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解決親職團體方案之效果研究

鍾祥

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

 

壹、緒論

第一節 研究問題與研究目的

一、研究問題:

焦點解決諮商模式親職教育團體是否能增進家庭中之親子關係

二、研究動機與目的

家庭是每一個人出生後最先接觸的環境也是人類生活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組織,家庭提供小孩生存所必須的物質及精神支持,也為日後人生觀的形成奠定基礎。家庭亦提供成人成長與發展所必須的生活經驗及機會滿足人的生理及心理需要。目前雖然社會激烈變遷,家庭形態改變很多,家庭仍是人類不可缺少、且是教育子女的主要場所,孩子從父母身上學到了價值觀、信仰何處世態度,因此雖社會上有那提供教育的機構,家庭仍是教育的中心(黃迺毓1988)家庭對個人之重要由此可見。

在許多家庭因素類型中,又次探討教養子女方式的文獻最多

早期學者認為互動是直線式的過程,父母如何做孩子也會跟著做,慢慢的許多研究發現親子間是相互影響的,父母的教養行為被發現積極的影響親子互動與兒童發展,正面影響包括:分享與鼓勵增加、正向的情緒表達智力增加、社會能力的發展(Brock and oertowein and couful 1993)

這些研究結果說明家庭中的父母為教養方式所帶動的親子關係深深影響子女的人格發展,學習價值觀與生活適應等各方面的行為表現,父母是家庭內所有影響力的核心,因此唯有憑藉良好的親子關係,方有助於兒童各方面的發展。

親職教育(parent Edncntion or parenthood Edncation)乃是因應社會需求而產生的一種社會教育,是一種以教育的技術,透過漸進的歷程培養父母教養子女的能力,以表現適當職分的教育活動(許瑞美1985);也是一種透過多樣性的教育方法和活動,或利用諮商輔導技術來幫助父母,增進對子女的認識,更期望透過親職教育活動父母本身得以自我成長,並有效地處理和解決其子女的問題與困難。

親職教育在國內雖已有十幾年歷史但始終止於社會教育及成人教育的範疇內而且成效也不彰,真正需要接受親職教育的"需被關懷父母"參加意願亦不高又缺乏動機(許月雲1980台灣師大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而當今親職教育所面臨危機亦有(1)父母角色弱化(2)親子溝通失衡(3)親屬支持網路縮減(4)社會強大的壓力(5)子女的教養不易(李慧美2003家庭教育學cha13)因此有效的親職方案對親子關係家庭正面影響,乃至社會安定都有其必要功能。

國內親職教育的實施鮮少有一個具備完整的系統方案型態出現且幾乎以父母效能訓練為理論依據(李慧美2003),反觀國外推行親職教育情況除對象;媒體及場所的增廣外,尤其重要的是要發展出各種系統化的親職訓練方案及實徵研究,加深親職教育的效果(魏清蓮1987)

親職教育實施方案有兩大主要派別一派是以操作性制約為理論基礎的方案,強調實際可觀察的「行為」與「環境」,其諮商重心在教父母如何應用學習理論去改善子女的行為,另一派是以來談著中心(lient centered)輔導原則的反映式溝通(Reflectine commcmication)諮商模式主要是強調父母的自我省察,了解與接納子女的情感之重要,此模式用認知中介變項「情感」去改善子女的行為,促進親子關係(Auerbach 1968 Ginott 1957Patterson1971Tarormina1974)

至目前為止,已有不少專家學者分別發展出各種不同型態的親職方案較盛行的則有(1)有效親職系統訓練(簡稱STEP)(2)父母效能訓練(簡稱PE.T)(3)行為改變方案(4)父母的大眾模式(5)成為父母前的介入方案。

近二十多年來,因應實際工作上的人力、當事人的求助型態與需要以及經濟等問題、短期諮商應運而生,並逐漸受到重視(周玉真民85)許多學者亦相繼提出各種短期諮商的應用模式,其中de.shazer與其同僚所發展出來的焦點解決短期諮商,因廣受應用而成為心理諮商界中最新的應用模式之一(corcoran1997)研究者在評估各種方案之後認為參加親職團體最主要的過程是希望參加團體後能夠更敏銳於自己身為父母者具有更多能力和資源,並能增進身為父母的自我價值和個人能力非常重要,而焦點解決短期諮商(solution-focused.bridf.counseding;簡稱SFBC)的主要目標即是教導父母透過團體方案而有新的想法與行動,找出小的改變..若方法有效就繼續做.如果沒效就試試別的方法,這種不同於一般親職團體以教導父母更多親職技巧,用以改變孩子行為間距的目的,但常常因為有時的無效而很少被持續使用的方案有些差別,因此在親職方案的規劃上更需要考慮參與成員在能力及需要上的個別差異。

所以研究者認為「焦點解決諮商(SFBC)」應用在親職團體設計上的理念並以Selek man(1991.1993.1999)所規劃及進行的方案設計了「焦點解決親職團體」(solution-focused partenting)的實徵研究,以「焦點解決親職團體」為題,希望發展出一套系統方案,探討其對我國母親的教養方式與子女問題行為的影響。

基於上述之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之目的有三:

1.發展一套「焦點解決親職教育方案」,並進行實徵性研究。

2.考驗本親職教育方案之實施對母親教養子女的認知態度與方式之 影響。

3.考驗本親職教育方案之實施對特定子女問題行為之影響。

 

研究問題與假設

一、研究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擬探討下列待答(具體)問題

1.「焦點解決親職教育團體方案」是否能改善母親教養子女知識認知程度?

