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蘭映
南華教社所
【師資專業前奏曲】
第一首:堅守教師專業 師生戀不宜發展
第二首:學習當個好老師 實習經驗不容忽視
第三首:恢復師範公費生
應先解決流浪教師
第四首:不合時宜的師資培育法應修改
【適性教育協奏曲】
第五首:考研究所前 先了解自己的性向
第六首:為孩子安排暑假活動前 先聽聽孩子的聲音
【關懷弱勢族群奏鳴曲】
第七首:融合教育下的導師
第八首:校園需要更多的道德勇氣
第九首:小學生性侵害案件 幫兇知多少?
第十首:火星文與弱勢學生
第十一首:請政府落實「窮,不能窮教育;苦,不能苦孩子」的理念
第十二首:在大學卓越與小校裁併之間
【多元學習詼諧曲】
第十三首:製作「媒體識讀能力」節目 培養孩子判斷思考能力
第十四首:閱讀為提升語文能力及創造力最好方法
最終曲:人生短暫應把握學習時光
【師資專業前奏曲】
第一首:堅守教師專業 師生戀不宜發展
日前新聞報導指出,台中市西屯區一名國中的
師生戀的新聞,其實在台灣的社會時有所聞且屢見不鮮,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由於老師在學生心目中,普遍存在高尚且神聖的身份地位,因此一旦老師對學生特別好時,學生就會產生被老師疼愛的感覺,然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在此種情形發生的次數頻繁後,學生就容易情不自禁愛上老師,而老師若沒拿捏好分寸,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深陷了愛情的泥沼。
人們常說:「真愛無價」,然而為何一樁樁生死相許的師生戀,卻始終無法觸動社會大眾的惻隱之心,筆者認為除了這些師生戀,大都發生於學生尚未成年以及老師已婚的狀況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師生之間權力的不平等,因為這個原因,導致既使戀情發展之初,是兩情相悅又或著是學生主動追求,但因為雙方所擁有的權力不平等,因此老師格外容易受到社會的抨擊,而學生也難保日後萬一想要拒絕老師不當的要求或是分手時,老師可能會挾怨報復公報私仇,到時一場美麗的校園戀情就會變成了恐怖的校園暴力。
裴多菲曾說:「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事實上筆者並不反對師生戀的本質,但是筆者認為教育乃是社會的第一道防線,所以教師肩負著教化學子以及淨化社會的重任,因此教師的專業倫理與道德情操格外的重要,不論在何時何地都應堅守不能輕易淪喪,尤其是在學生對情愛尚瞢懂無知或師生權力關係不平等時,實在不宜發展師生戀。
第二首:學習當個好老師 實習經驗不容忽視
日前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校長劉源俊在全國大學校長會議中提案,建議師資培育的教師實習課程改為「先檢定、再實習」,並由「半年恢復為一年」,筆者認為此種作法是好的。因為自民國九十二年八月新上路的師資培育法,把教育實習課程由原先的一年改為半年,且必須通過檢定考,才能取得教師證,由於實習的時間太短,導致實習學不到什麼,加上教師檢定考的是筆試,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筆試考高分的人自然容易脫穎而出,因此實習教師在實習期間,往往把心力都放在準備考試上,對於在學校應該學習的實務課程,則是能躲就躲,造成許多實習學校的困擾。
學習做一個稱職的好老師,實習是個重要的歷程,因為學生是有生命的個體,隋時都有各種突發狀況產生,不是可以死背的教學理論與套演好的教學演練,但是透過實習,不但可以知道自己的教學的好不好,也可以培養自己應付各種突發狀況的危機,更重要的是還有一個具有相當教學經驗的輔導老師,隨時在旁指導輔佐你,讓你可以有效且迅速的解決教學上的困難。
