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宗儒
南華教社所
※社論目錄※
誰的場子,誰說的算!
請放尊重一點
對錯的確重要
我不想只是在消費新聞
營養午餐
不打成績,有何不可?
不是只有你辛苦
嚴重影響市容
放手吧
守規矩
你的殺氣在亂
別鬧了,真的
邱先生,您醒醒吧
大難臨頭各自飛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誰的場子,誰說的算!
日前立委李慶安舉辦公聽會,探討多元入學相關問題,與會老師、家長多把矛頭全指向大考中心,砲火更是集中在學測國文不應出「火星文」;有參與國中基測題庫審題的
不曉得各位讀者先進看完以上文字感想如何?哈哈哈!套用一句毒舌派評審包小松、包小柏的名言「請問你有受過批評別人的專業訓練嗎?」
不可諱言的,教育表面上是促進社會流動的重要轉換器,經過一定程度的社會共識使得大家相信,只要在這個機制下認真努力,人人都可以有光明未來。然而事實上整個教育機制,卻是受到某部分社會權力中心所謂的主流價值所把持,這股力量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安排了什麼是該教的,什麼是不該教的,在價值判斷面催眠你什麼是好的,什麼是被排斥的,藉著文化資本以及社會資本的分層隔離,保護權力核心的結構完整性。在如此固若金湯的「隔離制度」之下,需要什麼,追求什麼,得到什麼,難到你又當真知道?
撇下這一層面的討論範圍,讓我們來說說教育的目的與考試的作用。相信在求學過程中,每個人都曾經出現這樣的念頭「唸這麼多書要幹麻,以後出社會又用不到,國語只要會說就好啦!數學更是有計算機代勞!何必辛辛苦苦唸這麼大一堆沒用的東西。」我要說:沒錯,你說的對!但是我仍然得要告訴你一件傷心的事,事實上整個教育制度的設計就是用來篩選出未來菁英的機制。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考試,一層更深一層的知識無垠海,選出適合留下來的人!殘酷嗎?也許吧,但這是所有人包括你一起決定這麼作的。社會普遍價值的建立是大多數人的共識所決定。
我要說的是,一場公聽會辦下來聽到的是誰的意見,訴說的是誰的心聲,甚至如果發出不平之鳴的人,就是原本參與設計此一遊戲機制卻慘遭淘汰的失敗者。我想知道,這樣一個球員兼裁判的比賽還是落敗,有什麼資格再成為叫囂的觀眾?
考試是為了評等,教育的目的卻是為了成就一個完人,如今卻為了考試成績將一個完人的標準降低到學測考滿級分,你倒是評評理,這弔不弔詭!倘若教育程度與收入的確在量化數據內也不然有絕對性的關聯,那要求學生全力讀書的這個決定是不是只是聊勝於無的一種決定?
請放尊重一點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說是有一個10歲的小女孩,遭一家知名的連鎖書店業者指控她“偷書”,還把她關進辦公室、要她面壁思過坦承行竊,前後達一個多小時。業者又威脅,不認錯就見不到爸媽,女童驚慌中在準備好的悔過書上,蓋下指紋。但是,事後經過父母仔細的追問之下發現,這起事件根本是子虛烏有!不過書店業者,拿出兩百多張相同的悔過書,認為處理沒有不當。像這類的事件,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層出不窮,並且不斷的上演,然而卻鮮少有人重視這樣的問題。
相信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曾經不知道為什麼原因而忽然防盜器在你身邊瑯鐺大響,例如:圖書館、書店、超市或甚至在百貨公司。而當警鈴大作之後,接著你會看到面露嫌惡之色的店員朝你筆直的衝過來,然後所有路過的陌生人會把他們的注意力投注在你身上,我想你應該可以分辨的出來這不是因為你是金城武或是林志玲,跟著你會以為自己現在處在一個沒有法律的原始部落,店員會仔細的檢查你的包包,看看你的口袋,彷彿毒蟲找藥解癮的模樣,對你強力的掃描。通常最後鮮少機會能找到些什麼,而這個時候他們卻透露著帶些幬帳的失望,揮揮手示意你離開。而你就像被一個早洩的色狼給強暴完一樣呆然的離開?
