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下的95年代

簡志成

南華教社所

 

目錄

一、    原來我們常犯「賭博罪」?

二、    憐憫之心,剩多少?

三、    大學是不是「由你玩四年」?

四、    捨得不珍惜這塊美麗的淨土嗎?

五、    我也有活下去的權利!

六、    論自由

七、    難道我們不一樣嗎?

八、    習慣已經培養,由何必「解套」?

九、    從廢除能力分班到資優班林立

十、    文化刺激是學習的動力

十一、  畢業等於失業?高學歷沒保障?

十二、  亂漲」還是得

十三、  國文程度低?誰的錯?

十四、  台灣的媒體濫權與否

十五、  罷免陳總統,是口號還是行動?

 

原來我們常犯「賭博罪」?

    新聞報導:「貨店裡放了一台口香糖玩具機,發現有口香糖四條和八塊錢,算是賭博行為。」、「八十歲的老婆婆,雜貨店裡擺了電動遊戲機,再加上有一名十歲的男童投錢玩遊戲,結果兩個人通通要依賭博罪移送。」

    之前逛夜市之虞,路過彈珠常興致來時就會投個幾拾元換彈珠當作休閒娛樂,原來我也犯罪了?

    警政署31指出「如果涉及公開行為,有僥倖心態,涉及財物的輸贏,就可能涉及賭博罪,不過一般的射飛標和套圈等遊戲,不在限制之內。」這樣的話語根本就是前後矛盾,套圈也是拿錢去換圈,利用圈圈套獎品,套到了就贏,沒套到就輸,這難道沒有僥倖心態、沒有財物輸贏嗎?

    從法規上來看,夜市的彈珠沒有「營利事業登記證和許可執照」所以犯法;另外夜市是現金交易,在一般遊樂場大都要兌換代幣,贏彩票換獎品就不構成犯罪,不過,電子遊戲場管理條例明文規定,業者提供獎品兌換,限制級場所,價值不得超過兩千元;普通級遊戲場,不能超過一千元。

    很明顯,夜市沒有執照的彈珠台,犯法!套圈有僥倖心態、涉及財物的輸贏,並且也有提供超過兩千的獎品,犯法!在公開且人潮洶湧的夜市犯法為什麼身為人民的褓姆不取締,而盡挑雜貨店裡少數的彈珠台呢

    現在老百姓對警方產生怨言,警政署為了避免外界疑義,已檢討修正相關取締賭博電玩「一般案件」部分的獎懲規定。政府為了改善社會治安制定政策,原也是希望嘉惠於民,但是實施後為什麼又變了樣?制定政策不該只是預計結果會很漂亮,應該有多方面的考量,「獎懲規定」是其中之一,規定也並非模擬良可就行。當基層員警為了爭業績,或是官員為了自保時,人民不是受惠,而是受苦阿!

 

憐憫之心,剩多少?

    憐憫之心人人有,但是加上理智與謹慎的思考後,還剩下多少?

    看見新聞報導「假教授,從女人騙到警察」,員警的為民服務最後卻成為笑柄。這則新聞讓我想到日前在路邊協助一位攔車的中年男子,他宣稱自己在傳教,但是皮包在車站不翼而飛,自行徒步行走已久,希望我可以協助載他到車站搭車,於是送他到車站,幫他買好前往彰化的車票,見他身無分文所以又拿了兩百元給他吃飯,但是當他接手時,卻說:「這些錢可能不夠喔!能不能再多一點。」當下,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表明我身上只有這些錢就轉身離去。當「貪得無厭」這四字出現在我腦中時,我的憐憫之心又再次的減少。

    新聞報導許多在街上行乞、坐輪椅賣商品或老奶奶車站索取零錢等,許多在社會大眾付出愛心的背後,隱藏了集團箱型車接送、白天作輪椅晚上開名車等,讓人們愛心一次又一次的大打折扣。或許這時候才會想起,警察趕走地下道行乞的街友也是一件好事。要是能夠更積極的揪出這些詐騙集團,那麼我們的憐憫之心付出的或許就能夠更自然更自在。

    也不能怪民眾因為媒體報導,而容易對社會福利造成「磁吸效應」,畢竟人們相信攤在國人面前的報導,遠比自己在路上遇見需要關懷的還要具可靠性。當社工人員建議大眾,將捐款交由專業的社福單位統籌運用,讓愛心能夠發揮到最大時,是不是也能夠有人去「協助」這些在街上吸取憐憫心的人,也「協助」國人免於使用理智與謹慎去思考最真的憐憫心。

 

大學是不是「由你玩四年」?