賀伯特說:「唯有穿鞋的人,才知道鞋的哪一處擠腳」,一年的實
第三首:恢復師範公費生 應先解決流浪教師
教育部在日前公佈,目前師範大學正在規劃恢復招收部分公費生,作為師範
體系培育的儲備教師,預定招收450名,最快今年實施,筆者認為此種作法治標不治本。
因為此所培育下的公費生,將由政府發給獎學金,完成師範學業,取得教師資格後,縣府如需要國、中小教師,才臨聘這些公費生,但是近年來由於少子化的趨勢,不但流浪教師越來越多,連正式教師都快變成流浪教師。公費生吸引莘莘學子們就讀的優勢,無非是在於就業的保障,如果從師範體系畢業後,即使很優秀,卻也仍然找不到工作,依舊成為下批流浪教師,那即使恢復師範體系公費生的傳統,對於高中畢業學生選擇就讀師範體系學校的意願,應該也是不高。
教師至上,學生第一,只要多一分心思,教育就會多增加一分的效果,只要多一分投入,教育就會提高更多的附加價值,所以與其恢復公費生制度,到不如先思量如何才能給予學生更高品質的教育,或是減少教師的失業流浪率,才是目前教育當局所應優先解決改善的問題。
物有本末,事有輕重,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教育部近年來的政策朝令夕改,已經快令人民無所適從,無論是從小學教育甚至到師資培育制度,幾乎都是在沒有完善規劃估量好後,就貿然上路,把人民當做白老鼠般的實驗,此種作法令人無法苟同,盼有關當局之後在制定政策時,能用智慧建立制度,以制度解決問題,凡事往更長遠處看,否則永遠都只是治標不治本,問題依舊會延續存在下去。
【本篇文章刊登於
第四首:不合時宜的師資培育法應修改
師資培育法規定,實習教師若在實習期間兼職將撤銷教師資格,筆者認為此法不合時宜應盡速修改。
早期由於師資不足,所以最早先的實習教師是可以代課抵實習,其薪資如同正式教師一般,即便不能兼差,養家糊口仍是沒有問題,後期ㄧ點的實習教師,雖然已不能代課抵實習,但是每個月至少可以領到政府補助的八千元,雖不能養家糊口,但省吃儉用自給自足也不會造成家人負擔,但最近這
公職人員基於利益衝突迴避,所以再擔任公務人員期間不應兼差,但是中華民國憲法第十五條明文規定:「人民有生存權、工作權及財產權應予保障」,如果實習教師是以學生的身份到實習學校學習,那他就應該算是個學生不算是個公務員,當然可以在下課之後兼差,擁有自己的生存權及工作權,但是如果在現今教職一缺難求的情況下,仍然硬要把實習教師當成公務人員般的對待,那政府是不是也應該還給實習教師基本的薪資來生存,否則實習教師的人權何在?
【本篇文章刊登於2006/3/24國語日報 大家談教育】
【適性教育協奏曲】
第五首:考研究所前 先了解自己的性向
每年的三、四月,是台灣各大學研究所招生的時節,高等教育的大量擴張,使得念大學似乎略顯不夠,因此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都想在畢業後繼續往上念研究所。
根據研究顯示,目前台灣的碩士畢業學生平均起薪皆大於大學畢業生,而在文憑證照掛帥的社會裡,多擁有一張碩士學歷,確實也是是增進自我實力,累積自己就業資本的不二法門。
但是筆者認為,雖然現在研究所錄取率高於以往許多,考上研究所似乎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但是相較之下,能否唸到一所真正適合自己的研究所,就顯的重要許多了。
當研究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對學術研究充滿熱情,研究所跟大學大不相同,大學生或許可以混四年,但是研究生想要混學分就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筆者就曾經看過許多因為承受不住課業壓力而選擇休學,又或著是論文遲遲寫不出來,而無法順利畢業的研究生。