2.「焦點解決親職教育團體方案」是否能對母親教養態度是否有正向的影響?

3.「焦點解決親職教育團體方案」是否能影響母親對親子關係有正向滿意程度?

4.「焦點解決親職教育團體方案」是否能影響母親對特定子女的問題行為有正向的改變?

5.「焦點解決親職教育團體方案」是否能增進母親在親子問題上的解決能力和善用資源?

6.「焦點解決親職教育團體方案」對母親及其特定子女的影響是否能再日常生活中維持一段較長時間?

 

二、根據以上所待答問題,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設。

1.「焦點解決親職團體」能提高母親對子女行為的「認知態度」

2.「焦點解決親職團體」能提高母親對子女行為的「正向程度」

3.「焦點解決親職團體」能提高母親對親子關係「認知滿意程度」

4.「焦點解決親職團體」能提高母親對親子關係「情緒滿意程度」

5.「焦點解決親職團體」能減少母親心目中子女的「問題行為數量」

6.「焦點解決親職團體」對各依變項的影響在課程結束六週後仍維持不變

第二節 名詞釋義

茲將本研究所涉及的名詞之概念性或操作性定義界定如下:

1.親職教育:「親職教育」(parent education)是成人教育的一部份,以父母為對象,以增進父母管教子女的知識能力和改善親子關係為目標,由正式或非正式學校的親職專家(parent specialist)所開設的終身學習課程,並具有自願性、實用性、即時性以及連續性。(林家興,民86

2.焦點解決親職團體方案(solution – focused parenting group,簡稱SFPG):是由Matthew Selekman1991.1993.1999)以Steve.de snazer和他同事的「焦點解決諮商」(solution – focused counseling,簡稱SFC,成立於1978年)為依歸所規劃及進行的方案,提供參加的成員們透過團體的過程使身為父母者所具有的能力和資源(selekman1993)增進他們身為父母的自我價值感(sense of self worth)和個人能力(personal power)(Rayter1998。引自metcalf1998)。團體為期六週,每週一次一個半小時的聚會。參加成員約8人左右,以家中有1215歲青少年父母為主,領導員和協同領導員彼此性別不同,以維持對事觀點的平衡,課程結束六個月後再進行追蹤研究改善情形。

3.教養子女的認知態度:指受試母親對教養子女所持的態度與觀念,本研究以父母教養態度量表來測定。

4.對親子關係的情緒滿意程度:指受試母親評估親子相處所帶來的情緒感受。得分愈高,表示親子關係有幸福、親密的感受;得分低者相反。此種程度係藉「親子關係滿意度量表」中的「情緒滿意度」分量表測得。

5.對親子關係的認知滿意程度:指受試母親評估親子相處所帶來的認知感受。得分愈高,表示與子女相處很具挑戰性、很有意思,反之則認為與子女相處既乏味又無趣。此種程度亦藉「親子關係滿意度量表」中的「認知滿意度」分量表測得。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本研究所採用的親職教育方案,係以Matthew Selekman的「焦點解決親職團體」所規劃及進行的內容設計為方案,以解決問題為導向,採用特有的語句和策略,使成員能夠發現及運用自己既有資源和經驗,並以家庭作業的方式促發成員能應用在團體中體驗和學習到的觀點觀察及生活中的例外和成功經驗,以儘快引發小改變的發生並持續地將改變應用在實際的生活當中。

2.親職教育的概念最早由普魯塔克(Moralis Plutarch46-120)在其兒童的教育(The education of children)一書所提出的。他認為,兒童的教育最好的開始是從為人父母的著手;如果家庭的基礎不穩固,其子女必不幸福,母親要負起養護的責任,如果不能勝任,則應選擇最好的替代者來充任;至於管教方法與態度,父母親皆得學習(邱志鵬,1982)。十九世紀經由Freud Adler臨床心理學家的研究以及Erikson PiagetGinott學者所提出的兒童心理學與人際關係理論的受到重視之後,親職教育的觀念從此迅速推動開來。(許月雲,民79

