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父母對婚姻品質的影響

顏秀芳

嘉義大學家庭教育所研究生

 

壹、緒論

中國有句俗語人生三大樂事一是金榜提名二是洞房花燭三是生子可見結婚及生兒育女都是人生重大關鍵時期,藍茜茹(1994)提到「為人父母是人生中的大事,這件事可為夫妻帶來極大的喜悅,但也帶來新的挑戰與適應」。一旦確定懷孕,從迎接新生命來臨的喜悅,到懷孕期間夫妻所共同面臨的生理及心理上的轉變,到孩子誕生的那一刻起,將面臨一連串的改變歷程。

面對全新且全然陌生的父母角色,夫妻兩人如何兼顧維繫既有的夫妻關係,並做出新的調適,面對問題,是一種考驗,也是一種藝術。

 

貳、對於婚姻之影響

兩人生活變成三人世界,外表看來只不過是新加入一個成員,但是其所造成的影響卻是多面向的,(林淑貞譯,1994引自謝曉雯 ) 這時有五個面向的改變,分別是認同和內在生活的改變、婚姻內角色和關係的改變、三代角色及關係的改變、家庭外角色和關係的改變及新的親職角色和關係。(Skolnick1997;引自謝曉雯

他們認為成為父母之後需要調適時間和精力,因為會出現睡眠不足的情形及夫妻較少獨處的機會,且因夫妻將焦點放在孩子身上,而減少對對方的關注。又成為父母會影響母親和朋友聚會的機會,在缺乏朋友和同事的支持下,母親會感覺孤單和易受傷。當妻子辭職或請育嬰假時,父親因必然成為主要的經濟提供者,而處於雙重責任的壓力狀態下,同樣地父親也會感覺缺少同事及朋友的支持。此外,成為父母也會造成家務分工的更不公平,及因對照顧寶寶有不同看法而造成衝突和意見不合,但他們表示夫妻有能力預防偶發的憤怒升高為嚴重或長期的壓力。面對這段期間的改變,有賴夫妻雙方一次次的溝通歷程共同產生新的調整和適應(廖玲玲,2005)

以家庭系統理論而言,成為父母不僅改變原有家庭系統結構,繼而產生許多新的互動的關係。孩子的加入為家庭系統增添了許多次系統(廖玲玲,2005)如夫妻多扮演親職的角色,而孩子的到產生父子、母子、祖孫等次系統)、界域的建(親子之間在建親密感的同時又需保有自主性;母親對小孩過於依賴時,父親常感到受冷落)、盟與權的產生(對於小孩的教養觀和方式有同意時,公婆、夫妻、孩子之間產生的盟與權運作),為了尋求支援會增進與親友次系統間的互動,甚至是與外界的超系統產生新的連結(Fox, Bruce, & Combs-Orme, 1999;引自廖玲玲

孩子來臨,使原本夫妻人的世界產生巨變,所造成的衝擊程度則是呈兩種極端評價

(一)正向看法

伴隨孩子出生而來的一連串生活上的改變,或許會對初為人父母造成相當程度的不便,但有些夫妻將這樣的改變視為快樂的泉源

Rempel(1985)訪問3475 個老人,有小孩的家庭生活滿意度較高,生活滿意度高婚姻滿意度也會更好。Hoffman(1979)指出,生育孩子以後,能建立親密情感連繫功能,對夫妻關係有好處。吳聰賢(1974)研究養育孩子最主要益處是享受家庭幸福。 Shek(1996)研究有孩子的家庭比沒有孩子的家庭幸福快樂。

 Balsky 指出小孩出生後夫妻重視照顧孩子的工具性任務,而較少關心情緒性關係的轉變(引自Wallance & Gotlib, 1990),孩子成為夫妻倆共同努力的目標,讓夫妻發展出更強烈生命共同體的感覺。子女的到來豐富了其生活的意義、讓夫妻感受成為父母的驕傲、並在經驗父母角色的過程中,體會到不同的人生觀進而對家庭產生更高的承諾及責任感(王舒芸、余漢儀,1997;張乙宸譯,1998;陽琪、陽琬,1995)。

而在我們社會成為父母就傳統而言不僅能傳宗接代滿足女性社會認同鞏固在家中地位或社會地位 就個人而言孩子不但是雙方愛情結晶更是個人生命延續為父母職可以增加自我認同及成就感 提昇婚姻滿意度

(二)負向看法

也有學者認為,孩子的出生會對婚姻品質帶來些許負面的影響。White等人(2000)認為有關孩子養育的問題會增加家庭的經濟壓力與減少婚姻互動(文4);就家庭生命週期的觀點看此期正處第二期養育子女的階段 1970 年代以前關於家庭生命週期婚姻滿意度的研究,發現婚姻滿意度U 型理論,即第一個小孩的出生會使婚姻品質下滑,直到家中有學齡孩子婚姻品質降到最低,之後便逐漸回升Gelles, 1995;引自陳姿勳

梁香 (2001) 綜合學者研究,認為成為父母後有四個因素,會影響婚姻生活滿意度:

(一)心理的自我

調整成為父母,讓人格統整成熟,女性自我認同高,改變較大,角色分配忙碌、承受較多的壓力,所以對自己較不滿意,間接影響到婚姻。

(二)夫妻之間互動

夫妻勞務分工對婚姻滿意度有關,有分擔家務婚姻滿意度較高。溝通形態,男性會認知或安撫支持,女性能控制情緒對婚姻較滿意。性的活動沒有改變,但親密度減少。研究懷孕末期至18 個月,衝突增加不協調,與照顧孩子有關,因家事分工有付出很多,但沒有回饋。

(三)親子關係

Yarrow(1973)認為,婚姻品質和妊娠適應親子關係有關。母親分娩經驗及父親適應好,可預測婚姻滿意度。父母教養風格對孩子養的好壞影響孩子反應,Cowan&Cowan.(1987)稱為’’Path’’model 其關聯性如下:孩子出生前婚姻滿意度— 孩子生後婚姻滿意度— 父母養育風格— 孩子成就。

(四)生活壓力與社會支持平衡

父母是另一種新角色的開始,有其他生活壓力 包括時間精力要付出更多,常為孩子犧牲個人享受,而父母角色對其自我認同及自我概念形成是很重要的,在教養子女時內心的掙扎,更是顯露父母角色的重要性,當角色改變後帶來的生活混亂與壓力,可因外在環境改變,如重大生活事件危機介入而導致婚姻的衝突。男性因有孩子,會增加工作量以增加收入,社會支持是否能平衡,均影響婚姻滿意度(Cowan and Cowan,1987)。

 

成為父母需面臨的問題

鍾思嘉(2000)的研究顯示,面這些角色發展的轉變之際,對大多的為人父母者而言,可視為一個成人發展危機的經驗,適應好,則能帶自我實現、成就和價值感;適應不良,則可能產生壓或自我功能失常。成為父母常會面臨以下問題,是值得我們去了解的

一、子女養育與家屬養護

雙薪家庭的日漸增加,隱含著幼兒托育與照顧職責的轉移,這個原本屬於家庭主婦的任務,隨著婦女進入職場,三不五時就

可能成為家庭與工作上的衝突的壓力點,尤其家有稚齡兒童需要照顧的雙薪家庭(高淑清,2000;引自田安里),所經驗到

的衝突更多。

二、情緒控制與壓力疏解

在個人應付多重角色的同時,還得經常面對社會的壓力,尤其在個人價值與社會規範不一或無法符合社會的規範、期望時,便易產生罪惡感與緊張的壓力,甚至對自己的角色功能未能有效發揮而感到愧疚。(Farber, 1988)

三、性別角色

女性在成為父母後明顯減少對工作的投入,而男性保持或增加對工作的投入,造成更為傳統男性賺錢養家、女性在家照顧孩

子的角色分工模式。

親職的不勝任

當無法正確解讀初生子女之喜、怒、哀、樂時 親職投入的期待未能得到滿足時,在心理上產生挫折感常會出現生氣、沮喪及

罪惡感等痛苦的情緒。

與親族和姻親間的關係改變

孩子出生後,女性會常向母親求援,但會視婆婆的建議為一種入侵。

六、生活的改變及家務的增多

為了照顧孩子初為人父母要犧牲睡眠和獨處的時間;或者因為孩子的出生增加許多家務,進而造成家務分配不均的衝突。

、夫妻之間

        1.彼此關心及相處時間減少

丈夫可能會從妻子那獲得較少的關心,夫妻為了要投注較多的心力在孩子身上,而忽略了夫妻關係的經營,造成親密感的下

滑。

        2.養育觀不同

因不同的生活背景及價值觀,在養育子女上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若不能藉由有效的溝通取得共識,則夫妻間的爭執將會增

(張乙宸譯,1998;鄭懷超譯,1994;引自謝曉雯 )。

        3.經濟壓力變大

增加一新成員,經濟負擔必定增加,尤其是食衣及醫療方面,夫妻雙方賺錢養家的責任也就更加重大

 

肆、結語

成為父母後,夫妻雙方要藉由重新的學習及調適,才能共同面對種種改變並兼顧夫妻情感的維繫。從實際照顧子女的過程中去摸索並逐漸累積經驗,夫妻雙方相互鼓勵、扶持,才能愉快共渡新生活的轉變。互信、互諒與支持是維持家庭和諧的重要力量婚姻品質的提升需要夫妻雙方一同努力。「做父母,也要做情人,勝任新的父母角色與保有良好的婚姻並不衝突,只要好好經營,幸福溫馨的家庭生活是可以期待的

 

參考文獻

林淑貞譯(1998)。做父母,也要做情人。台北:遠流。

田安里(2004) 。雙薪家庭夫妻的性別角色態度與角色承諾對婚姻滿意度影響 。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

吳心芝(2002)維繫婚姻穩定的歷程與影響因素之研究-以結婚20年以上的女性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

梁香 (2001) 。台灣南部地區婦女生育動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姿勳(2000)性別、家庭生命週期與婚姻滿意度關係之探討。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

葉麗貞(2005) 。嬰幼兒母親的育兒處境之詮釋。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嬰幼兒保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廖玲玲(2005)「我當媽媽了!」──新手媽媽初任母職歷程之研究 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淑君(2001) 。子女三角關係運作情形之分析研究。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曉雯(2000) 變中找序--初為人父母之生活經驗 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