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時代變革
張文賢
高雄師範資訊教育研究所 研究生,高職資訊教師
壹、前言
以往學生的求學過程中,最怕被指成為書呆子,所謂的書呆子便是一味聽從教師的講述教學,照單全收或拼命的將課本讀的滾瓜爛熟,以求在制式八股的考試中,得到高的成績與分數,完全不知變通,也搞不清楚學習的是否是自己所想要的知識。在目前知識爆炸的時代裡,年輕的學子似乎也有類似的困擾;何謂死讀書、何謂活讀書,在新世代的網路社會中,ㄧ切知識的獲取,似乎隨手可得的,但是如此多元獲取的知識中,究竟哪ㄧ樣是你所需求的,學習者便尋不著頭緒。因為全球化和資訊革命的衝擊,現在的我們都進入了完全競爭的時代。每個人都必須與成千上萬的人去競爭,因此爲了提昇自己在學習方面的競爭能力,就是找出最有效的學習方法,最能發揮學習的效果,以達成自己在學習領域上的致勝點。妥善運用資訊科技,讓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確是目前時勢所趨。
貳、新時代的資訊科技
二十一世紀是全球化的世紀,也是教育改革的新時代,在教育改革的導因中,「教學科技」的進步是最主要的原因,資訊科技的普及、網際網路資料的流通、大眾化多媒體電腦的急速興起,結合了「視聽」及「網路傳播通訊」的科技設備,也開創了新的學習風貌。
新世代的社會是一個資訊科技普及化的時代,學習、工作、生活及娛樂等均會跟資訊科技應用發生密不可分的關係;網路科技學習的無國界化,讓終身學習的社會提早來臨。因應新時代的教育變革,各項教學課程及角色將因而有所改變。九年一貫新課程教育強調的就是統整式、全人式的教育改革,教師與學生皆以具備基本電腦應用技能為其首要,網路多媒體融入教學歷程,更能促發教學效率的提升與教育品質的精緻化和卓越化。互動式多媒體學習情境的特性,主要在於將傳統的講述教學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學生自主與自我存取的學習;學生不再只是被動的資訊接受者,而是轉變成主動積極的建構、轉換及擴展他們的知識。
學者Roblyer(2003)認為資訊科技的有效運用,可以提升教師的生產力,其認為應用科技資源的一項重要但是卻常被忽略的理由,便是協助教師處理越來越多的工作負荷(魏立欣譯,民93)。事實上,教師可以藉由資訊科技的輔助運用在教學及管理各方面,甚至利用線上互動的方式,達到教學的目的。
近年來,教學科技或資訊科技的發展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理論派系的演進,在應用的角色上也有所不同。資訊科技融入學習的理論基礎,除了既有的行為學派與認知導向理論外,也增進其他教學策略與方法。資訊科技的運用的轉變,也從單純的內容展現、互動科技、智慧型系統、電腦模擬與虛擬實境、網路多媒體教學、遠距同步教學系統。到現在非同步的E-Learning教學系統。因而,電腦科技在教學應用角色,自早期的電腦輔助教學CAI統整成現在九年一貫積極推行的「資訊融入教學」(Technology Implementation) 。(徐新逸,民91)
参、資訊科技引發的教學變革
資訊科技所引發的教學變革,使得教學方式由傳統「教師傳遞」轉變為「師徒相授」,教師不僅是資訊的給予者;同時也是資訊教育的接受者,教師所扮演的是促發者、導引者、啟動者等多元的角色,而非是單一知識的灌輸者角色。學者Lim(2001)在論述「整合科技於教與學的架構」一文中談到,要結合教育與科技,使科技在教育與學習中有所發展要考量下列促發教育典範改變的因素:
一、國際化和有彈性的學習方案
以網路為基礎的教育,提供多元的傳遞方法,不僅能跨越時空限制,也能對不同群體提供無遠弗屆的服務,藉此擴展何增進學生的學習經驗,達到國際化的彈性學習。
二、從教師中心教學轉變為學生中心的學習
將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會使學生的學習更為積極投入且更具效果;經由互動的機制,資訊科技與教學互相結合,適應學生不同學習型態,達到預定的學習目標。
三、從以內容為主轉變到較多歷程導向課程
真正以內容為主的教與學活動並無法跟上資訊擴展與科技改變比率的時代脈動。新的技巧包括知識的建構、科技整合的問題解決、溝通等。以網路為主,好的教學設計可以更有效支援活潑的知識建構、修正資訊、評鑑、分析與綜合資訊。
四、從個別的學習轉變為更多的合作學習
團隊建構的技巧概念,是從人群中交換與分享彼此的概念、想法與意見的社會程序,藉此啟發新的方法以了解教材內容與多元化的觀點。透過團隊,可以促進學生一起協同合作,資訊科技可以拓展問題解決的學習活動,支持及提升合作學習活動與團體溝通,增進學習效果。
由文獻中歸納資訊科技的教學變革,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一) 教學空間由封閉轉為開放
(二) 學習方式由單一轉為多元
(三) 學習型態由競爭轉為合作
(四) 教材展現由靜態轉為動態
(五) 學習內容由穩定轉為變化
(六) 學習互動由實體轉為虛擬
(七) 學習自主有必動轉為主動
(八) 學習來源有教室轉為網路
(九) 學習界線爺區域轉為國際
(十) 線上學習由個人轉為團隊
肆、應用資訊科技建構優質學習情境
網際網路多媒體資訊科技的重要特性,乃在於它能超越時空限制,學習不限定於某一特定時間與某一特定空間中,學生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以掌握他們自己發現的教育歷程或存取的資訊,教育者所應重視的是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Vogel & Klassen,2001)。
