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祖父母變保姆

洪淑萍

嘉大家庭教育研究所

 

壹、前言

    「家庭」為社會與國家組成結構之基本單位,家庭隨著社會的變遷而有所變動,在家庭功能、家庭內的角色結構及互動關係上亦產生了變化。現今的雙薪家庭、單親家庭或失家庭日益增加,父母親便將子女托給自己的父母或公婆來教養,於是祖父母變成了保姆,成了許多孩子童年時期主要的照顧者,取代了本應由父母擔任的撫育及教養的角色。年邁的祖父母花了大半輩子的時間在教養自己的子女,現在卻還要再花下半輩子的時間來教養自己的孫子,是含飴弄孫之樂,亦或另一種的負荷。

    根據國內外的調查均顯示:隔代教養家庭有逐年增加的情形,且根據許多的研究發現隔代教養的孩子在家庭以及學校方面都將面臨心理、生理及經濟上重大的困難。隔代教養家庭雖然解決了子女照顧的問題,但仍有不少問題卻因而產生,值得我們去思考及重視。

 

貳、隔代教養家庭意函及成因

一、隔代教養家庭(skipped grandparent famillies)的意義

    隔代教養的意義根據隔代教養的現象,可以分成廣義的和狹義的兩種定義。廣義的隔代教養包括祖父母輩,甚至是隔代的其他親友於任何適當時機,對孫子女的教養與照顧。狹義的隔代教養,則是指祖父母負擔孫子女大部分的教養與照顧責任的情形,孫子女的父母只有在週末與孩子接觸,甚至完全放棄對孩子的照顧。

    從廣義的角度來分,隔代教養家庭大致可分成五類:

1日夜均由祖父母照顧,父母甚少回家。

2)白天由祖父母照顧,晚上由父母照顧。

3)平常由祖父母照顧,週末由父母照顧。

4)主要由祖父母照顧,父母不定時回家照顧。

5)由其他親友照顧。

二、隔代教養家庭成因

    隨著社會的變遷、家庭結構不斷的改變,當父母無法親自照顧子女時,通常會將子女委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協助照顧,這是近年來常見的社會趨勢(Dannison, Smith,&Tammy, 1998),國內相關研究也指出了這種現象。而其肇因大抵諸如下:

1)父母親為身心障礙者

2)父母親收入低

3)離婚率增加

4)父母被監禁或失業

5)非婚生子

6)單親家庭

7)雙薪家庭

 

參、分析隔代教養的不同類型

一、依心理方面:

1)心甘情願型:很多祖父母為了享受含飴弄孫之樂,在體力及經濟許可下,一般很樂意協助照顧自己的孫子,願意花很多時間和孫子相處,在此情況下的隔代教養,孩子心理多半較健全。

時勢所逼型:若是因為較負面的因素而造成隔代教養的情形,如父母無工作能力、失業、非婚生子及父母被監禁….等等,祖父母在沒有選擇之下,硬是扛下了教養孫子的責任,此時他們的心理是不願的。這樣隔代教養下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總是會常聽到祖父母抱怨及不悅的言語,自然而然對其心理會造成傷害及不健全的發展。

二、依關係方面:

1內孫:在現今社會中老一輩重男輕女的觀念仍舊存在,兒子的孩子才是孫,女兒的孩子則是別人家的孫。在照顧內孫時,祖父母通常較願意,亦能夠心甘情願的去付出及照顧。

2)外孫:「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即使回到自己的娘家仍舊是要以外人自居,外祖父母通常不認為自己有必要及責任去照顧外孫,大多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肩負起這個額外的重擔,心態上自然有差別。

三、依經濟考量方面:

1)有給職的:父母將教養子女的工作移交給祖父母,在實質的回饋上即是給予金錢的補償,就如同褓母的職務,既然拿了錢,在照顧孫子時,祖父母自然較沒有怨言。

2)無給職的:父母有可能經濟能力不佳,有時甚至無工作能力、失業或被監禁,祖父母不僅不能靠子女來奉養自己,凡而還要負起子女一家的支出開銷,造成很沉重的負荷,在此情況下的隔代教養,亦是令人擔憂。另外一種較好的情況是祖父母經濟上很富裕,不須向子女拿錢,即能協助其子女照顧孩子,多半這樣的祖父母較樂意協助帶孫子,隔代教養的問題也相對的較少。

 

肆、隔代教養家庭對兒童發展的影響

    面對家庭結構的改變,隔代教養家庭的增多,祖父母取代原來父母應扮演的工作及角色,包括經濟的支援、心理上的支持及管教等,因此,祖孫間的互動會變得更直接與更頻繁。「祖孫關係」取代「親子關係」,會對孫子女的影響可分:

一、對孩子內在的影響:

1、隔代教養兒童的心理特質:每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論是父母親或祖父母教養,皆會受到周遭環境及照顧者的影響,而發展出不同的個性。隨著雙薪家庭及單親家庭的增加,祖父母所扮演的角色已由輔導者逐漸轉變為引導者,祖父母和孫子女間的感情互動變得更加重要且持續影響兒童心理的發展;如果祖父母與自己的孩子的關係是完整的,則祖父母和孫子女間的關係是良好的。反之,祖父母與自己成年的孩子關係是嚴肅或緊張的,祖父母和孫子女間較不可能有良好關係。

2、兒童的情緒及行為:孫子女從原本跟爸媽在一起的「核心」小家庭變成和祖父母在一起的隔代家庭,會覺得自己被拋棄、被背叛,因而在情緒上感到失落、拒絕、憤怒與害怕,故較難與祖父母建立較良好的關係,因此會感到沮喪、氣餒,當然也有孫子女接受祖父母的關愛,與祖父母建立較佳的關係,為了避免祖父母失望而努力上進。

二、隔代教養對孩子外在的影響:

1、健康照護:貧困及隨之而來的缺少健康保險也是隔代教養子女的健康問題之。祖父母本身的健康也會影響到對孫子女的健康照護。

2、學業成就:兒童在隔代教養的家庭中,在情緒上感到失落、拒絕、憤怒與害怕,故較難與祖父母建立較良好的關係。也因為情緒上的原因,在學校中也較容易產生不適應的情形,對其人際關係和學業成就會產生負面的影響。

然而祖父母幫忙教養孫子女不好嗎?其正面的影響及功能有:協助照顧孫子女,減輕父母負擔;建立新的兩代或三代的關係,促進家庭和諧;當子女和父母對立時,祖父母可成為兩代之間溝通的橋樑;家中有祖父母,可讓孫子女有對老年人正確與實際的看法…等。負面的影響則為:

1)體力上的問題:由於祖父母年紀較大、體力較差,在體力上常無法勝任教養孫子女的責任。另外,由於社會變遷快速,許多兒童或青少年所面臨的社會方面的問題,例如:失業、暴力、青少年未婚懷孕、藥物濫用及愛滋病注射,大多數的祖父母,由於體力衰弱的因素,對於要如何協助其孫子女解決他們所面臨的問題的方法,不僅無心也無力去學習,因此,在管教上就會大打折扣。

2)語言溝通的問題:由於祖父母與孫子女年代相隔較久,所處外在社會環境的不同,祖孫間的語言溝通可能會有問題。

3)觀念價值差異的問題:祖孫分別處於不同的年代,彼此所形成的價值觀念常有所不同,因為「年老一代的價值觀念多趨向於保守性,而年輕一代則多傾向於開放性」。

4)管教態度與技巧的問題:一方面指因來自世代間的差異,以及祖父母與孩子父母常處在不同的環境下,所造成管教態度與技巧差異問題,以及導致婆媳間的問題。另一方面則認為祖父母之管教態度與技巧較不理想的,容易導致管教不當的情形。

5)文化刺激的問題:祖父母常被認為是文化刺激較弱的一群,故被認為無法提供較多的文化刺激。

6)相關資源網路的問題:祖父母對於孫子女之照顧常處於封閉的情境中,欠缺有效的支援網路,特別是教養孫子女能力的支援與培養上。

 

伍、結論

    在我們學校的社區中,有許多隔代教養的孩子,在幾次家訪中聽到祖父母的共同的心聲「以前養兒子,現在要養兒子的兒子」,養兒防老似乎變成了空想,是遙不可及的。含飴弄孫之樂轉變成變相的負擔。我們知道並非所有隔代教養中的祖父母都有這樣的想法,但相信他們應該更樂意扮演原來的角色--阿公、阿,而非孫子的父母。

    隔代教養有時是不得已的選擇,但父母親在將責任交給阿公、阿之前,是否做了全盤規劃?如果在將孩子交給阿公阿照顧時,能事先將要求及規則定出,並讓孩子知道這樣安排的原因,及父母的心情,相信孩子必能更體諒也願為自己多負一點責任,而不再只是自怨自艾,悲觀地生活!

 

陸、參考書目

胡幼慧(1996)。三代同堂:迷思與陷阱。台北:巨流。

周麗端、吳明燁、唐先梅、李淑娟(1999)。婚姻與家人關係。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王鍾和、郭俊豪(1998)。祖孫家庭與親子教育。學生輔導,5950-61

陳麗欣、翁福元、林志忠與許維素 (2000) 。我國隔代教養家庭現況之分析()。成人教育通訊,451-66

曹秀玲(2000) 。原住民高低學業成就學生家庭教育之質化研究。

吳佳蓉(2002)。隔代教養學生與非隔代教養學生學校生活適應之比較。花蓮師院學報,16109-134

orn, B. A. (1998).Grandparents as caregivers. In M.ESzinovacz(Ed.), Handbook on grandparenthood, P200-214.Westport, CT: Greenwood.

Solomon, J. C.,& Marx,J.(1995). To grandmother’s house we go: Health and school adjustment of children raised solely by grandparents. The Gerontologist, 35, P386-394.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