強有力的男子,在那個時候這樣的男孩子在女孩子面前是風光的。他們的一個典型的特徵多是黑黝黝的臉和一塊塊的肌肉。
但是最近十幾歲的女孩子們和以前不一樣了,她們更喜歡溫柔的或者看起來很可愛的男孩子,而不太重視他是否強壯或者是否有魄力。不僅如此,十幾歲的女孩子暫且不論,花美男甚至吸引了從二十幾歲至近中年女性的目光和關愛,花美男憑藉精緻的臉蛋、比一般女人還光潤透明的肌膚、無以倫比的容貌在女性面前所向披靡,但是他們為什麼一下子就變得這麼受歡迎了呢?這種狀況背後到底隱藏著人們怎樣的一種心理呢?
許多韓劇中的男主角被冠上「花美男」名稱,意思是「像花一樣的美男子」,成為花美男要有四個條件,首先是必須溫柔的微笑、再來是白皙的皮膚、第三是鮮明的五官、第四是修長的身材[1]。有趣的是,過去女性觀眾要求男主角要有男子氣概及瀟灑帥氣,但不再是現階段影迷最渴求的,因此「花美男」不能太粗獷、太性格。從傳統到現在留下的性別刻板印象來看,覺得「美」是拿來形容女性的,而男性應該是陽剛、短髮才有精神,且「男兒有淚不輕彈」,為什麼現在「花美男」這麼受歡迎?
迷戀偶像以往都是年輕族群對流行文化追尋的特權,但「花美男」現象顯示,對偶像的迷戀已不再局限於年輕族群,許多中年女性也加入此行列,以韓國「花美男」裴勇俊今來台為例,來自全台各地的粉絲上午齊聚中正機場接機,以有點年紀的「師奶」們居多,很多影迷都是全家總動員,有女兒陪著媽媽,有的婦女們還是「勇繫俊戀影迷會」一員,為了知道裴勇俊最新消息,一把年紀了,她們還努力學上網,自己查資料,跟著影友會前往韓國三、四次[2]。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本研究將以女性閱聽人的角度探討:
一、當「花美男」現象引發風潮時,少女及中年女性收看韓劇而迷戀偶像,出現在同一場合,其中的過程及機制。
二、「花美男」現象中年輕女性與中年女性之間關係、中年女性與年輕女性看待「花美男」方式是否有差異,及迷的團體為何是一個團體而非依世代區隔成兩個團體。
貳、文獻研討
(一)韓劇文本的定位
「韓流」最先是由電視開始。1993年陸續推出韓劇「墮落天使」、「青出於藍」的衛視中文台,是第一個引進韓劇的電視台[3]。後來1996年以播布袋戲聞名的霹靂衛星台引進韓劇,該台在成立初期,為了使節目多樣化,陸續播出數十部韓劇,奠定了韓劇流行的基礎。當年霹靂台共採購了《赤色烽火情》、《國際列車殺人事件》、《單身新貴族》等膾炙人口的韓劇[4],開始培養了台灣觀眾收視韓劇的習慣,漸漸吸引以婦女階層為主的收視對象。至於從去年延燒至今的這一波韓劇熱,則是由八大電視台搶先。
八大電視台首播「火花」,就造成了「韓流」,後來引進「只愛陌生人」、「藍色生死戀」、「愛上女主播」及「情定大飯店」等劇,都創下不錯的收視,其中以「藍色生死戀」造就了韓劇的高峰,在「八大劇TV」播出時曾衝破百分之二,位居有線電視台收視之冠,也讓不久才剛成立及計劃性引進韓劇的「八大劇TV」突然走紅。
當日本偶像劇也佔據許多頻道時,八大電視台主打韓劇牌時,此區隔市場的手法為八大電視台殺出一條血路(吳金鍊、曾湘雲,2002)。而後其他電視台,如民視、中視、中天娛樂、緯來綜合台等也陸續引進韓劇播映。目前仍在播映韓劇的電視台包括民視、八大戲劇、八大綜合、緯來戲劇、及霹靂衛星電視台等台,正在播映的韓劇包括「必勝奉順英」、「我叫金三順」、「大長今」、「小爸爸上學去」、「說不出的愛」、「小氣家庭」等多部。由此可知,「韓流」的威力仍繼續發威,韓劇市場的影響力也不容忽視。