仔細想想我們的生活,在華人的世界裡,我們總是習慣把別人當賊。最明顯的地方莫過於門口的感應式的警報器,所有的顧客在進入這家店以前,就先被老闆給下了馬威。幾支聳立的感應器稍窄的位置配置,讓你無法忽視它的存在。進了店裡你更開始感受到,店員如命相師般的肅殺目光排山倒海而來,偶然你一抬頭,牆上大大小小的監視器及折射鏡更讓你晃如置身於“楚門的世界”,而在你剛拍拍胸浦告訴自己“不怕!不怕!”的同時,幾個斗大的字跡告訴你「偷竊者罰100倍」,接2連3的連環計,非得要你魂飛魄散不可。
奇怪的是,大部分的人都對這種情形習以為常,猶有甚者更表示行的正、坐的直,不怕人刁難。我首先對你的高道德感感到欽佩,但是我要說這些設計根本是對人格造成嚴重的侮辱!我不清楚什麼時候我們國家的憲法賦予店家檢察官與法官的身分,店家居然可以在沒有直接證據的顯示下,當眾檢視顧客的隨身物品,甚至是強行拘留?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倘若照著業者的邏輯,那這個社會要警察幹麻?不用了嘛,反正只要看到一個畏畏縮縮的人走在店裡,就通通推出去斬了,豈不更痛快?而在新聞中,業者更大言不慚的拿出2百多張類似的悔過書表示處置得宜。這點真是讓我匪夷所思,試問,無過何以認錯?難不成要寫「真是對不住店家,可能由於小人命格卑賤,所以連感應器都跟我過不去,導致鈴聲大作、人仰馬翻,因此致歉。」可不可笑?至於罰款部份,更是不曉得哪個老闆起頭的靈感。如果各位老闆想要這麼施行,建議你也許可以先宣布店址所在地獨立於台灣之外,不然你以為自己是漢摩拉比大帝立十二法典嗎?
權益視需要自己主張的,也許無法要求店家拆除這些惱人的設備,也許店家也真的有其需求,但是對人的尊重的基本禮遇並不能被隨便踐踏,而新聞報導裡店家囂張的氣焰,讓人對它財大氣粗的模樣不禁搖頭嘆惜!
對錯的確重要
上網看收看新聞是每天我一定會做的事情,就是這麼巧竟然碰到班上同學的投稿。寫的內容可是最近的大熱門,看法也相當有趣,不過我倒是有些淺見想說說。
作者Johnny兄對司法院副院長城仲模被媒體跟監報料與年輕大學助理教授到汽車旅館休息、陳文茜與整形醫師宋正宇的姐弟戀、受到通緝的經濟犯梁柏薰、前總統府秘書長陳哲男涉嫌收受政治獻金、總統專機機腹漆成綠色以及馬英九訪美等新聞作一個綜合比較,然後作出一個說明這是一個選邊站,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是非對錯顛滅時代的推論。我認為這存有某種程度的瑕疵。
事實上,文化差異的確是會讓人在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時候,採取某種特殊的方法。因為在華人的世界裡,普遍純在著某種特殊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關係是其他非華人世界很難擁有的,這叫「差序格局」。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對於自己人跟外人的應對進退會有很大的不同。舉個例子,我們總是討厭作姦犯科的人,但是倘若他是自己的親人,我們也總不會去告發他,即便日後被抓了,我們也還是會用盡一切的辦法替他脫罪。所以,各個政治團體或是個人會為了自己的利益作出可笑的辯解,甚至幾近於無厘頭式的說法依然是說的振振有詞,這也就不難理解了。
不過,問題就出現在這裡。一個社會要正常的運作,必須是需要某種制度規範才能穩健發展。而這個制度規範不能是某個利益團體所把持,也不會被其所把持。我這樣說是有道理的,為什麼呢?倘若如同Johnny兄的說法,認為社會被某團體把持的時候,那麼社會就是那個獨大團體的社會。舉例來說,就如同前陣子對於是否加考公民的討論,有很多人擔心是否在課程中會融入了執政黨的意識形態一般,教出民進黨式的社會科學?這是很不合理的。因為這種說法起不太侮辱了社會科學家?難道自然科學研究也有分作所謂的國民黨式的和民進黨式的?我說的是,看待一個問題不能以藍或綠作為評判的法則。即便用這個社會的最低道德標準-法律來說,仍然有一個標準是不可以逾越的,低過這個標準勢必須要接受處罰。因此,問題的對錯不在於媒體的關注程度,也許媒體在評判是非公益的標準仍需改進,但是,對的就是對了,錯的就是錯了,錯了也不能因為比較小錯就不認為是錯了。陳文茜的確有道德上的瑕疵,但說起城仲模也是不惶多讓,梁柏薰與陳哲男也都需要被批判,這點是不容懷疑的。
玩遊戲就需要造著遊戲規則,莊家不照規矩,玩家也偷雞摸狗,那還玩個屁啊,是不是?