    大學招生錄取率突破八成,眼看已經達到了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目標,然而教育部近期統計數據顯示,將近半數的大學生每天讀書的時間不到一個小時,超過三成的大學生不常去圖書館。學生們時間大多花在打工、上網聊天,公立大學學生打工比例40.6%,私立大學34%。學者擔心大學生不用功會造成人才素質低落,降低台灣競爭力,認為學校應該提高畢業門檻。

    首先針對於提高畢業門檻,現在已經有許多學校將通過全民英檢設為畢業門檻。不否認這種辦法可以提高學生英語的能力,那麼專業能力呢?大學教育是在培養學生有主動學習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藉由教授的引導,讓學生從課程中主動的尋找知識充實自己,而不再是從前那種追求聯考埋頭苦幹的學習。所以大學教授的教學品質很重要,在課堂上授業解惑之虞,也扮演著學生主動學習啟蒙的重要角色。

    第二點針對學生打工比例高的問題,教育部統計,高中校院以上學校學生就學貸款申貸人次資料,93年度(上、下學期)申貸學生為692,213人次;94年度上學期申貸學生為353,047人,也就是每年大約有七十萬人次辦理助學貸款。有些學生在求學階段也必須負擔自己的生活費以及擔心未來畢業後就得成為「學貸族」,馬上面臨找工作和準備償還貸款的壓力。所以打工並非因為自己不讀書,有誰不想當一個無憂無慮只需要讀書的學生呢?雖然打工多少會影響到學校課業學習的時間,但是,不妨從好的方面思考,在學生打工的時候可以學習到學校沒教導的社會經驗;另外學校或許可以提供校內工讀機會和建立導生機制,由老師主動關心學生在校外打工的狀況,讓打工也可以成為大學學習的部份。

    現在大學生的比例很高,理所當然的會成為社會矚目的份子,而社會言論也一再的認為大學生素質逐年的降低,大學是不是「由你玩四年」?請大學生們想想每年繳給學校的學費,你們從學習中賺回來了嗎?也期盼學校及師長能夠繼續給予學生們指導,因為在他們的學習過程中,你們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

 

捨得不珍惜這塊美麗的淨土嗎?

當我看見新聞報導「上億建設基金搞破壞,蘭嶼成水泥島」才赫然想起,原來去年登山爬上蘭嶼天池踏過的樓梯鋼架,是價值八百萬留下的痕跡。山腰那個大坑洞和砍掉的一大片樹林,我還開玩笑的跟當地的導員說:「這裡說不定是要開7-eleven喔!那我們明年一起上來買冰吃。」如今看到這則報導,心中的難過猶然而生。還記得我們要從天池下山時,導員用當地的語言祈禱般的對著天池喃喃自語,導員說:「天池是族人認為不乾淨的地方,我念的咒語是使我們的靈魂不會被惡靈留在山裡。」原來天池在當地有傳統的意義,當國家補助建設時,文化意涵應該也必須納為評估的重點,一昧的想把當地觀光化,是否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完全顧當地文化的保存呢?

根據「離島建設條例」實施方案,台東縣政府評選的台灣大學規劃團隊第一階段規劃報告指出,未來蘭嶼將發展成為台灣唯一的原住民海洋原鄉,「蘭嶼活的家屋文化資產維繫與文化部落營造計畫」是七個計劃藍圖之一,之前海砂屋45萬元的改建補助,大家一窩風的蓋起水泥樓房,文化資產保存更顯得不能忽視。

水泥屋蓋起之後,天氣熱就需要安裝冷氣,吹冷氣就必須負擔電費,由於有核廢廠在當地,所以電費才可以減免,抗議後遷廠就必須自行負擔電費,不遷廠又怕危害到健康,我深深的體會這種難以取捨的心情,究竟是為何如此對待一個美麗的島嶼及樸實的居民?我真的不懂,難道就沒有人需要為此負責嗎?

