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志工團人力資源發展之研究
Research of
the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of volunteers of primary school
姜德惠
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生
摘要
國小志工團為近年來在教育政策鼓勵親師合作下所衍生的團隊,其成員大多為社區家長。志工團隊本著關懷學校教育的精神,進而積極參與學校事務,主動服務學校,共同為促進兒童身心健全發展而努力。而透過人力資源的發展,可使志工團在學校組織中發揮最大的效用。志工團隊經由學校組織所提供的系統化學習經驗,不僅可以促進個人的工作表現與成長,更可以發展人的潛能,進而提升學校的績效。本文旨在說明國小志工團人力資源發展的情形,並對未來國小志工團教育訓練的課程予以規劃,研究結果作為相關單位研議國小志工培訓制度參考之用。
Abstract
The volunteers of primary school, in order
to encourage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parents, most of its members
are parents. The volunteers motivated by a desire to participate in the
affaires of the school actively,serve the school voluntarily, work hard for
promoting children’s
body and mind to perfect development together.And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 resources , can make the will worker's group give play to the
greatest utility in the school organize . The will worker's group practises
experience via systematic chemistry that the school organization offers, can
promote personal work performance and grow up not merely , can develop latent
energy of people even more, and then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chool.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scribe the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primary school volunteers, and design the project of the educational
training program.
壹、研究背景和動機
近年來,隨著國人生活品質的提昇,在生理需求獲得滿足後,更進一步追求更高層次的滿足— 心理的滿足。於是,從事志願工作的人力逐漸增加。聯合國將西元2001訂為國際志工年,主要的目的在於增進全世界對志願服務工作的認知、有效運作、聯絡網路和活動提昇,同時它也提供一次獨特的機會,彰顯全世界數百萬志願服務人員的成就,以及鼓勵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民眾從事志願服務工作。
擔任「志工」或從事「志願服務」,在目前是一項很受重視的社會參與。像台北市社會局的「志工」,張老師基金會的「義務張老師」,生命線、家扶中心的「義工」,等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志願服務」就是任何人能自願奉獻出自己的時間、精力或財力來幫助別人、服務社會就可算是「志願服務」,從事這種「志願服務」活動的人,就是所謂的「志工」或「義工」。
現今,國內志願服務工作業務範圍已遍及各部會業務領域,諸如社會福利、醫療保健、教育文化、消防救難、交通安全、體育休閒、檢察矯正、司法保護、環境保護、消費者保護、稅務戶政、、、等等。
由於研究者任職於國民小學,長期接觸到許多擔任學校志工團的志工家長,了解他們為校服務的熱誠。在與他們訪談之後,更深切感受到志工團隊散發的責任感與學習慾,以及對相關教育訓練的需求,於是促使此份關於目前國民小學志工人力資源發展概況研究的產生,期望大家可以藉由這份研究,增進對國小志工團現行人力資源發展情形的了解。
貳、人力資源發展的意義
人力資源發展(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HRD)的目的主要聚焦在個人和組織兩者之成功所需的資源上。「個人和組織的學習」,以及「個人和組織的績效」是HRD的兩個核心線索(Ruona,2000;Watkins&Marsick,1996;Swanson,
近年來許多學者專家對HRD有各種不同的定義。舉例來說,最近的定義不僅只將焦點集中在組織上,而是以國際觀來看待HRD,認為HRD正是社會和國家發展的原動力。它是這樣定義的:「人力資源發展(HRD)是一種過程或活動,不論是短期或長期的,這種過程或活動能夠讓成人發展以工作為主的知識、專業能力、創造力,以及滿足自我的潛力,而且對象不僅限於個人,也擴及團體、組織、社會、國家,甚至是全人類的獲利」(McLean & McLean, 2000)。以下呈現的是近期文獻中所發表的有關 HRD定義的歸納與整理 (Weinberger, 1998)。
作者 |
定義 |
關鍵字 |
依循理論 |
R.Smith 1988 |
HRD包含了課程和活動、直接和間接的、教學和個人的,能夠正面影響個人的發展和組織的創造力和利潤。 |
訓練和發展、組織的績效 |
經濟的、系統、心理的。 |
D.Smith 1990 |
HRD是一種決定最佳方法的過程,用來發展和改進組織中的人力資源。餵了達成組織和個人的共同目標,透過訓練、教育以及發展的各種活動,系統化地改進員工的績效和創造力。 |
績效改進 |
績效系統、心理的、經濟的 |
Marsick& Watkins 1994 |
HRD是訓練、職涯發展、和組織發展的組合,它提供了用來展望學習型組織的理論性整合;但HRD同時也被定位成整個組織中的策略性角色。 |
訓練和發展、職涯發展、組織發展、學習型組織 |
人力績效、組織績效、系統、經濟的、心理的 |
Swanson 1995 |
HRD是一種過程,透過組織的發展和個人的訓練及發展,發展並解放人們的專門知識或技術,目的在改善績效。 |
訓練和發展及組織發展;組織、工作程序、以及個人層級的績效改進。 |
系統、心理的、經濟的 |
資料來源:Weinberger,1998.
