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Cs之發展潛力與投資策略
方逢源
南華教社所
高盛集團於2003年
此外高盛集團亦於2004年發表「BRICs與世界巿場:原油、汽車和資本」指出,此四個經濟體的成長將於耐久消費財市場規模有顯著的擴張。而其於全球資本市場的份量上有顯著提升。進而於2005年發表第134號報告「BRICs國家有多穩固」說明經歷三年BRICs的發展較先前的預測有超前的情形,其並希望由其他新興國家中尋找是否有其他相類似的國家,並提出「N11」的新興國家為日後注目的焦點。
一、高盛報告內容摘要
(一)假設條件
高盛報告的成長預測能否兌現,主要取決於大環境的配合度,包括新興四國必須持續採行有助於促進經濟發展的制度和政策,包含政治上優先考慮經濟發展,控制通貨膨脹、控制政府預算不出現過大的赤字,在貿易和投資領域採取開放的態度與措施,維護公共建設的質與量,持續改善教育。
(二)模型
在計算各國經濟成長時,利用勞動力成長、資本存量、以及技術成長三項指標來推估GDP 的成長率,其中高盛以美國普查局的官方人口預測數據,得到各國15 歲至60 歲勞動人口比率,套入勞動力成長率,並以各國歷史數據,得到四國投資額佔GDP 的比重,再以世界銀行適用的4%資本折舊率為算式的減項,推估出資本增長率。在技術成長的部份,報告假設美國的長期技術水準成長率為1.33%,而新興國家的技術成長被定義為「追上美國的技術水準」,追趕的速度隨著新興國家與已開發國家間的國民所得差距縮小而減緩,而技術進步將締造幣值重估的後果。
(三)主要預測
2004年高盛集團又提出第二份金磚四國報告,指出繼十八世紀工業革命、十九世紀工業現代化浪潮、二十世紀低成本的運算及通訊、科技等三大世紀趨勢出現後,最新趨勢就是「金磚四國的興起」,濃縮高盛的兩份報告,有六項變貌:
變貌一:全球資本市場變臉
現在金磚四國占全球股市市值的比重僅3.5%,十五年內應可達到10%;但若四國企業積極上市籌資,更可提升到16%。至於四國的股市市值,則可望在十年內翻四倍達到四兆美元,其中六成將來自於中國與印度。到2050年,中國股市市值可望與美國並駕齊驅,互爭龍頭地位,各占全球股市約24%市值;印度市場可占近16%;金磚四國加總可占全球市值達47%之高。
變貌二:匯率大幅升值
金磚四國貨幣的實質匯率,將在未來五十年內,分別升值129%到289%。其中,人民幣匯率若不受政策影響,將在十年內升值一倍。如果時間放長,到2050年,巴西貨幣可望升值129%、俄國可望升值208%,而印度與中國貨幣將升值近300%,分別達到281%與289%。金磚四國經濟成長率的三分之二推力,來自於實質經濟增長,另外的三分之一來自貨幣升值。主要的原因,在於經濟高速成長將增加資本需求,並提高報酬率。因此金磚四國在各種投資組合中的比重可能會增加,資本的流動因此可能會對這些國家有利,加速貨幣價值重新估價。
變貌三:推升全球經濟成長率
金磚四國的經濟高速成長,將抵消已開發國家人口老化和經濟成長趨緩的問題,推動全球GDP成長率高於4%,讓未來十年的GDP成長率,能維持過去二十年的平均值(3.7%)。到2009年時,金磚四國以美元計價的每年新增支出額度,將達目前的兩倍,並超越六大工業國。到2025年,金磚四國每年增加的支出將是六大工業國的兩倍;到2050年時更將達到四倍。
變貌四:能源市場需求激增
