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彰化區推動學校社區化問題與建議方向之研究

周旻慧 曾俊隆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研究所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彰化區推動學校社區化之問題與建議方向。首先了解台灣地區教育改革現況,及彰化區學校與鄰近社區推動學校社區化之現況,並探討實施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進而提出推動學校社區化專案之具體建議,以供相關單位推動高中職社區化之參考。

為達此研究目的,首先運用文件分析,蒐集、整理學校社區化之相關文獻後,並以此作為分析和建立訪談指引。同時以深入訪談方式,對彰化區推動學校社區化的情形進行了解,並分析、歸納獲得的主要結論,做為學校社區化參考之用。

 

關鍵字:高中職社區化

 

壹、研究背景及動機

知識經濟的來臨創造了人才需求,加上WTO等外在環境的衝擊與產業升級轉型壓力,使得終身學習社會已經成為全球同步的趨勢。為了讓學生能適性發展、彈性銜接高等教育學習機會、縮短教育資源及品質之差距,因此藉由建構一個高中職學生能夠適性學習的社區,使得社區的教育環境及資源達到均質與共享;而社區內高中職校也因發展區域特色,提升本身競爭能力,使有意願學生就近入學;再者,鼓勵社區共同關注及投入學校教育,讓學校教育得以開放並深植社區,最後營造社區成為一個終身學習的環境,如此造成學生、學校與社區三贏的局面。

九十學年度實施之高中職社區化至今,許多的研究計畫並未達到預期成效。有研究結果顯示個案學校對高中職社區化政策雖然配合參與,但行政主管人員卻抱持存疑態度而未給予肯定的評價,而私立學校所遭遇到的困難也影響著高中職社區化政策推動之可行性(王世智,2002)。因此,探求彰區高中職社區化實施所面對的問題與困難為何?此為研究動機之再者,高中職學校推行社區化的趨勢日增月益,面對如此快速增加且趨之鶩的專案計畫陸續成,目前彰區高中職社區化的實施現況為何?此為研究動機之二。研究者希望在收集、整理相關文獻資料後,再輔以深入訪談,了解執行時遇到的問題與建議方向。並且根據研究發現、結果,歸納並提出建議,以供相關單位推動高中職社區化之參考。

 

貳、研究目的

(一)探討彰化區高中職社區化實施之現況與困難。

(二)提供彰化區高中職社區化實施問題的因應措施。

 

叁、文獻探討

一、高中職社區化之理念

    教育部為因應資訊科技的日新月異,培養切合時代潮流,具備適應變遷、獨立判斷、創造思考、人際溝通等能力的人才,近年來在縱向上擴充普通教育及技職教育的升學管道,橫向上,則推展教育普化、多元化、社區化及終身教育,以發揮現有教育資源效能。同時為達成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教育改革總議報告書」對高級中等教育改革之建議,特提出「高中高職社區化中程實施計畫」,以充分運用教育資源,創造多元、適性、創意思考的教育環境,全面提昇後期中等教育品質,促成社區化高中職教育理念的實現。為配合上述改革之理想,教育部於民國九十年五月一日,台()()字第九OO二號函頒布:高中職社區化推動方案「高中職社區合作專案實施要點」自 九十年度 開始實行。

    高中高職社區化實施計畫主要目的係促進高中職教育多元化與社區化發展,均衡高中職的城鄉教育資源,建構適性發展的高中職教育,主要內容包括:提高國中畢業生及社區民眾就讀社區內高中、高職的機會,降低教育成本、增進教育效能。增進高中、高職課程與社區需要和社區特色結合,提高其實用性與生活化。整合社區資源,發揮學校特色,達成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的理想。均衡發展公、私立及城、鄉高級中等學校教育,提升教育品質與績效,為延長國民教育奠定基礎。

 

二、高中職社區化之意涵

教育部為推行十二年國教政策,在民國89年初預先以「生活圈」劃分高中職學區的原則,期望能在十二年國教實施前,全面達到學生在「社區」內升學高中職的目標(楊朝祥,2001)。民國901026教育部前任部長曾志朗向立法院報告:輔導各高中建立特色,加強學校與社區合作,逐步實現「高中職社區化」目標,是教育部未來施政方向。

所謂高中職社區化,是指由若干普通高中、綜合高中及職業學校等所構成的一個就學範圍,在各範圍內的學校型態、資源分布、設備條件及師資陣容都達到相同水準,以促使後期中等教育提昇素質及區域均衡,並藉以讓國中畢業學生能自願就近入學,全面達成後期中等教育精緻化及卓越化的目標。學校社區化的內涵有三個重要層面:招生社區化、課程社區化、與資源社區化(楊思偉,2002),並包含五個要素:(一)引導規劃「適性學習社區」之範圍,考量社區的文化和地緣性、教育資源充沛度、就業便利性、適性課程完整性、社區家長接受度等。(二)建構社區適性學習系統,包括普通高中、高職、特殊-資優、特殊-身心四個系統。(三)推展社區均質就學環境,縮短城鄉差距、公私立學校差距及教育資源差距。(四)先適性,再就近入學」之彈性機制。(五)強化學校與社區之合作關係,利用垂直整合或水平整合使學校與社區融為一體,讓社區內學生有完善的教育平台。