 

我也有活下去的權利

        當精子與卵子結合的那一刻起,就是一個新生命的產生,有人歡天喜地,有些卻不以為意,當小孩子呱呱墜地時,為人父母的則必須負起養育、教育的責任,給予一個安全的環境長大。但是兒事件不斷的在媒體中的報導,讓人很難想像一個剛來到這個世界的小孩,又隨即的要離開。邱小妹事件讓人印象深刻,除了在衛政方面有疏失,相關人員也有了該有的處罰,只是一條生命就這樣子斷送了。

        根據內政部統計處的數據,兒的數據是逐年在增加中,在94年兒童的部分增加的22.4%、少年37.7%,這些數據很可怕的,逐年增加,而施者往往都是(養)父母或者是親近照顧者、親戚及同居者居多。

        賦予生命卻又親手地不經意的將生命給予結束,只因為小孩子在一旁吵鬧讓自己心煩,還是因為與另一半吵架、工作失意,必須找人發洩一下情緒,就這樣子錯手結束了一個生命,難道他們沒有所謂的自主權嗎!?他們沒有活下去的權利嗎!?

        數據逐年上升,而我們也不得不去重視兒問題,目前各縣市政府結合了民政、社政、衛政、教政大力倡導「113婦幼保護專線」,並教導孩童能夠有自我保護的能力,此外也必須讓所有的民眾都知道並且做到通報的責任,因為這不再是「自家的事情」,而是需要大家的努力配合,這樣子兒童也才能夠保有活下去的權利及快樂的生活。

兒童要求的不多,僅只如此而已!

 

論自由

當說到約定成俗的時候,就是形容一種社會和大眾以及時代的影響力,有著一種曖昧不清的影響力。不能說好不能說是壞的,因為前提是人類早已對此事失去思考的能力,這麼說好了!不是不因為人們不思考,而是人們慣於此事、於思考而已;在約定成俗的前身,已經讓一段日子或是好幾個時代所驗證下來,說是真理也可以,能夠變成流傳下來的真理或習慣,「便有它一定的道理所在」,因為如此,人們就不假思索或是無從考證地恪守和流用,更進一步來說,當提出存疑就是進行挑戰,對大眾、社會、或者是時代巨輪。

聽起來似乎是不可破,也因為如此有時候習慣似乎會有點不太合情合理,會有種讓人難以親近的感覺,或是使用之後不是那麼貼近自己的感覺,讓人們出現一種「沒有什麼意義」的想法出來;另一方面,想到要挑戰幾乎整個社會就會顯得有氣無力,不想被大眾攻擊的心理,便開始出現「不敢勇於挑戰習慣」的潛藏心理。

而這是不是一種變相的暴力?讓人於思考、怯於思考的一種暴力。當人們害怕發出聲音,是不是就意味著習慣將變的理所當然,合理性的無堅不摧。是否就可忽略它的來源性和動機,相對的,習慣已成為一種變調的習慣,處之無味,卻又不容遲疑,一種失去連結的無奈性、一種容易流於有心人的手段前提是必須要有惑大眾的能力。

芝加哥大學教授Cass Sunstein曾指出,當網際網路提供我們一個可以對資訊進行系統性過濾的環境,大家選擇接受合乎自己觀點、且不斷強化這些觀點的資訊看似人人得以量身定做新聞報導,可是卻因而再、再而三的窄化,所對話、溝通的對象很容易集中於觀點類似者,漸漸步入一個自己也未能察覺的集體偏見立場,Sunstein稱之為「群體極化 Group polarization」。它的壞處是,當我們懶於接收不同資訊和意見,也逐漸失去相互說服與改錯的能力,經過協商而形成的民主生活,自然也就難以實現。

當資訊的來源變多的時候,不見得是好事,尤其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候,人可能逐漸失去了思考的能力,一味的接受訊息,接收那種似是而非的論調,而資訊有時候來源錯誤,而通常接收者沒有經過查證,不自覺的逐漸接受這種錯誤的觀念。

在另一方面,如果這種資訊逐漸成形的時候而這在網路世界很常見,因為大多數的人都是不查證,只要他們覺得有道理的時候,就容易成型。)面對於此的我們,將面對於一種無形的牆,一種使我們不能跨過的障礙,一種我們無法打破的已然成見。那麼,也是另一種暴力。

綜合上述觀點,我們也許將變的越來越屈服於別人、大眾之下,而變的逐漸失去自我,這在現今社會可能是個始及未料的事情,而這是一種另一層面的論調。

 

難道我們不一樣嗎? 