四國經濟的興起,已經先行反映在必需物資如能源市場上;下一步應該反映在消費市場上,並在二十年後,反映在資本市場。隨著大陸、印度經濟起飛,目前全球石油、能源市場需求的年增率,已經由1990年的1%到2%水準,在近年揚升到4%到6%。未來十五年內,金磚四國興起將不斷推升市場購買需求,讓能源需求的年增率維持在遠高於2%的水準,這代表能源的漲價壓力將持續。其間,中國的高額需求將持續不減,但在五年內,會由現在的8%倍增到12%以上,然後在二十五年後,達到需求高峰的16.5%,再穩定地下降。屆時,印度對全球能源市場的購買需求增長率,將達到現在的兩倍。二十年後,巴西及俄國的石油消費數量將接近甚至超過日本,達到現在的兩倍。
變貌五:新消費群誕生
金磚四國的中產階級人數(收入超越三千美元者),將在三年內增加一倍;十年內就會有八億人跨進中產階級,遠超過美國、西歐和日本加總的中產階級的人數。中產階級增加的速度,中國未來十年就可以變為十倍,印度可以增加十四倍;俄羅斯與巴西則是增加一倍多。二十年後;四國共會有兩億個、年收入在一萬五千美元以上的中產階級,現在這樣的收入人數還只是少數。到時侯,六大工業國的國民平均收入已達三萬五千美元,金磚四國裡,只有二千四百萬人能達到這種收入。即使是四十五年後的最大經濟體——中國的個人平均收入,只能達到目前已開發國家的水準(大約三萬美元)。
變貌六:耐久財市場需求暴增
國民所得開始提高,當地民眾消費習慣的改變,都意味著這些國家可能在不同時點,變成不同產品的最佳銷售市場。當所得收入達到某一門檻時,對耐久財的需求將突然出現。在汽車市場裡,這個關鍵門檻是三千美元的收入水準,中國已經開始踏入這個門檻。預料在未來十年裡,中國的汽車車主數會達到現在的三倍。二十年內,中國會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印度汽車市場爆發期,會比中國還要晚約十年至十五年,但是,預料未來十年裡,印度的車主人數也將成長三倍。三十五年內,印度將超越美國汽車市場規模。俄國目前的車主人數已經不少,十年內將成長兩倍,與日本規模相當。
二、BRICs之優勢
(一)巴西:(2036超越德、英)
No.1→鐵礦、黃豆、牛肉產量全球第一
52%→2004年經濟成長率,創十年來新高
2/3→15至64歲青壯人口比率
20%→境內亞馬遜河流域,佔全球淡水量的兩成
優勢一:天然資源
巴西是地球的肺,擁有全世界水流量最大的亞遜河;也是全世界的瞉倉,擁有世界最大最肥沃的農耕地;巴西是全世界的礦場,貴金屬和基本金屬皆擁有最多蘊藏量。而世界各國也爭相「巴結」巴西,在二00四年十一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率團訪問巴西,一趟訪問下來,抱走十年到十五年不等的鐵砂、銅等原料的供應保證;相隔四天南韓總統也率團訪問,簽署了鐵供應保證及高達四億美元的合約意向書。
優勢二:內需市場
巴西一億八千萬人口的內需市場,已成為中國大陸之外,許多跨國企業追尋的下一個億萬大市場的首選目標。巴西不是一個窮國,根據高盛預測二00五年巴西每人GDP為二千五百一十二美元,是金磚四國中第二商的國家,是中國大陸1.9倍,更是印度的4.5倍。目前人口一億八千萬中二十九歲以下人口占58%,代表一億零四百萬個未來三十年都有生產力的人和有消費能力的人,這是巴西最大的本錢。巴西在九0年代初開放後,發現世界變了幾乎所有產業,技術已經大幅落後,其中巴西最落後的輕工業和資訊工業正是台的強項。已成為許多跨國企業追尋的目標。.