3.羅傑士(Carl Rogers1986)曾說:「我相信藉著密集的團體經驗,人們會減少孤寂感,並且會促進成長,願意去冒險,去改變自己」。團體諮商在現代社會所扮演的角色不但愈形重要而且已落實在各親職教育工作中,因為實際應用上除了較經濟之外,也可以使父母透過團體的訓練能更增進父母的教養效能,所以團體式親職教育方案伏於傳統的個別諮商,同時又具有訓練及預防的功能。因此在親子關係愈複雜,社會變遷快速的社會裡有效的親職教育方案無疑是一種促進親子間的了解與改善關係的催化劑。對現代父母而言,接受良好且適當的親職教育方案以勝任父母角色實屬必要。目前有許多親職方案可供選擇,這些方案的差別在於1.基本的理論、方案和內容與品質、實際執行者的了解程度之不同2.研究工具、目標、方法範圍、預防或解決問題導向等特質不同3.效果可為後來研究者引證的程度不同。(許月雲,民79

4-1.親職教育有其心理學的理論基礎,親職教育的課程規劃和實施基本上綜合了三種心理學理論:心理分析理論、行為學習理論及家庭系統理論。簡單地說,在探討親子關係、兒童人格發展以及父母對子女的影響方面。(林家興,民86

4-2.至於各方案所持的理論依據主要有(1)行為學派(Behavioral Approach(2)阿德勒學派(Adlerian Approach(3)個人中心學派(Person – centered Approach(4)焦點解決親職團體(solution – focused parenting group,簡稱SFPG)教育方案,茲分別概述如下:

一、行為改變方案(Behavior modification program

行為改變方案是根據行為學派之學習理論而來的,行為改變方案與其他策略最大的差異在於,這個方案是建立在一大群研究有關行為的管理控制與行為改變效能的過程與結果。O’ Dell提出行為改變方案對父母的影響如下:1.父母能在短時間內學會技術;2.團體教導是有效的;3.這個模式不會對父母與小孩貼標籤;4.對多變的孩子行為,這些技術是有效的。另一方面,Cagan也提出行為改變技巧的不利處有1.可能對孩子的需求、情緒、發展階段不敏銳;2.強調一貫性,可能會限制彈性、自發性、與反應性的行為;3.假設父母的行為期望都是自動合法的;4.可能失去個人對個人的互動(例如:父母的反應是基於方案的增強,而非出自於自己的感覺,或是一種互惠式的親子間的互動)。有效的行為改變技術是需要選擇增強物來酬賞小孩,而且建立行為改變的基準線是重要的,這個過程通常單獨重新定義問題,因為當父母計算行為和注意到什麼是前導並遵循它時,他們可能自然地改變行為或觀點,這種改變可能未進一步介入便解決困難。在行為改變技術上有一原則很重要,就是有計畫的塑造,當父母專注在塑造行為時,常會以一種新的且正向的方式與孩子互動,這些行為改變的部分通常被反對者所忽視(Brock & Oertwein & Coufal1993)。行為改變技術常被使用在學校教育的層面上,以刺激、反應的連結促使行為的建立,行為改變技巧的運用必須適度、適時,因為過多的獎懲與不正確的獎懲時機都會影響行為的發生與改變。

二、有效親職系統訓練(Systematic Training for Effective Parenting

有效親職系統訓練(簡稱STEP)源於Adler的個體心理學(individual psychology),並由DyinkmeyerMackay依此為理論基礎,發展出一套增進父母親子教養能力的訓練模式。STEP強調的是平等的親子關係、家庭社會化過程以及家庭的民主氣氛,而在眾多的親職教育方案中,STEP是目前最廣為人知與運用的親職教育訓練模式(何華國,民85;黃德祥,民86)。STEP主要的論點有下列兩點(李郁文,民87):

1)幫助父母了解子女不當行為的行為目標如何產生,以及如何消除這些不當的行為表現。

2)幫助父母了解自然結果(natural consequences)和邏輯結果(logical consequences)的基本概念,以導正子女不當的行為。

STEP認為小孩不當行為的目的有四:引起注意、爭取權力、進行報復以及自暴自棄。父母被鼓勵以一種能促進正向行為與互動的方式,來審視孩子不當行為的目的,如以設定限制、允許孩子選擇、以孩子為問題解決的焦點,也就是建立積極的親子關係,以幫助孩子消除其不良不目標。有兩種假設是STEP的重心:1.導致孩子不當行為的情緒,常是基於經驗與事件的錯誤解釋;2.當父母改變他們本身的行為時,能使孩子獲得更正確的解釋,兒童的行為就會改變。在STEP方案中強調兒童行為改變的方法,及自然邏輯的結果,內容包括家庭會議的介紹、鼓勵家庭舉行對家庭的問題、活動和目標等民主式的討論等(Brock & Oertwein & Coufal1993)。

三、父母效能訓練(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

父母效能訓練(簡稱P.E.T.)是Gordon1962年提出,其主要的內容強調教導父母學習教養之能力與各種促進親子關係之技巧。父母效能訓練是以Rogers的當事人中心學派論點為基礎,教導父母如何成為一個有效的輔導者,運用尊重、同理、接納、傾聽與子女做溝通,以增進彼此的親子關係。