我不想只是在消費新聞
最近一項調查指出,國內大學生畢業一年後,平均就業率不到4成,以自然科學類學生最低,不到2成就業,但6成多升學,最重學歷;月薪則以教育類最高,多數3.6萬元以上。教育部也指出,台師大講座教授彭森明自93年8月至94年元月,抽樣調查91學年畢業生的出路,發現只有39%就業,約13%待業或打工,多達32.6%升學,凸顯國內大學延遲就業情況嚴重,尤其在社會不景氣之際,更迷信高學歷。
此外,大學生普遍存在學非所用的問題。調查發現,6成有工作的畢業生認為,目前工作與大學就讀科系無關或只有部分相關;只約4成覺得大學4年所學對工作極有或頗有幫助;超過5成覺得目前的工作不需要大學學歷就可勝任,可見不少大學畢業生為求有工作,寧願「高學歷、低成就」。問及受訪者每月平均收入,以2.2萬至2.8萬元最多,占27.5%;其次是2.8萬至3.6萬,占25.8%;3.6萬以上只約22%;近1/4不到2.2萬元。
筆者要說的是,這種程度的報導,除了合理化企業主繼續以利益導向剝削員工的行為以外,筆者實在看不出來這種報導有什麼益處可言。事實上,除了基本應付生活的常識以外,學經歷的取得與實質意義本來就充滿爭議,迷信高學歷本身究竟是迷思還是不得不為呢,筆者持相當保留的態度。至於學非所用的問題,更是與積極取得文憑的動作息息相關,有沒有可能工作技能取得的來源本來就非學校的池中物?如果學經歷本身與工作技能無關,學非所用也是個普遍的現象,那麼依造供需法則的原理所謂洛陽紙貴的邏輯,高學歷、低成就又有什麼好奇怪的呢?
新聞被看作一種消費,實際上普遍的充斥我們的生活。然而傳媒的力量難道只是用來滿足出報率的道具嗎?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持一把公正尖銳的利刃刺向問題本身將問題的本質揭露,新聞本身會變得具有收藏價值的。
營養午餐
幾天前,由於手邊的工作剛好告一個段落,空閒之餘打算看個電視打發時間,卻剛好看到一則新聞叫我不吐不快。新聞約略是想要說明城鄉差距的懸殊,於是新聞的畫面開始是先拍攝偏遠地區國小的營養午餐餐點,接著話鋒一轉,便接到都市小孩普遍過胖的新聞上,然後就下定論,說這是城鄉資源差異的結果,怪罪教育部的麻木不仁。說到這裡筆者就不服氣了!當然筆者並不想為政府機關辯駁,而且,基本上筆者同意城鄉之間的確具有資源差異的事實,而差異所帶來的結果的確可能成為資源分配不均的疑慮,但是,事件本身應該就其本身脈落性的因果關係作推論。簡單來說就是,有時候在學校內發生的事情不一定是教育問題。
如果你有仔細的閱讀筆者上一段的每個文字,現在你心中應該在竊笑這個人說起話怎麼語無倫次,學校內發生的問題不是教育問題,那還會是什麼問題?對呀,仔細觀察畫面中偏遠地區的小孩普遍身材乾瘦,而相對來看,都市小孩的確是每個看起來都頭好壯壯,一付健康寶寶的模樣。回到問題本身,偏遠地區的小學營養午餐菜色總是較都市小學差上一節,這是為什麼?其實不難理解,只要用單位成本的概念相信就可以清楚分析。偏遠地區小學由於學生人數較少,比起都市地區小學動輒上千人的學校規模,在都是一餐飯收取20元的前提之下,想當然爾,就沒有辦法像都市地區的學校買到上等的菜色,這問題便是再明顯不過了。可是你會問,人多人少是一回事,但是偏遠地區學校的家長,由於經濟地位的不利,有時候甚至連營養午餐的錢都付不出來!