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雙薪家庭的運作
鄭冠仁
嘉義大學家庭教育所
一、前言
雙薪家庭是現在家庭的趨勢,雖然現代家庭的形式是趨向於多元發展,但是根據行政院主計處(民88)的調查報告顯示,在台灣的所有家庭形式中,雙薪家庭的比例在民國八十七年三月已達到41.54%(李正傑,2001)。所以有日益增加的傾向,有別於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的刻板形式,對雙薪家庭的認識也成了我們這些家庭教育工作者的必備知能之一。
因為夫妻雙方都有自己的工作,在家事的分工與小孩的照顧方面,也就不能跟以往一樣了家務完全由妻子負擔。一個家庭具有兩份的薪水,對於目前物價高漲的時代可以生活的比較充裕,但是一方面有得必有失,這種型態的家庭必然面臨許多的壓力與難題,需要家庭跟社會單位的共同重視。
二、雙薪家庭的誕生
雙薪家庭之所以會產生,具有其必然性,有其各方面的需求所促成,依據一些專家學者的見解,可歸納為以下幾種:
1. 經濟需求:
生在物價高漲,人們的物質慾望不降反升,要在這個事事需要花錢的社會中,想要生活充裕一點就必須多賺一點錢,而一個人賺錢是比不上兩個人賺得多,加上教養小孩的花費日益提高,家庭對金錢的需求也跟著增加。
吳秀玉(1999)認為:
根據日前主計處公佈我國最新失業率為3.89%,其中男性就業人口減少2萬1千人,女性就業人口卻逆勢增加6千人,說明了在失業潮的影響下,台灣女性以其就業特性,正悄悄扛起家計重擔的現象!經濟方面的需求驅使許多婦女投入就業市場。
隨著社會經濟結構的改變與物資的上漲,許多男性無法單獨維持一個家庭的經濟開銷,需要夫妻都外出工作才能收支平衡。周逸芬(引自高淑清,1999)。
2.心理需求:
Strong和DeVault(1992)便明白指出工作提昇婦女的自尊心與操控感,比起家庭主婦,職業婦女較不易感到沮喪或焦慮,生理上也比較健康。
現代是一個男女平等的時代,很多時候女人也要證明自己不輸給男人,因此產生了很多的女強人,而除了女強人的例子外,一般人也接受了女人的工作能力不輸給男人的觀念。
女人要活的有自信,要活的心理健康,想自我實現,通常會往家庭外發展,追求工作上的表現,也因著這份工作,給予女人獨立感,不再像傳統一般,經濟上必須仰賴丈夫。
3.社交需求:
Sears和Galambos(1993)指出婦女出外工作增加社會接觸,對婦女身心健康有所助益。
Maslow的需求層次論(張春興,1996)提到,人有被別人接納、愛護、關注、欣賞、鼓勵、支持等需求;人有愛與隸屬的需求,歸屬於團體,隸屬於某一個單位,容易使人產生認同自我,在心理上會比較有安全感,婦女理所當然的歸屬於她自己的家庭,但是除了家庭之外,婦女們也希望能夠在社會上立足於一個團體,可以與他人互動,把自己的社交範圍從家庭走出,擁有屬於自己較廣闊的人際網絡。
三、雙薪家庭的分工
雙薪家庭夫妻雙方都要出外工作,每天下班後還必須面對家務事,家務事是不可避免的日常瑣事,而夫妻之間面對日常所必須操持家庭事務,彼此之間如何分工,誰要負擔的比重較大,或多多少,也是一門夫妻雙方去思考研究的內容。
傳統的性別角色分工,「男主外,女主內」已經不適合套用在雙薪家庭這個場所,畢竟妻子在外面也要賺錢,如果單純的把家務事都推給女方,對於妻子是一個很大的壓力,而在家庭情感上也是一個日後產生抱怨的源頭。
有關家務分工主要的理論包括:
1. 性別角色論(sex role)
指社會大眾視為代表男性或女性的典型行為與態度,或符合大眾願望與理想的男性或女性的典型行為與態度。(張春興,1997)
我們的性別角色認定男主外,女主內,所以基本上家務事大部分還是女性擔當居多,男性通常扮演協助的腳色。
2. 社會學習論(sociallearning)
Bandura認為個體在社會情境中可以像其他人行為學習。所謂見賢思齊,經由對他人行為的模仿,就可以產生學習的概念。
雙薪家庭的男女雙方,都有他自己的原生家庭,在他們各自的家庭中往往學到有關於家務分工方面,男人是看他爸爸的行為方式而習得,女人則是因襲他的媽媽,因為這個社會基本上還是偏向於傳統,所以現今大部分的家務操持還是必須由女方來完成。
3.李芳森指出家事分工的定義:
(1)家事:家庭勞動力,但無確切定義範圍。
(2)家事的領域:從家務工作的「範圍」界定來說明。
(3)家務工作的項目:烹調工作、家庭清潔、子女養育、家庭經濟等。
(4)家事相關的人物:從「人」的角度出發定義之。
(5)家事執行的行為:家裡每日所要「處理」、所要「做」的事情。
註:採自「分析台灣雙薪家庭的家務分工-以教養子女的分工為例」,方美玲,2005。頁14
