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年來結婚照片圖像表達探討

胡嘉芷

台藝大應用媒體研究所

 

壹、前言

處在兩性相處的社會中,男性與女性之間的關係,以結婚為一個最完美的句點。而在這個男、女性的人生大事中,每對新人無不希望自己的婚禮能夠獨一無二,永生難忘;因此喜事活動圍繞在禮餅、禮金、選購金飾、戒子、訂婚、婚紗禮服、婚紗攝影、結婚形式等一系列的喜事氛圍中,其中尤以結婚照的形式最為引人矚目。如何能夠規劃一場終身回味無窮的婚禮,並拍照留戀做為兩人愛的見證,就成為每對新人最關切的議題。因此本文針對台灣近年來結婚照片的演變,從藝術的形式與結構的意義來探討,除了了解台灣這些年來社會的脈動,也可知道目前媒體科技的進步與發展。本文擬從符號學、藝術形式表現、圖片結構、社會意識形態等方面探討。

一、符號學

結婚照是展示視訊傳播的藝術形式之,也是接受圖像符號所傳達的意義。解讀一個符號的意義時,應從個人、背景、文化、技術等方面了解,才能與圖像產生溝通與互動。

視覺訊息含有表層意義與深層意義,深層涵義包含了人類情感的表達。而這種情感的訴求正如Langer1953〉所言『藝術是透過符號化所創造的人類情感』。這也是美學表現的一種方式。美學是甚麼?從字面上看,美學就是研究美的東西;根據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形而上學》(Metaphysics)中「美的基本形式是建立在一定的秩序、對稱和確定性上」;托爾斯泰L.Tolstoy在他的藝術論《藝術論》(What Is Art)中從感性的角度分析「藝術是一種人類的活動,包含了個人自覺的由外在的符號,將感受傳達給他人,這種感受是作者所經驗過來的,而別人則為此感受所感染,而且也經驗它們」。綜合這些說法美學應是一種藝術形式的表現,同時包含了人類情感、態度、心靈、聯想、經驗的分析等意義,會隨著各種複雜的情感反應。

二、藝術的形式

何謂形式?在徐進夫所譯《文學欣賞與批評》〈1966〉一書中說到「這部文學作品究竟是什麼?它的樣子與效果為何?以及這些東西就係如何產生?簡言之,我們必須就明它的形式,才能真正了解作品的本身。」「賦與或形成作品內在力量並使它的各個部分與整體發生關聯的那種形式」。形式主義理論重要人物貝爾Clive Bell.1811-1964在其所著《藝術》Art.1913一書中所說「形式和形式之間的關聯,刺激起我們審美的情緒」「它們沒有接觸到我們審美的情緒,因為感動我們的不是它們的形式,而是由形式提示或傳達的觀念或訊息感動我們。」因此藝術形式,即是用媒介物所呈現的藝術面貌與內容。高辛勇(民76在形名學與敘事理論中認為,凡是透過傳播媒介所表達的內容,必定有其特殊的形式,而形式應稱為內容的形式;語言學家耶姆什列夫指出〈高幸勇 76〉一個符號有表達面和內容面,此兩面又各自分為兩層,形式與實質。所以一個符號不但說出了表面意思的形式與實質;也更表達了深層內容面的形式與實質。

因此閱聽人和媒體在互動的過程中,閱聽人的認知是否能夠解讀訊息符號的深層涵義,而獲得情感上的認同,產生意義?本文以結婚照的攝影藝術元素,闡述圖像符號所代表的表面內容和深層內容的含義。

三、圖像的結構

結構理論可從1、深層結構2、藝術元素來討論

1、深層結構

巴爾特(Roland Barthes)認為「人類的活動與行為如果具有意義的話,它的背後必定有一個深層的結構」「藝術是一個文化現象,必須從文化層面來加以把握」。因此同一件事,對於不同的人會產生不同的意義。本文所探討的結婚照片,如果對照片背後的歷史、文化、時代背景一無所知的話,必然無法了解其意義。

2、藝術元素

俄國形式主義學者卜羅普(Vladimir Propp)在《民間故事的型態學》(Morphology of Folk Tale,1928)一書中也認為形態學是對形式的研究,是研究語言構成要素與整體語言的關係;由此可從結婚照片的構成要素分析彼此的關係與組合。

 

貳、照片圖像表達歷史的回顧

台灣古老的結婚照片,是從清代開始留下痕跡,隨著時代與科技的進步,而有了不同的改變,本文針對結婚照的形式,約略分為三個不同的時期。

一、民初時期

台灣從清朝,隨著鄭成功有大批的移民從福建的潮州、汕頭等地渡海來到台灣,使台灣社會進入了中國化;當時中國是封建的社會制度,也是個父系的威權時代,在男尊女卑的不平等社會中,是個以農立國的社會形式;而台灣也沿習了這個制度。在此分為:喜慶盛況、照片圖像重點來探討:

1、喜慶盛況

那時期的結婚照是從非常笨重的古老攝影器材所留下的紀錄,可從家庭與家族背景、傳統社會面貌、迎娶過程了解當時的狀況。

1)家庭與家族的背景:在封建社會中,父親是一家之主,是威權的象徵,婚姻是由父親做主;基於中國古老「門當戶對」的觀念,這一對新人的家庭環境與背景必定相當類似;早期家庭的結構是以大家共處一室的大家庭為主,女子不宜拋頭露面,所以有能力拍照的家庭多半是在家中舉行;而結婚拍照在當時是都市中有錢人的時髦行為,因此對於能夠留下一張結婚照片的新人來說,是展示家庭財力的表現。

2)反映傳統社會面貌:早期民風閉塞的年代,男女之間沒有溝通管道,加上父系的威權,兒女沒有自主的權利,婚姻多為媒婆說媒,或由雙方父母,以指腹為婚所成就的婚姻。因此男生與女生沒有尋找對象的自由,必須由父母、長輩經由媒妁之言或指腹為婚的方式所產生的婚配。在當時社會,男、女間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新娘對於自己婚姻的好壞完全沒有主導權;新娘的命運就要看老天爺的安排。命好的新娘會碰到一個疼愛她的好先生、好婆婆,再生下傳宗接代的胖兒子。命不好的新娘就可憐了,必須委曲求全,忍辱偷生,直到媳婦熬成婆的那一天為止。

3)迎娶過程:當時交通以轎子為主;新娘頭戴垂著瓔珞的珠冠(如圖一),穿著大紅色的鳳冠霞披;新郎頭戴官帽或瓜皮帽,穿著官袍或是長袍馬褂〈紅色〉;由媒婆陪同以吹鑼打鼓及花轎(如圖二),迎娶新娘進門;喜筵是在家中舉行;洞房花燭夜,是新娘、新郎的重要時刻。

2、照片圖像的重點

照片是表達感情的工具,它會說話,從照片圖像來看:

對個人來說,是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的結合,經由「結婚」這個儀式,所留下的一個以後要永遠生活在一起的見證。

2〉對一對新人來說,是一個新生活的開始。

3〉對家庭來說,這一對新人要負起傳宗接代的重責大任。

   

圖一       

圖二

二、殖民時期                                     

1895年日本統治台灣,由於受到西風東進的影響而開始西化,此時的結婚照所表現的藝術形式,卻有了重大的改變:

1、喜慶盛況

台灣在戰後已經由原本的農業社會快速的轉型為工商業社會,經濟的起飛,社會結構的重大改變,社會風氣的開放結果,使得整個社會受到西方文化的衝擊很大。

家族與家庭之背景:受到西風東進的影響,當時的社會風氣已經開始慢慢開放,雖然仍以媒妁之言為主,但男女之間的關係開始起了微妙的變化;傳統的媒妁之言,經由媒人安排相親的男婚女嫁關係慢慢被打破了,媒人的地位變成無足輕重,男、女生自由戀愛的形式已經啟蒙。父系的威權已經式微,加上女性工作機會增加,男女社會地位的不平等現象已經開始動搖。

社會傳統面貌:民國時期照相館成立,由於設備齊全,有燈光、佈景,因此城市新人多選擇在照相館內拍結婚照;但鄉村地方依然是沿襲傳統方式。隨著家庭的經濟、宗教的信仰、以及城鄉之間的差距,出現了許多不同的結婚形式,教堂結婚、公正結婚、集團結婚、禮堂結婚等也隨著個人的需要而產生;同時媒體科技的進步,使得結婚照的藝術形式也開始多元化。

迎娶過程:汽車的發明,使得有錢的人家,以人力車(如圖四)或是汽車(如圖五)去迎娶新娘,而汽車也象徵著身份、地位與財富。新娘的裝扮由紅色的鳳冠霞披轉變成頭戴白紗,身穿及膝洋裝或裙及地的白禮服,手持捧花;而新郎也改穿西式的黑色禮服(如圖三)。

2、照片圖像的重點

1〉就個人來說,雖然仍是男人與女人的結合,但社會風氣的逐漸開放,新人所受的束縛已經開始放鬆。

2〉由於小家庭的啟蒙,男人要負起養家活口的責任。

3〉舊有的傳統思想,使傳宗接代仍是家庭對一對新人的期望。

圖三

圖四

圖五

三、現代時期

90年代開始,隨著時代的進步,以及媒體科技的日新月異,結婚照片已經有多元化的藝術形式呈現。

1、喜慶盛況

由於社會的開放、媒體科技的進步,從8mm的攝影,到電腦網路的無頭呈現應有盡有;傳統的呈現方式與現代的呈現方式區別分析如下:

家庭背景不再重要,門當戶對不是問題:由於社會的開放,父親在家中不再具有主導權,一切以兒女意見為主;門當戶對不再是結婚的條件,重要的是一對新人本身的學識、工作及未來發展;社會開始走向小家庭制,婚姻變成是兩個家族的結合。

男、女雙方是經由相愛,透過自己的選擇而決定,以後婚姻幸福與否與父母無關,一慨由自己負責。

社會風氣開放,男女社經地位平等,交往自由,結婚是經由雙方相愛的結果。

4〉由於女性進入社會工作機會增加,男女雙方的工作機會均等,加上現代孩子少,因此新娘與娘家的關係變的密切,新娘可隨時回到家中,照顧父母。

5〉傳宗接代不再是婚姻的主要目的,生男、生女甚至於不生育已經不再困擾一對新人。

6〉新娘對於自己的婚姻好壞有主導權。

2、照片圖像的重點

  20世紀所呈現的照片與傳統照片完全不同,分析如下:

1〉男、女雙方是經由相愛而結合的(如圖六)。

2〉男、女雙方要對自己的婚姻負責。

3〉父母尊重兒女的意見。

圖六

 

叁、圖像表達形式與內容

21世紀的現代,婚禮中所播放的影像,多利用字體、編排的縱橫、粗細的切割、分解、加工以及照片的拼貼加以組合,形成了新的風格與趣味,見證了一對新人的愛情,得到圓滿的結果;而從照片的深層結構也可看出它背後的意義。

一、圖像的結構

1、照片從單一的非敘事性,進入了動態的呈現,將一對新人的成長過程、家庭背景、個性、人際關係等,藉由敘事性,混合了電影、電腦多媒體藝術形式的呈現方式表現。

2、由於攝影器材的科技化,一對新人的結婚照從傳統的家中、照相館到現代的多樣化選擇,既可在照相館內拍照(如圖七),也可選擇風景優美的花圃、遼闊的海邊、一望無際的草原、造型特殊的建築,甚至有錢的新人選擇到國外拍結婚照,因此照片的內容也就更豐富了(如圖八)。

3、彩色軟片的出現,使結婚照由黑白變成了彩色,而圖像的視覺效果,也更上一層樓。

4、結婚禮服,從紅色的鳳冠霞披,到白色的婚紗禮服,到目前已經進入多元化;

在結婚典禮上,新娘會換上3-5套不同款式、顏色的禮服,以表現自己最美的一面(如圖九)。

5、造型由單純的化妝到目前配合服裝所做的造型設計更是呈現了多樣化的創意。

圖七   

圖八    

圖九

二、圖像的意涵

1、一張黑白的結婚照,闡述了一個封建時代的背景,父系的威嚴統治了社會;一對陌生的男女,經由媒妁之言結成夫妻,結婚的目的是為了傳宗接代,生兒育女是人生唯一大事,女性變成生產機器,沒有自主的權利,也沒有地位;社會傳統的價值就是家庭,因此婚姻是否美滿,父母要負全責。

2張彩色的結婚照,背後的意涵與傳統截然不同,它代表了一個民主開放的社會,婚姻的價值觀是因男女相愛而結婚;男女之間的社經地位是平等的;是否生兒育女是雙方的共識;家庭經濟由兩人共同負擔;男女雙方對於婚姻皆有主導權;性生活協調是雙方共同追求的目標;因此婚姻幸福與否,與父母無關,一慨由自己負責。

 

肆、結論

走進21世紀的現代,結婚活動已經有婚姻顧問公司來做整套的籌劃,呈現的是一系列商品化的活動,從訂婚、下聘、禮餅的選購、拍照、化妝、選擇禮服、飾品配戴、到結婚喜帖的設計、迎娶、禮堂會場的佈置、結婚蜜月的安排等等所有大、小事情一手包辦,設計人員會在事前先與新人溝通,了解新人的需要,再針對新人的訴求去籌劃結婚典禮;因此婚姻顧問公司的出現,使得社會的消費變成了一個自由市場,而能說會道的銷售人員,技術精湛的攝影師,以及充滿創意的設計人員都在21世紀應用而生。

目前網際網路的流行,是社會的趨勢,也成為時代的新潮流,具有個人色彩的網站,已經成為出賣商品的市場之一,自由競爭的結果,使得各個不同行業的網主,無不挖空心思去增加個人網站的特色,而每網頁的內容,皆具有網主的個人特色與風格,充滿創意的設計,成為宣傳最主要的工具。而年輕的消費族群,也會利用「點選-連結」的結構,針對不同的需要,在網站上搜尋資料。對於即將攜手共度一生的新人,從網站上搜尋資料,是最方便的事,各種不同的資訊都可從網站上獲得,甚至還可參考各國不同風俗的婚禮習俗,來創造屬於自己風格特色的婚禮儀式及結婚照片。因此媒體科技的進步,使得結婚照變的豐富而多元,對結婚照片地點或型式的選擇也不會再受到國家與地區的限制。

 

參考文獻

高幸勇〈民76〉《形名學與敘事理論》 台北:聯經

姚一葦譯〈民55〉《詩學箋註》台北:中華書局

姚一葦〈民94〉《藝術批評》台北:三民書局

徐進夫譯〈民55〉《文學欣賞與批評》

吳新發中譯《文學理論導讀》台北書林書局1993

李慧馨《媒體藝術訊息形式與意義的研究-以黃梅調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為例》台灣藝術大學藝術學報第661990

http//www.sinica.edu.tw/photo/subject/1 wedding/west02.html

http//www.sinica.edu.tw/photo/subject/search/west01 pic02.html

http//www.sinica.edu.tw/photo/subject/search/west02 pic03.html

http//www.sinica.edu.tw/photo/subject/search/west02 pic02.html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