        大象男孩與機器女孩和一般的小朋友沒有什麼兩樣,有眉毛、眼睛、嘴巴、鼻子,只是,他們少了健全的身體。祥祥是一個雙側唇顎裂、氣管狹窄、聽力障礙的孩童;姍姍是一個重度肢障、腦性麻痺的女孩。兩個八歲的孩童,卻因為家中父母親的離異,還有對於早期療育的觀念的缺乏,導致喪失了治療的黃金時期。

        此外,由於觀念的缺乏,再加上需要支付一大筆醫療費用,很多家長對此備感壓力,而寧可出養自己的小孩子,讓孩子可以在其他的家庭獲得較完善的照顧。但是,由於台灣家庭的價值觀念偏頗,只收養健全的小朋友,而有身心障礙的小朋友卻只能送往國外。

        根據國內辦理出養機構(天主教福利會、基督教救世會、兒福聯盟、善牧台南露中心)的記錄:從他們開辦出養業務以來,共收留過一千多名身心障礙兒,其中,僅兩名被國內家庭收養,其他孩子,全進不了國人家門,只好轉赴國外。2998的收養比例,反映出國人對身心障礙兒的態度。

這樣子的比率看起來很諷刺,這些身心障礙孩童跟我們其他人不一樣嗎?為什麼我們只能接受正常的孩童,國外的家庭卻能夠接受和他們不同膚色、患有身心障礙的孩童呢?而天主教福利會執行長王長慧也表示曾向教友募款,希望可以多募集更多款項來幫助身心障礙的兒童,但卻以「他們是上輩子做壞事,這輩子就是要來修補的,所以不值得幫忙!」來回絕。我們可以花大筆大筆的費用來滿足自身的慾望,卻不見的願意多花一筆錢來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目前社會福利的預算已經多一倍,但是將近有51.8%的身心障礙家庭是呈現入不敷出的狀況,並非多出一倍的預算不足,而是未能有效的分配在每需要的家庭上,再加上價值觀的偏頗,異樣的眼光投射在這些小朋友身上,不僅僅只是生理上的傷害,在心理上更造成無法抹滅的傷害。

天主教福利會執行長王長慧表示「國外的人只看孩子需要什麼幫忙,而不是什麼樣的孩子對自己最好。」我們是否也該省思這樣子的問題,為什麼我們不能接受這樣子得小朋友呢!?他們跟我們大家都是一樣的,也該要有一樣得到適當的被照顧的權利。

 

習慣已經培養,由何必「解套」?

環保署從917月份開始執行的限塑政策,這項政策剛開始推行的確造成許多人的不便,主要是因為大家剛開始不習慣,但是後來就很少出現反對的聲浪,因為大家體認到環保署的美意,自己也漸漸去培養帶購物袋的習慣,限塑政策非常值得稱許。

但是,新的消息,9551起,小吃店「解套」變成可以使用0.06公厘以下厚度塑膠袋,因為國人慣有的飲食習慣,要自備購物袋拎著湯湯水水的餐點,的確十分不便。筆者認為,限塑政策因為國人的習慣而造成的不便不單單只是在小吃店的飲食習慣。去大賣場大採購之前還要先準備好幾個購物袋,這難道就算方便嗎?

執行將近4年的政策,不懂為什麼還要走回頭路?習慣是可以培養的,不論民眾是為了省錢還是為了環保而帶購物袋出門購物,多幾個人響應環保就多幾分效果,走回頭路究竟是為了什麼?執行人,摸著良心問問自己吧!

 

從廢除能力分班到資優班林立

日前中部四縣市資優班聯合招生,各界也開始討論資優班的問題,這是值得大家去省思的。從教育部去939月要求各縣市執行常態編班,94年教育部特教小組執行秘書羅清水指出,全台有1864班資優班,其中國小670班、國中678班、高中516班,國小的資優班包含資源班。國中資優班中新增的就有101班,新增班中學術性向占74班。

資優班林立,等於變相的能力分班?

在升學主義的社會裡,資優班的設立首先會考慮到資優班是不是訓練學生成為考試的機器?無可厚非,這是大家擔心的。但是,許多學生家長也是擠破頭的想把自己的孩子送進去資優班,於是補習現象盛行,大家似乎深怕趕不上這班高級列車。

筆者在國中時,也是就讀能力分班的學校,當時每年都重新編班一次,像是一種無形的督促,並且在同儕的競爭下,大家在無形中進步。孔子因材施教,對於現在的學子,難道就不需要嗎?當一個班級英文能力呈現雙峰現象時,老師又該如何教導,這並非取一個平均值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回頭想想,能力分班又何嘗不妥?

廢除能力分班之後資優班林立,教育部究竟是為了什麼?

