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淑娟
南華教社所
作文零分倍增 晨間閱讀不宜忽略
根據大考中心統計的資料,今年學測國文作文「抱鴨蛋」的考生,共有兩千七百七十一人,去年只有一千兩百多人國文作文零分,今年比去年多了一倍。
自從開始推行九年一貫課程後,各學科改成七大領域教學,其中語文領域舊制授課時數平均十節,但是現行時數以國小中高年級而言,大約每星期語文領域可分配到五到六節課,還包括鄉土語言一節和英語兩節,而國語本身只剩三節。這樣的上課時間明顯不夠,作文課便成了犧牲品。
現在許多學校的作法規定,一個學期交個三四篇的文章即可,並不將作文正式排到課表上,有些教師為了趕課,將作文當成作業,請學生回家自己寫,能交差了事即可,比起以前每星期兩節作文課明顯差很多,難怪現在的孩子作文能力普遍降低。
多閱讀和多寫作大概就是提升作文能力的不二法門。前教育部長曾志朗上任時就曾推動「閱讀運動」,很多人利用早上「晨間時間」來閱讀,雖然只有短短十幾分鐘,但是日積月累,學生的收穫不少,影響也很大。
閱讀之後,再引導學生以文字記錄自己的心得感想,並和其他學生分享,在現在語文授課時數不足的情況下,也許可以藉此提升學生的寫作和語文能力。文授課時數不足的情況下,也可以藉此來提升學生的寫作和語言能力的好方法。
本人服務於偏遠地區的小學,學校人數不多算是迷你小學。因地處偏遠,怕學生與外界的接觸較少,知識較貧瘠,所以學校每週固定一天晨會為學生舉行時事論壇,這次談論的主題是「卡奴」。有位學生說「當卡奴沒有什麼不好啊!因為借錢可以買自己想要的東西,錢可以慢慢還,若是不想還錢就到電視上哭一哭、鬧一鬧就可以不用還錢了」。還有位學生說「我媽媽說我阿姨就是卡奴,她都向銀行借錢買東西但是沒有錢還,媽媽說阿姨都買名牌的東西,要我不要隨便亂動阿姨的東西,弄壞了可是賠不起,她還要我千萬不要學阿姨隨便亂買東西,當個卡奴。但是我覺得阿姨每天都打扮得很漂亮出去玩,我倒是覺得她像公主怎麼會是卡奴呢?應該是卡公主吧!」我們這群當老師的聽了都冷汗直流,在下一代中「卡奴」可能會變成理所當然了,如此符應了一句廣告詞「缺錢不可恥、借錢是高尚的」。
教育的本質是教導學生有用的知識,什麼才是有用的知識呢?何種知識最有價值呢?以往學校課程對於理財的知識教導非常的缺乏,以致於現在的年輕人對於金錢毫無概念。有一個朋友才剛踏入社會工作,因為周圍同事都會互相比較身上行頭,所以喜歡購買名牌,但是薪水不高,每到月底都成為標準的月光族。月不敷出的結果,以為信用卡的年息才20%應該不多,所以每個月只繳最低應繳金額,過了
2006年美國國小數學能力檢測在台測驗結果出爐,結果發現,我國小六、國一學生整體成績偏低。學生計算能力不差,甚至優於美國學生;但理解、推理能力明顯不足,遇到幾何圖形或推要理解、轉折的敘述性題目,就考不好。【聯合新聞網 記者謝蕙蓮/台北報導】看到這樣的新聞,不禁讓我們深深思考台灣的數學教育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最近教育部宣佈,從95學年度起,小二學生將恢復實施九九乘法教學,暌違七年的九九乘法表將重出江湖。在教育改革的這波浪潮中,建構教學是最被詬病的,認為因為建構教學所以學生的數學能力變差了。建構教學其實並不會使學生的數學能力下降,而是因為在建構教學的理論下,必須經由實際操作讓學生瞭解加法和乘法之間的關連性,比起傳統的教學方式而言,建構數學是非常花時間的。尤其九年一貫課程開始,以低年級為例,每個星期的數學課只有3節,很顯然的上課時間變少了,而且建構數學又相當花費時間,所以老師能夠交給學生的內容當然變少了,學生能力當然就大不如從前了。
建構理論,是指概念必須經由學生的活動與思辨的經驗,經由建構過程而產生,並非光由教師灌輸而獲得。傳統式教學法學生常常是「只知其所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建構理論應用在數學教學上,能讓學生真正理解,在數學的學習、思考與解決問題能力都會更好。
九九乘法到底該不該背呢?專家學者們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九九乘法其實在常常使用中可以經由「默會知識」記起來,根本不需要背。但九九乘法是數學運算的工具,就工具的使用而言,當然是愈熟練愈好。站在第一線上教學的老師們其實都知道,若是九九乘法不熟悉,則往後的課程是很難銜接跟上的。
建構教學和九九乘法,應該是相輔相成而不是互相衝突的。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初期還是應以建構方式輔以九九乘法背誦教學。在學生進入較高年級後則應改變教學方式,已經可以快速完成的不要再要求一步一步建構。如此學生在數學思考以及邏輯推理和計算能力上才能兼顧發展。
