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不同家庭生命週期在職進修學生家庭生活滿意度之研究
嘉義大學 家庭教育研究所
研究生 杜淑娟
一、研究摘要
這篇論文是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黃明煜所撰寫,題目是不同家庭生命週期在職進修學生家庭生活滿意度之研究。此研究的目的在瞭解不同家庭生命週期的在職進修學生之家庭生活滿意度情形,並且探討不同的個人背景因素對其家庭生活滿意度之差異。其透過文獻探討,以形成理論架構的依據,並經由問卷的調查研究,來瞭解不同家庭生命週期的在職進修學生之家庭生活滿意度,希望能提供已婚在職進修學生、學校機構及相關研究人員之參考。
此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以台灣地區九十學年度和九十一學年度碩士在職專班已婚學生為研究對象,選取學生人數較多的系所,徵詢其協助調查之意願,並進行立意取樣。以研究者自編的「不同家庭生命週期在職進修學生其家庭生活滿意度調查問卷」作為研究調查工具;所得資料以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t檢定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來分別進行統計處理。
◎依據統整資料分析的結果,歸納出下列研究結論:
〈一〉在職進修學生的「整體家庭生活滿意度」接近滿意。
〈二〉在職進修學生其家庭生活滿意度最高的層面為「人際社交情形」,家庭生活滿意度最低的層面為「家務及休閒情形」。
〈三〉不同的個人背景變項,如「年齡」、「結婚年數」、「家庭每月總收入」及「居住情形」均會影響在職進修專班學生的「家庭生活滿意度」之情形。
〈四〉在職進修學生的家庭生活滿意度會因不同家庭生命週期而有所不同,呈現「V型」曲線分配。
◎研究者根據上述結論,提出下列幾項建議:
〈一〉對已婚在職進修學生的建議:
1. 取得配偶、家人、同事的支持,並有效管理時間及抒解壓力。
2. 夫妻兩人應共同協調,以因應家庭生活的經營。
〈二〉對學校機構的建議:
1. 提供在職進修學生適當的互助網絡。
2. 安排彈性的上課時間或進行遠距教學。
二、研究的優點
近年來,教育改革的實施與回流教育政策的施行,讓進修管道更為寬廣,容許更多的在職人士,回歸大學或研究所再度進修。在職進修的學生年齡以青壯年及已婚者居多,而且多數身兼數職,除了學生角色、工作職場的責任,還有家庭中的角色更是多重;這種多重角色的責任與壓力,可能使成人學生無法如傳統學生般專心投入,甚至阻礙成人學生繼續參與進修學習,而導致中途輟學。此篇論文,研究者針對不同家庭生命週期的成人學生,參與在職進修是否會影響家庭生活,並探討不同家庭生命週期的成人學生,其家庭生活滿意度之差異情形;而且從家庭教育的角度來看,良好的家庭生活可以讓個人充分獲得發展,有助於社會安定和諧。可見得,此研究的主題甚切社會趨勢,也是目前推動終身學習相關的重要議題;此為其優點之一。
參與在職進修對於家庭生活,是好還是壞?而不同家庭生命週期的在職進修,是否會影響家庭?或者說在職進修對家庭生活是否產生衝突,是普遍性呢?還是有週期性?此篇論文,透過文獻探討以形成理論架構,依研究對象的家庭生命週期及個人背景因素兩個變項,分別與家庭生活滿意度的五個向度變項間關係之分析探討;其研究架構清楚明確,且欲探討的研究變項亦甚周詳。
尤其是研究者將家庭生活滿意度分為“五個向度”來探討,包括「夫妻相處情形」、「家務及休閒情形」、「經濟負擔情形」、「人際社交情形」、「子女教養情形」;較之過去的研究,大都只將生活滿意度中的家庭生活滿意一個向度來探討,當成是“單一層面”的概念。兩者相較,本研究的架構較能涵蓋整個家庭生活滿意度的真正意義;故亦為此研究的優點之一。