有關於人力資源發展(HRD)各家學者均有不同的定義,但粽合起來可以歸納成人力資源發展的達成是透過一系列有計畫、有系統的學習過程,通常採取「教育」、「訓練」和「發展」等三種方式。「教育」涵蓋的層面較廣,目標是長程的,以目前與未來生活和工作兼重,較不注意短期的時效。「訓練」的目標較具體、注重時效,希望將所學能盡速應用於工作上。「發展」則通常從個人或組織的觀點出發。個人的發展係指個人在知識、技能和整體能力的提升;組織的發展則指個人績效的改進,使組織經營更具效率與競爭力。
參、教育訓練理論
一、
教育、訓練與發展的意義
教育、訓練與發展等三項學習活動中,目前以「訓練」的採用率最高,但使用「教育訓練」的也不在少數。有關教育、訓練與發展的異同整理如下
|
訓練 |
教育 |
發展 |
Nadler
的 觀念 |
1.以目前工作著眼 2.多能應用所學於工作上 3.較易評量對組織的效益 |
1.以將來工作著眼 2.可能應用部分所 學於工作上 3.較難評量對組織的效益 |
1.以個人或組著眼,工作上可能完 全應用不到 2.較難評量對組織的效益 |
一般觀念 |
1.層面較窄 2.目標較具體 3.較注重時效 4.較適合技能的學習 |
1.層面較廣 2.目標較不具體 3.較不重時效性 4.較適合理論的探討 |
1.不注重其重要性 |
受扭曲的 觀念 |
1.學習層次(內容)較低 2.參與者層次較低 |
1.學習層次(內容)較高 2.參與者層次較高 |
1.學習層次(內容)較高 2.參與者層次較高 |
新趨勢 |
1.教育融入訓練,以目前及將來的工作(一年之內)著眼 2.訓練是學習知識技能的手段,也是發展的一部分 3.發展著重以組織的長程目標 4.三者同為職涯發展及終身學習的重要方式與手段 |
資料來源: 簡建忠, 民86
二、 教育訓練的模式
(一)Nadler 模式
Nadler(1982)提出教育訓練模式的九大步驟,其主要內涵整理如下:
1.決定訓練需要:決定訓練需要的目的在於確定問題的本質以及決定是否學習是解決問題重要的途徑。
2.工作分類:詳細說明每一項工作的內涵,以及所期望的績效表現。
3.確認學員的個人需要:確認哪些從事被指派工作的人之學習需求。
4.決定訓練目標:決定訓練目標與學習經驗考量之決定因素量,此外尚須列出明確的規劃目標及設計有關的學習目標。
5.設計課程:了解配合先前所決定的訓練目標,列出學習專案,安排訓練的教學活動。
6.訓練策略:訓練策略必須符合課程設計的目標。
7.準備訓練資源:以計劃妥當的規劃,必須確信所有需要的教學資源取得無礙。
8.執行訓練:執行訓練須以教學目標與教學策略確實的執行,以確保教學成果的呈現。
9.評鑑與回饋:從訓練需求分析到訓練執行完成階段中,均需加以評鑒,以瞭解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是否達成。
(二) ISD 模式(Instructional systems design)
Rosenger(1989)從組織的觀點看訓練模式,簡單來說,就是一個訓練人員
必須瞭解組織的目標,並且評估訓練成效是否符合這些目標。
(三) Solomn 訓練系統模式
Solomn(1994)從系統的觀點審視教育訓練模式,定義訓練需求、訓練設計與規劃和訓練的成效。
肆、志工教育訓練的策略:
人力資源發展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發展階段,其所採用的方法或策略儘管會有所不同,但其發展的基本重點仍在於教育訓練。教育訓練目的主要是為累積技術,培育人才,補充能力之不足,流暢溝通,促進合作(黃英忠,1997)。志工訓練經學者整理後分為職前引導、服務前、服務中訓練,(Ilsley, 1990; Ilsley & Niemi, 1981;
Novaratnam , 1986 ;Watson, 1993)職前引導是讓志工對機構中的工作了解,而且感到舒服的過程(Mccurley
& Lynch, 1989),服務前訓練有如初級訓練或技術發展訓練,它包括評估志工的能力和提供志工完成指定工作所需的技巧(Ilsley,
1990),服務中訓練包括觀察、模仿、結構式訓練,機構最常用的方式有教導和工作輪調( Cenzo&
Robbins, 1994),而志工訓練方法經黃皇凱(1997)整理後可分為:
(一)職前引導:採工作室、演講研討會、開會、幻燈片介紹、實地參觀的方式。
(二)服務前訓練:採工作室、演講研討會、開會的方式。
(三)服務中訓練:採工作輪調和教導的方式,最好的訓練是提供志工成功的完成
工作所需要的技巧和態度,以及提供學習、激勵和個人成長的機會(Ilsley,
1990)。
伍、國小志工教育訓練課程
除了縣市舉辦的志工教育訓練外,學校組織也須根據學校實際需要及志工需求定期舉辦各項訓練。
一、現行人力資源相關訓練
(一)基礎認知訓練:志工基礎教育訓練。