隨著地球村時代的來臨,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語言的溝通也顯的越來越重要。甚至之前陳水扁總統日前曾表示,國際化的趨勢是銳不可擋,為了使台灣能夠走向國際化,希望能將「英語列為第二官方語言」。九年一貫的國中小新課程也將英語的學習時間提早至國小開始實施,其目的都是為了能夠因應國際化了來臨。
這一股英語學習潮流持續的擴大已經成為幾乎無法阻擋趨勢,年齡層也不斷向下延伸。大多數的家長家長深信學外語的最佳時機「愈早愈好」,也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輸在起跑點上,所以很多家長讓孩子在幼兒時期就開始學習英語。然而會有這樣的迷失概念,不外乎是深受「語言學習關鍵時期」的影響,認為學習語言有一定的關鍵期的年齡,在這個年齡學習比較容易,一旦過了這個關鍵期再學習就會顯的比較困難。「語言學習關鍵時期」是否成立這目前還是有很大的爭議,但是語言是包含著當地的文化意義,太小的孩子對於生活的認知程度上有限,在母語的學習上還是有些困難或不易理解的,更何況是不是自己生活中所用的語言。
為了能夠走向國際化,多語言的學習的確有其必要性,但是太早揠苗助長有可能會得到反效果,俗語說「甲快弄破碗」,希望各位家長在讓孩子學習語言時能夠再深思熟慮一番。
小校裁併,為了學生好?
根據教育部九十三學年度的統計統計,全國百人以下小校共五百三十五所。教育部認為小學校因缺乏競爭、文化刺激少,同儕互動不足,將影響孩子的學習與社會成就。為了能夠提升學生的競爭力與增加同儕互動,除特殊因素考量外,多已研議逐步裁併廢校。
裁併小校對於這些偏遠地區的學生真的能夠提高學習成就嗎?雖然政府對於裁併後學生的安置有配套措施,但是這些真的就可以符合教育機會均等的社會正義嗎?學生被安置到其他鄰近的中大型學校上課,原本上學時間可能只要幾分鐘,但是學性裁併後卻要花較多的時間才能到校,雖然有交通車的接送,但是補助時間又能長久嗎?還是只是頭一二年而已。在上學路途中的交通安全,尤其是在山區的學校大多路途遙遠,路況不是很好,萬一在路途中發生危險,怎麼辦呢?
偏遠地區的資原普遍較不足,所以學校還肩負著重大的使命,即是社區的發展,很多地方幾乎是以學校為當地發展的重要資源中心,一但學校沒了,社區發展也會跟著受到很大的影響。
裁併學校對於財政日漸窘困的各縣市政府而言,能夠減輕人事成本的費用,的確有不少的幫助。但是希望各縣市政府能夠正式裁併小校後所衍生出來的問題,而不是只為了精簡財政經費,給予裁併小校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來說服大家,犧牲學生。
營養午餐不營養
報載,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3日召開記者會,指出台北市教育局在業者壓力下,開放餐盒進入有中央廚房的國小,而且141所公私立國小卻只有8名營養師,學童飲食品質出現大漏洞,違背了校方原本為學童健康把關與提供正確飲食的美意。(東森新聞報)
學校營養午餐的辦理,早期是因為台灣的經濟環境差,家庭生活條件不好,物質缺乏之下,學生無法得到足夠的營養,於是政府辦理營養午餐希望能夠照顧學童,使學生能夠得到足夠的營養。隨著時代的變遷,經濟條件變好了,但由於現代家庭大多屬於雙薪家庭,所以營養午餐可以省去父母親不少的麻煩,所以學效辦理營養午餐的業務仍持續著。但是吃過學校營養午餐的人都多少心有相同的感覺,學校午餐實在是不怎麼好吃,品質上更是不敢恭維。
北部學校的營養午餐由中央廚房統一製作,大約在早上10~11點左右就送到各個學校,等到中午學生要開始享用午餐時,飯菜大概都涼了,尤其到冬天很冷的時候想喝個熱湯,讓身體可以暖和,但是湯都已經冷了,很難達得到效果。
學校營養午餐每月收費約500~600元不等,但是每個學童平均每天午餐的成本大約是17~25元,撇開營利這個觀點,學校的午餐結餘是為了能夠支付廚工的薪津、以及廚房器具設備維護更新使用,所以不得不控制學生每餐菜色的成本。
據報紙報導,北市公私立國小共有八名營養師為學童午餐飲食把關。以中南部鄉下學校而言,每個學校都有設置廚房,學校午餐業務由學校教師兼辦,學校並無營養師的編制。市區大型學校的午餐還可以由合格送菜廠商所聘僱的營養師開菜單,以及為每日的食品安全把關。可是小型或偏遠地區的學校,廠商礙於成本考量大多不願意送菜合作,於是學校只能自行處理,委託菜販送菜,學童每日的菜單由學校教師輪流開,以及為每日的食品安全輪流把關。
學校健康與體育的課程教導學生要注意均衡的飲食,才能維護身體的健康,最佳的實踐教育就是學校的營養午餐,如今學校午餐卻辦得一點都不營養也不可口,時在讓學生們很難信服,學校教育如何成功呢?