 

文化刺激是學習的動力

蘭嶼中學的教務主任孫台華表示,以國中基測滿分300分來說,當地最高成績只有180幾分,而總平均分數則從前幾年的90分以上,降到今年的70幾分,遠低於台北公立高中最低錄取分數的214分。學生基測成績下降的原因,除了九年一貫考試的範圍太廣泛外,也可能和當地學生缺少文化刺激,或缺乏和台灣學生類似生活經驗有關。

筆者認為,偏遠地區學校的學生的確都比較缺乏文化刺激,本島的學校是如此,更何況是離島的學校。蘭嶼地區教師流動率高、缺乏文化刺激,雖然教育部積極的在進行許多補救方式,像是推動「扶持5歲弱勢幼兒及早教育計劃」、「教育優先區計畫」、「攜手課後扶助計畫」等等。這些計劃的確是讓蘭嶼的小朋友擁有更多學習的機會,但是若小朋友一直在島內,受到的文化刺激是相當有限的。先前43行政院衛生署與行政院原委員會選出42位蘭嶼地區達悟族國小模範衛生小天使到台北進行32夜的交流活動,是一個很好的文化刺激方式,讓模範衛生小天使來台灣學習並且接受文化刺激,將這份力量帶回蘭嶼影響更多的小朋友,這樣雖然必須花費較多的經費,但是對於學習的正面刺激,筆者認為功效是更大的。類似的活動或許不一定要在台北舉辦,可以考慮與鄰近的台東大學建立教學上的合作,像是資訊志工的計畫案在設計上是否就可以將文化刺激也當作是一種教學呢?這是日後促進偏遠地區學習可以去思考的一個方向。

 

畢業等於失業?高學歷沒保障?

又到了畢業季節,許多企業界開始廣招人才,104人力銀行總監邱文仁觀察,雖然企業招募新人求才若渴,但是高達六成四的社會新鮮人還沒準備好,很多學生在畢業前夕很迷惘也很害怕,若是沒有繼續求學的話,一畢業隨即失業,因為自己不知道什麼工作適合自己、自己的特質為何、所讀得科系可以讓自己在職場上順利的發揮嗎?

小時候,父母總是希望自己的小孩子能讀多高就讓他讀多高,除了鼓勵小孩子求學外,也在不知不覺中植入了「高學歷、高薪水」的觀念,導致一畢業後,憑著自己的高學歷,卻因為無任何的工作經驗而四處碰壁,或者認為高學歷則可以做個「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事實上卻不是如此。不可否認的,高學歷當然在找工作上面會比低學歷來的吃香,相對的也反映在薪水上,但是,一個無工作經驗如何去與老闆談條件呢?

國中畢業,在高中、五專與高職這三者之間的選擇,多少會影響著自己的未來的走向,有別於高中,五專與高職則是培訓學生習得一技之長,但讀高中的學生也不見得覺得輸人家,在專業知能上的學習,亦可利用時間去培養自身的興趣、能力,或者準備證照的考試,在求學的階段儲備自己的能力,畢業後也就不用擔心會失業。

畢業不見得等於失業,而是再另一個階段開拓自己的視野,必須將自己歸零,也別太過高估自己,虛心去學習,只要肯做,不怕沒工作,高學歷不是沒保障,而是在專業知能上比別人更充足,累積工作經驗,便握有更充足的本錢可以讓自己順利的找到工作。

 

亂漲」還是得

去年大學考試分發錄取率已經達到87.5%,目前仍然是繼續升高的趨勢。高等教育普及,已經看見很「明顯」的成效。

公、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昨天發表聯合聲明,反對教育部上周公布不超過2.3%調漲機制。認為,歐美、日本都沒有規定大學學費上限,面臨少子化競爭,大學要生存不可能「亂漲」。首先指出,美國的大學教育學生擠破頭想進入的學校都是私立學校,成績較為不好的學生可以選擇公立學校就讀,這種現象和台灣是完全相反的,怎麼可以拿來做比較呢?在台灣莘莘學子搶著國立大學,擠不進去卻又想大學的就必須私立大學,就必須負擔高額的學費。倘若家裡無法負擔,就必須申辦就學帶款或是兼職打工。教育部期望看見的是高教普及,而不是滿街一畢業就背著沉重債務的莘莘學子阿!另外,筆者認為「少子化競爭」並無法當做學費不會「亂漲」的擋箭牌,如果各個公私立大學一起「亂漲」,那麼這群學子們有得選擇嗎?還是得,還是得付錢阿!

肯定教育部把關的精神,您辛苦了。

 

國文程度低?誰的錯?