四、雙薪家庭的相關研究
1. 雙薪家庭高承諾男性的工作與家庭生活經驗之研究
李正傑
由於社會的變遷雙薪家庭已演變成現代社會中主流的家庭形式,因此對於雙薪家庭的研究有其必要性;然而在目前有關雙薪家庭的研究中,針對女性的工作與家庭之間的關係是最常被探討的議題;但工作與家庭的束縛對於雙薪家庭中對家庭有高承諾的男性是否也有同樣的感受我們從現有的文獻中無從得知,因此為了瞭解男性面對工作與家庭時的生活經驗,本研究以質性研究中的詮釋現象學為本研究的研究方法論,並以半結構式的深度訪談來進行。
2. 分析台灣雙薪家庭的家務分工-以教養子女的分工為例
方美玲
在當今社會環境轉變下,因為婦女普遍就業,形成雙薪家庭。原本以為雙薪家庭與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型態將有不同的家務分工模式,但是本研究透過七對已育有子女的雙薪夫妻和一對單薪夫妻的深入訪談後卻發現到:就教養分工模式而言,女性即使分擔了家中部分經濟,卻仍然無法卸下「主要教養者」的工作。
五、總結&反省
雙薪家庭的夫妻雙方,他們的家庭結構傾向於能夠兼顧家庭生活品質與個人工作成就,因此在面對工作之余的家務事,夫妻雙方如何分配不至於造成一方負擔太重,或是導致其中一方的怨懟,必須夫妻雙方靜下心來好好思考,在這裡筆者提出一些小小的建議,希望透過這幾個關注的焦點,能夠幫助夫妻達成雙贏的局面:
1.家庭契約
針對家務內容進行細部的劃分,以夫妻各自的工作負擔與個人擅長為考量,逐項訂定書面的明確契約,把一些日常必須操持重複的工作做一個明確的劃分,比如:誰洗碗、誰洗衣服、誰掃地,或是以日期來區分,一三五誰負責清潔、二四六誰負責照顧小孩…..等。當然這些區分只是一個大原則,如果有一方當天工作比較忙碌,或是有突發事件無法完成家務,另一方應該給予協助,以求得夫妻分工且合作的模式。
2.休閒時間
工作之餘也需要有個休閒,在家務分工這方面也可以套用,比如週末夫妻都想要有個休閒時光鬆口氣,可以事先做好分配,當天的家務大部分歸誰,另一個人可以多休息,並以輪流的方式,讓雙方都有較休閒輕鬆的空檔時間。
3.家庭會議&情感交流
家務分工的劃分上,時時可以提出檢討並互相打氣,來了解夫妻雙方的工作分配是否合宜,同時也可藉此來發抒一下對於家務分工的感受,不要把內心的負擔一直放在心中,有個宣洩的機會,而夫妻雙方也在家務分工上做個情感交流,互相感謝,因為有彼此的存在,使得這個家更加的完整了。
雙薪家庭的家務分工的雙方,互為夫妻,彼此在很多方面可以視為一體的,如果雙方因此家務分工而造成情感的疏離,那就得不償失,反過來說,家務分工也是一個生活的過程,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令夫妻雙方的情感更進一步的水乳交融,因此雙方最好以奉獻的精神彼此為自己的家付出心力,共同打造一個具有凝聚力的家庭。
參考文獻
吳秀玉(1999)。雙薪家庭之壓力與工作管理系統。線上檢索日期:2006年1月10日。網址: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44/44-29.htm
王淑卿(2002)。雙薪家庭夫妻壓力及家務分工調適。 線上檢索日期:2006年1月10日。網址: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36/36-42.htm
李芳森(?)。家庭決策與家庭分工。
線上檢索日期:2006年1月10日。網址:http://ccis.nou.edu.tw/cent05/new_page_1.htm
方美玲(2004)。分析台灣雙薪家庭的家務分工-以教養子女的分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嘉義。
李正傑(2000)。雙薪家庭高承諾男性的工作與家庭生活經驗之研究。為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嘉義。
Sears, H. A., & Galambos, N. L. (1993). The employed mother’s well-beimg. In
J.Frankel(Ed.),The employed
mother and the family context. New York:Springer.
張春興(1996)。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7)。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