目前因為「小校裁併」的問題吵的沸沸揚揚,地方政府為了解決財政困難不得不提出「裁併小校」的措施,但卻在地方的極力反對之下,各校紛紛提出學校轉型計畫,讓學校的資源能夠被更多人利用,免於被併校的危機。
「特色學校」的鼻祖——位於台北縣的漁光國小,贏得「五星級學習旅館」的美譽。這種「另類遊學」顛覆傳統教育的經營模式,吸引不少各地孩子、家長踴躍報名參加活動,但是由學校來承辦這樣的業務,對學校師生而言卻是依向沉重的負擔。教職員工辛苦工作5天,好不容易休假兩日還要為這些遊客舉辦活動,原本可以利用假日在家好好準備下個星期的教學內容,如今時間卻被剝奪了,老師教學的品質是否大打折扣值得懷疑的。況且特色學校的辦理就能夠解決小班小校中學生學習的劣勢嗎?
如今義務教育變的像商家一樣,教育儼然變成商品化,為的只是不希望學校被裁併,學生的學習權還是沒有被顧及到。「特色學校」的確有其發展性,但是不應由教育人員來經營,教師的責任還是應該以教學為主,這些學校另類經營方式,應當由專業的人士來接管,讓老師回歸正常教學,否則最後受害的還是學生。
近幾天來漲聲連連糖價漲、油價漲、天然氣漲、連電價也跟著蠢蠢欲動。原物料價格上漲,於是連提供學校營養午餐的餐盒業者也有意要跟著調漲。餐盒業者表示漲價是為了反映成本,因為各項原物料漲聲不斷,所以必須跟著漲,若是不漲價就會賠錢。
俗話說「殺頭生意有人做,賠錢生意沒人做」。每當學校午餐統一對外招標時,都會有很多廠商投標,競爭非常激烈,甚至還有送禮、關說等事件層出不窮,若是營養午餐利潤很少,甚至賠錢的話,為何這些廠商需要這麼大費周章,想盡辦法得標呢?
台灣目前大約有超過十萬的學童交不起營養午餐費,很多貧困的學童上學,是為了吃「營養午餐」。因為政府有補助部分的營養午餐費,繳不起費用的小孩也可以吃,甚至還得打包中午剩下的營養午餐,帶回家當晚餐呢!若是營養午餐在調漲的話,可能會有更多的孩子吃不起營養午餐。
兒童頻道開台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是許多家長都不知道有兒童頻道的開播,而且報紙也沒刊登節目表,所以民眾的反映並不是很熱烈。
現代的父母因為工作忙碌,平時難得有時間陪小孩,所以很多小朋友都是電視帶大的,幾乎快成為電視兒童了。當父母的最擔心家中的小孩看一些色情暴力的不良節目。以目前有些頻道較常播出的節目,雖然專門給小朋友看的,但是很多還是充滿著暴力的情節,而且夾雜著成人的節目播出,對於節目並沒有做嚴格的把關。
現在既然有針對兒童做的節目,對大多數的家長和孩子而言,是一個福音,希望這些兒童節目能夠製作的更精良,且播出節目的篩選能夠經過嚴格的把關。甚至可以和國小或幼稚園合作,製作一些優質的節目作為上課的補充教材。
老師,您的名子叫弱者!