本篇論文,研究者將在職進修學生依不同的家庭生命週期劃分,主要是參考Witt和Goodale(1981)以「最小子女年齡」為劃分家庭生命週期的依據,並參考梁愛玲(民84)和黃千珊(民88)將家庭生命週期劃分為:1.夫妻時期(無子女)、2.嬰幼兒時期、3.學齡前兒童時期、4.學齡兒童時期、5.青少年時期、6.青年期以上時期等六個階段;以期符合本研究的主題。因為子女的出生、成長,對家庭的生活情形產生相當大的改變;雖然說,最大的子女是帶領家庭進入一個嶄新經驗的關鍵個體,隨後出生的孩子,是一種重覆的感覺。但是,最小子女的成長卻是決定整個家庭生活,是否可以完全進入下一個階段的關鍵。試想,若一個家庭中,有最大的子女在青少年時期;另外,卻有最小的子女仍在嬰幼兒時期。那麼,夫妻兩人仍要對嬰幼兒子女的照料付出心力,家中經濟費用也要耗在子女的奶粉尿布等必需費用上;如此一來,夫妻兩人是否會因為彼此的互動減少、經濟費用的支出,而影響夫妻相處或家庭休閒時間等家庭生活滿意度,值得探討。因此,此研究捨「最大子女年齡」做為分類依據;而以「最小子女年齡」為依據。而且六個階段的劃分方式,可同時避免過於簡約或過於細分,而造成採樣困難的情況;此為其甚明確清楚的優點之一。
此研究採用量化研究法,研究者可在短時間內蒐集大量有效的資料;研究者以自編的「不同家庭生命週期在職進修學生其家庭生活滿意度調查問卷」,作為本研究之調查研究工具。以此份問卷上「家庭生活滿意度量表」的得分,作為家庭生活滿意度的指標;來探討在職進修學生在不同家庭生命週期,其家庭生活滿意度的情況。問卷採立意取樣,研究者因地利之便,採樣遍佈全國,幾乎全部的在職專班都納入為其研究對象;且問卷編製過程幾經學者專家及指導教授多次修正,並進行預試、分析、篩檢等嚴謹的程序,足以建立其高度的信度與效度;此亦為其優點之一。
三、研究的評論與建議
國內外研究報告指出,家庭生命週期是影響婚姻滿意度的重要因素,學者Saxton的研究表示在家庭生命週期的不同階段中,夫妻的婚姻滿意度皆呈U型曲線,即夫妻在結婚初期的新婚期及結婚後期的子女離家期其婚姻滿意度最高(陽琪、陽琬譯,民84)。而國內學者伊慶春(民80)的研究結果則指出,夫妻在家庭生命週期的不同階段中,婚姻滿意度是逐漸下降的趨勢,這樣的結果與國外的研究結論(〞U型〞相對於〞直線下降〞)不盡相同。這說明了國內與國外對於家庭生命週期與婚姻滿意度的相關研究,還沒有一致的定論;而婚姻與家庭又是息息相關,是否也說明了家庭生命週期與家庭生活滿意度,會如同婚姻滿意度的曲線分布:U型或直線下降呢?
依據本篇論文研究者的研究結果,在職進修學生家庭生活滿意度會因不同家庭生命週期而有所不同;家庭生活滿意度最低的是家庭生命週期第2階段(家中有最小子女年齡0-2歲),而家庭生活滿意度最高的則為家庭生命週期第6階段(家中有最小子女年齡19歲及以上)。研究資料顯示,在職進修學生在不同家庭生命週期,所呈現的家庭生活滿意度曲線分布為:家庭生命週期1(未有子女)的滿意度平均數2.9037;進入生命週期2(最小子女年齡0-2歲)時,平均數即下降至2.7624,是六個生命週期中滿意度最低的;之後進入生命週期3(最小子女年齡3-5歲),滿意度略為上升,平均數為2.7814;生命週期4(最小子女年齡6-12歲)的滿意度持續上升,平均數為2.8632;生命週期5(最小子女年齡13-18歲)的平均數為2.9202;到了生命週期6(最小子女年齡19歲以上)的滿意度上升至平均數3.0789,為六個生命週期中滿意度最高的。
換句話說,家庭生命週期從第1階段開始,進入第2階段,滿意度降到最低;之後進入第3階段,滿意度略為上升;第4、5階段的滿意度持續上升,到了第6階段滿意度上升到最高;整個家庭生活滿意度會隨著不同家庭生命週期,呈現「V型」曲線分配。以我個人的經歷與親身體驗,對於此項研究結果的說法甚感認同;我目前的家庭生命週期已進入第6階段,其間我也歷經兩度在職進修,對於上述資料呈現的研究結果,真可說是感同身受!