(二)俄羅斯:(2027稱霸歐洲大陸)
No.1→ 全歐洲人民受大學教育比率最高
90%→最近7年政府每年對科學研究支出平均成長率
500億美元→科學人才每年為俄羅斯帶來的收入
No.1→天然氣產量全球第一
No.2→石油產量全球第二
優勢一:豐沛能源
擁有廣大常年冰封的西伯利亞,上帝也賜予全世界唯一橫跨歐亞兩洲的俄國,豐沛的能源蘊藏量。除中東地區的沙鳥地阿拉伯,俄羅斯的石油產量高居世界第二,蘊藏量占世界第七;俄羅斯的天然氣蘊藏量均占世界第一,更是全球第二大的白金及鑽石生產國。對於歐洲工業國家最需要與缺乏的能源,俄國是最主要的供應商。自1992年實施民營化之後,俄國石油公司積極引進西方資金及產油技術,造就了俄羅斯能源出口產值與效能不斷提升,使能源產業成為俄國GDP平均成長率高達5%~7%的主要動力,占俄國GDP比重近四成以上,成為俄國在二十四年後奪取歐洲經濟強權的第一優勢。
優勢二:教育水準
遠自十八世紀俄國唯一女皇凱薩琳大帝時代,在其全力歐化政策的推動下,俄人民就是全歐洲受大學教育比例最高的國家,即使在共產執政下持續著國家教育政策,讓俄國人民識字率高達98%,排名全歐洲第一,也是全世界諾貝爾獎得主第二多的國家。在高盛的報告中俄國的年均GDP將遠高於中國、印度、及巴西,是唯一能在二0五0年趕上美、日、德、英、法、義六大工業國家水平的國度。
(三)印度:(二十七年後成為第三大經濟體)
1/3→15歲以下人口占三分之一,為金磚四國人口結構最年輕的國家
1/5→科技業最高薪資只有美國的五分之一
1/2→到2008年,全球一半軟體由印度製造
No.2→人口數全球第2
優勢一:年輕人力
印度現有70%的人口年齡不及三十五歲,人數的絕對優勢和年輕的人口結構,即為高盛報告中看好印度維持高速成長的重要原因。根據高盛報告印度的國內生產毛額在二0一六年超越義大利,到二0三二年印度將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取代目前日本的位子。
走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的街道上,貧窮的印度滿街的乞丐揮之不去。一位台商形容,走出五星級飯店外的印度是另一個世界。但拉
優勢二:經濟成長
相較於中國改革開放,印度雖然在1947年走出英國殖民管制,卻走進共產國家的影響中。印度直到1991蘇聯解體後才正式擁抱自由經濟開始改革,但在市場開放後,印度的成長速度驚人,即使在經濟最差的二00一年,當全球經濟成長率由4.7%銳減到2.5%時,印度都能一枝獨秀的演出4%的高經濟成長率。在高盛報告中,印度經濟成長率在未來五十年內維持高於5%,最重要的原因在於印度人口在未來五十年內持續增加。相較於全球已開發國家人口持續老化,包括台灣、中國、巴西和俄羅斯人口都邁進新生人口減少的老化過程。印度持續新生的勞動力與消費人口,在印度經濟擴張的過程中,將有助整體經濟持續成長。
根據聯合國的預估,按目前的成長速度,印度人口將於2050年超越中國,突破十五億人口。相較於其他國家印度持續新生的勞動力與消費人口,在印度經濟擴張的過程中有助於整體經持續成長。目前印度正積極擴張高等教育,來擴張全國財富。
(四)中國:(三十年後取代美國當老大)
No.1→全球最大農產品、鐵、煤消費國
No.2→全球第二大外資流入國
40%→中國的投資率(美、日等先進國家約20%)
1/5→全世界每5個人就有1個是中國人
優勢一:勞動大軍
中國大陸有數以億計願意接受低工薪,進取心強及具高度可塑性的青年勞工,這些勞動大軍既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即他們既是工廠也是市場。在高盛的報告中,中國大陸在二0四一年就會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其所憑藉的正是這些既能生產又能消費的龐大勞動力。二00四年大陸經濟成長率高達9.5%,為八年來最強勁的成長,高盛也預測在二0三0年中國人均收入可達到韓國目前水平。
優勢二:外資湧入