父母效能訓練包含三個重點(李郁文,民87):積極傾聽(active listening)、使用「我-訊息」(I-Message)、積極溝通(active  communication)。積極傾聽是訓練父母的傾聽能力,以便作子女的心理輔導員;我-訊息是訓練父母以「我」開頭來傳達訊息與子女溝通;積極溝通則是訓練父母如何與子女溝通。另外,P.E.T.的方案有幾個要素:包括問題歸屬(problem ownership)、彈性(flexibility)、沒有輸家或雙贏策略(no-lose conflict resolution)。所謂問題歸屬是一種技巧,用來決定誰需要執行問題的解決,高登認為解決問題有時需要重新定義,或將問題所有權從家庭的這個成員轉給另一個成員,體如家庭工作常被認為是父母的問題,常使父母苦惱,在P.E.T.中,重新組織問題是必須的,能使之成為小孩的問題,並讓孩子為此問題盡力做些事。

高登認為父母容易強調一致性,他認為應該有視情況而有彈性變通的餘地,例如不一定每天要求孩子準時九時上床睡覺,在這些議題上開放協商,能使孩子相信他個人的需求和想法是被重視的。家庭中如此的開放,能增進其他的家庭成員發展與家庭中改變的情境。而使用沒有輸家的衝突解決方法,能減低親子間的權力爭奪,假如能使親子經協商後各獲得他們想要的(雙贏局面),就不需付出所有代價去赢(輸-赢局面)(Brock & Oertwein & Coufal1993)。

四、焦點解決親職團體訓練(Solution – focused Parenting Group

 

第二節 焦點解決親職團體方案之理論基礎

本研究方案之理論基礎乃以Selekman(1991.1993.1999)所規劃及進行的方案,所發展的一套親職教育方案,由於Selekman的許多哲學和信念基礎皆與「焦點解決諮商」(Solution-Focused.counseling簡稱SFC)理論創始人Steve de Shazer所創理論有關,故本節先由介紹Steve de Shazer 的哲學觀點和理論方法,探討焦點解決親職團體 (Solution-Focused.Parenting group簡稱SFPG)方案的理念架構。

 

一、焦點解決諮商簡介

二、焦點解決諮商緣起

三、焦點解決諮商主要概念

四、焦點解決諮商基本假設

五、焦點解決諮商基本原則

六、焦點解決親職團體SFPG的設計及團體過程

Selekman(1991)當初規劃SFPG的理由,主要是因為要要求藥物濫用青少年和父母一同進行家族治療有實際上的困難;他們大部分會拒絕與父母一起進入諮商室,為了避免因參與治療與否使得親子之間陷於權力爭奪(Power Struggle)的情形,於是慢慢的發展出針對這些父母所進行的團體。

另在眾多尋求協助的個案問題類型當中「兒童與青少年問題」亦是促使成人尋求專業協助的主要試題(周玉真 87.91),換言之,在兒童與青少年諮商的過程中,親職效能非常需要另做訓練與處理,而提供效能非常需要另做訓練與處理;而提供家長情緒和完善支持親職諮商與親職教育也只未來心理諮商工作的重要趨勢。

一、SFPG的目標:

不同於一般親職團體以教導父母更多親職技巧,用以改變還子行為的目的,SFPG主要目標是希望參加的成員們透過團體的課程,能夠更敏銳於自己身為父母者所具有的能力和資源(Selekman1993)增進他們身為父母的自我價值感和個人能力(Rayter1998,引自metcalf1998)並在親職方案規劃上考慮參與成員在能力及需要上的個別差異。

二、SFPG方案的內容

一、團體帶領者:帶領者需有焦點解決短期諮商訓練,並有帶領團體的經驗(Dolan1998)。最好是一位男性及一位女性共同擔任,以能有平衡性的作用。團體目標在協助父母發現例外經驗及發展目標,為期六次,每次1.5小時。

二、成員組成:以孩子的年齡和問題的同質性來做對象,家中有1215歲的青少年,而且父母之中只要最有動機為孩子行為問題做事的一人參加團體即可。人數則以8人為原則,共同參與六次的團體過程。

三、團體過程:以下根據Selekman(1991.1993.1999)設計的方案內容來了解如何將SFBC的重要概念應用在親職團體過程中,各次團體的主題重點活動如下:

第一次  新的想法和活動力

第二次  找出一小步的改變

第三次  如果方法有效就繼續做

第四次  如果沒效就試別的方法

第五次  讓好的改變持續發生

第六次  慶祝改變與再見

SFBC的理念應用在親職團體可以簡化(simplifies)和豐富(enricnes)團體歷程(metcolf.1995)簡化只在時間上保持短期的精神,豐富則是因為團體本身具有的特色,能多方面激發成員的學習和正向效果的產生,結合應用焦點解決短期諮商和團體諮商二者的優勢,值得實務工作者嘗試應用並驗證之。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設計

