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語症(aphasia)
高米內
國立台南啟聰學校教師
壹、
前言
人類之所以能被稱為「萬物之靈」,淩駕於萬物之上,最重要的因素是人類具有二種特殊的能力。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是人類的大腦功能完善、思想組織細密,且能利用語言來溝通和傳達思想;另一項是人類具有比動物更靈巧的雙手,所以可以善加利用來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但是若有一個人突然喪失了賴以溝通的語言、閱讀能力,無法解讀來自外界的訊息,甚至於無法和最親近的人溝通和交談,就如同被孤立於孤島之中、被人類的世界所隔離了,這種被隔絕和無助的沮喪之感,實在難被一般人所體會。
很不幸的是,有許多患有「失語症」的病人,必須獨自面對這種痛苦。其實,失語症本身充滿了多樣性與神祕性,因為有關大腦功能和語言功能關係的這個議題,增添了許多引人深入探討的空間。在現今科技的協助下,我們有能力測到越來越精確的生理訊號,看到清楚的神經影像,解開神祕的面紗,面對失語症病人的「言不由衷」和「有口難言」的無耐,能有更深一層的體會。
貳、何謂失語症?
一、張春興之張氏心理學辭典(民80)解釋失語症(aphasia)為全部或部分喪失語言能力。失語症的成因主要是由於大腦職司語言的中樞部位受傷或病變所導致。失語症有許多不同的類型,最主要者有:(1)動作失語症,喪失說話時口舌動作的能力;(2)感覺型失語症,喪失閱讀或聽講時的視聽覺能力;(3)語意型失語症,喪失從語言中獲取意義的能力;(4)發音型失語症,喪失閱讀時發音的能力;(5)造句型失語症,喪失語言中造句的能力;(6)識字型失語症,喪失原有識別文字的能力。
二、李淑娥(民85)認為失語症(aphasia)意即「沒有語言」或「喪失語言」的意思。語言純化論者(language purists)堅持字首為「a」者,表示語言能力的全部喪失;字首為「dys」者表示部分能力的喪失。但在臨床上,這種分野並不恰當,因為即使是非常嚴重的失語症患者,也還會有一些殘留的語言能力。目前在文獻上或專業工作者之間,不論患者的嚴重程度為何,皆以「aphasia」代表所有的失語症。
三、失語症(aphasia)定義為腦傷後發生後的語言障礙,最常見的原因是左大腦血管病變。全失語症(global aphasis)是其中最嚴重的一種,這類的病人無論是口語表達、聽覺理解能力、重覆、命名、甚至讀、寫方面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陳思甫、劉燦宏、謝富美和連倚南,民83)。很多全失語症的病患常又伴隨其它神經學上的障礙,包括右側肢體癱瘓,感覺喪失及右側偏盲的症狀;常對病人、家庭及社會都造成了莫大的影響。
四、失語症(aphasia)是一種人類語言功能喪失的症狀,常見於大腦局部性中風、腦腫瘤、外傷,或廣泛性神經退化的病病(羅彥宇、賴其萬,民89)。
五、失語症(aphasia)是一種因腦部病變而使原來具備的語言溝通能力喪失或受損的症候群。因此,失語症並不包括因聽力或視力損傷而帶來的語言問題,也非因周邊語言組織而造成表達的障礙(朱怡娟、花茂棽,民89)。
參、失語症的病因
引起失語症的原因主要有下列幾種(尹佩美等,民80):
1. 大腦血管病變:即腦中風,如血栓、栓塞、腦血管出血及動脈破裂。
2. 腦外傷:有穿入性外傷及非穿入性外傷。如果腦受傷位置在於語言中樞,即會造成失語症。
3. 腦瘤
4. 腦組織炎症。
依據1990年6月到1993年5月間因全失性失語症到台大復健部接受治療