這又何解?談到這個我們必須先了解營養午餐的收費標準。據筆者所了解,現行國小的營養午餐普遍來說是一個月收取500元的費用,一個月供應25餐,相除的結果可以知道一餐飯的費用是20元。問一句現實的問題,在現在這個社會裡有什麼地方或是什麼餐館一餐飯只要20元就可以買單?因此筆者可以肯定的說營養午餐的設置的的確確是非常實惠的。不過也許你認為筆者沒有回答經濟地位不利的家長付不出錢的問題,但是需要了解的是,一天的生活費裡拿不出20元台幣給小孩吃營養均衡的午餐究竟是家長拿不出來還是不想拿出來,而且,各縣市政府都會補助清寒家庭生活費用一個月達3千元上下,拿取這樣的津貼卻推託沒辦法給付,實在叫筆者匪夷所思。此外,對於家境已陷入困苦的家庭,縣府仍然會在每學期初提撥預算給家長作為支付當學期的午餐費用。然而這樣的補助制度,卻明顯的把支付營養午餐費用這個行為,變成一種社會問題!拿走這筆款項的家長最後仍然哭窮,問題也依舊存在。令筆者質疑的是為何這筆費用社會局不多一道手續強制納入學校預算中,而把現金交給家長?然後政府機關送了錢、便算是交了差,來個財去人安樂?這個部分,我們的有關單位是不是也需要好好檢討檢討?
筆者要說的是,新聞記者勇於揭露社會不公義的事實,在現今這個是非公義價值、錯亂的時代裡的確相當直得嘉許。但是,在發現問題的同時也需要仔細的思考怎麼作才能最有效的幫助被報導的人,而這首要的工作便是找出事件的真正成因,筆者認為,只有這個樣子才能最有效的幫助需要被幫助的人。
不打成績,有何不可?
前2天一則新聞表示,教育部決定自 95學年度開始,國中小學成績單的「日常生活表現」(操行成績),不能再用優、甲、乙等第打成績,只能依其行為敘述事實。而這個決定一公佈之後,教師團體與家長各據不同態度,部分教師認為貿然使用這個方式,會讓孩子無法無天,且不易管教。
看到這則新聞,我不禁莞爾。首先我想要了解的是,為何不對學生做出等第的分別,會造成所謂對學生的約束力降低?事實上,優、甲、乙、丙…等應該只是一種濃縮過後的對學生的綜合評價。假設老師對毎一個學生,都是經過仔細觀察其學習表現後才給予肯定,那麼只需要事實描述而取消最後綜合評價工作過程的工作,無非是較為容易的。而且,我並不認為優、甲、乙、丙…等的字面意義,會如同《易經》一般句句可以參詳,字字都是珠璣,詳細的具體建議在我看來的確是心智年齡未成熟的學生在人格建構上很重要的幫助。
「不打成績,學生便會不知上進」是非常倒因為果的說法,甚至可以認為是功績主義的盛行下的餘毒,說句玩笑話,
不是只有你辛苦
日前國內的毛巾業者,由於不滿政府放任大陸生產的毛巾傾銷台灣,導致這群業者面臨工廠倒閉的命運,既使勉強維持的幾家老字號雇用的員工從20多人降到現在5、6人左右,於是扶老攜幼聯合北上向政府表達不滿的心聲。然而電視畫面中的大聲嘶吼以及澎派的激情,除了讓好事的立委出出風頭與電視媒體捕捉近收視率的畫面以外,這場抗爭在我看來除了螳臂擋車的無奈以外甚至還帶點丑戲的成分。