研究者為了解「焦點解決親職團體方案,對母親教養態度、教養方式及子女問題行為等變項之影響,採實驗法進行研究」。

一、實驗設計

因本研究之受試者均為自願報名之家庭主婦,有其特定時間,無法隨機選取與分派,故採用不相等實驗組、控制組設計(林清山1978)

實驗組:前測(Y1)       實驗處理(X)       後測(Y2)

------------------------------------------------

控制組:前測(Y3)                         後測(Y4)

二、自變項

在本研究中指實驗處理而言,實驗組的受試接受為期六週的「焦點解決」課程;而控制組在這六週暫不給予任何課程,只做前測與後側,以便取得比較資料,俟後測後,控制組亦接受六週同樣的課程,但結果不列入統計中。

三、依變項

1.受試在「父母教養態度量表」上的「自信程度」、「歸因傾向」、「接納程度」、「了解程度」等四個分量表變相及一個全量表變相的得分。

2.受試在「親子關係滿意度量表」上的「情緒滿意感」和「認知滿意感」兩個分量表變項和一個全量表變項的得分。

 

四、控制變項

1.在實驗控制方面:採用「不相等實驗組、控制組設計」可控制受試因成長背景成熟,對量表的練習,工具的變異及統計迴歸等變項。

2.在統計控制方面:採用獨立樣本因子單項「共變數分析(林清山1979)」,以前測分數作為共變量,在後測分數排除了前測之影響後,再進行兩組差異考驗。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之受試取自「財團法人張老師基金會」,受理自願報名參加父母成長親職團體的母親,取樣過程為:

1.由研究者,設計邀請函及報名表(附錄)於桃園張老師中心所辦心理學苑中,發給前往參與的媽媽們。

2.由研究者說明六週焦點解決親職團體課程之主題、目標。

3.將報名受試者隨機分派至實驗組與控制組,每組8名共16名。

第三節 親職教育方案

本研究之焦點解決親職團體方案,係根據Selekman(1991.1993.1999)所設計的方案內容,共分六次團體,其主題和重點活動如下:

第一次  新的想法和活動力

1.領導者自我介紹及成員相互認識,包括個人的興趣、職業、優長和能力等資料,領導者可以從中認識每位成員的優點和能力,做為處理親子問題的資源。

2.了解成員參加團體的動機,並做必要的澄清與具體化。

3.教導成員認識焦點解決諮商的基本假設和觀念;領導者依前述的概念內容,具體說明如何從新的觀點和架構來看問題和解決的方式。

4.在講解「問題就是解決方法無效」概念時,領導者可以依MRI對於問題何以持續的概念來說明互動循環的內涵;討論他們做了什麼或是沒做什麼,而使得問題一直重複存在著。

5.在團體結束之前,給予家庭作業,以SFBC特有的「第一次晤談公式」(formula first session task),要求成員們在此之後的一星期內,紀錄他們所觀察到的孩子的例外(好)行為,以及親子關係之間例外的好經驗,並在下次團體時帶來所紀錄的內容。

第二次  找出一小步的改變

1.在團體剛開始時,領導者以類似「有什麼好事情發生?」的問法,要每位成員花些時間報告他所紀錄到的例外經驗,領導者可以用下列問法來詢問和放大這些重要的例外經驗:

.你注意到什麼東西是你所期望的好的狀況?

.你是如何讓他發生的?

.你可以持續做什麼讓這個狀況更常發生?

.你的兒子/女兒有什麼不一樣?

.比較於你來團體之前,你現在如何用不一樣的角度來看這個狀況?

成員在知覺上和行為上的每一個例外和改變,領導者都需要予以鼓勵和加油,而且可以幫助他們將新、舊行為反應做區別。此次的團體目標在於從個別的經驗中,為每位成員開啟一小步的改變;然而不同成員對於家庭作業的執行會有不同的反應和內容,領導者需要敏覺於這之間的差異而做不同的處理。可分以下狀況來了解:

1)有的成員紀錄了非常多的經驗,在分享的時候可能會流於逐項的報告,基於團體時間有限,需請其就其中他覺得最感意外的事件做一描述。針對每位成員的分享和報告,領導者可視情形做如下的反應:

  「你是如何辦到的?」

  「你是怎麼讓這發生的?」

  「你可以做些什麼事情讓這個例外(好的)經驗繼續發生?」

  由這些問句來引發成員對於這個例外經驗的知覺改變。

2)有的成員會表示他看不到任何不同於以往的事情,此時除了可以從其他成員的經驗報告中引發他去思索自己的經驗之外;領導者可以採用神奇問句(miracle questions)和量尺問句(scaling questions)來協助他(們)設定出一個小而實際的目標。

 

