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光碟片的教學初探
黃秉紳
高雄縣溪寮國小教師
王月杏
高雄縣烏林國小教師
一、前言
台灣的光碟片產量全球第一,一年的製造量在五十億片以上,占了全世界產量的80%,其中,內銷就有八億三千萬片,在製造的過程中所產生的不合格廢品每年也達五千噸左右。行政院環保署表示,其實光碟片回收後仍具經濟價值,使用水刀、機械研磨或溶液浸漬光碟片,可以將表面油墨及反射金屬層剝除,再回收塗抹在其上的金、銀等貴金屬,而半透明的 PC塑膠也可以回收再製成電腦外殼或電視機殼,或是汽車塑膠零件的製造(Wpwalker,2006),可說用途廣泛。與其隨便丟棄,倒不如回收再利用,經由製造加工程序後,垃圾也能變黃金,其附加價值就不可同日而語,我們的地球只有一個,環境的危害已是不爭的事實,廢物的資源回收,不只能減緩環境的二度傷害,同時也創造了資源二次利用的豐碩成果。
二、文獻探討
(一)廢光碟片估計量
以目前調查結果顯示,廢光碟片主要來源有二:一般民眾及光碟片 製造廠。其中光碟製造廠在製作過程中所產生的廢光碟片約佔總產
量的百分之十,以下表為例。
表 2-1 光碟片製造廠產量與廢片量
資料來源:鄭宏德、張正平(2002)。廢光碟片產生之現況及處理技術介紹。
台灣環保產業雙月刊,16。
有關民眾廢光碟片回收部份,因現行法令中尚未針對此進行規範,故依台灣民眾行為模式仍將其併入生活垃圾中送交清潔隊處理,此數量尚無具體統計數據。
(二)廢光碟片的處理技術
歐美各國已將廢光碟片資源再利用做成多項產品,德國拜耳
公司於十幾年前即從事光碟片之回收處理技術研究,並於九年前量產廢光碟片的回收事業;亞洲地區因盜版事業盛行,故將廢片回收料重製光碟使用廣為盛行,另外,台灣亦有部份廠商將再生料應用於產品製造時之添加,以節省原料成本。
目前用於回收處理的方式,大多以廢光碟片來源組成而定,可分為乾式及濕式處理方式。茲將各類處理方法分述如下圖2-2:
圖2-2 廢碟片處理流程
資料來源:鄭宏德、張正平(2002)
有關兩種方法的比較,乾式處理法的特性為,適用片種多、自動化程度高、處理單純,但耗損率大;而濕式處理法的特性為,耗損率小、處理量高、回收金屬較容易且設備成本便宜,但污染性較高、選擇性大。
另外還可以化學法或電解法剝離,如含金配件浸入於商業性的金剝離液中,加以攪拌、溫度控制可剝離大量的金、銀。另以60%以上的乙醇清洗,每5分鐘置換另一槽,連續自動化生產PC料。而金剝離液所含的貴重金屬再以化學法/電解方式回收,其回收重金屬處理流程如下圖2-3:
圖2-3 廢光碟面表面處理
資料來源:鄭宏德、張正平(2002)
以上所述,得知PC為工程塑膠,用於電氣、機器工業用、日用雜貨品,具優良的強度、尺寸安定性、電絕緣性、耐熱性、透明性等特性(鄭宏德、張正平,2002),即使回收後再利用製成的產品仍有很高的附加價值。
三、研究方法與程序
本研究先行設計廢光碟片造型裝飾教學活動設計,隨後再製作成成品,研究者並預先教予國小中年級之同學以檢視內容之可行性,以決定是否可於日後教導學生此項活動作品之設計。
四、預期成果
現將預期成果茲分述如下:
(一)嚮應資源回收運動,打造綠色環保地球
政府資源回收的工作於
(二)瞭解光碟片的用途,激發創思的空間
無論是好的或是壞的光碟片要瞭解它大致的用途,雖然好的光碟片是用來儲存資料用,但壞掉的光碟片除了回收外,其實還有其他的用途,思考其不可用之用正是激發學生創造思維上的發展空間,不也是教學上所強調的做學問要「舉一隅而三隅反」嘛!