以下為本研究所蒐集資料後並歸納出韓劇受國內閱聽人歡迎的原因:1.劇情內容貼近一般人生活,大多不離愛情、親情、友情的渲染[5],加上韓劇的劇情掌握度高,閱聽人看得懂便容易產生共鳴。2.韓劇細膩精緻,其製作成本肯花大錢,因此品質較為精緻[6]。3.媒體大肆報導韓劇消息,報導韓國明星動態及韓劇消息,讓韓國娛樂訊息在台快速流通,因此在節目播出及媒體的助長下,「韓流」的威力也愈來愈強大(顏雅玲,2004)。4.主演韓劇的主角們大多是俊男美女,很多主角成為了年輕人心中的偶像明星,偶像的魅力在於其強大的社會示範效果,他們的行為、言語、衣著都可以成為其崇拜者追逐和模仿的方向。5.以往電視劇,幾乎都呈現男性壓抑情感的一面,像是「沙漏」中的男主角就是「堅毅阿里郎」的代表,曾幾何時,韓劇「花美男」的眼淚更教人心碎,不知令多少國內女影迷瘋狂。根據台灣AC尼爾森的收視調查,「藍色生死戀」的收視率勇居全台之冠,劇中男主角的眼淚居大功。韓劇沒有所謂的「男兒有淚不輕彈」政策,幾乎個個都有流淚鏡頭,男生在劇中流的眼淚有時比女主角還多[7]。
Christine Gledhill
l(2003[1997])認為肥皂劇之最強烈地暗示出是一種女人的文化形式的特徵,就是其題材:家庭與社區、人際關係與個人生活,也就是都是婦女都能在其中發揮一種社會委派給她們的專長和施行其特殊關懷的所有的社會舞台。但如果我們不去思考為一種文類的肥皂劇文本規範和話語策略對它的影響,我們幾乎不大可能談論由這一題材所產生的意義。因此,深受英國文化研究影響的Christine Gledhill(2003[1997])發展出一套處理肥皂劇與女性閱聽人的分析方式,它為一個文類產品的製造者和觀眾所共享,而且在某種程度上講,如果我們要識別出一部特定電影或電視節目屬於什麼文類,我們還非得去參照這些分析方式不可(收錄於Stuart Hall, 2003[1997]編著合集):
(1)格式和媒介:電視連續劇指被分成一集一集的虛構的作品,這樣,從開頭部分始,過中間,一直到結尾,隨著情節展開,各單集間保持著強烈的線性演進感。
(2)題材:家庭或社區生活和個人關係之起伏。
(3)場景和位置:家庭內部和許多能相遇的公共地方,如酒吧、洗衣房、街角小店、辦公室、街角,有時是工作場所。
(4)敍述類型:多條故事線索或交織的故事線索;我們可能沒有記住或從未看過開頭,也沒看結尾。
(5)人物類型:橫跨社會各個層面的多形次多形態的人物;許多女性角色,包括年老的婦女、寡婦與離婚女人。
(6)情節:家庭和社區成員之間的齟齬;妒嫉、不忠、骯髒交易、隠藏的秘密和對它們的揭露,社會問題,比如私生、墮胎;有時是工作上的問題,比如說裁員。
但是現今探討韓劇文本類型的文獻很少,因此本研究根據以上的文類規範將以題材、場景和位置、人物類型、情節及「花美男」出現比重來呈現韓劇文本類型(如表格2-1)。
題材 |
家庭生活劇 |
青春偶像劇 |
歷史題材劇 |
場景與位置 |
客廳、房間、辦公室、街角和社區等。 |
學校、辦公室、酒吧、街角、海邊、國外及韓國景色為背景。 |
宮延及平民百姓的屋子等。 |
人物類型 |
家庭成員及親朋好友為主。 |
以俊男美女為主 |
根據史實改編的歷史人物為主 |
情節 |
有關於親情、友情及愛情,但仍以親情中家庭成員之間的衝突為主:親子間代、婆媳相處等。 |
以男女之愛為主軸,又分為悲情、詼諧及浪漫,其中較多以「失憶」與「絕症」的轉折情節。 |
故事傳奇,具教育性,但以「歷史反思」及「復仇故事」為主。 |