2.家庭作業:要求成員們在此次團體結束後的兩週內,注意及紀錄各種可以達到目標的任何方法,也注意孩子當時的反應,做為下次團體聚會的討論題材。

 第三次  如果方法有效就繼續做

第三次的團體是在兩週之後,領導者可以正向預設問句(presuppositional questions),例如:「這兩個星期以來,大家有什麼進展?」來詢問成員所紀錄到的例外經驗與改變。對於已經發現和存在的例外經驗,應予以鼓勵和放大,甚至繪出他做了什麼而使得問題得以解決的互動模式(circular solution-maintaining pattern of interaction),鞏固該成員的改變,也提供其他成員觀察學習和了解。

對那些仍然感覺挫折的父母來說,可以再次幫助他們了解使得問題持續的互動型態是什麼,繪出他們持續採用處理孩子問題行為的無效策略(unproductive parenting strategies)的好處和壞處;也可以請其他成員提供他問題解決的想法和辦法。通常經過這樣的處理,這些父母會覺得有所幫助,也比較能夠提起他們的情緒。

在給家庭作業之前,領導者也可以花些時間和成員討論他們如何重新行使過去成功的親職策略和經驗,因為這些過去的成功方式和經驗,都可以是未來成功的基礎;也要強調父母再去多做一些原本就有效的事情的重要性。領導者引導成員從觀察作業中注意自己採取哪些行為使情況改善,並鼓勵成員繼續做下去。若以達成原訂的目標時,則再設定新的目標。

第四次 如果沒效就試別的方法

引導成員們討論自己朝向改變目標的進展程度,團體則予以加油和鼓勵。領導者可以量尺問句來評估每位成員達成目標的情形,也可以請那些已經接近目標的成員繪出他們維持親子互動得以解決的互動型式,統整成員的收穫。

對於那些仍覺得自己沒有進展的成員,領導者可以用角色扮演或繪圖的方式,幫助他們了解他們親子之間舊有的問題互動模式(problem-maintaining dances),有可以利用團體腦力激盪的方式,為其想出一些創意的點子。

本次家庭作業的任務是「做些不一樣的」,給予作業的語句內容:在回去之後的這一週裡,不管你的孩子什麼時候碰到你的刺激點,我們要你做些不同於以往的反應,它很可能是瘋狂的或不正常的,只要是它不同於你經常會有的反應都可以。

第五次  讓好的改變持續發生

邀請成員分享上次家庭作業的經驗及已有的改變。Selekman從其實際的經驗中發現,大多數的成員在此時都已達到他們的目標,而且在跟孩子的關係上已有正向的改變,雖然也有一小部分成員尚未達其目標,或覺得在和孩子的互動上仍有困難,但是他們也會覺得受到其他成員的支持,也覺得在親職上的壓力比較小。在團體結束之前,領導者對於每位成員的進步和有創意的問題解決和因應能力要給予鼓勵和讚美,而如果成員們接下來想再做什麼,只要能使之更有進展的,任何事情都可以嘗試。

第六次  慶祝改變與再見

團體結束主要在慶祝成員的改變和努力,分別請每位成員發表感言與學習心得,談談他們對自己的看法,以及和孩子的關係有什麼改變;領導者也需反映個別成員在團體中的改變情形。領導者可以用獨特重述問句(unique redescription questions)(Selekman‚1993‚1997)來協助成員統整他們已有的收穫,例句如下:

.你現在對你自己身為父母的看法,和以前有什麼樣的不同?

.你現在對你自己身為父母有什麼新的想法,是你認為其他身為父母的人應該知道的?

.假如我們想邀請你在我們下次的父母親團體中當一位專家顧問,你會告訴團體成員什麼對他們有助益的話?

.假如你的孩子現在正坐在你的旁邊,我們問他他對於你有什麼新的看法,你想他會說你有什麼正向的改變?

領導者也可以用正向預設問句的方式,正向預期成員在團體結束後能持續已有的改變。領導者請每位成員注視一個想像的水晶球,球中顯現的是團體結束後六個月的情形,並請成員描述在此後六個月之間,他自己、孩子,以及親子關係之間,可以有怎樣更進一步的改善。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一共使用兩種量表評鑑研究結果:

一、父母教養態度量表:本量表係由鄭玉英(1983)根據C.F.Hereford(1963)Parent Attitude Scale改編而成,採五點量表的形式測量受試者教養子女態度,量表內容包括「自信」「歸因」「接納」和了解四個分量表,每個分量表各有10題共有40題。

二、親子關係滿意度量表:本量表由陳淑惠(1981)所編制,內容包括一題親子關係的滿意度(共六點)10個與感覺有關的形容詞。受試母親在六點量表中勾選與自己感覺程度符合的形容詞,計分時由「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分別是05分。

 

