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學習新天地-兒童館教育資源之探究

 陳玉玲

嘉大幼兒教育所研究生

 

壹、緒論

     在我們生活週遭的社教資源的確可豐富我們幼教師的教學資源、擴展幼兒視野以及享受多元學習的樂趣。但是身為幼教相關人員或單位,或許我們知道資源在哪,但卻不知該如何運用?兒童的博物館是博物館類型中最特殊的一種,因強調動手做、親身參與的活動方式,使得參觀者與展示內容之間有互動性(張世宗,2006)。幼兒園並非唯一的學習場域除了周遭教材、教具外,「環境」也是一個潛在性的教學媒介;因此,本研究以訪談館長及實地觀察,比較國營和公辦民營兒童館教育資源介紹,希望與幼兒學校教育平行互補的「非正式教育」,給予幼教師和家長另一個新的多元化教育媒材思考和運用空間以提供幼兒體驗學習新天地。

有鑑於此,希望能在研究中瞭解兒童館教育資源,並對於兒童館現有資源和幼兒學校教育資源作探討,故本研究以一所公辦民營兒童館及一所國營兒童館為研究對象,分別以「甲」和「乙」簡稱之,採訪談館長和實地觀察方式。旨在瞭解國內兒童館教育資源,最後根據結果提出建議供幼兒教育相關人員規劃教育活動參考,研究目的在於探討:

      (一)瞭解兩家兒童館提供的教育資源

      (二)分析兒童館內教育資源與幼兒學習特性分析

 

貳、兒童館定義和教育功能

國際博物館協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useums)定義:「博物館,乃一非營利之永久性機構,在其服務的社會為大眾開放,促進社會發展,並以研究、教育及娛樂之目的,致力於蒐集、保存、研究、傳播與展示人類及其環境的物質證據。」(張婉真,2002)。本研究欲探討兒童館是社會福利中心下的一個推廣教育單位,在資源有限以及人員齊心努力下希望能達到「兒童博物館」的概念。

「兒童博物館」的概念源自於美國,以美國博物館協會 (America Association of Museums,2005)定義為「一個以服務兒童的需要及興趣為使命的機構,機構空間的展覽及活動都是以鼓勵學習、激勵好奇為出發點,那麼它便是一個兒童博物館。」兒童博物館存在的最大意義正是用以延展孩子的思考觸角、鼓勵孩子主動探索以及提供一個讓全家人歡度快樂時光的溫馨場所。教育相關人員妥善充分利用兒童館教育機構資源利用,來滿足幼兒探索成長寶貴的黃金幼兒時期。

 

參、兒童館教育資源與幼兒教育比較

在兒童館與幼兒園教育對象、目標、內容、時間、學習方式及資源等方面比較結果如下:        

由上可知,為了達到整體的教育功能,兩機構教育資源可以發揮所長,截長補短,相互合作達成相輔相成幼兒教育目標理念。

 再者,根據黃淑芳(1997)所著「現代博物館教育理念與實務」分類,根據研究者實地觀察記錄此兩家兒童館教育模式歸納實質上差異如下:

雖然在學齡前的幼童還我們無法向幼兒介紹較精細的認知層面、連續發展演變等抽象概念,但認知是由經驗形成而互動是最有效的學習模式,在此可處處可見幼兒從「做中學」以互動、參與的展示經驗來延展孩子思考成長的觸角

 

肆、兒童館內教育資源與幼兒學習特性分析比較

以下分別討論甲兒童館和乙兒童館與幼兒學習特性

一、就「體能發展狀況」而言

甲兒童館:建館時的格局考量以辦公大樓設置,無論隔間或樓梯台階都以成人為主,但館所對於可機動性和新設立展示以參

                    觀族群設計為規劃,利用變通方式,讓幼兒能更親近操作館內資源。

乙兒童館:因為設立時即以兒童館為目標,對於洗手間和電梯均有考量幼兒便利和安全性。 

二、就「大腦成熟度狀況」而言 :

甲兒童館:設有體能探險樂園,鍛鍊大小肌肉,讓幼兒能追求刺激和挑戰自己的體力潛能,其中垂降系統,由於地板較薄,

                    曾經陸續造成四人受傷骨折,凸顯了館所無法提供一個安全空間時,是否應該先考慮暫時開放;由於對於責任歸

                    屬、保險理賠完善,至今未遭到投訴,這也突顯機構危機應變能力。

乙兒童館:體能館,以入學前幼兒為主,設備則為較低冒險性所以安全性也較高,多功能複合性可以作為體操、才藝和影片

                    欣賞活動。 

三、就「感官知覺方面」方面

兩館兩館均有提供刺激幼兒感官發展的設施。 

四、就「大肌肉/小肌肉發展」方面

        具備刺激並能靈活運用到整體動作發展的設施規劃。將上述整理如下表

        