國人國文程度低落,自網路小說竄紅之後,已經略為看出個端倪。網路小說的題材,多為愛情為主,且所使用的筆法以逗趣詼諧的風格為主。鮮少使用經典名句,反倒是運用兩人對話產生的互動,創造出許多新新人類的語言。不同於以往的作家,擅於營造氣氛,劇情鋪寫。網路文章往往喜歡冷不防的來一句現代流行語,如煙火般的閃過,抓住網友的眼睛。

網路文章興起也是因為 BBS紅即一時,將網路文章推到一個高峰,如今部落格又取代了 BBS系統,讓一般只會上網查資料的人們,又多了一個可以抒發情感的地方。網路文章雖不是每篇都不及格。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比起一本即將出版的書,需要經歷過許多程序才得以上市。網路文章卻沒有層層把關的要求,不論開心或者悲傷,就可以上網打起簡單的文字,讓網友們觀賞,且網路文章便利性以及流通性都遠比書本來的高出許多,品質難以維持。

一個學生在補習班,在學校,在生活上、網路上所吸收的知識,都是構成一個學生國文程度高低的原因。其實,火星文、注音文也早就在 BBS流行很久了,最近才在新聞上出現,才開始重視國文程度的問題,這究竟是大人們跟小孩子間的隔閡問題,還是大人們只會將教育當作實驗來看待,等到問題發生了才解決呢 ?國人的國文程度低落,該檢討的不只有學生,所有的人都是的幫兇。

 

台灣的媒體濫權與否

近日以來搞軌案、台開案、禮卷案,一件隨著一件紛紛被報導出來,報料者好像扮演檢察總長的角色,由他策畫要辦哪一些案子。媒體記者則變成檢察官,由他們索證據,並對人起訴。談話性節目則變成法官,他們好像在開辯論庭,隨時召喚「被起訴者」答辯,並做「宣判」,媒體完全取代了法官與檢察官。

日子一天一天在過,越來越難過,每天看著電視新聞,還是一堆迂腐跟陳腔濫調,然而日前的報導:「天氣正在逐漸變化,春季和夏季也漸漸在消失當中,擔心或許電影明天過後的場景會真實重現。」,看到這類似的新聞,令人不禁感慨,人家世界性媒體在製造合理且輕度的全球性恐慌,但台灣的媒體卻天天在造成國內莫名的重度恐慌!

根據之前市場所做過的民調,顯示台灣的人民大多數對未來已喪失信心,海島型核心國家的悲哀,地處重要地理位置但內部人民個性卻易隨波逐流,提倡高度道德倫理,但卻沒有相對深度的民族性,眼中所見所及就是代表一切的真理正義。就單純以這點來看,韓國反而顯現得比較實際,即使是過分自私的民族性,但至少是自私於"自己人",台灣則反其道而行,槍口一致都是對著"自己人",對外媚日崇洋,對內則棄如敝

國家大環境影響地方小環境,關係導向的社會型態影響各界高層人才素質參差不齊看來媒體在刻畫台灣未來美好的願景之前,還是乾脆讓大家認清事實、體會現實的殘酷面吧!與其安逸於假象的未來,不如早點憂患在現狀比較實際一點!

 

罷免陳總統,是口號還是行動?

最近由於第一家庭成員的各種醜聞纏身,於是罷免聲浪此起彼落。姑且不論是否贊成罷免舉動,就以罷免行動來說,根據憲法增修條文第2條第8項,罷免需經全體立法委員四分之一之提議,全體立法委員三分之二之同意提出後,並經中華民國自由地區選舉人總額過半數之投票,有效票過半數同意罷免時,即為通過。

由上述可知,罷免的門檻算頗高;台灣內部藍綠分歧,有何種利益足以使藍綠『團結』在一起罷免總統?再說,儘管第一家庭種種醜聞纏身,不管是吳淑珍還是趙建銘,到目前為止,陳水扁總統都沒有直接涉案,此種被株連九族的作法並不恰當。第三,何以倒閣?倒閣的難度與實際操作皆比罷免來的簡單,立委怎會不知情?因為倒閣後,行政院可以請總統解散國會,立委必須重選,原本立委估計選上後可以在四年內可將前次選舉所欠下的經費湊足,甚至多撈一些本;無奈重選又必須花一比選舉經費,而目前立委補選已經確定使用單一選區制,補選後的立委名額也是以減半計,改選風險大,既花錢當選機率又低。所以我認為,就實際的操作模式與利益上的考量,罷免以及倒閣都不會發生,因此這只是立委以及在野黨的口號,目的是為了爭取媒體版面,為了增加自己下次選舉的勝算,不管是誰,僅僅都是為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做的利益考量。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