熱門科系大家都想念,但卻未必適合每個人,今日看似熱門的科系,將來說不定就成了超冷門的行業,所以,如果真有心想要念研究所,還是應該要先瞭解自己的興趣,畢竟內在動機遠比外在動機容易讓人持久投入。
第六首:為孩子安排暑假活動前 先聽聽孩子的聲音
每年暑假,是學童們最開心的日子,也是父母最操心的日子,為了不讓孩子們浪費近兩個月的大好時光,許多父母總會替孩子們安排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活動及課程,希望能填滿孩子的暑假生活。
然而,父母為孩子安排暑假活動是好的,但是每個孩子的性向不盡相同,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自己的孩子,所以若是不先瞭解孩子的喜好,就貿然安排一堆孩子不喜歡的活動或課程,強迫孩子一定要去參與,對孩子不但不會感到愉快,甚至可能適得其反,扼殺了孩子學習的興趣。
筆者認為父母在為孩子安排暑假學習課程或夏令營活動時,應先與子女共同討論後再做決定為宜,主要可由孩子平日的興趣或學習上較不足的學科優先挑選,避免把孩子暑假生活安排的太滿,多留些自由的空間給孩子,能替孩子開創更快樂的學習時光,還有一旦與孩子溝通協調好後所規劃的課程及活動,即使孩子在參與過程中遇到困難挫折,也不能輕易讓孩子中途放棄,這樣才能在無形之中也培養孩子尊重自己選擇的態度。
【本篇文章刊登於
【關懷弱勢族群奏鳴曲】
第七首:融合教育下的導師
我的學妹目前正在小學擔任實習教師的工作,他說他們班上有個過動兒,不但上課會吵鬧影響班級經營,有時甚至還會出現攻擊老師和同學的行為,學妹對於這種情形感到十分困擾,因為他的輔導老師派給他的工作,就是把這個過動兒看好,但是這份工作看似簡單,實際上卻十分困難,再加上學妹本身不是特教出身,所以對於這方面的專業知能似乎也不足以應付,因此他感到很委屈。
融合教育的目的是希望能夠讓許多特殊的學生,將來能和其他人一起在社會上生活,不被人群隔離,雖然我認為這樣的立意是好的,但是在教育現場上實施,似乎離理想有蠻大的差距。
我在當實
教育雖然是需要有無比的耐心及愛心去灌溉和滋養,才能開出一朵美麗的花,但是萬一灌溉的老師,沒有媽媽及實
第八首:校園需要更多的道德勇氣
南投縣一所高職學校日前發生校園性侵案件,一位十七歲的劉姓學生,利用十分鐘的下課時間,強拉一名學妹到學校的廁所性侵得逞,少女在報案時透露,學長將她強行拖至廁所性侵害的過程中,曾有同校學生目睹,但卻沒有人伸出援手幫助。
其實這類缺乏同學友愛的間接校園暴力新聞事件時有所聞,孟子說:「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筆者不禁疑惑,我們現在的校園究竟出了什麼問題?難道現今的台灣學子,真的已經把禮義廉恥都用來考試,見義勇為的道德勇氣早已喪失敗壞,每個人都只懂得自掃門前雪,而莫管他人瓦上霜,這還真是學校教育的一大悲歌。
從馬斯洛需求階層論來看,學生若能從生活中懂得關心親朋好友,便能激發其理想與抱負,將來必能有所成就回饋社會;反之,如果每個學生都只站在自身安全或利益出發,而不願伸出援手雪中送炭,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那整個校園將會充滿恐怖不安,見微知著,如果校園充滿危險,社會又怎可能不黑暗。
所謂「家事、國事、社會事、事事關心」,閒事若是乏人問津,大眾自然就會缺乏公德心和責任感了,社會上有許多人、事、物,都很需要社會大眾的關心幫助,如消除髒亂、愛護公物、關懷弱勢族群等,如果能從根本的學校教育落實宣導做起,那許多不幸的人便能得到幫忙,整個社會必定充滿合諧,又何需花大把力氣拼治安呢?
第九首:小學生性侵害案件 幫兇知多少?
