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現象

沈桂芬

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

 

壹、前言

近年來,國內的人口出生率急速下降,新生嬰兒數大幅減少。在民國六十年出生嬰兒為三十八萬多人,至九十年已降至二十六萬多人;六十年出生率為2.564%,九十年降至1.165%,這數據凸顯了台灣少子化社會已經形成。

貳、少子化帶來的衝擊

台灣少子化的人口結構趨勢,對教育而言將帶來不少衝擊,其中,對中小學的影響像是入學的新生人數減少,學校因而減班,導致增額教師的情況;日前也有許多擁有教師證的教師因找不到教職而上街遊行抗議。而學生人數減少不只是中小學所面臨的問題,大專校院也會接連面對同樣情況。大專院校數日增、規模日大、招生人數擴張,出現高等教育容量供過於求的現象,形成一種新的教育危機。

物因稀少而珍貴,孩子少了自然變成寶貝,集父母輩、祖父母輩、曾祖父母輩的鍾愛於一身,日本稱孩子為「今上」,大陸尊為「小皇帝」,可見一斑。出身貧窮時代的長輩,常以在物質上無缺的豐富供應來表示對孩子的愛護,使孩子從不感到缺乏。嬌生慣養的結果,造成孩子「使性又不知感恩」、「好吃又懶作」的行為偏差,不僅影響他們在學校受教的態度及待人處世的素養,更進而影響將來健康社會的運作。

參、少子化對經濟的影響

「少子化」對經濟也帶來了的影響,主要反映在勞動市場及消費市場方面。勞動力的「質」與「量」都受到相當衝擊。談到勞動品質,我們以智商(IQ)而

言,就理論上,人類的智商有一定的而且自然的常態分配現象。換言之,高低不同智商的人數分配有常態分配的現象。所以,「人口減少」也會使得「質優人才」的人口相對減少。不僅如此,「少子化」對勞動力的品質變化是多方面的,譬如,勞動力的熟練度、技術水準、公司忠誠度、努力勤勞、責任感等等的素養條件,也都相對地降低。由於勞動力「質」「量」的惡化,勞動力成本將相對提高,迫使著產業外移。

「少子化」的結果,也造成消費市場所需要的牛乳、糧食、衣飾,及各種服務的需求減少,使得國家的經濟成長動力受挫。根據很多經濟學家研究與觀察,都認為日本從1990年代以來的經濟低靡,應歸咎於日本的「少子化」現象。連帶地,很多日本的製造業或服務業將其投資重心,由人口成長動能薄弱的日本,轉移至人口持續力強勁的國家,如美國、加拿大等,因為在那裡才有市場的成長潛力。

肆、少子化現象產生的問題

「少子化」也會造成「人口老化」的現象,亦即老年人口越來越多。據估計,十五年後,六十歲以上老年人口約占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財政預算中有關老人福利支出的比率會增加。其結果連帶地會排擠兒童該受到的照顧,以及整體國家之建設支出。在可見的將來,像是老化指數以及老年人口依賴等等沉重的數字比例,將會是這一群天之驕子的國家主人翁在其未來的成長歲月裡,所必須要真實以對的成長包袱。

從整體家庭的生命歷程來看,「父母-子女-教養-奉養」總是有其內在一致的貫通性。也就是說,在親情以及家庭無法完全的切割與斷裂的情況底下,這一群新生嬰兒對於父母雙親未來的奉養責任,既是攸關到子女孝養父母的「意願問題」,但同時也牽涉到子女本身有無足夠資產以奉養父母的「能力問題」。如何建構一套縝密的老人經濟安全保障制度;如何透過各種職業訓練輔導的機制設計,以維護家中生產人口的勞動力;如何規劃一套完整的家庭福利政策等問題的思索,也隨著少子化現象而生。

伍、台灣、新加坡、日本因應少子化提出的政策措施

今年初,內政部提出「獎勵生育八項具體措拖」,包括建構完善育幼托兒環境,減輕家庭育幼負擔,將兒童醫療補助由三歲以下擴大到六歲以下,健保補助久婚不孕的夫婦人工生殖費用,增加生育扣除額、教育扣除額、提高十歲以下子女免稅額等等。台大社工系教授林萬億認為,對願意多生孩子的人,政府應給予「補償」,但不是用錢來買母親的子宮式之「生育獎勵金」,而是在孩子生命成長中的每個階段提供養育輔助,給予家庭、母親實質的協助,例如產假、陪產假、親職假等支持。

和台灣類似,新加坡也有少子化、不婚的問題。新加坡政府發展出完整的「家庭政策」,從硬體到軟體,從預防到補救,全面構築完整的支援體系,把家庭當成國家的優先議題處理。2004年,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先生上任第一年的國慶演說,就把「家庭價值」當成政策重點。新加坡的「促進婚姻與親子方案」內容包括:幼兒紅利、女傭費用減免、育嬰假、減稅、住房津貼。

新加坡政府知道,補貼不是根本的解決方式,而且,李顯龍先生在演說中一再提醒,少子化和家庭的問題,真正的關鍵,在乎「價值」,而非「誘因」。我很喜歡李顯龍先生說的這段話:「……這是整個社會的價值和優先順序的問題,而不只是關乎財務補助、津貼。我們鼓勵人民要生孩子,是因為你愛孩子並且想要。因為孩子是構成快樂家庭生活的重要部分,扶養孩子使你的人生得以完整。我們希望每個新加坡人都能感受到這樣的人生。當然,決定權還是在個人……我們政府所要做的,是讓養育子女、成家立業變得更容易些。」

日本自1990 年以來,摸索導入各種先進國家已有實效的少子化對策,然而,卻檔不住少子化潮流而生育率節節下降。未來人口減少的危機逼使日本政府於 2003-2004 年間積極展開日本與其他國家的比較研究,以期找出適合日本國情的有效政策。

近年來,日本積極推動「充實兒童保育服務」與「建立企業對生育女性的支援體制」等策略,以便幫助女性能夠持續就業並且兼顧家庭,此導向多半以瑞典的少子化對策為模型。厚生勞動省首長在視察瑞典的少子化對策回國後,推出「少子化對策Plus One」方案。此方案特別強調男性也應配合調整其就業型態,並且設定男女必須取得一定目標值的育兒休假率。這打破了傳統將育兒工作全落在女性身上的固有觀念,也大大的減低了妨礙女性就業的因素。

陸、結語

日本此時此刻深入分析其少子化的原因,並且重新檢視適合自己國情的他國經驗深具意義。台灣面對「少子化」的生育模式所帶來的衝擊,因應之道可以就個體人力資本的專業養成、完善的家庭福利政策,以及長遠性的社會保險制度三方面切入。如此,也可將個體的子女、群體的雙親家庭、以及整體的社會福利制度作完整的銜接!

 

參考書目

2005年天下雜誌11月號教育特刊(11/15出刊),第62-66頁。

網路參考

http://news.yam.com/cna/garden/200506/20050625429885.html

http://www.educat.com.tw/subject.html

http://health99.doh.gov.tw/p_health/detail.asp?no=41

http://www.sino.com.tw/ch/show_issue.php3?id=200429302024c.txt&page=6&query=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4/new/may/7/today-s1.htm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index?qid=1405110902188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