高中職社區化實施主要目的係促進高中職教育多元化與社區化發展,均衡高中職的城鄉教育資源,建構適性發展的高中職教育。在政策面,議未來學校類科整、轉型發展、組織調整的方向,並結合社區力量建立學校與社區的共同體;在課程面,建構合作的機制,提供學校課程區域合作的契機與基礎,建構多元適性的彈性學習環境;在師資面,師資培育機構配合高中職轉型發展所需師資;在組織面,提供學生適性發展的機制;在社區合作面,提供學校、社區、社區產業、地方職訓中心及強化回流教育機制等,充分滿足社區居民資源需求,以達社區資源均衡化與均質化的目標。(趙志揚、陳清、楊寶琴,2005)。

 

一、學校與社區之關係

社區與學校的關係應是相互合作,而非互相對立的局面,因此,只有將對方視為可運用的資源、共同的夥伴、及服務的對象,才能真正結合(林振春,1997)。學校與社區資源互利共享的模式,是達成「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的最佳途徑,它是本世紀世界各先進國家教育改革的趨勢,同時亦符合當前政府的教育政策規劃。學校社區化已成為當前教改的主要目標之一,學校如何透過適當途徑瞭解社區的需求,學校與社區如何建立良好的關係,皆有賴兩者間共同的努力(王選治,2004)。

 

二、彰化區高中職社區化實施現況

經由訪談結果,可歸納出以下之現況如下:

(一)彰化區各校實施社區之專案區域劃分

    高中職社區化之社區劃分以地區及類科為劃分標準,但特殊教育可以跨縣市,目前尚沒有跨縣市情形。社區化目的在規劃一個適當的社區地理範圍,社區內高中職校透過教育資源的整合,共同建構成為一個高中職學生能夠適性、終身學習的社區。

    北區高中職社區化以北彰化八所學校為合作專案學校,在市區內有國立彰化高中、國立彰化女中、國立彰化高商、國立師大附工、私立精誠中學,市區外則有國立秀水高工、國立鹿港高中與國立和美實驗學校,在交通規劃上市區外的學校面臨較大的距離因素挑戰。南區高中職社區化,以南彰化十三所學校為合作專案學校,有國立溪湖高中、國立員林高中、縣立二林高中、私立文興高中、國立員林農工、國立北斗家商、國立員林崇實高工、國立二林商工、國立員林家商、國立永靖高工、私立達德商工、私立大慶商工、國立彰化啟智學校,因為區域範圍較大,多無採用跨校開課。

(二)彰化區各校實施社區化開課方式不一

    北區由於地區特色,各校協商跨校選課統一於星期六實施,而為了解決學生交通的安全問題,以自行到校方式上課。而彰南區則多以學校自行辦理為原則,因此也無協商共同上課時間的問題,可依各校星期一至五的上課時間,自行安排課程,開課彈性較高。

(三)彰化區各校實施社區化經費問題

    經費經教育部撥下來之後,由各地區依主辦學校、核心學校或召集學校等層級的不同,分享經費。以彰南區的情況為例,雖無跨校的選課合作,但若是活動內容相同或類似時,則協商統一由某所學校主辦,以節省活動經費。

    經費的撥放是參考往年各校活動實施經費予以提撥,這也多是由於各地各校每年發展之學校特色大致固定所致。

(四)彰化各區建立社區資訊網

    學校若能以社區化的觀念,結合鄰近學校的資源,彼此互相合作,互通有無,無論是在師資上、設備上、均可達到資源共享,而互蒙其利截長補短,對各校的發展均有其正面的意義。

    彰北、南區高中職社區化合作專案均有建置社區資訊網,除提供對鄉土文化的認識外,並整合區域內圖書館際合作,朝多功能資訊網邁進。

 

肆、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文獻探討及訪談法,對於高中職社區化推行的近況先作初步的了解與探討,再訪談2-3位高中職社區化的實際執行者,以確實了解現行高中職社區化推行的困難。

    選擇採用上述方法的理由有二:

(一)縮短理論探討與實際執行的距離

    高中職社區化已行之有年,種種的個案探討與文獻的建構已十分成熟,但是在實際的執行面上,因各地區環境的不同、執行者的不同、人為或非人為的因素,使得高中職社區化在各區的執行上,與原本預期的社區化規劃目標期望值略有不同。為了讓高中職社區化的理念,在實際執行上有更具體的呈現,故以此研究方式,縮短理想與實際上的差距。

(二)重視社區化主力人員的歷程與經驗

    本研究重心在於高中職社區化實際執行時的困難與建議方向,所以採用訪談法,對高中職社區化的實際執行者進行訪談,以了解執行者的歷程與經驗,更截取實際執行困難部份,作為日後執行高中職社區化的實施參考依據。