這幾天新聞報導一則經由議員踢爆「國小一年級教師出給學生的家庭作業中有錯誤」,最後教育單位決定老師被認為是不適任教師,並寫悔過書認錯,校長連帶處分。
教育現場的教師,平時工作忙碌,對於學生的家庭作業大多是以任教版本購買坊間現成的作業,再依照教學進度出功課給學生寫,作業的內容大多死板無創意。這位老師願意花費一些時間,上網找一些相關的作業,希望能藉此給學生補充更多的東西,顯示她應該是一位具有教育熱誠的老師。或許老師在百忙之一時的疏忽,沒有仔細校閱該份作業,導致錯誤沒有校正。但是老師在後來也有發現問題,也發訂正單要求學生回家後要訂正,但或許學生急著放學並沒有把老師的話聽進去,或許有的根本忘了老師有交代這樣的事情回家就忘光光了。老師一時的疏忽卻是鬧的沸沸揚揚,引起喧然大波。老師是有錯,但是有如此之嚴重嗎?還被冠上不適任教師之名,對一位老師而言情何以堪,原本的好意變成對自己很大的傷害,這樣老師以後還會為孩子多作什麼嗎?其他的老師看到此情形,原本還具有教育熱誠的這下子也都退縮了。到最後吃虧的還是孩子阿!
教育現場原本應該為最純淨的,如今卻淪落為權力運作的場所,老師何嘗不是代罪的羔羊。只要有人上訴,主管單位為了推委卸責,或為了對上即有交代,一概認為都是老師的錯,老師阿老師,已經儼然成為教育體系的弱者。
都是教改的錯嗎?
國民黨立委李慶安日前指出,教改年年都在變,最可憐的就是學生。她說,調查發現,去年短期文理補習班共有14231家,較85年的2625家增加了5..5倍,甚至有學生為了報名而漏夜排隊,這樣的現象應該重視。
對於補習這樣的亂象,現在大家幾乎都把責任歸咎於教改,難道真的是因為教改才造成如此的嗎?但是筆者認為這是大眾對於因果的解釋問題。原因在十年前的時間點上有教改這樣的政策實施,而十年後的今天發生了補習愈來愈嚴重的問題,因此大家都把這個問題認為是教改引起的。仔細想想,這樣的推論真的正確嗎?若是當時沒有教改的政策實施,補習的情況就會改善嗎?還是會比現在的情形更加嚴重呢?說不定現在補習班數會是增加10倍以上,而不止5..5倍呢!
現在的學生補習的情況非常嚴重,應該是許多社會因素集合造成的結果,尤其是家長的觀念其實應該是佔最大成分的。每個家長都怕自己的孩子輸給別人,才會讓孩子非補不可。根據張苙雲「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所做的調查。結果發現,「高達69.8%的學生認為自身努力的程度才是重要的關鍵因素,有13.9%的學生則是認為資質能力比較重要。選擇外部因素的學生比較少,有6.1%的學生選擇「班級或交往的朋友」、5.6%的學生選擇「老師的教學」、3.8%的學生選擇「父母的管教」、選擇「補習」的人數比例最少,只有0.7%」。由以上數據看來補習的因素佔很少的比例,但大家為和還像朝聖一般非補不可呢?值得大家再省思。
選擇流浪?或選擇不流浪?