十年前中國大陸一年吸收的外資為兩百億美元,如今已突破六百億美元。目前中國已是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外資流入國。外資不斷流入,在中國打造一個個高度自治、獨立管理的經濟特區,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已超過馬來西亞、泰國、台灣及南韓。面對中國大陸的經濟實力,鄰近的亞洲各國,唯有爭取和中國經濟發展有「互補性」的關係。
三、對高盛報告之質疑
(一)「理論面質疑」預測模型過於樂觀:
高盛認為印度、中國將崛起是建立在人口數量龐大、勞動力不虞匱乏的前提之下,但「量」多部代表「質」優,如果這些國家的教育體制沒有適時提升國民教育水準,未受教育的人口將成為國家經濟起飛的負擔。而且勞動力的提高不代表需求面也會提高,光有勞動力供給不見得就能保證經濟成長,新增的人口要保證能順利轉化成經濟生產力。
(二)「實際面質疑」金磚四國經濟自由度低:
一個國家經濟自由程度愈高,長期經濟成長的潛力也會愈大。據美國著名智庫「傳統基金會」每年與《華爾街日報》聯合公布的「經濟自由度指數」,將全球國家經濟自由程度分為「自由」、「大部分自由」、「大部分不自由」、「受壓迫」四種等級。金磚四國都被歸於「大部分不自由」,他們的排名在155個國家中也都屬於後段班:巴西(稅率多變、通膨嚴重)90名、中國(共產國家、呆帳龐大)112名、印度(貿易限制、價格管制)118名、俄羅斯(限制外資、貪污猖獗)124名。
四、投資BRICs的風險
(一)巴西:稅率多變、通膨嚴重
巴西雖為拉丁美洲最大經濟體,但依傳統基金會批評該國在貿易上仍閉關自守,政府把貿易當作外交籌碼,關稅變化隨心所欲,從零到23%變動不一。而政府對經濟干預也無孔不入幾乎重要的企業都控制在政府手中。
自1994至2003年巴西十年的平均通貨膨脹率為12.34%。通貨膨脹是貨幣政策失控的現象,也影響該貨幣購買力。
(二)俄國:限制外資、貪污猖獗
俄國對重要工業淪為外人手中頗有戒心,因此在航太、天然氣、電力、保險、國防等產業嚴格限制外國人投資。當地稅制不透明又不確定,政府管制朝令夕改,法律系統又不可靠,犯罪和貪污猖獗。俄國的法院無法確實保障交易合約,個人即使法院勝訴也無助於確保已簽定的合約能被強制履行。
(三)印度:貿易限制、價格管制
印度有左派長期執的傳統,因此政府干預經濟活動的現象十分普遍,於貿易上保護色彩相當濃厚,各項商品的進出口也都有嚴格管制,其進口關稅高達21%。並於1955年訂立「重要商品法」,允許政府對工廠、零售商品進行價格管制,故重要商品價格都由政府設定而無巿場機制。
(四)中國:共產國家、呆帳龐大
中國對外資流入仍有諸多的障礙,過去即有三大限制:中方資本需占一定比例、外資企業使用外匯有嚴格限制、外資企產品大部分需外銷。而外資在中國做生意也有許多法律制度黑暗面,而外資面臨的風險還包括當地官民「有組織、有計劃的詐騙」,被騙得血本無歸的案例大有人在。
中國對於經濟的干預程度也相當深入,國營銀行巿占率為七成,這些銀行貸款的對象多數為經營不善的國營企業而影成呆帳。依國際評比機構「惠譽國際」預估其呆帳至少兩千億美元,在目前中國處於「經濟擴張、企業仍有獲利」的情況下其仍可承受,一旦情勢逆轉,這些呆帳將對金融體系帶來莫大的衝擊。
五、新興國家投資策略
根據經濟學人雜誌情報中心(EIU)的預估,2005年中國仍是全球經濟成長最快速的國家(GDP預估8%)、印度排名第二(GDP預估6.6%)、俄羅斯排名第三(GDP預估6%),這三國的經濟成長率達7%~8%,而人口卻只增加1%,表示每人平均所得就會大幅增加。(Dr. J. Mark Mobius )
依有「新興市場教父」之稱的Mark Mobius建議想掌握新興市場未來投資的機會,其獲利關鍵在於掌握「
1.國家整合效益(convergence):歐盟目前新住成員有十個國家,而未來成員預計還有三個國家會加入。這些新加入歐盟的國家都採用歐元後會造成地區間彼此的貿易和財務流通都將變得更有效益。而在亞洲地區對美國出口的比重在逐年減少,而對中國大陸的出口比重郤逐年增加,此一現在台灣及南韓都發生出口到大陸的比重已超越美國,此就是整合。