請原諒我上一段無禮的結尾,希望我接下來的推論能夠讓你滿意。嚴格上來說,雖然那些雲林的毛巾業者口口聲聲說要大家守住台灣的傳統產業,不過就事實面來看,台灣並無所謂毛巾傳統產業,這話怎麼說?首先當然是關於傳統產業的定義問題(這個定義並非指毛巾產業的技術難度),因為如同我們所見的,這群毛巾業者多半是從七○年代才發跡。由於當時台灣經濟剛開始起飛,大量素質高且工資低廉的人工湧入社會,再加上台灣特殊的產業結構型態,使得台灣的供貨數度飛快!這是為什麼呢?事實上,由於當時台灣的社會整體來說仍舊是一個農業社會的型態,而此一社會型態的特色即為社會上家庭多屬共同居住的大家庭,這樣的家庭結構讓工廠成為基本定義的家族企業,而所需的人力來源當然取得方便。(因為這個原因,抗議的毛巾業者裡可以看見哥哥負責訂單、姑姑負責出貨這業的工作分配型態)不過華人社會特殊的工作觀念,總喜歡自己當頭家(這一華人社會的勞工階級的特殊轉變過程在謝國雄界受所出版的「黑手變頭家」一書有詳細的細節),這些原本資本額就小的小企業裡的師父(指的是那些已工作一長段時間且技術熟練的員工)有能力後多會自立門戶,但是因為各種社會、經濟因素,最後仍然得與原來的老闆合作才能提高競爭力,原來的老闆也因為這些協力廠商的支援才得以近一步擴大事業版圖(廠商與廠商間並非附廠的關係,彼此地位相等)。而因為這種企業結構的關係使得當時的台灣做得到許多日美大廠夢都夢不到的超高效率!
然而,隨著世界階層化貿易結構的構成,世界交通的便利以及台灣經濟的大幅成長之後,相對價格低廉的人工在台灣已不復可求。這樣的情況使得僅需低勞力技術的傳統產業訂單不再湧入台灣,尤其是加入WTO之後,世界儼然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經濟體,經濟強權國家使用各種貿易談判手段爭取最大利潤,而喪失主要優勢的產台灣傳統業想當然耳成為夕陽產業,而這股WTO旋風從農產品經銷開始刮起,將世界財富重新洗牌。
光從以上原因,我似乎是在為政府經濟政策辯駁。而這些毛巾業者因為不知變通所導致的後果是咎由自取?錯了!很明顯的事情並不這麼簡單,政府仍需要負重大責任。大約七○年代開始,從英美各國的經濟危機發端,所謂的新保守主義自由經濟主義開始舉著國家發展的大旗,開始急遽的縮減各項社會福利措施,強調積蓄的概念以及小而美的政府組織,不插手社會運作,一切交由自由市場經濟法則決定。乍看之下這一切似乎合情合理,但是必須要了解的是每個人擁有的社會資本、經濟資本與文化資本各不相同,放任市場機制決定,無疑加深貧富差距,使得富者越富,貧者越貧,這難道合乎社會公平與正義嗎?我們要曉得縮減社會福利制度,無疑是替資產階級敞開控制社會的大門,因為整體社會福利的資金來源,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對大型企業的稅收啊!
可悲的是,台灣社會於九○年代初期好不容易出現的社會福利制度,馬上因為經濟亮起紅燈,又將社會福利制度吹了熄燈號,這樣的結果實在叫人沒有辦法接受。不同於英國等其他先進國家的政黨以社會階級劃分,台灣的政黨只有統獨,即便換了個政黨統治仍舊換湯不換藥,走的依舊是資本主義那一套,尤有甚者更加深社會不平等的事實!
最後,這群毛巾業者的抗爭只是冰山的一角,如果當權者充耳不聞,問題只會越來越大,別怪我沒提醒你,失業率與犯罪率可是難兄難弟,政權保衛戰的序章已經悄悄開打囉!
嚴重影響市容
太陽底下絕對會有新鮮事,雖然我們總是哭著來到這個世界,最後也是哭著離開這裡,但總有些事讓我們覺得對於活著還是可以繼續忍耐的!