前幾天,上研究所課時同學提了一個蛋糕請全班同學吃,目的是為了要慶祝她終於取得成為流浪教師的資格—通過教師檢定取得合格教師證。
還記得以前只要考上師院或師資培育班就是準老師了,呈幾何時老師這份工作變的如此的競爭,大家爭破頭目的就是為了得到一份教職。只要考季一到,每一位準教師們全副武裝南爭北討,開始過關斬將,但是大多數的人開始節節敗退,每考一場,就更加的失望與沒落。因為那麼低的錄取率中,能考上的才示奇蹟,大多數的人還不是失望再失望。
我的同學就是一位流浪教師,再一次次無情的考試挫敗之後,他終於放棄教職這條漫漫長路,於是他到了一知名的文教機構去上班了。以前,對於流浪的字眼好像是有那麼一些的不好評價成份,但當他流浪到了知名企業去之後,才知自貶身價的他,其實是很有實力和專業教育背景的,是教育相關企業所重視的。誰說是流浪,想想外面很多公司的員工,誰不是在心裡流浪。公司制度不理想,努力大半輩子,最後面臨失業的危機;只要自己不長進,隨時會面公司嚴厲的淘汰。
對教育工作市場的供需失衡,讓過多的老師無法順利校園執教,但最重要的是隨時保持自己的實力,身為合格教師的你,你可以選擇不流浪,如果你對教育非常熱愛,非常有理想,很多地方都可以讓你實現夢想。
目前少子化現象越來越嚴重,教師缺額愈來愈少,為了怕教師超額出現,各縣市政府怕老師超額,故教師編額控管有缺額也只請代理教師。
身經百戰的流浪教師,每到教師甄試的季節,全國的人民大家或多或少都看到那大展身手,各顯神通的教學本領。請問,那一些專任合格的老師在做什麼?不是出國去玩,不然就是睡到自然醒。停留在原地的老師們,大部分選擇不成長,而那些因教育政策讓那些優秀落榜的老師師去擔任了校園裡的代課老師,其實有概念的家長應該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真正給一個熱愛教育,堅守教育志業的人教導,因經過太多也太久僧多粥少的教師甄試,放棄的、沒有信心的的人都走了,留下的就是那最熱愛教育的老師。所以家長應該要改變心態,代課老師雖和你的小孩相處的時間不長,可能一年就離開了,但反觀那些面臨超額問題,可能很多現任老師明年就會調職離開學校,每天憂心忡忡不知會被調到哪裡,心以無教學熱誠,比起這些正式教師,不知家長的想法為何。
國中「假資優班」引發爭議,高中職資優班也傳出加分製造資優生。所謂資優, 是真資優還是假資優呢?這可從一般補教市場蓬勃發展來看,只要補習班打著資優班的名號,家長無不想盡辦法讓自己的孩子進去補習,非資優學生的家長也期待孩子進入資優補習班之後就會突飛猛進變成一個資優生。而原本資質還不錯的孩子家長更是把握機會,讓資優更資優。
放眼看去從坊間充斥的資優教材,包羅萬象,莫不是為了要應付正規體制內的實驗班,教材內容大都是解題技巧的應用和大量的試題的計算,有些更是偏門的古怪題目。家長們花了一大堆錢讓孩子去補習,得到的只是精熟學習的成果。用考試來判定資優生的方式太狹礙了,但更可悲的是台灣很多的家迷信這假像,相信只要自己的孩子進入了名校和特殊優秀班級就是有成就感和可以向他人炫耀,因為大多數的家長都抱持著,我的小孩一定是資優生,
要進資優的環境學習,不可以輸在起點,要讓自己的孩子和同質性高的資優生共同學習的好環境才是最重的,一切都是被孩子著想,但這一切都是孩子要的嗎?孩子的潛能是無限多面向,發揮自己的本能,找出自己的優點後盡情發揮才是符合教育的本質。為了讓孩子成為資優生,種種壓力強加在孩子的身上,畢竟他只是個孩子,也有壓力承受的最大極限,以前曾經發生過資優生悲慘的例子還不足以警惕家長們嗎?
最近一打開電視新聞節目,轉來轉去,不是趙建銘就是李泰安,好像是台灣都沒有其他的新聞事件,北建銘南泰安果然厲害。
隨著案情起伏高潮迭起,好像在看一齣真實版的連續劇一樣。尤其是我們的趙駙馬爺,果真厲害,那天醫生不做了的時候可以改行寫書「如何吃出財富」,銷售量一定會非常的暢銷的。
隨著弊案越滾越大,看著他們吃下的錢對我們這樣的小老百姓而言,是一輩子都賺不到的天文數字。當弊案被揭發時,對台灣社會造成非常大的傷害,甚至罷免總統的聲浪也風聲雲起,台灣的政治看來似乎已經動盪不安。然而這一切的結果苦的卻是我們這些小老百姓。股票市場應聲倒下,每天綠油油一片,果然符合綠色執政-一片慘綠。小老百姓們大都賠錢套牢了,但是那些罪魁禍首們,卻是個個賺大錢,為何他們犯的錯,卻是小老百姓在受罰呢?
在野黨目前正積極的醞釀希望罷免總統,執政黨、在野黨,每天吵來吵去,但是是否有哪一個黨派真的是顧慮到台灣人民嗎?好像吵來吵去的目的都只是為了自己政黨的利益而已,如此動盪不安的環境,要百姓們如何能安居樂業呢?
以我身為一個小老百姓的心聲,無論誰執政,能夠為民著想的黨,就是好的黨,我們希望真的能夠安居樂業的過生活,不要成為政治風暴下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