研究者將在職進修學生的家庭生活滿意度分為五個向度:「夫妻相處情形」、「家務及休閒情形」、「經濟負擔情形」、「人際社交情形」及「子女教養情形」。研究結果顯示:在職進修學生的整體家庭生活滿意度平均數為2.8478,其中最感到滿意的為「人際社交情形」,次高的是「夫妻相處情形」,再其次為「子女教養情形」,三者的平均數都高於整體平均數,而且快接近3,顯示其程度快接近「滿意」;排序第四及第五的是「經濟負擔情形」和「家務及休閒情形」,其滿意度介於「不滿意」與「滿意」之間。
由此推論,在職進修學生的家庭生活滿意度,在人際社交方面很滿意,在夫妻相處和子女教養方面,也呈現尚滿意的狀況;但是,在經濟負擔和家務及休閒方面,則明顯較不滿意。想當然爾,在職進修學生又要增加額外開支去付學費,又要花費時間和體力去進修課業;在經濟負擔及家務、休閒方面,就比較可能會出現排擠效應。有鑑於此,足以為目前正在研讀中的在職進修學生,以及後續有志於進修的在職人士,做為自我調整及修正改進之參考。
另外,關於此研究,我有幾點不同的看法和建議:
(一)本研究採量化研究的問卷調查法,雖然是一種節省時間又具有高效率的方法。但是,由於研究者本身時間、人力的限制;不能作大規模的普查,只能針對各公私立大學碩士在職進修專班的學生,進行立意抽樣。因此,結論只能推論到背景類似者,此為研究方法上有待克服之限制。
(二)研究者所設計之研究架構,其中研究對象的不同背景因素,多達十種變項。但是,研究結果顯示僅「年齡」與「結婚年數」兩個變項,與「家庭生活滿意度」有顯著差異;而此二項因素,本來就屬於家庭生命週期之相關連的因素。故而,我認為毋需設定多達十個的變項,徒增資料統計分析上的繁瑣與累贅;可以保留其中五項相關性較重要的因素,提供作為資料彙整、統計與分析之用。
(三)本研究主要以問卷調查法進行,所以在研究方法本身,有一定程度的限制;若能再加入深度訪談法,或者進行焦點群體座談等質性研究方法;將可使研究層面更為寬廣。另外,亦可在問卷中設計開放性的相關題目,以便整理出符合在職進修學生其家庭生活滿意度的現況;亦將有助於更深入的探討。
(四)此研究採用一次性、橫斷式的問卷調查,如此在探討在職進修學生的家庭生活滿意度時,比較不容易看出不同家庭生命週期,其家庭生活滿意度的轉變情形。建議,若在人力、經費和時間的允許下,可以考慮使用縱貫性研究;比如設計家庭生命週期各階段的訪談,以瞭解一對夫妻在家庭生命週期不同階段與家庭生活滿意度的轉變情形,則可用以探討個別家庭生命週期與家庭生活滿意度的轉變關係。
四、心得與感想
回顧自己走了三十年的家庭生命歷程,許許多多的感觸,點點滴滴在心頭。嚴格說來,我目前在嘉大家教所就讀,應該算是第二度的在職進修;早在民國71~74年,我就曾經利用四個暑假,回到我的母校─台灣師大,完成生研所暑修四十學分班的課程。
我在民國60年自師大畢業後,正式任職國中教師,64年結婚,65年兒子出生,67年女兒相繼來報到;我們的家庭生命週期以中快板的節拍,由第1階段〈夫妻期〉快速的躍入第2階段〈嬰幼兒期〉和第3階段〈學齡前期〉◎(註解)。當時,身為雙薪家庭父母的我們,每天在職場角色與親職角色之間忙碌的轉換,我們必需調整彈性的腳步,來因應隨時可能發生的每一種狀況、每一個事件,諸如孩子長牙齒了,孩子會爬了、會走了,孩子跌倒了、撞傷了,孩子發燒了、感冒了,老公要加班、要晚歸,婆婆要來訪
…。然後,在一連串慌亂忙碌的日子之後,還來不及檢視家庭的階段性任務是否達成;轉眼間,兒子、女兒也分別進入國小就讀,我們的家庭也正式進入生命週期的第4階段〈國小學齡期〉。