第五節 實施程序

本研究實施過程分為編製親職教育方案、準備測量工具、行政協調取樣、實施前測、實驗處理、實施後測、控制組接受課程、追蹤研究等階段。

一、編制親職教育方案:研究者自94.1月起開始參考有關書籍及資料著手編制「焦點解決親職團體教育方案」每一單元的主題,行為目標與主要內容,設計方案詳細之課程內容。

二、準備測量工具:為配合研究之需要,研究者根據國內外文獻收集適用的測量工具並於94  月底前編制完成。

三、行政協調:研究者於94  月間徵的救國團桃園縣團委會張老師中心同意,使用心理學苑團體室及各項設備,支持本研究之正式進行實驗研究。

四、取樣:研究者前往張老師中心徵得16名受測。

五、實施前測:兩組受試在課程開始前一週先填寫「父母教育態度量表」及「親子關係滿意度量表」問卷。

六、實驗處理:實驗組於94  月開始接受為期六週的親職教育課程,時間為每週三晚上七點至八點半,控制組在這段時間內不接受任何課程,但於後測後,由研究者施予六週同樣的課程。每位受試於課程結束後需填寫一份「團員成長日誌」張德聰(86)介此自我回饋。

七、實施後測:實驗組在六週課程結束後,接受後測,控制組亦在一週內接受後測,兩組受試接受的後測測量問卷與前測相同,但實驗組受試的另填一份「焦點解決親職團體研習意見調查表」作為研究者實施課程之結果評鑑。

八、追蹤研究:實驗組受試在課程結束後八週在集合施以「追蹤評量」填答與前測相同的測量問卷,用以測知八週之後,親職教育課程的維持情形,郵寄給研究者。

 

第六節 資料處理

資料整理與分析

一、資料整理:收到的資料如何初步加以整理

二、資料分析:依統計分析的方法

     依照待答問題與研究假設逐一敘述之

三、研究進度表-甘特圖

    工作進度

工作項目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

11

12

收集文獻

 

 

 

 

 

 

 

 

 

 

 

 

 

 

 

 

 

 

編制工具量表   團體方案

 

 

 

 

 

 

 

 

 

 

 

 

 

 

 

 

 

 

聯繫機構

張老師

 

 

 

 

 

 

 

 

 

 

 

 

 

 

 

正式施測

(團體)

 

 

 

 

 

 

 

 

 

 

 

 

 

 

 

 

 

 

 

 

 

統計分析

 

 

 

 

 

 

 

 

 

 

 

 

 

 

 

 

撰寫論文

 

 

 

 

 

 

 

 

 

 

 

 

 

 

 

 

 

參考書目(文獻)

.中文部分

許月雲(79)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慧美(92)開啟新世紀的親職教育:家庭教育學(579-582)

黃月霞(75)兒童團體諮商

林家興( 86)親職教育的原理與實務

周玉真(92)焦點解決親職團體方案之理念與設計。載於諮商與輔導第210 P21-25

何會成 朱志強(88)尋解導向治療:於社會工作的應用

張德聰(86摘自台北縣教育19 P62-74)班級資源之結合與擴展

 

.外文部分

Basile‚ S. K. (1996). A guide to 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Counseling and Human Development‚29(4)‚1-10.

Commings‚ N. A. (1995). Impact of managed care on employment and training: A primer for survival.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26‚10-15.

Cororan‚ J. (1997). A solution oriented approach to working with juvenile offenders. Child and Adolescent Social Work Journal‚ 14(4) ‚277-288.

Dolan‚ Y. (1998). One small step: Moving beyond trauma and therapy to a life of joy. Wastonville‚CA: Papier-Mache Press.

Hersch‚ L. (1995). Adapting to health care reform and managed care: There strategies for survival and growth.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26‚ 16-26.

Lee‚ M. Y. (1997). A study of solution-focused brief family therapy: Outcome and issues. :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 25(1) ‚ 3-17.

Littrell‚ J. ‚ & Zinck‚ K. (1998). Brief counseling with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Counseling and Human Development‚ 30(9) ‚ 1-10.

Metcalf‚ L. (1995). Counseling toward solution: A practical solution-focused program for working with students‚teachers‚and parents. Englewood Cliffs‚ NJ: Center for Applied Research in Education.

Metcalf‚ L. (1997). Parenting toward solutions: How parents can use skills they already have to raise responsible‚ ioving Kid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Metcalf‚ L. (1998). Solution focused group therapy: Ideas for groups in private practice‚ schools‚agencies‚ and treatment program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Selekman‚ M. (1991). The solution-oriented parenting group: A treatment alternative that works. Journal of Strategic and Systemic Therapies‚ 10(1) ‚ 36-48.

Selekman‚ M. (1993). Pathways to solution: Brief therapy with difficult adolescents. 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

Selekman‚ M. (1999). The solution-oriented parenting group revisited. Journal of Systemic Therapies‚ 18(1) ‚ 5-23.

Webb‚ W. H. (1999). Solutioning: Solution-focused interventions for counselors. New York: W. W. Norton.