一位有效能的新時代教師如果想建構一個優質化的學習環境,就必須符應資訊科技的社會脈動,應用網路及多媒體於其教學或班級經營之中。未來教師在應用資訊科技於教學領域中,若要達到事半功倍與教學效益,應該把握以下原則:
一、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應有其實質目的存在
科技媒體只是一種輔助工具,而不是教學目標所在,它的目的在於活化教學、提高學生學習動機與提升學習效能。身為教師應有正確的理念,當資訊科技要融入教學中,須看其是否具有價值性與必要性,而不是盲目將所有議題均要應用資訊科技來融入教學。
二、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方案或教材放置於網路上,與他人分享
資訊科技時代一個重要的特性是網路社群的應用,如果每位教師均能與他人分享彼此的教學經驗與方案教材,則可減少許多新進教師摸索的時間與人力的浪費,彼此可以增進教學經驗,是很好的網路社群應用。
三、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層面是屬於多元的,教師應統整應用
資訊科技融入領域教學或議題的具體策略相當多,教師應根據實際教學所需與教學情境的考量,採取最適合的應用方式。
四、當學生應用資訊科技於學習層面,更應重視資訊倫理的問題
在虛擬的學習情境中,教師更應教育學生正向的學習態度,除了主動、創意及合作學習外,更應建立資訊倫理與著作權的正確觀念,讓學生具備正確的資訊科技素養。
資訊科技融入七大學習領域是九年一貫課程重要內涵之一,身為新時代的教師除了須具備電腦素養並加以應用外,應有下列的體認與觀點:
(ㄧ)資訊的洪流正快速地影響教育,學習從以教師為中心轉為學生為中心。
(二)資訊融入領域教學已成為趨勢,新時代教師須對此脈動有所體認。
(三)網路化教學成為未來教學式態,網路的學習方式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
(四)不斷充實自己做個快樂資訊人,具備資訊素養與電腦使用教學能力。
(五)應用資訊科技改善教育並提升教學品質。
新時代教師如能積極面對資訊科技社會,有效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領域及其教學歷程中,則能活絡整個學習生態,營造更適性化、人性化的學習情境,學生的學習相信將更為有趣,教學效能將更為提升。
伍、資訊科技於學校教育應用之走向
從教育部的資訊技術總藍圖及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可以明確的看出,資訊科技於學校教育中的應用有以下幾個走向:(教育部,民90)
一、持續不斷提升師生資訊素養能力。
二、推展與應用資訊科技於學習活動中。
三、校務全面行政電腦化的管理機制。
四、運用教師社群建置數位化資料庫。
五、建置無障礙學習環境、縮短數位落差。
六、網路學習環境的普及與推廣。
七、正確資訊態度、尊重資訊倫理。
資訊社會的來到,教育體制與社會結構的改變已是必然趨勢,教師本身如果沒有自我反省能力,教師角色沒有自我調整,則資訊科技社會的教育遠景將無法順利實現,其中最重要的核心理念即是資訊科技的有效應用與融入學習領域之中;若能確實遵循上述走向,資訊科技教育的願景將ㄧ片光明。
陸、結語
近年來,全球化的發展與網際網路使用者的急速成長,使得網路成為社會上最主要的傳播管道,所謂後PC時代其實指的就是網際網路興起後所帶來的資訊革命,它除了改變PC產業外,也加速改變人類的人際關係、交易習慣、生活型態及價值觀等各層面。對於教育科技及教育的衝擊更是隨處可見。
後PC時代對於學習與教學的影響就是一種「典範轉移」(paradiagm shift),從以教學者為中心、封閉式教學,轉移為以學習者為中心、學習式態多樣化、自由民主的師生互動、網路學習社群應用、多元評量與教學創新等等(吳明隆,民94)。教師運用新的教育科技教學,學生使用網際網路學習。教師角色的轉變越漸複雜。爲了因應新時代教育科技的教學,教師與學生的壓力可想而知。
然而,對教育者而言,在資訊科技及電腦網路使用時,也應事先考量起所可能引發的社會與教育問題:電腦網路倫理遵守、網路言論尺度規範、價值性教育資源不足、網路沉迷及人際疏離、教育機會不等、校園倫理與教師角色轉換等問題,都是需要考量的。
建構以人文為主軸的資訊科技發展、適當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於教與學中,發揮資訊科技的正面效用,培養新世代的學生成為運用資訊科技的主人而不是奴隸,才能真正脫離死讀書的枷鎖,成為活讀書的學習者。達成自己想要的學習目標。
參考文獻
1. Lim,G.(2001). A Framework for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in Teaching &Learning.:
Temasek Polytechnic:
2. Vogel, D.,& Klassen, J.(2001) . Technology-supported learning status, issues and trend.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17, 104-114.
3. 徐新逸(民91)。前言-教學科技融入領域學習之意義與需求。載於張霄亭主編:教學科技融入領域學習。台北:學富文化。
4. 吳明隆、林振欽(民94)。資訊科技與教學應用議題、理論與實務。台北:知城。
5. 魏立欣譯(M. D.Roblyer著):教育科技融入教學。台北:高等教育。
6. 教育部(民90);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線上資源],http://www.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