最近在美國的俄亥俄州一個小鎮卻在最近突發奇想,以美觀為由強制規定每位居民家裡都得掛上窗簾,否則就得面臨牢獄之災!原因是俄亥俄州猶里得市是一個風景優美、居住品質極佳的地方,由於部份家庭主婦閒在家裡不動手打掃,路過民眾透過玻璃窗就可以看到住宅裡的垃圾、髒衣服,因而“嚴重影響市容”,所以市政府決定要推行這項政策。這真是一個有趣的想法。
說到居住環境的品質,就別說台北市了,那個地方幾乎得不到尊嚴,所以不如就拿我現在唸書租賃的房子來說好了。這裡是嘉義縣,一個在默寫台灣21個縣市地名的時候常常會忘掉的地方,這裡民風堪稱淳樸,只要一離開市中心,放眼望去能看到的鳳梨鐵定比人還要多。4所大學幾乎齊聚在一堂的結果,創造了無限多學生租屋的商機,所以這邊的地主爭先恐後的蓋起一幢幢美侖美奐的大房子!真的是美“侖”美“奐”,能蓋坪數大約都推至極限,本身土地較小的像是一個部落,財力比較雄厚的簡直蓋成了一個郡縣!這樣的情形下就沒有居住品質可言的了,僅需靜靜的坐在房間裡,我就可以知道哪間房男女朋友又吵架,哪間房的男生電玩已經打了一整天,那棟樓今天同學來聚餐!出了房門更是有趣,成堆的鞋子幾乎都是灰色的,滿牆的雜物像被颱風狂掃之後的凌亂,永遠陰暗的走廊,對了,還有永遠是臭的公用冰箱,這就是我們的生活環境?
我想應該是沒救了,當台灣的有錢人永遠的懷念滷肉飯是第一美食,最喜歡的舞台劇叫歌仔戲的時候,我們永遠會透過玻璃窗看到住宅裡的垃圾跟髒衣服。
放手吧
看電影是我最喜歡的娛樂之一,想要交男女朋友這更是非作不可的活動,你可以趁著他挑選片子的品味,以及他在觀賞電影的時候的神情,來決定是不是有機會往下一個階段走去。但只要走進影城裡,巨幅的廣告看板,排山倒海似的電影宣傳都是好萊塢的大卡斯電影,反觀國產的自製電影往往只能在2、3流的電影遠或是在出租DVD店才會看到。
有鑑於此,一些有感於國片危機的有志人士,向社會大眾大聲疾呼挽救國片,政府也因此撥出國片輔導金,試圖挽救國片的態勢。但是結果果然不出所料,拿到輔導金的也未必能拍完電影,即便拍完了票房也是慘不忍睹。於是這票愛國志士開始怪罪民眾不支持,不愛國,不給他們生存機會。但這無疑是可笑的。
當這些人向大眾大肆鼓吹其他國家國片的成功經驗的同時,我只想問一句話:人家能,我們為什麼也要能?嚴格來說,台灣本身並不利於電影的製作,就別說場地了,拍拍偶像劇都已經勉強,甚至於演員,根本都是那一票人,有些熱愛電影的年輕人即使想打入那個社群,往往都是沒有機會的,那個社群相當封閉。最重要的是,這你們是不是完全忘了民眾看電影的意義,其實我們並沒有想那麼多關於國家榮譽的問題,大部分的人也不想在電影裡再繼續接受生活中沉重的現實,藉著2個小時的影片,我們希望的是能夠得到最大個感官刺激,而這才是真的。
有需要,才要供給,如果明知不可為,卻仍然為之,最終並不能改變衰敗的命運。
守規矩
最近政治圈是非多,演藝圈更多,不管是有婦之夫帶女性朋友上賓館談事情,還是在車上進行“禮貌性”的吻別,或者是琵琶別抱愛歌手不愛主播…等等,怎麼攪和的人都有,叫人霧裡看花。
其實我對演藝圈的新聞一向沒什麼興趣,有電影就看,有新歌就聽,說句老實話,對於有些影視明星在談話性節目上,似是而非的大放厥詞更是讓我倒盡胃口。常常他們會揣想所謂上流社會的品味,然後放大自己的重要性,企圖引導觀眾口味,要是惹上麻煩就玩弄傳媒的力量,假扮高尚品格,痛哭流涕混淆視聽,這些東西根本不值一晒。
比方說最近黃子佼介入羅志祥和Selina之間的三角緋聞,姑且不論是否羅與S是否交往的真實性,
我要說的是,追求美好的事物是每個人努力的目標,但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是不是應該遵循這個社會既有的標準價值?如果盡是「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那這個社會豈不沒了保障,你也最好永遠保持足以「抵禦外侮」的能力,不然就永遠沒法持久,不是嗎?