「花美男」比重 |
較少 |
最多 |
最少 |
代表作 |
「愛情是什麼」、「黃色手帕」及「順風婦產科」等。 |
悲情:「藍色生死戀」、「冬季戀歌」等。 詼諧:「皇太子的初戀」、「百萬新娘」等。 浪漫:「浪漫滿屋」、「巴黎戀人」、「天堂的階梯」等。 |
「醫道」、「大長今」、「神醫許浚」、「海神」等。 |
表格2-1
(二)閱聽人的解讀型態:收訊分析中的認同研究
(1)「認同」的釋義:
蘇蘅(1994)研究青少年閱讀漫畫動機與行為時,便表示「認同」即指人們認為電視主角是否和他(她)真實生活類似,這是根據Baudura的社會學習理論而來,愈容易受電視中典型角色(role
model)影響,即認同程度愈高;而後Potter進一步指出,所謂「認同」不是指角色的吸引力讓觀眾想模仿,而是觀眾想和主角發展一種關係,即會經常懸念(think about)、擔心(worry about)、和談到(talk
about)欣賞的角色,並把角色當作真人一般。因此本研究將以女性閱聽人角度探討,當女性閱聽人接受韓劇的同時,是否也對韓劇產生「認同」,進而「認同」文本中的角色(吳金煉、曾湘雲,2002)。
(2)收訊分析中的女性閱聽人:
在文化研究學派中,收訊分析的概念在於強調閱聽人的主體性,但也不否認文本對閱聽人產生的力量,收訊分析主要在研究文本與閱聽人的互動,關注閱聽人如何詮釋媒介訊息,也就是把接收訊息視為一種意義的生產。
Livingstone(1990)對閱聽人的主動性提出說明,所謂主動觀看乃意指閱聽人具有能力去主動建構電視所傳達的訊息,Livingstone(1988, 1990)發現受訪者收看肥皂劇的主要原因分別是:逃避現實、與角色間的關聯性、批判的反應、問題解決、觀眾生活中的角色、情感的經驗、娛樂;他認為真實生活和電視經驗是重疊的,觀眾接收整個節目架構,而觀眾的社會知識在感知過程中和該節目架構互動。
也就是說,中年女性閱聽人在生活中的角色也許是妻子或母親,但要在父權體制下做出一些努力,例如先完成家務、和男性協商,或處理反對意見,才能維持收看韓劇的習慣,因此收看韓劇的女性閱聽人看到了相似的社會規範及擁有的情感經驗,產生情緒上的寫實感受,因而喜愛韓劇(劉伊倩,2004)。
由此可知,影響閱人解讀型態的因素,乃是閱聽人將其現實生活的經驗帶入觀看過程,將該經驗與媒介文本交錯互涉,而人們回應媒介訊息的方式,往往取決於先前生活領域中所得到的其他訊息或觀點,在某種程度內與媒介訊息相互契合或矛盾(Morley, 1995[1992])。
(3)韓劇文本對台灣閱聽人的影響:閱聽人組織形成
近年資訊及傳播科技均革命性地高速發展,傳媒全球化的現象愈來愈普遍,
人們可以很方便地透過衛星、有線電視及電腦網路去接受來自其他國家所產製的傳媒節目(朱全斌,1998)。韓劇在台播出之後,讓國內的閱聽人對本土劇、港劇及大陸劇等之外,又多了一個新選擇,在「哈日風」之後,又興起「韓流」,其實除了網路的虛擬社群在各網站及bbs組成支持韓國明星及討論之後,另外還有影迷也自發地成立國際後援會等實體組織,像是韓星裴勇俊的影迷所組成「勇繫俊戀裴勇俊台灣影友會」。
在當今大眾媒體發達的社會裡,媒體更扮演了這種傳達「花美男」現象的重任,藉由媒體的中介,一群本來空間上分離的個體,卻因此可以在想像的層次上發生互動(林瑞端,2000)。所以從虛擬社群在各網站及bbs組成支持韓國明星,及影迷也自發地成立國際後援會等實體組織都可以證明閱聽人組織的形成。
參、研究方法與架構
