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園經營面臨少子化現象之衝擊與因應策略

詹麗玲

嘉義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

壹、緒論

一、研究背景

        國人生育觀念的轉變,受到整體社會影響,隨著現代化、工業化、都市化,及資訊化的生活型態轉變,日本婦女也在1998年的平均生育數也由2.2人降為1.38人(鄭毓霖,2004)。台灣這幾年「晚婚、不結婚、不生育」之社會趨勢,使得人口的生育率急遽下降,內政部統計處資料指出台灣新生兒總人口數平均下降5%,自七十年迄今,新生兒童以下降一大半,社會結構出現現少子化的型態,將造成各階段教育就學人數驟降,影響教育產業的生存發展及國家總體經濟發展,人口老化也會對未來政府構成沈重的負擔,台灣未來可能面臨人口零成長,甚至是負成長的情形。加上中央政府的幼教政策不明,少子化趨勢衝擊幼稚園經營,更使幼兒教育面臨嚴重的衝擊與挑戰,將影響未來幼稚園經營的走向。

 

二、研究動機與目的

        就教育層面而言,因少子化衍生學校規模過小的問題,將導致教育投資用效益偏低,進而產生教育資源浪費的情形,未來就學人數減少所釋出的教育資源必須重整,學校講求最適經營規模的發展,依據合適的經營規模對數進行調整,將招生人數短缺的危機化為發展全民高教的契機,以期更加符合經濟效益,有效統整教育資源,預為因應就學人口日益減少的問題,降低政府財政的浪費。

幼兒教育的重視是國民教育向下延伸的具體措施,國家重視學前教育的幼稚園經營,及早做好經營者理念的轉化與改變,政府必須積極從各項少子化問題的層面投入相關立法及資源,以減緩少子化的現象。行政組織的應因、教學創新、教師專業能力指標建立,以提昇幼稚園行政績效與教學,此為研究的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討少子化衍生的問題,少子化形成的原因,強化幼兒教育政策,以延緩少子化現象。

 

貳、文獻探討

  幼兒教育的工作內容

(一)幼兒教育的特色

        依蔡春美等人於民國87年在「幼稚園與托兒所行政」一書中所言,廣義的幼兒教育泛指學齡前幼兒所受各種教育的總稱,包括家庭中的親職教育,生活環境中的生活教育,以及幼稚園、托兒所等學校式的教育。

蔡春美(1993)指出「我國幼兒教育機構主要的是幼稚園和托兒所,兩者雖在法定功能上不盡相同,但實質意義上卻都為幼兒提供保育與教育的內容」(頁28);幼稚園是我國學前教育的施教機構,而托兒所是以兒童福利為宗祉而設立的幼兒保育機構(朱敬先,1992,頁103)。托兒所與幼稚園在主管機關、招收對象的年齡、人員編制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在實質上工作內容都是提供幼兒保育與幼兒教育。

 

(二)幼兒教育的設置型態

  盧美貴(1988)指出:

幼稚園的設置依幼稚教育法第四條:由直轄市、縣市政府設立或由師資培育機構及公立國民小學附設者為公立,其餘為私立。托兒所設置依托兒所設置辦法第二條分為:1.政府設立。2.機關、學校、團體、工廠、公司附設。3.私人創設。(頁139)。

 

二、我國現行幼兒教育概況

  (一)幼兒教育發展近況

十年來政府增設國小附設幼稚園,自九十年起推出幼兒教育券,及九十四年一月推出的「扶持五歲弱勢幼兒及早教育計畫」,己明顯重視幼教(施宏彥,2005,頁484)。

  教育部近日著手修訂「幼稚教育法」,將國幼班納內法源,同時開放各級學校均可附設幼稚園,以擴大幼稚園的容量,為顧財政,修正案並正式開放幼稚園可「公辦民營」,不僅未來新設幼稚園可以委託民間經營,現有公立幼稚園也將逐步民營,藉以引進民間投資。〈何金針、唐璽惠,2006,頁244〉。

(二)少子化趨勢

        據內政部統計,在台灣出生率低於2.08人之後的15年中,在1.7-1.8人左右變動。可是在90年則較前年減少0.28人之多,之後出生率持續下降。在94年度出生率為1.115人,台灣就成了世界第二低出生率地區。〈鹽川太郎,2006,頁21〉。根據教育部的統計預測,九十三學年度國小一年級新生入學人數與九十二學年比較,將銳減三萬五千餘人,到九十七學年新生入學人數較九十六學年度將遽減近二萬四千人,以致未來幾年國小學生總數將持續銳減。〈薛曉華,2004,頁21〉。世界各國面臨老子化與少子化的衝擊下,學校師生比差異過大,而漸漸有關閉學校的情形發生。〈鐘巧如,2006,頁190〉。