本研究採用文件分析及訪談法,分述如下:

(一)文件分析

    蒐集有關社區、學校社區化、高中職社區化計畫及成果報告書(包括九十、九十一、九十二、九十三、九十四學年度)等相關文獻,以了解高中職社區化的架構與內涵,並將其實施內容,作一個有系統的整理。

(二)訪談法

    本研究採用訪談法的目的有二,一方面為實際了解高中職社區化的實施困難;另一方面為瞭解其建議方案。首先以三對的方式,進行非結構式的訪談。訪談的內容主要以實施困難點與建議方向為主。在訪談期間,訪談者依據訪談目的發問問題,並且針對被訪談者的回答內容做自由的詢問、探索與調查。希望在不脫離主題的情況下,得到社區化實際實施的困難與學校因應之道。

    訪談的對象為三位高中職社區化的執行者,一位教務主任與兩位執行該業務的組長。但因只取得部分被訪談者的許可,因此只有部份的訪談錄音,以進行分析歸納與整理之外,並將不能錄音部分,經研究者共同歸納、討論之後,提出相關建議。

    為了建立研究效度,進行資料的三角檢定(triangulation),除了參考高中職社區化彰北區、彰南區的開會部分資料內容外,也與實際執行者進行三對一式的訪談錄音,而不同意錄音者的訪談資料,也作為資料的再驗證。

    訪談內容如下:

 

「探討彰化區推動學校社區化之問題與建議方向」訪談指引

    訪談的地點與時間,以被訪談者方便、舒適為原則,每次進行訪談大約30分鐘,並且視實際的訪談情況,彈性調整訪談內容與時間。最後,將訪談內容整理、歸納;並寫成因應困難的建議事項。

 

伍、結論與建議

一、訪談結果

本研究整受訪者對彰化區高中職社區化之「實施問題與困難」與「建議方向」的看法,整結果如下:

(一)實施問題與困難

1.升學壓力使高中職社區化理念無法落實

    高中職社區化目的在於共享社區資源,達到適性學習與終身學習。但是發展學校特色往往只是另一種升學包裝,並無將原始理念落實。

2.學校課程未能與社區特色作結合

    高中職社區化常見到活動安排只是另一種課程的使用,而非真正結合社區特色,使現行課程未能縮短學生所學與實際生活經驗之差距,也無法達到社區資源共享的理想。

3.經費不足使跨校選課名額有限或非學生選修第一意願

以彰北區高中職社區化為例,參與跨校選課的學生僅少部份,大部份有意願的學生礙於名額有限而不能參加,若因經費不足而迫使學生選填其他課程,可能會因非原本興趣的課程而降低修課意願。

4.就近入學獎學金實施方式及成效受質疑

有些學校情況為,學生幾乎不會因學校參與社區化或就近入學獎學金而改變選擇就讀的學校,因為私立學校內獎學金甚至比就近入學獎學金優渥(少則15,000多則學雜費全免約40,000),也不見得會留下能就讀彰化高中志願的學生。

(二)建議改進方向

1.為了減輕學生升學壓力,並落實高中職社區化理念,因此,現行的升學制度仍須做調整,使學校不以升學績效為辦學導向,建立共同的良好機制以落實學校社區化之目標,如此一來,可減輕學生升學壓力;再者,需破除家長及社會大眾對「明星高中」既有的迷思。

2.因落實社區化聚焦簡化的精神,經費補助宜以社區發展的特色專案為主要考量。

3.改變就近入學獎學金實施方式,考慮學生成就差異,獎勵低成就而就近入學,且三年後有高成就表現者,畢業後再予以公開表揚。或以補助金的方式,減輕就讀私校學生家長經濟負擔,實現社會公平正義。

4.同一區內各校如有舉辦相似活動,可協商由一所學校統一辦理,以節省經費。

5.結合地方產業特色和社區學校課程發展,發展社區本位課程,建立各合作社區特色,以達成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之目標。

6.社區特色的普及與推廣,應由小處著手,建立可長可久並具有願景與吸引力的人才培育機制。並以區域聯盟的方式共享人力資源。

 

參考文獻

王世智(2002)。私立高級中學推展學校社區化可行性之研究….以某私立高級中學為

  例。大業大學工業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選治(2004)。綜合高中推動學校社區化之個案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學校

  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江耀淇(2003)。高中職社區化實施問題與改進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福樹(2003)。高中(職)社區化之研究以國立光復高職轉型發展為例。國立東華

  大學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林振春(1997)。社區與學校結合的模式與作法。教育資料與研究,1523-25。教育部(2001)。高中職社區化推動方案「高中職社區合作專案實施要點」。2005 7 13 日,取

http://140.111.1.192/secretary/91publicnews/9104/B06.htm

趙志揚(2005)。九十四年度高中職社區化台灣省暨金馬地區各適性學習社區(中區)教育需求評估之研究。社區專案計畫。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