(一)研究對象
以往八點檔連續劇皆屬闔家觀賞形態,但近年來由於日、韓、港劇強力播出,已將戲劇類節目導入分眾收視的市場趨勢。其中,收看日劇觀眾的年齡層以青少年和年輕人佔多數,隨著年紀升高而遞減;有趣的是,收看韓劇觀眾的年齡層超過25歲以上的觀眾佔了23%以上,較吸引成熟的族群,顯示快速變化的收視行為,已非時下年輕人的專利[8]。隨著韓劇在台灣大受歡迎,對異文化的趨之若鶩也不再是像哈日族那樣以青少年為主,年齡層改以二十六歲以上的成年女性為大宗(吳金煉、曾湘雲,2002)。
藉由本研究分類的韓劇文本型發現,「花美男」出現在青春偶像劇的比例較高,除了深受少女喜愛,究竟受歡迎的原因為何?與文本情節的起伏有很大的關連,尤其以「失憶」與「絕症」的轉折情節,最能引起觀眾的共鳴,其他如車禍、精神崩潰等劇情,這些對生命的無法掌控,以及面對人生夢想的失落,讓觀眾替主角感到憐惜與不捨,而緊緊抓住了大家的目光,一集接一集地守候欣賞。
但是以往中年女性對家庭生活劇較喜愛,是什麼樣的情境也讓中年女性收看青春偶像劇,對「花美男」著迷不已?中年女性先完成家務,放鬆心情並打發空閒時間,才有維持收看韓劇的習慣;或是看到女兒收看韓劇,在好奇心的趨使下,而和女兒一起收看、喜歡、討論韓劇、進而喜歡「花美男」。因此本研究的研究對象設定範圍為接觸「花美男」偶像出現的場合及頻道(收看韓劇)的女性。
(二)研究架構
由於本研究將以「收訊分析中的認同」為基礎,對「花美男」現象做深入的探討(其研究架構圖為圖4-2)。本研究主要架構內容:女性閱聽人將其現實生活的經驗帶入觀看韓劇的過程,將該經驗與韓劇文本交錯互涉,進而影響對於韓劇文本的評價,當女性閱聽人對於韓劇文本的評價是好的,而認同文本中的角色,進而產生偶像崇拜,並認同「花美男」的男性特質。
(三)研究方法─半結構式訪談法
大部分的學者將深度訪談視為一種會話及社會互動,它的目的在於取得正確的資訊或瞭解訪談對象對其真實世界的看法、態度與感受(王仕圖、吳慧敏,2005)。在本研究將採半結構的訪談形式,半結構的訪談形式較有彈性,研究者列出感與趣的主題作為訪談指引,但在用詞譴字、問題的形式、順序較有彈性,以日常生活會話方式進行,但不同於日常生活會話的是它仍是一個有控制的會話,是針對研究者的研究興趣而進行的談話,其目的是為了能瞭解受訪者對其生活與經驗世界的解釋(Babbie, 1998)。本研究希望藉由半結構訪談形式,與研究對象進行談話及社會互動,其目的在於取得研究對象收看開始接觸韓劇的過程、收看韓劇的行為、持續收看的理由,及對於從傳統「堅毅男兒」到現在「花美男」的看法、態度、感受,進而探討「花美男」現象的崇拜過程機制,及「花美男」現象中年輕女性與中年女性之間關係、中年女性與年輕女性看待「花美男」方式是否有差異,及迷的團體為何是一個團體而非依世代區隔成兩個團體。
肆、研究發現
(一)女性閱聽人的解讀型態:收訊分析中的認同研究
接收分析與其他傳統閱聽人研究傳統最大的不同在於它研究文本與閱聽人互動過程,在過程中,研究者比對閱聽人詮譯的意義與文本間意義的異同,更可以看出閱聽人是如何建構意義(翁秀琪,1998)。韓劇文本的詮釋會因女性閱聽人的不同、意義產製的過程或環境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結論。在觀賞韓劇的過程中,女性閱聽人跟隨劇情發展而猜測前因後果,融入喜悅、憂傷的情緒,期待劇中主角能照著自己所期盼的結局發展。