(二)成長訓練:親子溝通、家庭資源與管理教育方案、故事媽媽。
(三)特殊進階訓練:志工各項工作詳細實務、急救訓練、相關技術指導等。
(內政部全球資訊服務網、雲嘉南志工中心)
二、未來課程規劃建議
針對國小志工服務項目需求,發現目前志工所接受之訓練仍有若干不足,建議未來教育訓練方式可採下列方向規劃:
(一)目前學校志工所提供之服務
1.圖書室服務
2.教具管理服務
3.補救教學
4.學務方面:
5.導護服務
6.環保服務
7.健康中心服務
8.體育器材室服務
9.美化綠化服務
10.木工及水電服務
11.親子中心服務
12.輔導諮商服務
(二)未來課程規劃建議
1.以個別學校為單位舉辦
(1)時間:較為彈性,可由講師與學校志工協調。
(2)地點:以校內為主。
(3)師資:由校內專長老師或志工義務擔任。
(4)課程設計:
【1】圖書、教具管理訓練。
【2】導護交通安全訓練。
【3】基礎急救訓練 。
【4】園藝技術指導。
【5】美工設計研習。
2.與鄰近學校互相合作舉辦
(1)時間:晚上或假日。
(2)地點:以交通方便為主。
(3)師資:可由數校共同聘請專業人員任教。
(4)課程設計:
【1】輔導諮商訓練。
【2】親職教育訓練。
陸、結論與建議
國小志工團成立以來,不僅使教師行政負擔減輕,也使學生獲得多方面的服務,學校組織效能因而提升。所以,學校所規劃的教育訓練
課程應充分瞭解志工的需求,舉辦志工較常接觸或實際參與的服務項目作為教育訓練的課程內容。並且提供舒適環境、良好的輔助教材,定期安排時間和志工座談溝通。
透過完整的人力資源發展過程,讓志工發展以工作為主的知識、專業能力、創造力,以及滿足自我的成就感,不僅是志工個人的獲利,
更是學生、學校、社會、國家,甚至是全人類的獲利。
參考文獻
江明修主編(1999),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台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
司。
李長貴(1987),人事管理學,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李茂興譯(1987),人事管理,台北:曉園出版社。
林欽榮(1991),人事管理,台北:前程企管。
吳旻靜(1999),人力資源管理策略對志願工作者組織承諾之影響~以台中市青少年福利基構為例,台中: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論文。
陳金貴(1994),美國非營利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台北:瑞興
出版社。
張英陣(1989),激勵措施與志願服務的持續。社區發展季刊。台北:內政部。
黃英忠(1997),人力資源管理 ,台北:三民書局。
黃皇凱(1997),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管理個案研究— 以高雄市文教基金會為例
,高雄: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家霖(1978),企業組織與管理,台北:曉園出版社。
謝安田(1985),人事管理,自印本。
鍾振華譯(1957),管理的藝術,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洪榮昭(民85),人力資源發展。台北:師苑。
簡建忠(民86),人力資源發展。台北:五南。
Nadler,L.,& Nadler,Z.(1982)Developing Human Resources.San Francisco:Jossey Bass.
Ilsley, P.J.(1990),
Enhancing the volunteer experience.
publishers.
Ilsley, P.J. &
Niemi, T.A.(1981), Recruiting and training volunteers. New
Weinberger,L.A.(1998)Commonly held theories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
Kotler, P.(1998).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Parasuraman, A., Zeithaml , V.A.,&
Randy, L. D., David, M. H.(1998).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Dryden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