你的殺氣在亂
如果是在最近出生的新生兒,我想他學會的第一句話不會是「爸爸、媽媽」,而會是「台開案」,要不就是「趙建銘」。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件事是重要的,因為它毀滅了政府公正的形象,辦?不辦?當然要辦!但是事實上對於我們這種名不見經傳的市井小民來說,這件卻絕對比不上女友生日記得要去買禮物重要。
話說回來這個事件的確影響是很大的,除了當政者不能自持以至於作姦犯科以外,處於相對位置的在野黨,此刻更是野心勃勃試圖一舉扳倒執政黨,搶回政權。姑且不論台開案的真實意義是什麼?其實這種政治鬥爭也算是無可厚非的,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不過此舉的的確確造成某種程度的社會動盪,這是不可諱言的。也許是有鑑於此吧,今天傳出南部幾家地下電台在廣播中,號召民眾組成敢死隊刺殺馬英九!他們說「別中了馬英九的奸計,泛藍軍見縫插針,分化執政團隊」、「揭竿起義」、「讓這些敗類,要將台灣搞倒的這些,真的可惡,這些敗類,如果消滅,台灣就安定了。」真是天祐台灣,如果事情這麼簡單。
我不懂的地方很多,首先,為什麼這些人會以為只要馬英九死了,就能成功瓦解反扁勢力呢,難道是所謂「擒賊先擒王」嗎?難道這些人以為現在還是皇帝制的封建時代,只要群龍無首,就可以一一擊破嗎?這些人的想法實在相當有意思。再者,這些人雖然出發點有些愚蠢,但是做法還算高明,打算運用「民粹」的力量(因為殺害未必是實質的,也許是社會性的抹煞)來對在野黨進行討伐。這個做法無疑是最合宜的行動,但是當我發現我努力工作5年不吃不喝的情況下仍然買不起平民出身的駙馬爺手上那只名貴手錶的時候,我其實比較討厭駙馬爺咧!事情是不是應該是這個樣子?
事實上,這個種煽動是相當沒有意義的,假若馬英九真的給殺了又如何,這是一個科層體制的組織,總會有下一個馬英九出現!因此我很想知道,這些人是真的想幫忙執政黨,還是根本想把執政黨扳倒?這樣一種不理性的形象,我想,是弊多於益吧!
別鬧了,真的
雖然快要夏天了,但是國內的政治圈還真是個多事之秋。台開案的雪球越滾越大,牽扯進去的人事幅員之廣,更是難以想像。只是除了當事人以外,想炒作知名度的,想大撈一票的,想落井下石的,想興風作浪的還真的是花招百出,整個政壇丑劇,比連鎖超商裡面賣的廉價小說更讓人難以下嚥。
有鑑於此,南部有6個縣市首長他們齊聚高雄市代理市長葉菊蘭官邸,考量國家安全,發表共同聲明,提出「3不能、2呼籲」,要求國親兩黨應避免政局動盪,放棄鬥爭。
乍聞這個消息我只能說,我的老天,這些人真是天使,竟然在這個時候這麼以國家為重。他們呼籲為了維持政局的穩定,大家應該以和為貴,不要搞得社會動盪不安。我想,甘地看到這些人都會羞愧的想要撞牆,如果他們說的都是真的。
雖然不是醫生,但是我也曉得一些簡單的醫學常識,就是「有病一定要醫」。有病不醫,卻只拿紗布蓋著裝沒事是不可能會沒事的,有時候截肢求生亦是勢在必行。所以我不懂,好不容易藥入膏肓之處有什麼道理需要前功盡棄?動盪、不安都只是一個過程,有哪一個新生兒的臨盆不需要煎熬的過程?如果治病不能使其康復,放著不管豈不更糟?