2.民生消費商機(consumers):如果GDP成長8%而人口只有成長1%,那麼每個人的消費力將會大幅上升,所以必需要有許多的產量和產品,才能符合需求。
3.治理完善的企業(corporate governance):我們需找尋的公司是對待股東公平,而且股利發放合理的公司,這樣的公司股價通常就能夠表現的比較好。
4.原物料(commodities):以美元計價的原物料波動相當大,而目前趨勢是逐年向上,但如果以歐元計價來看波動較小,因為歐元近年來走強的關係,所以美元計價時原物料在上漲,而以歐元計價原物料卻是持平。中國原物料消費占全球比重逐年成長,預估中國對能源需求量會持續增加。
【那裡是冒險家的天堂,也是自不量力者的地獄。】
參考書目
賀桂芬,《「新資源時代」的巨人》/商業周刊/Vol. 903 Mon, 14 Mar, 2005
沈耀華,《「日不落帝國」接棒者》商業周刊Vol. 902 Mon, 7 Mar, 2005
沈耀華,《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正在崛起金磚四國》商業周刊 Vol. 901 Mon, 28 Feb,
2005
吳修辰,《三年報酬超過百分百的淘金樂土》/商業周刊/Vol. 904 Mon,
21 Mar, 2005
林宏達,《中國和印度 未來發展變數最大》/商業周刊/Vol. 905 Mon, 28 Mar, 2005
吳向前,《真的有金磚嗎?換副眼鏡看看「BRICs金磚四國報告」》/《數位時代雙週》
馬克–墨比爾斯,2005,《4C策略投資新興市場》,商業周刊,金磚四國「關鍵報告」。
馬克–墨比爾斯,2005,《新興市場的投資機會與風險》,商業周刊,金磚四國「關鍵報告」。
朱雲鵬,2005,《金磚四國的崛起與發展》,商業周刊,金磚四國「關鍵報告」。
歐陽承新,2005,《新興經濟體(BRICs)崛起對台灣的影響與因應-兼論布局中南美洲的貿易及投資策略》,台北市,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專案報告。
同學心得
『金磚四國』的心得
吳永棋
南華教社所
BRICs『金磚四國』的起源來自高盛證券,由於他們認為將資金投資於以開發的人口老化國家,倒不如另尋具有潛力的新興發展國家投資,所能獲得的回收報酬會更高。因此,高盛證券對中國、巴西、印度、俄羅斯等深具開發潛力的新興國家深入調查,發表了高盛海外投資研究第99號報告《與金磚四國共同逐夢:邁向2050年之途》。報告結果強調:按當前經濟發展及人口變遷長期趨勢推估,到2050年,全球六大經濟體依序為中國、美國、印度、日本、巴西、俄羅斯。
高盛99號報告後,全球興起一股金磚四國的熱潮,「四個強勁的新興國家」、「投資地平線上升起的新星」就是用來描述金磚四國的字眼,今年的世界經濟論壇更把中國和印度崛起列為首要議題。而高盛更在2005年12月1日推出第134號報告《金磚四國的夢想有多穩?》認為「金磚四國能更早實現『夢想』,比在2003的預測還要快」。
實際上,新興國家的急速發展已經成為全球經濟成長的重要動力,最近5年,全球的經濟成長有將近3成來自金磚四國,金磚四國(大陸除外)更成為投資客樂園,近三年的股市漲幅達170%。亮麗的數據背後亦存有潛藏的風險及限制因素,例如巴西的貧窮問題,貧困人口高達2170萬,佔全國的13%;俄羅斯因為石油產業的興起所帶來的貪污問題及推動經濟步調的緩慢:印度最讓人詬病的基礎建設不足及中國經濟的成長全是由外來投資帶動,民間消費能力弱,少了外資,經濟成長將減緩。
在金磚四國的熱潮下,台灣的商人早已嗅得先機,在各國積極進行投資,特別是對岸的中國。在金磚四國概念尚未提出前台商早將中國大陸視為另一個事業發展的戰場,積極佈局,進而連同台灣的網路協力廠商一起帶進大陸。在中國建立一個規模更大,範圍更廣的基地,運用大陸廉價勞工的優勢,複製台灣產業成功的經驗與管理能力,將產品以更低廉的價格運銷全世界。
在全世界都看好金磚四國的未來發展時,台灣政府更不能自絕於外,唯有積極參與,將眼光擴及全世界,並鼓勵台商勇於像成吉斯汗般,努力開疆拓土,台灣的經濟才會有更進一步的發展。