台中市最近發生一名國小五年級的女童,遭到班上五名男同學拉到廁所集體性侵害的案件,看到這則新聞時,真的讓筆者不禁對現有的教育環境感到痛心疾首。
筆者痛心的第一件事情是,當這名身心障礙的女同學,被一名男同學性侵害時,
筆者痛心的第二件事情是,當這五名男同學集體性侵害這名女學童時,班上是沒有同學看到
筆者痛心的第三件事情是,由這個新聞事件,也反映出學校教師的人力不足與政策失當的現況,試想一個老師要照顧一班約三十個人的班級,一定疲於應付,現在又因為融合教育的關係,許多班級會出現
希望相關當局,在看到此新聞後,能加以重視解決,不要總是敷衍了事打官腔,否則台灣的教育環境只會不斷的持續沈淪再沈淪,而不幸的事件也只會不斷的發生再發生。
【本篇文章刊登於2006/6/7中國時報 時論廣場】
第十首:火星文與弱勢學生
大學學測國語文考了有關火星文的題目,引起社會大眾關注的焦點,但是今日考火星文或許有許多值得爭議的問題存在,未來隨著電腦網路的普及性,多元文化思想的潮流,再加上教學命題應符合生活化的原則,難保明日考火星文還是不妥的論點。
筆者認為在考題的爭論之下,社會大眾更應關注的議題是,教育之下潛在不公平的問題,從教育的垂直公平性來看,教育應該是要給不同的人不同的對待方式,但是今日台灣教育,似乎有誤解其意本末倒置的現象,永遠都只是在大城市的學童們,擁有一流的軟硬體教學設備、教育師資,而住在偏遠山區唸書的孩子們,不但沒有好的教育環境,甚至還可能將要被迫要離鄉唸書。
蘇貞昌院長說:「窮,不能窮教育;苦,不能苦孩子」,教育不是商品,不應該從最大利益去衡量,更不該去想著如何節省小班小校的經費,去培養一流的頂尖大學,
沒有學生是為了襯托其他學生的好成績而受教育的,從考試的需要裡,我們發現政府的責任,教育當局如果想要改善這種情況,就應該要給予窮苦人或偏遠地區的學童們更多的教育補助,反之,如果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沒有了這些資源,那麼教育充其量也只不過是個階級複製的場所而已,永遠都只是有錢人家的小孩書唸的好,沒錢人家的小孩唸不起書。
第十一首:請政府落實「窮,不能窮教育;苦,不能苦孩子」的理念
雲林縣湖口鄉過港國小,因為人數不足,所以面臨廢校危機,造成當地村民強烈反彈。
當初政府在台灣各地設置偏遠的小校,無非就是希望能方便當地的民眾,不因地處偏僻、交通不便、經費不足等問題,喪失了求學的機會,畢竟教育是投資最少且獲利最豐的事業,也是促進階級流動的唯一可能。
政治、經濟、治安當然都很重要,但是教育也不容忽視,做事應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政府花了許多的時間來應付沿途上的產生問題,可是卻忘了當初許多理念的與抱負,產生的結果反而令社會大眾不解。
學童的學習不可等待,如今雲林縣的村民為了教育下一代的教育,打算發動全村募款辦校,看到民間團體為了下一代子女教育不遺餘力,真希望政府也能有所改進,真正落實「窮,不能窮教育;苦,不能苦孩子」的理念,許孩子一個優質快樂的學習環境。
【本篇文章刊登於
第十二首:在大學卓越與小校裁併之間
教育部為了邁向一流的頂尖大學,不惜重金砸下了五年五百億投資,筆者認為追求卓越教育的精神是好的,但是擠進百名名校談何容易,萬一這幾所學校到最後都未能擠進,是否也是一種間接的教育資源浪費?
看到政府對於大學教育的重視,就更凸顯了對小學教育的不重視,為了節省經費、減少人事支出,政府開始執行小校裁併計畫,把教育基本法第五條中的規定,「對偏遠及特殊地區之教育,應優先予以補助」視落無賭,也把當初阿扁總統競選時所提出「提高教師編制每班兩人」的承諾忘得一乾二淨,造成現今國民小學產生了許多相關衍生問題,如超額校長、超額教師、流浪教師等。
雖然政府官員表示,裁併小校是為了提高教育品質,但是筆者認為在少子化的趨勢之下,台灣只會有越來越多的小校,而小校裁併後,勢必將會有更多鄉下或偏遠的孩子要離家或離鄉唸書,國民小學教育品質或許重要,但是學童身心尚未完全發展成熟時,家庭教育及親人的溫情更是不容忽視,更何況如果學童從小就遠離家鄉或社區唸書,將來怎可能對故鄉充滿熱愛,這樣教再多的鄉土教育的又有何用?