的51個個案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有33人,女性有18人,歸納其病因可分為二類:一類是腦血管病變共有42例,包括腦梗塞22例、高血壓性腦出血16例、動脈瘤破裂3例、動靜脈畸形1例。另一類是非腦血管病變共9例,包括外傷腦傷7例、腦腫瘤1例和腦膿瘍1例。就性別而言,腦出血及外傷性腦傷之病例,男性的患者比例多於女性患者;且其中以腦血管病變所引起的失語症占大部分(陳思甫、劉燦宏、謝富美、連倚南,民83)。
肆、優勢半球「左半腦」
一、左半腦的優勢
大腦是神經系統的中樞,近年來對腦功能和認知行為的研究中,已知大腦兩半球的功能在認知層次上有顯著的差別。尤其在語言功能方面,左右半腦更有功能偏側化(lateralization)的差別,一般人的語言大多由左半腦處理,所以左半腦被稱為「優勢半腦」(dominant hemisphere),而右半腦被稱為「劣勢半腦」,主要為非語詞認識功能的優勢半腦。人腦的兩側半球在高級功能上各有其優勢,但這些優勢只是相對的,因為左半腦也有一定的非語詞性的功能,右側半球也有一些簡單的語言活動的功能。下表為左、右半腦功能的比較:
左半腦的功能 |
右半腦的功能 |
在語言、符號、文字、邏輯推理上的功能佔優勢 |
在繪畫、音樂、直觀、綜合、形象思維的功能上佔優勢 |
二、左半腦和語言的關係:
1. 左半腦損傷所引起的語言障礙及失語現象遠比右半腦損傷所引起的為多。
2. 使用Wada試驗(安密妥納試驗Sodiam Amytal)將左或右半腦分別麻醉時,左半腦麻醉會發生失語現象,但右半腦麻醉時一般不會有失語現象。
3. 使用「同時相異訊號聽覺試驗」(Dichotic Listening test),使左右半腦同時處理不同的訊號而產生競爭現象時,如果輸入是語言訊號時,則右耳在反應速度和精確性上都佔上風。對此一般的假設是右耳能直接和左半腦接觸的結果。當左耳接受到語言訊號後,會先傳至右腦,再經過胼胝體傳送到左半腦處理;因此右耳接受到的訊息比左耳先到達左腦。
5. 以「速讀訓練機」將語言訊號呈現在左右視場時,右視場在反應速度和精確性上的成績均優於左視場。
6. 從事語言活動時,左半腦的腦電活動比右半腦較多。
語言在結構或實際的發音行為上,需具備三個重要能力:(1)時間順序的判斷力;(2)分析能力;(3)處理快速而有次序的運動能力。可能因左半腦具有這三種能力,而被利用來處理語言行為,因而產生了「語言功能偏向」的現象(謝國平,民87)。
三、左半腦的語言功用部位
左半腦有兩個重要的區域以及一些重要的結構和語言有密切的關係:
1. Broca區域,位於左半腦額葉(frontal lobe)靠近側腦溝(sylvian fissure),又叫做「語言運動區」。此區主要是協調說話時所需的肌肉,將知覺的感受轉化成運動形態,而後產生語言的內容和形式。大體上,若此區域受到損傷,則病人常無法流利說話,發音亦不清晰,但語言內容和語意均屬正常,這種現象稱為Broca’s Aphasia。
2. Wernicke區,位於側腦溝後方,界於次頂葉(Parietal lobe)與顳葉(temporal lobe)之間,又叫做「語言感覺區」。負責儲存及解釋所傳入的語言及文字記憶,加上文法規則的使用,是語言的了解中心。若此區域受到損傷,則病人雖然說話的語句流利且發音清晰,但是他們的說話幾乎沒有內容,且辭不達意,這種現象稱為Wernicke’s Aphasia。
3. 聽覺中心:即上顳葉腦回,主要是接受聽覺傳入的訊息及具有聲音的分辨力。
4. 角腦回(Angular gyrus):和Wernicke區有密切地連接,可收集和分析資料。
5. 弓狀束(Arcuate fasciculus):額葉和顳葉間主要的傳導徑路,將字的音、形傳入Broca區。
四、語言行為的徑路
1. 自發性語言:Wernicke區先將所要說的字句找出,再配上文法規則,經由弓狀束傳到Broca’s area,再由此區將所傳入的訊息,作妥善的安排組合,並發出命令到管口舌的運動區,把話說出。
2. 覆誦:不必經由了解,即可作用。由聽覺皮質區接受傳入的語音