然而,閱聽人雖然是主動的,但也並非可以自由地詮釋劇情的結構,閱聽人解讀所受的限制有兩種:第一種是文本本身,第二種是加諸閱聽人成員之上的社會力量,它能形成態度、意見與信念,進而影響閱聽人對電視文本的了解與論譯的社會力量(Abercrombie著,陳芸芸譯,2004);文化研究學者Lewis的論點也認為閱聽人的解讀型態會受到閱聽人本身所處的情境脈略影響,因此不應忽視閱聽人所經歷的社會文化環境,對其主體閱聽經驗及意義建構的影響(李佩英,2006)。
在韓劇「花美男」現象中的女性閱聽人,研究發現,她們是有組織、頭腦清晰的閱聽人群,因此當面對訪談者,她們具有條理的陳述,在訪談的時候仍清楚地記得韓劇的劇情內容;第二,在韓劇「花美男」現象的女性閱聽人偏向熟女或是粉領族,她們雖然不大熱切的討論喜愛的韓劇,而是討論其喜愛的花美男,但是她們也像青少年會去追求偶像(花美男)或是有同好一起討論韓劇,其實她們也很投入韓劇,也把自己的經驗帶入觀賞韓劇的過程中;第三,特殊的環境也會影響閱聽人主動的解讀(Lewis,1991:59-60),在韓劇「花美男」現象的女性閱聽人除了偏向熟女或是粉領族之外,還有已婚的女姓,居家環境會影響婦女專心的程度,家庭主婦往往邊做家事邊看電視,顯示她們缺乏足夠的休閒時間,其斷斷續續的觀看過程也會影響其解讀方式,家務、家庭責任以及其他家庭成員的期待,都使得婦女們無法專心收看(Storey著,張君致譯,2001;林芳致,1994b)。
(二)替代性擁有
Holbrook提到迷通常是對偶像的形象產生認同,因此會想收集明星的照片、剪報等等,形成一種替代式的擁有。這種收藏行為可以提供價值給消費者,所謂價值,是一種對消費者而言有意義經驗,舉凡因消費商品而達到目標、實現需要,或者滿足慾望,都可能成就這種經驗(黃顗穎,2003)。現在,流行文化已提供了女性觀看男性的可能性,以往在自己擁有的私人空間裡貼滿偶像明星的照片進行無限幻想是屬於是年輕少女的特權,但是在韓劇花美男現象中顯示出此項特權不再是專屬年輕少女,我看到許多熟女、中年婦女都會將自己喜愛的花美男圖片、照片放置在房間床頭或是客廳以供欣賞,在自己擁有的私人空間裡做無限幻想。
花美男的照片充滿在女性臥房的牆上,女性可以看著他們韓劇中的花美男被建構為浪漫的對象,讓女性感覺好像和他很親密,他們友善的微笑值得女性信賴,彷彿我們正在注視一位親近的朋友,而不是一個身體,這種效果吸引女性的注意,使她們與圖片產生互動。花美男的魅力來自於他們所具備的迷人、浪漫、成熟等特質,韓劇特別使用的浪漫異性戀情符碼似乎才是提高女性樂趣的方式,例如,韓劇明星裴勇俊(圖一)和Rain(圖二)之所以受到女性的歡迎,是因為他們兼具「男性化」和「女性化」的特質於一身。這些多面向的角色是多重樂趣的來源,其中最重要的是男性特質的多元建構能夠鼓勵女性進行意義的協調。
(三)專業化「迷」的想像社群
韓國歌手"金楨勳"因日前演出[宮~野蠻王妃]一劇而近期走紅亞洲, 韓國觀光公社有鑒於他7月份來台舉行影友會,而參加的粉絲為數不少,近而徵召他為韓國觀光代言出席"滑雪季"的活動, 預計在2006年10月20至21日來台宣傳, 11月3日即是到香港作宣傳。(2006/09/14/自由時報)
藉由報章媒體得知韓星花美男來台消息,研究者便上網至找尋因喜愛花美男而設立的部落格,很幸運地,研究者連結上相關部落格,由部落格可以看出喜歡花美男的女性,會將其喜愛的韓星花美男的相關消息及照片整理後放置於部落格,供網友欣賞及交流,研究者透過留言板得知此部落格的女性確定追星的消息,藉由留言表示想與她一同追星,之後研究者以E-mail以及留言格的方式與此女性保持聯絡,她表示,由於自己也是第一次追星,有與韓星花美男論譠的網友聯絡,便給予我此論譠的網址(圖三),並表示加入會員後,與韓星花美男相關消息都會立即得知。