 

 

父母教養態度量表

 

說明

一、這份問卷的目的,是想知道您對兒童教養的看法,所以沒有所謂正確的或錯誤的答案。

二、每個題目有五種作答方式,即「非常贊成」、「贊成」、「不確定」、「反對」、「非常反對」。請按照您自己的看法在五者之中任選一項,並以「ˇ」為紀號。

 

 

1.父母常為了教養孩子而感到困惑。

2.孩子的個性決定於父母的教養方針。

3.孩子需要犯錯。

4.如果你准許孩子談他的困難,他會愈抱怨愈多。

5.和其他父母比起來,我覺得我遭遇的問題較多。

6.老實說,孩子的好壞全看他自己,父母能做的並不多。

7.孩子永遠不應該有秘密不告訴父母。

8.大人需要鼓勵孩子多發表意見。

9.父母常擔心孩子將來會不會變壞。

10.父母怎麼也改不了孩子的行為。

11.大人應該讓孩子有他自己的獨特風格。

12.要經常讓孩子感到父母對他的事有興趣。

13.我不能確定怎樣才是最好的育兒方法。

14.孩子變壞了,多半是父母的責任。

15.孩子動手打人是不可原諒的。

16.孩子有權利擁有他自己的看法,也應該向大人一樣有機會表達出來。

17.我不清楚應該在孩子面前表現莊重,還是應該輕鬆詼諧。

18.有些孩子天生倔強,父母對他實在無能為力。

19.八歲大的孩子偶爾也需要抱一抱。

20.讓孩子參加家庭會議,經常談不出結果。

 

 

21.做父母的常懷疑自己教養的孩子不如別人。

22.孩子會成為怎樣的人是命中注定的,改不了的。

23.小孩子不應該發脾氣。

24.父母應該對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經驗。

25.我不清楚什麼時候該限制孩子,且堅持到底。

26.孩子的問題常由父母造成。

27.大多數的父母寧可要一個安靜的孩子,也不要一個頑皮的孩子。

28.父母需要聽孩子訴說他的委屈。

29.我有信心把孩子教的很好。

30.孩子有問題,主要是得到父母關愛不夠。

31.男孩子如果太膽小,應該勉強他去接近害怕的東西。

32.常和孩子一起工作,他會覺得跟你很親近,也容易交談。

33.我不太有把握應該怎樣給孩子性教育。

34.心理學家現在已經承認孩子的先天因素決定他的未來。

35.父母應該教孩子,任何情況之下都不能打架。

36.孩子的感受需要尊重和了解。

37.孩子害怕一個其實不會傷害他的東西時,我真不知道該如何處裡。

38.孩子從朋友或學校聽來的事,父母很難再影響他。

39.沒有成人在場,讓少年男女一起單獨遊玩是很令人擔心的事,不知道他們會做出什麼事來。

40.和孩子談他的害怕,往往會使害怕更嚴重。

 

親子關係滿意度量表

請根據自己真實的感覺,回答下面兩個問題,並在適當的位置上打「ˇ」號。

1.一般而言,您對自己和貴子女(     )相處的情形與關係滿意的程度如何?

 

滿

滿

滿

 

滿

 

滿

 

滿

 

2.根據您的真實經驗,您覺得您與他相處所給您的感覺如何?下面我們提供了幾個有關感覺的形容詞,每個形容詞右邊,都有012345等六個數字,這些數字代表符合您的實際感覺的程度。「0」表示一點都不符合您的感覺,「5」表示完全符合您的感覺,介於期間的1234則依序表示中間的符合程度,數字愈大,表示符合愈強。請您看完每個形容詞後,在最能符合您的實際感覺的數字上畫圈。

 

 

幸福的

0

1

2

3

4

5

開心的

0

1

2

3

4

5

輕鬆的

0

1

2

3

4

5

新鮮的

0

1

2

3

4

5

歡喜的

0

1

2

3

4

5

有趣的

0

1

2

3

4

5

親密的

0

1

2

3

4

5

被敬重的

0

1

2

3

4

5

有意思的

0

1

2

3

4

5

富挑戰性的

0

1

2

3

4

5

 

團體成員日誌

團體名稱:____________

1.我參加同體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當我做了(       )時,事情可能會好些?

3.於下表中,如果你對你的問題能完全控制時請圈選10。

如果你對你的問題完全不能控制時請圈選1。

1.第一次團體聚會:

團體前填寫:

你今天給自己評幾分?______

團體後填寫

2.你在今天的團體中發現到自己做了些什麼?改變了評分,成為__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離開團體後,針對目標,你最想做的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N+1次團體聚會:

團體前填寫:

(1)你今天給自己評幾分(   )分。

(2)上次團體結束後你做了些什麼?改善了你的狀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團體聚會後填寫:

(3)你在今天的團體中發現到自己做了些什麼?改變了評分,成為(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離開團體後,針對目標,你最想做的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下類推:視團體之次數,N+N次。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