(三)欣賞別人創作之美,體驗生命的另一番趣味
作品能夠展示出來大都是經過老師篩選或大家共同票選的,因為有其優秀之美、可取之處,是故能夠欣賞別人的作品,體會如何將靈感轉化在作品上,生命中的樂趣不就在細細品味這唯美之作。
(四)就地取材師生齊手營造寓教於樂的氛圍
以最少的成本創造取大的利潤一直是大家的期望,教學亦是如此,廢光碟片正是最少的成本來源,花一點構思將它創造出具藝術美的式樣,一起動手裝飾師生同處的環境中,從動手做中自然產生樂趣,這樣寓教於樂的氣氛學習得更加深刻,更值得回味。
(五)達成「做中學」的目標,學生帶得走的能力
學習最好的成效就是做中學,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具體的實象是大家樂於接受的,也喜歡學習的,九年一貫就是要我們能教導學生帶得走的能力,學習資源分類,學習如何將廢光碟片創造出不同原貌的模樣且具有藝術美的作品亦是一種能力,要如何帶得走除了靠學生學習外,老師更是重要的推手。
五、結論與建議
廢光碟片的造型裝飾只是資源回收物中的冰山一角,提高其附加價值正唯有賴大家一起來努力,順手做環保,環境會更好,是我們可以深思如何有所作為的時候,以下有幾點是針對本研究最後的
建議:
(一)資源回收的專業知識要有一定的認知程度
對於政府或地方甚至是民間回收團體的分類方式要有一定程度的認知,如政府目前所宣導的是將垃圾分成三類,還有其他組織內部分得更細,所以資源回收的工作勢在必行,對於其中專業知識的部份就得靠自己多充實了。
(二)製作的素材也能符合資源回收的條件
在教導做廢光碟片的製材盡可能就地取材,如回收的紙類、鐵鋁罐、養樂多瓶等,皆可利用來建構出不同型態的作品,以最小的成本,創造出最大的利益,在教學也是可以做得到,垃圾的減量不是口號,而是在日常生活裡只要我們肯想,就可以實現這個目標。
(三)適時的指導是需要的,但更著重於創思的過程
教學要以學習者為中心這是目前教育所一再強調的方式,與其給他魚吃,不如教他釣魚,適時指導雖是需要的,畢竟人不是萬能的,教師的協助或許是好意也可能因此抺煞學生的創意,因此要著重在思維的啟發,尋著學生的思路找尋問題所在,再適時的給予建議或鼓勵與同儕討論以激發更高層次的想法。
(四)配合學校或節慶活動讓資源回收更趨生活化
與其單打獨鬥,不如齊心合作,教師可以逐漸推廣至班群、各學年、各年段一直到全校,甚至可以配合節慶讓資源回收再利用變成學校的慣例或傳統或特色,與潮流演進是生活化的表現,杜威不是說過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是故,資源回收的延展推行這其中所帶來的意義影響所及是深遠的。
(五)提前培養科展小助教,創意無限在其中
科學的人才從小就要培養起,不是藉由學校的科展活動就能蘊育出一批未來的科學家,創意是需要激發的,這必須要有很多方面的配合,其中一項就是學校是否提供足以提升發展創思的空間,所以,資源回收的再利用,如廢光碟片的造型裝飾,就可以瞭解學生所觸及到的生活型態及思維模式,如能不斷加以培養及協助,近程來看,科展的作品不虞匱乏,學生依照想像所創作的必是多樣化的;從長期設想,持續的發展資源回收重製,這是一種科學方法的訓練,要學生去找答案,要學生去想辦法,學生如此的學習必能養成的自動自發的學習型態不正是老師們所期待的嘛!
參考文獻
AC110V(1998.9)。CD-R/RW資料記錄原理簡介。第三波。
CPRO資傳網(2005.11.30)。打破新DVD混戰局面 日立HVD將達
Wpwalker(2006)。三種東西一定要做資源回收。聖賢論壇。檢索日期:
上海碟海(2006.4.12)。光盤生產工藝及流程。檢索日期: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廢光碟片回收清理探討計畫期末報告〉
吳聖宇(2004)。光碟片用花青染料與光變色染料Chromenes之合成與研究。朝陽科技大學應用化學系碩士論文,台中。
陳文裕(2005)。廢光碟片資源化技術盤查分析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陳靜芬(2004)。廢光碟PC料變身高價工程塑膠。IF-工研人。檢索日期:
無作者。CD-R之製程簡意圖。檢索日期:
無作者。常見問題。檢索日期:
穎陞科技。光碟生產流程。檢索日期:
錸德科技(1996)。產品資訊。檢索日期:
韓國樑(2005.9)。光碟片三兄弟CD、VCD、DVD。資訊小子,15。
鄭宏德、張正平(2002)。廢光碟片產生之現況及處理技術介紹。台灣環保產業雙月刊,16。檢索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