 

三、少子化對幼兒教育的衝擊

        由於時代的變遷,出生率下降,人口少子化的結構,使得幼兒教育到嚴重的衝擊,歸納其將面臨的衝擊如下:

(一)幼兒及班級數減少,私立幼稚園面臨關閉及公立幼稚園教師超額

       幼兒人數減少之後,將影響學校的生存,私立幼稚園將面臨倒閉閉,公立幼稚園也將因招生人數不足,而形成超額教師,中等以下學校師資己供過於求,少子化現象使就學人數逐年減少,問題加劇,鐘巧如也指出,中小學校面臨廢校問題,教職供需失衡,高等教育也將面臨招生不足的困境。

(二)教育資源浪費、教室閒置

        當幼兒人數減少時,教育資源便隨之縮減。近年來各級學校建設均已達最高峰,少子化後,空餘教室將增加,學校合併及廢校之後,空教室不在少數(施宏彥,2005,頁480)。一旦教室閒置,將使得教育資源浪費,影響社會經濟層面。

(三)幼兒缺乏人際互動,影響人格發展

        少子化現象使得父母過度保護小孩,當小孩嘗試去思考或嘗試錯誤時,父母親就會介入,剝奪小孩自我獨立學習的機會(鄭毓霖,2004)。由於少子化,家庭成員簡單,減少兄弟姐妹及親戚的互動,學校人數減少,人際互動減少,人格發展產生偏頗(施宏彥,2005)。張憲庭在2005年也提到,由於家中往往只有一個孩子,家人寵愛在一身,在校又缺乏人際互動,人格發展產生偏頗,影響在校的受教態度和待人處世的素養,進而影響將來健康社會的運作。

(四)外籍子女教育問題    

        根據內政部兒童局全球資訊網(2003),目前台灣地區外籍配偶及大陸配偶組成的家庭漸多。以台外聯姻的比例來看,2003年台灣結婚人數平均每3.1對,即有一對是國人與外籍配偶聯姻,其所生的子女,100個新生兒有個是東南亞配偶所生,4個是大陸配偶所生(龔宜君,2004)。這樣的狀況反映出台灣的人口失衡可能將會由這群外籍配偶所生的子女來平衡。內政部在2003年指出,台閩地區新生兒人數共計247530人,其中外籍與中國大陸配偶所生的子女就有3833人,佔總比例的12.46%(薛承泰,2003)。但外籍配偶來台後,衍生出許多適應上的困擾,對於下一代教育有諸多的潛在隱憂(莫藜藜、賴珮玲,2004)。

 

四、少子化現象─「日本經驗」

日本與台灣有歷史文化淵源,加上對少子化問題的對應之道較傾向從長期規劃面向著手,或許可做為台灣當局謀求解決相同問題之借鏡(鄭毓霖,2004)。

日本少子化現象的背景原因(鄭毓霖,2004

1.      未婚及晚婚現象的持續。

2.      夫婦生育子女數的變化。

3.      社會對小孩角色的包容力不足,導致社區小孩數量減少。

大紀元在2006年報導,日本少子化的背後重大原因為:

1.      社會環境使得婦女的工作和育兒難以兼顧。

2.      高學歷化之下養育教育小孩的負擔沈重。

3.      泡沫經濟崩潰之後,就業環境惡化。

4.      企業減少雇用正式員工。

在強化幼兒教育的策略,施宏彥(2005)認為增進生育率,應從政府提出,以日本針對少子化實施許多對策為例,可做為國內推動的參考:

(一)19941226推動安琪兒計畫,以10年為期。重點內容包括結婚生產保育支援、增加托育機構人力等等。

(二)推動少子化對策plus one方案。重點內容為育兒期間減少加班、嬰兒出生時父親最少請產假5天以上、照護病童休假普及率百分之二十五等等。

(三)2002年起無息融資學生貸款。

(四)20022004年之間制定「推動次世代養育支援對策法」等法律,規範育兒與就業環境,並要求企業對婦女及兒童在職場上有一定休假與福利保障。

 

鄭毓霖(2004)說明日本各階段教育的任務與具體對策有:

1.家庭教育:

(1)    家庭與幼稚園、保育所等相關機構互相合作教育小孩

(2)    政府機構提供家庭教育手冊、家庭教育雜記供參考

(3)    提供二十四小時諮詢服務機構的機制

(4)    建立分擔育兒責任的觀念

 

2.學校教育:

(1)    重視幼兒期教育和小學教育的銜接

(2)    規劃滿三歲小孩進入幼稚園就讀

(3)    建立育兒相關知識

(4)    學科課程的學習內容

(5)    減輕學生接受教育的心理壓力

(6)    建立有特色的學校教育,提升競爭力

(7)    加強大學的教育功能

 

3.社區教育:

(1)    設立體驗生活的機制

(2)    社區重新思考養育小孩的方式

(3)    協助職業婦女及專職育兒家庭主婦順利就業

 

參、對我國幼教政策之省思

面對少子化現象的現況,學校面臨愈來愈競爭的社會,必須重新思考學校經營的理念與方向,並因應社會脈動和時代潮流調整學校經營的策略(張憲庭,2005)。

面臨少子化趨勢幼稚園經營因應策略如下:(何金針、唐璽惠,2006

一、幼稚園的經營理念

(一)幼兒教育經營企業化

(二)樹立特色幼稚園,發展個別幼稚園特色

(三)少子化衝擊促使幼稚園多角經營

(四)整合可用教育資源

(五)多元文化理念之建立

(六)建構幼教教師專業指標

 

一、幼稚園行政組織與教學之因應

(一)提昇幼兒教育品質與內涵

(二)重視幼稚園創新教學

(三)幼稚園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視

 

而鄭毓霖(2004)認為教育改革若能朝以下目標實施,將有助於生育率的恢復:

一、推動適性教育和整備教育環境

二、追求良好人格價值觀

二、教育應朝生涯學習體系規劃

三、培育生存在現代社會需要的基本能力

四、重視參與大自然活動及維護安全的學習環境

五、減輕教育費用的經濟負擔

 

肆、結語

 少子化是世界各國的問題,出生率降低在教育上帶來了相當大的影響,學校面臨愈來愈競爭的情形,以下針對本章提出對政府及學校的建議:

一、政府方面:

(一)提供舒適、便宜的托育單位

(二)發放育嬰留職停薪津貼

(三)推行獎勵生育制度

(四)促進企業推動育兒支援措施

(五)協助婦女二度就業

(六)提供健全的兒童醫療體系

 

二、學校方面:

(一)規劃學校適切經營方針

(二)結合社區資源,進行學校資源再利用

(三)做好經營者理念的轉化與改變

(四)教師專業能力指標建立,教學方法創新

(五)強化辦學績效,發展學校特色

(六)落實親職教育,提供相關育兒資訊

政府除了朝長遠作規劃制定相關法令,提高婦女生育意願外,更應透過學校的教育力量,協助解除父母育兒的不安,政府和學校經營機構共同合作,一起面對未來少子化的危機!

 

參考書目

施宏彥. (2005). 強化幼兒教育政策減緩少子化衝擊之研究. 嘉南學報(31), 476-492.

張芳明. (2006). 少子化現象海內外連線報導. 大紀元.

張憲庭. (2005). 少子化現象對學校經營管理之衝擊與因應之道. 學校行政(36), 87-93.

莫藜藜、賴珮玲. (2004). 台灣社會「少子化」與外籍配偶子女的問題初採. 社區發展季刋(105), 55-65.

蔡春美、張翠娥、敖韻玲. (1993). 幼稚園與托兒所行政. 台北: 心理出版社.

盧美貴. (1988). 幼兒教育概論. 台北: 五南.

薛承泰. (2003). 台灣地區人口特質與趨勢:對社會福利政策的幾個啟示. 國家政策季刋, 2(4), 1-22.

薛曉華. (2004). 少子化的教育生態轉變是危機或轉機?兩種價值觀的檢視...兼論因應少子化時代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政策. 台灣教育(630), 21-30.

鐘巧如. (2006). 少子化趨勢下台灣國民小學學校經營規模調整評估. 學校行政(44), 187-204.

龔宜君. (2004). 我國人口組成變遷與相關政策之思考─種族多元社會的文化觀. 台灣智庫通訊(13), 3-15.

鹽川太郎. (2006). 少子化和教育問題─教改是少子化的原因. 台灣教育(640), 21-25.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