教育是人類希望的工程,政府應該成為的是社會的建設著,而不是成就的表現者,如果在強調大學卓越的教育之下,壓縮的卻是下一代的教育,那麼這個追求也將會成為表面的漂亮。
【多元學習詼諧曲】
第十三首:製作「媒體識讀能力」節目 培養孩子判斷思考能力
根據研究顯示,在網路普及的e時代裡,電視依然是目前兒童最常使用的媒體,其影響力遠甚於學校及家庭。
然而,兒童使用網路是主動的學習,所以使用網路可以提高兒童的智力,但是電視不同,兒童收看電視時,其選擇權是被動的,所以電視台所播放的節目,對兒童的影響就顯得格外的重要。
檢視現今台灣的許多電視台,往往只把閱聽眾當做消費者,而不是公眾,且為了迎合市場上的需求,罔顧媒體道德,盡撥一些腥羶色的節目,連兒童最常收看的電視卡通,也脫離不了這些內容,如「蠟筆小新」、「柯南」等,不禁令筆者為愛看電視的兒童,捏了一把冷汗。
兒童還在成長發育的階段,其身體、心理及社會方面皆尚未成熟,所以並不具備判斷真實、虛假、是非、對錯的完整能力,如果沒有過濾節目所呈現的適切性及合宜性,很容易使兒童被電視誤導,在無形中產生了偏差的價值觀,甚至模仿做出不適當的外在行為。
如果兒童電視台,能做一系列與「媒體識讀能力」相關的電視節目,培養孩子判斷思考能力,讓兒童能夠更認識媒體、善用媒體、批判媒體,做個真正懂得電視的主人翁。
【本篇文章刊登於
第十四首:閱讀為提升語文能力及創造力最好方法
中原大學為了提升學生國語文能力,特別選出10本學生必讀的書籍,包括了羅貫中「三國演義」、曹雪芹「紅樓夢」、張潮「幽夢影」、張愛玲「張愛玲短篇小說集」、白先勇「台北人」、金庸「天龍八部」、余秋雨「文化苦旅」、李家同「讓高牆倒下吧」、龍應台「百年思索」、鄭愁予「鄭愁予詩集」等書,希望能夠藉此閱讀制度,提升學生的文學造詣,筆者認為此種作法是好的。
書代表著學問,尤其在知識爆炸的時代更是充電的必備良方,只可惜在現今文憑社會裡,許多學子們誤解讀書的目的是為了考試,尤其是大學生,一但考上了自己想上了理想學府後,便反而視讀書為恐懼,能夠不碰就儘量不碰,造成素質明顯下降,這真的是一件令人十分擔憂的事。
古人常説:「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事實上,閱讀有非常多的好處,唐朝詩人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就是提升作文能力及創造力最好的方法,好知者不如樂之者,如果能夠從小培養良好的閱讀興趣,不但可以增廣見聞,更可以頤情養性變化氣質,做個文質彬彬的讀書人。
最終曲:人生短暫應把握學習時光
日前國科會調查發現,許多大學生每天讀書不到一小時,並且把大多時間花在上網、逛街等休閒活動,此等情形不禁令人感到擔憂。
宋儒黃堅廷說:「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便覺言語無味,面目可憎」,讀書的好處說不盡,不但可以獲取知識,也能在潛移默化中變化氣質,使人看起來溫文儒雅且高貴不俗。
古人常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也許現今學子正是受到這種功利主義的薰陶,誤以為讀書的目的只是為了考試,所以一考到大學後,便把書本拋到九霄雲外,整天只知道吃喝玩樂,渾渾噩噩的混文憑。
讀書應該是一件愉快的事,如果覺得不快樂,往往是因為加諸其附屬目的,導致不是發自內心的想讀書,因此自然無法體驗其樂趣,當然不會喜歡唸書,真正愛讀書的人,是會隨時隨地把讀書當成生活的一部份,百忙之中都會記得要抽空看點書。
人生有如白駒過隙,而學問卻浩如煙海,即使我們窮盡一生的心力,也無法把所有書籍都看完,因此對於讀書,我們更應該要學會以謙卑誠懇的態度去面對,用心靈仔細的去觀察體會,才能懂得如何在生活裡實踐書本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