在加入專屬韓星花美男的論譠後,發現其論譠將花美男的消息、照片、訊頻分類的相當清楚,且其中也有短訊信箱供喜愛花美男的網友們可以相互聯絡,傳遞訊息;當論譠譠主發佈韓星花美男來台消息於公告欄,便讓有意一同追星的網友回文,論譠譠主會傳短訊給將一同追星的網友們,並將接機及活勳的集合時間和地點詳細說明,使網友們能會合並集體行動。
在追星的過程中,與影迷聊天的過程,發現她們的媽媽以往也有追星的經驗,但是僅止於參加演唱會或是明星出席的活動,並未像現在參加影友會或歌友會的組織,由此發現以往「迷」的小團體,是屬於「情感型行動」,他(她)們藉由當時的情感與感覺而做出的直接行為,而非「工具型理性行動」,但是在韓劇「花美男」現象中,迷戀花美男的女性閱聽人卻形成專業化的「迷」想像社群,她們藉由網際網路的虛擬空間(韓星專屬論譠)組織起來,她們不再是「情感型行動者」,在網路平台上分享關於花美男的新聞、圖片及訊頻,當得知花美男來台消息時,創譠者或版主會在論譠公告欄發文公佈韓星來台消息,有意參加追星的會員回文,由版主來統計參加追星活動的人數,並向租車公司洽談包車追星一事,並分配座車及當場收取車錢;另外,各花美男論譠皆有專屬的追星小牌子,在追星的過程中,也許網友互不識彼此,但卻是以「牌」來確認彼此是否為同一論譠的會員(圖四),甚至有的創譠者或版主有自己的名片(圖五),上面印製自己的ID及聯絡方式;另外,各個專屬花美男論譠網站的版主們,除了彼此熟識,還會在論譠網站相互連結以交流不同有關花美男的消息、圖片及影頻之外,還與各報娛樂新聞版的記者及攝影大哥們都熟識,在等待接機的過程中,還會請攝影大哥將所拍攝的花美男影像傳送給她們;在追星過程的休息時間,專業化的「迷」想像社群,由論譠的版主領導分為二批各自進行分配工作。
韓劇「花美男」現象中,「迷」的想像社群雖然以各合理手段想接近花美男,像是訂與花美男來台所住的飯店、參加花美男出現的活動,甚至為了替韓星花美男舉行生日會,專屬花美男論譠網站會在公告欄發文詢問有意至韓國與韓星花美男過生日者可回文或傳訊息,以及將行程、韓國機場的平面圖等資訊都公佈在網站公告欄,以便達到看到花美男、與花美男有肢體接觸等目的(如:握手),但似乎超越了「工具性理性」行動,因為專業化的「迷」想像社群想和主角發展一種關係,即會經常懸念(think about)、擔心(worry about)、和談到(talk about)欣賞的角色,並把角色當作真人一般,但卻又是理性的。
(四)國族想像
李丁讚與陳兆勇(1998)指出日本音樂的喜好者之所以會接觸日本音樂,很多被日劇所引發的。但是,從對配樂的喜好到日本的認同,是經過一些發展過程,其中一種重要的轉變是「偶像」的誔生。當一位歌迷對一位歌手的喜歡不再侷限於單一曲子,而是擴展到該歌手所有的歌曲,甚至並非正在流行的作品,這個歌手就變成偶像了,崇拜一位偶像是「整體不可分割的」,只要是他/她的曲子,歌迷照單全收。甚至不限於歌曲,只要和偶像有關聯的東西,如海報、相片、新聞報導、生活點滴等,都會變成歌迷欲收藏的對象。這種「整體性」是偶像崇拜拜中很重要的性質,也因為偶像的「整體不可分割性」,偶像來自的「地」也往往變成聖地,只要「地」的崇拜一旦發生,一種新的國族想像就開始萌芽發展了。日劇創造了專屬自己的文化領域,在這領域中台灣觀眾得以交流、互動,甚至創造文化認同,進而形成國族意識。