3. 語言的了解力:聽覺皮質區→顳葉的Wernicke區。
4. 閱讀:從眼睛接受的訊息→視覺皮質區(枕葉)→顳葉的Wernicke區。如需加以朗讀出來,則再將訊息傳至Broca’s area→運動區→將字唸出。
5 書寫:由顳葉選出適當的字及使用上文法規則→整句話的訊息被送到Broca’s area,再作安排組合→送至管手的運動區→將字寫出。
伍、失語症類型:(Benson 1996)
一、臨側裂區失語症(Perisylvian aphasia):隸屬於這一大類的病人都有複誦方面的困難。
1、布氏型失語症Broca’s aphasia:又稱為運動型失語症,病人在說話時有明顯的缺損,表達相當費力、常會猶豫不決及停頓、說話的內容少、句子又簡單,對於形容詞、副詞和冠詞常會省略不說。說出來的話,如同打電報般,缺乏文法結構。在命名和複誦上也有障礙,但在一般的會話上有不錯理解力。一般的患者,腦傷的位置在優勢大腦半球的額葉蓋,即所謂的布氏區(Broca’s area),約等於Brodmann’s area 44和 45,但常延至前運動區(premotor area )和運動區(motor area),甚至額葉蓋下的白質、基底核和腦島(insult)區域。
2、威氏型失語症 Wernick’s aphasia:又稱感覺型失語症(sensory aphasia)或接收型失語症(receptive aphasia),這類患者的特徵在於對字句的理解上有嚴重的缺陷,不能理解別人的話語,也無法監聽自己所說的話,在複述他人話語上也有同樣程度的障礙。此類型的失語症屬於流暢型失語症,患者常能滔滔不絕和人交談,但說話的意義不能連貫、常錯用語詞。這類病人的書寫和閱讀能力都會受到影響。這類的患者腦病變的位置在優勢大腦半球上回的後側部分,即Brodmann’s area 22,一般稱為Wernicke’s area,但有時會延伸至顳中回以及靠近頂葉的區域,也就是緣上回(supramarginal gyrus)和角回(angular gyrus)的近下側部分。
3、傳導型失語症 (Conduction aphasia):其主要的特徵是明顯的複誦障礙,患者也有命名上的困難,但卻有不錯的聽覺和閱讀理解能力。這類患者在語音上的錯誤是常見的,但病患常傾向於自我更正這方面的錯誤,但最後並不見得會成功,這種現象就是所謂的「conduitee d’approche」。此型和威氏型的比較是患者的理解能力比複述能力好;和布氏型的比較是其口語表達是流暢的。此類型的病患,腦病變常涉及緣上回或其下白質部分,也就是弓狀束(arcuate fasciculus)。
4、整體型失語症 (Giobal aphasia):整體型失語症病患,在語言接收或表達方面,都有嚴重的損傷。包括命名、複誦、聽覺理解、閱讀理解和書寫能力等方面。其口語表達屬於非流暢型,能說出的字很少,甚至於僅保有反映情緒的叫喊聲。此外,即使是一般的交談,患者亦無法理解。整體型失語症的患者其腦傷位置常隨是否具有右側偏癱而異,若病人有右側偏,腦病變包括(1)前側語言區 ;(2)基底核;(3)腦島及聽覺皮質區;(4)後側語言區。反之若無右側偏癱的整體型失語症病患,腦病變包含額葉以及頂葉、顳葉交界處,此通常由栓塞形成的中風造成。
二、側裂外區失語症 (Extrasylvian aphasia):又稱跨皮質型失語症(transcortical aphasia),保有複誦能力,,是這個類型失語症的特徵。
1、跨皮質運動型失語症(Transcortical motor aphasia):又稱側裂外區運動型失語症(extrasylvian motor aphasia),這類失語症病患的主要特徵在於語言的輸出有障礙,但卻有很好的複誦能力。患者雖然沒有發音上的困難,且能重覆別人的話,但當要自己主動說話時,態度常會遲疑、話語停頓,且多為不完整的句子。其閱讀能力還不錯,但是他們的書寫能力常會受影響。這類的患者腦病變的位置在優勢大腦半球之額葉聯合皮質區,更正確的說是在Broca’s area的前方或上方,可能是皮質或皮質下的部分。
