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識字,怎麼讀?----談幼兒閱讀

林綵薰

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

壹、前言

   成人談閱讀說起來或許容易,但是對於幼兒來說,年幼者如果不識字,應該如何閱讀呢?這樣的問題相信在很多人心中是一個大問號,尤其是對家有年幼孩童的家長而言,更是重要,因為隨著社會的進步,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許多家長便開始擔心孩子會不會輸在起跑點上,因此將孩子的學習提早到幼稚園,孩子在幼稚園的時候,家長開始把孩子往才藝班送,學注音、學外語、學鋼琴、學作文,可是,孩子在還不認識字的時候,便強迫孩子要閱讀,這樣對他們來說是不是會造成揠苗助長呢?希望孩子培養閱讀能力,卻造成孩子拒絕閱讀的反彈,這不是我們所預期的目的。

范瓊方(2004)的研究指出,家庭閱讀活動愈頻繁,幼兒口語表達能力愈佳;家長正向的閱讀態度可提升幼兒閱讀基本能力及口語表達力;家庭中有較多的幼兒視聽讀物,有助於幼兒閱讀基本能力的提升。由此可知,在幼兒時期,要能夠培養幼兒閱讀的習慣才能夠讓幼兒有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與基本的閱讀能力。

教育部編列預算,贈送公私立幼稚園百本好書,希望能夠從小扎根,讓兒童喜歡閱讀,那麼怎樣才能讓孩子喜歡閱讀呢?在幼兒時期,培養閱讀能力與培養閱讀興趣哪一個是優先考量呢?便是以下我們要討論的部分。

貳、幼兒閱讀的重要性

    知識經濟是二十一世紀的主流,工業經濟的時代已經過去。所以,在企業界對人才的需求是以知識為主,站在高階的永遠是那些所學甚廣,又懂的靈活運用的佼佼者,由此可見,知識決定了競爭力,至於如何吸收、消化、運用知識的能力其關鍵點在於閱讀習慣的優劣。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只是能夠提升幼兒在語文能力的表現,更有其他之重要性,茲說明如下:

一、   培養豐富的想像力

        洪蘭(2003)表示,閱讀和創造力是同一個神經機制,透過閱讀能激發出更多的想像與思考,進一步影響言行談吐。可見閱讀有助於

幼兒想像力的培養。

二、   提供對知識的獲取與學習

       林憲治(2003)的研究指出,國小學童的閱讀態度與寫作表現有顯著正相關。也就是說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與態度對未來寫作表現是有

幫助的。

        無論在家中或是日常生活,獲取知識第一手的資訊便是從閱讀開始。在學校想要獲得更多的知識,首要就是學會閱讀,進入國小開始,

一 切的學習就是從課本開始,如果不會閱讀,那麼學校主要的顯著學習課題便無法獲取,那麼在學業表現上就會明顯落後於能夠經熟閱讀的

學童。

         閱讀除了能夠讓學習更有效率,還能夠讓學習變的更獨立,對於不明的事理,能夠自行找資料察明,更能獲取比無法閱讀者更多的訊

 息,閱讀在現今社會已經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能力。

三、   培養幼兒尊重多元文化

       美國NEA's Read Across America可以看到協會為兒童閱讀辦理活動,並提供學校參與活動的辦法,還有相關資源可參考。此外,協會也推動多元文化閱讀,希望透過從小閱讀,摒除傳統的刻板印象,建立孩子正確多元包容的價值觀。

四、   提供幼兒適應生活的經驗

      黃武雄(1994)認為閱讀可以提供學生真實或接近各種活度的生活經驗,目的是為了幫助兒童更真切而透徹的體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領悟人與人相處的  道理。因為近來所出版的幼兒圖畫書,多針對幼兒的生活經驗而創作的,在描述幼兒經驗季真實又貼切,能夠提供幼兒