幼兒與展示環境之互動,受幼兒個別差異、展示空間、展示教具設計、操作玩具內容、展出形式、展場服務人員的協助指導、其他參與人員及家長與教師動機、觀點、教育理念之影響,要促進與展示環境產生良好互動經驗就需從上述影響因素著手(陳育瑩,2001)。因為服務空間的使用會影響幼兒的參觀經驗,參觀經驗的形成不僅止於展覽中獲得,週邊環境也應被重視。 

五、 就「智力發展」與環境資源運用而言

甲兒童館:特色為多元文化教育機構。

                    幼兒可塑性大,容易接受新看法,在消除種族的歧視與偏見上是最好的教育對象(黃淑芳,1997)。最具特色是

                    以當地文化館提供了文化演變的經驗,這拓展了經驗產生移情作用,幼兒願意從其他民族及文化角度來看世界的

                    意願和能力。這種移情作用正是兒童建立自我的過程中重要的要件。

  乙兒童館:提供知識性及休閒性書籍和靜態各國棋類益智,以複合式圖書館為設計考量。

                      從發展心理學角度來看,一般兒童對事物的認識能力,包括注意力、感覺、觀察、記憶、想像、語言、思維等能

                      力。幼兒在後天生活中經由與周圍環境的接觸、作用過程中逐漸形成發展智力。所以館內人員更要多充實教育相

                      關的知識,才能更駕輕就熟營造出豐富刺激的學習環境。 

六、 就「認知發展與空間規劃」環境而言

        甲兒童館:參與式展出以激發觀眾的知性經驗為主要目的,例如,驚奇屋,觀察球為何往上滾?人為何傾斜走路?在訪談中

                            得知,兒童館相信環境會為孩子營造出一個讓他們知道要做什麼?所以建構出來的設施策略出發點是為要為孩子

                            準備一段實際旅程,用來調適以建立認知能力

  乙兒童館:就沒有此種顧慮幼兒與教育資源的互動,需建立在兒童發展、認知與學習理論的基礎上,教育資源的設計,

                      需賴設計者對幼兒行為特徵、輔導原則、學習方法的了解,以做為內容設計的基本考量,並透過活動、資訊等媒

                      介來整合教育資源。 

七、就「遊戲發展」與環境學習運用而言

喜愛遊戲是幼兒的天性,對兒童來說遊戲是一種學習、活動、適應、生活或工作,遊戲是兒童基於內在動機選擇,是兒童主動參與是幼兒生活全部(郭靜晃,1994)。

甲兒童館:提供幼兒遊戲室、積木建構區、生活扮演區、益智館、、、等。

乙兒童館:提供益智休閒區,為積木區並讓兒童共同參與展示構思與成型過程,以進一步提昇展覽的教育成效

  兒童館內具有新鮮感、挑戰性、多元化等有趣內容,引發兒童好奇心的探索行為,提升智力的發展、啟發創造能力。中介者可用單元遊戲,學習者從事一組有計畫、有聯絡的活動後,便可獲得某種控制生活情境的能力(李祖壽、陳淑琦,1994)。

康米紐斯想法中,兒童天生精力過人,是靜止不了的,遊戲是兒童的生命,玩耍不僅有益健康,兒童從中也獲得分門別類的知識,並非是浪費時間(林佩蓉、陳淑琦,2003)。當家長入館後,應該給幼兒自由選擇權,只要兒童愛玩,在不危險範圍內都應准許而不必禁止,因為禁止和無所事事反而對身心有害。(林玉體,2001)。 

八、 就「社會發展、道德行為、人格發展」與環境資源運用而言

        兒童館提供真實情境,讓幼兒有行為表現與實物學習的機會。博物館的長處在於擁有實物原件來展示,可以讓觀眾產生與真實物件直接面對面溝通的真實感(呂理政,1999)。

甲兒童館:導覽手冊有詳細記載入館須知,並建立預約制度以提供參觀人員導覽、人力安排和動線規劃。

乙兒童館:導覽手冊記載注意項目,對於三樓室內太空館雖有比照進入演藝廳的規定,但是根據館長解釋是影片成本過高無

                    法購置,目前閒置實為可惜!