在上個月,曾經在演藝圈喧騰一時的阿美姐,歡天喜地的帶著他的新科男友亮相。乖乖,這個新男友說老實話,長的真是十分英挺,身材更是沒話說,結實的腹肌是硬又硬,而且她足足小阿美姐25歲!但是花無百日紅,不到3天這位
其實讓阿美姐能夠紅極一時的新聞也都是惹人爭議的,我並無意在多加口舌,畢竟無須對她多所苛責。只是這次,雖然心照不宣才是華人的處世之道,我還是想對
其實在生物學上的觀點,有資財的年長女性配對年輕男性是相當合理的,她可以提供他所需的生活資源,讓年輕男性有更好的發展。但這是指純然沒其他因素的實驗室環境。由上面那段文字來說,其實不難看出
希望當個有錢人,我想應該不會只是想要坐在家裡的沙發上,每天對著存摺裡的數字傻笑吧。畢竟錢要用,錢才會有用,只是,如果你希望得到錢的目的是為了要過幸福快樂的日子,難道你認為跟這樣一個特殊的女性交往就是所謂的幸福快樂?是的,你可以得到很多的錢,去買拉風的敞篷跑車,去買限量的高檔手錶,時髦的當季服飾,但你把自己裝扮的像個走在星光大道的電影明星時,卻得服侍一個可以當你老媽的女人,這個就是你追求的嗎?哈哈,話以至此,再多說便傷了和氣,希望你好自為之。
大難臨頭各自飛
最近炒的沸沸揚揚的熱門新聞,不言可喻當然是咱們第一家庭的駙馬爺的台開案了。只要手上的遙控器一不小心誤闖了新聞頻道,像是心戰喊話式的疲勞攻擊就撲面而來。當然,寫這篇文章並不想對台開案再多加評論,只是陳水扁總統母親的處境讓我深刻感受到人情冷暖。
陳水扁總統的母親扁媽陳李慎相當受歡迎,選舉時常被視為吸票機,民進黨候選人爭取站台助選,更因為隨和與人親近,無論是哪個派系都希望能跟她攀上點關係。然而台開案的爆發,這台昔日的強力吸票機雖沒成為過街老鼠,也已經風光不再了。據傳扁媽陳李慎上個月去參加喜宴,同場的綠營立委,不是草草打個招呼,要不就裝忙避不見面。
我想這就是所謂的現實吧!我無意責怪斷尾求生的行動,只是這六年多來的日子難道就此一筆勾銷?是的,也許政治本身是不講情面的,政治人物之間的交往也是出自於利益交換,但是對一個幾十歲的老人家來說,她感受到的我想不會是政黨利益,也不會是政治生涯的發展,「不勝唏噓」也許才是她的最痛。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如果說消費新聞是培養國民生活品味的重要途徑,那麼若是經過這麼連日來新聞的強力放送“台開案”的消息,倘若不來談談似乎是顯得很不受教。
嚴格來說,這部劇相當有意思,看一看說不定可以增加思維方式。可惜角色安排不夠鮮明,壞人出場的時候都不會告訴大家他們是穿梭在銀河的「火箭隊」(神奇寶貝卡通裡的反派角色),缺少了一點娛樂效果。
當然我不是好事者,並不想唯恐天下不亂,不過各種真真假假的消息不斷出現,也叫人眼花撩亂,不過有件事是可以確定的,阿扁總統面臨前所未有的政權危機。說真的,幾天來也真是夠辛苦他了,既要忙著“滅火救婿”,也要忙著“固守皇位”,無奈這個女婿捅的摟子越變越大。也許為了留得青山在吧,萬般無奈下聲明“任何人犯罪都要受到國法制裁,不過不能無限上綱到誅九族”。其實我不是個熱中於政治活動的人,但是阿扁總統的這個聲明還真是叫人啼笑皆非。無限上綱到誅九族這個活動,不就是民進黨政府最愛使用的政治手段嗎?
就拿228事件的究責來說好了。依照阿扁的邏輯,死者已矣,是非功過留待歷史學家在予定論即可。但是實情卻不然,每逢選舉總是要人家“父債子還”,總是要在傷口灑鹽,總是要殺盡人家一兵一族,那麼今天這個局面有什麼好推託的?套句著名的電影台詞來說「出來混,總是要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