更了解真實生活的一面。前教育部長曾志朗(2001)也提到,閱讀是目前所知唯一可以幫助人類吸取新經驗以替代舊經驗的最佳管道。

參、幼兒閱讀興趣的培養 

一、     多元閱讀

     多元閱讀的概念就是讓閱讀成為生活中多重感官與多重素材的交織,即所謂閱讀不只是針對兒童,大人也可以一同參與,閱讀可以是視覺、是聽覺、是觸覺;閱讀可以是書本、也可以是圖像、更可以是我們居住熟悉的環境;閱讀不用特別限定時間,它是無時無刻在進行的。

    陳欣希(2004)告訴我們:「閱讀應當和我們自己的文化深深的結合在一起,並融入居住環境、社區,以專業的教育角度而言,廣義的閱讀就是去讀世界上所有的人事物。」閱讀不僅限於書籍,而是所有可看可體驗的事物上。

二、       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

             Goodman1998)認為,兒童的閱讀,是從熟悉且有意義的完整情境中開始。她們以既有的概念和經驗來堆測所讀到的意義。因此,提供一個舒適,且熟悉的閱讀情境,對培養幼兒閱讀興趣事有幫助的,幼兒在熟悉的閱讀環境中,較容易獲取成功閱讀的經驗,才會促使幼兒進一步的興趣。

  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不僅是物理環境的營造,更包含人文環境的配合,方子華(2003)的研究發現,國小學生家庭閱讀活動、學

   校閱讀環境與閱讀動機有顯著正相關,也就是說家庭越讀活動越頻繁,學校越讀環境越好,幼兒的閱讀動機興趣也就會跟著提高。

三、       提供大量的閱讀機會

李連珠(1996)曾提到,由讀寫萌發的觀點來看,教師應提供書籍閱讀的機會,讓幼兒發展書本的基本概念,以理解意義

    為主閱讀的策略,進而發展對書籍的喜愛與閱讀的習慣。

肆、啟示

一、   針對家長

        劉漢玲(2003)認為親子共讀的推廣活動,像是一座建立親子和諧溝通的橋樑,在努力耕耘及親師的溝通下,能關懷並培養和諧、 終身親子學習的觀念及習慣,幫助幼兒獨立閱讀,享受美好的書香之旅。

        家長參與幼兒的閱讀活動,對幼兒無論是在認知方面的發展,或是情緒上的發展都是有很大的助益,家長應該每天有固定的一段時間,與幼兒共同閱讀,並且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

針對幼教工作者

可以鼓勵幼兒從幼稚園借書回家,與家長一起閱讀。在平日教學活動,也鼓勵幼兒分享所閱讀過的圖畫書,以了解幼兒閱讀的發展。親師合作方面,鼓勵家長到學校為幼兒講述故事書,培養幼兒喜歡閱讀的習慣,與家長參與幼兒閱讀的活動。

 

參考文獻

方子華(2003)。國小學生家庭閱讀活動、學校閱讀環境與閱讀動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

林憲治(2003)。國小學童的家庭環境與閱讀態度對於寫作表現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

林凌(2004)。走出教室 閱讀就是生活。書香遠傳1420-23

洪蘭、曾志朗(2000)。兒童閱讀的理念認知神經心理學的觀點。教育資料與研究381-4

許敏華(2003)。閱讀工作坊在國小一年級實施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

陳淑真(2004)。談兒童閱讀興趣之培養。師說18831-38

楊淑純(2003)。國小六年級實施文學閱讀與討論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

黃卓琦(2003)。不同社經地位親子共讀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語言研究所,台北。

劉靜蓉(2004)。家庭閱讀環境與幼兒語文能力之相關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台北。

劉漢玲(2003)。推動親子共讀活動與幼兒閱讀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台北。

Goodman,K.S.1998)。全語言的「全」全在哪裡?。李連珠譯。台北:信誼。(原著出版於1986)。

Goodman,K.S.1998)。談閱讀。洪月女譯。台北:心理。(原著出版於1996)。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