  綜上所述,兒童館對幼兒教育不只是探知性展示,實為多元刺激學習環境,例如促進智力發展、引發創造力思考,透過遊戲學習建立新觀念與新規範,也從真實情境中學習觀察事物,增進幼兒對事物的敏銳度和好奇心。

  再者,在學校課程或日常生活機會教育中指導幼兒參觀禮儀與道德教學以提升幼兒文化素養,在館所活動中可提供讓幼兒在同儕中能有良好人際互動機會,幼兒都可接受行為的規範,知曉應服從規則,故在參觀兒童館之前的機會教育,例如,服務人員或教師簡單、仔細且清楚的講述參觀規則,幼兒會努力互相約束與遵守,潛移默化中達到境教之成效。

  因此,家長、幼教師、兒童館教育推廣人員可充實幼兒發展相關理論來理解幼兒的學習需求和參觀使用行為的反應,進而輔導幼兒而達到兒童館設立的宗旨和美意。

 

伍、結論與建議

        兒童館營運行之有年,幼教機構、家庭親子觀眾到博物館參觀人數日趨增多,不難發現家庭已經成為主要常見的群眾,這是值的慶幸的事!本研究價值在於運用理論比較現場實務教育資源,以提供幼教師如欲規劃教學課程資源之參考。進而實現運用現有社會教育資源,發揮兒童館輔助式教學效果的附加價值。

一、根據研究者訪談、實地觀察觀察結論如下

      (一)兒童館重視幼兒「作中學」

甲館透過從遊戲中學習,強調動手做、親身參與活動方式,乙兒童館量身訂做硬體設施較多,但兩者強調幼兒由實際探索而建構知識學習經驗。使參觀者與展示內容之間有互動性,由被動的參觀轉成為「主動」的學習,以此設計理念呈現達到「學習者為中心」的目標。 

      (二)兒童館提供豐富的環境,以刺激幼兒多元之學習

  館內環境與設施刺激幼兒角色的扮演以趣味導向、多元感官、操作互動、創作欣賞的自由學習境教。 

      (三)兒童館能結合社區經營規劃

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社會文化的快速轉變,兒童館展示、教育、收藏各項措施,都能重新思考規劃展出並更替,並配合當地文化社區其符合在教育功能上角色定位達成永續經營教育使命。 

二、針對兒童館建議有下列幾點

      (一)增進兒童館與學校互動

提供學前機構教學資源諮詢服務並辦理幼教師教學素材或觀摩會,供幼教師相互切磋,以促進幼兒教學多元化 

      (二)建立資訊的互通管道

      在參觀親子能上網查詢以做親職學習規劃,並建立虛擬博物館提供參訪後的溝通和學習平台 

      (三)結合社區資源

      將兒童館社區化,結合社區團體共同開發參與如幼稚園教學和兒童館結盟合作。 

      (四)對教師的建議

          1.鼓勵幼教師參與兒童館的各項研習活動、建立兒童館與園所互動的管道。

          2.教師對幼兒對各項展示內容之認知、吸收、了解程度與當下課程進行是否能實際配合,幼教教師課程設計宜作完善課程

              規劃和評量活動。

 

參考文獻

林玉體〈2001)。教育概論。(頁29-30)。台北:東華。

呂理政〈1999〉。博物館展示的傳統與展望(頁12-13)。台北:南天。

李祖壽、陳淑琦(1994)。幼兒教育課程指引(頁262)。台北:心理。

林佩蓉、陳淑琦(2003)。幼兒教育。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陳育瑩(2001)。美術館幼兒教育學習環境初探-以高雄市立美術館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南華大學:嘉義。

張婉真(2002)。博物館定義再思考 。歷史文物月刊,128期,頁87-91

  摘錄日期:20051212。網址:http://www.nhctc.edu.tw/~wanchen/ouvrages_2002_8.htm

張譽騰(1987)。博物館教育之理論與實際。台北,文史出版社。

張世宗(2006)。UEPlay遊藝館。國立台灣美術兒童遊戲室(一)。摘錄日期:200611月19日。網址:

         http://www.artofplay.net/blog/index.php/?p=395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1994)。幼稚教育課程標準。台北:正中。

郭靜晃(1994)。兒童遊戲-遊戲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揚智。

黃淑芳(1997)。現代博物館教育理念與實務(頁11-32)。台北:台灣省立博物館

Association of Children's Museums.2005, Sep 32. "Association of Children's Museums Strategic Framework". Retrieved June 5, 2006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childrensmuseums.org/about/strategic.htm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