2、跨皮質感覺型失語症(Transcortical sensory aphasia)又稱側裂外區感覺型失語症(extrasylvian sensory aphasia):此類型病症的病人具有流暢的會話能力,但說話的意義不連貫,常會用錯詞語。雖然他們有理解方面的問題,但卻保有複誦能力,有時也會像鸚鵡般重覆他人的話語,稱為echolaia。這類患者腦病變的位置,在頂葉和顳葉交界處的次級感覺皮質區,即顳中回後側部分,等於Broadmann’s area 37,以及角回區域。
3、跨皮質混合型失語症(Mixed transcortical aphasia):又稱側裂外區混合型失語症(mixed extrasylvian aphasia),這類型失語症病患和整體型失語症的病患一樣,在語言的表達和接收上都有嚴重的障礙,但卻保有重覆話語的能力。這類的患者常出現在腦梗塞涉及兩主要血管(前大腦動脈、中大動脈與後大腦動脈)的分水嶺區域。
4、命名失語症(Anomic aphasia):又稱失憶型失語症(amnestic aphasia),此類型的病患,通常語言功能中唯一受損的,就只有命名能力,其他在語言的理解和表達方面都正常,但是閱讀和書寫能力都未受影響。他們在和人交談時,常會因為找不到適當的名詞,而稍有遲疑和繞圈子的現象發生。一般相信,許多左腦部位的損傷,甚至於少數右腦的病變,都有可能造成命名上的困難。
5、下皮質失語症(Subcortical aphasia):此類型的患者,通常在一開始的急性期會完全不出聲,漸漸地,有較低沈、不清楚的話語出現,此外,錯語現象也是常見的。其他語言功能的受損,則隨著所涉及的不同皮質下區域而改變。丘腦和基底核是常被提及的損傷部位,另外,鄰近這些構造的白質部位,也會造成失語症。
三、各類型失語症症狀之比較
失語症候群 |
複誦能力 |
聽覺理解 |
閱讀理解 |
書寫能力 |
|||
布氏型失語症 |
不錯(相較於其他語言功能)但非完全正常 |
受損 |
受損 |
||||
威氏型失語症 |
流暢 |
常見語音及語意錯語 |
受損 |
受損 |
受損 |
受損 |
|
傳導型失語症 |
流暢 |
常見語音錯語 |
受損 |
幾近正常 |
幾近正常 |
受損 |
|
整體型失語症 |
受損 |
不流暢 |
常見語音及語意錯語 |
受損 |
受損 |
受損 |
受損 |
跨皮質運動型失語症 |
受損 |
不流暢 |
少見 |
正常 |
不錯(相較於其他語言功能) |
幾近正常 |
受損 |
跨皮質感覺型失語症 |
受損 |
流暢 |
常見語音及語意錯語 |
正常 |
受損 |
受損 |
受損 |
跨皮質混合型失語症 |
受損 |
不流暢 |
少見 |
正常 |
受損 |
受損 |
受損 |
命名失語症 |
受損 |
流暢 |
少見 |
正常 |
正常 |
正常 |
正常 |
陸、影響失語症預後因素(朱怡娟&花茂岑,2000)
許多研究者認為,腦傷後的1-3個月是語言能力恢復的黃金期,但在6-7個月後,自然恢復的可能性就急轉而下,大約一年後,語言能力就很少再有自然的進步。所以在2-3年後,尚未恢復的語言能力,通常會成為永久性的傷害。一般認為,早期語言能力的進步,可能因腦組織在神經生理方面,自然的恢復修補所造成。人生活在充滿語言的環境下,也會在不知不覺中不斷的再學習。至於後期造成語言改善的機轉,也有研究者認為是腦傷中未受損的右半腦半球,可藉由功能的再組織重整,而扮演重要的角色。此外,有許多因素都可能影響失語症的恢復程度:
1、年齡:通常語言的學習能力,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驟減;所以年輕人的恢復比老年人好。