但是在八大戲劇、八大綜合、緯來戲劇等電視的韓劇播放之後,這些韓劇的主題曲漸受歡迎,接觸並進而購買韓國音樂CD,而且市場上出售的CD的範圍也漸漸擴大,不再侷限韓劇的配樂,其配樂主唱者與劇中偶像等的專輯也漸受歡迎,其配樂主唱者與劇中偶像等的專輯也漸受歡迎,例如偶像劇「浪漫滿屋」的男主角Rain的音樂都有喜好者;另外,細數世界一流的旅遊勝地,大多都是將自然風景與文化遺產完美結合的典範,近年來,韓劇拍攝地點逐漸成為一個新的旅遊點,人們對異國風光的認識往往來自於韓劇中,《藍色生死戀》的拍攝就選在風景優美的束草,劇中俊熙和恩熙騎車嬉戲的田間和他們生離死別的海邊,給每個觀眾留下了深刻的記憶,該劇在中國大陸和港臺地區熱播以後,掀起了一陣韓國旅行熱,韓國方面特意開出“去束草,覓愛情”的專線,讓遊客再次重溫觀看電視劇時的感動,束草也因該韓劇被更多人所熟知,成為了熱門的旅遊景點。據悉,受到席捲臺灣的「韓流」的影響,到韓國旅遊的臺灣遊客創下十年來的新高。[9]
在韓劇花美男現象中,為花美男所創立論譠網站的女性創譠者,除了自己喜愛花美男而創立這個論譠網站,以讓更多喜愛花美男的女性閱聽人可以得到更多有關花美男的消息之外,論譠的女性創譠者也了解早期韓劇在台播放時,並未有一個平台讓喜愛觀看韓劇以及花美男的女性交流互動,她們覺得為了能讓更多喜愛觀看韓劇及花美男的女性閱聽人能有個發聲的地方,她們決定創立一個專屬花美男論譠的女性空間。另外,研究者發現在韓劇花美男現象中,影迷多以熟女為主,她們捨得花錢住與韓星花美男同間飯店,甚至會至韓國所拍攝韓劇的地點「朝聖」,或是得知韓星花美男至日本或是香港出席及參加活動,也是捨得花錢追去海外看花美男,以及學習韓語。因此,我認為韓劇花美男現象也像日劇一樣創造專屬自己的文化領域,創造文化認同,甚至形成新的國族意識。
(五)迷的互動
在韓劇花美男現象研究中,女性閱聽人會透過網路論譠平台,約時間地點舉行聚會,這些迷戀花美男的女性閱聽人,透過同儕討論及溝通,希望自己認同的花美男能被他人所喜歡,在這論譠聚會中,她們找到了共有集體美感的觀點,擁有歸屬感,因為她們自己的眼光被他人所肯定,也進而形成自我認同。這些女性閱聽人版除了透過專屬花美男的論譠聚會認識其他同樣喜愛花美男的女性閱聽人,研究者亦發現在追星的過程中,這些女性閱聽人等待花美男出現的時間會與認識的網友們聊天,或是結交新朋友,彼此交換E-mail以及手機號碼聯絡方式,
另外,專屬花美男的論譠也是有屬於這些迷戀花美男的女性閱聽人的互動空間,論譠提供一個Free Talking版,在此版可以抒發個人心情與生活經驗或是進行發問來詢問女性網友們的意見。
陸、參考文獻
英文文獻
Babbie, E. (1998).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NY: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Livingstone, S. M. (1988). Why people
watch soap opera: An analysis of the explanations of British viewers. Europe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3, 55-88.
Livingstone, S. M. (1990).