金磚四國省思
陳欣佑
南華教社所
在2003年10月1日第99號高盛經濟報告發表之前,應該沒有人會預言在現今世界中的經濟強國會重新組合吧!高盛證劵經濟研究團隊預言,2050年世界經濟強權將重新洗牌,新六大經濟體將變成:中國、美國、印度、日本、巴西與俄國,跌破了大家的眼鏡,也帶領了一波新的投資熱潮。不可否認的在第99號高盛經濟報告發表之後,全世界將焦點關注在這些新興市場方面,確實這些新興市場也表現了巨大的潛力。但這些巨大潛力背後,我們所希望是一股持續而穩定的經濟發展,這些是需要一些條件互相配合的,包括了有效經濟政策、穩定的政經環境、穩定的匯率、明確的稅務法規…,在現今所謂的金磚四國中達成率低,畢竟人算不如天算,或許在將來可能會因為政局的變動、經濟政策的失誤…等產生變化,因此其中的變數仍具有高度的風險。
沒有人能夠確實的預言世界未來的走向與趨勢,只能就現今可能會產生的因素來進行推估,50年後的事情沒有人能夠真正的預料,但我們卻不能夠以此理由來說服自己,台灣現在的經濟出現了瓶頸,政局的不穩、經濟政策的搖擺…等,導致了不論是外資或是本土的企業產生外移現象,現今的台灣對於己身的經濟定位仍模糊不清,再看過高盛經濟報告之後,台灣首要之務就是要將自己的定位釐清,不要在一味的沈浸於過往的光輝,緬懷過去是無法替未來奠定一個強而有力的墊腳石,在全球化分秒必爭的經濟時代,如何將我們固有的優勢與世界結合,經營出有利於台灣經濟的發展空間,是真的需要開始努力了,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希望台灣不會是這波全球經濟變動的前浪。
BRICs與中國大陸的發展
羅梅香
南華教社所
看了商業週刊和網路上有關BRICs的報導之後,覺得知識增長的不少,也有一些想法,因為第一次聽到金磚四國的組合時,心想「怎麼可能阿!這四個國家不是都很不起眼嗎?尤其是印象中的印度,不是窮到不行嗎?」在仔細瀏覽過這四個國家的崛起報導後,也讓我對這四個國家大大的改觀。
雖然,有很多的人對金磚四國的報導提出了一些質疑,但我還是很欣賞這四國的改變與發展,畢竟目前他們的在資源上的運用與奮鬥跟造就出來的經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只是,大家擔心的是未來至2050年間,這段期間的發展是具有變動性的,但我想人類世界並非自然世界,人類行為本身就具有變動性,與其去想像太遙遠的未來,不如就眼前的目標理性地奮鬥。 所以,我們或許不需要對「BRICs論述」過度恐慌、焦慮、緊張!只需要著眼於現在,仔細的了解這四國目前的局勢與發展,頂多是未來幾年的動向也就夠了。我想這對於有意投資金磚四國海外共同基金的投資者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近年來中國大陸也是一個極受注目的國家,在外資的大量湧入之下,中國大陸也展現出願意參與全球一體化發展的角色,強調中國大陸選擇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是大陸現代化發展的必然選擇,符合大陸經濟發展的客觀環境,也符合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向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的經驗看齊,中國大陸大力發展對外貿易,積極引進國外資本和先進技術,有效控制對外開放風險,避免了若干國家曾經出現的金融風波,這樣的發展確實具有其獨特性。但中國大陸經濟發展是否能夠持續發展,是否符合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實際上,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每一個腳步,都深受各個國家的注目,也對他們造成了一些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