2、利手及性別:左利手者,因語言優勢半球的側化傾向,不似右利手者明顯,對失語症的預後較佳。有些人認為因女性語言側化至兩大腦半球的可能性較大,所以女性對失語症的預後較男性佳,但也有人不支持此看法。
3、腦傷的位置及大小:較小或較少腦病變部位的患者比大範圍的優勢半球損傷或兩側大腦半球的損傷者,失語症的預後較佳。病灶位置在顳葉(影響語言能力了解者)的病人恢復最差。
4、病因:非穿入性的腦外傷,比那些穿入性腦外傷、腦中風、腦血管疾病或腫瘤所造成的病患效果較佳。
5、失語症的類型:命名上的困難是許多失語症患者會殘餘的症狀,如布氏型、傳導型和跨皮質運動型失語症等都是。通常整體型失語症的預後最差,當其理解能力逐漸改善時,可恢復成布氏型失語症。就語言的理解和表達能力方面來看,前者的預後較後者為佳。
6、時間因素:對神經系統所造成的急性損傷,比慢慢發展成傷害而形成的失語症更嚴重。但前者的預後較佳。
7、發病到治療的時距:及早的語言治療對失語症復原進步的程度有較大的幫助,病發後的半年內是自然恢復期,應及早做語言復健工作。雖然對失語症早期的語言治療的重要性上有爭議,但一般皆同意,語言治療對失語症患者,日後持續的語言改善,仍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8、智力及教育程度:一般而言,智商愈高的患者,其治療效果較佳。
9、其他因素:若病人有自我了解錯誤及自我矯正的能力,以及有良好學習動機,均與預後效果成正比例。
柒、結論
1.失語症病人並不是心智能力全部喪失,只是他們無法以語言來表達或了解語言,因此對待他們時,要存著正確的信念,即病人原有所具備的學問、知識和理解能力仍然是正常的。
2.大部分的失語症病人常會合併有其他病症,如半身麻痺或視野缺損。所以我們應先全面的了解病人的困難處,在日常生活上給予適度的協助。
3.失語症的病人除了和人溝通上有困難外,其他方面均應視他們同一般正常人一樣;應避免對他們表現出不耐煩或對他們過度的憐憫。
4.對失語症病人說話,語句要簡短、內容具體、避免使用抽象的字詞,可用表情動作和手勢來幫助病人更了解我們的意思。
5.多製造讓病人有說話的機會,並鼓勵他們多用語言表達,但不要強迫他們。如果病人想發言但卻說不出話時,可給他一些暗示,但千萬別幫他把話都說出來,讓病人沒有練習的機會。
7. 鼓勵病人多使用語言,和任何可用的表達方式,如說、寫、讀等,並鼓勵他們多使用日常用語;如早、再見、好、是、謝謝等,因這些話對他們而言較容易說出。
8. 常給病人刺激反應,多陪病人說話、聊天、溝通,不管病人的反應為何,都要持續下去。但要注意,給予病人刺激時,要避開病人情緒低潮期、生氣時、或傷心時;對病人的努力和進步應隨時予以真誠的讚美和回饋。
9. 教導家人成為一個體貼、善體人意的人,隨時注意到病人的需要;給病人一個溫暖、熟悉的環境,來重建病人的自信心及生活上的適應調適。
參考書目
尹佩美、康平靜、林金敏(民80):失語症。榮總護理,8卷,2期,148-158。
朱怡娟、花茂娟(民89):失語症。當代醫學,27 卷,10期,64-70。
李淑娥(民85):成人失語症。載於曾進興主編之語言病理學基礎第二卷,p185-232。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陳思甫、劉燦宏、謝富美、連倚南(民83):全語性失語症病因之探討。中華復健醫誌,VOL22, NO.2, 37-42。
張春興(民80):張氏心理學辭典,頁47。台北市:上英印刷有限公司。
謝國平(民87):語言學概論。台北市:三民書局。
賴仲秋(民91):失語症。取自www.kmth.gov.tw.衛教園地。
羅彥宇、賴其萬(民89):失語症的古今流變,當代醫學,27卷,5期,64-70。
Benson,D.F.(1996).Aphasia: A
clinical persp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