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東南亞新移民家庭-----一個國小教師的觀點

蔡蓉蓉

嘉義大學家庭教育所研究生

 

前言

時代變遷,在交通及資訊發達的今日,世界儼然成為地球村,跨國婚姻成為一種常見的婚姻形態,在台灣社會,因為經濟的相對優勢及鄰近地緣關係,東南亞成為跨國婚姻的主要來源地,這群飄洋過海的女子來台,以婚姻為媒介,為尋求人生另一階段的幸福,在台灣展開她的新生活。來台之後的她們究竟有著什麼樣的生活樣貌,歷經生兒育女之後所經營的家庭又有著什麼樣的景況呢?媒體所披露的種種弱勢情形又真能代表所有的新移民家庭嗎?筆者以一個國小教師的觀察與所見所聞稍做探討。

 

壹、緣起

東南亞女子移入台灣成為一般人眼中的「外籍新娘」可以追溯至三十年前,早在1970年代至1980年代初期,退伍老兵面臨擇偶困境或是少數婚姻受挫的青年透過東南亞華僑媒介印尼、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家境貧苦女子來台結婚(黃森泉、張雯雁,2003)。這時期移入的女子多半為東南亞國家的華僑,語言上比較不會有所隔閡。1994年政府宣布南向政策鼓勵投資東南亞、外資的流動、婚姻仲介的興起,再加上台灣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動,婚姻市場上台灣男子娶東南亞外籍女子的跨國婚姻持續增加,從內政部在2005年公佈的核發東南亞外籍配偶簽證人數顯示, 2000年至2005年的人數已超過十萬人。以東南亞女子為配偶的新移民家庭存在台灣已有數十年歷史,不僅如此,早期的新移民家庭子女現在正進入所謂的就學潮, 根據教育部2006年公布的資料顯示,最近三年就讀國中小學之新移民家庭子女人數已經高達89617人。從時代的推衍及台灣社會現況來說,東南亞新移民家庭被關注的議題從跨國婚姻的文化及語言適應、婚姻適應、子女照顧及教養之外,又多添了子女的教育及學校適應的問題。

 

貳、迷思

一直以來,社會大眾對於跨國婚姻總是抱持著疑惑與好奇的眼光,媒體也多半報導新移民家庭種種弱勢的案例而導致他們被污名化(夏曉鵑,2001),也使得國人對東南亞新移民家庭有著種種的既定聯想,究竟是事實還是迷思,有待商榷。

一、新移民家庭經濟能力低落

在全球經濟力普遍衰退的今日,政治及治安敗壞導致社會動的台灣,資金不斷的外移,工廠或者倒閉或者遷移大陸,經濟力無法提升但是生活開銷如物價上漲或是各種課稅仍然不減,人民貧富差距拉大,使得大多數的台灣人民都「變窮了」,經濟力低落成為台灣大部分家庭的現況,而非特定只有新移民家庭。再者,許雅惠(2004)針對448個東南亞新移民家庭做的調查研究,發現家庭平均收入未滿20000元的有98個家庭,而這些收入較低的家庭又大多集中在雲林及屏東兩縣,筆者以為城鄉區域性的差距是主因,若該地的經濟力本來就低落,收入低就變成該縣市的普遍現象而非只侷限於新移民家庭。比較特別的是收入未滿20000元在98個家庭裡,有26的家庭認為經濟上有困難,另外的73的受訪者是覺得收入足夠維持生活所需。也就是說,在收入低於兩萬元的家庭中,只有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自家的收入是不夠的。筆者所服務的學校(位居台中縣)學生裡也不乏新移民家庭的子女,在筆者所接觸的新移民家庭中都是雙薪家庭(夫妻雙方都有工作),家庭經濟狀況均為小康或小康以上,比起一般的台灣家庭並無太大分別。

二、丈夫多半不識字,且身體有殘缺

在許雅惠(2004)的研究報告裡,丈夫的學歷最多為國中畢業(44.4),其次為高中職(30.4),雖然學歷不算高,但也不至於到不識字或程度低落的地步。至於身體殘缺的台灣丈夫或許存在,但數量並不多,若以國內現存的東南亞新移民家庭數量整體來看,身體殘缺的丈夫比例是很低的。

三、新移民家庭無法教育子女。

台灣的社會期待是母親照顧子女,連帶的也認為母親對孩子學習負較多的責任,所以學校班親會總是母親到場居多,孩子有事情老師也多半找母親談,而新移民女性或許有著語言的弱勢,但語言能力是會隨著來台時間而漸漸改善的,筆者所接觸的新移民女性裡,華僑了一半,其他的則是來台十年左右,國語說得相當流利,同時也高度關心孩子的學習狀況。除了新移民女性之外,不要忽略了丈夫也會教養子女,也會幫孩子簽聯絡簿並指導孩子功課。

四、孩子的學習成就低落。

目前國內有一些研究是針對新移民家庭子女的學習狀況或校園適應做研究,結果有正面也有負面。有些研究認為新移民家庭子女的確有著學習上的弱勢並且有著校園及同儕的不適應(鳳嬌、王國川,2004),但同樣有些研究發現他們在學習上是沒有比較差的(陳湘淇,2004)。以研究者的觀察而言,新移民家庭子女的學習好壞取決於父母的態度,平常就關心孩子學習,孩子自然也差不到哪去,若是父母本身無心教育孩子,不管他是台灣家庭或是新移民家庭,其結果都是一樣的。

五、娶不到台灣老婆,才擇娶新移民女性。

一般人會覺得新移民家庭是婚姻仲介的產物,但在政府開放來工作及鼓勵資金南移的政策下,東南亞女子來台工作機會較過去多,與台灣男子在職場上結識的機會也較多,或者因為台商的東南亞設廠,台灣的適婚男子因工作或訪友而在當地結識東南亞女子,進而戀愛結婚,筆者的新移民家庭研究對象裡就有四分之三是因工作或朋友介紹才戀愛結婚的。

 

叁、結語

        跨國婚姻本來就有著不為人知的辛苦,生兒育女之後又要面對人生的另一大事---教養子女。在台灣的這一群東南亞新移民家庭除了要面對組成家庭之後各階段的挑戰,還要面對他人異樣好奇的眼光,著實特別辛苦。現在各縣市政府已有編列預算開設各種外籍配偶的識字班及生活適應班,筆者期待這樣的幫助能夠繼續下去,就以識字班而言,要做到持續的進行,才能真正提升新移民女性的國語程度,讓他們不只生活上感到被融入,也能具有指導子女功課的能力,跳脫以往的標籤化形象。

 

參考書目

夏曉鵑(2001)。「外籍新娘」之媒體建構,台灣社會研究,43,157-196。

許雅惠(2004)東南亞外籍配偶家庭兒童生活狀況之研究。九十二年內政部兒童局補助研究。

陳湘淇(2004)。國小一年級外籍配偶子女在智力、語文能力及學業成就表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南師範學院教師幼教系,台南。

黃森泉、張雯雁(2003年12月)外籍新娘婚姻適應與子女教養問題之探討。社會科教育研究,8,135-169。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