就在那時候,衡量個人的意願與職場工作上的需求,並徵得老公的體諒和同意,我決定要利用連續四年的暑假北上進修。但是,“媽媽要離開家庭兩個月,去台北讀書”,對當時我們的家庭而言,是一個非常非常重大的事件;經過幾番的折衷討論後,明理而愛孫心切的婆婆,自願在媳婦離家的日子搬來同住,以便就近照顧她兒子與孫子的起居飲食;另外,還商請一位就讀師專的鄰居小姊姊,每天來打工四小時,陪伴我們家的倆個小兄妹,伴讀也伴玩。事實上,有感於母職是無可取代的,身在300公里外宿舍中的我,每天晚上還是忍不住要排隊打一通長途電話,聽聽兒女的童言童語,也慰藉父代母職的老公和幫我扛起全部家務的貼心婆婆,每週六、日更是不畏勞累的南北往返奔波。
另一方面,進修的過程也並非輕而易舉,由於我研讀的是理學院系所,基於自然科技的日新月異,我在畢業11年後,與少我近10歲的學弟妹一起就讀,其吃力的情況可以預見;所以,我必需比別人多花兩倍的精力和時間,才能趕上進度。當時,也在任教的國中擔任行政職務,雖值暑假且身在外地進修,但三不五時,還需藉電話或信件聯繫以兼顧工作。可想而知,身兼學生、老師的雙重身份,又是人母、人妻、人媳之多重角色,其壓力之沉重、角色轉換之困難;若非自己長期以來,一直擺在第一順位的家庭生活高滿意度,否則如何能順順利利的走過一階又一階的家庭生命週期!
我們的家庭生命週期,目前已走到了第6階段,兒女均離家北上就業,而我也決定二度在職進修,期待在人生的黃昏,還能譜出一抹夕陽的餘暉,所以我現在的身份也正符合本篇論文的研究對象。回首省思,檢視前面走過的五個家庭生命週期之軌跡,由新婚的甜蜜期、子女牙牙學語的忙亂期、教養子女的夫妻衝突期、青春期子女的狂飆叛逆期、背負房貸的沉重壓力期、面臨工作不順的低潮期、……;此時,已正式邁入子女離家的空巢期。一段一段的歷程,雖然有風也有雨,但總算一家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順順利利、相互扶持的走到現在這個階段;兒子已有一位論及婚嫁的女友,也許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我們的家庭將可能面臨關鍵事件而出現重大的改變,經由代間傳遞,一個嶄新的家庭將會初始新生。然後,留下我與老伴繼續牽手安度晚年。
註解
此處家庭生命週期的階段劃分法採用本篇論文研究者所依據的六個階段劃分法:
家庭生命週期第1階段:夫妻時期(無子女)
家庭生命週期第2階段:嬰幼兒時期(最小子女年齡0-2歲)
家庭生命週期第3階段:學齡前兒童時期(最小子女年齡3-5歲)
家庭生命週期第4階段:學齡兒童時期(最小子女年齡6-12歲)
家庭生命週期第5階段:青少年時期(最小子女年齡13-18歲)
家庭生命週期第6階段:青年期以上時期(最小子女年齡19歲以上)
參考文獻
朱岑樓(民80)。社會學辭典。台北:五南。
伊慶春(民80)。台北地區婚姻調適的一些研究發現。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學科。
邱政皓(民89)。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北:五南。
黃明煜(民93)。不同家庭生命週期在職進修學生家庭生活滿意度之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所碩士論文。
梁愛玲(民84)。臺北市雙薪家庭休閒與家庭生命週期關係之探討。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陽琪、陽琬譯(民84)。婚姻與家庭。台北:桂冠。