Interpreting a television narrative: How different viewers see a story.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40, 72-85.
中譯文獻
Stuart Hall. 編(1997),徐亮、陸興華(譯)(2003)。《文化表象與意指實踐》。商務印書館。
Morley, D. 著(1992)
,馮建三(譯)(1995)。《電視、觀眾與文化研究》。台北:遠流。
2001[1994],Liesbet Van Zoonen:《女性主義媒體研究》,張錦華、劉容玫譯。
台北:遠流。
Abercrombie,
N.著(1996),陳芸芸(譯)(2004),《電視的社會學分析》,台北:韋伯。
中文文獻
王仕圖、吳慧敏(2005)。〈深度訪談與案例演練〉收錄於《質性研究方法與資訊分析》:97-116。嘉義:南華大學教育社會研究所。
朱全斌(1998):《媒體、認同與傳播新科技:關心本土傳媒發展的文化研究》。
台北:遠流。
李丁讚、陳兆勇(1998),〈衛星電視與國族想像:以衛視中文台的日劇為觀察對象〉,《新聞學研究》,56:9-34。
李佩英,2006,韓劇《大長今》之接收分析研究:男女閱聽人對「長今」角色的解讀。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金煉、曾湘雲(2002):《從韓劇的風行看臺灣閱聽眾的文化認同—以新竹市為
例》。大眾傳播與文化認同,臺北。
林瑞端(2000):《媒介、消費與認同:台灣青少年收看日本偶像劇之效果研究》。 世新大傳學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翁秀琪(1998),〈閱聽人研究〉,《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台北:三民。
黃顗穎(2003):《流行音樂歌手形象、偶像崇拜與消費行為關係研究》,國立中山
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
劉伊倩(2004):《韓劇閱聽人研究-以台北女性為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雅玲(2004):《政經脈絡下韓劇發展軌跡及其對本土閱聽眾及傳播產業造成之影響》,文化研究學生論文。
蘇蘅(1994):〈青少年閱讀漫畫動機與行為之研究〉,《新聞學研究》,48:123-145。
[1]褚姵君(2002月
http://mychannel.pchome.com.tw/channel/class/class_paper_open.htm?d=
[2]游智文(
[3]劉淑棻(
[4]第25期
[5]葉嫦芬(
[6]魏永齡(
[7]
(
http://www.chainpyo.com.tw/page3/new2001/20010318new.htm
[8]陳孝凡(
http://showbiz.chinatimes.com/news/C9042040.asp
[9]
http://www.yndaily.com/html/20051202/news_88_718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